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研究性学习
总之 , 中学语 文教 学 中渗透 审美 教育 , 在 对于激 发
学 生的学 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 的作用 。当然 , 过渗透 通 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 很多 , 这需要 我们
在 教 学 中不 断 探 索 。
实依据 。这是引论部分 。为证 明论点 , 者援引理论 和 作
事实论据 , 详尽地分析问题 , 这是本论 部分 。最后 , 在充
革 的今 天 , 尽管语 文课 中重视 了启发 式 、 讨论式 的教学 方法 , 但不少语 文课 中只有教 师提 问 , 学生 讨论 、 回答 , 却不见 学生提 问质疑 , 主动发 现问题 , 生还是 被动地 学
首先 , 采用研究 性学 习方 式 , 以改 变学 生传 统 的 可
被教师牵着 鼻子 走 , 是在 为教 师 顺利 完 成 教学 计划 服
务, 不是 为 自己学 习服务 , 只不过 由被 动地“ 变 成 了 听” 被动地“ , 答” 没有真正取得 自主学习 , 自主发展 的权力 , 学生的主体 地位 没有 真正得 到充分 尊重 。教 学过程 是
师 生双 边 活动 的动 态 过 程 , 文 教 学 中 必 须 坚 持 教 师 为 语
中学教 学 参考
新论 视窗
如 何 在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有 效 地 运 用 研 究 性 学 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思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怎样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下面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第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发现语文现象、掌握语文规律、获取语文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从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发现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内容的确定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在起始年级或基础不是很好的班级,应从小处入手,课题定得小一点,浅一点,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再确定得大一点,深一点。
切忌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有心人,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捕捉师生瞬间的思想火花求疑、求真,从而找到新的课题。
笔者在试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
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想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
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
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4篇
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初中语文研究性课题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造精神,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任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会创造,,教学中我会尝试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精神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的体会主导的实质的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的襟危的‘聆听。
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问的学生视乎也早已习惯?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的态度,具备独立的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独特的的视角。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
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quot;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2.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3.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学方式,都会有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探究的情境。
引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操作环节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操作环节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因而研究和开展语文课外研究性学习, 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阐述了语文课外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和具体操作环节等问题。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研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也讲方法,它更注重关注培养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从而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 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重自主开放与问题研究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与此同时,学生要学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进而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采用什么方式, 哪些人在一起学习, 全由学生自己做主, 教师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 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专题, 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说“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教师给学生做指导, 提看法, 学生完全不受教师的兴趣、爱好、视野的限制。
学生有什么爱好,他们可以组成一组, 开展研究,收集素材, 积累资料。
研究性学习自主就自主在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 可以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研究方式。
2、重学习过程与主观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比较注重掌握调查、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篇一:《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平阳县昆阳二中语文课题组1[ 内容摘要]21 世纪经济全世界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材,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创新是通向时期的发展动力。
中华民族要在此后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需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在教育改革中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就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增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咱们语文子课题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论述一些体会和观点。
[关键词]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实践探索一、引言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与以往的课程完全不同的、表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课程。
它是如何产生的呢?(1)知识经济已初见眉目咱们所处时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科技与信息的洪流正席卷全世界,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正悄然向咱们走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期,一切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含量的比重愈来愈高,并居于主腹地位。
过去那种利用原材料和利用机械加工所创造的价值,其比例会愈来愈小。
人类将会以更少的材料与更少的能源消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其中注入了更高的知识含量。
所以,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换代、创造升级的时期。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咱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人们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
不仅在科技创新,而且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在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光靠引进与仿照是没有前途的。
因为引进与仿照到了必然的程度就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自主力。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浅探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同时,把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性教学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发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往往觉得十分遥远,仍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本文试图在澄清相关基本概念基础上,探究初中语文运用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发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通过各种渠道自觉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整理归纳,并从中学习分析、辨别、利用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首先我们强调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上或科研含义上的对其一门类学科或某一专门或问题的钻研推究,它也不能简单地与课题、考察、论文划等号。
它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亲身实际以获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学习方式。
其次,我们认为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它既有以课题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更多应是课文学习和写作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再次,我们觉得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得目标和要求,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别于高中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个显著特点(一)自主性即由学生这个主体自主地进行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在脑力作用下完成的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之浅谈
君虚心听从曹刿的指挥 , 甘愿扮, 同学们一致公认 : 鲁庄公并非传统说法 的平庸 国君 、 昏君 ,
而是一位明君 , 只不过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罢 了。
三、 多种 形 式 , 成 结 果 形
初 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 , 思维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语 文研 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 定是“ 具体” 有形 的制作“ 成果” 它可 以是 自 ,
科技信息
基础 教 育
初【 语文教学研 夯胜学习之浅谈 l 】
秦 皇 岛市卢龙县 双望镇 应各 庄 中学 刘金凤
[ 摘 要] 究性 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 , 研 如何在基础 薄弱的农村学生 中开展研 究性 学习, 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笔者尝试着 把“ 究性 学习” 研 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 学习方式 引入到初中语 文教 学中, 收到 了较好 的效果 。 、 一 学生主体 , 开展 学习。 、 二 激疑激趣 ,
营造氛围。三、 多种 形 式 , 成 结 果 。 形 [ 关键词] 中 语 文 研究性学习 初
研究性学 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 。就是 以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 切入点 , 创设 一种类似研究 的情境 或途径 , 把方法 的获得 、 能力的提高 融入到获取知识 的过程 中, 通过教师 的引导 以及合理 的归纳与总结 , 将 支离破碎的知识 和隐含 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 习的研究 中有更多 的创造机会 , 让学生在创造 中感受成功 的体验 , 在成 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 在教学中 , 笔者尝试着把“ 研究性 学习” 这一新 的教育理念和学 习方式引人到初 中语文教学中, 收到 了较好的效果 。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 主体 , 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 自己的思维空间 , 从而
初中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教育理论界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
但从目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认识偏差。
我们要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它更多的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高中各科教学大纲都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更是蓬勃兴起。
高中的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与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相比,二者仅仅在措辞上有一定的差别,从本质上看,内容和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没有象其他学科一样明确列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高考课题,但事实上在高中语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渗透,使学生得法于初中,提高于高中,受益于终身。
2、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学性,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研究性学习看重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在研究过程中感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增长自己的见识。
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些收获是无法诉诸于书面的,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感悟、心理活动和思索中。
所以,研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论文或课题报告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课题的准备,包括课题内容的选择及方案的设计上不宜过细,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
教师只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
二、探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不重在引导学生研究出什么结果,而重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
在研究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应指导学生立足本地区,如方言研究、名人研究、县史、村史研究等。
在研究过程中应允许学生走弯路、犯错误,通过失败走向成功。
三、实践性原则
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探索、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正确的结论。
四、综合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开展中往往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多途径、多方位的定位,学生必须将现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知识整体。
五、协作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活动和集体合作的统一。
课题组成员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集体的合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意见;活动成果也应体现出集体的智慧。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提要】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探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内涵1、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并就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指出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随着一些地方研究性学习实验的开展及所取得的成效,教育部在2001年1月颁布了《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人将研究性学习列人课程计划,作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还将逐渐在初中和小学开设同样的必修课。
这一计划,反映了国家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重视和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心。
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中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
”此次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同志曾说“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学习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做人的工具。
”语文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
2、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
( 邳 州 市 薛 集 中学 , 江苏 邳 州 2 2 1 3 1 8 )
摘 要: 所谓研 究性学 习, 是 学生在老 师的指 导下 , 从 学 习生 活 和 社 会 生 活 中选 择 和 确 定研 究 专题 .并 在 类 似 于科 学
研 究 性 学 习方 式 是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英 语 课 堂 教学 的 重 要 表 现 ,语 文 教 师 只是 在 学 生 的 学 习 活 动 中充 当组 织 和 指 导 的角 色 。语 文 教师 应 当 为学 生 创 设 自主 学 习探 究 与 合 作 的 较熟悉 。 鼓 起 勇 气 再 次 尝试 , 效 果 比以前好多 了 , 教 师 带 头 鼓 起 了掌 。 教 师 的现 场 引导 、 示 范 让 学 生 更 加 理 解 了 长妈 妈这 个 人 物 。教 师 的多 样 化 评 价 激 励 和鼓 舞 了 学 生 ,把 课 堂 推 向 高 潮。 赢 得 了 在 场 老 师热 烈 的掌 声 。 当 然课 堂评 价并 不 只 是教 师 的专利 , 还 可 以 通 过 学 生 自评 、 学 生互评 、 小 组 评 价 的 形 式 进 行, 这 就 大 大 拓 展 了 课 堂评 价 的空 间 和形 式 。 二、 多 一 些 欣 赏 和鼓 励 新课标指 出: “ 教 师 评 价应 以鼓 励 、表 扬 等 积 极 的评 价 为 主, 采 用 激 励 性 的语 言 , 尽 量从 正 面 加 以 引 导 。 ” 我 们 要 激励 学 生, 肯定学 生 , 但不能一味表扬 , 一味表扬学生 , 会 使 他 们 产 生 自满 情 绪 , 以 为 自 己无 所 不 能 , 高 高在上 , 不 利 于 学 生 素 质 的 提 高 。因此 , 面对学生错误 的回答 , 教师应 委婉地指 出不足 : “ 你 的想法似乎有些不 妥 , 再认真想想 , 你 会 说 得 更 精 彩 !” 当 学 生 的 回答 不 够 完 善 时 , 教师应适当点拨 : “ 仔细想一想 , 你 还 有 补充 吗 ?你 的答 案就 差 那 么一 点 点 。” 教 师 的评 价 要 表 扬 与 批 评相结合 , 激励 后进 , 指出缺点 与不足 , 从 而 充 分 发 挥 评 价 的积 极 作 用 。 在课堂上 , 笔 者 会 根 据 学 生 表 现及 时 给 予 适 当 的评 价 . 同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应如何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是什么?现已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哪些偏差?初中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这些思考,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摸索。
关键词:研究学习研究策略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对“研究性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研究学习”的含义应包括两种:一是指一种课程形态,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的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在高中专门设置的研究性课程;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主动进行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可以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二是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三是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四是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五是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与“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为在初中阶段同样应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到“教学生学会学习”上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并自觉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精神,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的一样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研究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而学会大胆质疑、勇于实践,然后有所创新。
而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涉及到学生的书内外、课内外、家内外的读方面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认识,审美教育,语言文字表达等不一而足,所以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先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呢?就此,我谈一些自己的点滴认识。
一、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金钥匙—发问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贯彻于学生一切活动中。
因此,实践研究性学习也必须也应贯穿于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之中。
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一)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是学生学习主要的场所,就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遇到问题允许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畅所欲言。
由于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作为初中学生,拿到书本,不少文章除了很少的字词没有掌握外,课文会朗读,文章内容思想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以至于吃透教材,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问,提出问题,以便教师发现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进而通过和学生课堂的互动,探讨、研究,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我在上灰姑娘的时钟时,就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他们提出质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不少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很有价值,如:文章是宣传时间观念的,为什么要写“钟”的历史?;英国的《学徒法》与中心有什么关系?;遵守的伦理与习惯,也许就起源与英国,可以说成是其它国家吗?……这样通过课堂学生的提问,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问题很好的解决。
学生发现问题后,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工具书、上网查寻、到图书馆查阅等多种手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伴随着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综合实践课程。
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新课题。
本文就研究性学习肤浅的谈了一下自己的观点,意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注重获得亲身参与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一、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门研究课程实施,还是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研究方式,都要与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绝非一蹴而就。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
教师要寻找恰当的问题切如口,设置特定的适于探究的情境气氛。
2、从课内出发,向课外延展。
语文是母语教育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演讲会、辩论会、广告牌、博物馆、布告栏、报廊等等。
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民间文学、书法、历史文化名人、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科技发展、日常生活等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也都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从各方面实际出发,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多创设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无论会不会 答 , 都应给予热 情 的表扬 和鼓励 . 表扬他们 勤于 思考的可贵精神 , 鼓励他 们敢于在别人 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
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 . 培养 学生的创 造性 思维 . 使学 生学 会学 习, 学会创造?教学 中, 我尝试着把 “ 研究性学习” 这一新的教
育理念 和学 习方式引入到初 中语文 教学 中 . 收 到了 良好 的效
悟, 学有所得 。
三、 以课堂讨论、 辩论为形式 。 促进“ 研 究性学 习” 的深入 教学实践 表明 : 要充分 调动 学生学 习的主体 性 , 充分激 活学生 的思维 , 尤其是创造 性思维 , 促 进“ 研究性 学习” 向纵
深发展 , 离不开课堂讨论 和课 堂辩论 。 在教授 《 曹刿论 战》 一文 时 , 我就 曾组 织过一 场“ 鲁 庄公
自己探究 ; 喜欢听讲 , 不喜欢思考; 爱照着练, 不爱用心去创
造。华东师大教授 叶澜说 : “ 没有学生学 习的主 动性 , 教育就 可能蜕变为 ‘ 训兽式 ’ 的活动。” 一个智商再高 的儿童 。 当他 的
求 知探索 的冲动一旦泯灭 于最 富相 象联想 的年龄段 . 这个人
一
字 的深刻性 , 也解决 了 本 文的教学难点。可见 , 激疑激趣 的疑 问, 会诱发 学生研 究 的欲望 。 让学生 学得 主动 积极 。 学有所
庄公具有 明君 的胸怀 ……最后 . 同学们的主要 目的在于 培养学 生的
研究意识 , 学会必要 的研究方法 , 形成初 步 的研 究能力 , 养成
平等态度 , 具备独立精神 以及相应 的实践 习惯 。研究不 是追 求某种“ 达成度 ” , 价值取 向不是 向外 的, 而是一 种学习方式 , 是养成观念 , 是提高和发展 自己。 是为终身学 习奠基 。从某种
浅议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难, 因此 , 我借鉴研 究性学 习的方 法 , 带领学 生对柳 宗元及其 山水诗文 进行深 入研究 , 学生逐 步 由感 让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 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激 搜 集 资 料 整 体 感 知
一
、
学完《 小石潭记 》 同学们 对柳宗元很感兴趣 , , 所 以师生共 同明确研 究课题 : 了解 柳宗元 及其 山水诗
U Leabharlann 教材新探 5 5初
%
蔷
%
■ 丁
请 西 砸 硅 Re Rs {
语文课 程标准( 实验稿 ) 对语 文教学提出了更高 的要 求 : 文 教 学 要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 时 语 同 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会。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 并且 要积极 倡导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的 学 习方 式 。 必 须 开 发 有 限 的 课 程 资 源 , 动 调 学生的积极性 ,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 所 谓 研 究 性 学 习 , 指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下 , 学 是 从 习生 活和社会生 活中选择 并确 定研究 专题 , 用类 似 科学研 究的方式 , 进行主动研究 的一种学 习活动 。 现在 的学 生大都 不愿 意学 习古文 , 因为离 我们 太久远 , 内容上不吸引学生 , 而古典文 学是博 大精深 的 , 此 我 决 定 由古 典 文 学 人 手 。 为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的代表作《 小石潭记》 录在 选 语文教材 中, 文章抒 发 了作者被 贬后 悲凉苦 闷 的心 情 。如果让学生 在两 课 时 内真 正 理解 这 种情 感 很
文。
读其人 , 首先要 “ 其人 , 其事 ” 让学 生搜集 论 知 , 有关 柳宗元 及其 作 品 的资料 , 可看 书 , 在 网上查 可 找 。教师要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 。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很多 , 有柳 宗元 的生平 、 各类 作品 、 的文学 主张和成 就 以及他人 的评 价。这些 他 材料过于杂乱 , 以教师 应指导学 生对 材料进 行分 所 析、 筛选 、 归纳 、 整理 , 选取与本课相关的材料 。要指 导学生 : 了解一位作家 , 要 应从他的生平及其他所在 的时代背景入手 , 这是分析其作 品的关键 。 了解了柳 宗元生平 经历后 , 同学们知 道 了永州 十年是柳宗元创作 的高潮期 , 的《 州八 记》 他 永 是其 山水诗文的代表作 。师 生共 同确定 以《 小石潭 记》 、 《 小石城 山记》 为范 文 , 来探 讨柳宗 元 山水 诗文 的特 点 。 这 一 环 节 旨在 培 养 学 生 收 集 、 纳 、 选 和 整 理 归 筛 信息 的能力 , 并能运用合作互助 的学 习方式 , 充分享 用课 程资源。 二 、 索研 究深 切 体 会 探 在上一阶段了解人 物经历 、 知作 品 内容 的基 感 础上 , 这一环节 , 在指 导学 生体会柳 宗元 作为一个 重 封建 进 步 文人 内 心 的苦 闷 , 进 一 步 探 究 其 思 想 产 并 生的必然性 。这充 分体现 了研究 性学 习 的开放性 , 要允 许 学 生异 口异 声 , 重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独 尊 特体验。 首先 , 我让学生 比较《 石潭 记》 《 小 、小石城 山记》 两篇文章 的特点 。学生很快 发现 , 两篇 文章所 描 这 绘 的景 色 都 非 常美 , 怪 石 、 泉 、 鱼 , 不 引人 人 有 清 游 无 胜 。此外 , 两篇文章都体现作者沉重的心情 , 由此 得 出两篇文章最 主要 的共 同点是“ 写美景 , 衷情 ” 诉 。 接着 , 请学生结合前段时间对柳宗元的 了解 , 谈 谈柳宗元 当时 的心情为 什么会 如此 沉重 、 闷。学 苦 生们前段时间搜集 的资料 此时 派上 了用 场 , 大家谈 了很多方面 : 有的学生说 , 宗元 才华横 溢 , 柳 一心报 国, 却不被朝廷重用 , 被贬至此 , 因不得志而苦闷 ; 有 的学生说 , 永州地处荒蛮 , 人迹稀少 , 瘴气弥漫 , 毒蛇 遍 地 , 宗 元 吃 尽 了苦 头 , 以 心 情 沉 重 ; 的 学 生 柳 所 有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体 验 的过 程 中增 进 思考 力 和 创 造 力 , 正 成 为课 堂 的主 人 。 真 所 以 , 师必 须 切 实 转 变 观 念 , 立 服 务 意 识 , 正 把 课 堂 还 给 教 树 真 学 生 。 师 要着 力 组 织 激 励学 生 进 行 讨 论研 究 . 教 刺激 学 生 的 发 现 欲 , 而 让 他们 的 主 动 性 、 造 性 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 他们 从 创 让 的 学 习 主体 地 位 得 到充 分 的体 现 。 于 学 生提 出 的问 题 . 师 对 教 无 论 会不 会 答 , 应 给予 热 情 的表 扬 和 鼓 励 。 扬 他 们 勤 于 思 都 表 低层 次 的学 生 去 完 成 。 这样 做 . 人 都 有 参 与 的机 会 , 能 学 人 都 有 所 成 , 取成 功 的体 验 , 除厌 学 、 学 情 绪 。 此外 , 师还 获 消 怕 教 要 特 别注 意 指 定 非 自愿 者来 回答 问题 , 留心 沉 默寡 言 的 同学 、 不 爱 思考 同学 的 非 语 言 性 暗示 , 励 学 生 间 相 互启 发 , 大 多 鼓 使 数 同 学参 与 到 学 习 活动 中去 。 另外 , 考 虑 提 问 普 遍 性 的 前 提 下 。 师 还 要 考 虑 示 范 在 教 性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使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 拥 有 同等 的参 与机 既 又 会 和 成功 感 , 为部 分 优 秀 的学 生 设 计 思 维 水 平 较 高 的题 目 . 给 他 们施 展 才 华 的 机 会 。 精彩 的答 题 能 产 生 很 好 的 示 范 与 带 动 作用 , 能促 进 学 生 较 高 水平 的思 维 活 动 。 四 、 问要 有 启 发 性 。 利 于发 展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提 有 课 堂 中的 提 问 , 目的 是 使 学 生 在 掌握 知识 的 同时 , 练和 训 提 高思 维 能 力 , 因而 教 师应 注意 提 问 的 角度 和 问题 的 深度 。 善 于从 不 同 的角 度启 发 学 生 ,可 以使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同 一 问 题 的 多种 解 答 方 法 , 拓 宽 思 维 的 空 间 , 培 养 发 散 思 维 能力 。爱 既 又 因斯 坦 说 : 想 象力 比知 识 更 重要 。 为知 识 是 有 限 的 , 想象 “ 因 而 力概 括 世 界 上 的一 切 , 推动 着 进 步 , 且 是 知识 进 化 的 源 泉 。 并 ” 语文 教 学 应 通 过 提 问 . 学 生 展 开 想 象 的 双翼 . 索 大 千 世界 让 探 的奥 秘 。 如让 学 生 根 据作 品描 写 的 内容 对 文 中人 物 、 节 展开 情 想象 , 使学 生 产 生 身 临 其 境 之 感 , 而 加 深 对 作 品 的 理解 。例 从 如对 一 篇 课 文 的段 落划 分 , 时 是 不 只一 种 划 分 方 法 的 , 师 有 教 可 以 引导 学 生 思考 : 如 按 其 它 标 准 , 假 又该 如 何 划 分 呢 ?学 生 通过这些训练 , 就会 明确 原 来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有 时 不 是 单 一 的 他 们在 以后 的学 习生 活 中 , 自然 会 举 一 反 三 , 活变 通 。 灵 在 学 生 掌握 了课 本 知 识 后 , 们 如 果 引导 学 生 把 这 些 知 识 与 课 我 外 相 关 知 识联 系起 来 思 考 , 能 扩 大 知识 的利 用 价值 。 在学 就 如 习 了《 爱莲 说 》 文 后 , 以 弓 导学 生 思 考 :莲 ” 一 可 l “ 的精 神 品质 可 以 与社 会 上 哪 些人 联 系 起来 呢 ? 另 外 , 问 的 艺 术 还 涉 及 到 提 问 的 方 式 、 师 的教 态 、 提 教 课 文 的优 劣 等 诸 多 因 素 。古 人 云 :学 起 于 思 , 起 于疑 。” 新 “ 思 创 源之 “ 奇 ” “ 疑 ” 好 与 质 。总 之 , 师 如 果 在 课 堂 上 实 施 适 时 适 教 度 而 且 富 于艺 术 技 巧 的 提 问 , 一 定 能 够 发 展 学 生 思 维 和 提 就 高教 学 质 量 。教 学 是一 门艺 术 。高 效 的课 堂 是 一 件 精美 的艺 术 品 , 效 或 无 效 的提 问是 败 笔 . 有效 提 问 则 能 成 就 精 品 , 低 而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在研 究 性课题 的实践 中 , 力 求形 式 多样 , 应 尝试 建立 多维 、 互
动 的创 新教 学模式 , 在课题 提 出之 前 , 师的职 责是就 某一 问题创 教 设情境 , 以此 为契机 , 并 激发 学生思 考的兴 趣 , 发学 生探 索动机 , 诱
调动 学生 的知 识储 备和 经验 积 累 ,为确定 研究 性学 习的范 围 、 角
矫正。
精神 , 成共 同探 讨 问题 、 同进 步 的精 神 。 养 共
二、 研究性 学 习的 基本特 征
1 重过程 .
这种教 学程序 , 一般来 说 , 按如 下步骤 实施 : 可
1 铺设 背景 知识 .
研究 性学 习重 在学 习过程 、思维方 法的学 习和思 维水平 的提
高, 研究 性学 习的 “ 果 ” 成 不一定 是“ 具体 ” “ 利” 而 有 的制 作成 品 , 学 习者 是否掌 握某项具 体 的知 识或技 能并 不重要 ,关键是 能否对 新
发学生学 习兴趣 , 培养他 们的参 与意识 。其 二 , 研究 性学 习是突 出 学生语文 实践 的学习 。 文学 习是让学 生在语 文实践 中学好 语言 、 语 语文的人 文精神 ,既能体现 在 学生在语 文学 习中提高 文化 品位和
角度 要新 , 学 习易操 作 , 让 研究 的 内容并 不是 高不 可攀 , 要让 学 生 树立信 心。
度 、 没有 创新 性等 , 有 将课 题 分解 成几 个小 角度 , 用 以小见 大 的 采 方法 , 选择 符合 学生个 性的研 究性课题 。 在思 考和拟定课 题 的过程 中 , 师要 放手让 学生讨论 商碓 . 教 尊重其 个性 , 发挥其 自主性 。 学生 遇 到 困难 时 , 师要 适 当点拨 鼓励 , 教 以使 学 生多 角度 认识 、 分析 问 题, 圆满筛 选 出研 究性课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
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
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
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
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
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
”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
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
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
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
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
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
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
”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如在教授《死海不死》时,一开篇就让学生思考:题目中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
这一番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兴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如在教授《变色龙》一文时,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老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
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
反复研读课文地过程中,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很容易地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