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速度图像及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学生版)
初中物理自主招生讲义02相对运动、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公式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
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共17小题)1.在晴朗的夜空,我们很容易找到北斗星与北极星,如图所示。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我们观察并记录一次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半夜的时候,我们再次观察并记录北斗星与北极星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比较这两次的记录结果,我们会发现()A.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运动的B.北斗星和北极星都是静止的C.北斗星是运动的,北极星是静止的D.北斗星是静止的,北极星是运动的2.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3.你坐在游乐场的转椅上,当转椅快速地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你看到的周围的景物()A.按顺时针方向转动B.按逆时针方向转动C.静止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有一小孩掉进河里后抱住了一根圆木随水向下漂流,有三条船A、B、C在正对河岸P 点的地方同时与圆木相遇,但三条船上的船员都没有注意到圆木上的小孩A、B两船逆水上行,C船顺水下行。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初物理公式大全
5. 热学公式: - 热能(Q)= 质量(m)× 热容(c)× 温度变化(ΔT) - 导热方程:热传导(Q)= 导热系数(k)× 面积(A)× 温度差(ΔT)/ 厚度(d)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这些公式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校教学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在 学习物理时,建议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来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公式 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应用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2. 力学公式: - 力(F)= 质量(m)× 加速度(a) - 力(F)= 压力(P)× 面积(A) - 动能(K)= 0.5 × 质量(m)× 速度²(v²) - 动能(K)= 力(F)× 位移(s)
3. 压力公式: - 压力(P)= 力(F)/ 面积(A)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4. 光学公式: - 光速(焦度(D) - 放大倍数(M)= 物体距离(do)/ 图像距离(di)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公式:
1. 运动学公式: - 速度(v)= 位移(s)/ 时间(t) - 加速度(a)= (末速度(v)- 初速度(u))/ 时间(t) - 位移(s)= 初速度(u)× 时间(t)+ 0.5 × 加速度(a)× 时间²(t²) - 速度(v)² = 初速度(u)² + 2 × 加速度(a)× 位移(s)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快与慢
时间为 t1;电梯在匀速下降过程中,物体从顶棚上脱落,到达电梯地板所需的时间为 t2,
则( )。
A .t1=t2 B.t1<t2 C.t1>t2
D.无法判断 7、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用时为 4 s,平均速度为 30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
度为 20 m/s,则物体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5 m/s
2、【答案】(1)18 m (2)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时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 灯。(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在计算车的反应距离时,可根据车速与反应时间来计算;要判 断汽车能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时,先计算出人行走的时间为 2、2 s,然后利用公式 s=vt 计算行人走过的距离;分析汽车两侧到马路边沿的距离范围,然后通过比较作出判断;最后 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可以回答为:酒后驾车会危害自己和他人 安全;请不要闯红灯;请绿灯亮时过马路等。
比称为速度。它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公式及单位:
①公式:用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
v=
s。必须注意,公式中 t
v、s、t
s乙 是对同一物体同一段路程(或时间)而言,切勿张冠李戴,以免出现 v 甲= t丙 之类的错误。
路程(长度)单位 ②速度单位:速度的单位= 时间单位
B.24 m/s
C.10 m/s
D.50 m/s
)。
8、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 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是______,该车匀速行驶 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为______,行驶的时 间为______。
Do_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速度图像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课程速度图像课前导入温度—时间v —t 图像tv知识讲解一、机械运动运动路线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机械运动二、速度图像t/ss/m1234551015A C B甲乙A 点:t A =2s s A =10mB 点:t B =3s s B =15mC 点:t C =2s s C =5mO1.s—t 图像的理解二、速度图像1.s —t 图像的理解①s 与t 成正比,即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③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t/s s/m1234551015A C B甲乙O2.v —t 图像的理解1232.55A B甲乙t/sv/(m/s)A 点:t A =2s v A =5m/sB 点:t B =2s s B =2.5m/sO①甲乙图像中,速度一直未发生变化,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纵坐标中甲的图像居上,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232.55A B甲乙v/(m/s)Ot/s2.v —t 图像的理解图像拓展5101551015ABC0—5s 内:t/s s/mOA 段:t OA =5s s OA =10m5s—10s 内:10s—15s 内:OAB 段:t AB =5s s AB =0mBC 段:t BC =5s s BC =0m①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②0—5s 内的速度为2m/s ,5—10s 内的速度为0m/s ,10—15s 内的速度为1m/s ③物体在0—5s 内速度最大5101551015ABCt/ss/mO图像拓展拓展应用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C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C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华跑较快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归纳总结速度图像及其应用12351015t/s s/m1232.55t /s v /(m/s )O O。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做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象中的图线 和_______ 时间轴 包围的面积.如右图所示,在0~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_____ 梯形 的面积.
一、由速度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由上图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无限分割、 逐步逼近”的微分思想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位移也对应着 v-t 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图形 “面积”.速度图线和时间轴所包围的梯形“面 1 积”为 S= (OC+AB)×OA 与之对应的物体的位 2 1 移 x= (v0+v)t. 2
答案: (1)17.25 m (2)6.25 m
用v-t图象分析问题 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的 v-t 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 图象求: (1)物体距出发点的最远距离. (2)前 4 s 内物体的位移. (3)前 4 s 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 (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 1 1 xm= v1t= ×4×3 m=6 m. 2 2 (2)前 4 s 内的位移 1 1 1 1 x=x1-x2= v1t- v2t′= ×4×3 m- ×2×1 2 2 2 2 m=5 m. (3)前 4 s 内通过的路程 1 1 1 1 x=x1+x2= v1t+ v2t′= ×4×3 m+ ×2×1 2 2 2 2 m=7 m.
1 2 3.公式 x=v0t+ at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 2 式而不是路程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出的是位移 而不是路程.只有在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 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 m/s,加速度a=-2 m/s2,则经过2 s后,物体 的速度和位移为( ) A.-2 m/s,1 m B.2 m/s,-1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2 m/s,0 m D.-2 m/s,0 m
初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整理之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运动知识点整理之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有三个基本要素: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其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之间的位置变化。
位移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距离。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
速度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快慢程度。
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是正值、负值或零值,正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小,零加速度表示速度不变。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二、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直线运动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与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是直线运动中常用的一些公式: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
速度为常数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速度(v)=位移(Δx)/时间(Δt)。
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
加速度为常数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速度(v)=初始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
4.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位移(Δx)=初始速度(v0)×时间(t)+加速度(a)×时间的平方(t²)/2。
5. 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可以简化为:速度(v)=初始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一讲物体的运动第一节匀速直线运动与图像问题
第一讲物体的运动运动学是物理的重点内容,学习物理离不开对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的研究。
本讲将重点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相对运动和速度的分解等知识。
第一节匀速直线运动与图像问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速度恒为定值,可用公式s v t=计算,也可表示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s vt =。
(2)只要我们证明了某种直线运动,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就可以得出该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且可以求得运动速度的大小。
例1如图3.1所示,身高为h 的人由路灯正下方开始向右以速度0v 匀速走动,路灯高为H ,问:(1)人头部的影子做什么运动?速度是多少?(2)人影子的长度增长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 (1)人在路灯正下方时,人头部的影子恰处于人脚底,在人逐渐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人影子的长度也越来越大。
经时间t ,人前进的距离为0v t ,设此时人影子的长度为l ,人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为L ,如图3.2所示。
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0v t L H H h =-,即0Hv L t H h=-可见,头部影子运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00L H V v t H h ==-,因为1H H h >-,可知0V v >,即头部的影子运动速度大于人行走的速度。
(2)同样结合相似三角形知识,可得0v t l h H h =-,即0hv l t H h=-,即人影子的长度l 随时间均匀变长,其长度的增长速度即为单位时间内长度的变化量,0hv l l v t t H h ∆'===∆-。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一)位置-时间图像(s t -图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沿运动方向所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从而利用s t -图像描述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如图3.3所示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的位置—时间()s t -图像,对它们的运动分析如下:甲物体:在0t =时刻,从纵坐标为2m s =-处向规定坐标系的正方向运动,s t -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即每经过相同的时间,运动距离相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t =到1s t =的时间内,甲物体从2m s =-的位置运动到2m s =的位置,故s v t∆==∆甲()22m /s 10---。
(中考物理)题型03 坐标图像信息题必刷题
专题三坐标图像信息题物理图像题在初中物理学当中被广泛使用。
运动力学、热力学、电学等众多章节里都大量使用了图像解析法。
图像解析法可以用来分析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被用来分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被用来分析电压、电流、电阻的伏安特性关系……正是因为图像在初中物理当中被广泛的运用,所以图像解析法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主要的解析方法。
分析近些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不难看出,图像解析法作用越来越大。
运用了图像的物理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
下面通过一些实际的物理试题,对图像当中的坐标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学生学习物理期到启发的作用。
一、热学图像1. (2018永州)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修建“草砂路”,使道路更平整,“草砂路”含有一种非晶体物质——沥青,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2. (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3. (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题图A. 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 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 水的沸点是98 ℃,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 (2018天水)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的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B.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 都加热t1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D. 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二、力学图像1. (2016福州)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 (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第2题图A. 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B. 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D. 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3. (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量杯质量为40 gB. 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C. 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 g/cm34. (2019随州)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在第一个2 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 NB. 在第二个2 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 NC. 在第一个2 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 JD. 在第三个2 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 W5. (2019河池)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个圆柱体,把它从盛水的烧杯中缓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圆柱体的高是5 cm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 N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 g/cm3三、电学图像1. (2019衡阳改编)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逐渐从a端滑到b端,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2. (2019呼和浩特)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A. 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 ΩB. 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 ΩC.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3 AD.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 A3. (2019淄博)新型PTC发热材料可以自动调节电路的电功率,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图甲是PTC调试工作电路,R0是保护电阻,阻值恒定;R T是PTC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温度从2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 )第3题图A. 电流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 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C.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先变小后变大D. 保护电阻R0消耗的功率先变小后变大4. (2019贺州)如图甲所示,把标有“6 V 3 W”的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入恒定电压为9 V的电源上,通过L的电流I与L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灯泡的功率为1.6 W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B. 灯泡L的电阻为12 ΩC. 1 min内电路产生的热量为270 J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2.5 Ω5. (2019天水)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B向A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R1的阻值是20 ΩB. 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4 A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30 ΩC. 电源电压是16 VD. 该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7.2 W6. (2019西宁)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6题图B.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 ΩC. 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通电10 s,R1产生的热量为8 JD. 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路的总功率为1.8 W7. (2019荆门)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8 Ω,R2为定值电阻但看不清标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端M滑到右端N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随PN间电阻R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取2 Ω和8 Ω时其电功率相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7题图①定值电阻R2=4 Ω ②电源的电压为6 V ③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4.5 V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为2.25 W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 在公园有一种测量瞬间打击力的游戏机,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游人手戴拳击手套,击打A装置,A通过压杆与压力传感器接触,电压表的示数可反映出打击力的大小.已知电阻R0=120 Ω,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在某次游戏过程中,游人用2 000 N的力击中装置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8题图A.游人打击力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B.当装置A不受打击力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 VD.当装置A不受打击力时,R的电功率是0.05 W9. (2019盘锦)甲灯标有“6 V 3 W”,乙灯的额定电压是3 V.甲乙两灯的“U-I关系”如图所示.乙灯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确保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两灯串联使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______ V.两灯并联使用,电路最大电流是________ A.第9题图10. (2019枣庄)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滑动变阻器,其规格为“20 Ω 1 A”,闭合开关S,当滑片P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测到R的电功率与通过它的电流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定值电阻R0的电阻值为________Ω.第10题图四、综合图像判断1. (2019江西)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经常选用坐标纸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所建立的坐标系符合物理要求的是( )2. 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3. (2019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密度一定时,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以用A图表示B. 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其接触面积的关系可以用B图表示C. 对于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其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用C图表示D. 流体产生的压强,其压强与流速变化的关系可以用D图表示4. (2018嘉兴)图像法是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5. (2015黔南州)下列物理图像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热学图像1. D 【解析】沥青是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所以在沥青凝固过程中,温度随着时间一直减小,故选D.2. C 【解析】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A错误;甲物质没有熔点,B错误;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故选C.3. A 【解析】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量不能说“含有”,A错误;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B正确;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C正确;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水的沸点是98 ℃,则此时外界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D正确.故选A.4. A 【解析】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t1,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为Δt A=20 ℃,Δt B=40 ℃,由公式c=QmΔt可得,c A:c B=2∶1,A正确,B、C错误;A、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用时较长,故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错误.故选A.二、力学图像1. C2. C 【解析】由图像可知,在0~20 s时间内与在30~40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在30~40 s内用的时间短,速度大,A错误;在20~30 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是0,B、D错误;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80 m40 s= 2 m/s,C正确.故选C.3. B 【解析】体积从20 cm 3到80 cm 3,增加的液体的体积为80 cm 3-20 cm 3=60 cm 3,增加的液体的质量为100 g -40 g =60 g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液=m V =60 g60 cm 3=1.0 g/cm 3,C 、D 错误;20 cm 3液体的质量为m 1=ρ液V 1=1.0 g/cm 3×20 cm 3=20 g ,量杯的质量是m 杯=m ′-m 1=40 g -20 g =20 g ,A 错误;40 cm 3液体的质量为m 2=ρ液V 2=1.0 g/cm 3×40 cm 3=40 g .B 正确,故选B.4. D5. C 【图像信息解读】【解析】由图像信息解读可知,圆柱体上升2 cm ~5 cm ,圆柱体逐渐露出水面,则圆柱体的高度h =5 cm -2 cm =3 cm ,A 错误;当圆柱体完全露出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即F =G =10 N ,B 错误;当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F 浮=G -F =10 N -6 N =4 N ,C 正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 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V =V 排=F ρ水g =4 N1.0×103 kg/m 3×10 N/kg =4×10-4 m 3,圆柱体的质量m =G g =10 N 10 N/kg =1 kg ,圆柱体的密度ρ=m V = 1 kg 4×10-4 m 3=2.5×103 kg/m 3=2.5 g/cm 3,D 错误.故选C.三、电学图像1. A 2. D 【解析】由图可知,用电器甲的电阻等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大小为R =U I =1 V 0.1 A=10 Ω,A 错误;电流为0.05 A 时,乙的阻值为30 Ω;电流为0.1 A 时,乙的阻值为25 Ω;电流为0.5 A 时,乙的阻值为10 Ω,可知乙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最小值为10 Ω,B 错误;若将它们串联在6 V 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因乙的阻值不确定,所以电路中电流值不定,C 错误;若把它们并联在4 V 的电源上,通过甲、乙的电流分别为0.4 A和0.25 A,干路电流为0.4 A+0.25 A=0.65 A,D正确.故选D.3. C 【解析】温度从2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R T的电阻先变小后变大,由于电流表示数I=U电源R0+R T,所以电流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A错误;电压表测PTC电阻R T两端的电压,则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错误;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R T的电阻值,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R0消耗的功率P=I2R0,由于电流先变大后变小,则功率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故选C.4. D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当灯泡的功率为1.6 W,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 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灯泡的电阻为R L=U LI=4 V0.4 A=10 Ω,1 min电路产生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相同,即:W=UIt=9 V×0.4 A×60 s=216 J,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U RI=9 V-4 V0.4 A=12.5 Ω,故选D.5. A 【解析】由图可知,当滑片P位于A端时,R1单独接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9 A,则电源电压为U=I A R1=0.9 A×R1①,当P在B端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14 V,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2 A,则电源电压为U=I B R1+U2=0.2 A×R1+14 V ②,联立解得R1=20 Ω,U=18 V,A正确,C错误;当电流的示数为0.4 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UI=18 V0.4 A=45 Ω,则R2接入的电阻为R2=R-R1=45 Ω-20 Ω=25 Ω,B错误;根据P=UI可知,当I max=0.9 A时,电路中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为P max=UI max=18 V×0.9 A =16.2 W,D错误.故选A.6. D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两电阻串联,干路电流最小;由U-I关系图像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2 A,电阻R1的电压U1=2 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4 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电源电压为U=U1+U2=2 V+4 V=6 V,A错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R1=U1I1=6 V0.6 A=10 Ω,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通电10 s,R1产生热量Q=I2R1t=(0.2 A)2×10 Ω×10 s=4 J.C错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R2=U2I=4 V0.2 A=20 Ω,B错误;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I′=UR1+R22=6 V10 Ω+20 Ω2=0.3 A,电路消耗的功率P=UI′=6V×0.3 A=1.8 W,D正确.故选D.7. C 【解析】由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其电阻的变化关系图像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 Ω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 W,故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U1=P1R1=2 W×2 Ω=2 V,I1=P1R1=2 W2 Ω=1 A,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8 Ω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也为2 W,故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U1′=P1′R′1= 2 W×8 Ω=4 V,I1′=P′1R′1=2 W8 Ω=0.5 A,且电源电压恒定,故有:U=1 A·R2+2 V①,U=0.5 A·R2+4 V②,由①②式联立解得:R2=4 Ω,U=6 V, 故①②结论正确;由于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故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值8 Ω时,电压表示数也最大,大小为4 V,故③错误;当R1=R2=4 Ω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U R1+R2=6 V4 Ω+4 Ω=0.75 A,最大电功率为P max=I2R1=(0.75 A)2×4 Ω=2.25 W.8. D9. 1.8 8 0.9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6 A,所以乙灯的额定功率为P乙=U乙I乙=3 V×0.6 A=1.8 W;两灯串联,为了电路安全,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5 A,此时乙灯两端的电压为2 V,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U1+U2=6 V+2 V=8 V;两灯并联时,电路两端的电压最大为3 V,此时甲灯的电流为0.3 A,乙灯的电流为0.6 A,总电流为I=I1+I2=0.3 A+0.6 A=0.9 A.10. 12 10 【解析】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流最大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结合电源电压不变可得:I1(R max+R0)=I2R0代入数据得:0.4 A×(20 Ω+R0)=1.2 A×R0,解得:R0=10 Ω;电源电压U=I2R0=1.2 A×10 Ω=12 V.四、综合图像判断1. A【解析】BD坐标系中两物理量都没有标注单位,不符合要求;C中纵坐标的刻度标注不均匀,不符合要求.故选A.2. D【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对于A图像来说,物体的质量m=ρV,表示正确;对于B图像来说,物体的路程s=vt,表示正确;对于C图像来说,用电器的电功率P=UI,表示正确;对于D图像来说,物体的所受的压强p=FS,不是横纵坐标的乘积,表示不正确.故选D.3. C【解析】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是一条过原点斜向右上的正比例图线,其图像如图B,A错误;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用p=ρgh进行计算,与接触面积无关,B错误;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可以用C图表示,C正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D错误.故选C.4. B5. D【解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是一条水平直线,所以A图像不正确;对某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用密度来表达,而图像中反映出的信息是,物体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故B图像不正确;汽油的热值是物质的属性,不随体积或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C图像不正确;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它所受到的唯一的水平推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静止状态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典例讲解
【例4】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 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 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 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_______, 并压在________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
2. 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的距离x,记录在表1中;
3. 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x ,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t ;
4. 根据x 和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
表1 手拉纸带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位置
0
1
2
3
4
...
x/m
x /m
t
v /s
/(m/s)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测量瞬时速度 下面考虑如何测量图1.3-2中E点的瞬时速度。 E点在D、G两点之间,D、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求出。 如果不要求很精确,用这个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E点的瞬时速度, 也未尝不可,如果把包含E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取图 1.3-3中的DF线段,那么经过D、F两点所用的时间t 就会变短, 用两点间位移x 和时间t 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在E点瞬时速度, 就会精确一些。D、F两点离E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点 的瞬时速度。
初中物理-路程时间图像
初三物理春季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通常有路程-时间(s-t )图像和速度-时间(v-t )图像。
路程、时间的关系式s=vt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函数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即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该直线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直线的倾斜角а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t=s/v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函数图像,即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该直线与时间轴的距离,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距离越大,表示物体的速度越大。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所围的面积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注意:不要将s-t 图像中的图线错误地认为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题型一:同时同地同方向【例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分别如图(a )和(b )所示。
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 为( )A .v 甲<v 乙;s =1.2米B .v 甲>v 乙;s =0.6米C .v 甲>v 乙;s =1.2米D .v 甲=v 乙;s =0.6米 【难度】★ 【答案】B路程-时间图像考点汇聚典型例题6 1 2 3 4 5 0 0.61.2 1.8 2.4 甲车12 2 4 6 8 10 0 0.91.82.73.6乙车s /米s /米(a ) (b )10 t /秒6 8 4 2 0 4 8a s /米2 6 b c【解析】由题知:v 甲=0.4m/s ,v 乙=0.3m/s ,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6s 后相距0.6m ,故选B【例2】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分别如图(a )和(b )所示。
甲车的速度_________米/秒;经过10秒,乙车的路程__________米;经过6秒甲车在乙车前面__________米。
【难度】★ 【答案】0.4;1;1.8【解析】由题知:v 甲=0.4m/s ,v 乙=0.1m/s ,经过10s ,S 乙=v 乙t=1m ;同向运动,甲车在乙车前面1.8m【例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 图像为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
八年级物理 s-t图像专题(含答案,涵盖整个初中)
图像专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B.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C.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B.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C.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B.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C.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4.下列四幅图象能反应匀速运动的是()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5.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形象表达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所示图象中正确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的是()A. B. C. D.6.甲、乙俩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运动速度比乙大B.在60m处他们的运动速度相等C.60m后,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60m后,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9.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 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36米B.v甲<v乙,s=12米C.v甲>v乙,s=36米D.v甲>v乙,s=18米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甲车的速度最快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A.0s-2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B.2s-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C.3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1m/sD.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16.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不相等C.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1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相同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乙的速度等于4m/sD.经过3秒,甲车在乙车前面0.3m处18.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其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1)汽车在OA段和BC段做 ______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汽车在OA段的速度为 ______ m/s.(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19.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______ s内通过的路程.从v-t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 ______ m,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 ______ m.20.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相对同一参考点O运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则:(1)甲在乙运动 ______ s后开始运动,乙的速度为______ m/s.(2)两物体相遇时,乙车行驶的距离是 ______ m.(3)相遇前,两物体最远相距 ______ m.21.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______ m/s,静止的时间是 ______ s,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 s.2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______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______ m,图中的a点表示 ______ .23.如图甲、乙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在30s内的运动情况,其中甲物体的图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乙物体的图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比较甲、乙两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甲的平均速度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m/s.2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乙车的速度 ______ ;(2)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______ 和 ______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______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______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______ 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______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______ .2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______ (甲/乙)的速度更大,则在8s时甲与乙相距 ______ m.27.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象中(如图1),阴影矩形的两个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如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28.狗和兔子从同一地点O出发,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到B点,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1)狗和兔子在前10s ______ 运动得快.(2)狗从O点运动到A点,共需多长时间?(3)兔子在前50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9.小芳骑自行车从柳树镇到龙凤峡去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如图所示是她全程的s-t图象,小明在小芳出发1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地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龙凤峡.(1)根据图象利用公式计算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多少min?(3)请你在该图象中画出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并通过图象回答小明大约在出发多长路程后追上小芳?答案和解析【答案】1.D2.C3.A4.D5.A6.C7.D8.C9.D 10.C 11.A 12.C 13.C 14.C 15.AB 16.ACD 17.ABD18.匀速;5;519.2;20;8020.3;1;5;821.1;4;722.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23.小于;0.7524.4m/s;甲;乙;向后运动;静止25.4;甲、丙;12:526.甲;0.827.解:(1)由题知,汽车在教练场上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所以0-10s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50s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画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2)由题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等于v-t图象中对应着的面积,由图2知,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路程:s=×(50+60)×10m=550m.答:(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见上图;(2)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550m.28.兔子29.解(1)由图可知,小芳运动的总路程s=15km,所用时间t=70min,小芳的平均速度:v==≈12.9km/h;(2)由v=得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时间:t′===h=50min;(3)小明运动的总路程s′=15km,所用时间t′=50min,描点、连接得图象如下: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大约在出发8km路程后追上小芳.答:(1)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12.9km/h;(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50min;(3)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如上;小明大约在出发8km后追上小芳.【解析】1. 解:A、由s-t图象可知,物体的路程s=20m-10m=10m,运动时间t=2s,物体的速度v===5m/s,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在2s内物体的路程s=20m-10m=10m,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物体的速度是定值,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图示s-t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求出物体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然后答题.本题是一道图象题,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获取所需信息即可正确解题.2. 解:(1)由图象可知,在0~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0s-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速度为:v===1m/s;(2)4至8s内物体静止;(3)8至11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为:v===1m/s.综上分析可知:A、B、D选项是错误的,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静止时,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分析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分析答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3. 解:由图象知,甲的路程为60m时,所用时间为3s,所以甲的速度:v甲===20m/s;乙的路程为60m,所用时间为5s,所以乙的速度:v乙===12m/s,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根据图象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能够从图象中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4. 解:甲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s-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s-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v-t图象,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丁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v-t图象,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图和丁图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根据其本质的不同对①、②、③、④逐一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5. 解:A、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意思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汽车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D、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汽车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6. 解:(1)由s-t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所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t可知,当甲的路程都为60m时,甲的运动时间t甲=25min,t乙=25min-15min=10min,所以甲和乙的速度:v甲===0.04m/s,v乙===0.1m/s,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B 错误;(2)由题知,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由图知,乙在60m处追上甲,且v乙>v甲,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C正确;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1)由s-t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2)看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分析清楚s-t图象、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 解: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C、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D、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故选D.(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辆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然后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2)根据图象判断各段的运动情况,根据v=判断出各段的速度.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8. 解: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故选C.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准确分析图象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 解:(1)由图象可知,s甲=12m时,t甲=6s;s乙=12m时,t乙=12s;则甲的速度:v甲===2m/s;乙的速度:v乙===1m/s;v甲>v乙,故AB错误;(2)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2m/s×t,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m/s×t,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1m/s×t+12m,解得相遇的时间:t=6s,带入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2m/s×6s+1m/s×6s=18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2)根据甲、乙各自的速度和时间,算出12s通过的路程,它们的路程之差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此题考查了速度有关的知识和对图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从图象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速度的公式求出题目中的量.10. 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故选:C.(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11. 解:A、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刚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v=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A正确;BC、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根据v=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1)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据此对A做出判断;(2)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BC做出判断;(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D做出判断.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12. 解: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本题是基本的读图问题,从图象的形状、斜率等方面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数学知识进行解答.13. 解:A、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m/s.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m/s,v丙=4m/s.比较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B、由题知,甲、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前运动,故B 错误;C、由题知,甲、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故C 正确;D、由题知,乙、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v丙,故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故D 错误.故选C.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知乙车及丙车的速度;比较三辆车的速度大小可判断其运动状态如何.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14. 解:A、由图象可知,在0s-2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1===1m/s,故A错误;BD、由图象可知,在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其平均速度为零,故B、D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3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2m=4m,小车的平均速度v3===1m/s,故C正确;故选: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根据v=进行计算.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看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路程的信息,注意:在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15. 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C、由图象可知,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所以v乙<=10m/s,故D错误.故选AB.(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3)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和0~15s内的速度相同,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再判断.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16. 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图象知v甲===4m/s,乙的速度v乙===6m/s,v甲<v乙,故B错;C、读图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于乙所以的时间,故C正确;D、因为v甲<v乙,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所以乙在甲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故选:ACD.(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2)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3)由图得出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小关系;(4)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判断以乙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物理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及含义公式总结
物理初中所有公式及变形及含义公式总结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到许多公式和变形。
这些公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公式及其变形进行总结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公式。
运动与力学1.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是描述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 v =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2. 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图表。
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斜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a = ]其中,a表示加速度,(v_f)表示最终速度,(v_i)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3. 加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加速度-时间图像是描述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图表。
在加速度-时间图像中,图像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
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v = v_0 + at ]其中,v表示速度,(v_0)表示初始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4.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
定律的公式如下:[ F = ma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力与能量5. 功的计算公式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量。
功的计算公式如下:[ W = Fs ]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等于力乘以位移乘以力和位移之间夹角的余弦值。
6. 势能的计算公式势能是描述物体由于位置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 E_p = mgh ]其中,(E_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势能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透析“s-t图像”和“υ-t图像”》
拓展:在υ-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 此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4所示,阴影部分为物体在1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
二 解答图像信息题的思路
1.分析研究对像所对应的图像,明确是“速度-时间”图像 还是“路程-时间”图像。
2.把握图像中各点、各段表示的物理意义。
①在υ-t 图像中,图线与 t 轴平行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线在υ轴上所对应的数值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在 s-t 图像中,图线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 像根据υ=s/t 可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
5.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 程s与时间t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 B.以甲为参照物,乙始终是运动的 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m/s
6.(2021·德州)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 驶的s-t图像。下列正确的是( A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υ甲>υ乙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东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2.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 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若以乙车为参照物, 则甲车__静_止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向_后__运__动__。 (均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3.(2019济宁)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 动的 s-t 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3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_1_5_0__m;在这4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__5__m/s。
一 运动图像的分类
常见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有s-t图像和υ-t图像。 1.s-t 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图像表示 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及计算(共8张PPT)
ck的为速常度数为,v答2是定案值 :V甲=10m/s V乙=120m/s V3=9.33m/s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k为常数,是定值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1、速度-时间图像(v-t图)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 6、甲乙两车同向行驶,乙车在前甲车距乙车20km ,甲车以65km/h的速度追乙车,乙车速度为50km/h,求甲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乙车?
分析:这又是一类典型例题,火车完全通过一座桥即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整个过程中火车路程为:车长+桥长,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 (2)t1时刻a,b,c速度各为多少? • (3)t2时刻表示什么意思?
s
t1时刻,a的路程为s1 b的路程为s3
c的路程为s2
s5
s4
s3
t2时刻三图像a相交,表示a、b、
c三个物体相遇c,路程均为s3
s2
s1
b
a路程从s1开始匀速直线运动
O
t1
b从离原点S5处反向t 匀速直线运动
t2c表示位于路程s3处,静t 止不动
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 内 45min 5 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分析:这又是一类典型例题,火车完全通过一座桥即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整个过程中火车路程为:车长+桥长,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1答、案速:度匀V-甲时速=间10完图m像/s成(Vv-乙,t图=)1求20m:/s 后V3=来9.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速度和加速度课件(共35张PPT)
例6: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
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匀速运动,求该物
体的平均速度
v
s
v1
1t 2
v2
1t 2
v1
v2
t
t
2
例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 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求该物 体的平均速度
vs
s
程的平均速度为___3m/s;若前1/3的位移内的平均速
度为2 m/s,余下的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5 m/s,则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2.8m/s.
例、质点从A点出发以10 m/s的速度向东运动30 s, 而后又以20 m/s的速度向北运动了20 s,则质点在
50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7_0_0__ m,发生的位移大小 是__5_0_0__ m
运动
1、 速度的变化量△v是矢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2、 △v的方向是由 v的初 末端指向 的v末末 端 3、加速度a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v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 的方向相同
加 v0 =3m/s + v0 =9m/s +
速 v=9m/s + v =3m/s +
哪个速度变化的快?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 启 动
图2比图1启动快,速度增加的快!
制 动
100km/h-0刹车时间4.0秒 100km/h-0刹车时间3.6秒
图2比图1刹车快,速度减少的快!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二、比较速度变化快慢
1、2幅图:相同的速度变化,用时越少速度变化越快 2、3幅图: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大的速度变化快
初中物理物体运动的图像
路程—时间图像 s/m
t/s s-t 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v/m∙s-1
t/s v-t 图像
s-t 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甲物体速度保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v甲 < v乙
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乙运动的路程比甲运动的路程要大
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例1.(2017∙大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 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0~t1 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B.t1~t3 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 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 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要大
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就越大
s-t 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反映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静止不动
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就越大
v-t 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反映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m∙s-1(速度)
v/m∙s-1
甲 t/s(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
乙 t/s 加速运动
例2.(2015∙南安市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 同时向一个方向运动,甲乙两个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C) A.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甲物体在第3秒内朝负方向运动 C.甲乙两物体在第2s末相遇 D.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谢谢观看
Hale Waihona Puk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3、有关速度的计算
1.某段铁路铁轨长度为 L,一列火车在匀速前进,车内一位旅客要测火
车运行的速度,他测出了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的时间闸隔
为t,则计算车速的关系式是 v =
。
思路点拨 火车经过铁轨接缝时连续发生N次振动,即连续通过了N个接缝,即火车 通过了(N一1)根铁轨,而连续(N一1)根铁轨的长度为(N一1)L,故火车通过 这段铁路的速度为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及计算
1、速度-时间图像(v-t图)
• 数学知识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线方程
•
•
k为常数,是定值
1、速度-时间图像(v-t图)
•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 (2)t1时刻a,b,c速度各为多少? • (3)t2时刻表示什么意思?
v
v4 v3 v2
结语
谢谢大家!
• 分析:甲车追上乙车时,两车行驶时间相同,甲车路程比乙车路程大20km,这就是本题的关键所 在。
相对速度问题:
• 7、一个人从商场一楼到二楼,当自动扶梯静止时,他走上去需3分钟,当自动扶梯开动后,他站在 上面需要用时1分钟,则当他从开着的扶梯走上去时需要用时多少?
• 分析:当自1时刻,a的速度为v1 b的速度为v3 c的速度为v2 a
t2时刻三图像相交,表示a、b、c的速度相同, 均为v2
c
b v1
a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
O
t1
b做初速度为v4t的减速运动
t2
c做速度为v2的匀速t 运动
图1
2、路程-时间图像(s-t图)
• 请同学们回答:(1)图中a,b,c图分别代表什么运动?
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 • 5、甲、乙两车从相距30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以24Km/h的速度行驶了18Km的路程
时,刚好遇到乙车,求乙车的速度是多少? • 分析:甲、乙两车相遇时两车总路程为30km,而两车同时出发,故相遇时两车行驶的时间相等。
• 6、甲乙两车同向行驶,乙车在前甲车距乙车20km ,甲车以65km/h的速度追乙车,乙车速度为 50km/h,求甲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乙车?
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V甲=10m/s V乙=120m/s V3=9.33m/s
4、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 km,开始时汽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了1.5 h,然 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完成,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
• 2、火车过桥的问题 • 一列火车长为200 m,速度为36m/s,这列火车完全通过一座长7000米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 分析:这又是一类典型例题,火车完全通过一座桥即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整个过程中火车路程为: 车长+桥长,接下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3、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 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
• (2)t1时刻a,b,c速度各为多少? • (3)t2时刻表示什么意思?
t1时刻,a的路程为s1 b的路程为s3 c的路程为s2
s
s5 s4
t2时刻三图像相交,a表示a、b、c三个物体相 遇,路程均为s3
s3
c
s2 b
s1
a路程从s1开始匀速直线运动
b从离原点S5处反向匀速直线运动
O
t1
t2 c表示位于路程s3处,静t止不t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