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外国文学)28法国新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特殊的倾向性。比喻人与人的关系中,话
语等外界刺激也会引起一种细微朦胧的原始
内心活动,不同于心理小说的心理,不是理
性的,既不分析感情,也不说明行为动机或
解释性格。这种难以捕捉的内心活动被称为
潜对话。对话与潜对话共同形成小说支柱。
《向性》这本短篇集中,人物及故事都已消
失,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只有代词“他”,
1 2020/10/4
新小说
二战后文学变革。 1948年萨洛特《陌生人的肖像》是战后小说
变革最早信号。序预言式提出“反小说”。 这部作品及美籍俄纳博科夫、英伊夫林·沃,
法纪德《伪币制造者》等,都有用“小说本 身来否定小说的特点”,否定性决定这类小 说可称为“反小说”。但未引起公众注意。 真正认识到序言意义是50年代后期。一片与 传统决裂,一切重新开始的喧嚣声中,一批 带明显“反小说‘’特征的作品问世,汇聚 成一股革新力量。这些作品后被称为新小说。
7 2020/10/4
小说突出一个直观的、实在的世界。 不论是房屋的位置、结构:门窗、露台、柱
子、栏杆、地砖、墙壁,还是家具:椅子、 书桌、餐桌、酒杯,还是人物的姿势:如食 指、无名指、中指的动作,都以科学实验报 告语言作精确客观的描绘,如形状、质地、 颜色、方位、角度、光滑度、纹理、光影等。 墙上有个斑点,是一支被捻死的蜈蚣,当初 怎样被捻死,如何留下痕迹,痕迹的形状与 颜色,痕迹的淡化等,这一切一再重复,每 次略有不同,仿佛是挥之不去的顽念,令读 者感受到物质世界的魔力。
2 2020/10/4
1953年, 罗 布 — 格 里 耶 发 表 似 侦 探 小 说 的 《橡皮》。翌年《窥视者》。读者冷淡但专 家关注,巴尔特和布朗肖评说。文学史看作 新小说发端。分获费内翁奖和批评家奖。
不久实验得响应,1957年布托尔《变》获雷 诺多小说奖,翌年奥利埃出《排演》获梅迪 奇小说奖。标志价值得到认同。
8 2020/10/4
娜塔丽·萨洛特(1902--1999)
生于俄知识分子家庭。后随父定居巴黎。曾 在巴黎大学读英语,后赴英德读历史文学及 社会学。1922年巴黎大学攻法律。1925年婚 后与丈夫从事律师工作。1939年起专门写作。
1956年,新小说令人瞩目,发表《怀疑的时 代》,新小说重要文献。认为今天的小说应 摆脱故事和人物,它们都僵化,标签式,为 欺骗读者而虚构。认为小说应在日常生活表 层下捕捉人们内心活动,提示其奥秘,顺乔 伊斯和普鲁斯特的足迹去发现真实复杂的内 心世界。
颜色、木料、位置、光影等等。
6
2020/10/4
《嫉妒》体现罗布—格里耶小说观。 首先,题目是双关语,词法文原义既是嫉妒,
又是百叶窗。叙述者怀嫉妒从百叶窗中窥视。 一个男人既是叙述者又是介入者,介入只是
从餐桌上三副餐具,露台上三个酒杯显示出 来。他怀疑妻子与叫弗兰克的邻居暖昧,当 弗兰克来家吃饭或喝饮料时便暗中窥视。 没有故事,唯一事件是妻子随弗兰克的汽车 进城,在外过了一夜,原因不详。 日常情景,餐桌上露台上场景一再重复,既 无传统小说开场,也无高潮,更无结局。人 物只有表象、姿势,没有传统小说心理或性 格,谈话内容无非天气、健康、汽车抛锚、 一本未读完小说等。小说时间不确切,时序 颠倒穿插。地点大约是非洲一个白人种植园。
“她”,“他们”,“她们”,剩下的只是
微妙的心理活动。
10
2020/10/4
小 说 《 陌 生 人 肖 像 》(1948)《 马 尔 特 罗 》 (1953)《行星仪》(1959)《金果》(1964)《傻 瓜们说》(1976)《你不爱自己》(1989)等。
《金果》获国际文学奖。没有故事,没有人 物,没有中心叙述者,有的只是话语声音, 而说话人却隐没在浓雾中,话语成了主角。
9 2020/10/4
罗布—格里耶着重于物体及姿势的表象,着 重于“看”,萨洛特着重于内心颤动,着重 于“听”,仿佛坐在窃听器前,紧闭双眼, 聆听某个陌生人朦胧的、断续的内心颤动。
1939年《向性》被认为是50年代新小说先驱。
词可概括小说特点。向性是植物生理学词汇,
表示在外界如光线刺激下,植物机体产生一
罗布—格里耶任顾问的巴黎子夜出版社出版 许多新小说,新小说家又被称为“午夜派”, 另外“反小说派”、“客观派”、“新现实 主义”。围绕新小说文学观辩论日趋激烈。
60至70年代,大胆革新获广泛认同,创作活 跃并得到理论总结。1985年西蒙获诺贝尔文 学奖,标志西方文学界对历史地位最终肯定。
3 2020/10/4
法国新小说
阿兰·罗布—格里耶(1922- ) 娜塔丽·萨洛特(1902-1999) 米歇尔·布托(1926- ) 克洛德·西蒙(1913- )
非新小说: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1903-1987)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 米歇尔·图尼埃(1924- )
理论: 罗兰·巴尔特(1915-1980) 德里达(1930-2004)
理论家。论文集《创立一种新小说》。认为 巴式小说适应稳定的以人为中心的时代,人
赋予外界物体以象征意义,如一张空椅子意
味某人已离去或将到来,缺席或等待。而今
急剧多变的物质世界令人难以把握,写真实
必须剔除物质世界由人附加的东西,还表象
Biblioteka Baidu
以原形,让物体和姿势首先存在,才能谈意
义或象征。如椅子先写它物理特征,长宽高,
一次社交聚会众人对刚出版的《金果》议论 纷纷,毁誉不一,有的五体投地誉大喜大悲 杰作,有的称地震海啸一样振聋发聩传世, 有的说平庸乏味矫揉做作晦涩难懂。杰作还 是败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有各的判断 标准。一场热闹谈话后就结束了。
书中充满对夸夸其谈、自诩风雅的话语的讽 刺,对文学判断标准的思考,但整部作品气 氛像萨洛特其他小说一样,沉浸一片喋喋不 休的话语及尚未外化的内心话语的潮水之中。
阿兰·罗布—格里耶(1922一 )
生于法国西部滨海城市布勒斯特,就读于巴 黎国立农学院,后在殖民地蔬菜水果研究院 任职,长期居北非及中美洲。《橡皮》(1953) 《 窥 视 者 》(1955)《 嫉 妒 》(1957)《 迷 宫 》 (1959)《幽会的房子》(1965)《纽约革命计划》 (1970),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