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2017~2018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2节《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节《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节《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6节《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节《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8节《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9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0节《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节《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节《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3节《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节《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6节《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7节《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节《经济体制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节《经济体制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0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节《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4节《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5节《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体化》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知识梳理型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节《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导学案基础梳理:一、农业的起源1.出现:上古时代,从(1)经济向(2)经济发展,形成原始农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导学案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导学案号.主干梳理■蓊知识点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1.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2.商朝:商业活动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产生了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3.周朝实行“"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私商代替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5.隋唐时期,商业蓬勃发展,长安、洛阳等成为中外文明的大都会。
6.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也是繁荣。
7.元代商业进一步发展。
8.城镇商业繁荣,“”出现。
直副_知识点二: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1.资本主J(2)地位:只是在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稀疏出现,义明牙产生仍占主导地位。
(3)障碍:自然经济的抵制;官府的沉重剥削;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传统政策。
回图解识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知识点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西方崛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此后,它们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2.迟滞,(2)中国落伍: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紧闭国门;对内固守重本抑末,压制工商业,厉行文化专制。
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便已大体定局。
深化探究/ 主题:全面认识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讲史料史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史料(2013 •浙江高考,节选)阅读史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松江府百力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湖州府万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二校区2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解读】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知识梳理】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经济向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_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______________ 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_____________ ,主要劳动工具是______________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______________,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______ (又叫______________ )。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3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______________ 和唐代的______________。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课导学案.doc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重、难点】井田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制;租佃经营以及租佃关系的变化。
【预习学案】1.商周日寸期的井田制是一种周王所有的土地所有制,有和__________________ 之分。
2.春秋时期,齐国管仲采取"〃的措施,按土地好坏收税;鲁国实行'”,不论〃公田〃、"私田”,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君主私有土地、和o4.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 为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北魏、隋唐等朝代推行。
5.明清时期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重难点解析】1.井田制的实质是什么?井田制为什么会在春秋时期瓦解?瓦解的表现有哪些?2.土地兼并和均田制有什么关系?3.租佃农民与自耕农有哪些区别?【巩固练习】1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2.东晋时期,谢安家族有"田业十余处,僮仆千人"。
孔灵符〃家本丰,产业甚广, 又于永兴立墅,周回三十三里,水陆地二百六十五顷,含带二山,又有果园九处"。
这些最能说明()A.谢安与孔灵符贪污腐化B.贫富分化严重C.东晋时期大地产制进一步发展D.东晋经济发展迅速3.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 〃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 〃不抑兼并"D. 〃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4.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佃农所获,朝登珑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农副产品投入市场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二.材料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历史岳麓版必修2导学案: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doc
【探究与点拨】1.中国近代服饰 变化呈现出什么 特征?2.据统计,仅湖 南一地列名《湘 报》的不缠足会 员就达1060人, 如果加上为不缠 足会捐款的人达 1132人之多。
然 而,列名该组织 的无一女子,不 缠足变成了彻头 彻尾的“男人运\青问:为什 么“不缠足”变 成了“彻头彻尾” 的男人运动?课题: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知识体系】【知识体系】%1. “断发易服” L 近代以来服饰的变化%1 民间服饰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清政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民国期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带来的影响:3. “断发”与不缠足运动“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特点:具有鲜明的%1 “断发”运动:同治、光绪年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戌变法期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年清政府: 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国政府: 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不缠足运动先于,但是完成时间较晚外国传教士: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新人士: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报刊与电影3.新旧婚姻有何变化?是什么原 因导致了这种变 1 .中国报刊业 %1 形成与发展19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1815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平天国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72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4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新运动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文化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电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1 1896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905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1913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1 年: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报刊和电影事业兴起的作用%1. 移风易俗1. 口常礼仪的革新%1 中国古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民国之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婚姻风俗的变革化?这种变化主要%1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在什么范围?%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变革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丧葬风俗的变化%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重难点解析】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1根本原因: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前三单元学案导学案,纯手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向的发展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和出现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南的格局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为主,以为辅,存在着地域差别。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社会: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种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骨制、木制、农具。
2、文明时代:、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3、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农业耕种方式进入阶段4、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是自汉代以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有、。
6、特点:借助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2、西汉:兴建了、、白渠等水利工程3、治理黄河;历代政府重视黄河的治理,典型的如东汉治理黄河4、西域地区还出现极具地方特色的。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生(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的出现。
(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式的经营方式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又一个特点。
(3)、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自耕农比较稳定,有较高的。
(4)、局限性:* 1、小农经济的狭小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和的发展* 2、到,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3、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
(2)、井田制中有“”和“私田”之分。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 1 课时◆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小农经济的产生、特点、利弊。
2.过程与方法:史料搜集整理、问题探究、自主合作。
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前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关注三农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1、1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向发展而来的。
2、区域: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和出现3、表现:(1)、作物: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生产为主。
(2)、家畜饲养:主要有猪、马、牛、、、等六种,即“”4、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之一:★要点点拨“南稻北麦”是中国农作物分布的显著特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对南北方气候差异的认识加以分析。
二生产工具演变:1、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①石器:、②木器:③骨器:(2)、商周时期:、(3)、春秋战国:(4)、唐代:①工具:一带已经出现了(又名江东犁)。
②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1)、工具:、。
(2)、作用: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点点拨许多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汉字,如“耕”、“耙”等都以“耒”作为偏旁,可以看出历史上“耒”在农业生产中的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水利设施:(1)、上古时代是我国兴修水利的最早传说。
(2)、春秋战国①条件的提高。
②工程:、郑国渠。
(3)汉代①修建等水利工程。
②政府治理⑺。
③兴建具有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地区的。
2、经验总结:古代农学著作包含大量内容。
三、耕作方式演变1、千耦其耘(1)、时间:时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导学案1.过程(1)经济特区:①目的:吸收、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概况:自1980年起,先后建立 、珠海、 、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①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 等。
②1992年,开发上海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高潮迭起,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2.特点:从 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 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适应了经济和 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对外开放的格局(1)时间: 年12月11日。
(2)意义①标志着我国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
②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 。
③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知识点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点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主干梳理图解识记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史料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1997~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2014·天津高考,节选)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主题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原因及改革开放与旧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深化探究归纳总结。
历史必修二(岳麓)第七课 新航路的开辟 导学案
历史必修二(岳麓)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②熟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③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
2、能力目标①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及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了解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列出本课的知识框架,了解新航路开辟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自学案一、“一切为了香料”(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1、新航路开辟的条件(1)西欧的发展(物质基础)。
(2)航海、技术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改进。
(3)知识的进步,特别是人们开始相信学说。
(4)和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的发展和的出现,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对的需求量大增,《》起了鼓动作用。
(3)商路不畅:控制东西方通商要道,造成商业危机。
(4)强化王权: 西欧各国君主依仗武力,强化王权,。
(5)精神动力:热衷于传播。
二、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结合课本地图填写下列表格三、新航路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
一是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作为欧亚大陆一端的西欧开始崛起;二是欧洲的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转移到。
同时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
但美洲和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集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导学案
北方丝织业比南方发达,丝织品很贵,主要是富贵人家使用。 3、阅读教材第 17 页第 5 段归纳: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提示:棉花种植、棉纺
织技术改进)、表现和影响各是什么?
(2) 冶铁业:冶铁业的发展历程主要讲了春秋战国时期、东汉和南北朝三个时期,东汉时南
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是冶炼工具和技术;南北朝时发明了灌钢法,就
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技术。冶铁业的影响是末段。燃料是 16 页第 1 段。 问题系列二:衣被天下
2、阅读教材第 16 页第 2 段—4 段归纳:概述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历程(表现)。
第 4 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________ 【课标要求及解读】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较为明确,能力要求最低的是“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 史实”,主要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基本史实,而“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就是要 求比较高了,要求学生分析归纳。 【重点难点】 重点: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导学流程】 一、导(3 分钟):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思(14 分钟): 基础感知:在自学本节课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下问题。下面的第几段只算大字, 不算小字,但小字要了解一下;注意带“★”的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要背会。问题中括号内 的数字是指教材大字的第几段,划虚线的是选择题,划实线的是大题。 问题系列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皇室生活
用品
春秋 民间私 生产民间 投 放
明中叶以后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战国 人 自主 消 费 的 产 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新课导入】党和政府历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村农业好形势。
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而且这种重要性从古到今都是始终如一的,你想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吗?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目标呈现】应掌握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完善、灌溉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演变。
【自主学习】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1.种植业:①起源:原始农业是从______________经济向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格局: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形成规模,北方以旱地的_______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_______生产为代表,形成______________ 格局。
原因: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2.家畜饲养业:①五谷:黍、稷、麦、稻、菽或黍、稷、麦、稻、麻②六畜: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思考1: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二、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1.生产工具的进步:①农具材质的更新:原始社会、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耕作形式是______________ ,主要劳动工具是______________ ;商周文明时代,主要农业生产工具是______________ 。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______________,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______________ (又叫______________ )。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重要的灌溉工具有曹魏时期马钧发明的______________ 和唐代的______________。
2.生产技术的进步:①农用动力的变革: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______________ ,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②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原因:a.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b.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事业的发展c.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概况:a.内地:原始社会______________;春秋时期的____________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 ;西汉的______________ ;东汉______________ 治黄。
b. 边疆:西汉时期,在西域出现地方特色工程______________ 。
三、“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千耦其耘①原因: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农具大多原始而粗糙,只能靠奴隶的集体劳动。
②特点:大多采用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自耕农经济①原因:春秋时期,随着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______________ 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产生于春秋时期,并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③评价: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后期,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b.自耕农经济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十分脆弱。
【目标深化】思考探究:1.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
4.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这一特点?【目标再现】组织学生展示成果,及时组织评价反馈。
【目标拓展】1.精耕细作是以一家一户为经营单位,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采用较先进技术措施,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其内容包括:生产工具的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
2.千耦其耘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奴隶在田间集体劳动。
《载役》说:“千耦其耘”,描写的就是这种劳动场面。
监督劳动者劳动的是“田畯”,有时主人也亲自来检查。
如《甫田》说:“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3. 自耕农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的条件首先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样的环境少战争战乱之苦,才能为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是没有天灾,统治者也要重视水利的兴修。
三是统治者的剥削要适度,轻徭薄赋,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空间等。
这说明小规模的自耕农经济承受力十分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有限,风险较大,因此有较多的不稳定因素。
【课时训练】1.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C.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3. 文明、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上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4.牛耕出现后,很长内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革新是A.冶铁技术的产生B.犁铧的使用C.犁壁的安装使用D.耧车的创制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是下列那一工程的巨大功效A.都江堰 B.白渠 C.郑国渠 D.漕渠7.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D.大规模分工合作8.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男耕女织”式②包括盐铁在内自给自足③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④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下列关于农业工具使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青铜器制品已出现,但主要的农业工具还是木石材料制作B.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并不普遍C.搜粟都尉是汉武帝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官员D.三国时期,马钧创制的翻车是中国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11.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认识正确的是①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3.(04全国一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4.(05全国二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该水利工程位于A.成都平原B.河北平原C.渭河平原D.淮河流域16.(08年广东单科,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
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与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18分)(2)如何评价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这种生产方式?(9分)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概括该材料的观点。
(5分)【课堂总结】从中国古代农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提高生产技术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因此今天我们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______________,盛行于______________ ,瓦解于______________ ,废止于______________ 。
(2)实质:名义上为______________,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______________,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①一是从______________ 上废除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