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合集下载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8)(四)工作要求 (9)(五)基本规定 (12)(六)进度安排 (13)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5)(一)基本要求 (15)(二)降水 (16)(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8)(四)河流泥沙 (20)(五)地表水资源量 (20)(六)地下水资源量 (25)(七)地表水水质 (35)(八)地下水水质 (40)(九)水资源总量 (46)(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7)(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3)(一)基本要求 (53)(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4)(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8)(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9)(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60)(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1)(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3)(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5)(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7)(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8)(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8)(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9)四、需水预测 (70)(一)基本要求 (70)(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5)(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8)(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3)(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4)(六)需水预测汇总 (84)(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4)五、节约用水 (86)(一)基本要求 (8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7)(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90)(四)节水潜力分析 (91)(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2)(六)节水方案拟订 (95)六、水资源保护 (98)(一)基本要求 (98)(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2)(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3)(五)纳污能力计算 (105)(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6)(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8)(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9)(九)地下水保护 (111)(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2)七、供水预测 (114)(一)基本要求 (114)(二)地表水供水 (115)(三)地下水供水 (118)(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0)(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2)八、水资源配置 (126)(一)基本要求 (126)(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8)(三)方案生成 (129)(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0)(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3)(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5)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9)(一)基本要求 (139)(二)总体布局 (139)(三)工程实施方案 (141)(四)非工程措施 (144)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评价内容 (146)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9)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6)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8)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0)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8)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3)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5)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7)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5)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7)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6)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7)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1)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2)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试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九月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5)(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7)(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8)(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19)三、总体规划 (21)(一)基本要求 (21)(二)总体规划构架 (21)(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2)(四)规划控制指标 (23)(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5)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29)(一)基本要求 (29)(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9)(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0)(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4)(一)基本要求 (34)(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4)(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5)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38)(一)基本要求 (38)(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38)(三)控制措施 (40)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2)(一)基本要求 (42)(二)控制断面选取 (43)(三)计算方法 (43)(四)生态用水配置 (44)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6)(一)基本要求 (46)(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6)(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7)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3)(一)基本要求 (53)(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3)(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3)(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4)(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5)(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6)(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6)(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58)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0)(一)基本要求 (60)(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0)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5)(一)基本要求 (65)(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5)(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6)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69)(一)基本要求 (69)(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69)(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0)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2)(一)基本要求 (72)(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2)(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2)(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2)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3)(一)基本要求 (73)(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3)(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3)(四)投资需求 (74)(五)实施效果分析 (74)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6)(一)基本要求 (76)(二)组织保障 (76)(三)资金保障 (76)(四)监督考核 (76)(五)技术保障 (77)(六)协作机制 (77)(七)社会参与 (77)附表 (78)附录 (123)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23)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31)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40)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修订稿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修订稿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
5.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本《细则》提出各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式与效果等;对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和规定。
6. 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5)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4. 规划重点。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制定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指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政策性建议。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7)(四)工作要求 (8)(五)基本规定 (11)(六)进度安排 (12)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4)(一)基本要求 (14)(二)降水 (15)(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7)(四)河流泥沙 (19)(五)地表水资源量 (19)(六)地下水资源量 (24)(七)地表水水质 (34)(八)地下水水质 (39)(九)水资源总量 (45)(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6)(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0)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2)(一)基本要求 (52)(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3)(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5)(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7)(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8)(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59)(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0)(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1)(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2)(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4)(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6)(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7)(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7)(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8)四、需水预测 (69)(一)基本要求 (69)(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4)(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7)(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2)(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3)(六)需水预测汇总 (83)(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3)五、节约用水 (85)(一)基本要求 (85)(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6)(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89)(四)节水潜力分析 (90)(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1)(六)节水方案拟订 (94)六、水资源保护 (97)(一)基本要求 (97)(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8)(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1)(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2)(五)纳污能力计算 (104)(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5)(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7)(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8)(九)地下水保护 (110)(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1)七、供水预测 (113)(一)基本要求 (113)(二)地表水供水 (114)(三)地下水供水 (117)(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19)(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1)八、水资源配置 (125)(一)基本要求 (125)(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7)(三)方案生成 (128)(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29)(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2)(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4)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8)(一)基本要求 (138)(二)总体布局 (138)(三)工程实施方案 (140)(四)非工程措施 (143)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5)(一)基本要求 (145)(二)评价内容 (145)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8)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5)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7)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59)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5)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7)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2)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4)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6)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4)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6)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6)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5)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6)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0)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1)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讲稿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培训讲稿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生 活
生活
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
农村居民生活
生 产
第一产业
种植业
水田
水浇地
林牧渔业
灌溉林果地
灌溉草场
牲畜
鱼塘
第二产业
工业
高耗水工业(纺织、造纸、石化、冶金)
一般工业
火(核)电工业
水资源配置的 可能方案
供水预测 开发潜力与可能 地表水、地下水供水方案 其他水源开发潜力与方案
需水预测 发展趋势与需求 生活、生产与生态需水 城乡及区域对水的需求 可能的需求抑制措施和方案
节约用水 潜力估算 提高用水效率
水资源保护 水功能区划 保护和治污
抑制需求 方案
增加供水 方案
保护生态环境 方案
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
全国
流域
省区
城市
综合
专业
专题
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 -技术体系
技术大纲
技术细则
补充规定
三、规划组织与工作要求
协调各类规划-综合与专业,水利与其它 做好与有关规划的衔接 提高规划开放程度 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协调 把握规划深度、突出规划重点 加强基础、创新求实 协调统一、平衡汇总 控制进度、保证质量
各种水源可供水量
总量
目标
纳污能力
节 点
区 域
水 量
水 质
抑制需求
增加供水
保护环境
潜力
能力
活力
配置
结构
措 施
方 案
效 果
机 制
(七)水资源配置 特定范围内,遵循有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对不同用水部门和区域间进行的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和保护生态安全调控活动的集合 -高效、公平、可持续的调配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详细说明(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详细说明(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图表目录
附件1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
附件2全国水资源分区
附件3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一、总
(一)导言
1.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8.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要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关规划的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以及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工作,各流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要求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提交相关资料与成果(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见附件1)。
9.严格控制规划进度。各地要遵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开展规划工作,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协调、严格管理,保证工作进度。对于以往规划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3.为编制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特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4.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各项规划任务开展的技术途径;二是界定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规划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8)(四)工作要求 (9)(五)基本规定 (12)(六)进度安排 (13)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5)(一)基本要求 (15)(二)降水 (16)(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8)(四)河流泥沙 (20)(五)地表水资源量 (20)(六)地下水资源量 (25)(七)地表水水质 (35)(八)地下水水质 (40)(九)水资源总量 (46)(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7)(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3)(一)基本要求 (53)(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4)(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8)(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9)(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60)(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1)(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3)(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5)(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7)(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8)(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8)(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9)四、需水预测 (70)(一)基本要求 (70)(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5)(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8)(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3)(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4)(六)需水预测汇总 (84)(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4)五、节约用水 (86)(一)基本要求 (8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7)(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90)(四)节水潜力分析 (91)(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2)(六)节水方案拟订 (95)六、水资源保护 (98)(一)基本要求 (98)(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2)(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3)(五)纳污能力计算 (105)(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6)(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8)(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9)(九)地下水保护 (111)(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2)七、供水预测 (114)(一)基本要求 (114)(二)地表水供水 (115)(三)地下水供水 (118)(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0)(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2)八、水资源配置 (126)(一)基本要求 (126)(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8)(三)方案生成 (129)(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0)(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3)(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5)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9)(一)基本要求 (139)(二)总体布局 (139)(三)工程实施方案 (141)(四)非工程措施 (144)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评价内容 (146)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9)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6)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8)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0)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8)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3)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5)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7)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5)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7)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6)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7)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1)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2)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7)(四)工作要求 (8)(五)基本规定 (11)(六)进度安排 (12)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4)(一)基本要求 (14)(二)降水 (15)(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7)(四)河流泥沙 (19)(五)地表水资源量 (19)(六)地下水资源量 (24)(七)地表水水质 (34)(八)地下水水质 (39)(九)水资源总量 (45)(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6)(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0)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2)(一)基本要求 (52)(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3)(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5)(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7)(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8)(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59)(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0)(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1)(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2)(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3)(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6)(十二)河道用水调查分析 (67)(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7)(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8)四、需水预测 (69)(一)基本要求 (69)(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4)(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7)(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2)(五)河道其他需水预测 (82)(六)需水预测汇总 (83)(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3)五、节约用水 (85)(一)基本要求 (85)(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6)(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89)(四)节水潜力分析 (90)(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1)(六)节水方案拟订 (94)六、水资源保护 (98)(一)基本要求 (98)(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2)(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3)(五)纳污能力计算 (105)(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6)(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8)(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9)(九)地下水保护 (111)(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2)七、供水预测 (114)(一)基本要求 (114)(二)地表水供水 (115)(三)地下水供水 (118)(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0)(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2)八、水资源配置 (126)(一)基本要求 (126)(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8)(三)方案生成 (129)(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0)(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3)(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5)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9)(一)基本要求 (139)(二)总体布局 (139)(三)工程实施方案 (141)(四)非工程措施 (144)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评价容 (146)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9)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6)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8)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0)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8)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3)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5)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7)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4)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6)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5)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6)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0)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0)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8)(四)工作要求 (9)(五)基本规定 (12)(六)进度安排 (13)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5)(一)基本要求 (15)(二)降水 (16)(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8)(四)河流泥沙 (20)(五)地表水资源量 (20)(六)地下水资源量 (25)(七)地表水水质 (35)(八)地下水水质 (40)(九)水资源总量 (46)(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7)(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3)(一)基本要求 (53)(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4)(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8)(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9)(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60)(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1)(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3)(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5)(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7)(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8)(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8)(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9)四、需水预测 (70)(一)基本要求 (70)(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5)(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8)(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3)(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4)(六)需水预测汇总 (84)(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4)五、节约用水 (86)(一)基本要求 (8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7)(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90)(四)节水潜力分析 (91)(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2)(六)节水方案拟订 (95)六、水资源保护 (98)(一)基本要求 (98)(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2)(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3)(五)纳污能力计算 (105)(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6)(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8)(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9)(九)地下水保护 (111)(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2)七、供水预测 (114)(一)基本要求 (114)(二)地表水供水 (115)(三)地下水供水 (118)(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0)(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2)八、水资源配置 (126)(一)基本要求 (126)(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8)(三)方案生成 (129)(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0)(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3)(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5)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9)(一)基本要求 (139)(二)总体布局 (139)(三)工程实施方案 (141)(四)非工程措施 (144)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评价内容 (146)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9)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6)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8)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0)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8)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3)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5)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7)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5)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7)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6)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7)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1)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2)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2.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二)规划思路
1.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 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多种其它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6.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四)工作要求
1.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原则、任务与总体方案等,对各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各流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各尽其职,组织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工作,经协调后,在形成流域规划初步成果基础上,进行全国平衡和协调,最后形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保障措施
完整版pt
12
四、 总 体 结 构 及 相 互 关 系
水资源规划信息系统
水资源评价 资源量核算 资源利用上限界定 资源转换规律与参数
开发利用潜力 节水、污水处理回用
及开源潜力与方案
节约用水规划 潜力估算
节水规划的制定
减少需求 方案
调整 结构
提高 效率
总则 提出总要求 提出总思路 提出基本要求
河道内与河道外进行
• 供需分析尽可能采取长系列演算,多方案比较
• 利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完整信版p息t 管理系统汇总
16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工作机制
综合规划 综合集成
全国 流域
















完整版pt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技术大纲
(送审稿)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2年5月
完整版pt
1
汇报提纲
• 任务与要求 • 规划特点与突破口 • 技术大纲的作用 • 总体结构及相互关系 • 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完整版pt
2
一、任务与要求
• 水资源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 资源需求性加剧
• 资源竞争性加剧
• 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提出了新要求
置方案的具体体现 • 保障措施是调节、规范水事行为的必要手段
完整版pt
14
五、技术大纲各部分主要内容
(一)总则
• 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 基本要求-统一要求 • 总体思路-各部分工作相互关系 • 技术协调机制-规划技术组织

(完整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完整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5.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本《细则》提出各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式与效果等;对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和规定。
6. 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
3. 为编制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特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4. 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各项规划任务开展的技术途径;二是界定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规划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2)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
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贝U (1)(一)目标与任务 (1)(-)规划思路 (1)(三) .............................................. 规划原则6(四) .............................................. 工作要求7(五) .............................................. 基本规定9(六) .............................................. 进度安排9二、水资源调査评价.. (11)(一) .................................................. 基本要求11(二).................................................. 降水12(三)..................................... 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12(四).............................................. 河流泥沙13(五)........................................... 地表水资源量13(六)........................................... 地下水资源量14(七).............................................地表水水质16(A)地下水水质. (17)(九)水资源总量 (19)(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20)(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2)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査评价 (24)(一).............................................. 基本要求24(二)................................... 经济社会资料收集整理25(三)......................... 供水棊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26(四)......................................... 供水量调查统计26(五)....................................... 供水水质调查分析27(六)......................................... 用水量调查统计28(七)..................................... 用水消耗屋分析估算29(八)........................... 废污水排放量和污染源调查分析29(九)....................... 供、用、耗、排水成果的合理性检査31(十)用水水平分析评价 (31)(I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32)(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33)(I•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査评价 (33)(十卩U)现状供需分析 (34)四、需水预测 (35)(一).............................................. 基本要求35(二)...................................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37(三)....................................... 经济社会需水预测39(四)....................................... 生态环境需水预测41(五)................................... 河道内其他需水量预测41(六)............................................ 需水量汇总42五、节约用水.. (43)(—)基本要求 (43)(二).......................................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43(三)......................................... 节水标准与指标44(四).............................................. 节水潜力45(五).............................................. 节水方案46六、水资源保护 (17)(—)基本要求 (47)(二)....................................... 水功能区水质目标48(三)...................................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48(四)................................... 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49(五)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49(六)地下水保护50(七)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51七、供水预测 (52)(一)基木要52(二)地表水供水52(三)地下水供水54(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54(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56八、水资源配置 (58)(-)基本耍求 (58)(二)基准年供需分析60(三)方案生成61(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61(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62(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63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64)(一)基本要求64(二)总体布局64(三)实施方案65(四)非工程措施66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68)(一)基本要求68(二)评价内容68附件1《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审查会审査意见附件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会议纪要• • •—、总则(—)目标与任务1.总体目标。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规计 号文件印发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水利部水规计 号文件印发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水利部水规计[2002]330号文件
水利部 2002.08.13
水利部印发《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的通知:
按照《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 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我部组织编制完 成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会 同国家计委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领 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要求,又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通过了全国水 资源综合规划专家组的审议。经领导小组同意,近日水利部将《技术大 纲》印发有关单位,并要求:
二、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启动规划编制工 作,近期重点抓紧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工作的开 展。加强组织协调,密切合作,突出重点,做好典型示范,保证规划编 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加强《技术大纲》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使规划编制人员准确 理解《技术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要求开展工作,保 证规划成果的质量。
1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需水预测节约用水Biblioteka 供水预测规划


系 统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水资源保护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图 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 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 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 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 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 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 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 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doc 119页)目录一、总则 (1)(一)目标与任务 (2)(二)规划思路 (4)(三)规划范围 (5)(四)基本规定 (7)二、现状调查与评价 (9)(一)基本要求 (9)(二)水质现状评价 (10)(三)入河排污口调查评价 (12)(四)内源与面源调查评价 (13)(五)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评价 (13)(六)水生态状况评价 (13)(七)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16)(八)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18)(九)水资源保护监测现状评价 (19)(十)水资源保护管理现状评价 (21)三、总体规划 (23)(一)基本要求 (23)(二)总体规划构架 (23)(三)功能区划分与调整 (24)(四)规划控制指标 (25)(五)总体布局及对策 (27)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1)(一)基本要求 (31)(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31)(三)水功能区达标分析 (32)(四)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 (33)五、入河排污口布局与整治 (36)(一)基本要求 (36)(二)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方案 (36)(三)入河排污口整治 (37)六、内源治理与面源控制 (40)(一)基本要求 (40)(二)污染调查与估算 (40)(三)控制措施 (42)七、生态基流及敏感生态需水 (44)(一)基本要求 (44)(二)控制断面选取 (45)(三)计算方法 (45)(四)生态用水配置 (46)八、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8)(一)基本要求 (48)(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 (48)(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措施 (49)九、地下水资源保护 (55)(一)基本要求 (55)(二)浅层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 (55)(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55)(四)地下水各规划分区现状及保护目标 (56)(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57)(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58)(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58)(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60)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62)(一)基本要求 (62)(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 (62)十一、重点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与综合治理 (67)(一)基本要求 (67)(二)重点流域(区域)选取 (67)(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措施的主要技术要求 (68)十二、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 (71)(一)基本要求 (71)(二)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和能力建设方案 (71)(三)水资源保护监控管理系统建设 (72)十三、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74)(一)基本要求 (74)(二)法规与制度建设 (74)(三)监督管理体制与机制 (74)(四)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4)十四、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75)(一)基本要求 (75)(二)水资源保护规划项目汇总 (75)(三)近期工程实施安排 (75)(四)投资需求 (76)(五)实施效果分析 (76)十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8)(一)基本要求 (78)(二)组织保障 (78)(三)资金保障 (78)(四)监督考核 (78)(五)技术保障 (79)(六)协作机制 (79)(七)社会参与 (79)附表 (80)附录 (177)附录1部分规划控制指标计算方法 (177)附录2水生态状况评价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标准 (187)附录3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198)一、总则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水利部文件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水利部文件
7. 各地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请及时与本次规划技术总负责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联系,以便相互沟通,协调解决规划中的技术问题,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8. 各流域机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细则》,编制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二)规划思路
1.规划任务。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
2.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3.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其他多种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8.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要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关规划的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以及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工作,各流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要求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提交相关资料与成果(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见附件1)。
9.严格控制规划进度。各地要遵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开展规划工作,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协调、严格管理,保证工作进度。对于以往规划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
5.求实创新地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水情和各流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重大水资源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科学和求实精神编制规划。同时,规划编制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要在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现代的规划手段和方法,按照“四新”(新思路、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要求编制规划。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8)(四)工作要求 (9)(五)基本规定 (12)(六)进度安排 (13)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5)(一)基本要求 (15)(二)降水 (16)(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8)(四)河流泥沙 (20)(五)地表水资源量 (20)(六)地下水资源量 (25)(七)地表水水质 (35)(八)地下水水质 (40)(九)水资源总量 (46)(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7)(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5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3)(一)基本要求 (53)(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4)(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6)(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8)(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9)(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60)(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61)(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3)(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5)(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7)(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8)(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8)(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9)四、需水预测 (70)(一)基本要求 (70)(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5)(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8)(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3)(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4)(六)需水预测汇总 (84)(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4)五、节约用水 (86)(一)基本要求 (8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7)(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90)(四)节水潜力分析 (91)(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92)(六)节水方案拟订 (95)六、水资源保护 (99)(一)基本要求 (99)(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100)(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3)(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4)(五)纳污能力计算 (106)(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7)(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9)(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10)(九)地下水保护 (112)(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3)七、供水预测 (115)(一)基本要求 (115)(二)地表水供水 (116)(三)地下水供水 (119)(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21)(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3)八、水资源配置 (127)(一)基本要求 (127)(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9)(三)方案生成 (130)(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31)(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4)(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6)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40)(一)基本要求 (140)(二)总体布局 (140)(三)工程实施方案 (142)(四)非工程措施 (145)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7)(一)基本要求 (147)(二)评价内容 (147)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50)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7)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9)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61)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7)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9)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74)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6)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8)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5)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7)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7)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6)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7)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71)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72)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一、总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2)(三)规划原则 (7)(四)工作要求 (8)(五)基本规定 (11)(六)进度安排 (12)二、水资源调查评价 (14)(一)基本要求 (14)(二)降水 (15)(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17)(四)河流泥沙 (18)(五)地表水资源量 (19)(六)地下水资源量 (24)(七)地表水水质 (33)(八)地下水水质 (38)(九)水资源总量 (44)(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45)(十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49)三、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51)(一)基本要求 (51)(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52)(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54)(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56)(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57)(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58)(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59)(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60)(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61)(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62)(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65)(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65)(十三)与水相关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66)(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67)四、需水预测 (68)(一)基本要求 (68)(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73)(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76)(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80)(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81)(六)需水预测汇总 (82)(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82)五、节约用水 (83)(一)基本要求 (83)(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84)(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87)(四)节水潜力分析 (88)(五)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89)(六)节水方案拟订 (92)六、水资源保护 (95)(一)基本要求 (95)(二)水功能区划补充和调整 (96)(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99)(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0)(五)纳污能力计算 (102)(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3)(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4)(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6)(九)地下水保护 (107)(十)与水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09)七、供水预测 (110)(一)基本要求 (110)(二)地表水供水 (111)(三)地下水供水 (114)(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16)(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18)八、水资源配置 (122)(一)基本要求 (122)(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4)(三)方案生成 (125)(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26)(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29)(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0)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4)(一)基本要求 (134)(二)总体布局 (134)(三)工程实施方案 (136)(四)非工程措施 (139)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1)(一)基本要求 (141)(二)评价内容 (141)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144)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151)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 (153)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155)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161)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163)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168)附录Ⅷ-2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170)附录Ⅷ-3 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172)图表目录图1-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3)图1-2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 (4)图1-3 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6)图5-1 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94)表2-1 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分依据一览表 (24)表2-2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35)表4-1 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69)表4-2 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69)附件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 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 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一、总则(一)导言1.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治水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规计[2002]83号文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细则】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细则】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关键字】细则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目录(六)节水方案拟订 (94)六、水资源保护 (97)(一)基本要求 (97)(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98)(三)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拟定 (101)(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02)(五)纳污能力计算 (104)(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05)(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07)(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08)(九)地下水保护 (110)(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1)七、供水预测 (113)(一)基本要求 (113)(二)地表水供水 (114)(三)地下水供水 (117)(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119)(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121)八、水资源配置 (125)(一)基本要求 (125)(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127)(三)方案生成 (128)(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29)(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132)(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134)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138)(一)基本要求 (138)(二)总体布局 (138)(三)工程实施方案 (140)(四)非工程措施 (143)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145)(一)基本要求 (145)(二)评价内容 (145)附录Ⅱ-1 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Ⅱ-2 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分类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Ⅱ-3 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Ⅱ-4 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Ⅱ-5 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Ⅷ-1 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
3. 把握规划深度。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总体思路、布局与方案,为制定相关专业规划提供依据,要对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全国规划重点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重点反映跨省或省际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把握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特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步骤,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4) 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
(3) 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供需水预测工作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相协调,结合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动态的规划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6.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பைடு நூலகம்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