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岩浆岩
济南矿产——精选推荐

济南市矿产资源概况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
一、济南市煤矿:煤系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由此决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的山前平原黄河沿岸地带和胶济铁路沿线。
济南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市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市、槐荫区沿黄地带)。
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
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
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
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市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二、济南市铁矿:济南市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分布集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条件较好。
接触交代型铁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岩(成矿母岩)与奥陶系中统纯质灰岩(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外侧。
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
已探明产地8处,即郭店、张马屯、东风、农场果园、农科所、王舍人、徐家庄、机床四厂矿区,保有储量49091千吨。
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均属盲矿体。
铁矿矿石铁含量30~50%,最高65%;钴含量0.01~0.037%。
多数为富矿,矿石中钴可综合回收利用。
沉积变质铁矿在长清区分布的变质岩系中多有产出,具规模者为马山铁矿。
该矿为由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组成,含铁量30%左右,矿石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贫矿。
探明矿石储量1318千吨,属小型矿床。
三、耐火粘土矿系:耐火度大于1580℃的粘土。
是一种以高岭土或水云母高岭土类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
山东岩浆岩

山东岩浆岩第一节侵入岩山东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1333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基岩出露面积的15%。
依据岩浆岩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浆岩之间的侵入穿插关系,岩浆岩与构造的关系及岩浆岩本身的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山东省岩浆岩自老至新划分为五大活动期,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对侵入活动特别发育的燕山期又划分为早晚两期。
一、太古代泰山期岩浆岩类指阜平运动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大于2500Ma,属太古代。
泰山早期,鲁西地区下降,有大量海底基性岩浆和超基性岩浆侵入;泰山晚期,地壳上升,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侵入,形成大面积混合岩,重要的有邹县花岗闪长岩、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即混合花岗岩等。
尤其是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在泰山、沂山、新莆山、尼山等地,构成鲁西独特的混合花岗岩区。
本期岩浆活动指太古代早期地槽发展初期至褶皱形成时期内一系列的岩浆活动,形成了超基性—基性—酸性岩石。
以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钠质交代为主)及生成的混合花岗岩。
各类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前者绝对年龄值大于24.5亿年,后者为22亿年。
基性岩包括角闪石岩、滑石岩、阳起石岩,岩体小,常顺片理方向呈透镜体或层状岩床产出,多沿北西向大断裂侵入泰山群和胶东群地层中。
酸性岩类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集中分布在枣庄以北地带,呈交代岩基产出。
四海山一带与泰山群地层呈交代侵入接触,并为寒武纪所覆盖。
岩体延伸方向与围岩片理一致。
(一)、变闪长岩类泰山期变闪长岩类主要分布在泰山、沂山和新莆山一带,以徂莱山变闪长岩体最大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呈NNW向带状展布,形态上为上宽下窄的直立状,总体走向与基底构造线一致。
围岩为泰山群变粒岩或混合花岗岩,呈混合交代接触关系,寒武系在岩体北部与之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花岗岩类泰山期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泰山、沂山、新莆山和尼山一带。
主要有两种岩石类型,一是混合花岗岩,二是花岗闪长岩。
济南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南隅,北部为华北断陷,南部为鲁西断隆两个I【级构造单元的一部分,分属于济阳拗陷、淄博一在平拗陷和鲁中隆起III级构造单元之中。
地层一、晚太古代地层晚太古代地层由泰山群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区内南部地区。
章丘西南部白炭窑、团圆沟、小石屋一带和长清界首一带,其走向多为北西向,倾角较陡,山老至新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及柳杭组:三者呈整合接触,在本区厚2299米。
1雁翎关组岩性以暗绿色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角闪变粒岩, 底部为绿泥阳起片岩。
厚294〜1700米。
2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
厚度512〜2100米。
上部往往出现条带状硅铁建造一一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含量25〜30%。
厚460〜1180米。
3柳杭组岩性下部以透闪阳起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变粒岩,中、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透闪阳起片岩及黑云变粒岩。
厚120〜149米。
二、古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县、济南市区、历城县和章丘县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0度左右。
早古生代寒武纪岩石地层山老至新有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崗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部分;奥陶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山子组部分,马家沟组的六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
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纪岩石地层有月门沟群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
晚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一章丘一带,由于笫四系覆盖,出露不多。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厚度较大,岩性为一套浅海一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
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如山东盾壳虫、中华莱德利基虫、义尾虫、蝴蝶虫、德氏虫、济南虫等。
奥陶系有冶里角石、八陡角石、阿门角石、鄂尔多斯角石等。
岩浆岩(各种岩石图片以及显微镜下的岩石结构,说明详细。)

产地:山东济南 藏号:021 描述:廖群安 薄片照片
采集:曾广策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数字化:廖群安
薄片描述 岩石名称:橄榄辉长岩 英文名称:Olivine gabbro 结构:辉长结构,包橄结构 矿物成分:主要由辉石(45%)和斜长石(50%)组成,含少量的黑云母和橄榄石,橄榄石包
SiO2 50.14, TiO2 1.12, Al2O3 15.48, Fe2O3 3.01, FeO 7.62 ,MgO 7.59, MnO 0.12, CaO 9.58 ,Na2O 2.39, K2O 0.93, P2O5 0.24, H2O 0.75, CO2 0.07 所属岩类及成因:基性侵入岩,常与超镁铁质岩石共生,构成层状或环状的杂岩体,多见于
裂谷及洋中脊环境
产地:山东济南 藏号:a3 描述:廖群安
采集:李昌年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数字化:廖群安
手标本照片
手标本描述 岩石名称:斜长岩 英文名称:Plagioclasite 颜色:灰白,泛淡红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粗粒自形-半自形晶结构 矿物成分:斜长石 90%、单斜辉石 8%、磁铁矿 1%;可见黝帘石等蚀变矿物。 化学成分:
SiO2 50.14,TiO2 1.12, Al2O3 15.48, Fe2O3 3.01, FeO 7.62 , MgO 7.59, MnO 0.12, CaO 9.58 ,Na2O 2.39, K2O 0.93, P2O5 0.24, H2O 0.75, CO2 0.07 所属岩类及成因:是浅成相的基性侵入岩,常产于大洋中脊和陆内裂谷环境,成岩墙、岩席
产地:河北汉诺坝 藏号:a2 描述:廖群安
采集:李昌年 收藏:地大岩矿教研室 数字化:廖群安
手标本照片
济南岩浆岩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
其侵入和形成时代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中生代;按岩石谱系划分为11个超单元,29个单元。
晚太古代侵入岩、早中元古代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章丘—长清的南部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章丘北部地区。
太古代、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普遍遭受变质作用与太古界变质地层一起构成结晶基底。
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岩。
一、侵入岩(一)晚太古代侵入岩各单元侵入岩体一般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侵入于泰山岩群地层中或呈包体状分布于元古代侵入体中。
1 万山庄超单元(1)安子沟单元角闪石岩:集中分布于长清县万德镇王仙庄一带,岩体长约600米,宽约300米。
岩性为绿泥滑石透闪阳起石岩(角闪石岩),灰绿色粗粒状结构,粒径一般大于5毫米,块状构造。
(2)南官庄单元斜长角闪岩:集中分布于郊区北园镇北辛庄一带,其他地带呈包体存在。
区内岩体长1400米,宽200米,向南延至泰安市。
岩性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弱片麻状构造。
2 蒙山超单元(1)望府山单元条带状英云闪长岩:在长清县万德镇朱家峪、上营、万德村一带分布,岩体长5公里,宽2公里。
有呈包体出现地段,岩性为灰白、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条带由长英质矿物和暗色矿物相对密集构成,宽度一般为济南市侵入岩谱系3~5毫米。
(2)北官庄单元片麻状中粒角闪英云闪长岩:分布于历城南部下降甘、桃科、黄巢一带,岩体长5公里,宽18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
岩性为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
(3)上港单元片麻状中粒奥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西营、锦绣川和长清南部马东乡—黑峪—杜家庄一带,岩体境内长5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和泰安市。
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离子来源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7-1903.2023.04.006Vol. 18 No.04 December, 2023第 18 卷 第4期 2023 年 12 月/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离子来源研究高兵艳1,2,彭文泉1,2,胡彩萍3,王涛1,2,宋津宇1,2,左含月4,董娜1,2(1.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110;2.山东省富铁矿勘查技术开发工程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10;3.山东省地矿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 济南 250100;4.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1)摘 要:济南岩体是山东省中部典型的中生代地质体,其周边裂隙岩溶水发育,查明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对裂隙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层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特征、主要离子含量及变化特征、水化学类型等,利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Gibbs 图解、主要离子比例分析、Mg/Ca 摩尔比分析等方法推断离子来源。
研究发现:区内裂隙岩溶水中Ca 2+、Mg 2+、Na +、SO 4 2-、Cl -、TDS 含量,从岩体南、东、西3侧至齐河—天桥一带,再到桃园—鸭旺口一带,为逐渐增加的趋势,HCO 3 -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水化学类型有5种,存在由岩体南侧HCO 3-Ca 型,至东、西2侧的HCO 3-Ca ·Mg 型,到齐河—天桥一带的SO 4-Ca 型,再到桃园—鸭旺口一带的SO 4·Cl—Na ·Ca 型不断溶滤的变化趋势;岩体南、东、西3侧离子主要来源水岩作用的方解石和白云石溶滤,北侧齐河—天桥一带和桃园-鸭旺口一带离子主要来源于蒸发岩溶解。
关键词: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离子来源;济南岩体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on sources of karst water in fissuresaround Jinan rock massGAO Bingyan 1,2, PENG Wenquan 1,2, HU Caiping 3, WANG Tao 1,2, SONG Jinyu 1,2, ZUO Hanyue 4,DONG Na 1,2(1.No.1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110, Shandong, China ;2.Shandong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High-Grade Iron Or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Jinan 250110, Shandong, China ;3.No.801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Resources, Jinan 250100, Shandong, China ;4.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1, Hebei, China )Abstract: Jinan rock mass is a typically Mesozoic geological bod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surrounding收稿日期:2023-07-24;修回日期:2023-10-07基金项目:山东省财政地质勘查项目“济南岩体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研究”(鲁勘字[2021]20号);科创项目“济南岩体周边矿泉水成因机理与应用研究”(KC202107);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YESS2021010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高兵艳(1977- ),女,学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研究等工作。
济南地质描述

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境以南的玉皇顶(1532米),是鲁中山地、也是山东的最高峰。
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
最南部的长城岭,构成了本市与泰安市、莱芜市的分界线,同时也构成了汶河水系与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岭,最高点(摩天岭)为988.8米。
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山前洪积、冲积地貌比较发育。
济南现在的地貌形态,是长期经受内外营力作用演变的结果,特别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基性至中性岩浆岩大量侵入,在市区、历城、章丘最为活跃,形成了济南岩体、沙沟岩体、唐冶岩体、西杜庄岩体、鱼山岩体、张家庄岩体、流海岩体、荆山庄岩体、茶叶山岩体、大有岩体、驼沟岩体等;同时火山强烈喷发,在历城十里铺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东北部到邹平,火山岩覆盖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
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与火山岩的喷发,产生了大面积的升降、较大的断裂与局部的穹状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为主。
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对燕山运动有继承性,进一步破坏并改造了原有形态,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
在喜山期,约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个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高处经受剥蚀,低处接受沉积,形成了一个夷平面,即鲁中期地面。
后来地壳活动加强,继续产生断裂与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断裂使鲁中期地面进一步变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匀,上升量约500~1000米。
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倾斜,形成泰山穹隆。
该地面在市内应以长城岭为代表。
在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以北继续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积。
到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初期,升降渐缓,直至最后稳定,使地面强烈剥蚀堆积,又形成一个夷平面,即临城期地面。
此地面与后来的两级阶地两者很难区分,多数留有残丘。
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外力作用,不仅使其表面广泛发育残积层,冲洪积物很发育,厚度可达近百米。
到全新世地壳又有过小幅度的动荡,在巴漏河、玉符河、东沙河等地,形成了两级阶地。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

龙源期刊网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低年级版)》2006年第28期
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分界线上,是我国著(zhù)名的泉城,有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等。
济南南部山区的地质构造是石灰岩(yán)岩层,而北部平原地下是岩浆(jiāng)岩。
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30度左右的斜(xié)度由南向北倾(qīng)斜,到了济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浆岩截断(jiéduàn)。
石灰岩本身结合得不是很紧密(jǐnmì),有孔隙(kǒng xì)、裂(liè)隙和洞穴
(xué),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
地下水和地面水一样,也是从高处向低处流的。
由于石灰岩岩层的倾斜,南部山区的大量的地下水不断向济南一带运动,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济南以后,一方面碰到了岩浆岩的阻挡,由于岩浆岩不像石灰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到了那里就流不过去了,真可谓水泄(xiè)不通;另一方面,济南地面上覆盖(fùgài)着一层不透水的黏(nián)土,地下水不能自由地流出地面。
那里拦蓄(xù)起来的地下水越积越多,由于不能前进,因此必须另找出路。
这些地下水终于找到了出路。
因为有的地方地下存在裂缝(fèng),就给地下水的排出开了方便之门,那里拦蓄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沿着这些裂缝喷涌(pēnyǒng)而出,于是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
济南四大名泉中的趵突泉、珍珠泉、金线泉等,就是这样形成的。
济南地质

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境以南的玉皇顶(1532米),是鲁中山地、也是山东的最高峰。
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
最南部的长城岭,构成了本市与泰安市、莱芜市的分界线,同时也构成了汶河水系与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岭,最高点(摩天岭)为988.8米。
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山前洪积、冲积地貌比较发育。
济南现在的地貌形态,是长期经受内外营力作用演变的结果,特别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基性至中性岩浆岩大量侵入,在市区、历城、章丘最为活跃,形成了济南岩体、沙沟岩体、唐冶岩体、西杜庄岩体、鱼山岩体、张家庄岩体、流海岩体、荆山庄岩体、茶叶山岩体、大有岩体、驼沟岩体等;同时火山强烈喷发,在历城十里铺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东北部到邹平,火山岩覆盖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
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与火山岩的喷发,产生了大面积的升降、较大的断裂与局部的穹状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为主。
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对燕山运动有继承性,进一步破坏并改造了原有形态,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
在喜山期,约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个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高处经受剥蚀,低处接受沉积,形成了一个夷平面,即鲁中期地面。
后来地壳活动加强,继续产生断裂与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断裂使鲁中期地面进一步变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匀,上升量约500~1000米。
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倾斜,形成泰山穹隆。
该地面在市内应以长城岭为代表。
在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以北继续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积。
到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初期,升降渐缓,直至最后稳定,使地面强烈剥蚀堆积,又形成一个夷平面,即临城期地面。
此地面与后来的两级阶地两者很难区分,多数留有残丘。
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外力作用,不仅使其表面广泛发育残积层,冲洪积物很发育,厚度可达近百米。
到全新世地壳又有过小幅度的动荡,在巴漏河、玉符河、东沙河等地,形成了两级阶地。
山东岩浆岩

山东岩浆岩第一节侵入岩山东境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1333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基岩出露面积的15%。
依据岩浆岩与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浆岩之间的侵入穿插关系,岩浆岩与构造的关系及岩浆岩本身的特征以及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山东省岩浆岩自老至新划分为五大活动期,即太古代泰山期、元古代桃科期、中生代燕山期、新生代喜马拉雅期。
对侵入活动特别发育的燕山期又划分为早晚两期。
一、太古代泰山期岩浆岩类指阜平运动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大于2500Ma,属太古代。
泰山早期,鲁西地区下降,有大量海底基性岩浆和超基性岩浆侵入;泰山晚期,地壳上升,发生大规模的中酸性岩侵入,形成大面积混合岩,重要的有邹县花岗闪长岩、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即混合花岗岩等。
尤其是混合花岗岩,广泛分布在泰山、沂山、新莆山、尼山等地,构成鲁西独特的混合花岗岩区。
本期岩浆活动指太古代早期地槽发展初期至褶皱形成时期内一系列的岩浆活动,形成了超基性—基性—酸性岩石。
以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钠质交代为主)及生成的混合花岗岩。
各类岩石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前者绝对年龄值大于24.5亿年,后者为22亿年。
基性岩包括角闪石岩、滑石岩、阳起石岩,岩体小,常顺片理方向呈透镜体或层状岩床产出,多沿北西向大断裂侵入泰山群和胶东群地层中。
酸性岩类主要为斜长花岗岩,集中分布在枣庄以北地带,呈交代岩基产出。
四海山一带与泰山群地层呈交代侵入接触,并为寒武纪所覆盖。
岩体延伸方向与围岩片理一致。
(一)、变闪长岩类泰山期变闪长岩类主要分布在泰山、沂山和新莆山一带,以徂莱山变闪长岩体最大徂莱山变闪长岩体呈NNW向带状展布,形态上为上宽下窄的直立状,总体走向与基底构造线一致。
围岩为泰山群变粒岩或混合花岗岩,呈混合交代接触关系,寒武系在岩体北部与之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二)、花岗岩类泰山期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泰山、沂山、新莆山和尼山一带。
主要有两种岩石类型,一是混合花岗岩,二是花岗闪长岩。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南隅,北部为华北断陷,南部为鲁西断隆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的一部分,分属于济阳拗陷、淄博—茌平拗陷和鲁中隆起Ⅲ级构造单元之中。
地层一、晚太古代地层晚太古代地层由泰山群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区内南部地区。
章丘西南部白炭窑、团圆沟、小石屋一带和长清界首一带,其走向多为北西向,倾角较陡,由老至新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及柳杭组;三者呈整合接触,在本区厚2299米。
1雁翎关组岩性以暗绿色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角闪变粒岩,底部为绿泥阳起片岩。
厚294~1700米。
2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
厚度512~2100米。
上部往往出现条带状硅铁建造——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含量25~30%。
厚460~1180米。
3柳杭组岩性下部以透闪阳起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变粒岩,中、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透闪阳起片岩及黑云变粒岩。
厚120~149米。
二、古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县、济南市区、历城县和章丘县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0度左右。
早古生代寒武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部分;奥陶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山子组部分,马家沟组的六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有月门沟群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
晚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一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多。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厚度较大,岩性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
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如山东盾壳虫、中华莱德利基虫、叉尾虫、蝴蝶虫、德氏虫、济南虫等。
奥陶系有冶里角石、八陡角石、阿门角石、鄂尔多斯角石等。
济南泉群附近侵入岩体变化特征研究

d t ft e e t o ma s s sMAP S s ai n y i f ra e o s l ai n a d itu ie r c h c n s ac l t n。g n r t g d s — a a o s w p ,u e h GI p ta a a ss o ra c n oi t n n r sv o k ti k e sc u ai l l d o l o e e ai it n l i
属 性 A
A1 A2
1 D
1 2
属 性 B
B1 B2
3
A1
3
B3
1 D
1 2
属 性 A
A1 A2
属 性 B
B1 B2
属 性 C
A1 A2 D1
3 4 5
6 7 8
A3 A A5
度 变 化更 为 复杂 ,空 间分 布 不 规则 ,且 连 续 性 差 , 为此 采用 GS技 术研 究 火 成 岩 分 布对 泉 群 的 控 制 I
作用 。
对区的叠加 分析功 能 , 区对 区叠 加分 析包 括合
并、 相交 、 减和判 别功 能 。本 文主要 用 到区对 区合 相
并功能 , 其主要原理就是将两个 区文件的图形数据 和属性 数据 进行 空 间叠 加 分析 , 使新 生 成 的 区 文件
eigf m nr ot ia i . hc h w a teit s ercsti n s i ti e enr f u nhn odad nn o ot t suhi J nc y w i so st t h r i ok c es S hc ri t o ho acegR a n r ho n n t h h nu v h k k n h t Q t nri tesuho unh n od T e vrlds i tno it s ercsicniuu .w of idw xscue yl k h e ot f ac egR a . h ea ir ui fnr i k ot os to o n o s i a sdb c i nh Q o l tb o u v o S n r w e t a
济南为什么许多泉眼呢

济南为什么许多泉眼呢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
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
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简述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简述作者:吴卫卫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8期吴卫卫(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山东地质勘查院,山东济南 250013)【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市的区域地质环境,并对区域地形地貌做了简介;并着重对济南市特殊地质环境下形成的黄河冲积地层及山前冲洪积地层的特征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做了简述;最后对济南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做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层特征;济南市0 前言近年来,随着济南市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建设量增大,大型建(构)筑物群及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济南市相对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给岩土工程师们带来了诸多地质难题。
本文在总结前辈工程经验基础上,根据济南市的工程资料及本人的浅薄工作经验,对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地层特征做了简述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1 济南市区域地质环境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济南市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形标高变化显著;南部为绵延起伏的山区,山势陡峻,深沟峡谷发育,绝对标高在500~600米;中部为低山丘陵区,山势坡度较缓,沟谷宽阔,绝对标高在250~500米;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及黄河冲积平原,绝对标高在25~50米。
地形可分为3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山前倾斜平原上,由于有燕山期侵入的辉长岩体分布,形成了一些面积不大的孤山,如华山、鹊山、卧牛山等,成为济南胜景之一,有“齐烟九点”之称。
2 济南市典型地貌单元济南市南依泰山北麓,北跨黄河两岸形成的区域地质构造,使济南形成了四种地貌单元:黄河冲积平原、山前冲洪积平原、剥蚀丘陵及低山。
2.1 黄河冲积平原地貌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广泛分布在济南市小清河及黄河以北区域,包括济阳县及商河县全部,天桥区及槐荫区北部。
济南泉域岩层分布

济南泉域岩层分布五、泉域岩层分布济南地区最古老的岩石是变质岩,分布在长清、历城和章丘的南部山区。
泰山也是这样的岩石,它是由原生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而成。
“变质岩”是个综合名称,常见的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均属变质岩类。
(本图只可作教育学术交流使用)泰山及其周围在地质历史上长期处在陆地状态,直到距今5.7亿年的时候,它的周围被海水淹没,但泰山本身及其附近仍为山丘和陆地。
平阴、长清、历城、章丘乃至华北地区都是当时的海域。
不同的岩层大多在海洋生成,也有在陆地河流、湖泊沉积而成的,其生成时期,在地质学上做了如下划分:(一)寒武纪当泰山古陆被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质随地表水带入海洋,滨海地区沉积以泥沙为主,后来变成了页岩和泥质灰岩;较深海域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沉淀析出,后来形成了石灰岩。
到距今5亿年为止,历时7千万年的这套沉积岩层称“寒武系”,5.7—5亿年这段时间称“寒武纪”。
“系”是地层单位;“纪”是时间单位。
寒武系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总称“沉积盖层”,而其下伏的变质岩,称“结晶基底”,因为组成变质岩的矿物颗粒多是晶体。
(图一)(二)奥陶纪从距今5亿年的时候起,泰山周围的海洋进一步下沉,海水入浸范围不断扩大,到距今4.4亿年为止,历时6千万年沉积了一套以碳酸岩即石灰岩为主的沉积建造,其总厚在本地区600—800米。
这套岩层称“奥陶系”,这段时间称“奥陶纪”。
(图二)(三)志留纪和泥盆纪从距今4.4亿年始,已沉积的寒武系与奥陶系地层上升为陆地,海水向更远的地方退去。
奥陶系地层顶面长期受到风化剥蚀,达九千万年之久。
在此期间,地质历史上经历了志留纪与泥盆纪(S—D)。
这两个纪在我国北方无沉积,但在南方仍然是海洋,沉积了很厚的岩系。
(图三)(四)石炭纪距今3.5亿年到2.85亿年,历时六千五百万年地史上称“石炭纪”。
在此期间被风化剥蚀的奥陶系岩层陆面,曾经六次海水侵入,相应的有六次海水退却。
每次海水侵没,都沉积了一层石灰岩,共为六层。
岩浆岩岩石标本、图片

浮岩 英文名称:Pumice 颜色:深灰 构造:气孔构造 结构:玻璃质结构 主要成分:基性玻璃 所属岩类:岩浆岩\基性喷出岩产地:黑龙江五大莲池
杏仁状玄武岩 英文名称:Amygdaloidal basalt 颜色:深灰 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结构
主要成分:斑晶斜长石、辉石,基质斜长石、玻璃质 所属岩类:岩浆岩\基性喷出岩 产地:南京方山
异剥辉石岩 英文名称:Diallagite 颜色:灰黑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巨粒结构 主要成分:异剥辉石
所属岩类:岩浆岩\超镁铁质深成侵入岩 产地:宁夏小松山
透辉石岩 英文名称:Diapsidite 颜色:灰黑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粗粒结构 主要成分:透辉石
主要成分:斑晶辉石、斜长石,基质斜长石、玻璃质 所属岩类:岩浆岩\中性喷出岩 产地:河北张家口
绳状玄武岩 英文名称:Corded basalt 颜色:深灰 构造:绳状构造、气孔构造 结构:玻璃质结构 主要成分:基性玻璃 所属岩类:岩浆岩\基性喷出岩 产地:黑龙江五大莲池
粗安质火山角砾岩 英文名称:Trachyandesitic volcanic breccia 颜色:褐红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角砾状结构
环斑花岗岩 英文名称:Rapakivite 颜色:灰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似斑状结构
主要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 所属岩类:岩浆岩\酸性深成侵入岩 产地:俄罗斯滨贝加尔湖
霓霞正长岩 英文名称:Aegyrine-nepheline syenite 颜色:红褐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中晶结构 主要成分:霓石、霞石、钾长石
伟晶岩(箭头指示各矿物成分) 英文名称:Pegmatite 颜色:淡褐黄 构造:块状构造 结构:伟晶结构 主要成分:黄玉,白云母
岩浆岩鉴定实例

岩浆岩鉴定实例一、岩石产地:陕西商南松树沟1 手标本描述岩石浅黄绿色,均一块状构造,全晶质细粒等粒结构,粒径0.5-1mm。
主要由橄榄石(85%)透闪石(10%)组成,可见少量辉石与磁铁矿。
磁铁矿具磁性。
橄榄石粒状、黄绿色,受微弱的蛇纹石化。
辉石为黄褐色、短柱状,解理面上具丝绢光泽,可能为古铜辉石,粒度比橄榄石大,最大粒径达5mm。
透闪石为长柱状,长约2-8mm,长宽比1:5-1:10,无色,玻璃光泽,杂乱分布并穿过橄榄石,是后期生成的。
据手标本描述,初步定名为透闪石化纯橄岩。
2 薄片描述:镜下观察岩石具细粒粒状镶嵌结构。
主要矿物橄榄石(85%),次要矿物古铜辉石(<5%),副矿物磁铁矿,次生矿物透闪石(10%),蛇纹石少量。
主要矿物:橄榄石无色、粒状、半自形-自形等粒,粒径0.5-0.7mm,正高突起,个别见不完全解理,平行消光,裂纹发育,三级干涉色,蛇纹石化微弱,二轴晶2V(Ng)=88°,Fo=92,为镁橄榄石。
次要矿物:斜方辉石,淡黄色,短柱状,粒径比橄榄石大,正高突起,具{1 10}完全解理,夹角近90,平行消光,一级黄干涉色,二轴晶2V(Ng)=84°, En=89, 为古铜辉石。
副矿物:磁铁矿,黑色、不透明,粒状,粒径<0.1mm。
次生矿物:透闪石,无色,长柱状,正中突起,具闪石式{110}完全解理,二级初干涉色,Z∧Ng=10º。
蛇纹石少量,分布在橄榄石颗粒间及裂隙中,无色,低突起,一级灰白。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
少量辉石部分包含橄榄石,成反应边结构。
粒状磁铁矿被前二者所包裹,因此,其结晶顺序为:磁铁矿-橄榄石-古铜辉石岩石经受透闪石化及轻微蛇纹石化。
透闪石化发育说明岩浆演化晚期,交代溶液的成份是富Si和Ca的。
岩石具粒状镶嵌结构,色率100,属超基性深成岩。
岩石由橄榄石组成,辉石含量<5%。
定名:透闪石化纯橄岩。
二、岩石产地:山东济南1 手标本描述:岩石为深灰色,块状构造,全晶质中粒等粒结构,粒径2-4mm。
济南地质

济南市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市境以南的玉皇顶(1532米),是鲁中山地、也是山东的最高峰。
境内山地呈扇形环绕在泰岱的西北部,南高北低。
最南部的长城岭,构成了本市与泰安市、莱芜市的分界线,同时也构成了汶河水系与小清河、玉符河的分水岭,最高点(摩天岭)为988.8米。
市区西北部为黄河,黄河与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有小清河,两河均为不对称水系,右岸多支流,左岸无支流或支流少而短。
山前洪积、冲积地貌比较发育。
济南现在的地貌形态,是长期经受内外营力作用演变的结果,特别是在白垩纪燕山运动,基性至中性岩浆岩大量侵入,在市区、历城、章丘最为活跃,形成了济南岩体、沙沟岩体、唐冶岩体、西杜庄岩体、鱼山岩体、张家庄岩体、流海岩体、荆山庄岩体、茶叶山岩体、大有岩体、驼沟岩体等;同时火山强烈喷发,在历城十里铺到章丘的魏化林、章丘东北部到邹平,火山岩覆盖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地层之上。
伴随着岩浆岩的侵入与火山岩的喷发,产生了大面积的升降、较大的断裂与局部的穹状隆起,南部以大幅度的上升为主。
喜马拉雅运动在本区对燕山运动有继承性,进一步破坏并改造了原有形态,基本形成今日之地貌。
在喜山期,约在上新世或更早,有一个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高处经受剥蚀,低处接受沉积,形成了一个夷平面,即鲁中期地面。
后来地壳活动加强,继续产生断裂与大面积的上升运动,断裂使鲁中期地面进一步变形,而上升幅度不均匀,上升量约500~1000米。
泰山上升幅度最大,北部、西北部小,使地面向北、北西倾斜,形成泰山穹隆。
该地面在市内应以长城岭为代表。
在齐河—广饶深大断裂以北继续下降,本市北部接受了第三系沉积。
到第三纪末期或第四纪初期,升降渐缓,直至最后稳定,使地面强烈剥蚀堆积,又形成一个夷平面,即临城期地面。
此地面与后来的两级阶地两者很难区分,多数留有残丘。
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外力作用,不仅使其表面广泛发育残积层,冲洪积物很发育,厚度可达近百米。
到全新世地壳又有过小幅度的动荡,在巴漏河、玉符河、东沙河等地,形成了两级阶地。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

济南市地质资源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的东南隅,北部为华北断陷,南部为鲁西断隆两个Ⅱ级构造单元的一部分,分属于济阳拗陷、淄博—茌平拗陷和鲁中隆起Ⅲ级构造单元之中。
地层一、晚太古代地层晚太古代地层由泰山群变质岩组成,分布在区内南部地区。
章丘西南部白炭窑、团圆沟、小石屋一带和长清界首一带,其走向多为北西向,倾角较陡,由老至新为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及柳杭组;三者呈整合接触,在本区厚2299米。
1 雁翎关组岩性以暗绿色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黑云角闪变粒岩,底部为绿泥阳起片岩。
厚294~1700米。
2 山草峪组岩性以黑云变粒岩为主,夹二云片岩、二云石英片岩、浅粒岩等。
厚度512~2100米。
上部往往出现条带状硅铁建造——条带状磁铁角闪石英岩,磁铁矿含量25~30%。
厚460~1180米。
3 柳杭组岩性下部以透闪阳起片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变粒岩,中、上部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夹透闪阳起片岩及黑云变粒岩。
厚120~149米。
二、古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县、济南市区、历城县和章丘县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0度左右。
早古生代寒武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长清群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部分;奥陶纪岩石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山子组部分,马家沟组的六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岩石地层有月门沟群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
晚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一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多。
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厚度较大,岩性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
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如山东盾壳虫、中华莱德利基虫、叉尾虫、蝴蝶虫、德氏虫、济南虫等。
奥陶系有冶里角石、八陡角石、阿门角石、鄂尔多斯角石等。
济南辉长岩岩浆演化过程:来自熔体包裹体的证据

济南辉长岩岩浆演化过程:来自熔体包裹体的证据丁相礼;张艳;吴亚东;任钟元;郭锋;钱生平;张乐;黄小龙;陈林丽;张银慧;洪路兵【摘要】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济南辉长岩中橄榄石斑晶捕获的熔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
济南辉长岩中橄榄石的Fo(60.3~74.6),Mn(2500~3500μg/g),Ni(70~1349μg/g), Fe/Mn 比值(61.2~83.5),与源区母岩为纯的橄榄岩形成的熔体结晶出的橄榄石性质不同,可能与源区存在辉石岩的贡献有关。
橄榄石中熔体包裹体主量元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熔体包裹体成分的标准矿物计算(CIPW)表明,MgO>10%的熔体包裹体为含有霞石和橄榄石标准矿物分子的硅不饱和熔体,MgO<10%时为含石英标准矿物分子的硅饱和熔体。
橄榄石中包裹有辉石和斜长石,说明岩浆演化过程应该处于开放环境。
熔体包裹体的(208Pb/206Pb)i 和(207Pb/206Pb)i 与 MgO 具有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与 SiO2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以及熔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 SiO2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有下地壳长英质组分的加入。
熔体包裹体的 Pb 同位素落在 EMI 附近并向 EMII 延伸,其源区可能有 EMI 和 EMII 的贡献,熔体包裹体的主量元素成分说明其源区母岩可能有橄榄岩和辉石岩的贡献。
%We present the first analyses of major elements and Pb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olivine-hosted melt inclusions from the Jinan gabbro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olivines in the Jinan gabbros display a relatively larg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Fo values vary from 60.3 to 74.6; Mn contents range from 2500 3500‒ μg/g; Ni contents show a range of 70 1349‒ μg/g and Fe/Mn ratios range from 61.2 to 83.5. Different from the olivine crystallized from partial melts of pure peridotite, th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of the olivine in the Jinan gabbro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pyroxenite other than peridotite in the source. The meltinclusions hosted by the olivine crystals show a significant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CIPW norm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melt inclusions with MgO>10% contain normative nepheline (Ne) and olivine (Ol), while melt inclusions with MgO<10% contain normative quartz (Q). The occurrence of 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hosted in olivines suggests that the magmatic processes involved the formation of gabbro should be occurred in an open-system.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208Pb/206Pb)i, (207Pb/206Pb)i and MgO,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208Pb/206Pb)i, (207Pb/206Pb)i and SiO2, and high SiO2 content of melt inclusions, indicate that felsic component from the lower crust may be involved in the magmatic processes.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elt inclusions are close to EMI and extend towards an EMII-type isotopic composition, suggestive of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MI and EMII components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Jinan gabbros. The CaO contents and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melt inclu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xing of peridotite- and pyroxenite- sources.【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6(040)001【总页数】17页(P174-190)【关键词】济南辉长岩;橄榄石;熔体包裹体;Pb同位素【作者】丁相礼;张艳;吴亚东;任钟元;郭锋;钱生平;张乐;黄小龙;陈林丽;张银慧;洪路兵【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项目资助: NSFC重大研究计划(91214202, 90714001)和“百人计划”择优项目联合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岩--------------------------------------------------------------------------------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
其侵入和形成时代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和中生代;按岩石谱系划分为11个超单元,29个单元。
晚太古代侵入岩、早中元古代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章丘—长清的南部地区,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章丘北部地区。
太古代、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普遍遭受变质作用与太古界变质地层一起构成结晶基底。
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主要为中基性岩。
一、侵入岩(一)晚太古代侵入岩各单元侵入岩体一般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侵入于泰山岩群地层中或呈包体状分布于元古代侵入体中。
1 万山庄超单元(1)安子沟单元角闪石岩:集中分布于长清县万德镇王仙庄一带,岩体长约600米,宽约300米。
岩性为绿泥滑石透闪阳起石岩(角闪石岩),灰绿色粗粒状结构,粒径一般大于5毫米,块状构造。
(2)南官庄单元斜长角闪岩:集中分布于郊区北园镇北辛庄一带,其他地带呈包体存在。
区内岩体长1400米,宽200米,向南延至泰安市。
岩性为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弱片麻状构造。
2 蒙山超单元(1)望府山单元条带状英云闪长岩:在长清县万德镇朱家峪、上营、万德村一带分布,岩体长5公里,宽2公里。
有呈包体出现地段,岩性为灰白、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条带由长英质矿物和暗色矿物相对密集构成,宽度一般为济南市侵入岩谱系3~5毫米。
(2)北官庄单元片麻状中粒角闪英云闪长岩:分布于历城南部下降甘、桃科、黄巢一带,岩体长5公里,宽18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
岩性为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
(3)上港单元片麻状中粒奥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西营、锦绣川和长清南部马东乡—黑峪—杜家庄一带,岩体境内长5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和泰安市。
岩性为灰白色半自形中粒鳞片粒状花岗变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
3 南涝坡超单元(1)西店子单元蛇纹岩、透闪阳起石岩:主要分布于长清南界首小辛庄一带,岩体长800米,宽200米。
岩性为灰白—淡绿色纤维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2)麻塔单元角闪石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下降甘、桃科、柳埠、侯家庄一带。
岩体长1~6公里,宽200~800米不等,岩体呈岩株、岩脉和岩瘤产出。
岩性为黑绿色中粒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4 峄山超单元(1)桃科单元中粒辉石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部桃科以北地区。
桃科岩体长7000米,宽1200米,有分叉现象。
岩性为暗绿色中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为主。
(2)大众桥单元中粒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于长清南部池子崖—白马寺—白石崖一带,岩体长8公里,宽6公里,向南延伸至泰安市。
为灰色、灰黑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3)窝铺单元中粒英云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窝铺、里卧龙池一带,岩体长4公里,宽1公里,向南延伸至莱芜市。
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粒及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晚太古代侵入岩体赋存的主要矿产有饰面花岗石,如大众桥单元石英闪长岩产泰山黑白花饰材。
均可做为建筑石材加以利用。
桃科单元辉石闪长岩中赋存有铜镍铂矿。
(二)早元古代侵入岩各单元侵入体多呈岩基、岩株、脉状产出。
侵入于泰山岩群和晚太古代侵入岩体中,多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片麻理方向一致,规模一般较大。
1 傲徕山超单元(1)望母山单元斑状中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界首以北皮家店—油楼山一带,长8000米左右,宽6000米左右。
为灰白色,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2)松山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南部孙家峪、桃尖山、大龙岗一带。
岩体长8000米左右,宽1000米左右。
历城南部北麻套、桃科一带也广泛分布。
岩性为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半自形中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3)调军顶单元细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南部北麻套以东地区,区内长3000米,宽1000米,向南延伸至莱芜地区。
岩性为灰白色,以细粒为主,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2 四海山超单元狼窝顶单元钾长花岗岩:分布于历城南部柳埠窝铺一带,长6000米,宽1000米,向南延伸,呈脉状北西向展布。
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片麻状构造。
3 红门超单元(1)中天门单元中粒石英闪长岩:分布于长清县张夏纸房一带,长约5000米,宽1000米。
岩性为灰黑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2)西房庄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于长清南部西房庄—邱家庄一带,岩体长约14公里,宽约4公里,呈北西向展布。
岩性为浅肉红色,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
4 摩天岭超单元(1)兔耳山单元细粒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南部兔耳山、石横、东龙湾、双泉一带。
双泉岩体长4000米,宽2000米,其他处分布规模较小。
岩性为灰色、灰红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2)斜峪单元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长清县万德镇孙家峪西地区,岩体长4000米,宽2000米。
岩性为灰白色半自形细粒结构,块状—弱片麻状构造。
早元古代侵入岩体赋存主要矿产为饰面花岗石,如松山单元二长花岗岩产“鲁清红”花岗石和“龙岗红”花岗石;望母山单元斑状二长花岗岩产“长城白”花岗石。
狼窝顶单元钾长花岗岩,调军顶二长花岗岩产“柳埠红”花岗石。
西房庄单元花岗闪长岩赋存有“灵岩红”花岗石,兔耳山单元二长花岗岩赋存“肥城红”花岗石。
(三)中元古代侵入岩牛岚单元辉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部桃科地区,呈岩脉状侵入于桃科单元岩体中,脉长2~10公里不等,宽一般20~50米。
(四)中生代侵入岩中生代侵入岩体主要分布在济南市区、历城流海、章丘茶叶山一带。
呈东西向展布,岩体多呈岩基、岩株及脉状产出。
岩性以中基性、基性岩为主。
侵入于寒武、奥陶、石炭、二叠系中。
1 济南超单元(1)无影山单元含橄榄辉长岩:分布于济南西郊无影山及东郊卧牛山一带,长约2公里,宽约600米。
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条带状构造。
(2)匡山单元中粒含橄榄苏长辉长岩:分布于匡山、标山、粟山、凤凰山、华山等处,大部被第四系覆盖。
岩性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3)药山单元中粒苏长辉长岩:分布于济南西郊药山一带,长约1000米,宽500米。
岩性为灰黑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4)金牛山单元中细粒辉长岩:分布于济南北郊金牛山、鹊山一带,长1~5公里,宽0.5~2公里。
岩性为暗灰色,中细粒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5)马鞍山单元中粒辉石二长岩:分布于济南西北郊马鞍山一带,长600米,宽400米。
为灰白色,中粒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似斑状构造,块状角砾状构造。
该超单元中的矿产主要为饰面花岗石,如匡山、药山单元苏长辉长岩产“济南青”花岗石、济南卧牛山、匡山、华山一带都产优质“济南青”花岗石。
其次在与寒武系、奥陶系的接触带中常形成中、小型接触交代型铁矿,如济南张马屯铁矿等。
2 埠村超单元(1)西杜单元辉石闪长岩:岩体位于历城东部顿丘、沙沟一带,出露面积约10公里。
岩体呈北西向延长,长约4公里,宽约2.5公里,椭圆形。
侵入于中下奥陶统石灰岩中。
接触带发育强烈的矽卡岩化,并伴有铁矿产生。
岩性为灰绿—暗灰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2)大有单元中细粒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历城南泉,章丘大有、阎家峪—张家庄一带。
历城高而也有出露。
大有岩体长2公里多,宽500~1000米;阎家峪—张家庄岩体长约6公里,宽300~1000米。
岩性为灰、灰黑色,中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3)李家楼单元闪长玢岩、似斑状闪长岩:分布于章丘大有、六山圈及历城卧虎山、得泉沟一带。
卧虎山岩体长约1.5公里,宽约500米。
岩性为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该超单元有关矿产主要为矽卡岩型铁矿如沙沟、流海大有等铁矿床。
3 沂南超单元(1)茶叶山单元苏长辉长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孟白庄、十九郎庄、梭庄一带,茶叶山—孟白庄岩体规模较大,长达5公里,宽约1公里。
呈北西向带状展布。
倾向北东,倾角60度左右。
岩性为灰黑—灰色,中细粒辉长结构,块状构造。
(2)林泉单元中细粒黑云母辉长岩:分布于梭庄北部,岩体长约1公里,宽200米。
岩性为暗灰绿色,辉长辉绿结构,块状构造。
该单元矿产主要为饰面花岗石石材。
(五)脉岩区内脉岩种类较多,分布范围广泛,规模大小不一,具多期性,主要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伟晶岩脉、细晶岩脉、二长斑岩脉、辉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辉绿玢岩脉等。
(1)伟晶岩脉:在历城、长清、章丘都有分布,长清南部一伟晶岩脉长约1800米,宽50米左右,呈北西向脉状产出,为肉红色巨晶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黑云母。
另在济南辉长岩体中常伴有辉长伟晶岩脉产出,一般规模较小。
(2)煌斑岩脉:分布比较广泛,呈脉状或岩床产出。
长清南部一煌斑岩脉约长3公里,宽30~50米,呈北北西向脉状产出。
岩性为灰黄色,煌斑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约25%,主要为透辉石、普通角闪石,基质为透辉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方解石等。
(3)辉长玢岩:分布于章丘梭庄东南部一带,长3公里,宽约30~50米,呈北东向脉状产出,岩性主要为灰—黑灰色,斑状结构。
斑晶由斜长石和普通辉石组成,基质由斜长石、普通辉石、黑云母、石英组成。
(4)闪长玢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南部和梭庄北部,其中有长约500米,宽约400米和长2000米,宽50米者,脉状产出。
岩性为灰色,具斑状结构,基质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组成斑晶由斜长石和少量辉石组成。
基质以斜长石为主。
另在历城、长清也有分布。
(5)二长斑岩:分布于章丘梭庄北部和丁家庄南部,长1~3公里,宽30~50米,呈近东西向和北东向脉状产出。
岩性为灰色、浅肉红色,中粒斑状、似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基质以正长石为主,少量斜长石和石英。
(6)辉绿玢岩:分布于章丘茶叶山东侧,长约1公里,宽约100~200米,呈北西向脉状产出,岩性为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辉石组成,有少量橄榄石斑晶。
(7)石英脉、细晶岩:主要分布于太古界变质岩地层和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侵入岩中,一般规模不大,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宽数米至数十米。
在章丘南明—十字口一带和南石屋一带有分布,历城柳埠、西营也有分布,常形成硅石和玻璃用原料。
与脉岩有关的矿产较多,如钾长石矿、硅石矿、饰面石材矿、铁矿、重晶石矿等。
二、火山岩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章丘梭庄、十九郎庄、孟白庄一带和历城北部魏化林—十里堡一带,后者呈隐伏产出。
因具火山、沉积双重性质,也组成白垩纪青山群八亩地组,属陆相火山岩地层。
为燕山晚期形成。
火山岩种类有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熔岩和次火山岩。
(一)章丘北部火山岩(1)火山熔岩类:有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粗安岩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