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说课稿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精读与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分析孙悟空在不同情节中的表现,理解其形象特点,如在大闹天宫中展现出的反抗精神,在帮助唐僧取经过程中体现出的忠诚与智慧。
-梳理《西游记》的章节脉络,如遇险、解难、收徒、升级等,使学生对故事发展有整体把握。
-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例,讲解讽刺手法在揭露社会现象中的运用。
-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重点章节进行精读,对于辅助性或重复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跳读。
其次,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独立思考。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阅读实验,同学们参与度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精读和跳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我们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章节,以《西游记》为精读和跳读的对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精读《西游记》中经典片段,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被妖怪捉去”等,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2.跳读《西游记》其他章节,了解故事背景、主要角色及全书结构。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课堂上,我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学习。整体来看,学生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问:《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情节还是名著内容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陌生,你能说出几个经典片段名称吗?(出示课件1)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2、3)预设: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女儿国遇难。
教师:(出示课件4)大家能说出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阅读整本名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阅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魔小说——《西游记》来探讨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出示课件5)二、知识备查,走近名著1.作者简介预设:(出示课件7)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背景介绍预设:(出示课件8)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
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第一章:名著《西游记》概述1.1 简介《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1.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1.3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第二章:精读《西游记》经典片段2.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进行精读2.2 分析选定片段的文学特色、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选定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第三章:跳读《西游记》相关情节3.1 引导学生了解跳读的方法和技巧3.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与精读片段相关的情节进行跳读3.3 分析跳读情节与精读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第四章:比较精读与跳读的效果4.1 对比分析精读和跳读对于理解《西游记》的影响4.2 引导学生探讨精读和跳读在不同情节中的优劣4.3 总结精读和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价值第五章:《西游记》的现代意义5.1 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和人生哲理5.2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3 探讨如何将《西游记》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六章: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6.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6.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6.3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第七章:《西游记》中的寓意与象征7.1 分析《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7.2 引导学生识别书中的象征元素和寓意所在7.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寓意和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西游记》中的文化背景8.1 介绍《西游记》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背景8.2 分析故事情节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8.3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九章:课堂互动讨论与感悟分享9.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精读和跳读的心得体会9.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9.3 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第十章: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对整个《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过程进行总结10.2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名著、评论文章等10.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素养第十一章:比较研究《西游记》与其他名著11.1 介绍与《西游记》同期或相近时期的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11.2 分析《西游记》与其他名著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11.3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名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价值第十二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2.1 介绍《西游记》在不同年代的影视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等12.2 分析影视改编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和改编特色12.3 引导学生评价影视改编的优劣,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第十三章:《西游记》的现代演绎13.1 探讨《西游记》在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创新演绎,如小说、戏剧、舞蹈等13.2 分析现代演绎对于原著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当代意义13.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第十四章:《西游记》的阅读策略14.1 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14.2 分析不同阅读策略在阅读《西游记》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15.2 鼓励学生反思《西游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影响15.3 提出对未来的阅读计划和文学探索的建议,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教学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一、阅读方法指导: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二、给学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原著(尽量不要是简装本)这一作业在寒假期间就布置下去。
鼓励学生即读即批,还可做读书卡片。
也可把读原著和看改编的电视剧或影视结合起来。
新学期开始一个月内,没读完的在这期间务必全读完。
老师可采取简单办法抽查,如让叙述某一章或某一回的大致情节。
三、开学第二个月着手让学生自主做一次名著专题展示。
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定展示的大方向,可以让学生主要抓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
如:孙悟空从何物诞生?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孙悟空在何处炼就了火眼金睛?你能一口说出孙悟空五个以上的本领吗?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唐僧师徒一行取回真经历了多少年?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四、开展多层次对话,探讨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主要人物形象。
可提供句式:“从书中页情节(语句)中可看出是个的形象。
” (可再安排5―7分钟时间交流一些神佛和妖魔的形象,如观音菩萨、如来、玉帝、黄袍怪、白骨精、牛魔王、红孩儿等。
)五、问卷调查:你最喜欢小说中哪个形象,为什么喜欢?你认为小说中哪个形象刻画最成功?为什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一、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 组织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二、明确目标:1、了解名著《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理清小说结构、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懂得对名著进行情感体验,结合名著谈感受。
三、自主学习:1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小组讨论2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参考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学习长篇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贾植芳贾植芳说的是哪本书?板书课题:《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二、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人,明代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西游记》短篇小说集《禹鼎记》、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射阳集》四册四卷,及《春秋列传序》等。
他人评价有: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天启淮安府志》);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
《明堂》一赋,铿然金石。
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1 / 52 / 5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
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陈文烛)三、成书经历四、作品简介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西游记》的主要故事?(生回答)(1)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本书主要描述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2)《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大致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等故事。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示了人性的自由与现实的约束的矛盾。
第二部分(第八至十二回):叙述三藏取经的缘由。
名著《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教案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授古典文学作品时,既要注重文本解读,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西游记》这一经典之作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增强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古文阅读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元视角审视文学作品,探讨作者创作意图。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讨论、写作和表演等活动,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增进同伴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古文翻译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解决方法:设置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4)文学创作能力的提升
-难点解释:学生在写作和表演方面可能存在困难,缺乏创作灵感。
-解决方法:提供创作指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中的精读与跳读。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学校组织的活动或是小组作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团队合作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部古典名著中的合作精神与智慧。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跳读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跳读教学设计篇一: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跳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学会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鼓励学生课外到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好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
2、难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方面:重读《西游记》,收集评论《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资料,以便启发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欣赏;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方面: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导读设计:一、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介绍你了解的关于作者吴承恩及《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作家补充介绍。
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小商人家庭。
“性敏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观)之风。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人物志》)。
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试不中,直到45岁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地方官学选送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60多岁时,因家贫母老,无以赡养,谋了一个浙江长兴县丞。
由于不愿向上司折腰,不久又拂袖而归。
晚年写了《西游记》。
其他诗文著作很多,死后大多散失了。
后来,他的亲戚邱正纲收集他遗存的诗文,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
3.成书情况补充介绍。
《西游记》故事起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即今印度)取佛经这一真实事件。
为了求解经义,玄奘出游17年,行程数万里,九死一生,历尽艰难险阻,取回佛经657部。
他传奇式的经历,在异域的奇特见闻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玄奘回国后,曾奉皇帝命令口述沿途见闻,后由其门徒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习目标:1.通过回目引读,了解章节内容。
2.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欣赏精彩片段。
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交流法、探究法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小组制作《西游取经路线图》手抄报,完成西游人物档案表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贾植芳说:“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他为什么对《西游记》这部著作评价如此之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吧!二、整体把握1.了解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主题思想《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内容梳理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回到第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4.主要人物①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称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学习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央视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 1.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2.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
结一段丝路尘缘,读一本旷世奇书《西游记》阅读指导学习目的:1、探索小说阅读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角度的方法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2、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大家思考,这首歌跟那部名著有关?这部名著为什么这样取名?对,这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白龙马》。
大家有想过,这部名著为什么这样取名吗?大家有想过,对一部名著的阅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吗?请生发言,老师归纳并板书:PPT显示: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一、对书名的解读;❖二、对作者的解读;❖三、对人物的解读;❖四、对故事情节的解读;❖五、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二、解读书名:PPT显示一、因为故事是以唐玄奘到西天取经为原型;二、因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生产力低下,还无条件向东、向南(大海)、向北(草原)发展;玄奘取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两大文明碰撞交流的反映;三、关于作者的解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创作小说的人,也往往为当时文士所不屑,因此中国古代的小说在刊刻的时候往往并不署名,这就为后世考证作者造成了很多笔墨官司。
和其他小说一样,《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是在几代作者的创作中逐渐成型的,但最后的写定者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明刻本《西游记》并无作者署名。
前人曾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为元代全真教道士丘长春所作,2 0世纪初,经鲁迅和胡适等人的认定,作者应为淮安人吴承恩。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提出新的证据质疑,但支持吴承恩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驳。
在目前尚无确证推翻这一结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精读《西游记》第三十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跳读《西游记》第四十二回:“红孩儿战孙悟空”;
3.分析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探讨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的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分析唐僧师徒取经过程,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团结互助;
5.培养学生精读与跳读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激发阅读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尤其是孙悟空、唐僧、白骨精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
-掌握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句子或段落,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全班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西游记》中的精神品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鼓励提出个人见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唐僧师徒的精神品质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
-引导学生探讨唐僧师徒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团队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相联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区分精读与跳读的适用场景和技巧,尤其是对于古文阅读的实践应用。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2. 《西游记》精彩片段的跳读技巧指导。
3. 学生实践跳读,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跳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跳读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
2. PPT课件。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精讲《西游记》(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西游记》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片段中的重要情节、人物性格等特点。
三、跳读技巧指导(5分钟)1. 教师介绍跳读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掌握跳读技巧,如快速寻找关键信息、忽略细节等。
四、学生实践跳读(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跳读。
2. 学生分享跳读心得,讨论跳读技巧的运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跳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精彩片段,进行进一步的跳读实践。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跳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回忆跳读技巧,并提问:你在上节课的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跳读技巧的?遇到了哪些困难?七、跳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进行跳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和作品背景。
1.2 解释精读和跳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精读技巧2.1 分析《西游记》的开头部分,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2 练习识别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3 探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跳读技巧3.1 学习跳读的策略,如跳过描述性语言和不重要的对话。
3.2 练习跳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概括主要内容和情节。
第四章:精读与跳读结合4.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进行精读。
第五章:讨论与分析5.1 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5.2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成长和变化。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精读和跳读中的阅读技巧运用。
3.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教材:《西游记》原著,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
第六章:比较分析6.1 引入比较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6.2 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简要介绍。
6.3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在其他作品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第七章:文化背景探究7.1 介绍唐朝和明朝的文化背景,以及《西游记》中的神话、道教、佛教元素。
7.2 分析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如孝道、忠诚、修行等。
7.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第八章:创意写作8.1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编写《西游记》中的一个未叙述的故事情节。
8.2 指导学生如何结合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8.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设计
【导读】《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名著,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魔幻元素和丰富的人情世故,被誉为我国文学的奇迹。
本文将针对《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教学进行设计,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游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通过跳读,帮助学生抓住重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1. 精读部分:挑选《西游记》中的重要章节或片段,深入解读其中的文学技巧、意义和价值。
2. 跳读部分: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进行合理的跳读,抓住关键内容,快速理解全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精读教学(1)整体理解: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读一段精彩的章节,通过小组讨论,整体理解该部分内容。
(2)分析文学技巧:通过导师指导和讨论,学生分析该段落的文学技巧,并展示给全班进行共享和交流。
(3)思考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该段落的意义和价值,对比现实生活,展现作品的普世价值。
2. 跳读教学(1)故事情节串讲:讲解整部《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框架。
(2)主题思想理解: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抓住主题思想,理解并总结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
(3)综合训练:设计跳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跳读能力,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中相互启发,促进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有效交流。
3. 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和指导,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对精读部分的解读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文学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设计跳读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整体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2.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3. 跳读技巧:略读、寻读、猜读、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跳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
2. 学会运用跳读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跳读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讲解跳读技巧:略读、寻读、猜读、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西游记》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跳读技巧的应用。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跳读技巧阅读《西游记》的相关章节。
6. 总结: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跳读技巧的运用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跳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步骤:1. 复习《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确保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介绍跳读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跳读在阅读长篇文学作品时的作用。
3. 演示跳读技巧:略读(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寻读(根据问题或线索寻找特定信息),猜读(根据上下文推测不熟悉词语的意思),跳过不理解的部分(暂时跳过难以理解的段落,待后再解决)。
4. 分发《西游记》的章节片段,让学生实践跳读技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将其作为《名著导读》的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本教材通过精读与跳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和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精读与跳读的关系,提高阅读效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精读与跳读的关系,提高阅读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掌握精读与跳读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互动法: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案例分析法: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2.参考资料:关于《西游记》的解析、评论等相关资料3.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西游记》的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名著导读》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等基本信息,为学生阅读作品提供背景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西游记》选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西游记》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说课稿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说课稿名著导读《西游记》说课稿1、说教材本课以XXX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活动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授课内容既吸收了书本中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2、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上述教材及学情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年龄特点,我特制订如下研究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坚毅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和抓住机遇勇敢追求心中理想的坚定信念。
4.而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也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教法、学法1.教法: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研究的方法尤为重要。
因此我采用的是:谈话法、点拨法和语文活动设置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品读名著的方法。
2.学法:学法上我把研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具体接纳的是:合作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气。
4、说教学过程1.歌曲导入,情境设置设置意图: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2.走近作品,了解作者经由过程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西纪行》的相关常识为接下来的活动作铺垫。
3.方法指导,活动开展1)读语文活动一:分享《西游记》中让你读来印象深刻的精彩情节。
设置意图:培养学生经由过程初读(跳读)文本将看到的文字转化为“说”的能力。
(2)析语文活动二:师徒四人我来选设置意图:文本的精读,视频的链接,朗读的指导旨在充分变更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品析人物的方法。
教师的指导点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完美融合。
3)悟设置意图:多角度感悟作品主题旨在用名著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作品引领学生的人生,使整堂课达到质的飞跃。
4.方法总结,分享收获设置意图:名著阅读方法的总结旨在带领学生回顾阅读名著的方法,强调本课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说课稿
1、说教材
本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活动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授课内容既吸收了书本中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
2、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材及学情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年龄特点,我特制订如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坚毅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和抓住机遇勇敢
追求心中理想的坚定信念。
4.而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也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因此我采用的是:谈话法、点拨法和语文活动设置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品读名著的方法。
2.学法:
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采用的是:合作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4、说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情境设置
设置意图: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既营造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近作品,了解作者
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活动作铺垫。
3.方法指导,活动开展
(1)读
语文活动一:分享《西游记》中让你读来印象深刻的精彩情节。
设置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初读(跳读)文本将看到的文字转化为“说”的能力。
(2)析
语文活动二:师徒四人我来选
设置意图:文本的精读,视频的链接,朗读的指导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品析人物的方法。
教师的指导点拨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完美融合。
(3)悟
设置意图:多角度感悟作品主题旨在用名著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作品引领学生的人生,使整堂课达到质的飞跃。
4.方法总结,分享收获
设置意图:名著阅读方法的总结旨在带领学生回顾阅读名著的方法,强调本课的重点。
5.学有所获,小试牛刀
设置意图:走近学生生活,更走近学生的心里,把课堂上最真实的收获和感受转化为笔下的文字,不动声色之间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5、教师寄语
设置意图:用朴实的文字叮嘱学生:名著是我们的朋友,学会将阅读融入生活,用感悟充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