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二力平衡 PPT课件(人教版)
![二力平衡 PPT课件(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a969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1.png)
感悟新知
(3)由图甲和丙可知:__物__体__处__于__平__衡__状__态__时__不__一__定__只__受____ _两__个__力__作__用___;
感悟新知
解析:图甲和丙中,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图甲中小 球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而静止;图丙 中小球受到两个拉力和重力作用,即三个力共 同作用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可见,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知4-讲
1. 协力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 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协力。
协力并不总是分力之和。
感悟新知
知4-讲
特别提醒: 两个力的协力,最大的协力为这两个分力之
和,最小的协力为这两个分力之差。
感悟新知
2.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
感悟新知
4. 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不受力的区分 (1)从运动状态上看,物体受平衡力与不受力是等效的, 物体都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从物体是否产生形变来看,物体受平衡力会产生形 变,物体不受力不会产生形变。
深度理解: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互抵消,
相当于不受力,所以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感悟新知
(2)使F1=F2,扭转小车,使F1 与F2 不在同一直线上,发现 小车会产生转动,直到F1 与F2 在同一直线上时,小车 才会停止转动。 探究一对平衡力的大小是否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
感悟新知
(3)使F1=F2,且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同,发现小车朝 F1、F2 的方向运动。 探究一对平衡力是否反向。
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或只受平衡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课件
![二力平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398f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7.png)
2023
二力平衡课件
目录
• 引言 • 二力平衡基本概念 • 二力平衡的应用 • 二力平衡的拓展知识 • 二力平衡的物理模型 • 二力平衡的解题方法
01
引言
课程背景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
2
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分 支,是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
列出平衡方程
根据刚体平衡条件,列出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方 程。
THANK YOU.
刚体定点转动
刚体的定义
没有发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 。
定点转动
刚体绕一个固定点的转动称为 定点转动。
动力学方程
描述定点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物 理量有转动惯量、角速度、角
加速度等。
05
二力平衡的物理模型
平面汇交力系模型
01
平面汇交力系是指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且在同一平面内。
02
利用平衡公理求解
01
02
03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需要分析的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
判断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公理,判断物体 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列出平衡方程
根据平衡公理,列出物体 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方程。
利用刚体平衡求解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需要分析的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
判断平衡状态
根据刚体平衡条件,判断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两个 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状态。
课程目标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 念和条件。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 解决实际问题。
二力平衡课件
目录
• 引言 • 二力平衡基本概念 • 二力平衡的应用 • 二力平衡的拓展知识 • 二力平衡的物理模型 • 二力平衡的解题方法
01
引言
课程背景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现象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
2
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分 支,是物理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之一。
列出平衡方程
根据刚体平衡条件,列出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方 程。
THANK YOU.
刚体定点转动
刚体的定义
没有发生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 。
定点转动
刚体绕一个固定点的转动称为 定点转动。
动力学方程
描述定点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物 理量有转动惯量、角速度、角
加速度等。
05
二力平衡的物理模型
平面汇交力系模型
01
平面汇交力系是指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且在同一平面内。
02
利用平衡公理求解
01
02
03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需要分析的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
判断平衡状态
根据平衡公理,判断物体 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列出平衡方程
根据平衡公理,列出物体 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方程。
利用刚体平衡求解
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需要分析的物体作为 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
判断平衡状态
根据刚体平衡条件,判断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
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两个 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状态。
课程目标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 念和条件。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 解决实际问题。
二力平衡ppt课件
![二力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9837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b.png)
牵引力F
支持力N
阻力f
重力G
以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小车为例进行分析: 牵引力F
支持力N 阻力f
重力G
①若牵引力等于阻力,则二力平衡,小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若牵引力大于阻力,二力不平衡,小车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③若牵引力小于阻力,二力不平衡,小车向左做减速直线运动
3. 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受到平衡力 ②受非平衡力
测力计对它的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则此二力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重力等于拉力: G=F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G,利用
的是二力平衡条件。
G
③有一盏悬挂着的电灯,质量为0.5千克,求电灯受到的各个力 的大小及方向。
➢ 电灯受到的力有:
重力G、拉力F,因电灯静止,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重力大小:G=mg=0.5千克×9.8牛/千克=4.9牛,
方向竖直向下。
G
➢ 拉力大小:F=G=4.9牛,方向竖直向上。
2.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以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小车为例进行分析:
水平路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力有:
在竖直方向上有重力G、地面支持力N; 在水平方向上有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F和 地面与空气的阻力f。
交流讨论
生活中二力平衡的例子很多,请说出三个以上这样的例子。
1.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和阻力); 2.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重力和空气阻力 ); 3.静止在书桌上的课本(重力和书桌对它的支持力 )。
三 二力平衡的应用
1.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
二力平衡ppt课件
![二力平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f623b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6.png)
(甲)放在桌 面上的茶壶
(乙)水平面上做匀 速直线运动的小车
(丙)教室里悬挂着的吊灯
2.上题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吗?为什么?
答案:没有改变。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 体所受的力相互平衡,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变式3] 一辆质量为1 500 kg的某品牌小汽车,当它静止在水平路面上 时,受到的支持力为 1.5×104 N,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为 竖直向上 ; 汽车受到支持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力 (选填“平衡
力”或“相互作用力”)。当它以 60 km/h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 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2 000 N,那么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2 000 N。
5.(2023成都)如图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小车置于水 平桌面,两端的轻质细绳绕过定滑轮挂有等重钩码。F1是小车受到的向 左的拉力,F2是小车受到的向右的拉力,F1与F2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因为摩擦可忽略,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F1、F2作用 B.增减钩码个数,是探究二力大小对小车平衡的影响 C.F1、F2大小相等时,小车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将小车水平扭转90°时,F1、F2仍在同一直线上
(g取10 N/kg)
知识目标
平衡力和平 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 条件
题号
1,4,8,9 2,3,5,6, 7,10,11
目标达成 (题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足之处
1.(2023昌平月考)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 C )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前三个都不对
《二力平衡》说课课件
![《二力平衡》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5c323ea32d7375a4178083.png)
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比如当我们推讲桌
推不动时,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
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
的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小车
弹簧测力计 塑料片
滑轮 细线 钩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 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 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归纳二力 平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会总结实验结论,会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 入探究学习合作氛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用二力平衡 条件分析生活现象,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F2=5 N
F1=5 N
A
B
F2=5 N
F1=5 N
F2=5 N
C
F1=5 N
D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滑轮、钩码、塑料片。
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
1、以小车或塑料片为研究对象,先按住物体保持静止状 态,再施加不同的拉力,松手后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观察两个力作用在小车或塑料片上的四种不同情况。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二力平衡》课件(共27张ppt)
![《二力平衡》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f5a1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1.png)
04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 条件,即两个力等大、反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二:平衡小球
01
02
03
04
准备一个小球,将其放在一个 稳定的平面上。
在小球的一侧施加一个已知的 力,观察小球的平衡状态。
改变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观察小球的平衡状态变化。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 件在小球上的应用。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只受两个力作 用时保持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当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物体将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03
二力平衡的应用
物体在平面上的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平面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二力平衡。
实验三:平衡陀螺
准备一个陀螺,将其放在一个稳定的 平面上。
改变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观察陀 螺的平衡状态变化。
在陀螺的一侧施加一个已知的力,观 察陀螺的平衡状态。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在陀 螺上的应用,并了解物体平衡时力矩 平衡的原理。
05
总结与回顾
二力平衡的要点回顾
二力平衡的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01
二力平衡的概念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决实际问题
02
二力平衡知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如建筑、机械、
交通等,掌握二力平衡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实验说课ppt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实验说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4d80879b6648d7c0c74684.png)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创新实验,培养 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
让学生通过创新活动, 体会成功的乐趣,感 受物理的美妙与神奇, 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 兴趣。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 评价
方法设计
内容设计
教材分析与实验 教学目标
按先后顺序 教 材 处 理
按内容体系
平衡状态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 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二节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材
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力学是本册书中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的条件又是力学中的 重点。
在本章前一节已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 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又对接下来摩擦力、压强、浮 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
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平衡条件结论:不平衡条件 不平衡条件
表一的设计如图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大小?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条件
不平衡条件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结论:
表二的设计如图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操作
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及判断二力的平衡的方法。利
重
点
用条件判断和利用物体的状态判断。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 点
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 评价
方法设计
二力平衡课件
![二力平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6b02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3.png)
自由体图
通过绘制物体受到的所有 力的矢量图,确定各个力 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
将每个力分解为其在水平 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力,以 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力的合成
将所有力的分力相加,以 确定结果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1 用什么公式?
根据物体所受力的分量和方向,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
2 如何确定方向和大小平衡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解决二力平衡问 题所使用的公式和策略。
什么是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是指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 运动的状态。 在二力平衡中,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相互抵消,使物体不产生加速度。
如何分析二力平衡?
通过分析力的分解图和自由体图,确定每个力的方向和大小。
3 举例说明
通过举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来展示如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特殊情况下的二力平衡
垂直方向
当物体受到两个力在垂直方向上的作用时,需 要考虑重力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斜方向
当物体受到两个力在斜方向上的作用时,需要 使用三角函数来分解力的分量。
实际应用
后续学习建议
继续学习更高级的静力学 概念和更复杂的物体受力 分析方法。
物体悬挂
通过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悬挂物体所需的 支撑力大小和方向。
刚体平衡
在刚体中,分析各个部分的二力平衡状态,以 保持整个刚体的平衡。
总结
二力平衡的重要性
理解和应用二力平衡可以 帮助我们解决多种物理问 题,从静止物体到运动状 态。
实际应用举例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二力 平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 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 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节课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阐释(不受力和 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浮力奠定了重 要基础,二力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本节课是整个九年级物理的重点,在中招考试中经常 作为考察内容。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下列情况哪些是平衡状态:
静止的演员
荡秋千的小孩
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
正在行走的秒针
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
F2
F1
两人同时推门,门没有被推动
拔河时势均力敌,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它们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静
F
止
的
电
灯
G
F浮
匀
速
降
F
落
的
运
动
员 G
三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物体上
四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 就彼此平衡。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实验创新:
1、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改过去的教师设计实验步骤、固定实验器 材、学生按步操作,变为学生自选器材、自主实验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小车 滑轮 细线 钩码 弹簧测力计 塑料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 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 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比如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 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
的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第三环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四环节: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四环节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
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和伞的总重为750N ,则他们所
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N。
二力平衡的状态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物体受力的大小
一辆向左行驶的小车受到50 N的拉力和30 N的阻力,车怎 样运动?
vN
F1=50 N
G
F2=30 N
已知物体受力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2、实验器材上的创新:把课本上钩码对小车的拉力改为弹簧测力 计拉动,便于学生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方便学生的操作。
3、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对塑料片所受二力平衡的实验 研究,强化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实验材料上的创新:在塑料片周边打上多个小孔,灵活选择力 的作用点,还可以用剪刀把塑料片从中间剪开,从而验证一对平衡力 只能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如图,台灯的重力是5N,则它放 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多大?方向 如何?它受桌面的支持力多大?方向 如何?这三个力中哪两个是平衡力? 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请作图画出 这三个力。
相同点: 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一对平衡力 :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互相独立 相互作用力 :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变化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C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归纳二力平 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掌 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会总结实验结论,会应用二 力平衡条件分析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入 探究学习合作氛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用二力平衡条 件分析生活现象,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F浮
G
匀速上浮潜水艇
静止的G轮船
第三环节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1=3 N
A
F2=5 N
F1=5 N
C
F2=5 N
F1=5 N B
F2=5 N
F2=5 N
D
F1=5 N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滑轮、钩码、塑料片。
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 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复习提问: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物体不受力时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的瓷器
静止的运动员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FN
FN
.
G
G
G
F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F
N
G
G
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 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 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3、起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 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 000 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B )
A、12 000 N C、3 000 N
B、6 000 N D、无法判定
第六节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以小车或塑料片为研究对象,先按住物体保持静止状 态,再施加不同的拉力,松手后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观察两个力作用在小车或塑料片上的四种不同情况。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 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节课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阐释(不受力和 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浮力奠定了重 要基础,二力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本节课是整个九年级物理的重点,在中招考试中经常 作为考察内容。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下列情况哪些是平衡状态:
静止的演员
荡秋千的小孩
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
正在行走的秒针
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
F2
F1
两人同时推门,门没有被推动
拔河时势均力敌,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它们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静
F
止
的
电
灯
G
F浮
匀
速
降
F
落
的
运
动
员 G
三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物体上
四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 就彼此平衡。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实验创新:
1、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改过去的教师设计实验步骤、固定实验器 材、学生按步操作,变为学生自选器材、自主实验探究。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小车 滑轮 细线 钩码 弹簧测力计 塑料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 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 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比如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 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
的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第三环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四环节: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四环节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
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和伞的总重为750N ,则他们所
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N。
二力平衡的状态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物体受力的大小
一辆向左行驶的小车受到50 N的拉力和30 N的阻力,车怎 样运动?
vN
F1=50 N
G
F2=30 N
已知物体受力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2、实验器材上的创新:把课本上钩码对小车的拉力改为弹簧测力 计拉动,便于学生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方便学生的操作。
3、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对塑料片所受二力平衡的实验 研究,强化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实验材料上的创新:在塑料片周边打上多个小孔,灵活选择力 的作用点,还可以用剪刀把塑料片从中间剪开,从而验证一对平衡力 只能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物体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如图,台灯的重力是5N,则它放 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多大?方向 如何?它受桌面的支持力多大?方向 如何?这三个力中哪两个是平衡力? 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请作图画出 这三个力。
相同点: 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一对平衡力 :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互相独立 相互作用力 :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变化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C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归纳二力平 衡的条件;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掌 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会总结实验结论,会应用二 力平衡条件分析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入 探究学习合作氛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用二力平衡条 件分析生活现象,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F浮
G
匀速上浮潜水艇
静止的G轮船
第三环节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1=3 N
A
F2=5 N
F1=5 N
C
F2=5 N
F1=5 N B
F2=5 N
F2=5 N
D
F1=5 N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滑轮、钩码、塑料片。
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 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复习提问: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物体不受力时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的瓷器
静止的运动员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FN
FN
.
G
G
G
F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F
N
G
G
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 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 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3、起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 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 000 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B )
A、12 000 N C、3 000 N
B、6 000 N D、无法判定
第六节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1、以小车或塑料片为研究对象,先按住物体保持静止状 态,再施加不同的拉力,松手后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观察两个力作用在小车或塑料片上的四种不同情况。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