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作业一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c6d4329b4daa58da0114a51.png)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一、具体内容见yinshiwenbhua11@,密码yswh6699二、请在以下中国饮食文化作业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题目自拟,按要求按成文献综述。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备选题目1.饮食文化的含义研究综述2.“味”的含义研究综述3.“菜系”的内涵研究综述4.“满汉全席”问题研究综述5.饮食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综述6.餐厅点菜技巧研究综述7.现代食品营养学与中国传统食疗保健学比较研究综述8.中国筵宴改革研究综述9.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综述10.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研究综述11.饮食文化遗产承传政策研究研究综述12.传统食品产业化研究综述13.中式快餐发展研究综述14.家乡饮食文化研究综述15.中国食俗研究综述16、中国饮食思想研究综述17.佛教饮食研究综述18.伊斯兰教饮食研究综述19.道教饮食研究综述20.基督教饮食研究综述21.中国茶文化研究综述22.中国酒文化研究综述23.中国菜肴文化研究综述24.其他饮食文化问题研究综述三、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要求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标题:xxx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单位、姓名、学号摘要:200—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引言:一两段正文:又分成研究回溯、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评价与建议等结尾:稍微总结一下、展望之类的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4d6abe5b4daa58da1114ac5.png)
中国饮食文化(一)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A.蒙古族B.傣族C.回族D.壮族12、()族嗜食白煮猪肉A.满族B.藏族C.朝鲜族D.回族13、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是()。
A.素菜B.地方风味菜C.宫廷菜D.少数民族菜14、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
A.《皇帝内经》B.《千金要方》C.《饮膳正要》D.《本草纲目》15、()菜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
A.鲁菜B.川菜C.淮扬菜D.粤菜16、()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比较实惠。
A.皖菜B.沪菜C.京菜D.豫菜17、()菜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
A.川菜B.浙菜C.粤菜D.淮扬菜18、宫廷菜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代表。
A.天津B.大同C.沈阳D.杭州19、()菜是我国最著名、最典型的官府名菜。
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红楼菜20、()菜常用辣椒、熏辣制品多,口味偏重辣酸,讲究实惠。
饮食文化作业--宿迁大菜
![饮食文化作业--宿迁大菜](https://img.taocdn.com/s3/m/6668a012240c844769eaeeca.png)
豆
白
花
香
汁
龙
开
酥
银
戏
富
毛
鱼Hale Waihona Puke 珠贵刀鱼
01
02
03
04
代表名菜
豆汁银鱼
菜肴方法: 将豆汁与银鱼创新搭配,豆汁与蛋液蒸制六成熟时, 将调味后的大银鱼插入蛋液,尾部留至蛋液上,看似“鱼跃湖 面”,场景生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滑嫩中带着浓郁鲜香。
营养价值:银鱼有润肺止咳,善补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 治脾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豆汁营养丰富、滑嫩可口, 相辅相成。
营养价值:白鱼除味道鲜美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 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尤其是鱼脑是不可朵得的强壮 滋补品。久食之,对性功能衰退、失调等有特殊疗效
白龙戏珠(四宝八鲜之白丝)
历史典故:抗金名将刘世勋于骆马湖战役中,最 后因兵器全失,抽起湖中白丝鱼与敌作战, 着击败敌军后,用此鱼蒸制螺丝同食,力量 倍增,取名“白龙戏珠”。
美丽传说:传说当年鲁班在建庙修府之时,在骆马湖滨,那 时此湖刚刚形成,水中不但没有鱼虾,连沙虫都少有。在 湖边没有鱼虾佐餐,实为一大憾事。鲁班看出人们的心事, 便随手向湖中投去一些刨花,转瞬间,只见刨花变成- -尾 尾随波游动辑鱼,这些小鱼始终漂浮于水面,结群而游, 众之捞而食之,其味鲜美。但此鱼甚小,所以一部酥脆炸 较为味佳。
谢 谢 聆 听
花开富贵(桂鱼)
菜肴方法:保留桂鱼鲜美原味,鱼片爽滑,汤圆搭配,汤鲜味美, 咸鲜适口。
营养价值:明代医家李时珍称誉其为“水豚”含有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肉质鲜嫩,极易消化,有利于肺结核病人康复,对 饮食不佳,营养不良者尤为适合。
花开富贵(桂鱼)
美好传说: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见到骆马湖中游着条条桂鱼, 非常稀奇,命烹制品尝。但当时此鱼是整条作为敬神的祭品, 当地人不敢食之,但圣个违,只好与厨师商量,取之剁块,去 头尾用野菜包小汤团同煮食之。乾隆吃罢,连声叫绝,问此物, 臣下称为“贵人之鱼”,且腹内更有簇团如花,乾隆即称此为“花 开富贵”。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8682f1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珍贵、可亲近的文化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
首先,饮食文化表现为食物的概念,中国有着完整的食物文化系统。
食物的质量是根据营养的不同而不同的,每个种类的食物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素,这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饮食文化还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上,如蒸、煮、炒、炸、烤、拌、煎、炖等。
这些烹饪方法使食物更加健康、美味、可口,有助于保持和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吃饭、喝酒以及行礼节等礼仪,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家庭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通常会在一起分享一顿美食,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将家庭联系在一起。
最后,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一,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很多古旧的饮食传统,比如中国传统的米饭文化,米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团结、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并且今天,米饭文化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和精神,深受新一代的中国人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概念上,还体现在烹饪方式、饮食礼仪以及家庭联系上,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之一,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c1a22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a.png)
中国的饮⾷⽂化作⽂有关中国的饮⾷⽂化作⽂(通⽤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作、⽣活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作⽂吧,作⽂是⼀种⾔语活动,具有⾼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还是对作⽂⼀筹莫展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有关中国的饮⾷⽂化作⽂(通⽤10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中国的饮⾷⽂化作⽂篇1 中国的饮⾷⽂化传承⾄今已经五千余年,可谓是灿烂辉煌,如若繁星。
中国的传统⽂化讲求的是天⼈合⼀,⽽饮⾷⽂化亦是如此,中国的饮⾷⽂化,当从神农⽒开始⾄今,五千余年来,中国⼈⼀直强调药⾷同源的道理,⽽神农尝百草正是药⾷同源的最早见证。
中国的饮⾷分为⽣⾷、熟⾷、⾃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讲究料、作、⾷等等的精细,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业⾷品,内容丰富且博⼤精深,民族特⾊鲜明,从古到今,历代相传⼜推陈出新。
五光⼗⾊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不同的饮⾷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化。
中国饮⾷⽂化的⼤致特点: 第⼀,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物博,各地⽓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我国从古就有‘南⽶北⾯’的说法,⼝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风味。
第⼆,四季有别。
⼀年四季,按季节⽽吃,是中国烹饪⼜⼀⼤特征。
⾃古以来,我国⼀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
第三,讲究美感。
不仅技术精湛,⽽且有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物的⾊、⾹、味、形、器的协调⼀致。
达到⾊、⾹、味、形、美的和谐统⼀,给⼈以精神和物质⾼度统⼀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不仅对饭菜点⼼的⾊、⾹、味有严格的要求,⽽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
第五,⾷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千年前有“医⾷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物原料的药⽤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的。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8773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9.png)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菜”的是哪一种菜系?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2. “满汉全席”是以下哪个地方的传统宴席?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3. 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蒸C. 烤D. 煮4. “八大菜系”中,以清淡口味著称的是哪一个?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5.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与吃粽子有关的是哪一个?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传统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五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器”指的是________。
7. 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________。
8. “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________和龙井茶最为著名。
9. “火锅”起源于中国________地区,是一种多人围坐共享的烹饪方式。
10. 中国的“八大菜系”指的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念及其在现代饮食中的应用。
12. 描述中国饮食文化中“南米北面”的特点及其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中“四季食养”的概念及其对现代健康饮食的影响。
14.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现代饮食中的体现。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某外国游客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计划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饮食文化体验。
请为他设计一个包含不同菜系和特色小吃的体验计划,并说明每个环节的文化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C4. B5. C二、填空题6. 器皿7. 团圆和富裕8. 铁观音9. 四川10. 徽菜三、简答题11. “药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种理念,认为食物和药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6页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807c1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b.png)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6页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夏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不断融合,形成了现在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广泛涉及到餐桌礼仪、食材搭配、烹调技法等方面。
在中国,餐桌礼仪极为重要。
从餐具的摆放到宴席的讲究,都深深地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
另外,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调味料的搭配及烹饪技法更是讲究的,这也成为了中国烹调技术的一部分。
中国的食品文化也相当丰富多彩。
不同的地域、气候和文化背景产生独特的食品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等。
这些不同的地域美食都有它独特的口味和特点,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
除了不同地域的美食,中国的食品文化还包括万物皆可食的文化观念。
例如,燕窝、鲍鱼、鱼翅等海鲜美食,以及蛇、甲鱼等“滋补品”,在中国菜肴中司空见惯。
此外,中国的卤菜、熏腌食品和精致点心等,均反映出中国厨师独到的烹饪技艺。
这些食品品种广泛、造型美观、味道独特,极具艺术性和文化性,既可满足味蕾,亦可赏心悦目。
例如,每年春节期间,林林总总的传统小吃如饺子、汤圆、糖画等,都是中国食品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与医学浓厚相关。
中医追求食物的“阴阳平衡”,药膳、养生汤等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代表元素。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多彩,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中,饮食习俗及礼仪规范、不同地域的美食、用料讲究的烹调技艺、具有文化性的食品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精髓。
南开20秋学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20秋学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5d36c8dd3383c4bb4cd2a3.png)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风靡全国的烤羊肉串和被誉为十全大补饭的“抓饭”,色香味俱佳的烤全羊,属于()的美食。
A.维吾尔族
B.朝鲜族
C.哈萨克族
D.苗族
答案:A
2.在烹调工艺中处于关键地位、决定菜肴风味的流程、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A.调味
B.制熟
C.拼摆
D.制汤
答案:A
3.下列那种动物不属于五畜类的
A.牛
B.猪
C.羊
D.兔子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官府菜的是
A.孔府菜
B.京菜
C.红楼菜
D.谭家菜
答案:B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哪一位圣人所说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
6.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称的菜肴体系是
A.豫菜
B.苏菜
C.川菜
D.鲁菜。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aa9b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d.png)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作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烹饪技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由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气候,更是由于中国人民对饮食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研究食物的烹饪方法和营养价值。
《食经》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讲述饮食的书籍,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食材的特点、烹饪方法和食用效果。
这部书籍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菜肴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肴的种类繁多,口味各异,风味独特。
中国菜肴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调味品而著称。
中国菜肴的烹饪技艺包括炒、煮、蒸、炖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效。
中国菜肴的调味品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酱油、醋、料酒、姜、蒜等,这些调味品不仅可以增加菜肴的风味,还可以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菜肴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菜肴的食材种类繁多,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这些食材都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菜肴的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烹饪出的菜肴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北方的饮食文化以面食为主,南方的饮食文化以米饭为主,西南地区的饮食文化以火锅为主,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以烤肉为主,这些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更是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4c8297f5727a5e9856a61c1.png)
一、名词解释1、本味论:2、食医合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形成最早的理论内容。
其标志是《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
3、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4、孔孟食道:是中国传统饮食生产的最高原则。
五味指甘、酸、咸、苦、辛。
《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5、仪狄:中国古史传说夏禹时期的女性酿酒师,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酿酒师,事见《战国策》等先秦典籍6、袁枚:袁枚清代中叶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三日(1716.3.25)、逝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1.3),著名诗人、文学家,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
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的典范。
7、食医:见于《周礼》记载的周王廷职官,其职司是负责周天子、后和世子的膳事营养。
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
二、单项选择题1、有中国历史上“食经”之称的《随园食单》一书的作者是( D )。
A:易牙B:贾思勰C:高濂D:袁枚2、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逻辑顺序应当是( C )。
A: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质;B:味、质、香、色、形、器、适、序、境、趣;C: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趣;D:色、质、香、形、器、味、适、序、境、趣。
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理论形成时间的正确顺序应当是( B )。
A:孔孟食道、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论B:食医合一、饮食养生、本味论、孔孟食道C:本味论、食医合一、饮食养生、孔孟食道D:饮食养生、本味论、孔孟食道、食医合一4、中国世俗文化的传统是百业千行各有自己的祖神偶像,目前海内外饮食文化学界和餐饮业的倾向认为( D )是中国古代的“食圣”。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104f8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2.png)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象征,它反映了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族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同样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中国饮食的历史、特点、传统餐桌礼仪和中国菜的代表性菜肴等方面来介绍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中国古代的饮食非常注重养生和健康。
在古代的养生理念中,饮食与草药、针灸等健康方法相结合,被视为调养身体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食材丰富多样,四季有不同的时令食材,采用了“食物与药物合一”的理念,强调食物的色、味、形、气、质等各方面。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
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使得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和高热量食物,而南方人则偏爱米饭和低热量食物。
中国的饮食文化还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例如,中亚的胡椒、印度的咖喱、西方的面包等被融入到中国饮食中,丰富了中国的味觉体验。
传统的中国餐桌礼仪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有许多餐桌礼仪和习惯。
例如,大家吃饭时需要等待长者先开口,尊重他们的食欲和饮食习惯。
另外,在国内用餐时,各道菜式的排序和搭配也是非常讲究的。
中国人相信各种不同食材的搭配能够使味道更丰富,也更符合营养的需求。
中国菜作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菜系之一,代表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菜可以分为四大菜系:川菜、粤菜、湘菜、鲁菜。
每一种菜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性菜肴。
比如,四川的麻辣口味、广东的烧腊和点心、湖南的麻辣香辣等等都是中国菜的代表。
不仅如此,中国菜还注重食材的切割和烹饪技巧,追求菜肴的美味和艺术性。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丰富内涵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瑰宝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养生和礼仪。
中国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烹饪技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美食家。
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吃饭,更是人们生活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56fda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a.png)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四大菜系”的是以下哪四个?A. 川菜、粤菜、鲁菜、苏菜B. 川菜、粤菜、鲁菜、浙菜C. 川菜、粤菜、湘菜、苏菜D. 川菜、粤菜、鲁菜、闽菜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蒸C. 煮D. 烤答案:D3. 中国传统饮食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四大名菜”之一的产地命名的?A. 金华火腿B. 北京烤鸭C. 四川火锅D. 扬州炒饭答案:C4.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节日命名的?A. 月饼B. 粽子C. 汤圆D. 饺子答案:D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茶不是以产地命名的?A. 龙井茶B. 碧螺春C. 铁观音D. 红茶答案:D6.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动物命名的?A. 狮子头B. 松鼠桂鱼C. 蚂蚁上树D. 鱼香肉丝答案:D7.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颜色命名的?A. 红油抄手B. 绿豆芽C. 黄焖鸡D. 白切鸡答案:C8.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形状命名的?A. 麻花B. 饺子C. 汤圆D. 豆腐答案:D9.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烹饪方法命名的?A. 清蒸鱼B. 红烧狮子头C. 糖醋排骨D. 鱼翅答案:D10.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人名命名的?A. 东坡肉B. 麻婆豆腐C. 宫保鸡丁D. 扬州炒饭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餐具?A. 筷子B. 刀叉C. 碗D. 盘答案:ACD2.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酒类?A. 茅台B. 五粮液C. 红酒D. 绍兴黄酒答案:ABD3.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调味品?A. 酱油B. 醋C. 盐D. 糖答案:ABCD4.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小吃?A. 北京炸酱面B. 上海小笼包C. 四川麻辣烫D. 广东早茶5. 下列哪些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饮料?A. 茶B. 豆浆C. 咖啡D. 酸梅汤答案:AB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酒”的是______。
饮食文化作业
![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9f51a3e67ec102de2bd89b1.png)
我家乡的美食我的家乡是陕西榆林,这里有好多特色小吃,比如说:凉皮、羊杂碎、碗托等等其中我要介绍的主要是碗托、抿节、拼三鲜三者,下面就逐一和我来欣赏这些可口的小吃,一定会让你垂涎三尺,恨不得立马飞奔到陕北来亲身体验。
1、碗托关于碗托,还有某些历史依据,欧阳修《与苏子容》云:“晴色可佳,必遂出城之行。
泥泞窃惟劳顿。
清明之约,幸率唐公见过。
吃一碗不托尔,余无可以为礼也。
专此。
不宣。
”“碗不托尔”为何食?欧阳修《归田录》自作解释:“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
”“托”为“饦”之俗写。
照此推断,“碗托”即“碗不托尔”之衍传。
钟叔河《念楼学短》解释“馎饦”为饺子或馄饨之类的食物,或许钟先生不知北地至今尚吃“碗托”。
饸饹是荞面的另一做法,其衍传为河捞。
碗托制作时,拌兑者若改水为血,便称灌肠了。
徐沟灌肠乃晋中名吃,拌兑者,鲜猪血。
炒灌肠以绿豆芽为辅料,最是陈醋炝锅的刹那,嗅者无不生津垂涎,高士高求,俗人俗购,早年富绅贫民皆嗜此一口。
肉蛋虽贵,此处不及豆芽,贫贱立品,富贵立身,物不在贵贱,在适时恰用,人亦然。
炒灌肠是否也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品质,那便附会了。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一味食品能够妇孺同好,老少咸宜,此已人格化了,所谓圣贤处事,惟宽惟厚也。
昨自太原赴榆林,路见柳林腕托招牌,过河谷入陕北,又见镇川腕托标识,秦晋音同俗也同,腕托可证。
碗托,又名“碗秃子”“灌肠”,是榆林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
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其中荞面碗坨,在陕北是很普遍的一种民间小吃,差不多陕北每个县的市镇上都有饭店或小吃摊点卖这种小吃,一般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都做着吃。
我想陕北人之所以喜欢吃这种东西,大约是因为陕北地区生产荞麦的缘故,陕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粗粮细作的方法,荞面碗坨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吧!《陕西烹饪大典》有专门条目介绍这种食品,不过名称是“陕北荞面碗团”。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南开19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66162cf84b9d528ea7add.png)
(单选题)1: 元宵节一般吃下列哪种传统节日食物A: 粽子B: 鸡蛋C: 饺子D: 元宵正确答案:(单选题)2: 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A: 九转大肠B: 腊味合蒸C: 湘西土匪鸭D: 剁椒鱼头正确答案:(单选题)3: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人素以饮食的核心,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A: 香B: 色C: 味D: 形正确答案:(单选题)4: “驴打滚”是哪里的著名风味小吃A: 天津B: 北京C: 山东D: 陕西正确答案:(单选题)5: 下列哪一个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饮食特征A: 饮食对象B: 饮食民族性特征C: 饮食审美D: 饮食养生正确答案:(单选题)6: 汉族的基本饮食结构是以()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为辅食。
A: 面食B: 米食C: 杂粮D: 粮食正确答案:(单选题)7: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筵宴的环节A: 宴会设计环节B: 菜点设计环节C: 原料采购环节D: 接待服务环节正确答案:(单选题)8: 饮食文化是指A: 原料开发利用B: 自然科学C: 社会科学D: 哲学正确答案:(单选题)9: 馅心种类常见的有咸馅、甜馅等,其咸馅根据用料可分为:①素馅②荤馅③荤素馅④腊肉馅A: 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正确答案:(单选题)10: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不断发展,()的兴起为茶的制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A: 贡茶B: 饼茶C: 散茶D: 炒青正确答案:(单选题)11: 精食、佳茗、美器、可人、良辰、美景、韵事等方面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的价值观念。
属于()。
A: 饮食文化的物质层面B: 饮食文化的精神层面C: 饮食文化的民族个性D: 饮食文化的养生特征正确答案:(单选题)12: 中国饮食不崇尚A: 原物B: 原味C: 原形D: 食气正确答案:(单选题)13: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物质财富,中国饮食主要由主食、副食和()三个部分构成。
A: 茶B: 酒C: 饮品D: 菜肴正确答案:(单选题)14: 下列哪一个不是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征是A: 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B: 进食选择的丰富性C: 物种多样性D: 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正确答案:(单选题)15: ()菜仍秉承古代百越人的山林食风,最大的特点是无料不腌,无菜不酸。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07b9689ec3a87c24028c486.png)
关于中国先进的食文化与落后的食研究的举例: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随之转变,进而对自己的饮食提出新的更高的时代要求。
饮食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沃、更新、发展的趋热,人们不仅希望吃到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快捷方便、风味多样、科学安全、功能有效的食品,而有对食生活开始更新观念的审视。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领域将不断拓宽犁深,既不会宥于某一或某些领域的事象层面,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弘扬”,一定会在人类饮食文明和民族饮食文化的历史存在与发展结构中透视的探究民族食生产、食生活、饮食文化的更丰富表象与更深刻内涵;不仅注视食事的昨天,更会注重今天和明天。
作为饮食文化重要结构内容的烹饪研究,也将改变过去那种一度较偏颇的、厚古的国粹主义的观念与形面上学的方法,通过传统工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研究整理,逐步实现传统食物加工的社会化、工业化、现代化。
烹饪研究不仅要看过去,更多的注意力将放在现实、放在民族大众日常三餐的内容及其变化上。
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酒文化以及食品和进食文化等,都将更深入地开展研究。
史料钩沉(如从正史、方志、笔记、诗词、小说等史文典筹划中搜检出饮食文化史实)、文献整理、饮食考古、文字训诂、食品科技史、民族饮食风习、中外饮食文化交流与比较等领域都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d8d83e32f90f76c661371acb.png)
● 继承了传统三类八大碗的食材选取、配料及烹调工艺,在民国时期,经李吉安、雷长林、沈远华 等两代师傅并对之进行综合提升,更加注重色、香、味的调和,形成富有特色的八大碗沈氏菜系, 深受百姓喜爱。
● 厨师沈远明先生所著手稿中,就有关于“播州绅士宴”的记载,并对“遵义八大碗”的菜色和规格做了详 细的记录,传统民间“八大碗”几样大菜必不可少,分别是糟腊鱼、萝卜炖五花肉,扣肉、鲊肉、以及 一碗豆花.
● 吃羊肉粉最讲究的是吃原汤味。一般说,遵义居民肉质 细嫩,腥臊味少。当天宰杀剥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锅。熬羊肉汤时先将鲜羊肉放入锅中,小火慢炖,羊肉 汤清而不浊,鲜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一两只母鸡,佐以少许冰糖,这样的汤尤为鲜美。
遵义羊肉粉
遵义豆花面
● 遵义羊肉粉的名气早在清代中叶就名扬遐迩。凡来遵义品尝过遵义羊肉粉的人,无不交口称赞。遵义人特别 爱吃羊肉粉。尤其在冬季,吃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浑身暖和。去饭馆进餐的十分踊跃。当地有一种习惯:每 逢冬至这天,全城老幼都要吃一碗羊肉粉。说这天吃羊肉粉,整个冬天都不冷。
● 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也称作“米线”)。其做法是:先将羊肉炖好,再将米粉在开水锅里烫三 次,除去米粉本身的酸味,盛在瓷碗中。然后在米粉上放一层薄薄的羊肉片,这种羊肉片是煮熟后榨压切成 的,浇上鲜红的辣椒油,撒一些花椒粉、蒜苗、香葱、芜荽等。最后加入炖过的羊汤。这样做出来的羊肉粉, 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十分诱人。
● 沈四春先生对遵义“八大碗”进行了创新分别研发出了 袖珍八大碗、凉菜八大碗、遵义名小吃八 大碗,汇集遵义美食文化的精粹,将独具特色的黔菜风味融汇于一张餐桌上 .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122d7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8.png)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中国饮食文化作文(通用12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饮食文化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篇1有那么一句俗话:“民,以食为天。
”食,在百姓的心中可以说是大若天地。
中国上下五千年沉淀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也造就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年糕,是我国汉族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农历年时的应时食品。
在春节,我国许多地区都会吃年糕,我的老家自然也不例外。
年糕,与“年高”谐音,有“年年高的寓意,象征着收入、职位或小孩子的知识和身一年都比一年高。
虽说只是寓意,没有多大的真实性,但象征了老百姓们朴实、简单的美好祝愿。
听爷爷说,这年糕的由来,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在远古时候,有一种怪兽称为“年”。
“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兽类充饥。
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起来过冬了。
“年”饿得不得已时,便只好下山,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
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
“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
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
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
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人们为了纪念和感恩“高氏族”的首领,便把“年”与“高”字和在一起,取其谐音为“年糕”。
年糕,在我的老家是过年的必备品。
拜神时,总要取一小块年糕放在贡台上,以祈求神灵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拜完后,便可以拿年糕来吃了!这对于我来说莫过于最好的事了。
煎、炒、炸、蒸、煮,一块普通的年糕在奶奶的巧手下,运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做成了一道道各具风味、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灿黄灿黄的,别提有多诱人了!吃的时候,大家都围成一桌,一边吃一边聊着生活的趣事与近况,你一筷,我一筷,你一言,他一语,好不热闹!其实,我想,在那一刻,重要的已不是年糕本身了,而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欢乐与亲情。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76d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c.png)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中国饮食文化中,对“中庸”之理念的追求表现在哪个层面?a) 食材选择的多样性b) 烹饪技巧的独特性c) 餐桌礼仪的庄重性d) 食物的色、香、味的平衡性答案:d) 食物的色、香、味的平衡性2.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特征?a) 饮食与养生的相结合b) 尊重食材的原汁原味c) 注重饮食的文化传承d) 追求快捷与方便答案:d) 追求快捷与方便3.在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材被视为传统的祭祀之物?a) 猪肉b) 鱼类c) 蛋类d) 米饭答案:a) 猪肉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注重的餐桌礼仪?a) 用筷子夹菜时要注意不要戳破食材b) 饭碗尽量吃完,不要剩余太多食物c) 切菜时要将刀子垂直插入切菜板d) 进餐时要保持肃静,不大声喧哗答案:c) 切菜时要将刀子垂直插入切菜板5.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个地区以面食为主要特色?a) 北方b) 南方c) 西南地区d) 东北地区答案:a) 北方二、填空题1.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悠久、多样且影响深远的____________文化之一。
答案:饮食2.“食在民间”的理念指的是中国饮食文化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平衡、协调3.“荤素搭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对食材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搭配要求4.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师傅们对食材的选取十分讲究,追求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汁原味、新鲜度5.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随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地域、民族三、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色、香、味”对食物品质的重要性。
答案: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的“色、香、味”被认为是评判食物品质的重要标准。
色彩鲜艳、香气扑鼻和美味可口的食物被视为高品质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3、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4、“五世长者知饮食”语见魏文帝曹丕《诏群臣》,全句是: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
意即只有那些历代为官的贵富之家的上层社会成员,才可能对高层次的穿衣吃饭一类生活之事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5、寒具汉代时期点心的称谓,因形成于三代的禁火制度而产生和得名。
6、鬲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并普遍流行的陶质煮食器,基本型制特征是三袋足,鼎是其后来的演变器型。
二、单项选择题
1、 (D )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
A:韩非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2、( B ) 的《诏群臣》中有一句话:“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
A:汉武帝刘彻 B:魏文帝曹丕 C:宋高宗赵构 D: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3、中国 ( A ) 时的“食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4、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D )
A、《随园食单》
B、《食疗本草》
C、《千金要方》
D、《备急千金要方》
5、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A )
A、《吕氏春秋本味篇》
B、《食珍录》
C、《随园食单》
D、《千金要方》
6、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A )
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饮膳正要》
D、《本草纲目》
7、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C )
A、清
B、明
C、宋
D、元
三、判断题
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V )
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X )
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 )
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X)
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V )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 1 风味多样 2 四季有别 3 讲究美感4注重情趣 5 食医结合
2.“十美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十美原则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重要的思想结晶。
其具体内容是:质:原料和成品品质与营养的严格要求,是美食的前提、基础和目的。
香:鼓诱情绪、刺激食欲的气味。
色:悦目爽神的色泽。
形:体现美食效果,服务于食用目的的富于艺术性和美感的膳品形态。
器:精美适宜的炊饮器具。
味:饱口福、振食欲的滋味。
适:舒适的口感。
序:一台席面或整个筵宴肴馔在原料、温度、色泽、味型、浓淡等方面的合理配,宴饮设计和饮食过程的和谐与节奏化程序等。
境:优雅和谐又陶清怡性的宴饮境。
趣:愉快的情趣和高雅的格调。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
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
而现在年味淡了,过年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
材料二 广州环市路上,全国各地风味的菜馆一字排开,广州市民不出城便尝遍全国风味。
材料三 超市的兴起为市民购买食品提供了方便,各种洗切好的净菜、熟食、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备受上班族青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