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曼昆提出的一套经济学理论,它提出了十大原理,这些原理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无论多么发达的社会,资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因此,社会必须采取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第二,消费者的自私性。
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利用的,他们会选择最能满足他们欲望的产品,而不是最有利于社会的产品。
第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趋势调整产品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第四,供求平衡原则。
市场供求是由企业的供给和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当这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市场价格就会稳定。
第五,生产要素的移动性原则。
生产要素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社会的生产结构。
第六,劳资博弈原则。
劳资双方通过博弈来确定劳动报酬,而劳资博弈的结果往往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
第七,市场竞争原则。
当市场存在多家企业时,企业之间会形成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八,外部效应原则。
当企业的行为影响到他人,但又不能直接得到报酬时,就会产生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必须得到政府的监管。
第九,社会最有利原则。
政府的政策必须以社会最有利为准则,即以最大化社会效用为目标,而不是以利益少数人为目标。
第十,经济发展原则。
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追求短期利益。
以上就是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他们对于当今经济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原理。
只有掌握这些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Gregory Mankiw)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畅销书《原理经济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在生活中,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以满足最迫切的需求。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对一种行为或决策进行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效果。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来做出决策,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四大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了解激励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第五大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因为它能够让各方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了解贸易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了解市场机制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但有时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了解政府干预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他们
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无处不在的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必须放
弃某种东西以获取其他东西。
这个被放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会考虑他们决策的额外边际效益和边际
成本,而不是整体的效益和成本。
4.市场的工作原理: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供
需关系来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5.交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的原理: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两者
都认为自己会从交易中受益,否则他们就不会进行交易。
6.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候
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或者效率低下。
7.政府的作用原理: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税收或者补贴来调节资源分配。
8.生产力的增长原理: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力可以
提高,从而提高经济的总产出。
9.价格引导行为的原理:价格在市场中起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10.政府的纳税和购买决策的效率原理:政府在决定如何采取
行动时,应该权衡纳税和购买的效果,以实现最大的效率。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抉择的权衡原理: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抉择,迫使他们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2.成本的机会成本原理: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思考所放弃的最佳选择,即机会成本。
每个决策都有机会成本,因为做出某个选择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益,即目前的决策对于目标的增加情况。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扰动的均衡原理: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在价格波动中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市场的均衡。
当供求关系受到扰动时,市场将通过价格调整重新达到均衡。
5.交易的互利原理:人们进行交易是出于互利的动机。
交易可以使参与者都受益,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他们更需要的东西,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
6.价格的影响原理: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化。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7.市场的效率原理: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能够自主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
分配。
8.市场失灵原理:尽管市场是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在某些
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的。
9.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和干预的角色,以修正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0.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过改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稀缺资源的行为和规律。
这些规律是经济学家通过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总结而出。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现代经济学大师尼尔·曼昆总结的一组基本经济学原理,对我们理解经济活动和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成本,并做出最优选择。
原理二:成本的概念成本不仅仅指货币方面的支出,还包括我们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其他牺牲。
成本是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与时间和金钱有关,还涉及到机会成本等方面。
原理三:理性人的思考边界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人”,即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进行思考。
然而,理性人的思考是受到信息、认知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的。
原理四:激励的作用激励是促使人们行动的动力。
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激励因素的影响。
正向激励会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而负向激励则会抑制人们的行动。
原理五:贸易的利益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福利,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原理六: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市场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向最具需求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原理七: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也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
原理八: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源于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创新。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而技术创新则能够带来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
原理九:通货膨胀和失业间的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维持经济的稳定。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不得不
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成本的概念:人们为追求某种目标而付出的牺牲被视为成本,并且包括了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
3.边际分析的原则:人们通过比较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来做出
决策。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经济激励的
影响。
5.市场和交换:市场能够使买卖双方通过交换获得更大的利益。
6.市场的效率: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以满足人们的
需求。
7.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并不总是完美无缺,存在导致市场失
灵的原因,如外部性和市场垄断等。
8.政府的作用:政府在修补市场失灵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例
如通过实施税收和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
9.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增长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
高国家的整体福利。
10.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包括增加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一条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第二条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一原理与第一条原理相呼应,它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放弃某种东西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条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一种额外的量,理性人会比较边际量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条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各种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条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能够让每个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这一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六条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七条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但有些时候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比如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等。
第八条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九条原理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这一原理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十条原理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这一原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选择1.经济学并不是教人家如何赚钱的,但它可以教你如何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时让你赚到大钱的前提。
2.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对资源的用途必须做出选择。
对于个人的时间资源而言,如果你选择了休闲,你就不3.能获得工作带来的收入,从而消费一定量的商品。
总之,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原理二: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可能收益——机会成本1.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即没有被选中的方案的价值。
2.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你必须为此做出你的选择。
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取鱼,那么对于鱼的价值而言,它实际上就等于个人为获得鱼而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可以用个人为获得鱼而放弃的熊掌来衡量。
原理三: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边际1.边际是用来描述一个微小增量的术语,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
2.理性的人应该考虑选择点:追加的成本至少能被追加的收益所覆盖,即选择点为“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时。
3.在现实生活中边际分析并不能成为我们所有决定的依据,因为理性人假设和效用的量化是很难实现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1.人们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那么这时如果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或者两者都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人们的激励,而同时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1.贸易就是指自愿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2.贸易经济则是指通过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3.贸易的好处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上。
4.如果相互的贸易已经不能使得双方的福利在增加,那么贸易获得的收益就已经实现最大化了。
5.在家庭分工中,尽管男人也可以做家务,甚至有些男人在做家务方面比女人更好,更有绝对优势,但是从比较优势上来说,男人却更适合做外部工作,女人更适合呆在家里。
曼昆《经济学原理》整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整理《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曼昆(N. Gregory Mankiw)的经济学教材,这本教材包含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分册。
在本文中,我将主要整理《经济学原理》的微观经济学分册。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是一本系统而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
教材中的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和理解。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者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
教材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涉及到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每章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一章介绍了经济学和经济思维的基本概念。
它解释了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原理,如稀缺性和成本。
第二章介绍了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
它解释了需求和供给曲线的性质,以及市场均衡和价格调整的过程。
第三章讨论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它解释了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如何衡量市场对价格和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第四章讨论了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和决策过程。
它解释了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消费决策,以及如何通过边际效用和限制性预算来衡量消费者福利。
第五章探讨了生产者行为的理论和决策过程。
它解释了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生产决策,并介绍了生产函数、边际产出和成本曲线的概念。
第六章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它讨论了市场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竞争的问题,以及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角色。
第七章讨论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它解释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衡量买家和卖家对交易的满意程度。
第八章讨论了纳什均衡和博弈理论的概念。
它解释了博弈理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策略选择。
第九章介绍了垄断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它解释了垄断者如何通过价格和产量限制来影响市场,并讨论了垄断竞争下的市场行为。
第十章介绍了资源市场的概念和原理。
它解释了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如何确定工资和利率,并讨论了市场竞争对工资和利率的影响。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如下:1. 拿手的机会成本:人们面临的选择往往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过程,因为选择一种选项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的机会。
因此,人们需要考虑他们放弃的选择的机会成本。
2.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人们做出选择的结果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以权衡利益和成本。
3. 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中的价格往往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
供给越多,价格往往越低,需求越多,价格往往越高。
4. 引导手: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对市场经济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税收、制定法规等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
5. 交易使双方获得利益:经济交易往往是为了双方获得利益。
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这个交易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
6. 市场通常是高效的:由于市场的竞争和自由,市场通常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和决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节,使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7.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尽管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改善市场效果,但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
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的浪费。
8. 在长期看,经济增长是关键:长期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社会福利。
9.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长期权衡关系:经济中通常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关系。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但这可能导致增加失业率。
10. 社会保障是必要的:在市场经济中,一部分人可能无法通过市场获得基本的保障和福利。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公平至关重要。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人们是如何做决定的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欢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欢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烈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动也会改变。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使每个人变得更好
——通过个人从事各自最擅长的事,而通过贸易获取自己不是最擅长东西或服务,能够使得自己获得最大的受益。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
——“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千百万利己的决策者和分散的决策,能够促进普遍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是可以改变市场结果
——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的保护。
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
——有时会有“市场失灵”,一种是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
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的的货币时,物价上涨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总是相同——货币量的增长。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群恒取舍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这种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
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
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1、消费者均衡原理:消费者在有限的资金下,根据价格和购买数量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如何把资金分配给不同商品,从而达到最大化满足感的境界;
2、市场竞争原理:当产品的供应者都是竞争对手时,他们会尽可能多的生产,从而使价格尽可能的低,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得到最大的收益;
3、最小成本原理:每一个经济单位都会尽可能多的利用资源,以便在最小的成本下获得最大的产出;
4、微观经济学原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并且以最佳方式选择资源分配,以满足自己的最大化收益;
5、社会福利原理:社会福利不单指收入和消费水平,而且还包括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6、劳动力市场均衡原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是指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避免出现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的情况;
7、货币回流原理:指的是货币的回笼,即货币从市场流出后,又可以从市场回流,而不会永久流失;
8、贸易自由化原理:指的是贸易自由化,即贸易活动不受政府干预,没有贸易壁垒,以便促进贸易的发展;
9、政府干预原理:指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控制市场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10、国际经济一体化原理:指的是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即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局面。
人们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求。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必须进行取舍,即在不同的需求之间进行选择。
这个原则称为权衡取舍原则。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成本不仅仅是一个好东西的价格。
它是为了得到这个好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则称为机会成本原则。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即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某种东西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
这个原则称为边际原则。
4. 人们会对刺激做出反应。
人们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府提高消费税,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更少的商品。
这个原则称为激励原则。
5. 贸易会使所有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所有人都受益。
通过特定领域的专业化,不同的人可以生产他们所擅长的东西,然后交换这些东西。
这个原则称为贸易原则。
6.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
市场通常是有效的分配资源,因为价格可以反映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相对价值。
而且,价格也会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关供给和需求的信号。
这个原则称为市场效率原则。
7. 政府有时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尽管市场通常是有效的,有时政府可以增加效率。
这可能是因为市场存在某些外部性或公共物品,这些通常被市场无法有效配置。
这个原则称为政府干预原则。
8. 没有免费的午餐。
虽然经济学是有关稀缺资源分配的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看似免费的东西,实际上都有其成本,即某人必须为其支付代价。
这个原则称为没有免费午餐原则。
9. 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下降。
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通常会下降,因为较高的价格意味着数量需求的增加。
这个原则称为需求曲线原则。
10. 社会福利不能精确衡量。
虽然经济学旨在提高社会福利,但社会福利无法精确衡量。
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因此社会福利的衡量是主观的。
这个原则称为社会福利难以衡量原则。
首先是“机会成本原则”。
该原则强调,当我们做出某种选择时,我们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机会。
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考虑所有可用的选项和其机会成本,而不仅仅考虑当前可获得的好处。
曼昆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稀缺:①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物品是希少短缺的②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并不意味着希少,而指不可以免费得到;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有其他经济物品交换③稀缺规律:商品普通是稀缺的,只能得到有限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④稀缺原因:一定时期内〔大前提〕,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2.选择的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抛却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注:理论上讲是资源改做他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彻底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3.经济学十大原理:①人们面临选择〔人们为得到一样东西,就不得不抛却另一样东西〕〔效率是社会从稀缺性资源中获得的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把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的分给社会成员〕②机会成本〔由于稀缺性,人们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③边际量〔人们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编辑成本而做出抉择〕④激励〔理性决策者会做出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的决策〕⑤贸易会是每一个人的状况越来越好〔贸易可以使人们做最擅长的事〕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家庭和企业→合意的市场结果;价格指引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即市场本身不能进行资源配置时,政府干预经济, 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⑧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他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活水平的不同由于生产率不同〕⑨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短期失业之间的权衡〔↓↑〕第二章需求和供给1.需求〔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①需求表②需求曲线注:当供=需时,有均衡价格③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化④影响需求的因素a 商品本身价格;相关商品价格b 消费者的收入与社会的公平程度;的偏好;的对未来的期望. 的数量与结构c 政府的消费政策⑤需求函数:需求量Qd=a –b P⑥需求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需求量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变化, 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化〔点的挪移〕2.供给〔一定时期内,厂商愿意供给的商品量〕①供给曲线②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③影响供给的因素: a 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b 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期望c 生产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动 d 政府的政策④供给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其他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曲线的位移〕〔技术引起〕供给量的变化: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化〔点的挪移〕〔价格引起〕3.供求①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同一价格〔两曲线相交时〕②均衡价格的形成:供求双方在竞争中自发形成,是价格自发决定的过程〔市场机制下,供求不均衡状态会自己消失〕〔量等价不等,价等量不等〕③供求定理: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变化,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下降4.弹性〔弹性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大,则函数越倾斜,则通过降价增加产量〕①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涨价和降价产生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②需求价格孤弹性:即P 与Q 都取平均值a E>1 富弹性:需求变化比率>价格变化比率,奢靡品,较倾斜直线〔薄利多销〕b E<1 缺乏弹性:< ,生活必需品,较陡直直线〔谷贱伤农〕c E=1 单位弹性:= ,正双曲线d E=0 无弹性垂直x〔Q〕轴的直线〔价格如何变,需求量总不变〕e E = 无穷大平行于X 轴〔价格既定,需求无限〕③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可替代性;重要程度;用途广泛性;可支出比例;使用时间〔必须程度越大弹性越小;消费决策中,支出比例越大弹性越大〕④互补品:两种商品互相补充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如:汽车和汽油〕〔价格与需求反向变化〕〔Ec<0〕⑤替代品:两种商品互相替代共同满足一种欲望〔同向变化〕〔Ec>0〕〔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多〕⑥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分类:a 收入富弹性Em>1 优等品如:家电,旅游b 收入单位弹性=1 如:衣服c 缺乏弹性< 1 生活必需品d 无弹性=0 即收入变化了需求量彻底没变化如:食盐e 负弹性<1 劣等品5.价格政策:价格政策有其不完善性,短期性和无序性,所以需要政策来调整支持价格〔>均衡价格〕:支持农产品,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业投资. 以保障粮食安全支持价格原理知,供给过剩,措施是:收购多余粮食限制价格〔<均衡价格〕原理知,供给不足,措施是:政府实行配给制限制价格的利与弊: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宏观经济学第1 章1.①GNP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总和〔收入概念〕GDP 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生产概念〕②区别:GDP 按国土的原则,是生产概念;GNP 按国民的原则,是收入的概念③GDP 的特点:a 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劳务b 按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DP 的计算受市场价格的影响〕c 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是流量而非存量〕 d 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避免重复计算〕④GDP 的缺陷: a 不少经济活动无法计入 GDP b 反应福利水平变化存在较大局限性 ⑤GDP 的计算方法A 支出法〔产品法〕:把一年内购买所有的产品的支出加总〔住宅是投资的增加而非消费 的增加〕GDP=C 消费〔不包括建造房屋〕 +I 投资+G 政府购买〔不含转移性指出,公债利息等,如:救济金,财政补贴等〕 +X-M 〔X 出口 M 进口,净出口〕B 收入法〔供给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起来要素报酬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厂商收入 C 生产法〔部门法〕注:投资:今年卖掉去年的存货对 GDP 无影响,但消费增加;出国买香水,消费增加,进口也 增加.GDP 不变 2.总产出核算校正名义 GDP :用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准确反映经济变化〕实际 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当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假象〕 3.消费物价指数CPI :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即在普通家庭的 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少钱. 〔选择基年,通货膨胀率=去- 今/今〕 第 2 章经济增长率:每小时工人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Y 一 Yt 一1 〔y 为总产量,t 为时期〕作用:提高生活水品决定因素:物资资本,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技术知识公共政策:储蓄,投资,教育, 自由贸易,研究与开辟,产权与政治稳定,人口增长 第 3 章1.总需求曲线〔y 与 p 右下斜〕 总需求=GDP=总供给G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① 总需求函数〔1〕a 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b 实际货币:以实物形态衡量亮的货币c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价格上升,人们变的相对贫困,则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降低,则消费水平 和总需求量降低 <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价格上升,则利率上升〔同向变化〕 ,则投资和产出〔反向 变化〕降低〔3〕与净出口:外贸效应:价格升高,则出口减少,进口增多,则净出口减少②AD 函数曲线变化: 水平挪移由于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 旋转挪移由于价格,斜率绝 对值越大表示对价格越迟钝2.①古典供给曲线〔价格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垂直〕: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不受价格影响垂直横轴〔最终会充分就业〕 含义:增加需求,不会增加产出,只会造成物价上升 ②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倒 L 型〕 〔时常不能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率 G = t t 一1 t Y假设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不能进行调整到达最大国民收入之后,价格再怎么涨, 国名收入也不增加③常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降低,供给减少〕粘性工资理论: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反抗,因此,工资只能上升不可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 工人会反抗价格水平不变的工资下降,却不会反抗工资水平不变的价格上升④短期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第4 章1.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与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 c 消费= c <y> 收入2 线性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APC,MPA 减少〕:c = a 自发性消费+ b 边际消费倾向y <1 > b > o>①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例〔1〕APC 平均消费倾向= c / y , APC < 1 则消费<收入,产生储蓄〔2〕MPC 边际消费倾向=△c / △y 〔 1 > MPC > 0〕3 储蓄〔随收入的增加APS,MPA 增加〕线性储蓄函数:s 储蓄=y 收入-c 消费=y –< a + by >= -a + <1 –b >y [a >0 , 1> b>0 ](1) APS 平均储蓄倾向(2) MPS 边际储蓄倾向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互补函数由y=s+c ,同除y,则1=APS+APC , 同理1=MPS+MPC5 投资的决定〔资本的形成〕① 决定投资的经济因素:a 利率〔与投资反向变化〕b 预期利润〔同向〕c 折旧〔同〕d 预期通货膨胀率〔同〕② 投资函数〔减函数〕: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I = I 〔r〕,I= e 自主投资–d 投资系数r 利率6 IS 方程均衡条件时I = SS=-a+<1-b>y , I=e-dr .所以–a +<1-b>y =e –dr 得出y 与r 的表达式注:r =f<y>时斜率1-b/d 表示产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越敏感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 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 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7 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供给,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垂直.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L1=ky 由收入决定投机动机L2=-rh 由利率决定8 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要留在手里,不会去购买证券.此时,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增加货币供给,不会促使利率再下降.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再也不上升,而会跌落, 于是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9 货币需求函数① 实际货币需求:L=L1+L2=ky - hr② 名义货币需求L=〔L1+L2〕P=<ky –hr >P加工10 货币供给:是一国在某个时点上,所有不属于政府和银行的狭义货币实际货币m=M/P11 LM 曲线〔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 = m 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①推导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m=L所以m = ky –hr 则y = <hr + m>/k斜率为k/h 的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③曲线的挪移(1) 水平挪移取决于m/h12.IS,LM 分析IS 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产品市场均衡LM 是一系列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可是货币市场均衡使两个市场均衡则连立两个方程第5 章1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 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① 包括:a 减税: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消费增多,社会总需求增大〔则增加生产和就业〕,对货币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投资减少b 改变所得税结构〔高收入者增低收入者减〕:刺激总需求c 扩大政府购买多搞经济建设<增加支出>:增加消费,利率上升,投资减少d 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增加投资,刺激需求,增加消费,利率上升②其效应:乘数效应:当扩X 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在LM 上〕,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挤出效应:扩X 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LM 不变,右移IS,均衡点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LM 的收入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y3 –y2〕。③财政政策效果a 在LM 不变时IS 陡峭,利率变化大,IS 挪移时收入变化大,财政策效果大.IS 平整,利率变化小,IS 挪移时收入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 〔用同一利率做标准〕b 在IS 不变时LM 越平整,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X 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 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X 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C 综上:LM 曲线越平整,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如果LM 是水平的,IS 是垂直的,则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彻底无效〔凯恩斯极端〕.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的反应又不很灵敏时,惟独财政政策才干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货币政策效果很小④扩 X 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 ①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 a IS 形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LM 平整,货币政策效果小.LM 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LM 平整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 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 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b LM 形状不变IS 陡峭,收入变化小,为 y1-y2. IS 平整,收入变化大,为 y1-y3. 3IS, LM 斜率对政策的影响IS 、LM 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 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LM 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IS 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 IS 、LM 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 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 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 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LM 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第 6 章1 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原因: ① 货币供给过度② 需求拉动〔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价格上升〕 ③ 成本推动〔即成本提高而引起的普通价格上升〕财政政策〔IS 挪移〕 货币政策〔LM 挪移〕政策效果垂直< >IS 斜率水平<0>垂直< >LM斜率水平<0> 政策效果彻底彻底彻底彻底0 0彻底彻底大小大小挤出效应 利率2 通膨与失业的关系: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成反向关系第7 章1 国际贸易①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②措施:限制进口:进口关税;进口配额;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价格限制;国内销售限制;技术壁垒;环境壁垒〕鼓励出口:财政措施;信贷措施;倾销措施;特区措施2 汇率: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①汇率标价: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本币.汇率=本币/外币=7¥/1$=7¥汇率升值=本币贬值②汇率作用a) 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 汇率下降,1 单位外国货币能够换取的本国货币减少,本国货币升值、商品相对昂贵,所以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汇率与X 〔进口〕为正向关系,与M 〔出口〕为反向关系.③ 购买力平价理论〔了解〕: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根据单一价格规律的原理得出的.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在所有地方同一种物品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如果单一价格规律不正确,就可进行套利,并最终导致两个市场上不同的价格必然趋同.所以,一种通货必然在所有国家都有相同的购买力,而且汇率要调整,直到具有相同的购买力.。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需求弹性
理解消费者对价格和需求变动的 敏感程度。
品牌忠诚度
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和忠诚 度。
政府干预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1 市场失灵
2 纳税和财政政策
解决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无法有效处理的问题。
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 来调节经济活动。
3 监管和管制
监督市场行为以保护消费 者利益和维护健康竞争。
普适性
适用于个体和整体经济体。
市场效率
市场总是有效的,如何解析市场表现的基本原理。
1
供需平衡
市场价格和数量通过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自动达到平衡。
2
动态调整
价格变动驱动市场行为和资源重新配置。
3
资源最优分配
市场经济在给定资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消费者决策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经济学原理。
效用理论
消费者在满足需求和最大化效用 之间做出选择。
国际贸易的益处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1
比较优势
国家通过专注和利用自身优势来增加经
扩大市场
2
济福利。
进口和出口扩大市场规模和销售机会。
3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促进投资和创新,推动经济增 长。
政策制定者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的影响和决策性作用。
货币政策
央行通过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来调节经济活动。
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石,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提供了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的关键框架。从市场效率到政府干预,这些原理是经济学思维的核心。
经济学原理概述
了解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的概览和重要性。
公认指南
掌握经济决策的核心原则。
基础理论
为学习复杂经济现象奠定坚实基础。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υ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简述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简述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分配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在经济学家中,曼昆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行为和现象。
下面将简要介绍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人们在面对有限资源时,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不得不做出抉择,牺牲一个目标以追求另一个目标。
原理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当我们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量是指在某一活动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
理性人会在做决策时考虑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即额外产生的成本和收益。
原理四: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即人们倾向于在面临奖励时增加其行为,在面临惩罚时减少其行为。
激励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受益贸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交换来获得其他需要的物品或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佳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和最有效的方式。
市场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价格和数量,达到资源的高效分配。
原理七:政府的干预有时可能改善市场结果尽管市场通常是最佳组织经济活动的方式,但有时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和监管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公共利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力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
原理九: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减少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价格和需求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社会常常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为了降低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高失业率;为了降低失业率,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1、定价原理:某一产品的价格由其供求双方的谈判决定,当两方同意时,交易54定即可成立。
2、劣势原理:对抗垄断的原理,垄断者拥有巨大经济优势,尤其是当它可以控制该行业的整体供求时,它可以调整价格来诱使购买它的产品。
3、弹性原理:弹性反映了价格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弹性越大,产品对价格变化的变化就越大,当价格变动时,产品量变化越大。
4、生产投影原理:生产者面临选择某些产品投入生产的两个方向,他们必须根据可以从生产这种产品获得的收益来选择,是否生产某种产品。
5、投资资金原理:投资资金原理指导了各种市场上的资本和财富的流向,而这些流向也指导了投资者的选择。
最终的结果可以满足各个市场的需求。
6、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原理指出,随着改变在市场里货币的金额,人们购买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会发生变化
7、消费需求原理:需求原理强调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当他们对某种商品有
需求时,就会购买。
8、货币供给原理:货币供给原理提出,货币的数量决定支付能力,以及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和活动水平。
9、复利原理:复利原理指出,投资者投资一段时间后,最后得到的现金价值将远大于最初投资的现金价值,其中多出的部分就是复利。
10、关税原理:关税原理指出,政府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减少进口量,减少产品出口量,保护国内产品的销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
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
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9)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
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
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
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
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济学的东西。
第二节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我们说,当经济学家去解释世界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是科学家。
当经济学家尝试帮助改善世界的时候,他们是政策顾问。
实证分析: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企图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观点。
比如说,国家的财政管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国家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力度。
第三节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科学的判断不同,价值观不同,感觉与现实。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我们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的看法不同,理论的依据自然不一样。
比如我认为人们应当是高储蓄率好,这样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有的人可能认为低储蓄率好。
这就是分歧。
价值观也可能不同。
怎么会是最公平的?是看长远的利益,还是看眼前的,还是看中期的利益。
但是,有的时候经济学家对某些问题看法一致的时候,政府的决策者或者普通的群众可能觉得这个看法脱离了实际,从而不予接受这些观点。
这都是有可能的。
附加一点:因果关系的分析。
我们在分析事实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谁是原因,谁是结果。
有没有被忽略的第三者原因。
这样子会使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避免得出荒谬的结论。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吧。
假设有这样的两户人家,陈家人捕鱼,李家人种地。
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
李家人每天可以种15斤粮食。
如果他们各自为营的生活的话。
每天都是过着这样的单调的生活了。
如果可以有贸易的存在,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交换铲平,贸易可以让每个人去享受更多的东西。
举个现在的例子吧。
家里面的各种电器,蔬菜,粮食,什么东西不是经过贸易得来的呢!我们不可能为了可以看电视而去生产电视机……每个人都消费本国和世界各国的其他人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相互依存和贸易之所以合意,是因为它可以使得每个人享用更多数量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
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一个人在每个领域都很擅长的话,他还有必要去贸易么?那么我们可以看,如果陈家人每天可以捕8斤鱼或者种24斤粮食。
李家人每天可以捕5斤鱼或者20斤粮食。
要是我现在从主观看来,李家人不管怎么样都会占了很大的便宜了,那么陈家人还会选择去交易么?机会成本:陈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3斤粮食。
李家人得到1斤鱼的机会成本是4斤粮食。
那么李家人在生产粮食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那么陈家人在生产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陈家人不管在生产鱼还是在粮食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不多说,如果陈家人每天(5,9)李家人每天(3,8)。
陈家人每天(8,0)李家人每天(0,20)他们交换:(-3,10)(3,-10)结果: ( 5, 10) (3, 12 )看,我们可以使得陈家人吃更多的粮食,李家人吃更多的粮食。
其实他们的价格定在(鱼为1)1:3和1:4之间就行,两家都会有好处的。
这样子。
贸易的好处是根据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一节市场与竞争市场:某种物品和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竞争市场:有许多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竞争的种类:我举个例子中国铁路——垄断市场中国的各家民航公司,电信公司——寡头市场中国的杂志市场——垄断竞争现在的玩具生产市场——完全竞争还需要解释一下。
看看左边的批注……第二节需求需求——和买者相关。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引入了两个东东: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很simple的。
就是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个关系。
假使不是每个人都刷牙。
呵呵,还是可能的。
我要一管牙膏,这是我的个人需求,那么,我们全校的人(甚至全国)需要的牙膏数目则是这个学校(全国)的市场需求了。
我不用牙膏,而用洗牙水,洗牙水被称作为替代品(substitute)。
牙膏要是太贵了,人们可能就会去买更多的洗牙水。
更好的例子是肥皂和洗衣粉。
牙膏使用的增多会引起人们对牙刷的需求,牙刷称为互补品(complement)。
红酒和酸梅也算是吧。
影响买者的变量有以下几个:价格(沿需求曲线移动),收入,相关物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嗜好(这个东西好cool,所以我要买),预期(明天加工资,今天上馆子,呵呵),买者数量(学校扩招,新来了大一新生,牙膏要好卖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呵呵。
正常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加。
低档物品就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收入增加,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曼坤给的例子是公共汽车。
我想了想,那些街头的小贩卖的东西也算吧。
我们这些没钱上馆子的人会光顾这些地方,但是有了钱了,你就可能不能去了。
第三节供给供给:和卖者相关。
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引入了两个东东: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向下倾斜)。
很simple的。
就是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一个关系。
(类同于需求,但是注意曲线的倾斜方向是不同的)同样的有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
个人供给组成了市场供给。
影响供给曲线的变量有以下几个:价格:沿着供给曲线移动。
投入价格:供给量和投入的价格负相关。
想想,如果生产手机的成本很高,就很少有公司会去上马手机的生产线了。
反之,就有很多的公司投入这个市场。
技术:看看蒸汽机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就知道了。
正比!预期:如果明天卖出这个产品会赚更多的钱,企业就会减少今天的供给。
卖者的数量:生产者少了,供给自然会减少。
第四节供给和需求的结合均衡:供给和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超额供给——引起过剩和超额需求——引起短缺分析均衡变动的三部曲:A. 区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还是需求曲线,还是两者都移动。
B. 区定两个曲线移动的方向。
C. 用供求图说明这种一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数量。
本课当中的一个关键点:市场经济当中,价格是引导经济决策,从而指引配置稀缺资源的信号。
价格确保了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注意一点:供给、供给量、需求、需求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供给,而横轴表示的是供给量需求曲线中曲线的位置表示的需求,而横轴表示的是需求量。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第一节需求弹性弹性:需求量和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衡量。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几个有意思的结论: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了可替代品需求弹性大。
2.必需品和奢侈品。
奢侈品的需求弹性大。
3.市场的定义。
市场范畴大时需求弹性小。
市场范畴小时需求弹性大。
(单看猪肉包子这个市场,它的需求弹性显然很大,因为我还可以买很多其他的替代品来替代包子这个食物)4.时间的长短。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更具弹性。
几个图表要能够分清。
在需求曲线上: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所以说:接近越I形状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小,接近于E形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大。
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对应到需求曲线上就是曲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乘积一个规律: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同方向运动当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和总收益反方向运动很有用的一个规律,总是在反复的用到这个规律。
利用弹性大和弹性小这个规律可以在需求曲线这个模型上面得出很多的结论。
其他的需求弹性:1.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解释一下:正常物品——收入弹性为正数,和低档物品——为负数,这很容易想象,我有了钱了,可能就不会上马路边的小馆子吃饭了,或者更可能不会去买一些低档的东西,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