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

技术进步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poxy c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消耗高、氯化反应周期长、废水COD高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并实施技改方案,使得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改进;清洁生产技术;

Abstract:Epoxy chloropropane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for exist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chlorination reaction cycle is long, CO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making the problem solved good, to achieve a win-w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Key words: epoxy c 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C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概述: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1]。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当前世界上8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4]。

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副产甘油也在急剧增多,价格随之下降。老工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经济和环保上优势得到大力的体现,一度成为市场投资追逐的热点。国际上只有陶氏、苏威2?家拥有甘油氯化法技术,其中,苏威2006年2?月初在法国T a v au x?建立甘油氯化法环氧氯丙烷工厂,先后在泰国和中国泰兴投资建设环氧氯丙烷项目并运行。

国内先后有江苏扬农、连云港益海嘉里、福建豪邦,江西全球,宁波环洋等多家建设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并成功运行。但是除前两家产能较大外,其余装置产能都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不具备产业优势。项目目前作为氯碱平衡或者消化副产氯化氢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更加具有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如作为氯碱化工配套、氟化工、亚磷酸等项目的配套。

1、生产技术现状介绍:(技术咨询)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简述:甘油法工艺是将甘油与催化剂均匀混合,通入干燥氯化氢气体制成二氯丙醇,再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乳液反应制成环氧氯丙烷。原有的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工艺过程可以分为6个单元。

(1)、氯化氢的制备及干燥:氯化氢一般由氯碱厂生产的盐酸或副产酸,经解析干燥后送氯化工段使用;另有公司用三氯化磷水解制亚磷酸联产氯化氢气体,还有的是利用氯乙酸项目和氟化工副产氯化氢气体。

(2)、氯化:将精甘油和催化剂(按甘油质量的6%~7%)加入连续氯化反应釜中,升温至80?℃,即开始通入氯化氢气体,保持反应温度在110~130?℃。维持反应12h后,可随时取样测相对密度及分层率来控制反应终点。分层粗二氯丙醇体积超过6mL即为反应终点(相对密度达以上)。控制通氯化氢和甘油进料量,连续出料冷却打入储槽。

(3)、二氯丙醇精制:将氯化反应釜液泵去蒸馏塔蒸馏,实现过量氯化氢的回收、二氯丙醇的分离及重组分的分离。

(4)、环化单元:分离后的混合液同15%氢氧化钠或石灰乳经管道混合器混合反应后,进入环化塔分离,环化塔(减压蒸馏)控制在余压约为50kPa以下,温度80度左右。生成的环氧氯丙烷在塔内被快速随水蒸气蒸出,防止发生水解反应。收集此馏出物,待分去水分后即得含量大于90%的粗环氧氯丙烷。(5)、环氧氯丙烷精制单元:环化反应所得粗环氧氯丙烷纯度较低(约90%~95%),内含5%~10%水分和少量有机杂质。为提高纯度,可采用精馏塔精馏。经脱低塔和脱高塔精馏处理后,即可得到含量>%环氧氯丙烷成品。

(6)、废水处理单元:环化废水的含盐及有机物含量都比较高,很难去直接生化,通过多效蒸发制取氯化钙,蒸馏出的二次废水去生化处理达标排放。

2、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就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来看,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原材料单耗较高,由于采用常压连续氯化工艺,实际生产效果不理想,氯化速度较慢,实际氯化时间远超12小时,装置利用效率较低;甘油转化率较低,且反应最终产物含量也较低,很难达到要求的终点,造成单耗较高。(2)、反应釜产物虽然经过处理,但是未反应的甘油和一氯丙醇没有回收装置,而是随重组分排出,不仅造成原材料浪费且处理困难。

(3)、环化废水的杂质多、COD较高,没有经预处理设施处理,造成废水处理系统运行困难;换热管道结垢堵塞严重,产能低,钙产品品质低。

(4)、环氧精馏系统排出的轻重组分经分析,环氧的含量在30%至50%、一氯、二氯和甘油的总含量在40%左右,作为废液处理较浪费。

3、生产技术优化和进步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公司通过大量的技术比较和试验做了如下工艺优化和改进(技术咨询):

(1)、通过原始的间歇氯化工艺可知(釜压、反应可在6小时达到终点),提高反应釜的压力可大大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反应过程不断靠反应放热,蒸出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甘油转化生成二氯丙醇。改变催化剂为二元羧酸,可解决醋酸带来的转化率低,沸点低、会同二氯丙醇一同蒸出、进入皂化废水,重组分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与同行业的交流,发现公司现有工艺,存在动设备较多,能耗大、故障率较高等问题。优选加压、五釜串联连续氯化工艺,解决设备基数较大,电耗较高,减少设备维修故障率。实际改造效

的回收,产品达到一级品标准。回收后的残夜经分析,含有较高的一氯丙醇,二氯丙醇和甘油,还将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回收利用。

4、结论和建议

1)、通过技术创新,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生产中出现的消耗高、收率低、废水处理难和废液回收等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2)、由于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改变,新上装置一定要经过严格论证,采用最合理的工厂化大生产工艺技术,选用有项目生产装置运行经验的专门人才,确保技术成熟和运行的正常。

3)、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环氧氯丙烷生产厂家应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节能降耗改进,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新技术改造,实现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技术咨询)。

4)、延长产业链,形成与氯碱项目、生物柴油、氟化工项目一体化产业链模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避免环氧氯丙烷产能过剩引发的自杀式竞争,各厂家要努力开拓国外市场,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出口退税政策,给予环氧项目有力的支撑。

环氧氯丙烷制备方法介绍

环氧氯丙烷各种合成新工艺研究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有与氯仿、醚相似的刺激性气味,有毒性和麻醉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苯等有机溶剂,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具有粘结性强,耐化学介质腐蚀、收缩率低、化学稳定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以及介电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涂料、胶粘剂、增强材料、浇铸材料和电子层压制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进入21世纪后环氧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量迅猛提高,我国目前是全球环氧树脂最大生产基地,对环氧氯丙烷的需求将愈来愈大。 1目前环氧氯丙烷主要生产工艺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5年,壳牌化学公司开始丙烯高温氯化法(或称烯丙基氯化物法、氯丙烯法)的工业化生产。1955年,陶氏化学公司成为世界上第2家用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ECH的生产商。1985年,日本昭和电工公司开始采用醋酸丙烯酯法(或称烯丙醇法)生产ECH,同年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 1.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由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该方法生产,主要原料是丙烯、氯气和石灰。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氯丙烯次氯酸化合成二氯丙醇(DCH);二氯丙醇皂化合成环氧氯丙烷3个反应单元。 丙烯高温氯化法已达到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工艺连续化和操作自动化。其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除了生产环氧氯丙烷外,还可生产甘油、氯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副产D—D 混剂(1, 3一二氯丙烯和1, 2一,二氯丙烷) 也是合成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副产物质量分数为32 %的盐酸水溶液可气化脱吸生产H C 1气体循环使用,降低氯气的消耗。该法流程短、设备材质要求低。投资较小。该法的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设备的严重腐蚀,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

甘油介绍

EINECS号: 200-289-5

17.9℃,相对密度1.2613。与水可无限混溶,无水甘油有强烈的吸水性。 甘油有微弱酸性,能与碱性氢氧化物作用,如与氢氧化铜作用可生成颜色鲜艳的蓝色甘油铜(可用来鉴别多元醇)。甘油与硝酸作用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又名硝化甘油,是一种烈性炸药。 由于甘油有吸水性,故常用于化妆品、皮革、烟草、食品及纺织品的吸湿剂和滋润剂。甘油还有润肠作用,可用于灌肠或制成栓剂医治便秘。硝酸甘油酯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绞痛。硝化甘油可用作炸药和推进剂。甘油与二元酸反应可得醇酸树脂,广泛用于油漆和涂料中。 自然界中,甘油以酯的形式广泛存在。如各种动植物油脂都是甘油的羧酸酯,水解油脂便可得到脂肪酸和甘油。目前,甘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制皂工业的副产物(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另一来源是由石油裂解气丙烯制备。 图为甘油结构式。

图甘油的酯化图。 工业上制备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的重要方法是利用油酯和甘油直接反应,得到甘 油单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再用蒸馏方法将甘油单酯分离出来,此 法能制得纯度达90%的甘油单酯。在实验中,将脂肪酸经过酰氯,再与甘油反应 来制取甘油酯。 甘油和无机酸也能发生酯化反应,最重要的是和硝酸反应。需在严格冷却的条件 下,将甘油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中进行反应,生成三硝酸甘油酯(参见“硝 酸甘油酯”)。 含量分析高碘酸钠溶液的制备取偏高碳酸钠(NaIO4)60g,溶于含有120mL0.1mol/L硫醪的水溶液中,并用水定容至1000ml,溶解时不要力加热。如溶液不澄明,则经一 烧结玻璃漏斗过滤。将世溶液贮存于一有玻璃塞的遮光容器中。按如下方法检验 本试液的适用性。 吸取10ml放入一250ml量瓶中,用水定容后混合。取甘油约550mg溶于50ml 水中,用移液管加人上述稀高碘酸液50ml。另取稀高碘酸液50ml,加入盛有50 ml水的烧瓶中,以此作为对照。将各溶液静置30min,各加5ml盐酸和10ml碘 化钾试液(TS-192),旋动混合。再静置5min,加水100ml,用0.1mol/L硫代硫 酸钠液滴定,不断摇动,临将终点时加淀粉试液(TS-235)数滴,再滴定至终点。 耗用于甘油/高碘酸盐混合液和空白试液的0.1mol/L硫代硫酸钠的容积之比,如 在0.750~0.765之间,则符合适用要求。 操作准确称取试样约400mg,放入一600ml烧杯中,加水50ml稀释,加溴百里 酚试液(TS-56)数滴,并用0.2mol/L硫酸酸化到明显的绿色或绿黄色。用0.05mo l/L氢氧化钠中和至明显的蓝色终点(无绿色)。另用水50ml按上述操作进行中和, 以此作为空白试验。用移液管吸取上述高碘酸钠溶液50ml,加入到各烧杯中,缓

环氧氯丙烷废气处理方案

环氧氯丙烷废气处理方案 一、产气源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产出的废气有:1、甘油预处理和真空系统尾气;2、溶解釜和中间罐酸性废气;3、氯醇化酸性尾气与精馏塔真空系统碱性不凝气。 二、处理方案和排放指标 (1)甘油预处理和甘油精制废气 本项目甘油预处理过程中在预处理池上方设置集气罩,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集气罩收集,该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甘油精制废气过程中会产生真空泵废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两种废气经过各自管道收集后送碱液喷淋塔净化处理,处理后通过排气管送入副产物综合利用单元作为空气补充。废气量为20000m3/h,HCl产生浓度为66.88mg/m3,产生速率为1.34kg/h,VOCs 产生浓度为45.63mg/m3,产生速率为0.91kg/h。处理后,HCl排放浓度为1.9mg/m3,排放速率为0.038kg/h,VOCs排放浓度为31.94mg/m3,排放速率为0.64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环氧氯丙烷单元催化剂溶解釜废气和中间罐酸性废气 本项目催化剂溶解釜和各种常压的中间罐,会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HCl和VOCs,两种废气经过管道收集后送液碱喷淋塔净化处理,处理后通过1根20m高排气筒排放。废气量为160m3/h,HCl产生浓度为118.75mg/m3,产生速率为 1.9kg/h,VOCs产生浓度为15.63mg/m3,产生速率为0.25kg/h。处理后,HCl排放浓度为1.6mg/m3,排放速率为0.0025kg/h,VOCs排放浓度为10.94mg/m3,排放速率为0.18kg/h,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3)不凝气处理单元酸性和碱性不凝气

丙三醇 甘油的生产方法

生产方法 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称天然甘油; 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称合成甘油。 天然甘油 1984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至今为止,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得自制皂副产,58%得自脂肪酸生产。制皂工业中油脂的皂化反应。皂化反应产物分成两层:上层主要是含脂肪酸钠盐(肥皂)及少量甘油,下层是废碱液,为含有盐类,氢氧化钠的甘油稀溶液,一般含甘油9-16%,无机盐8-20%。油脂反应。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也称甜水),其甘油含量比制皂废液高,约为14-20%,无机盐0-0.2%。近年来已普遍采用连续高压水解法,反应不使用催化剂,所得甜水中一般不含无机酸,净化方法比废碱液简单。无论是制皂废液,还是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所含的甘油量都不高,而且都含有各种杂质,天然甘油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浓缩得到粗甘油,以及粗甘油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 合成甘油 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氯化和氧化。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不定期乙酸氧化法。 丙烯氯化法 这是合成甘油中最重要的生产方法,共包括四个步骤,即丙烯高温氯化、氯丙烯次氯酸化、二氯丙醇皂化以及环氧氯丙烷的水解。环氧氯丙烷水解制甘油是在150℃、1.37MPa 二氧化碳压力下,在10%氢氧化钠和1%碳酸钠的水溶液中进行,生成甘油含量为5-20%的含氯化钠的甘油水溶液,经浓缩、脱盐、蒸馏,得纯度为98%以上的甘油。 丙烯过乙酸氧化法 丙烯与过乙酸作用合成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异构化为烯丙基醇。后者再与过乙酸反应生成环氧丙醇(即缩水甘油),最后水解为甘油。过乙酸的生产不需要催化剂,乙醛与氧气气相氧化,在常压、150-160℃、接触时间24s的条件下,乙醛转化率11%,过乙酸选择性83%。上述后两步反应在特殊结构的反应精馏塔中连续进行。原料烯丙醇和含有过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送入塔后,塔釜控制在60-70℃、13-20kPa。塔顶蒸出乙酸乙酯溶剂和水,塔釜得至甘油水溶液。此法选择性和收率均较高,采用过乙酸为氧化剂,可不用催化剂,反应速度较快,简化了流程。生产1t甘油消耗烯丙醇1.001t,过乙酸1.184t,副产乙酸0.947t。目前,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的产量几乎各占50%,而丙烯氯化法约占合成甘油产量的80%。我国天然甘油占总产量90%以上。 工业级甘油

环氧氯丙烷生产原理

二、主要生产原理 1、反应原理 1.1、氯化反应原理氯丙烯是丙烯氯化、氯原子在饱和碳键上取代氢原子而合成的。在氯化过程中丙烯的双键得以保存,产生HCl 气体,反应式如下: (1) CH 2=CH-CH 3+Cl2 CH 2=CH-CH 2Cl +HCl 反应放热约为26.7kcal/mol 。 除了主反应外还有许多副反应。副反应所产生的化合物很多,有丙烯氯化物、 氯丙烷以及热降解产物如芳香烃类、焦油和碳化物等。主要有在其它碳键上的取代 反应生成2- 氯丙烯和1- 氯丙烯,方程式如下: (2) CH 2=CH-CH 3+Cl2 CH 2=CCl-CH 3 +HCl CHCl=CH-CH 3+HCl 另外,氯气加成反应生成1,2-二氯丙烷: (3) CH 2=CH-CH 3+Cl2 ClCH 2-CHCl-CH 3 HCl 与氯丙烯继续反应生成1,3- 二氯丙烷: (4)CH 2=CH-CH 2Cl +HCl ClCH 2-CH2-CH 2Cl 氯丙烯继续氯化进行取代反应,生成1,3- 二氯丙烯: (5) CH 2=CH-CH 2Cl +Cl2 ClCH=CH-CH 2Cl +HCl 1.2、氯醇化反应原理 次氯酸(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与氯丙烯在循环液中混合,在反应器中连续而均匀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氯丙醇,生成的二氯丙醇有两种:1,3- 二氯丙醇和2,3- 二氯丙醇。反应方程式如下:(1 )ClOH + CH 2Cl-CH=CH 2 CH 2Cl-CHOH-CH 2Cl (1,3-二氯丙醇) (2 )ClOH + CH 2Cl-CH=CH 2 CH 2Cl-CHCl-CH 2OH(2,3-二氯丙醇)反应为放热反应 (216,100kJ/kmol ),1,3-二氯丙醇和2,3-二氯丙醇的生成量为1:2。 次氯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3)Cl2 +H2O HOCl + H + + Cl - (4 )HOCl ClO - + H + 优化次氯酸的生成条件、抑制溶液中的游离氯和次氯酸分解,会从总体上提高氯醇化反应的收率。 伴随上述主反应(1)和(2),还有一些副反应,主要是生成三氯丙烷和氯醚的副反应。 三氯丙烷由氯气与氯丙烯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环氧氯丙烷的制备

第一阶段:丙烯高温氯化制氯丙烯 氯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氯丙烯中文名称有3-氯-1-丙烯、3-氯丙烯、烯丙基氯;英文名称有 3-chloro-1- propene、3-chloropropene、chloride、。化学式:CH2=CHCH2Cl; 分子质量:76.50;性状: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辛辣味,易挥发。性活泼,能 发生加合反应及聚合反应,水解成丙烯醇,易燃。沸点:44.6℃;熔点:-136.4℃; 相对密度:液态 0.9382g/c (20/4℃)蒸气压:49.05KPa(25)℃;溶解度: 水中:20℃时 0.36g/100ml闪点:-31.67℃自然温度:390℃爆炸极限:下限2.9%, 上限11.2%;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遇热或明火 有着火危险,遇明火可爆炸,危险程度中等,能与HNO3、H2SO4、哌嗪、乙二 胺、氯磺酸,NaOH发生激烈反应。 2.原料规格:新鲜丙烯:丙烯 98%,丙烷2% ;循环丙烯100%(mol%) 新鲜丙烯:循环丙烯=1:3 液氯:氯气99.5%, 产品:氯丙烯 99.5% 主要副产物:D-D混剂:2-氯丙烯>95%,2,3-二氯丙烯>95%,产量约为氯丙 烯的15% 盐酸31.5wt%,实际生产中每生产一吨氯丙烯可生产620kg氯化氢, 经酸洗制成盐酸 丙烯单程转化率25% 氯丙烯选择性80% 氯丙烯收率:80%-88% 3.反应机理 丙烯高温氯化制取氯丙烯的工艺原理为丙烯和氯在高温(470~510℃)下反 应,Cl原子主要取代丙烯β位的H原子,而几乎不发生双键上的加成反应,其 反应式 主要副反应: 氯化反应方程式及粗氯化物(反应产物中除C3=,HCl,N2外)组成X i(mol) 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79.9% CH2=CHCH3+Cl2—CH3CCl=CH2 +HCl 4.1%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poxy c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消耗高、氯化反应周期长、废水COD高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并实施技改方案,使得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改进;清洁生产技术; Abstract:Epoxy chloropropane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for exist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chlorination reaction cycle is long, CO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making the problem solved good, to achieve a win-w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Key words: epoxy c 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C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概述: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1]。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当前世界上8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4]。 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副产甘油也在急剧增多,价格随之下降。老工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经济和环保上优势得到大力的体现,一度成为市场投资追逐的热点。国际上只有陶氏、苏威2家拥有甘油氯化法技术,其中,苏威2006年2月初在法国T a v a u x建立甘油氯化法环氧氯丙烷工厂,先后在泰国和中国泰兴投资建设环氧氯丙烷项目并运行。 国内先后有江苏扬农、连云港益海嘉里、福建豪邦,江西全球,宁波环洋等多家建设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并成功运行。但是除前两家产能较大外,其余装置产能都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不具备产业优势。项目目前作为氯碱平衡或者消化副产氯化氢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更加具有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如作为氯碱化工配套、氟化工、亚磷酸等项目的配套。 一、工艺技术概述和比较: 1、丙烯高温氯化法: 丙烯高温氯化法是工业上生产环氧氯丙烷的经典方法,它的特点是生产过程灵活,工艺成熟,操作稳定。缺点是原料氯气引起的设备腐蚀严重,对丙烯纯度和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高,能耗大,氯耗高,副产物多,产品收率低;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含氯化钙和有机氯化物的废水,处理费用高,清焦周期短[5]。 2、醋酸丙烯酯法

甘油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三醇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甘油 化学品英文名:glycerol ;glycerin 企业名称:广州####公司 地址:广州市####路#号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号: 生效日期: 主要用途:用于气相色谱固定液及有机合成, 也可用作溶剂、气量计及水压机减震剂、软化剂、抗生素发酵用营养剂、干燥剂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轻微刺激液体 图形符号:不使用 警示词:不使用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食入,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急性危害— 吸入:对身体有害。 眼睛接触:可能会造成轻微眼睛刺激。 皮肤接触: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食入:不预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或有不适当的症状。 慢性危害-- 目前尚无适当的数据显示会对人体造成慢性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可燃。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丙三醇 有害物成分:丙三醇含量:≥99.5%CAS No.:56-81-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污染衣物须经清洗后方可再用。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有红肿疼痛现像,立即送医治疗。吸入:在正常情况下,不预期会因吸入造成人体危害。可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或就医。 食入:在正常情况下,不预期会因食入造成人体危害。可饮足量温水,催吐。或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 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 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水、雾状水、 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未穿着适当防护具不可进入火场,消防人员应着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或正压式呼吸器,以避免暴露有害气体中。灭火时保持安全距离,使用水雾进行冷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泄漏时应限制人员出入,并管制火源。处理人员应穿着防护衣进入泄漏处理场。止漏并用吸收绵吸收泄漏液,避免用水清洗,以防泄漏区域扩大,防止泄漏液流入下 水道。使用后之吸收绵应放入处理桶内,所有装有泄漏液之容器应贴上标签。并依 相关规定进行通报,泄漏时地板湿滑,处理人员应注意不要跌倒。 除污方法:除污时,应先移除火源,注意温度,氧气等相关爆炸条件,穿戴适当之安全防护器具。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 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 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 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 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TN:ACGIH 10mg/m3(蒸气) 美国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个人采样分析。 工程控制:使用局部排气通风设备,以保持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低于标准。 呼吸系统防护:在正常操作下不预期会有吸入危害。呼吸系统防护具无特殊规定。 眼睛防护:使用安全眼镜及防溅面罩,以防止化学品喷溅。 身体防护:使用化学防护性连身工作围裙。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如橡胶手套、合成橡胶手套、乙烯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场所应设有紧急冲身洗眼器。

环氧氯丙烷的生产word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 2010 届) 系别:化工系 课题名称:环氧氯丙烷 指导教师:孙毓韬 班级:精细0530 学生姓名:王丽

摘要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乙酸丙烯酯法两种。目前,世界上环氧氯丙烷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050 kt/a,产量约为850kt/a。我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约为90kt/a,产量约为31kt/a,预计2005年我国环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将达到200 kt/a,缺口很大,因此,应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应拓展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范围,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1]。 关键词:环氧氯丙烷;生产;市场;建议

Abstract Epichlorohydrin is one of important organic chemical materials and fine chemicals. Its main production methods include the high-temperature chlorination of propylene and the process via allyl acetate. At present, the global total capacity of epichlorohydrin has reached about 1,05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850kt/a. The capability of epichlorohydrin in our country is about 90kt/a with the production of 31kt/a.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 of epichlorohydrin in 2005 will reach 200kt/a with a big shortage. Therefore,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scale to satisfy the market demand i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ed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epichlorohydri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 quality, expand the overseas market, and particip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Keywords:epichlorohydrin, production, market, propose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又名表氯醇,1-氯-2、3-环氧丙烷,氯甲代氧丙环。简称ECH。分子式C3H5ClO。外观为无色、易燃、挥发性液体,具有与氯仿相似的刺激性气味。环氧氯丙烷分子结构中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一般以含有等量右旋和左旋结构的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与乙醇、乙醚、氯仿、三氧乙烯、四氯化碳混溶。微溶于水,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有机化工领域重要的原料及中间体,除了大量应用在环氧树脂制造中之外,在合成甘油、氯醇橡胶、阻燃不饱和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环氧活性稀释剂、水质凝聚剂、木材防腐剂、纸基增强剂、电镀液等制备过程中也需要使用。 环氧氯丙烷是1854年由Berthelot以盐酸处理粗甘油然后再用液碱水解时首先发现的。1856年他与Luca等又自甘油与三氧化磷的反应产品中分离得到这一化合物。Reboul由二氯丙醇以苛性碱水解直接合成环氧氯丙烷后,1948年美国壳牌公司建成第一座合成甘油生产工厂,环氧氯丙烷作为壳牌法合成甘油过程的中间体,开始大规模工业生产。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环氧树脂的生产发展需要,开始以氯丙烯为原料经二氯丙醇皂化的方法作为主要产品在美国、日本、中国、欧洲相继建造了生产装置。目前,国环氧氯丙烷的生产能力有60多万吨/年,其中大部分是以丙烯为原料的。甘油法除扬农集团6万吨/年外,其余小规模的间歇法小厂的总产能不足万吨,国外也未见上规模的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的报道。另外,由于所用甘油来自生物柴油的副产,和传统的丙烯高温氯化法及乙酸丙烯酯法比,具有技术可靠、产品质量好、技术经济指标好、产品

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海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工工艺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年产5000 吨甘油生产工艺流程设 学 号: 姓名 : 年级 : 指导教 师: 完成日 期: 2012 年月日

目录 1. 总论?????????????????????????????6 1.1 概述????????????????????????????6 1.1.1 甘油的性质?????????????????????????6 1.1.2 产品用途??????????????????????????7 1.1.3 甘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7 1.1.4 甘油的市场需求???????????????????????7 1.2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8 1.2.1 设计的目的?????????????????????????8 1.2.2 设计的意义?????????????????????????8 1.3 项目设计依据和原则????????????????????8 1.3.1 设计依据??????????????????????????8 1.3.2 设计原则??????????????????????????8 1.4 设计范围??????????????????????????9 1.5 甘油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标准????????????????9 1.5.1 生产能力??????????????????????????9 1.5.2 产品质量标准????????????????????????9 2. 生产方案选择??????????????????????10 2.1 生产方法??????????????????????????10 2.1.1 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生产???????????????????10 2.1.2 合成甘油的生产???????????????????????11 2.1.3 发酵甘油的生产???????????????????????14 2.2 生产方案确定??????????????????????16 3.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与说明????????????????17 3.1 生产工艺流程图???????????????????????17 3.2. 生产工艺流程说明??????????????????????19 4. 工艺计算??????????????????????????22 4.1 物料衡算??????????????????????????22 4.1.1 原辅物料的计算???????????????????????22 4.1.2 物料衡算汇总列表??????????????????????26 4.1.3 水、电、煤的用量计算????????????????????27 4.2 热量衡算??????????????????????????28

工业化学品

第一类 用于工业、科学、摄影、农业、园艺和林业的化学品;未加工人造合成树脂;未加工塑料物质;肥料;灭火用合成物;淬火和焊接用制剂;保存食品用化学品;鞣料;工业用粘合剂。 【注释】 【0101】工业气体,单质 【0102】用于工业、科学、农业、园艺、林业的工业化工原料 【0103】放射性元素及其化学品 【0104】用于工业、科学的化学品、化学制剂,不属于其他类别的产品用的化学制品【0105】用于农业、园艺、林业的化学品、化学制剂 【0106】化学试剂 【0107】摄影用化学用品及材料 【0108】未加工的人造合成树脂,未加工塑料物质(不包括未加工的天然树脂)【0109】肥料 【0110】灭火用合成物 【0111】淬火用化学制剂 【0112】焊接用化学制剂 【0113】食品用化学品(不包括食品用防腐盐) 【0114】鞣料及皮革用化学品 【0115】工业用粘合剂和胶(不包括纸用粘合剂) 【0116】纸浆 【注释】 第一类主要包括用于工业、科学和农业的化学制品,包括用于制造属于其他类别的产品的化学制品。 本类尤其包括: ——堆肥; ——非食品防腐盐; ——某些特定的食品工业用添加剂(查阅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分类表)。 本类尤其不包括: ——未加工的天然树脂(第二类); ——医学科学用化学制品(第五类); ——杀真菌剂、除莠剂和消灭有害动物制剂(第五类); ——文具用或家用粘合剂(第十六类); ——食品用防腐盐(第三十类); ——褥草(腐殖土的覆盖物)(第三十一类)。

【0101】工业气体,单质 (一)氨* 010061,无水氨010066,氩010082,氮010092,一氧化二氮010093,氯气010183,氟010302,焊接用保护气体010326,工业用固态气体010328,干冰(二氧化碳)010333,氦010344,氢010359,氪010372,氖010401,氧010413,氡010457,氙010551 ※液体二氧化硫C010001,三氧化硫C010002,液体二氧化碳C010003 (二)碱土金属010039,锑010074,砷010084,砹010086,钡010101,铋010125,碳010148,镥010153,铈010161,铯010163,镝010250,铒010276,铕010287,化学用硫华010299,工业用石墨010305,钆010318,镓010321,钬010345,化学用碘010365,工业用碘010368,镧010375,锂010379,汞010387,准金属010390,碱土金属010392,钕010400,磷010430,钾010447,镨010449,铼010463,铷010466,钐010470,钪010473,硒010479,硅010483,钠010485,硫磺010493,锶010498,锝010516,碲010517,铽010519,稀土010526,铊010532,铥010534,镱010552,钇010553,碱金属010560,化学用溴010585 ※钙C010004,工业硅C010005,结晶硅C010006,海绵钯C010007 注: 1.本类似群各部分之间商品不类似; 2.氨,无水氨与0102第(二)部分工业用挥发碱(氨水),工业用氨水(挥发性碱)类似,与第九版及以前版本0102第(二)部分工业用挥发碱(氨),工业用氨(挥发性碱),工业用挥发性碱(氨水)交叉检索; 3.碱土金属与0601镁类似。 【0102】用于工业、科学、农业、园艺、林业的工业化工原料本类似群各部分之间商品不类似;每部分内的商品根据功能、用途确定类似商品。 (一)酸*010014,盐酸溶液010058,砷酸010085,硝酸010095,工业用硼酸010135,碳酸010150,盐酸010185,铬酸010191,氢氟酸010304,碘酸010367,无机酸010396,过硫酸010425,磷酸010433,磺酸010501,亚硫酸010502,硫酸010503,钨酸010541, 010678氯化铵溶液 ※蓄电池硫酸C010008,氯磺酸C010009,铬酸酐C010010,钼酸C010011,亚砒酸C010030 注:本部分为无机酸。 (二)碱010037,苛性碱010038,氢氧化铝010048,碱(化学制剂)010106,工业用苛性碱010489,工业用苛性钠010490,工业用挥发碱(氨水)010558,工业用氨水(挥发性碱)010558 ※氢氧化钾C010012,碳酸氢钠C010013,氢氧化锶C010014,氢氧化镁C010015,氢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 技术进步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进步 The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epoxy c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摘要: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原料消耗高、氯化反应周期长、废水COD高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并实施技改方案,使得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关键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生产技术改进;清洁生产技术; Abstract:Epoxy chloropropane production process comparison analysi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for existing process in the presence of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chlorination reaction cycle is long, COD higher,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cheme, making the problem solved good, to achieve a win-wi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Key words: epoxy c hloropropane from glycerol ; The progres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Clean production technology; 概述: 环氧氯丙烷(ECH)别名表氯醇,化学名称为1-氯-2,3-环氧丙烷,分子式C3H5OCl,分子量,是一种易挥发、不稳定的无色油状液体,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与多种有机液体形成共沸物。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胶、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制品。同时还可用作纤维素酯、树脂和纤维素醚的溶剂,也是生产增塑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及氯丁橡胶的原料[1]。 环氧氯丙烷最早于1854年由Berthelot用盐酸处理粒甘油,然后用碱液水解时首先发现的[2]。数年后,Reboul提出这一物质可由二氯丙醇以苛性钠经水解反应直接制取。在此基础上,美国Shell公司于1948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丙烯高温氯化法合成甘油的生产装置,环氧氯丙烷作为中间产物,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目前,工业上环氧氯丙烷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高温氯化法和醋酸丙烯酯法2种。当前世界上80%以上的环氧氯丙烷采用丙烯高温氯化法进行生产[4]。 近几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柴油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应的副产甘油也在急剧增多,价格随之下降。老工艺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经济和环保上优势得到大力的体现,一度成为市场投资追逐的热点。国际上只有陶氏、苏威2?家拥有甘油氯化法技术,其中,苏威2006年2?月初在法国T a v au x?建立甘油氯化法环氧氯丙烷工厂,先后在泰国和中国泰兴投资建设环氧氯丙烷项目并运行。 国内先后有江苏扬农、连云港益海嘉里、福建豪邦,江西全球,宁波环洋等多家建设甘油法环氧氯丙烷项目,并成功运行。但是除前两家产能较大外,其余装置产能都较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还不具备产业优势。项目目前作为氯碱平衡或者消化副产氯化氢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更加具有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如作为氯碱化工配套、氟化工、亚磷酸等项目的配套。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甘油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甘油又称丙三醇,分子式C3H5(OH)3,是一种粘稠液体,有甜味,所以称为甘油;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有强烈的吸湿性,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Scheele)偶然从橄榄油与一氧化铅的反应中获得了甘油,这是人们第一次知道甘油的存在。· 最早,人们只将甘油作为皮肤的滋润剂,至1846年,沙勃里罗(Sobrero)将甘油与硝酸反应,得到硝化甘油。20年以后,诺贝尔将硝化甘油与硅藻土制成了安全炸药,使硝化甘油能顺利地应用于达纳炸药的生产。现在,甘油的用途已经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醇酸树脂、烟草、食品、饮料、聚氨基甲酸酯、赛璐珞、炸药、纺织印染等方面。大约有1700多种用途。 由于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消耗,寻找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化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甘油,来源于自然界,无毒无害,是理想的化工原料。因此,如何很好地开发甘油,发现它的新用途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甘油的生产方法作一个综述,希望对致力开发甘油新用途的化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甘油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所以,长期以来,大部分甘油是从油脂皂化生产肥皂以及从油脂水解产生脂肪酸的过程中作为副产物取得的。直到1858年,人们才知道用发酵法也能制甘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由于甘油缺乏,首创用甜菜发酵制甘油。从1948年起,用丙烯合成甘油的方法已开始在工业上应用,产量逐年上升,发展趋势较快。现在,甘油的工业生产方法按甘油的来源可以分为3类,即天然甘油的生产,发酵甘油的生产,合成甘油的生产。其中前2类方法的原料都是可再生的。 1 天然甘油的生产 主要来自肥皂生产和油脂裂解过程的副产品;1948年以前,甘油全部从动植物油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直到目前,天然油脂仍为生产甘油的主要原料,其中约42%的天然甘油来自制皂副产,58%来自脂肪酸生产。 由于该方法以天然油脂为原料,且甘油是副产物,我国的化学工作者设想将其用于油脚的废水处理和利用上,既起到环保的作用,又得到一定的经济效应。如葛文光利用棉油脚生产脂肪酸后的废水回收甘油。安徽省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冯立文等发表了动植物油脂及油脚生产油酸、甘油、硬脂酸、聚酰胺树脂的技术论文。国家脂肪酸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汪习生等介绍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高效益环保项目”利用餐饮泔水油及废动植物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药物阿伐他汀中间体ATS

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药物阿伐他汀中间体ATS-5 发布: 2010-3-25 10:06 | 作者: hbedu | 查看: 30次 技术性简介 该项目有武汉工程大学与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完成。于2006年在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投入生产,产品销往东南亚地区;2007年12月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获得湖北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助。 罗田县华阳生化有限公司以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利用动力学方法成功实现了环氧氯丙烷的拆分,获得手性源S-环氧氯丙烷。进过开环加成,醇解酯化,氰化取代合成ATS-5。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显著降低生成成本等优点,取代氯乙酰乙酸乙酯的酶还原工艺。 该项目所采用主要技术如下: (1)采用4-氯-3-羟基丁腈在乙醇氯化氢溶液中一步完成酯化合成ATS-4,先向乙醇同入氯化氢,制备氯化氢含量为30-33%的乙醇氯化氢溶液,然后将4-氯-3-羟基丁腈加入到乙醇氯化氢的溶液中,加热搅拌,4-氯-3-羟基丁腈转化4-氯-3-羟基丁酸乙酯。由于该反应中水作为反应物,故其避免了酯化过程中回流带水的过程,简化的工艺,且转化率接近100%,收率达到90%。 (2)公司对在环氧氯丙烷拆分中R型环氧氯丙烷水解产物实现了循环利用。环氧氯丙烷拆分中生成含有催化剂的氯甘油的水溶液,简称水解料。水解料经过滤回收催化剂,液相的氯甘油水溶液减压蒸馏得到含有少量水的氯甘油,加入催化剂通入氯化氢气体回流,生成二氯甘油,二氯甘油在碱性条件下皂化,重新生成环氧氯丙烷,实现了氯甘油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废水的排放,提高了环氧氯丙烷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公司2005年进行了手性环氧氯丙烷拆分的技术攻关,并列入湖北省科技厅的攻关项目。使用salen催化剂拆分环氧氯丙烷,得到的手性环氧氯丙烷旋光度37.5以上,对映异构体含量低于0.2%,高于国内同内水平,为公司生产高质量的ATS-5提供了原料保证。

环氧氯丙烷调研

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项目调研 1. 环氧氯丙烷市场及主要生产厂家 环氧氯丙烷(EM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它为原料制得的环氧树脂在涂料、胶黏剂和电子层压材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环氧氯丙烷还可用于生产合成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电绝缘品、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涂料、离子交换树脂、增塑剂、氯醇橡胶等。这些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交通运输、医药、涂料、食品、电子电器等行业。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的消费比例为:环氧树脂占85%,合成甘油占7%,氯醇橡胶占2%,其它(包括溶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油田化学品、水处理剂等)占6%。 全球EMC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日本有住友电木、日本电工、日立化成、松下电工、信越化学、京瓷化学等公司,其总产量在2004年达到9.2万吨。国内较大的EMC生产厂家由台湾长春、江苏汉高华威、长兴电子、住友(苏州)、佛山亿通电子、北京中科院、无锡创达、成都齐创、浙江黄岩等。 近几年来,欧、美等国因环境保护没有新建装置,而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自2006年以来除中国大陆之外的主要产能增加项目有:Solvay(比利时索尔维,也称苏威)在法国新增甘油法10kt/a、日本大曹增产50kt,中国台塑新增20kt/a,台 TriplexChemical新增48kt/a、Spol-chemie在捷克新增15kt/a,沙特Namachemical新增30kt/a。 国内ECH生产企业见表1. 表1 我国ECH主要生产企业(10kt/a) 生产单位产能选用技术 齐鲁石化氯碱厂 3.2 日本旭硝子氯丙烯法 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厂 3.4 意大利CONSER公司氯丙烯 法 天津化工厂 6 日本昭和电工醋酸丙烯脂法 山东东营联成化工有限公司 2 氯丙烯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6 甘油法 江苏扬农化工公司 2.5 氯丙烯法 山东博汇化工集团公司 16 氯丙烯法(共二期,在建第三 期) 山东鑫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