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4NH+5O=4X+6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A.NH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B.X的化学式为NO2C.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3220010反应后质量/g0x y z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D.X+Y+Z=2337.1时刻,在密闭容器内投入SO2、O2、SO3、V2O5(五氧化二钒)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5V OΔ2SO3,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t180g5g100g5gt2a55g60g bt3c d40g5gA.丙是O2,丁是V2O5B.t3时,共生成80g SO3C.a=70g,c=65gD.参加反应的SO2、O2的质量比为2:1 8.与图示微观变化相符的化学反应是()A.2CO+O2点燃2CO2B.H2+CuO∆H2O+CuC.2H2+O2点燃2H2O D.H2CO3∆H2O+CO2↑9.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 .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C 解析:C 【分析】A 、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B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D 、根据化合价分析。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故说法正确;C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一定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说法错误;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Z 是由Y 分解生成的B .一个Y 和W 分子中均有10个电子C .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B 解析: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NH +6NO5N +6H O 催化剂。
A 、由图可知,Z 是由X 和Y 反应生成的,不符合题意;B 、1个氨分子中含7+3=10个电子,1个水分子含8+2=10个电子,符合题意;C 、在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D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某气体由CH 4、C 2H 2、C 2H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H 4 B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 2H 4 C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D .该气体可能是CH 4、C 2H 2、C 2H 4组成的混合物B 解析:B假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2g ,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9g ; 22g 二氧化碳中C 元素质量为1222g 100%6g 12162⨯⨯=+⨯,9g 水中H 元素的质量为129g 100%1g 1216⨯⨯⨯=⨯+;则可燃物中C 、H 元素质量比为6g :1g =6:1, 其中C 、H 原子个数比=611:2121=:; CH 4中C 、H 原子个数比=1:4<1:2; C 2H 2中C 、H 原子个数比=1:1>1:2,C 2H 4中C 、H 原子个数比=1:2=1:2;气体若是一种,则是C 2H 4,若是两种,则是CH 4、C 2H 2,若是三种,则是CH 4、C 2H 2、C 2H 4; 故选:B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D.将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2.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和一种未知物质ws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的质量/g501123反应后的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物质W只含有碳、氢元素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27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3.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待测11285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5.硝酸制备中会发生反应3224NH +5O =4X+6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H 3中氮的质量分数为25% B .X 的化学式为NO 2C .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D .反应消耗氧气与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比为5:36.某密闭容器中有R 和氧气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R O 2 CO 2 H 2O 反应前质量/g 32 58 0 0 反应后质量/gx4436A .X 的数值为10B .R 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R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D .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7.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锌在干燥空气中很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表示为:4Zn + 2O2+ 3H2O + X = 3Zn(OH)2+ ZnCO3。
则X的化学式为()A.C B.CO C.CO2D.H2CO32.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点燃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A.C4H6S B.C4H4S C.C4H4S2D.C8H8S3.已知、、分别表示X、Y、Z三种不同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一定发生改变B.分子之间有间隔C.该反应可表示为4X+Y=2ZD.一个Z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4.火箭常用联氨(N2H4)作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NO2X+2H2O.则X 的化学式是()A.N2B.NO2C.NH3D.N2O5.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l2B.H2C.NH3D.HCl6.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X的用量/g Y的用量/g生成X2Y的质量/g17.4 1.68.029.6 3.212.0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7.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A.H2B.NaCl C.HCl D.HClO8.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A.C2H2和CO B.只有C2H2C.C2H2、H2和CO D.CO和H29.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A.B.C.D.10.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1、配平实例,水通电生成H2和O2,O2↑左边1个氧原子,右边有2个原子,所以要配平。
2H2↑+O2↑,左边有4H,右边4H,左边2O,右边2O.所以已经配平。
符合质量守恒。
配平练习:(1) P + O2 P2O5 (2) C +O2CO(3) Al2(SO4)3 +NaOH —Na2SO4 + Al(OH)3(4)Fe + O2Fe3O4(5) Mg+ HCl —MgCl2+ H2↑(6) H2O2 MnO2 H2O + O2↑(7) CuSO4 +NaOH —Na2SO4 + Cu(OH)2(8) H2+ O2H2O(9) Fe2(SO4)3+NaOH —Na2SO4+ Fe(OH)3 (10) Mg + O2MgO(11) Fe2O3 + H2SO4Fe2(SO4)3+ H2O(12) Al+ H2SO4 —Al2(SO4)3+ H2↑H2O H2↑+ O2↑(13) Fe(OH)3 + H2SO4Fe2(SO4)3+ H2O Al + O2Al2O3(15) KMnO4—K2MnO4+ MnO2+ O2↑CH4+ O2点燃CO2 + H2O(16) Al + CuSO4 —Al2(SO4)3 + Cu C + CO2高温CO(17) Zn + HCl —ZnCl2 + H2↑NH3+ O2催化剂NO + H2O(18) Al2O3 + H2SO4Al2(SO4)3 + H2O CO + Fe2O3高温Fe + CO2(19) Fe(OH)3 + H2SO4Fe2(SO4)3+ H2O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54克的铝和足量的氧气反应,生成多少克的氧化铝?第一步:写出正确的方程式。
Al + O2点燃Al2O3氧化铝的Al为+3,O为-2价。
两者互质,所以交叉放置数字即可。
其他化学式写法:氧化钠,O为-2,Na为+1,为倍数关系,在Na下面标2。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 2O )气体,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水分子构成B .该反应中产生了两种新分子C .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 解析: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CO 2+H 2O 。
A 、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水分子,不符合题意;B 、该反应的生成物水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为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图示得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 B .CO 2C .CO 2和 O 2D .CO 和CO 2D解析:D碳完全燃烧:22C O 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碳不完全燃烧: 22C O 2CO 点燃+,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5,故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选D。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A.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可能是单质B.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3:12D.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D解析:DA、待测值:18g+1g+2g+32g﹣26g﹣2g﹣12g=13g,反应后M、Q质量减小,都是反应物,N质量增大,是生成物,即M、Q反应生成N,M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N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P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是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参加反应的M和Q的质量比是(18g﹣13g):(32g﹣12g)=1: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M、Q反应生成N,因此M、Q两种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一定与N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2.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和一种未知物质ws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的质量/g501123反应后的质量/g24528x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2B.物质W只含有碳、氢元素C.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 27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 13.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在一定条件有如下图反应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该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2D.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4.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5.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6.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7.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属于单质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NH3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8.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当氧气不足时,甲烷燃烧会生成CO2、CO和H2O,若16g甲烷燃烧生成CO2和CO的质量比为11:7,则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A.48gB.56gC.64gD.72g答案: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生成水的质量为:16g×416×100%÷(218×100%)=36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a,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7a,则16g×1216×100%=11a×1244×100%+7a×1228×100%,a=2,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6g+22g+14g-16g=56g。
故选B。
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化学式为H2O2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丁的化学式为:H2O,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6:44=3:22,不符合题意;C、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内容概述】
本单元有三个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主要内容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4.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命题分析】
1.本单元重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应用,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到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中考以简答题型式考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化学反应现象,或质量变化问题;以选择或填空形式考查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组成,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性试题。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以填空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点包括:①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书写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选择题中会结合微观示意图或生活中的现象,在一个选项中考查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将会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物质的相互转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结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正误,并延伸到对反应类型的判断。会结合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来根据题给信息正确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叙述反应的意义。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选择题1.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CaO B.CaO2C.CaCO3D.CaCl23.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只含碳、氢元素D.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5.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A.14:11 B.11:14 C.11:7 D.7:116.已知:Ca(HCO3)2ΔCaCO3+CO2↑+H2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 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8.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9.在反应3X+4Y=2Z中,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72 B.108 C.70 D.27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中考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 的化学式是 Ag2S B.H2S 中 S 元素为-2 价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 是无毒的2.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Cl2B.H2C.NH3D.HCl3.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4.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中加入物质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H2O=2Ca(OH)2+O2↑,其中X的化学式为()A.CaO B.CaO2C.CaCO3D.CaCl25.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2215反应后质量/g1029待测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7.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
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PbSO4B.PbSO2C.PbSO3D.PbHSO38.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9.CH4和某种氮的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口催化剂N2+CO2+2H2O,则框内物质的化学式是A.NO B.NO2C.N2O D.N2O5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催化剂△ 高温撞击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基础梳理1.质量守恒定律①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②运用这一定律时,特别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质量总和”等关键字词,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气体。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均未改变。
④原子守恒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决定的,由于原子守恒,也就有元素守恒,最后是物质的质量守恒。
2.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例如:S + O 2 ==== SO 2①质的方面:硫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②量的方面: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③粒子方面:每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 ,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 。
(4)书写步骤:①写,②配,③等,④标,⑤查。
3.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方法 注意事项:(1)计算格式要规范,步骤可以分为“一设、二写、三关、四列、五解、六答”。
(2)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3)计算过程中同种物质的质量单位要相同。
(4)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①=100%⨯已分解的物质的质量分解百分率未分解时该物质的总质量②100%=⨯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③不纯物质的质量 = 纯物质的质量 + 杂质的质量④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密度= ⑤单位换算:1L= ml 1mL= cm 3★名题点击例1: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近几年来又发现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工业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 2===== 4NO+6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 2 B .NO 2 C .NH 3D .N 2O 5 【剖析】任何化学方程式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后有氧原子10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12个。
反应前应有与反应后相同数目的各种原子。
由此分析,4X 个氮原子和12个氢原子,每个X 分子中应含有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应为NH 3。
【答案】C例2:将4.6g 某化合物放入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问: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4.6g 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剖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氢两种元素质量相等。
这样,便可迅速算出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然后再与该化合物的总质量相比,即可知是否还含有氧元素,并计算出其质量。
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别为:碳:8.8g ×12/44=2.4g ; 氢:5.4g ×2/18=0.6g ;显然,4.6g >(2.4g+0.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化合物还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4.6g -(2.4+0.6g)=1.6g 。
因此,该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4.6g 该化合物中碳、氢、氧各元素的质量分别为2.4g 、0.6g 、1.6g 。
【答案】碳、氢、氧;碳为2.4g ,氢为0.6g ,氧为1.6g 。
例3: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单质铁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俗称“纳米铁”。
(1)在高温条件下,用H 2与FeCl 2反应可生成“纳米铁”,和一种溶于水显强酸性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纳米铁”在空气中受撞击时会燃烧,其反应与铁在纯氧燃烧完全相同,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你预测“纳米铁”其他化学性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剖析】由于氢气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了一种溶于水的酸,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可知生成的酸应该是盐酸。
【答案】(1)H 2 + FeCl 2 ==== Fe + 2HCl(2)3Fe + 2O 2==== Fe 3O 4(3)Fe + CuSO 4==== Cu + FeSO 4例4:锌、铜混合物50g 跟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 21.0g 。
求:(1)混合物中锌的质量;(2)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剖析】根据活泼金属与稀酸的反应规律,铜为不活泼金属,可以判定混合物中只有锌可以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 21.0g 。
题目给出的数据中,只有生成的H 2质量1.0g 是纯净物质,可以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由H 2质量能够求出参加反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H 2SO 4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和生成ZnSO 4的质量,还可以利用给出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得出硫酸溶液的质量,也可以求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接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锌的质量 + 稀硫酸溶液质量 = 硫酸锌溶液质量 +氢气质量,求出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质量(注意不能把没有溶解的杂质铜的质量算入总质量),进一步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32.5g(2)35%(3)15.4%★中考练兵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2L 水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与,就不遵守质 量守恒定律C .10g 食盐溶解在100g 水中,形成110g 食盐水。
这个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2.点燃H 2、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20g ,完全反应后生成18g 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H 2、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B .O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点燃高温 高温点燃点燃高温催化剂△C .2gN 2D .H 2和N 2的混合物气体3.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C .分解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D .蜡烛燃烧的反应中,生成物质量一定等于蜡烛的质量4.质量相等的A 、B 两块锌片,A 片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B片先煅烧成氧化锌,再与足量 稀硫酸反应,则A 、B 两块锌片反应制得的硫酸锌的质量( ) A .相等 B .A 片制得的多 C .B 片制得的多 D .无法比较5.化学反应式2H 2 + O 2 ==== 2H 2O ,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水 ②氢气和氧气都是气体,生成物水是液体③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④每4份质量的氢跟32份质量的氧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6.依据反应:X + C 2Y 和Fe 2O 3 + 3Y 2Fe + 3X ,推断X 和Y 各表示( )A .CO 和CO 2B .H 2O 和COC .CO 2和COD .CO 2和H 2 7.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P + 5O 2 ==== P 2O 5B .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C .Cu + O 2 ==== CuO 2D .2Al + 3H 2SO 4==== A l 2(SO 4)3 + 3H 2↑ 8.某反应A+B==== C+D ,若生成10gC ,需15gA 和25gB 完全反应,现欲生成10gD ,参加反应的A 物质的质量是( ) A .5g B .10g C .15g D .20g9.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占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0% B .20% C .25% D .50%10.有一种含CaCO 3与CaO 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 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生成Ca(OH)2的质量为( ) A .3.7g B .7.4g C .14.8g D .22.2g 二、填空题11.在化学反应X 2O 3 + 3CO===== 2X + 3CO 2中,若参加反应的CO 和X 2O 3的质量比是21:40,那么X 2O 3的化学式应是 。
1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加热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的分解反应: 。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3)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化合反应: 。
(4)同时有水和气体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13.有人研究硫酸亚铁(化学式为FeSO 4)受热分解反应时做出两种假设:(1) 假设它按KClO 3受热分解的方式(即2KClO 3 ===== KCl + 3O 2↑)来分解,反应的化学 。
(2) 2↑)来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
(3) 实验操作中在500℃左右,FeSO 4的分解产物是Fe 2O 3、SO 2和SO 3,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草酸钙(CaC 2O 4)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积物。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CaSO 4)等],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H 2C 2O 4)、草酸钠(Na 2C 2O 4)。
豆腐和上述几种蔬菜混合食用,可能诱发“结石”症。
(1)由草酸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 (2)草酸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2424H C O CaSO CaC O H SO +===↓+,请写出草酸钠与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式式 。
三、计算题15.6g 镁在充足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制得氧化镁多少克?同时消耗氧气多少克?16.晴晴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 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 。
试计算:(1)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17.将16g 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1)以上数据说明,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 。
(3)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