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第一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1.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例: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2018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A4直接打印)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涂抹.( ) 相宜.( ) 洞庭.( ) 未.来( ) 磨.刀( ) 银.盘( ) 二、读拼音,写词语。
中断楚江孤帆饮水初晴遥望银盘镜未磨zhōng duàn chǔjiāng gūfān yǐn shuǐchūqíng yáo wàng yín pán jìng wèi mó三、比一比,再组词。
楚( ) 断( ) 未( )林( ) 继( ) 末( )孤( ) 帆( ) 摇( )狐( ) 凡( ) 遥( )四、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融和B.合适4.白银盘里一青螺..( )A.一种青黑色的螺丝B.洞庭湖中的君山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种停顿是正确的。
(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西湖。
六、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七、默写《望天门山》。
,。
,。
八、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潋滟,空奇。
,相宜。
1.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
2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象。
3.写出下面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潋滟: 空蒙:奇: 相宜:4.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施”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B.“西施”与“西湖”同在一个地方C.“西施”与“西湖”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
九、把《望洞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潭面。
洞庭,一青螺。
1.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B.中午C.夜晚2.本诗先从(近远)处看洞庭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 ,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_古诗三首练习卷 (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练习卷一、书写)1. 拼一拼,写词语。
zhōng duàn chǔjiāng zhìcǐgūfān yǐn jiǔchū qíng jìng zi wèi mó yáo wàng yín pán二、填空题)2. 比一比,组词语。
亭________ 挺________ 潭________停________ 庭________ 淡________累________ 音________ 胡________螺________ 谙________ 湖________3. 查字典填空。
(1)“鲫”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陡”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 根据解释写诗句①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
②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
③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
5. 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大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西子”指的是春秋时代越国美女________。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头两句“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_空蒙________”写出了西湖晴天波光闪动和雨天烟雨缭绕、山色空蒙的美丽景色。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用“欲把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景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相提并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课时练(附答案)
17古诗三首一、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A.天门中.(zhōnɡzhònɡ)断楚江开B.淡妆浓抹.(māmǒ)总相宜C.湖光秋月两相和.(héhè) D.潭面无风镜未磨.(mómò)二、给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碧水东流至此回.。
()A.返还B.答复C.回旋2.水光潋滟晴方.好。
()A.方向B.地方C.正3.湖光秋月两相和.。
()A.和谐B.温暖C.和气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
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一带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是说刚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__________,山色空蒙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苏轼。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________和________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________之情。
3.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答案。
一、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秦风里的古诗属于( )。
A.抒发心情的诗歌B.描述风景的诗歌C.描写人物的诗歌选:B分析:秦风是写风景的诗歌。
答案解析:根据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秦风属于描述风景的诗歌。
因此,选B。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秦风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 )秦风里的《蝉》这首诗是描写动物的。
( )《静夜思》是作者王之涣的自述。
(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的美景。
答:F、F、T、T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答案解析:秦风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不是特指某位著名的诗人,因此第一题判断为“误”。
秦风中的《蝉》是描写某种昆虫的,不是动物,所以第二题判断为“误”。
《静夜思》是作者李白的作品,不是王之涣的,因此第三题判断为“真”。
描绘夕阳的一句诗适用于《登鹳雀楼》的描述,所以第四题判断为“真”。
三、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1.《蝉》诗中提到了蝉在哪里鸣叫?答:草的深处。
分析:通过诗句“在涧之深处,有蝉在鸣吟”,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蝉在涧的深处鸣叫,不是草的深处。
因此,答案为“错误”。
2.《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
答案解析:《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因此答案为“李白”。
3.《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建筑?答:鹳雀楼。
分析:根据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鹳雀楼,因此答案为“鹳雀楼”。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回答了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_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27分))1. 看拼音,写词语。
2. 辨字组词。
3.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 B.回到这里来4.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的,没有东西5.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 B.波光闪动的样子6.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 B.奇妙7. 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________8. 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
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________9. 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________。
五、读古诗,填一填.)10. 《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
(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1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12. 《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27分)1.【答案】不断,孤帆,银盘,至于,清楚【考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
17-古诗三首(试题)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含答案、解析)
1.喜爱和赞美
2.C
3.争啄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详解】
《钱塘江春行》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所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钱塘江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1.扌5 ③ ② ④ ①
2.B
3.天晴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是另一番奇妙景致。
【分析】
1.本题考查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抹”部首是“扌”,书写笔画:横、竖钩、提、横、横、竖、撇、捺。
抹零头:解释是付款时只付整数,免付零头。抹:去掉,除去。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如: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17 古诗三首一、填空题(共8题)1.给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谙熟________(ān yīn)镜未磨________(mé mó)青螺________(lóu luó)两相和________(hé hè)2.比一比,再组词。
孤________ 望________ 晴________ 湖________ 镜________狐________ 忘________ 睛________ 糊________ 境________3.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________ ②日边来:________ ③西子:________④相宜:________ ⑤潭面:________ ⑥镜未磨:________4.读古诗,填一填。
(1)《望天门山》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本诗共四句,前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后两句侧重于写天门山的________。
(①山川之势②行船感受)(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
(3)《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5.给诗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③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________A .晴天的西湖波光闪动,显得美极了;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茫,景色也非常奇妙。
B .两岸的青山对峙而出,一叶孤舟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C .洞庭湖水色和月光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铜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古诗 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龙,前爪(zhǎo zhuǎ)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 (aì sgì)乎都在动,真像活了一样。
1、用” “在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读音和词语。
2、联系上下文,用” “选 出正确的顺序。
(1)回首摇望 、
(朝代)诗人
。诗人对
的景色 进行了赞美,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
,
。”
3《望洞庭湖》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在诗中,诗人采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 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 美景,本诗共四句,
请默写后两句”
,
。“
十、阅读理解
(1)课内阅读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
头,”远“字写出了山路
,”斜“字与”远“字
,写出了
的山势。
A、山; 距离; 意思相近; 高而缓 B、山路,绵长; 呼应,高而缓;
B、山路; 绵长; 重复; 高而缓;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
,写
诗人的目顺着这条山路一直
向上望 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
A、第一
B、头
C、首领
(2)双龙戏珠
A、玩耍。游戏
B、开玩笑。嘲笑
C、戏剧,也指杂技
3、这段话是黑线赵州桥的
这一特点来写的。
一、我能写好字。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判断,出国,孤帆,镜子,遥远,银盘,触动,未来。 三、选 正确读音。 yí,tíng, zhì,mǒ,chǔ, liàn,yǐ,yóng 四、查字曲填 空。欠,7,③,②.① 五、组词。清楚 ,做梦,镜子。竟然 ,孤单,狐狸,饮水,吹号,未来 ,末尾 六。写近反义词。开放,富裕,茂盛, 2、贫穷 ,合拢,稀疏 七、填 词。花瓣。狮子,丝带 ,森林,海参,家乡,眼睛,礼物。 八、写诗句。1、水色潋艳哺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山 以空蒙雨亦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六、青山绿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白银盘”指的是____洞__庭__
_湖___,“青螺”指的是___君__山___。本句巧用了__比__喻___ 的修辞手法,把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工艺美 术珍品,表达了诗人___对__洞__庭__湖__美__景__的__喜__爱__和__赞__美___ 之情。
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 2.诗人认为西湖和西子的相似之处是什么?用诗中原句
回答。 __淡__妆__浓__抹__总__相__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 五、水月交融 1.第一句诗描写的景物有___湖__光__、__秋__月____。“和”指
___湖__光__和__月__光__交__相__辉__映_____。 2.第二句诗把湖面比作__未___经__打__磨__的__铜__镜____,形象地
一、主题积累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诗句,排序是__②__③__①__④____。 (填序号)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 ②草长莺飞二月天 ③映日 荷花别样红 ④墙角数枝梅
二、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 远 )——( 近 ) ( 高 )——( 低 )
断开
gū fān
孤帆
yáo wàng
遥望
yín pán
银盘
jìng zi
镜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天门中断.楚江开( A )
A.断开
B.戒除
C.判定
2.水光潋.滟.晴方好( B ) A.形容水满或满而溢出
2023-2024学年秋季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下面对《望天门山》诗中词语理解有误的是()A.中断:灌水从中间隔断两山B.开:打开,推开C.回:回旋,回转。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的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
A.春季鲜花B.夏季时雨时晴C.秋季西子3.《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正确的是()A.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下面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温柔B.满栽C.玩耍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B.霜叶红于..(比……红)二月花C.欲把西湖比西子..(西方男子)D.淡妆浓抹....(淡雅和艳丽两种不同的妆饰)总相宜二、填空题8.书法园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请你将此诗的后两句写下来,相信你会写得既正确,又美观!____________________9.根据你所积累的古诗填一填。
诗中有风景。
本学期我们跟随李白欣赏了“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的壮观景象;还跟随刘禹锡饱览了“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洞庭美景;既领略了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的江南秀丽荷花,又见识了杜牧笔下“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枫林晚……10.辨字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试题(附答案)古诗三首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一、印的孩子妈妈给我买了洋字帖,字帖纸上涂满了青色的蓝墨水。
我仔细地盯着字帖上的一个个字形,用毛笔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地写。
“一、二、三,木、火、土。
”我一边听妈妈念字,一边认真地写。
看见妈妈写得又快又好,我羡慕地看着她的字,仿佛她能用字写出独特的魔力。
因此,我努力地学习,希望能写出漂亮的字。
我用力握住笔杆,让笔尖与纸面紧密接触,展示我的努力。
然而,纸面上的字迹却丑陋而不连贯。
我不禁感到沮丧,仿佛我的笔画就像一个个陌生的字体。
我忍不住抱怨:“妈妈,为什么我的字这么丑?”妈妈平静地回答:“练习是积累,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让字更美丽。
”妈妈的话让我明白了,书写如同人生。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
于是,我立下决心,每天多写几页,练习我的字,练习我的人生。
二、我爱读书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和勇敢的小猪妈妈一起对抗大灰狼,我可以和聪明的神笔马良一起画出美丽的图案。
我可以和小白兔一起奔跑在田野上,我还可以和小学妹一起探索未知的宇宙。
读书是个有趣的过程,每个故事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悟。
有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友谊的可贵,有的故事教会了我勇敢面对困难,还有的故事让我学会了珍惜每时每刻。
不仅是故事,我也喜欢读诗。
每当我读到一首美丽的诗歌,我就想把心中的喜悦传递给别人。
于是,我常常选择去朗读一首特别动人的诗歌,让别人也能感受到我的快乐和喜悦。
读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和启发,我愿意用我自己的方式去传播这种乐趣,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阅读的美妙。
三、感受大自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美好的事物。
我喜欢在大自然中感受四季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
春天来了,大地蓬勃生长,桃花、樱花、杜鹃花争相绽放。
我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公园去玩耍。
统编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同步作业(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同步作业17 古诗三首一.试题(共10小题)1.“水光潋滟晴方好”正确的理解是()A.水波收敛了灿烂的阳光,非常好。
B.水波光闪动的样子与晴空呼应,刚刚好。
C.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2.《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的景色。
A.西湖B.洞庭湖C.太湖3.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门山中间是被长江之水冲断的,写出了长江水波涛汹涌,气势很大。
B.诗句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
C.诗人运用了多处动态描写,写出了对天门山被冲断的担心。
5.我会连一连。
李白《望洞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苏轼《望天门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刘禹锡《饮湖上初晴后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诗词曲鉴赏。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我还知道他的另一首古诗《》。
(2)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
(3)诗中描写长江冲破“天门”的诗句是:。
(4)诗句“,”写出了青山耸立、孤帆红日的壮美景象。
(5)诗题为“望天门山”,我认为诗人是在望天门山。
A.天门山脚下B.天门山山中C.行驶的小船中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花山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一场秋霜过后,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上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第一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
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
参考答案:
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
3.中断开流
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3.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4.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3.(1)水光潋滟晴方好。
(2)山色空蒙雨亦奇。
4. 改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例: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一起来到西湖划船、吟诗、喝酒作乐……他当时,晴空万里,西湖十分美丽,他们尽情地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丽景色。
在太阳的映照下,西湖呈现出了翠绿的颜色,湖面上波光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微风把岸边花草树木的清香送到船上,是那么让人心醉……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时,天上却飘下了丝丝细雨。
朋友遗憾地要离开时,却发现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显得更加奇妙。
苏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连声赞叹:“西湖不仅晴天十分美丽迷人,就连雨天也是那么奇妙诱人啊!”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说:“西湖的美胜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呀!”苏轼笑着说说:“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切了!西施不管是谈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美丽。
而西湖则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显得
很奇特、美丽。
”望着眼前美丽、奇特的景象,苏轼诗兴大发,他乘兴写下了一首绝世好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即兴为诗歌提名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第三课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望洞庭》。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默写古诗《望洞庭》。
湖光
..无风镜未磨.。
...,潭面
..秋月两相和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
..。
...里一青螺
3.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
一、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1.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相和:指湖光和秋月。
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诗句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句的意思: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3.把洞庭湖面比作铜镜。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白银盘里的青螺。
本课测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湖光
...。
..无风镜未磨
..秋月两.相和.,潭面
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
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
2. 李白“诗仙”
3. 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
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来到了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