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习重点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习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后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 耕作技术的进步:(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注: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2)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或三熟。
注: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即南方。
3 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梳】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的起时间:表现:耕作方法:生产工具:2、商周的农业发展:(1) 表现: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2) 影响:(3) 特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农具改进(铁犁牛耕)春秋战国两汉隋唐耕作技术耕作方法春秋战国西汉耕作技魏晋南北朝术耕作制度两汉宋朝以后农业灌溉水利工程灌溉工具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耕作方式的变:时间:原因:2、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影响:【重点解析】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的?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三、对小农经济的评价:(1)积极性: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2)局限性: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课后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青铜农具 D.铁铲、铁犁2.(2013·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1、参考答案:⑴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施
⑵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⑶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参考答案】
(1)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2分)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
役;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2分)
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
(5分)
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
(2分)
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
(5分)
3、【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从历史和鲜卑族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第(2)问从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及对后世影响来分析“陆法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
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
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七篇
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七篇高二历史学习课程教案【篇1】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1)(2)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尽管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高,但总体的学科能力不强,对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模糊不清;学习方法上存在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二、基本思路:重点抓好基础, 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使学生逐步清楚新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历史发展的大致线索;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历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多种品质。
三、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1、立足课堂教学①备课组高度统一,分工协作,精心备课②注重基础,不简单赶进度③注重知识(教材前后、中外知识)联系,注重规律性知识总结④注意学习方法介绍,注重能力培养⑤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⑥努力做好讲练结合2、注重训练质量①练习试卷尽量自己组编②努力做到每练必批,每批必评,每评必透③考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到纠错本上④针对问题较大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⑤每节教学内容都有配套练习,每章都有阶段练习,练过后附发参考答案3、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学法指导。
高二学生文理分科后,学习模式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由于毕竟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4、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高中历史高二教案学案高二历史.doc
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l)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当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的时候世界发生了最重要的变化,即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2)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过介绍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培养学生崇敬英雄、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个人”的社会价值观和生存价值观。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把鸦片战争的爆发和近代中国的遭遇放到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现象与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思维分析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学习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与辨析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
(2)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是重点。
这部分应是学生把握本节教材的关键。
2.难点分析:(l)鸦片战争的原因是难点。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谈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可以这样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高二1.3历史导学案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问题探究: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
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2.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2.三教合一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滲透。到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儒家学者的探索和思考
为了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儒学体系的丰富、更新也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
二、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统治腐败,王朝更替,军阀割据,战争不断,面对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如国家分裂、人心败坏等,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从现实需要出发,当时有不少学者开始从事对先秦诸子学说的研究,试图通过综合各家以另创新说,如“玄学”。
(2)主要主张
①陆九渊的心学理论
A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在理学的自身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歧异。南宋时期,一些儒学家如陆九渊等在认同理学主流观点的同时,他们不满意程朱理学对于“理”探究方式的繁琐。相对而言,这批学者更受到佛、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理”就是内在的“心”,提出了“心即理也”的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被称为“心学”。
“二程”在哲学义理的阐发和个人性格方面有所异:大程德性宽宏、谦和,在随处可即的日常生活中启发感悟(如沐春风);小程气质刚方、严毅,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程门立雪)
(教师用)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1、背景(1)政治:社会矛盾激化。
①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②边疆危机: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2)军事:“积弱”。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权),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表现:与辽、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澶渊之盟”换来苟安。
(3)经济:“积贫”。
“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4)阶级(5)思想(6)个人:王安石送《万言书》,要求变法,引起宋仁宗重视。
坚持“三不足”精神(7)其他(序幕):庆历新政揭开了北宋改革变法的序幕,也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时间、领导人,内容、结果、败因)2、改革准备: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3、改革过程;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后陆续废除。
4、改革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5、改革内容(1)经济:富国之法。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2)军事: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3)教育:取士之法。
科举改革、整顿太学、惟才用人(4)政治:选官。
惟才用人,择优录取。
(5)风俗6、改革结果:失败7、改革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8、改革进步: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经济上,生产发展,财政增加;军事上:军力增强,扭转被动。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9、改革局限:①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10、成败原因: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②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④新法中的某些措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1 改革特点:①提出" "的变法理论②“大明法度,众建贤才"(废旧法、弊法,创新法、善法;淘汰守旧平庸官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③“有司议罪,惟当守法"(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严格依法办事)。
最新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上册单元知识点导学案1 精品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考点解读】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读: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古代中国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等四大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要反思近代落伍的原因。
【知识梳理】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1)发明: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不宜书写。
(2)改进:东汉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作“蔡侯纸”。
2.印刷术(1)雕版印刷:唐朝的《》是世界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A.发明:北宋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B.发展:出现了木活字,13世纪出现了活字,C.传播:13世纪中期向东传到,向西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出现:人们在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唐初著的《丹经》。
(2)应用: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
(3)传播:14世纪初由传到欧洲,震动西方社会。
4.指南针(1)源头:战国时人们发明,后出现指南车、指南鱼等。
(2)发明:北宋时发明,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13世纪传到西欧,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三.数学成就1.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
2.东汉时期:《》记载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南朝宋、齐之际: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达一千年之久。
四.古代农书1.南北朝时期: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提出了、的思想。
2.元代:王祯编《农书》重点记载了的改进,特别重视用代替简单工具,用代替人力和畜力。
3.明代:徐光启编《》,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五.医学成就1.战国时期:《》,奠定了的基础。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课堂达标训练反馈】
材料一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一些独立派的议员和军官大发其财,例如议会“赠给”克伦威尔的庄园,每年收入为7000英镑。
这些从革命中发了财的议员和军官,不再想把革命推向前进,而是要维持现状。
他们失去本来的内战期间的革命性,日趋反动。
但是,广大人民在胜利中没有得到好处,战争反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恶化。
从1653年起,农民不断暴动,城市平民骚动也层出不穷。
革命力量的增长,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异常恐惧。
为了巩固其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他们紧紧地依靠克伦威尔的军事力量,并渴望建立军事独裁。
克伦威尔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依靠军人的力量,断然解散议会,并于日在伦敦就任“护国主”的。
材料二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
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导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主要是哪一矛盾激化的结果?
(2)结合材料一评论材料二的观点。
教学反思:(优点、不足及改进措施)。
高二历史下学期 先秦历史导学案 岳麓版
4、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荀子主张.。
5、“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6、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程朱理家的集大成者是.,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集大成者是.。
7、孔子与墨子的“仁”有什么区别?孔子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2、《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
3、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君主制
4、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
C“人性本善”的思想D轻徭薄赋的思想
12、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统治思想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种社会制度的崩溃,秦朝建立后,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下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想?(2分)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
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高二历史导学案
泌阳二高高二历史导学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1.背景(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细节点拨学习宋明理学之前,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时佛、道兴盛的表现。
二、程朱理学1.形成:北宋时,__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细节点拨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后期的儒学主流,在评价其历史影响时,应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从肯定积极作用和指明消极作用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陆王心学1.主张(1)陆九渊: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题;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学说。
XX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1导学案[工作范文]
XX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1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
②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诞生A、1847年,马、恩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一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B、《共产党宣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A、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了资产阶级旧军队、旧警察,取消了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即年薪6000法郎。
B、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
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A、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制度以次沉重的打击。
B、巴黎公社的教训:①巴黎公社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背景下发动的革命,其失败具有必然性。
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朽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激发了巴黎工人的义愤而引起的。
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 导学案
学习时间
第周第节2015年3月22日
学案编号
LSX④4.3
学习内容
圣雄甘地
主笔人
薛华英
审核人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感知甘地:——甘地印象
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
他1869年出生于家庭。的领袖、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2、结合教材,谈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何特点?
特点:采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选择题DCCCDC
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和不合作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内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两部分。
关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殖民当局做出有利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2、过:
①以___________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②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________。
高二年级必修三历史学科学案01
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异同。
【随堂演练】
1.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爱,非攻④贵贱有序
学习札记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代;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2、形成:
⑴“诸子百家”:宗旨是;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
⑵“百家争鸣”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相,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的基础。
⑴孟子:①孟子把孔子“仁”发展成为“”思想;②孟子进一步提出“”民本思想;③孟子在伦理上主张“”。
⑵荀子:①主张施政用“”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著名观点。②提出“”的民本思想。
⑶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评价
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春秋晚期——老子:⑴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提出“”的政治主张。希望社会回到的理想社会。⑵老子的思想中还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
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法家
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评)法家思想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5.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1 编制人:审核人:
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难点预测】
重点:掌握孔子和早期儒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
【学法指导】
1、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在右边的空白栏中以备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预习案】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局面的形成。
2、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主要活动
(1)思想主张:提出“________”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教育思想上主张“__________”。
(2)主要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周游列国;晚年专注于教育,开__________之风,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订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______”。
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______》,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3、孟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并提倡“______”学说。
(3)提出“__________”原则,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
(1)以前三次在著名的“”担任“”。
(2)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
(3)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
(1)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2)以因循自然的“”、“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
(1)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
(2)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
(3)政治上,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3、庄子
(1)哲学上也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提出“______”的概念。
(3)修养上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
4影响
老庄崇尚______,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产生——以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为代表,其中______最有名。
2、变法运动
(1)李悝变法
推行“尽地力之教”,著有《》,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商鞅变法
废除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废除制度,并增强中央集权。
3、韩非的思想主张
(1)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三者合一,又吸收__________,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思想主张:主张增强_________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根据现实需要实行变革。
4、影响
(1)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法家的法治思想被吸收到________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组织特点
(1)结成的学术团体以纪律严密著称。
(2)推崇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
(3)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2、思想主张
(1)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了______、______、尚同、节用等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在理解论方面,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了“______”法。
(4)在逻辑学方面也作出了贡献,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广泛应用类比推理。
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的方法论基础。
【探究案】
阅读下列相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
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能够善当时之中国,能够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梁启超《世界伟人传》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诸子百家考》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根据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历程中的地位。
【练习案】
1、2010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孔子的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 )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下列对这个学说的理解准确的是 (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主张“君轻民贵”,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 ( )
A.等级名分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度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统一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在于他们二人 ( )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7、下列言论属于战国时期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 )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9、“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战国时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课堂评价与反思】
评价: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