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专项复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知识点讲解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文言知识
✧重点字
雪骤.(zhòu)柳絮.(xù)
奕.(yì) 尊君在不.(fǒu)
太傅.(fù) 差.(chā)可拟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指子女。

2.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

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注意;照管。

6.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起;使出现。

1/ 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复习要点

08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集,聚会。

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zhòu):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未若:不如。

因:凭借。

期:相约。

日中:正午时分。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乃:才。

不:通“否”,语气词,表询问。

委:丢下,舍弃。

引:拉。

顾:回头看。

二、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编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人,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咏雪》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元方年纪虽小,但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性格。

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四、知识点1、《咏雪》叙事平实,语言简练作者客观简练地叙述了咏雪的故事,未加评论,但意图明显,平实精炼。

2、《陈太丘与友期》详略得当,人物鲜明在语言风格上,《陈太丘与友期》真实自然,无多余修饰,详略得当,剪裁得体。

在塑造陈元方的形象中,从门外戏,到礼貌应答,再到据理驳斥,并最终入门不顾,各角度描写,最终形成了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形象。

3、古今异义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子女。

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

今义:因为。

去:太守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内容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中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的更好?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身份这种写法?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以下是《世说新语二则》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生字注音谢太傅(fù)俄而(éér)雪骤(zhòu)差可拟(chàkěnǐ)未若柳絮(ruòluòliǔxù)二、多音字注音俄而雪骤:zhòu,jù公大笑乐:yuè,lè撒盐空中差可拟:sā,chà未若柳絮因风起:ruò,xù三、通假字注音“俄”通“俄顷”,意思是“不久”、“片刻”。

“因”通“趁”,意思是“趁机”。

四、重点词语解释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书法家。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等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俄而:俄在古义中解释为“一会儿”、“片刻”。

而在这里作为连词使用,表示承接关系。

雪骤:骤在古义中解释为“急”、“迅速”。

在这里形容雪下得急速、猛烈。

差可拟:差可表示“差不多可以”、“大致可以”。

拟在这里表示“相比”、“类似”。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表示“不如”、“比不上”。

柳絮因风起表示“像柳絮一样被风吹起”。

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轻盈和洁白。

五、句子解释“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致可以比作撒盐在空中。

这个比喻用盐来比喻雪花的形状和颜色,表现了雪花的白和细小。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起。

这个比喻用柳絮来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轻盈和洁白。

同时,柳絮与春天的景色相关联,也暗示了雪带来的春天的气息。

“公大笑乐。

”——太傅听了之后大笑起来,感到十分高兴和愉快。

这一描写表现了谢安对谢道韫的欣赏和鼓励。

六、段落分析本篇课文分为两个段落。

第一段描写了谢太傅在大雪天与子侄们讨论诗文,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胡儿和侄女谢道韫分别以“撒盐空中”和“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上语文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资料汇编文学常识1.《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夙惠》篇。

夙,即早;惠,是聪敏。

《夙惠》篇集中展现了当时的一批名流在少年时的聪明和智慧。

《咏雪》讲的是千古才女的佳话美谈,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雅致而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情趣;《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长沙王刘道怜次子,出继临川王刘道规。

武帝永初元年(420)袭封临川王,任侍中。

文帝时历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职,位终于南兖(yǎn)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义庆为人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文士皆从其左右。

著作以《世说新语》最受世人推崇。

人物评价:《宋书·列传第十一》说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

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

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宋武帝刘裕曾夸刘义庆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3.《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他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人志人小说集。

记述汉末至晋宋间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即所谓“魏晋风度”、“魏晋风流”)。

内容主要意在展示名士风度、崇尚清谈,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

其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模仿它的著作不断出现。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称其为“名士底(的)教科书”(《中国小说史略》)。

内容主题《咏雪》中谢道韫(yùn)“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以风中轻舞飞扬的柳絮来喻指飞舞的雪花,潇洒飘逸,传神而富于美感,为人称道。

体现了谢道韫聪明智慧、富有想象力、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落落大方的孩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文言文知识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 文言文知识汇总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汇总第一部分:文学文化常识1.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2. 我国史书分类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事件。

示例:《左传》。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示例:《史记》。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示例:《战国策》。

第二部分:重点字词(一)字词解释1. 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文义:文章的义理。

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4. 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什么。

似:像。

5.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6.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

拟:比拟。

7.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趁、乘。

8.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

9.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10. 过中不至至:到。

11. 太丘舍去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12. 去后乃至乃:才。

13. 相委而去委:舍弃。

14. 则是无信则:就。

15. 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16.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17. 尊君你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二)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用在句尾,表示疑问。

(四)文言句式1. 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可译为“在”)即公大兄无奕女(省略主语“谢道韫”)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可译为“朋友”)2. 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也”表示判断)3. 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应为“白雪纷纷所何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句,应为“空中撒盐差可拟”)第三部分:课文重点1. “寒雪”“内集”营造了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气氛,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柳絮因风起”更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

内容预览: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们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骤:急速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去:离开。

乃:才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待君久不至君:您
相委而去委:舍弃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父亲
下车引之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二、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整理《咏雪》一、重点字词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子侄辈,泛指家中的年轻一代。

3、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7、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8、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漫天飞舞。

二、语句停顿:1、谢太傅 / 寒雪日内集。

(主语后面)2、即 / 公大兄 / 无奕女。

3、左将军王凝之 / 妻也。

三、内容理解1、你更喜欢文中哪个写雪的比喻,说说理由?明确:我更喜欢谢道韫的比喻。

因为“撒盐”一喻,只是抓住了雪和盐在颜色和形状上的相似之处,只写出了形似而已。

而谢道韫将“雪花”比作“柳絮”,写出了雪花轻柔、美丽的特点,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诗意美和意境美。

2、请写出一句写雪的名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重点字词整理1、期:约定。

2、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4、去:离开。

5、乃至:才到。

6、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7、不:通“否”,相当于“吗”。

8、委:丢下,舍弃。

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

11、顾:回头看一、重点语句翻译: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明确:与人相约通行,却扔下(我)自己离开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明确: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儿子的面骂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明确: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直接进了自家的大门。

二、省略句:1、(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2、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3、(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四、人物性格分析:元方:能言善辩、聪明冷静、心直口快、有傲气。

友人:无信无礼,但知错能改。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重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重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重点总结一、通假字尊君在不(fou)?(“不”同“否”,用在句末,表示询问。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1.期:(古)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今)日期;期望。

2.儿女:(古)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与儿女讲论文义。

)(今)指儿子和女儿。

3.去:(古)离开。

(太丘舍去。

)(今)前往。

4.引:(古)拉(表示友好的动作)(下车引之。

)(今)引用;带领,领导。

5.顾:(古)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今)照顾。

6.文义:(古)诗文义理。

(与儿女讲论文义)(今)文章。

7.戏:(古)动词,玩耍。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今)杂技,戏曲,戏剧。

三、词类活用:1.期日中(n.→v.约定。

)2.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四、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表判断。

可译为“……是……”)2.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即“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省略介词“于”,即“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主语,即“<家父>待君久不至,<家父>已去。

”)③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前省略了介词“于”)④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了主语,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人>乃至。

”)4.敬称与谦称①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②家君/家父: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③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④家母/家慈: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

⑤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的父亲。

⑥令堂/令慈:尊称对方的母亲。

⑦令媛/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

⑧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⑨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5、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知识点+练习题【作者简介】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典叙》、《世说》10卷、《集林》20 0卷、《幽明录》20卷、《宣验记》13卷、《小说》10卷, 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8卷。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作品简介】《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zhēn)》《贤媛(yu án)》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世说新语》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文学地位】《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在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
岁,正在家门外玩耍。迟到的友人问他:“你的父亲在不在家?”
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
了。”友人便发怒说:“简直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出行,却
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
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是不讲信用;当着我的面骂我的父亲,这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起因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fǒu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文章的义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
文 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 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哥哥的儿子,即侄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 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像什么。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华幼武《次韵曲林春雪》
——张元《雪》
课前预习
◎ 本课选取了古代有关儿童的两则著名故事。预习课文时, 注意感受文中反映的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 教养。
◎ 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画出你不懂的语句,与同学 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歌咏,赞美 “咏”的对象
咏雪
歌咏白雪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摘要:一、引言1.介绍《世说新语》2.简述第8 课的内容二、《世说新语》二则笔记1.第一则笔记《陈太丘与友期行》a.故事背景b.主要人物c.故事情节d.故事寓意2.第二则笔记《咏雪》a.故事背景b.主要人物c.故事情节d.故事寓意三、总结1.分析《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2.对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建议正文:《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脍炙人口的文言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而成。

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地理、哲学、政治、文化、风俗等方面,既有对名士风范的赞美,也有对社会风气的针砭。

今天,我们来探讨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第8 课所选的《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一、《世说新语》二则笔记1.第一则笔记《陈太丘与友期行》a.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社会风气崇尚名士风范。

b.主要人物:陈太丘、友期行。

c.故事情节: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一同出行,但友期行误期,陈太丘独自前往。

友期行赶到后,发现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于是决定追赶。

最终,两人相遇在半路。

d.故事寓意:故事表现了陈太丘的守信用和友期行的知错就改,传递了守信重义的道理。

2.第二则笔记《咏雪》a.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士人阶层流行清谈。

b.主要人物:谢安、谢朗、徐孺子。

c.故事情节:在一个下雪的日子里,谢安与子侄谢朗、徐孺子赏雪。

谢安提议以雪为题作诗,谢朗先作一首,徐孺子接着作一首,最后谢安自己作一首。

d.故事寓意:故事展示了东晋士人的才情和文化修养,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二、总结1.《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该书文笔优美,人物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对后世影响极大。

不仅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阅读《世说新语》的建议:学生在阅读《世说新语》时,要关注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体会文言文的韵味,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品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8.《世说新语》二则【了解作者】刘义庆,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了解作品】《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本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的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知识链接】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淡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的特点:1.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2.篇幅简短3.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刻画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4.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义丰。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1)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子侄辈。

(4)讲论文义:谈论诗文。

文义:文章的义理(5)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9)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10)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11)未若:不如、不及(12)因风:乘风。

因:趁、乘(13)即:就是。

(14)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5)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内容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中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的更好?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身份这种写法?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初一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初一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初一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笔记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名著,有着丰富的内容,《吕氏春秋》其
中的一部,共记载了二百七十三则古老的名句和故事,深入浅出地讲
述自古以来的善恶精神等。

以下内容介绍了初一第八课中《世说新语》的二则笔记:
一、以解官司为例
1. 正义超越一切:《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宋乐天于凤仪关被判下狱曾说:“正义最重要”。

自古以来,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他利
益必须以正义为基础。

2. 人贵有节:《世说新语》中记载,汉太宗治事民服,曾对司马迁曰:“为社稷之职,须求礼义之中。

若见臣犯了恶,则只有劝谏以正之,不
可曲解或旁枝。

"司马迁强调,维护正义时一定要讲求礼义,不能犯恶,也不能欺瞒自己的立场。

二、以取智俊爱妻为例
1. 宽容处世:《世说新语》中记载,取智俊夫妻之间本是融洽,后来
纷争山穷。

取智俊知道自己的原因而不去责怪妻子,而是提醒自己并
让自己要宽容处世,这种境界很难达到。

2. 慷慨大度:《世说新语》中记载,取智俊以礼物送给妻子,深得妻子的欢心。

这时他的礼物从古至今都是她的慷慨大度,他慷慨大度的行为对伴侣的爱是无私的,他用慷慨大方的礼物表达对妻子的真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陈太丘与友期》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出处:《世说新语》。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3、《世说新语》: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代表作。

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二、主要内容:1、中心:主要记叙陈元方对父亲朋友不礼貌的行为进行批评的故事,表现了元方明白事理及落落大方的处事态度。

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懂得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2、层意:第一层:友过了约定时间才到,太丘已经离开。

第二层:友得知太丘已离开,便对着元方责骂其父。

第三层:元方据理驳斥友的“无信”“无礼”,友惭。

3、人物形象分析:太丘:汉朝陈寔(shí),曾做太丘长。

长,掌管。

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错能改。

总结:(不讲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的性格特点。

总结:【是非分明、机智敏捷(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年少气盛】三、字词积累及运用:1、关键实词: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期行:相约同行。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2、关键虚词: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通假字:不,通“否”。

例句:“尊君在不?”古今异义: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重点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

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

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

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不]同“否”。

(三)重点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3、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

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

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

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

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

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㈠王冕四岁作画;㈡曹植七岁作诗;㈢甘罗十二岁做宰相;㈣司马光砸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