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doc
明朝后宫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的皇帝往往有大量的妃嫔,人多了当然要有一套管理制度。
到明代这套制度变得非常严密,连皇帝的性生活时间都受太监限制。
古代宫廷中有许多妃嫔等待着皇帝去宠幸,多得连皇帝也记不清,所以不在性问题上加强管理是不行的。
这种管理,到了明代达到了一个相当严密与制度化的程度。
这种管理,首先是对皇帝性生活的管理。
明朝管理皇帝卧房事务的机构称为敬事房,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其任务是安排、记载皇帝和后妃的性生活。
在皇帝和皇后性交时,敬事房太监必须详细记录年、月、日,以作为受孕的证据。
皇妃和皇后不同,皇帝所宠爱的妃子都各有一张绿牌,即末端染绿的名牌。
在皇帝吃晚饭时,敬事房太监会把十几张或几十张名牌置于大银盘中,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餐毕,他就跪在皇帝面前听候指示,如果皇帝无意找哪个妃子过夜,说一句“退下”即可。
如果皇帝要找哪个妃子过性生活,就把这个妃子的名牌翻转过来,放回银盘。
敬事房太监退下后,把名牌交给别的太监,他则通知这个被选中的妃子香汤沐浴,做一切必要的准备工作。
皇帝就寝的时间到了,敬事房太监就脱去妃子全身衣服,用羽毛制成的毛衣裹住她赤裸的身体,背她入皇帝的寝宫。
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带入皇帝寝宫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然后,敬事房太监和另几个太监就守候在皇帝寝宫外面,等候皇帝的性生活结束,如果规定的时间到了,太监就会高呼“时间到了”,皇帝如果没有回声,他就再次呼叫,如此反复三次,就一定要把妃子背回去。
同时,敬事房太监要记录年、月、日、以作为日后受孕的证据。
生孩子与否,对妃子日后身份的高低有很大影响。
明朝的这种制度,很难考证是从何时开始的,直到清朝,还承袭着这种制度,因为清世宗认为这种制度对查清子女是否确凿地出自皇帝血统,从而对皇位继承问题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可对皇帝纵欲有一些限制。
由此看来,敬事房太监在这个问题上权力很大,虽然从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决定于皇帝的意志,但是在名牌放置、准备工作、运送妃子、掌握时间、档案记录等具体环节上都可以钻空子,做手脚,妃子们如果得罪了敬事房太监就可能倒大霉,所以她们对敬事房太监都很巴结,常给太监们一些好处。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仪式,注重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
以下是明朝婚嫁礼仪的一些重要知识。
一、订婚仪式在明代,订婚是婚姻的第一步,它是新郎家族与新娘家族正式约定婚姻的过程。
订婚通常需要由两家长辈和族长见证,并公开向社会宣布。
订婚仪式的主要步骤包括:1. 提亲:新郎家长亲自前往新娘家,正式提出结婚请求。
2. 问名:双方家长互相询问对方子女的姓名和出生年月。
3. 饯行宴:新郎家向新娘家送上丰盛的宴席,表达对新娘的喜爱和对新娘家庭的尊重。
二、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通常在新郎家举行,包括以下环节:1. 接亲:新娘从娘家出发,由男性亲友护送至新郎家。
2. 迎亲:新郎家在门口摆放绣花闺阁,用以隔离新娘,新娘需模仿困扰陶潜的八仙出现,新郎需要猜中新娘。
3. 过门:新娘依次入内,新郎扶过门,象征新娘从此成为新郎的妻子。
4. 敬茶:新娘向新郎双亲和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5. 拜堂:新娘和新郎拜堂上香,表示双方对神灵的崇拜和对婚姻的祈祷。
6. 宴席:宴席上,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三、婚纱和婚俗1. 婚纱:明代的婚纱以红色为主,象征喜庆和好运。
2. 笄礼:新娘及未婚姐妹会在婚礼前剪发,象征着妇女成年,展现出新娘的成熟和婚姻的重要性。
3. 丰衣足食:新娘临婚前一个月,娘家亲友会赠送丰厚的嫁妆,确保新娘在新家的物质生活无忧。
四、婚后礼仪婚后礼仪是保持新娘对夫家的尊敬和体现夫妻感情的重要方式。
其中包括:1. 尊夫:新娘对丈夫行履带、纳汗巾等礼仪动作,表达对丈夫的尊重和依从。
2. 孝敬公婆:新娘需向公婆敬奉茶水、照顾生活起居,以表达对公婆的孝顺和关爱。
3. 参拜祖先:新娘需向夫家祖先行三拜,以示对夫家先祖的尊敬。
总结:明朝的婚嫁礼仪以尊重传统和家族价值观为基础,注重孝道、尊重和感恩之情。
这些礼仪不仅是婚姻的庄严仪式,也是社会和家族价值观念的体现。
明朝婚嫁礼仪的传承和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和尊重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明代女子基本礼仪
明代女子基本礼仪嘿,姐妹们!咱今儿就来说说明代女子的那些基本礼仪。
你想想,在明代那会,女子们可都是很讲究的呢!走在路上,那姿态得优雅,不能风风火火的像个假小子。
说话呢,也得轻声细语,可不能咋咋呼呼的,不然人家不得说咱没教养呀!见人打招呼那也是有规矩的。
见到长辈,得恭恭敬敬地行礼,就像那盛开的花朵微微低下头,可美啦!要是见了同等身份的姐妹,也得微笑着点点头,可别爱答不理的哟!这就好比咱现在见面说声“嗨”,这是礼貌呀!再说说坐姿。
咱可不能随便一屁股就坐下了,得把裙子理好,轻轻地坐下去,腰板挺直,就像那直直的竹子,多有气质呀!要是歪歪扭扭地坐着,那像什么样子,别人不得笑话咱呀!这就跟咱现在坐要有坐相一个道理呀,难道你喜欢看到别人坐得歪七扭八的吗?还有那走路。
明代女子走路可不会大步流星的,那都是小碎步,袅袅婷婷的,就像那随风飘动的柳枝。
咱现在走路虽然不用那么夸张,但也不能大摇大摆的吧,总得有点女孩子的样子呀!你说是不是?吃饭的时候也有讲究呢!不能吃得吧唧嘴,那声音多难听呀!也不能挑食,这不吃那不吃的,多不礼貌呀!这就好像你去别人家做客,总不能挑三拣四的吧,那多让人尴尬呀!穿着打扮就更不用说啦!衣服得整洁干净,颜色搭配也得合适。
可不能红配绿赛狗屁呀,哈哈!那发型也得梳得整整齐齐的,不能像个鸡窝似的。
你想想,要是你顶着个乱蓬蓬的头发出门,别人会怎么看你呀?哎呀,明代女子的这些基本礼仪虽然看起来繁琐,但咱要是做好了,那可就是个大家闺秀啦!咱现在虽然不用完全按照明代的来,但有些好的地方咱还是可以学学的呀!这样咱走出去,别人一看,哇,这女孩子多有教养呀!多有面子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咱可不能丢了咱女孩子的脸呀!咱得把这些礼仪传承下去,让别人都知道咱女孩子的优雅和美丽!。
宫廷礼仪规矩
宫廷礼仪规矩一、宫廷礼仪规矩那可老多啦宫廷礼仪这事儿啊,真的特别有趣。
就说宫廷里的服饰穿着吧,那讲究可大了去了。
不同的身份,穿的衣服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皇帝穿的那龙袍啊,上面绣着金龙,那龙绣得栩栩如生,而且颜色也有规定,一般都是那种特别尊贵的明黄色。
这颜色其他人可不能随便用啊,要是用了那可就是大不敬。
皇后呢,服饰也是华丽得很,各种珠宝配饰,衣服的料子也是最顶级的,上面的刺绣也是精美无比。
宫女和太监的服饰就比较简单啦,颜色比较素淡,而且款式也是统一规定的,这样一看就知道他们的身份。
二、宫廷里的见面礼仪也很复杂见了皇帝得行礼,一般都是行跪拜礼。
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一跪就行的,得跪得规规矩矩,身体要挺直,头要低着,眼睛不能乱看。
而且行礼的时候还有专门的口号之类的,要喊得响亮又得体。
大臣之间见面也有礼数,互相拱手作揖,根据彼此的官职高低,作揖的幅度还不一样呢。
要是官职低的见到官职高的,作揖的幅度就要大一些,表示尊敬。
宫廷里的女性之间见面也有讲究,比如行万福礼,两只手轻轻搭在一起,放在腰间,微微屈膝下蹲,脸上还得带着得体的笑容,那笑容也是训练出来的,不能太夸张也不能太冷淡。
三、宫廷里的用餐礼仪也不简单皇帝用餐那阵仗可大了。
首先,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肴,好多菜可能皇帝都不会动一筷子。
但是每道菜的摆放位置那是有严格规定的。
而且吃饭的时候有专人伺候,太监或者宫女得小心翼翼地递餐具、布菜。
其他人用餐的时候呢,也是不能随便说话的,嘴里有食物的时候更是不能开口,要细嚼慢咽。
餐具的使用也有规矩,比如筷子怎么拿,勺子怎么用,都是有说法的。
要是不小心违反了用餐礼仪,那也是会被批评或者处罚的。
四、宫廷里的居住礼仪同样有门道皇帝的寝宫那是禁地中的禁地,除了特定的人,其他人可不能随便进入。
后宫嫔妃们的住所也分三六九等,位份高的住的地方宽敞华丽,位份低的就比较简陋。
而且进入不同的宫殿,走路的路线也有规定,不能乱走。
要是不小心走错了地方,那可能就会惹上麻烦。
明朝的饮食文化宫廷宴会与民间美食
明朝的饮食文化宫廷宴会与民间美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而且在饮食文化方面也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
明朝时期,宫廷宴会和民间美食并存,共同构成了明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明朝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宫廷宴会和民间美食。
一、宫廷宴会1. 宴会规模与菜肴种类明朝的宫廷宴会规模庞大,规格高雅,是展示皇家威仪的重要场合。
宴会的菜肴种类繁多,有肴、膳、羹、果、果子五大类。
其中,肴指的是凉菜,膳指的是煮菜,羹则是指的汤羹,果指的是水果,而果子则是糕点、面点等甜食。
2. 宫廷烹调技艺明朝宫廷烹调技艺精湛,追求烹调过程的精度和美感。
宫廷厨师擅长烹调技巧,注重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制作。
他们通过精心调配各种食材,巧妙使用调味料和烹饪工艺,使每道菜肴都具备浓郁的口感和视觉享受。
3. 贵族饮食习俗明朝贵族的饮食习俗讲究讲究考究菜肴、优雅礼仪和品味独特美食。
在宴会上,他们常常会选用丰富的食材,并注重菜肴的制作工艺和摆盘艺术。
同时,贵族之间还会进行一些独特的宴会游戏,增加宴会的乐趣和互动性。
二、民间美食1. 点心与面点明朝的民间美食以点心和面点为主,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心和面点制作简单,口感独特,风味多样。
著名的明代点心有广式月饼、潮汕糕点等,而面点方面则有传统的北京烧饼、山西刀削面等。
2. 地方特色美食明朝各地也有丰富的地方特色美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
比如,苏州有松鼠桂鱼、西施舌等美食;南京有盐水鸭、夫子庙小吃等;山东有炒肝、龙口烧麦等。
这些美食在当地人的生活中非常受欢迎,也成为了明朝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饮食习俗明朝的民间饮食习俗丰富多样,与现代饮食习俗有着一定的区别。
明朝人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时令性,常常选择当季的蔬菜、水果和海产品作为饮食的主要来源。
此外,他们也注重饮食的卫生和营养搭配,在饮食中注重健康与美味的平衡。
总结:明朝的饮食文化包含了宫廷宴会和民间美食两个重要方面。
古代宫廷礼仪常识以及风俗概述(2)
古代宫廷礼仪常识以及风俗概述(2)古代宫廷礼仪须知一、公主们:1、皇帝的姐妹(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B、和硕公主(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
而祭祀的时候,所有的后宫,从皇后到宫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礼...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即见到皇上、皇后、太后等),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
(一肃是一次肃立。
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
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
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戴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
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
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
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宫廷礼仪
【宫廷礼仪】
1.大礼:
三拜九叩(晋封,朝拜)
跪拜(错事,惶恐,男女通用)
蹲拜(妃嫔对皇上,嫔及其以下对皇后,公主对皇上皇后太后)
2.常礼:
福身(妃及其以上对皇后,只相隔一个位份,不在正规场合时,或者高位不计较的时候,未成年皇子公主,和嫔以下的后妃相遇)
打千,躬身,恭手,抱拳(男子常用礼仪)
3.平礼:
屈膝(平等位份后妃之间)
欠身(平位之间,离坐礼)
4.其他礼:
额首(上对下)
扶鬓(上对下)
5.言语:
对于皇帝,满人自称奴才叫主子,汉人自称臣叫皇上。
大臣叫阿哥,内务府之流叫爷。
“叩见,参见”
“**恭请皇上/太后/圣安”“**恭请皇后金安”
“臣妾****参见皇上/太后/皇后,皇上万福金安”
“嫔妾****参见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万福金安”
“**万福”(嫔以下,和成年阿哥公主之间)
“**吉祥”(宫人对阿哥和公主)
对嫔及其以上称呼娘娘,嫔及其以上自称本宫。
嫔及其以下给王爷郡王行常礼,王爷郡王给妃以上行拱手礼,妃与王爷郡王行平礼。
王妃郡王妃对皇上皇后皇贵妃行蹲拜礼,贵妃妃福身,嫔平礼,以下后妃给其福身礼。
嫡福晋除王妃请安礼仪外,需给嫔福身礼仪。
(入群必须遵守。
)。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明朝时期,婚嫁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明朝婚嫁礼仪的知识:1. 婚姻的选择:在明朝,父母和媒人通常会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
他们会考虑家庭背景、财富地位和双方的性格等因素。
一旦双方达成共识,就会安排婚礼。
2. 婚礼前的准备:在婚礼前,新郎和新娘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们会备办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包括衣物、婚房摆设和礼金等。
3. 婚礼的日期:在明朝,举办婚礼的日期非常重要。
人们会选择吉利的日期,以确保婚姻的幸福和顺利。
常见的吉利日期包括农历正月、七夕节和中元节等。
4. 接亲仪式:接亲仪式是婚礼的重要环节。
在明朝,新郎会带着礼物和迎亲的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回自己家中。
这个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喜庆。
5. 婚礼仪式:明朝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隆重。
在婚礼中,会有一系列的步骤,包括过门、拜堂、交杯酒、交换婚戒等仪式。
这些仪式寓意着双方的爱情和相互承诺。
6. 婚宴:婚宴是婚礼的重要部分。
在明朝,婚宴通常举行在新郎家中,亲友们会一同庆祝这对新人的婚姻。
婚宴上会有丰盛的菜肴、美酒和娱乐节目,以取悦宾客。
7. 迎亲礼金:在明朝,迎亲过程中,新郎需要将礼金交给新娘的家人,以示对新娘家庭的诚意和尊重。
这个礼金通常是一笔可观的金额,用于帮助新娘家庭度过婚后的生活。
8. 新房入座:新郎和新娘进入新房后,会进行新房入座的仪式。
在仪式中,会有亲友们为他们准备好座椅,并送上小礼品和祝福的话语。
这个仪式象征着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总结起来,明朝时期的婚嫁礼仪非常重视传统和家族尊严。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双方家庭的尊重和认可,也寄托着人们对婚姻幸福和美满的祝愿。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婚嫁礼仪在这个时期尤为重要,不仅涉及到家族的尊严和传承,也是人们展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继续介绍明朝的婚嫁礼仪。
9. 婚床布置:在婚礼前,新娘的家人会精心布置新床。
明朝官员接待客人的礼仪
明朝官员接待客人的礼仪
明朝时期,官员接待客人的礼仪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明朝官员接待客人的礼仪规范:
1. 迎接礼仪:当客人到达官员的府邸或办公场所时,官员应该亲自前往迎接。
官员在迎接时应站立,并向客人鞠躬致意。
对于高级官员或尊贵客人,可能会有更隆重的迎接仪式,如鸣钟、击鼓、奏乐等。
2. 客人入座:官员应引领客人进入会客厅或会议室,并指示客人在指定的座位上坐下。
官员通常会让客人坐在主位上,表示尊重和礼遇。
3. 茶礼:官员会安排仆人或侍者为客人奉上茶水,这是表示欢迎和热情的一种方式。
官员可能会亲自倒茶,或者指示仆人为客人倒茶。
4. 礼节交流:官员和客人可以进行礼貌的寒暄和交流。
官员应注意示好和关心客人的话题,展示出礼貌和友好的态度。
5. 提供招待:作为官员,接待客人时通常会提供招待,如供应茶点、果盘、点心等。
这些招待物品应该摆放整齐、美观,并以礼仪方式提供给客人。
6. 宴请:对于重要客人或重要场合,官员可能会举办宴会来招待客人。
宴会通常有正式的座次安排和菜单,官员应负责主持并照顾客人的需求。
7. 送行礼仪:当客人结束拜访时,官员应亲自送客。
官员
应陪同客人到门口或门外,并表示感谢和欢送的意思。
官员可能会再次鞠躬致意,或者提供一些小礼物作为送行礼。
总体而言,明朝官员接待客人的礼仪注重尊重、热情和周到。
官员应以身作则,展示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以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明代礼仪
首先发个至少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明清未出阁女子要在额前留刘海,不能绞清汗毛,头发一开始是把头顶头发扎起,其他头发扎成小辫子垂下来拿个红楼梦的图举例子!然后呢?长大一些,便把两鬓头发扎起,但是后面的头发要扎辫子垂下或者挽起,但是绝对不能拿簪子弄到头顶!那是已婚妇女发饰!然后就是已婚妇女了已婚妇女要开脸子,就是把脸上的汗毛和鬓角绞干净,就不能有刘海了,以及要把头发全部扎起来别误会,左边两个还没有开始做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微屈膝记住左上右下,中国古人以左为尊,左右左右以及作揖也是这个道理,右手在左手上的是凶拜、大家闺秀笑的时候不能露牙!别给我扯什么豪放不羁古代这叫没礼貌,没家教大多摘自红吧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右手成掌,左手握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中国古代讲究以左为尊(中国说左右是用“左右”这个词),直至今天,中国官方依然是继承这一传统的。
比如领导人的排序,二号领导人一定在一号领导人的左侧。
国际通行的惯例则是以右为尊(比如英语说左右是“right left right”),所以在接见外宾时,外宾都是坐在右侧的。
老版里面,不管男女老少,都注意这个问题,没有谁会随便右手抱左手弄个凶拜,请看:祭祖时,左手抱右手,吉拜女子着装,要着亵衣,外面是里衣外衣什么的并且睡觉也是穿着里衣的!就这样一点肉不露,让人瞧了还是失礼!于切脉诊病,还是那个道理,深闺大院的姑娘小姐,夫人太太,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的,特别是不能再陌生男子面前,旧版这点做的很好,请看:给晴雯切脉时,不光帐子关紧只露出手,而且还要用手帕盖上,因为这是国公府里,即使是个丫头,也不是一个大夫想看就能看的,这个大夫也有意思,切脉也是正经危坐,眼不斜视,看来是个有经验的再发张古代一个大家族迎客之道!气派大过什么宫锁珠帘百倍!夹道欢迎主子的贴身下人也是有体面的,也要轿子,不过在主子后面,这个是主子的轿子笑脸不能少,专门接出来专门打帘子的,2位欢迎队伍,注意衣服颜色下人行注目礼欢迎场面装饰的丫鬟就一堆发几张古代首饰图、正确衣着图以左为尊顺时针坐筷托,这个小东西估计大家一般会忽视,就是放在筷子下面承托筷子的东西,有石的,木的,金银铜的,玉的,看这张右边那筷子,小巧的筷托脏的夹菜的一头要对准自己,干净的对准别人这里,雪雁和王嬷嬷请安后退着走出去,什么叫“退下去”,老版是理解原著这个词的,退下去是退着走出上房(老太太的房),退这里做到了,是倒退着走路,下是相对于“上房”的上而言的,退下去不是转身走出去,人家是老太太,你转身走,拿个背对着人家,那是不敬~平辈女孩的蹲安礼除了花钿与花黄,我还真不知道还要在脸上贴什么发一张已婚未婚对比图喜庆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
宫廷礼仪常识
等级国母:皇后正一品:皇贵妃【一字封号或二字】从一品:贵妃【一字封号】正二品:贤妃,良妃,淑妃,德妃【首位为尊】从二品:妃位【一字封号】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首位为尊】从三品: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以上自称臣妾,对下自称本宫--------------------- 正四品:贵嫔【一字封号】从四品:婕妤【无封号】正五品:容华【无封号】从五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正六品:嫔【一字封号】--------------- 以上自称嫔妾,对下自称本+位分---------------------- 从六品:小仪、小媛正七品:贵人【一字封号】从七品:才人、美人---------------- 以上自称妾身,对下自称本主----------------------正八品:常在从八品:娘子【二字封号】正九品:答应从九品:更衣————————对上自称妾身,对下自称本+位分————————特殊:夫人【无等级区分,应在嫔位左右】(皇上对于宠爱的嫔妃,可以封为夫人)【二字封号】宫规国乃礼仪之邦,制度森严,众妃不可逾越,逾越者当惩处。
后妃见帝,需行万福礼,呼xx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金安。
见皇太后,皇后亦然。
后妃需日日前往坤宁宫请皇后安,每逢初一十五需随后前往慈宁宫请皇太后圣安。
宫中最禁忌穿白,不论多受宠,请勿要穿白。
正红,正紫只有正二品(不含正二品)以上可穿。
偏红,偏紫唯有正三品及其以上可穿。
金色,黄色只有皇上皇后可以穿。
偏黄色唯有从二品及其以上才能穿。
步摇,护甲此类的首饰,只有正三品以上才能戴。
怀孕时,宫斗失败视为流产,流产者不晋。
陷害成功者晋一级纯灰色、纯白色、纯黑色为国丧时所穿,其他时分不得穿之。
一宫主位乃嫔及其以上,可主一宫事,宫中嫔妃女眷应当听从主位,主位可责罚自己宫中人。
妃嫔有皇嗣者,应当勤于护嗣。
因母不周而嗣有恙,母当罚。
(视情况而定责罚程度。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3)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3)想来古代女性着实可怜,纵有才华,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今人眼里,感兴趣的也只是她们的花边情事,若没有帝王将相的衬托,她们的故事便乏人问津,就连名字也要被埋没。
2.明朝女官《女医明妃传》剧中说,谈允贤曾经入宫做过六品司药女官。
事情是虚构的,官职则确实存在。
这就要从明朝宫廷的女官制度讲起了。
中国古代宫廷中有品级的女性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帝王的嫔妃,另一部分则是处理后宫日常事务的女官。
把嫔妃与专职女官区分开来的做法,始于北魏孝文帝;隋唐时朝已有稳定的女官体系,下设六局二十四司;到了明代,女官便是服务于宫廷的女性管理人员的统称,其地位低于嫔妃而高于普通宫女。
明代的女官制度承袭自唐宋,但与唐宋女官仍有承御的职责而可能成为嫔妃不同,明代女官是独立于嫔妃之外的系统。
所以清朝的学者屈大均和黄百家谓之“是皆宫中之职,左右后妃以供事者,皆非进御于王者也”,“盖与妃嫔判然不同也”。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定立“宫官女职之制",设尚宫、尚仪、尚服、尚寝、尚食、尚功六局,另设有宫正司,分别掌管文书物品、礼仪起居、服饰仪仗、膳食方药、燕寝灯烛、女红裁制、责罚戒令等宫廷事物。
六局中每局最高一级的“尚”字女官两人,正五品(宫正司与六尚局同级,最高级女官司正也为正五品);每局各设四司,掌司具体事宜,每司分设“司”、“典”、“掌”三职,司为正六品,典、掌官品依次递降,典为正七品、掌为正八品,另设有女史数人。
以尚食局为例,“尚食二人,秩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
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尚食局下分领四司,其中司药掌医方药物,设司药二人,秩正六品;典药二人,秩正七品;掌药二人,秩正八品;还设有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因此,电视剧中所说的六品司药女官,是隶属于尚食局的。
明朝初期,成为女官的首要条件是出身于民间良家,其次是识文断字,第三是身体健康,相貌倒是次要的,以年过二十的成年女子为主。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九年……其在京军民之家有女子及无夫妇人能写能算者,不论贫富丑陋,许皆进用”。
中国古代宫廷礼仪,(包括个等人对自己的称谓,小宫女入宫要学习的内容)
中国古代宫廷礼仪,(包括个等人对自己的称谓,小宫女入宫要学习的内容)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
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
建州卫也如此,到了清代,在八旗和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
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
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
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
然后向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跪安“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
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
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
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
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
”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
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
”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
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
”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
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启奏,王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明代仪仗制度
明代仪仗制度包括多种复杂和细致的礼仪规定。
在军队中,有九种规格森严的礼仪,其中包括亲征、遣将、禡祭、受降、奏凯献俘、论功行赏、阅武、大射以及救日伐鼓。
这些礼仪不仅在军队中得以体现,也适用于皇帝的出征仪式。
例如,皇帝要御驾亲征时,必须先让礼部制定一套出征的祭告典礼,然后派遣官员去进行祭祀。
祭祀的规格也十分讲究,例如太牢,要用牛羊猪三种牲畜来进行祭祀,一般在途径大山大河时举行;其次为少牢,用羊和猪进行祭祀;最后为特牲,只用一种牲畜进行祭祀。
对于亲王仪仗,则有更为详细的规定。
例如,令旗一对、清道二对、弓箭二十副、刀盾一十对等均是必备物品。
同时还有各种旗帜和乐器,如绛引幡一对、掆鼓二面、金钲二面等。
在乐器方面,有金皷旗二面、花匡皷二十四面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为历史原因而存在一些偏差。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些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些明朝(1368-1644)是中国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那么你们知道明朝要注意什么宫廷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明朝宫廷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国古代的饮食,虽有传流的共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其传存的个性。
从元、明、清比拟起来看,明代更多地保存了汉人的风俗习惯。
在明朝宫廷中,皇室、内臣及其宫眷生活阔绰奢侈是民间不能相比的。
在宫廷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和特色,本文仅按月份来谈谈明宫饮食的假设干习俗。
明代的宫廷饮食机构可分外廷和内廷两大系统,外廷饮食机构是国家官署的一局部,负责以国家或朝廷的名义举办的各种祭祀、宴饮的饮食;内廷饮食机构属宫内机构的一局部,主要负责皇帝御膳的制作。
明代宫廷饮食具有食物原料极其广博、重视饮食、喜食时新果品肴馔、经常禁屠用斋食素、前期尚俭后期奢靡五大特点。
明代宫廷生活主要是指帝后及其家族的生活,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是极尽豪华奢侈的,按照明初统治者的规定,它是礼的典型表达。
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帝后及其家族的季节饮食文化活动;二是统治阶级为了特殊的需要和目的而举行的筵宴活动。
二者既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前者是帝后家族本身为满足生理需求、文化需求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而后者那么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政治需求,并以此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其参加者不但是帝后及其家族成员,而且还包括统治阶级内的诸多官员,其筵宴的规模大小、参加的成员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宫廷的筵宴与帝后的年节饮膳,既因宫中政治、经济条件无比优越,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家的富贵显赫,从而使得这些宫中筵宴华贵、典雅、庄重、等级森严,且礼仪繁缛;更因其政治色彩浓烈,故宫筵参加者们的政治食欲,远远大于其生理食欲的需求。
宫廷帝后及其家族的季节饮膳活动首先,由于帝后及其家族是统治阶级中的最高层,享有各种封建特权,因此,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与合法占有者、支配着,可以竭尽享用,奢侈浪费亦在所不惜。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2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2)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明代内廷有“六个局”,由女官掌管,每局下设“四个司”,女官在百人以上;她们都是皇上后妃的“后备军”。
清代的又很详细的史料记载:每到准备挑选秀女的时候,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
由于众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车辆,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车乘坐。
因此,乾隆时规定:“引看女子,无论大小官员、兵丁女子,每人赏银一两,以为雇车之需。
……此项银两,……著动用户部库银。
”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坐在骡车上,由本旗的参领、领催等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的次序。
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送的秀女,分别依年龄为序排列,鱼贯衔尾而行,车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
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顺贞门。
秀女们乘坐的骡车则从神武门夹道东行而南,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北行,经北街市,然后再经地安门来到神武门外,这时,已是第二天中午了。
初选完毕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依次登上她们来时所乘坐的骡车,各归其家。
这种井然有序的排车法,是嘉庆年间的一位名叫丹巴多尔济的额驸发明的。
当应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外走下骡车后,先由户部司官维持秩序,再由太监引入宫中。
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
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后选阅,但有时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
明朝的宫廷生活与礼仪
明朝的宫廷生活与礼仪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宫廷生活与礼仪体系也是举世闻名的。
在这个宫廷中,皇帝和其他官员们都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仪式,以展示皇室的威严和尊贵。
一、宫廷的结构与布局明朝的宫廷以紫禁城为核心,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也是重要的政治中心。
紫禁城被高墙和护城河围绕,入口处设有门楼和守卫。
紫禁城内部有一系列的宫殿和庭院,用于处理国家事务、接待来访的外国使节以及进行各种仪式活动。
宫廷的布局非常严谨,分为前、中、后三院。
前院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中院是皇后的住所,后院则供皇帝休息和享受娱乐活动。
每个宫殿和庭院都按照特定的规格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建造,建筑风格以黄色为主,象征着皇权与尊贵。
二、皇帝与官员的日常生活明朝皇帝的日常生活非常繁忙,早上通常会进行早朝,接见官员并处理政务。
之后,皇帝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养生活动,如书法、绘画、养花等。
午饭后,宫廷会举行午朝礼,中午时分进行明君健体的仪式活动,以展示皇帝的健康与权威。
皇帝还会参与一些宴会和娱乐活动,如赏花、观戏、听音乐等。
这些活动通常在中院和后院进行,皇后和其他官员也会参与其中。
在这些活动中,皇帝会通过赏赐和表扬来奖励官员,并与他们进行友好交流。
官员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严格规范,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位、等级和宫廷礼制来完成各种任务,比如参加宫廷会议、处理公务等。
他们还需要遵守特定的仪式和禁忌,如穿着规定的服装、行走特定的步伐、保持庄重的举止等。
三、宫廷的礼仪与仪式明朝的宫廷礼仪非常严肃,各种仪式活动需要按照固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
例如,即位仪式、册封仪式、加封爵位仪式等,这些仪式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和实施,以展示皇帝的权威与威严。
在宫廷中,人们要遵循特定的礼仪,如行礼动作、言谈举止等。
官员们在皇帝面前必须低头行礼,以示尊敬和顺从。
此外,皇帝还会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如祭天、祭祖和冠礼等,以维护天人合一的观念,并象征着君王的合法统治。
四、宫廷文化的繁荣与传承明朝的宫廷文化非常繁荣,皇帝和官员们积极推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_明朝婚礼服饰
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_明朝婚礼服饰我国拥有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在这么久的时间里,各个时间内婚礼的步骤和流程都在发生变化。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或许很多人不太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朝婚嫁礼仪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明朝婚礼仪式流程1、亲迎主婚者出门迎接新郎进入堂内,新郎仆从呈大雁一对,婚姻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
主婚者祝告祠堂,引导新郎行礼,叩拜。
而后新娘在主婚和引礼陪同下,准备拜别自己的父母。
新娘拜别父母,聆听父母的训导后,在主婚引礼的帮助下,盖上美丽的红盖头出阁。
2、新人入场新娘在侍者和新郎的搀扶下,行至礼台。
3、行三拜大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
4、挑盖头行三拜大礼之后,新郎用准备好的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盖头,寓意:称心如意。
5、沃盥礼新人入席前,净手,沃盥礼毕,赞者入席,新人入席对坐。
6、同牢礼新人同席共坐,同食一餐,新夫、新妇席前的主食黍和稷,以及调味用的肉酱,供新夫、新妇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新人依次祭黍、祭稷、祭肺,并以羹酱佐餐,三饭而礼成。
是所谓同牢之礼。
同牢,有夫妇相亲相爱,从此合为一体之意。
7、合匏礼“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合卺所用酒器是由一分为二的匏瓜制成,夫妇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
破之为二,合之成一,象征夫妇一体。
合卺杯用红丝线牵连,象征夫妻永结同好。
葫芦味苦,夫妻共饮合卺酒,也有着夫妇二人从今往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涵义。
8、解缨结发礼新郎解下新娘头上事先系上的红头绳,然后由侍者分别从新郎和新娘头上剪下一缕头发,放入准备好的锦囊中。
新娘头上的红头绳,寓意已有婚约,新郎解下这殷红的头绳,就是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新郎新娘头发相互缠结,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9、行成妇礼新夫新妇正坐,敬谢父母,养育之恩,献茶聆讯。
10、礼成赞者与新人答谢宾客。
明代的宫廷仪式与礼仪规范
明代的宫廷仪式与礼仪规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以其独特的宫廷仪式和严格的礼仪规范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时期,皇帝及皇室成员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时,都必须遵守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
本文将介绍明代宫廷仪式的一些特点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一、宫廷仪式的特点明代的宫廷仪式以庄重、庄严为特点,凸显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威。
在每个仪式中,皇帝担任核心角色,而其他官员和臣子则按照严格的次序排列,以显示君臣关系的尊卑有序。
同时,宫廷仪式的举行也会借鉴古代经典文献,加入祭祀和祈福等传统元素,以祈求国家繁荣和皇室永固。
二、皇帝的仪式穿着在明代,皇帝在宫廷仪式中的穿着非常重要,他的服饰必须符合特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皇帝的服装必须以黄色为主色调,黄色在古代中国被视为皇家的象征。
同时,皇帝的服饰还会使用大量的金线、龙纹和云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皇帝的冠冕和履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三、礼仪的重要性明代的宫廷礼仪规范非常严谨,它不仅规定了皇帝及官员在宫廷仪式中的举止,还涉及到了诸多细节,如言辞、动作、礼仪器物等。
遵守礼仪规范可以凸显君臣关系的尊卑有序,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宫廷秩序和稳定统治。
宫廷礼仪的重要性在明代尤为突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皇帝的统治合法性和地位的稳固。
四、宫廷仪式的种类在明代,有许多种宫廷仪式,每种仪式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宫廷仪式:1. 即位典礼:皇帝即位后,会进行盛大的典礼,以正式宣告其统治地位。
2. 封禅大典:皇帝会亲自前往一些名山或神圣之地,进行祭祀和祈福,以示自己的虔诚和统治的合法性。
3. 生辰大典:皇帝的生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他会举行大型庆祝活动,全国各地也会放假庆祝。
4. 宴会仪式:皇帝经常举行宴会,邀请各地官员和名流参加,以维持政治稳定和团结各界人士。
五、宫廷仪式的影响明代的宫廷仪式及礼仪规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统治者显示统治地位和威严的象征,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宫廷礼仪常识须知有哪些明朝(1368-1644)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那么你们知道明朝要注意什么宫廷礼仪吗?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明朝宫廷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明朝宫廷礼仪须知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虽有传流的共性,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其传存的个性。
从元、明、清比较起来看,明代更多地保留了汉人的风俗习惯。
在明朝宫廷中,皇室、内臣及其宫眷生活阔绰奢侈是民间不能相比的。
在宫廷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和特色,本文仅按月份来谈谈明宫饮食的若干习俗。
明代的宫廷饮食机构可分外廷和内廷两大系统,外廷饮食机构是国家官署的一部分,负责以国家或朝廷的名义举办的各种祭祀、宴饮的饮食;内廷饮食机构属宫内机构的一部分,主要负责皇帝御膳的制作。
明代宫廷饮食具有食物原料极其广博、重视饮食养生保健、喜食时新果品肴馔、经常禁屠用斋食素、前期尚俭后期奢靡五大特点。
明代宫廷生活主要是指帝后及其家族的生活,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是极尽豪华奢侈的,按照明初统治者的规定,它是礼的典型体现。
明代帝后的饮食文化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食文化活动;二是统治阶级为了特殊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而举行的筵宴活动。
二者既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前者是帝后家族本身为满足生理需求、文化需求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而后者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政治需求,并以此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饮食文化活动,其参加者不但是帝后及其家族成员,而且还包括统治阶级内的诸多官员,其筵宴的规模大小、参加的成员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定。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宫廷的筵宴与帝后的年节饮膳,既因宫中政治、经济条件无比优越,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家的富贵显赫,从而使得这些宫中筵宴华贵、典雅、庄重、等级森严,且礼仪繁缛;更因其政治色彩浓烈,故宫筵参加者们的政治食欲,远远大于其生理食欲的需求。
宫廷帝后及其家族的节令饮膳活动首先,由于帝后及其家族是统治阶级中的最高层,享有各种封建特权,因此,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合理与合法占有者、支配着,可以竭尽享用,奢侈浪费亦在所不惜。
其次,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北京便成为明朝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统治中心,每年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时鲜饮食食品汇萃京都,进贡皇宫,从而使得统治阶级得以赁薄他们手中所拥有的权力,来满足他们奢侈靡烂的生活需要,可以随时将各地的名特时鲜食品调解皇宫内院,供他们享用挥霍。
再次,正由于明代帝后家族具备以上特权,所以他们可以利用宫中从全国各地征召来的名厨高手,将各种时鲜节令物品加工成美味佳肴,随意尽情享用。
而许许多多的节令应时食品大都具有延年益寿、补气养精的食疗功能,因此,他们也特别注意对节令时鲜食品的摄入,以补养身体。
虽然伴随各种节令时鲜食品的享用,宫中也举行节日的庆祝娱乐活动并且节庆的许多内容与民间年节时民人的活动有诸多雷同;但由于这是宫中处于统治阶级的最高层次的成员的活动,故有其特定的文化氛围,也有其特殊的用意与目的,因而对民间节庆的饮食文化活动有着直接、间接的影响。
明朝的思想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
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
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进而导致东林党争。
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明代书院的自由探讨辩论学风,是当时最开明进步的学术交融方式,在古老的中国书院里,不同流派的思想可以在此平等交流。
明朝人视学阀为耻,将以权力压制民意视为卑劣,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权倾朝野的大首辅也不例外。
32020-03-22明朝宫廷女子介绍1.女医谈允贤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女医明妃传》,说的是关于明代无锡女名医谈允贤的故事。
当然这里边的事儿,有很多是不符合史实的,比如谈允贤和明英宗、明代宗两兄弟以及瓦剌太师也先的四角关系。
据中国医学史学者郑金生先生考证,谈允贤的生卒年是1461年-1556年;也先死于1454年,此时谈允贤还未出生;明代宗朱祁钰死于1457年,享年29岁,这个时候谈允贤也还没出生;明英宗朱祁镇死于1464年,享年37岁,此时的谈允贤只有3岁。
你们说,这个四角恋爱算怎么回事?既然如此,女医谈允贤和代宗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杭氏,那更是八杆子也打不着。
不过呢,原作作者和剧本编剧也是没有办法,但凡背景设在古代的故事,不和宫闱秘事扯上点关系,不上演霸道皇帝的戏码,就没人看。
历史上真实的谈允贤,无锡人士,父谈纲,是成化五年进士,曾任南京刑部主事。
祖父谈复、祖母茹氏皆善医,特别是祖母,在谈氏自小学医的过程中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五百多年前的官宦人家,能让女孩儿从小"弃女红,习医学",真是了不起。
谈允贤50岁时著有《女医杂言》,由其子杨濂抄写刊印。
因为夫家姓杨,谈氏也被称为杨孺人或杨谈允贤,后来她在95岁的高寿之年去世。
中国古代的医学著作,有些是讲腑脏功能、经络脉象、病因病理等基础理论,比如《难经》;有些是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著作,比如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些以记载和论述方剂为主,兼具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比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即收录了五千多个药方。
而医案专著在明代以前的医书中是不多见的,有关专科医案的著述,更是少之又少。
所谓医案,是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病例的病情症状、诊治过程、处方用药等所做的关联记录,一个医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份病史介绍了。
《女医杂言》便是妇科专门医案著作, 共收载病案31例,也是中国医案发展史上较早成书的专科医案著述。
女性医务工作者从业,古已有之。
汉、唐两代官办太医署就有女医,她们熟悉医典、医方,可以按脉诊疾、用药治病,比如毒杀汉宣帝许皇后的淳于衍就是隶属于太医署的女医。
有些女医出自官宦或书香之家,家族医学渊源深厚,有的熟谙医典,有的临床经验丰富,但诊病范围多限于士宦阶层内部,比如宋代的冯氏、明代昆山徐氏、歙县蒋氏、方氏、无锡陆氏、清代的闵姊、王恒其、顾德华、冯衢、晚清的曾懿。
也有在底层民间游走于户外的从事健康护理的女性,比如医婆、药婆、稳婆。
但古代女性医务工作者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汉代义妁、晋代鲍姑、宋代张小娘子和明代谈允贤,人们把这四位女性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然而只有谈允贤有著作流传。
32020-03-22想来古代女性着实可怜,纵有才华,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今人眼里,感兴趣的也只是她们的花边情事,若没有帝王将相的衬托,她们的故事便乏人问津,就连名字也要被埋没。
2.明朝女官《女医明妃传》剧中说,谈允贤曾经入宫做过六品司药女官。
事情是虚构的,官职则确实存在。
这就要从明朝宫廷的女官制度讲起了。
中国古代宫廷中有品级的女性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帝王的嫔妃,另一部分则是处理后宫日常事务的女官。
把嫔妃与专职女官区分开来的做法,始于北魏孝文帝;隋唐时朝已有稳定的女官体系,下设六局二十四司;到了明代,女官便是服务于宫廷的女性管理人员的统称,其地位低于嫔妃而高于普通宫女。
明代的女官制度承袭自唐宋,但与唐宋女官仍有承御的职责而可能成为嫔妃不同,明代女官是独立于嫔妃之外的系统。
所以清朝的学者屈大均和黄百家谓之"是皆宫中之职,左右后妃以供事者,皆非进御于王者也","盖与妃嫔判然不同也"。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年间定立"宫官女职之制",设尚宫、尚仪、尚服、尚寝、尚食、尚功六局,另设有宫正司,分别掌管文书物品、礼仪起居、服饰仪仗、膳食方药、燕寝灯烛、女红裁制、责罚戒令等宫廷事物。
六局中每局最高一级的"尚"字女官两人,正五品(宫正司与六尚局同级,最高级女官司正也为正五品);每局各设四司,掌司具体事宜,每司分设"司"、"典"、"掌"三职,司为正六品,典、掌官品依次递降,典为正七品、掌为正八品,另设有女史数人。
以尚食局为例,"尚食二人,秩正五品,掌膳羞品齐之数。
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
"尚食局下分领四司,其中司药掌医方药物,设司药二人,秩正六品;典药二人,秩正七品;掌药二人,秩正八品;还设有女史四人,掌执文书。
因此,电视剧中所说的六品司药女官,是隶属于尚食局的。
明朝初期,成为女官的首要条件是出身于民间良家,其次是识文断字,第三是身体健康,相貌倒是次要的,以年过二十的成年女子为主。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九年......其在京军民之家有女子及无夫妇人能写能算者,不论贫富丑陋,许皆进用"。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后,曾清宫三日,宫人、内官和六局女官都被杀的差不多了,重新采选女官的标准还是依照洪武旧制,于是《明太宗实录》里有"旧制选民间识字妇女充之,今六尚俱未有人尔"的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女官制度确实是独立于妃嫔体系之外的,最起码在建立之初,明朝君主的主观意愿是这样的。
因为年过二十的女子大多早已婚嫁,不符合采选嫔妃的标准,加之对外貌没有特别的要求。
有个别由宫人或女官承御而成为嫔妃的,也只是特例,比之唐宋的概率要低很多了,比如明宪宗朱见深的贵妃万氏和明孝宗朱祐樘生母纪氏(她俩还是情敌),一个是服侍太后和太子的宫女,另一个是低阶女官——女史。
从宫人到贵妃,这段相差十九岁的姐弟恋是另外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女官的采选标准就不一样了,年龄标准越来越低,从未婚年轻女子和无夫妇人都有,到自嘉靖以来,以8-16岁的少女为主;识不识字也都无所谓了,入宫以后可以再教育;女官和普通宫女采选的标准越来越混淆。
明朝后期采选的这一批又一批的少女,到底有多少可以成为女官,又有多少以供淫乐役使,这个就说不清楚了。
从整体上看,对明朝女官们有着直接影响的人当属皇后和皇太后们。
后宫有贤德公正的皇后坐镇,女官们一般就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女官制度的正常运作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