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地理导学案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课题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1〕
修订审核
学习目标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学习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地形特征
学习难点黄土高原的成因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自主空间
一、导入设计: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 黄土高原因外表覆盖着深厚的而得名。
位于我国地区,
它东起,西至,北连,南抵。
跨
越、、、等省区。
2.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3. 黄土高原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有:传统民居,地方
民歌。
、、、。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黄土的来源地是、
和我国内陆地区。
6.黄土高原深厚黄土的堆积原因是作用形成,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的地表形态形成原因那么是作用。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阶段未完成的问题以及
新问题,并相互讲解〕
1.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民风民俗——“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间质疑或补充教师
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精品)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精品)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时1 地理差异显著课堂导学知识点 1自然环境差异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项目表现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点 2 人类活动差异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项目表现农业生产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东密西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知识点 3秦舍一淮河一线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 月平均气温 0摄氏度以下 0摄氏度以上河流结冰期有无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以丘陵、平原为主耕地类型旱地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油菜民居特征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常用的交通交通运输水运是常用的运输方式工具典型示例1.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下列城市中 1 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C ) A.广州B.海口C.哈尔滨D.合肥解析:我国冬季气温越向北越低,哈尔滨是四个城市中位置最靠北的,因此冬季气温最低。
2.我国东西部降水差异很大,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是 ( B )A.从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D.从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递减 3.从地势上说,我国东西部差异的特点表现为 ( A ) A.西部高,东部低 B.西部低,东部高C.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D.我国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在自然、人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据此回答 4 -5 题。
4.下列自然地理状况,属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 D )?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 ?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年降水量在 800 mm以下 ?河流数量少,含沙量大A.??B.??C.??D.??解析: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树木多冬季落叶,年平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河流数量较少,含沙量较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主备人:陈廷杆【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习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的西北角。
2.自然环境:北京气候类型为气候,地势高,低。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中心,也是中心。
二、自主学习读课本P44—47内容,完成下列填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以南、________高原以东,东临海、南临海。
2.地形:。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湿润的气候,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 __ ”,四川盆地被称为“________ ”。
5.植被类型: ____【重要的水田农业区】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也种植___ 、 ______、______ 等。
盛产、、、以及、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三、分组合作学习1.读P45图7.3,探究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
2.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完成P46活动题1、2、3题。
3.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完成P48活动题1、2、3题。
四、总结提升: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以南、________高原以东,东临海、南临海。
2.地形:。
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湿润的气候,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
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 __ ”,四川盆地被称为“________ ”。
5.植被类型: ____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巴东县第四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9.1《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1.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并在图9.3上描出青藏地区的轮廓。
2.找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找出发源于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问题(二)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影响1.找出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读图9.5,对比拉萨、成都1月、7月气温差异。
3.找出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4.找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
问题(三)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找出在特殊高原环境下的畜种有哪些?2.写出青藏地区有哪些河谷农业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3.说出青藏地区日常饮食和民居特点。
五、检查反馈:1.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菠萝香2.如图是小晨同学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他想为照片配一些文字说明,可供选择的是()A.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B.京九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3.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D.有“世界屋脊”之称4.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5.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6.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B.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C.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B.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8.沿青藏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①美丽雪山②藏羚羊在奔跑③绿油油的稻田④别致的傣家竹楼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9.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A.绿洲农业 B.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 D.城郊农业10.下列属于我国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的是()A.湟水谷地 B.宁夏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11.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是()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地势低,气温高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耕地多,土地肥12.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高的自然原因是()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1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14.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牧品种是()A.藏羚羊 B.牦牛 C.骆驼 D.三河马15.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A.小麦、花生 B.水稻、油菜 C.青稞、小麦 D.大豆、甜菜16.读图,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_2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一、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节课一开始导入部分就设计了情境,让学生读图思考北京的王先生乘坐火车沿着哪条铁路线可以直达香港九龙,这一设计既复习了八年级上册铁路部分的知识点,又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旨在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
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人在教学中不仅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增强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即结合图片记忆地理知识的能力,还通过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方法,这有利于本节的教学。
但是,香港和澳门这一区域离我们生活的江苏南京比较远,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去香港和澳门实地旅游考察过,同时这一区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无直接联系,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多用图片,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中国政区图、香港澳门政区图,能够说明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片、文字等资料,能够归纳出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区域特征及应对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小组进行打牌游戏,能够说出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合作模式名称,以及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在经济合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香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然保留有大片绿地,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树立团结协作互惠共赢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港澳地区的区域特征;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五、教学难点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教学过程与方法1、能否在图中指出香港和澳门?香港、澳门位于我国的什么方位?2、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图,结合图指出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侧还是西侧?【板书】区域位置——大陆东南珠江口岸【点击课件】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过渡】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区域为什么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讲解】香港和澳门两个区域都曾在历史上被其他国家占领过,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这两地回归之后,党中央制定了“一国两制”政策,祖国内地依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一: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教学目标:- 了解全球自然条件的分布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学内容:1.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 气候分布- 土壤和植被分布- 水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分布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与人口分布- 气候与人口分布- 水资源与人口分布-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是否有关系2. 概念解释:介绍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概念3. 全球自然条件分布图观察:呈现全球自然条件分布的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总结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分析不同自然条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形成小结论5. 人口分布分析:让学生观察人口分布图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6. 小结:总结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7. 拓展应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的人口分布现象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的关系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全球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图- 练题教案二: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教学目标:- 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 了解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判断能力教学内容:1. 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 区域联系的实质- 区域联系模式- 区域联系的意义2.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 自然条件相似的区域合作- 产业互补的区域联系- 跨国公司与区域联系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概念和意义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内涵3. 区域联系模式分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不同区域联系模式的特点和作用4.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具体区域联系模式进行研究和讨论5. 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案例分析:呈现不同区域的合作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方式6. 小结:总结不同区域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方式7.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8.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理解程度9.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的重要性教学资源:- 幻灯片展示区域联系模式和合作案例- 练题教案三: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2. 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 资源的合理利用-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2. 概念解释:详细解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3. 生态环境案例分析:呈现一些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4. 可持续发展原理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实践方式5. 小结:总结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 宣传环保活动:让学生设计宣传海报或口号,提高环保意识7. 练巩固:通过练题检测学生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8.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思考个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教学资源:- 展示生态环境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练题以上是《最新2023年部编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案内容。
八下地理导学案

八下地理导学案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王场初中“自主361”导学案序号学科地理课型新授课年级七班级主编人张孝琼审核人审定人教学时间学生姓名第二节塔里木盆地【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塔里木盆地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开发。
重点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
2.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研发。
【自学批评】自学质疑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坐落于我国,山和山之间,就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盆地。
我国最小的沙漠。
2.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新疆的三山是山山山,两盆是、。
3.气候特点,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4.塔里木盆地的的绿洲原产在。
自学批评二:油气资源的研发5.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资源,资源占全国总存量的1/4.6.西气东赢工程自西向东横跨了塔里木盆地、、、、等几个小的地形区。
7.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途经新、甘、、、、、、、沪9个省市,目的地是长江三角洲。
8.西气东赢的实行,将为东、西部地区增添什么好处?。
a东部b西部9.就是新疆人民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构成的一种古老的输水工程。
【协作探究】研讨自学质疑中所遇到的难题。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王场初中“独立自主361”Auron学案【展示评点】【达标检测】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a.地形区b.行政区c.自然区d.经济区2.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a.降水b.河水c.湖水d.冰雪、冰川融水4.下列关于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布在盆地内部b.分布在山区c.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沿岸d.分布在绿洲5.引致塔里木盆地气候旱情的主要原因就是()a.地势低,水汽难以翻过b.距海远,水汽难以抵达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d.荒漠为主,植被稀少6.读图10、图11,顺利完成以下问题:(1)图10中a是山,b是盆地,c是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九章《青藏地区》教案第一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1.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2.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初中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案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科:地理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掌握亚洲气候类型的划分。
2. 培养学生对亚洲气候的认识,提高其地理素养。
3. 通过对亚洲气候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的特点2. 亚洲气候类型的划分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2. 亚洲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亚洲的地形、地理位置等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亚洲的气候,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的类型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气候的特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亚洲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学生展示作业,教师点评并讲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吗?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亚洲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亚洲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大陆性气候对小麦、玉米种植的影响等。
2. 讲解亚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寒带气候对人们穿着、居住的影响,热带气候对人们出行、健康的影响等。
三、案例分析1.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了解亚洲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亚洲气候对某个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展示作业,教师点评并讲解。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资料,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2.结合相关地图,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
3.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分析东北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学习重难点】1.重点:述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单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对该区域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中国的部,主要包括、、三省。
(2)地形: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依,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平原。
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降水集中在季,冬季降雪较多。
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3)这里盛产、玉米、、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东北三省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基地”,被称为“”(2)东北三省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尤其是,,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学习探究】1.活动:探究学习——东北三省的自然条件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相关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主要河流和气候特征,并完成表格。
自然条件特征地形河流气候2.活动:合作探究活动安排:阅读下列有关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3.活动:合作探究-----东北三省的工业活动安排:阅读课本上的6.20东北的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独立思考2分钟后,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导学案第七章:珠江三角洲一、知识要点1、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开放区(整个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2、利用这里的优越条件,珠江三角洲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外向型的经济。
4、珠江三角洲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港澳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6、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劳动力。
7、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8、城镇化主要表现是非农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9、探究热点问题:近来珠江三角洲吸引投资的优势渐失,而转向长三角地区和渤海经济区。
主要原因有哪些?二、拓展练习 1.我国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内河水运最便利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华北平原2.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其中不在珠江三角洲的是()(1)海南省(2)深圳(3)珠海(4)厦门(5)汕头A.(1)(2) B.(3)(4) C.(3)(4)(5) D.(1)(4)(5)3.决定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主要因素是()A.地理位置B.国家政策C.自然条件好D.气候暖热4.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广东最大的平原和“鱼米之乡”B.这里的“基塘”农业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制度C.是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D.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我国最早设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在这里5.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糖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A.甜菜、水稻B.甘蔗、水稻C.甘蔗、小麦D.甜菜、小麦6.珠江三角洲面积最大的城市是()A.广州B.深圳C.珠海D.佛山7.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B.气候宜人,风调雨顺C.地势平坦,土壤肥沃D.毗邻港澳和东南亚8.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的工业基地的性质是()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D.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9.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沪宁杭地区的共同特征是()A.以轻工业为主B.自然资源十分丰富C.临近海洋D.临近东南亚10.近几年来,台商投资的热点已经向以下哪个地区转移()A.长江三角洲地区B.珠江三角洲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东北地区11.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主要原因是()A.人口众多B.地形平坦C.工业发展快D.水源充足12.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比较缺乏,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力不足问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措施有()A.西电东输、修建核电站B.修建青藏铁路、修建三峡工程C.北煤南运、西气东输D.西气东输、修建青藏铁路1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品大量通过下面哪个城市、地区出口()A.上海B.北京C.台北D.香港1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地区的合作中,充当的主要角色是()A.人才输出地B.资源输出地C.加工厂D.原料输出地15.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分析,它的气候特点是()A.炎热多雨B.炎热干燥C.寒冷少雨D.温差极大16.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是平原,形成原因是()A.河流冲积B.气候的作用C.植物较多D.交通便利1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的沿海开放城市是________,经济特区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国的经济特区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城市。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臵、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原因和主要地理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臵、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难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
预习案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1.地理区域的划分可以分为哪些类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2.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按什么划分的?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臵、范围及划分原因。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探究案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差异。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臵、范围及划分原因。
四、展示点评总结拓展1 .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差异。
2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位臵、范围及划分原因。
训练案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4.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和等。
5.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势最高的是地区。
(二)选择题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接近()A、200mmB、400mmC、800mmD、1600mm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界线界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季风差异B、地形差异C、河流差异D、植被差异3.从区域的角度看,既是行政区域又是经济区域的是()A、青藏高原B、山西C、深圳D、山东半岛4.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A、深圳、广东B、北京、重庆C、香港D、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5 .我国四大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6 .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一个省?()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浙江省7.云南省大部分位于的温度带是()A、亚热带B、温带C、寒带D、热带8.上海市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9.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C、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10.我国陆地最低点位于()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三)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 .将图中大写英文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填在下列空格内:A 地区B 地区C 地区D 地区2 .图中C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D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资料,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感受独特的“黄土风情”,分析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成说”。
4.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能辨认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
【学习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难点:感受独特的“黄土风情”,分析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厚厚的_______而得名,地表_______,支离破碎,_______严重。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北连_________高原(长城为界),南抵________。
(3)___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_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
2.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区,海拔在_______,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
(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_______的侵蚀。
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士地貌景观。
(3)沟谷进一步发育成_______,_______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
【学习探究】1.活动:读图认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活动安排:请你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时间3分钟。
(1)请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地理边界,并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来。
(2)找一找黄土高原主要都包括哪些省份?2.活动:探究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活动安排:观察下列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风成说”的具体原理。
3.活动:合作探究——黄土高原的地貌活动安排: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地貌之间的不同关系,组内讨论完成后,不同小组可以相互交换意见,时间4分钟。
北碚区第八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 6.2“”-东北三省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
3. 了解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及工业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1.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
2.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3.东北的工业发展条件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及工业发展影响预习案【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1.范围:包括、、,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
(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农业】5.农业发展的条件:(1)制约因素: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密切相关。
这里纬度较,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影响容易发生。
(2)有利条件:地势,土壤,适宜大规模的耕作;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6.东北地区盛产、、、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二、探究案1.阅读P16图6.14,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
并比较漠河与长春、延吉与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提示: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的远近三方面分析)2.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特点)三、训练案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 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 C:冬短夏长 D:降水集中于秋季2.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人口稀少 D :雨热同期3.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A. 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4.读图,完成。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为,B的简称是,C为。
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 ;E ;河流F为,它是两国的界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第一章中国气候类型与分布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的研究,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中国气候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1 中国气候的类型与分布1.2 气候对生态的影响1.3 气候对经济的影响1.4 气候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其特点,了解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2.2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2.3 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第三章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北方的草原生态,了解中国草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保护草原的措施。
3.1 中国北方的草原分布与类型3.2 草原对生态的影响3.3 草原对(游牧)民族生活的影响3.4 草原保护第四章中国南方的水资源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南方的水资源,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1 中国南方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4.2 南水北调工程4.3 保护水资源第五章人口与城市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了解城市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了解中国的“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
5.1 人口的城市化变化5.2 城市化的优势与劣势5.3 “城市病”现象及其影响第六章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现代化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化的数据库与过程,理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协调。
6.1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6.2 现代化的定义与过程6.3 现代工业与环境保护第七章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7.1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分布7.2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7.3 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影响第八章中国的区域合作和地缘政治导学目标:通过本章研究,了解中国与邻国的区域合作,了解中国的区域地缘政治与国家统一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8章西北地区 单元导学

第八章西北地区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3.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分为“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两部分内容。
“自然特征与农业”讲述了西北地区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以及农业分布。
在自然特征方面,西北地区在地势上属于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由于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且河流稀少,地表景观自东向西表现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在农业方面,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灌溉农业发达。
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国内外。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的干旱特点,并通过活动式课文,
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它是一块宝地,这两部分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形式呈现,自始至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2.2气候 导学案(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附答案)

2.2 气候(第1课时)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 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理解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学习活动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读图2.18,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而且我国降水的也很大。
学习活动二:干湿地区1.读图2.22,根据和的关系,划分了、、、四个干湿地区。
填下表:2.不同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影响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在南方湿润地区,耕地以为主;在北方地区主要以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喜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3.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4、想一想,降水与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影响?【知识构建】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大,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二:我国的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降水与民居建筑(2)降水与植被景观(3)降水与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位置 :东北三省包括 _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地形 :东北三省的地形以 ________和 _______为主,东部为 __________ ,北部为 ____________,西部为 _____
________,中部分布着广阔的 ____________。东北的地形就像一个马蹄。
_________________ 。
3 、北方地跨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地区属于 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属于 ___________,
降水集中在 ________。
4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土壤肥沃,东北平原称为“
__________”;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的泥沙
( 1)图中的中国地图上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它们能体现我国地势怎样的特点?
( 2)图中的绿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降水的怎样分布特点?
( 3)图中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意思?它们能体现我国气温的怎样分布特点?
活动二:
以北农田多为 ______,以种植 _____、_____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
活 动 一 : 读 课 本 P14 图 6.11 回 答 以 下 问 题 :
( 1) 请 你 概 括 一 下 的 东 北 的 地 理 位 置 ?
( 2) 东 北 的 平 原 、 河 流 、 山 地 都 有 哪 些 ?
活 动 二 : 读 课 本 P15 图 6.13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东北三省的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降水有特点?
气候 :东北气候 _________,由于纬度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因此冬季
_______________ ,
夏季 ________________ 。降水集中在 _______,冬季 _________较多。
农业发展 :这里纬度高,作物只能 ___________,在春秋季节,由于受 _______影响,容易发生 ___________
等跨流域调水缓解缺水的状况。
合作探究 : 活 动 一 : 读 课 本 P9 图 6.3 ,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是?
( 2)北方的 地形区 主要都 有哪些 ?
课堂练习题:
1 、北方地区东临(
)
A 、渤海和黄海 B 、东海和南海
C 、黄海和东海 D 、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_________ , 盛 产 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 、
_____ 等 。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4 、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自学自测: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东起 ____________,西至 __________ ,北连 ____________ ,南抵 ______。
文 明 : 黄 河 流 域 是 中 华 民 族 古 代 文 明 的 发 祥 地 之 一 , 六 七 千 年 前 这 里 的 _________ 就 出 现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世 纪 90 年 代 , 由 于 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 现 经 济 发 展 滞 后 的 现 象 ,为 此 ,国 家 提 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 的 战 略 ,目 前 取 得 良 好
的发展。
合作探究 :
(2)东北的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活 动 三 : 读 课 本 P20 页 图 6.20 , 回 答 :
(1)东北那些资源比较丰富?
(2)东北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3)东北国内工业发展面临着那些问题?你能帮他们出出发展对策吗?
课堂练习题:
1、东北主要的农作物 是(
)
A 、春小麦、棉花
B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为
。
6 、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大致和
一致。
7 、我国青藏地区和其他地理区域的界限大是
。
合作探究 :
活 动 一 : 阅读课本 P2 图 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学习目标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了解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的特征。
2 、结合地图说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的有规律的变化。
3 、理解由自然环境差异引起的人类活动的差异。
4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5 、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和界线。
自学自测:
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
)
A 、内蒙古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
A 、平原面积大 B 、土壤肥沃
C 、降水偏少
D 、耕地集中连片
4、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大开采地下水 B 、跨流域调水措施
C 、兴建水库
D 、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
A、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8、下列我国房屋建筑形式与其所在地区,正确的是(
)
A、窑洞——吐鲁番
B
、砖墙斜顶房——东南沿海
C、晾房——黄土高原
D
、土墙平顶房——准噶尔盆地
9、小明说:“我的家在安徽省,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安徽省属于(
A 、自然区域
B 、经济区域
4、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 A 、蒙古马 C、驴
) B 、骆驼 D 、牦牛
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海较远
B 、温度较高
C、纬度较高
D 、海拔较高
6 、 四川省属于下列哪种地理区域 ( )
A 、西北地区
B 、行政区域
C 、自然区域
D 、经济区域
7、四大地理区域中,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区域是
黄土的来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
1000— 2000 ,除了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
深厚的 ________,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以“ _________”最为认同。
黄土 ____________ ,极易遭受 ______的侵蚀,使得黄土高原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形成 ______、 ______、
______和 _______等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严重的水土流失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 ________________ ,破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 ,使得自然灾害加剧,
__________________ ;泥沙下泻导致河流 ________________ ,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
C 、行政区域
D
) 、以上都不是
10、我国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
)
A 、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C 、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D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第六章 第一节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 在 地 图 上 指 出 北 方 地 区 的 范 围 。 2、 北 方 地 区 的 自 然 特 征 。 3、 分 析 北 方 地 区 的 春 旱 的 原 因 、 影 响 及 其 措 施 。
冲积而成,因此,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又被称为“
________ ”。
5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分布,降水偏少,耕地多为
_______ ,成为我国重要的
____________。
6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 集中在夏季, 灌溉水源不足, _______严重, 我国采取了 ___________
以南农田多为 ______,以种植 _____、_____为主;
以北民居屋顶坡度 ______,墙体 _______; 活动三: 结合课本 P6图 5.5 和课本内容,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特征。
课堂练习题: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
A 、地形差异
B 、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自学自测:
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 __________ 、 _________以东, __________ 以南, _______________以北,东
临 ___________ 。
2 、北方的地形以 _____________ 为主。东部有大面积的
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有沟壑纵横 的
粮 食 产 量 增 加 了 , 但 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为此国家建立了一批
___________
。
工 业 : 东 北 三 省 是 我 国 第 一 个 __________
, 是 新 中 国 工 业 的 摇 篮 。 东 北 矿 产 资 源 ______ 、
______ , 特 别 是 ___ 、 _____ 、 ____ 等 矿 产 资 源 在 全 国 都 有 重 要 地 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