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定方法及主要内容古瓷器鉴定有什么主要内容呢?不就是断真伪吗?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总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断真伪(二)断年代(三)断优劣(四)断窑口古瓷器的鉴定的方法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1. 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来摸索它们的发展规律和各时期的特征。

2.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但这些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抽象,其实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

如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

便是明洪武青花瓷。

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

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够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

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 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

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

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

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才可一眼识破。

2. 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队、捏、印、帖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等。

古玩鉴定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

古玩鉴定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

古玩鉴定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古人云:“瓷器瓷器,千磨万击还坚。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古代瓷器深受收藏家和文化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市场上流通的古代瓷器真假参杂,鉴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真假古代瓷器呢?本文将从外观、工艺、纹饰和器物特征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古玩鉴定的方法。

一、外观特征古代瓷器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真伪的第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瓷器的整体造型。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

而假冒的瓷器则常常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瑕疵,造型粗糙不规整。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釉面的质地与色泽。

古代瓷器的釉面会在烧制过程中产生自然流淌的效果,形成细致而有层次的纹理。

而假冒瓷器常常使用低质量的釉料,表面质感粗糙,没有自然的光泽。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底部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会在底部刻有制作年代、作坊、款识等字样,这些信息对于辨别真伪至关重要。

而假冒瓷器则常常缺乏这些重要的标志。

二、工艺特征除了外观特征,古代瓷器的工艺特征也是我们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断面来判断其工艺水平。

真正的古代瓷器断面有细腻的质感,没有明显的裂纹或瑕疵。

而假冒瓷器由于制作工艺不精细,断面常常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瓷器的胎质来判断其真伪。

古代瓷器通常采用细腻而均匀的胎土制作,触感光滑细腻。

而假冒瓷器由于用料不当,常常给人粗糙的触感。

三、纹饰特征古代瓷器的纹饰特征也是我们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纹饰的图案和题材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通常采用传统的纹饰图案,如龙、凤、花卉等,同时纹饰的题材也常常与历史、文化相关。

而假冒瓷器常常采用流行的图案或是随意的花纹,题材与古代瓷器常常相去甚远。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纹饰的细节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瓷器纹饰的细节会非常精细,铭刻清晰,线条流畅。

而假冒瓷器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真正的古代瓷器那样的细致程度。

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古代陶瓷鉴定咬(也叫吃土):土咬是出土古瓷带来的特征,熟坑(传世品)的陶瓷不存在土咬,只有生坑(出土)的必然有土咬。

仿制者、小古玩商常常人工做作出土的假象,做假的方法有二,一为人工开片后将器物放入泥浆锅内煮,一为用粘胶水调泥浆抹在瓷器上。

前一种泥浆只进入裂缝里,后一种泥浆强粘在表层,洗也洗不了。

但是这人工做的很容易识别,而真正吃土的陶瓷器其土咬很深,它是通过釉面沁人胎骨的,在表面上看不到土,通过微观镜下可见清晰的土斑嵌在胎骨里,而是在釉下,在开片的地方有,不开片的地方也有,一般的在不开的釉下有土咬,反而开了片的地方没有土咬。

这是为什么?因为瓷器在土中不论开片与否时间长了就会沁入泥土,故开片与否都会有土咬。

由于在土中恒温,瓷器不一定开片,出土之后有冷热变化则开始开片,此时开片的裂缝中并没有吃土,就是这个原因很好解释它。

所以鉴定真出与假出土瓷一看土咬痕迹便可知道。

结晶斑:结晶斑是与气泡互抗的,凡是唐、宋瓷都看不到气泡。

但一般都有浅色的结晶斑点,也许这是因为那个时期的胎土不纯,不洁白的原因,而明、清瓷主要瓷泥是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纯白色不存在结晶斑块。

所以对高古瓷(元早期及唐宋时期)可以看到结晶斑,如果胎质不是这样即可怀疑它是否仿制?这不是主要条件,仅可参考。

三、色彩比较法1、色彩(即釉色)是陶瓷艺术中重要的一项。

由于不同色彩则产生不同效果和美感。

但由于人工操作,人工配方各有各的秘决又由于烧制温度的控制很难划一,所以产生的色彩效果各不相同。

如青花的颜色,虽说都是青花,都是钴料(都是由"无名子"原料调制)都由高温烧成,实际上青花的色调无一相似。

元青花分前期后期,还分国产与进口料之别。

永乐青花色深,宣德青花色正,成化青花淡雅,万历青花泛紫……康熙、雍正、乾颅…各朝各代互不相同,很难用文字说得准确,所以在鉴定中常常会发生争议,有人说色调对,有人则认为不对,因为缺少标准很难统一认识。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备受珍视。

但是,市场上的古陶瓷真伪难辨,让很多收藏家不得不为此担忧。

那么,如何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呢?下面就来简述一下古陶瓷鉴定方法。

一、色泽纹饰鉴定1. 颜色:古陶瓷经过长期的陶烧与风化作用,往往色泽偏黯,颜色相对柔和。

而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品,色泽比较艳丽,而黏合的颜色也比较鲜艳。

因而,颜色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纹饰:古陶瓷的纹饰经过历史沉淀,磨损后会形成一定的裂纹痕迹、氧化铁质变化等。

而新品则会披上一层人为制造的瑕疵,纹饰不自然,中空处太薄等等。

可以通过观察纹饰的自然度与辅助元素的正反对比,来判断古陶瓷的真伪。

二、胎骨鉴定1. 粘土:古陶瓷的胎骨粘土细腻、柔润,而现代窑厂为了提高釉面效果,采用粗糙的粘土,使得胎骨不细腻。

2. 氧化物:在制作古陶瓷时,胎骨会自然能够吸附一些氧化物,而现代陶艺也可以通过一定处理手法来使胎骨呈现相应的氧化物效果。

但是,从氧化物角度考虑,古色陶瓷比new瓷要天然自然得多,而现代新瓷也通过特殊技术来模拟氧化物,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氧化物来鉴定。

三、釉面鉴定1. 釉层自然度:古陶瓷的釉面自然光洁,且反应较为柔和,而现代高科技产品发现治疗方法会使陶瓷的釉面更加亮丽,并且过分光滑。

在对照研究中,需要认真观察釉层的自然度来判断真伪。

2. 釉层平整度:真古陶瓷釉部平整,不会有起泡、气孔等缺陷。

而目前一些现代釉面下表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气孔或者涂层。

可以在鉴定时注意观察釉层平整度来判断真伪。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鉴定古陶瓷的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外观鉴定古陶瓷的外观包括形状、纹饰和釉面等多个方面。

在鉴定古陶瓷时,首先要注意其整体形状是否规整,有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而且,要观察其纹饰是否符合古代工艺特点,是否具有代表性特征。

还要检查釉面的质地和色泽,判断其制作年代和地域。

二、声音鉴定声音鉴定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敲击陶瓷器物,判断其声音的响亮度和音调,来判断其质地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声音清脆、悠扬的陶瓷器物更为精美,而声音沉闷、单调的陶瓷器物则相对简陋。

三、手感鉴定手感鉴定主要是通过触摸古陶瓷的表面来感知其质地和温度。

一般来说,精美的古陶瓷质地均匀细腻,而且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而粗糙的古陶瓷则质地不均匀,手感较为粗糙。

四、斑纹鉴定斑纹鉴定是通过观察古陶瓷的斑纹情况来推测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一般来说,古陶瓷的斑纹较为细腻,颜色和纹理也相对独特,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而现代仿制的古陶瓷则往往斑纹较为粗糙,颜色也较为单一。

古陶瓷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外观鉴定、声音鉴定、手感鉴定和斑纹鉴定等多个方面,而且每种鉴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特点。

在鉴定古陶瓷时,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也可以通过参考专业的鉴定书籍和资料,结合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鉴定能力。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的鉴定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综合考虑陶瓷的材质、形状、纹饰、釉色、胎体、工艺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古陶瓷的鉴定方法。

一、观察釉色
古陶瓷的釉色是鉴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观察釉色的深浅、光泽、透明度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出陶瓷的制作年代、来源地区和制作工艺。

苏州窑的青花瓷釉色青翠透亮,而汝窑的釉色灰绿光泽。

二、观察胎体
古陶瓷的胎体是指未经釉饰的器物本体。

观察胎体的质地、断面和施釉方式可以初步鉴别出陶瓷的真伪。

真品汝窑胎体通透细密,而仿品胎体粗糙呈壳状;真品钧窑胎体呈青白色,而仿品胎体多为黄褐色。

三、观察纹饰
古陶瓷的纹饰是指在器物表面上的装饰图案。

通过观察纹饰的线条、造型、题材和布局,可以初步判断陶瓷的制作流派和风格。

唐三彩釉下彩的纹饰多为人物、动物、花卉等多彩绚丽的图案,而宋代的青白瓷纹饰则多为简约的植物纹样。

四、观察造型
古陶瓷的造型是指器物的形状、比例和结构。

通过观察造型的端庄、优雅、圆润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陶瓷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格。

唐代三彩马踏飞燕的造型典雅华丽,而元代青花白瓷的造型则多为粗犷朴实。

五、辅助手段
除了直接观察陶瓷的釉色、胎体、纹饰和造型外,还可以借助辅助手段进行鉴定。

比如可以利用光线、显微镜、紫外灯等工具进行观察和检测,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同时还可以进行化学分析、放射性测年、样品对比等实验,以获取更科学的鉴定结论。

如何鉴别古代瓷器真伪

如何鉴别古代瓷器真伪

如何鉴别古代瓷器真伪
古代瓷器作为一种珍贵的文物,其真伪鉴别一直备受关注。

正确的鉴别方法可
以帮助我们分辨出真品和赝品,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
首先,要仔细观察瓷器的外貌。

真品的瓷器通常会有一定年代的痕迹,如细微
的磨损、釉面开裂、斑点等。

而赝品通常是完美无缺的,没有历史的气息。

此外,要注意观察器物的造型、纹饰和釉色是否符合古代风格,是否符合当时的烧制工艺。

其次,可以通过敲击瓷器来鉴别真伪。

真品的瓷器质地坚硬,敲击发出的声音
响亮清脆;而赝品由于制作材料的不同会发出浑浊的声音。

可以轻轻敲击瓷器底部或者侧面,听其声音可以初步鉴别真伪。

再者,可以通过观察瓷器底部的底款来判断真假。

底款是制作者的印记,真品
通常会有清晰的底款,上面可能有刻字或者标记。

可以通过比对底款和已知真品的底款来初步鉴别。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瓷器的纹饰和细节。

真品的纹饰通常清晰、细腻,制作精良;而赝品的纹饰往往模糊、粗糙,缺乏细致。

通过观察纹饰的细节可以更准确地鉴别真伪。

总的来说,鉴别古代瓷器真伪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比较,只有通过仔细观察瓷
器的外貌、敲击声音、底款和纹饰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准确鉴别出真品和赝品。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您在鉴别古代瓷器时有所帮助。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1.观察外观特征:首先,要仔细观察古陶瓷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
图案和装饰等。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关于时代、地区和制作工艺的重要线索。

2.检查胎体和胎土:胎体和胎土是古陶瓷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查
它们的颜色、质地和结构特征,可以确定制作时的胎体和胎土类型,从而
推断年代和产地。

3.研究烧制技术: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古陶瓷有不同的烧制技术。

通过
观察瓷器的釉色、烧结程度和烧制痕迹,可以判断出釉瓷、青花瓷、五彩
瓷等的制作工艺和烧制技术。

4.了解文化背景:在进行古陶瓷鉴定时,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也非常重要。

比如,了解一些历史时期的陶器风格、图案和器型特点,可
以帮助鉴定专家更准确地判断古陶瓷的年代和产地。

5.对比鉴定:古陶瓷鉴定常常需要与已知的真品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
形状、图案、装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初步判断古
陶瓷的真伪。

6.借助科学检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古陶瓷的鉴定更加准确和
科学化。

例如,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可以精确确定古陶瓷的年代;采用
红外光谱分析可以鉴定瓷器的化学成分;使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小
的制作痕迹和伪造痕迹等。

以上是一些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然而,由于古陶瓷的种类繁多,
鉴定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细节和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
最好还是寻求专业鉴定机构或人员的帮助,以确保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古瓷器鉴定方法

古瓷器鉴定方法

古瓷器鉴定方法
古瓷器鉴定是收藏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古瓷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也是人类智慧和工艺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古瓷器鉴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观察外观:古瓷器的外观特征因年代和风格而异。

一般来说,瓷器的外观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表面的颜色、釉面、气泡、纹路、磨损等情况来判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年代和风格的瓷器来了解其外观特征的变化。

2. 探究历史背景:了解瓷器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鉴定瓷器的真实性。

可以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博物馆展览等方式来了解瓷器的制作年代、产地、风格等信息。

3. 分析制作工艺:古瓷器的制作工艺因年代和风格而异。

可以通过观察瓷器的制作工艺、工具、原材料等来判断其年代和制作水平。

4. 考虑收藏价值:古瓷器的收藏价值因年代、风格、制作水平等因素而异。

在进行古瓷器鉴定时,需要考虑瓷器的收藏价值来决定是否值得收藏。

5. 借助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帮助进行古瓷器鉴定。

例如,可以通过X光、CT等扫描技术来了解瓷器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可以通过DNA检测技术来了解瓷器的制作年代和来源等信息。

古瓷器鉴定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同时需要对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有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古瓷器鉴定时,需要注意保持客观、严谨、科学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古陶瓷检测标准

古陶瓷检测标准

古陶瓷检测标准一、外观检测1.造型与纹饰:检测古陶瓷的形状、大小、纹饰和装饰手法等特征,以确定其年代、地域和文化背景。

2.釉色与光泽:观察古陶瓷的釉色、光泽、开片、剥釉等情况,以评估其保存状况和窑口特点。

3.完整度与损伤:检查古陶瓷是否有破损、缺失、修补等情况,以了解其流传历程和修复状况。

二、物理性能检测1.密度与硬度:通过测量古陶瓷的密度和硬度,以鉴别其材质和工艺特点。

2.热稳定性:对古陶瓷进行加热试验,观察其热膨胀系数和耐热性能,以评估其烧制工艺和质量。

3.透光性:通过观察古陶瓷的透光现象,以判断其烧制工艺和材质纯度。

三、化学成分分析1.主成分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确定古陶瓷的主要成分,以鉴别其材质和产地。

2.微量元素分析:检测古陶瓷中的微量元素,以了解其产地和工艺特点。

3.腐蚀与污染:对古陶瓷表面的腐蚀物和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以评估其对保存和展示的影响。

四、烧制工艺检测1.烧制温度与时间:通过热分析等方法确定古陶瓷的烧制温度和时间,以了解其烧制工艺的特殊性。

2.窑炉痕迹:观察古陶瓷表面的窑炉痕迹,以推断其烧制工艺和窑口特点。

3.原料与配方:对古陶瓷的原料和配方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烧制工艺和产地。

五、老化程度检测1.热释光测试:通过热释光技术测定古陶瓷的年代,以判断其老化程度。

2.碳-14测年:利用碳-14测年技术确定古陶瓷的年代,以评估其历史价值。

3.痕迹与痕迹演变:观察古陶瓷表面的痕迹和痕迹演变情况,以推断其历史保存状态和经历。

六、真伪鉴别1.材质鉴别:通过对古陶瓷的材质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以鉴别其真伪。

2.工艺鉴别:观察古陶瓷的烧制工艺、纹饰和造型等方面的特点,以鉴别其真伪。

3.出土痕迹鉴别:根据古陶瓷表面的出土痕迹和修复痕迹等特征,以鉴别其真伪和修复状况。

七、修复与保护状况检测1.修复记录与评估:对古陶瓷的修复记录进行查阅和分析,以了解其修复历史、方法和效果。

2.保护措施有效性:对古陶瓷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评估,以了解其保护效果和维护状况。

古董陶瓷鉴定

古董陶瓷鉴定

古董陶瓷鉴定一、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例如,距今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

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

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

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

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

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

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二、从历代陶瓷的款识去辨别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

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

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

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

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回去推论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

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饭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通常人对它也许特别注意不多。

其实,它的造型也就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

唐代的饭碗,通常就是浅腹,,直口,实平足,胎薄,体重。

明代的碗,口外竖钩,腹深而纤细,方座较低,散发出沉雄沉稳之美感。

吴垂昆以后,特别就是康熙时期,碗口外竖钩,但弧度没明代小,腹深但变得瘦小,方座已经开始变矮。

十种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标准

十种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标准

十种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标准在古玩领域,既有自然天成的,必也有仿制品,那么该如何区分人为做旧的物质表现和自然老化的物质表现?最便捷最无争议的便是借助科技手段,实证最具说服力。

古陶瓷由最朴素的自然之水、火、土结合而孕育化生,经过时间的淘洗之后,沉淀下来的不仅是外表看似温润古朴的美,还有发生在胎体、釉面等内部物质结构中的自然老化痕迹,与其他物质所必经的一样,它的成长和蜕变也有自己的规律。

只要掌握了古陶瓷釉面的老化,气泡的变化,胎骨的的老化,彩料的老化等特征,再想分出古陶瓷的新与旧并不难;公安部评审通过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技术,应在古陶瓷鉴定上加以推广应用。

目前已经确定并应用的十种老化痕迹鉴定标准列举如下:腐蚀线,几何图形,腐蚀坑点,腐蚀斑块,局部釉面脱落,变色气泡,破口气泡,腐蚀网纹,胎体析盐,釉面混融;可通过微观镜观察釉面的老化痕迹特征,反复比较,了解并掌握这十种老化痕迹的形貌特征:1、腐蚀线:‘腐蚀线、破口泡、钙化斑’并存现象【200倍显微镜放大】‘腐蚀线、坑点、雾化斑、网状纹’并存【200倍放大】2、几何图形:‘元青花’青料青面局部出现的几何图形、放射线几何图形【200倍放大】3、腐蚀坑点痕:‘宋代蓝釉’釉面的坑点【200倍放大】‘宋代龙泉窑’上的坑点斑【200倍放大】‘宋代汝窑’标准器上的坑点斑【200倍放大】4、腐蚀斑块:釉下‘放射线斑’与‘腐蚀线’共存现象【500倍放大】5、局部釉面脱落:‘釉面脱落’与‘釉下析盐’并存【200倍放大】6、变色汽泡:【200放大镜下各种古瓷标本】釉面上的‘变色’气泡7、破口气泡现象:宋瓷标本上的部分破泡现象【200倍放大】部分‘五代青瓷’釉面上的破口气泡【500倍放大】8、腐蚀网纹:‘元青花’青料釉面上的‘链珠状网纹’与‘钙化白斑’并存【200倍放大】‘宋代钧窑’釉面上的老化‘网状纹’痕迹【200倍放大】9、胎体析盐:‘釉下析盐’结晶现象【200倍放大】‘开片处’呈现析盐结晶体【200倍放大】10、釉面混融与结晶现象:‘釉面混融’现象【500倍放大】‘釉面结晶’与‘相混融’现象二、多种老化痕迹并存:‘北宋汝窑’标本上多种痕迹并存【200倍放大】‘元青花’标本器上多种痕迹并存图【200放大】‘宋钧窑’多种痕迹并存图【200倍放大】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是根据物理学中的分子运动原理,借用高倍显微镜等先进的现代科学仪器,观察出老化痕迹的物质表现。

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

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

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

现如今,有许多仿冒的艺术品。

那么,我们怎么去辨别陶瓷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陶瓷的辨别与鉴定,希望能帮到你。

传统外观鉴定是古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丰富的经验,通过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对被鉴定陶瓷的外观、重量、声音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仔细观察,结合以往的丰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其真伪作出判定。

如是真品,则还可考证出其年代、产地及窑口等。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广泛、全面,一般来说,也比较可靠。

但由于它的标准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人的经验又往往存在许多局限性,所以这种鉴定结论也时有错误发生。

老化鉴定古陶瓷表面的釉子由于长期遭受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以及其他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受到腐蚀会发生老化。

釉子随时间推移,内部结构不断自行调整,也会发生“自然老化”。

老化了的釉子色泽比较柔和、温润,有的会出现不同形态的微裂纹,被称为陶瓷器的“年轮”。

新品釉子的光亮度与透明度均高于古代真品,有一种“贼光”和“火气”。

现在,专家们采用现代量子物理学检测技术,通过测量釉子的老化系数来判定古陶瓷真伪,准确率较高。

元素鉴定不同时期、不同窑口、不同品种的陶瓷器其内部所含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都是不同的。

当代造假者虽然仿制技术高超,在常量元素的把握上能接近真品,但对一些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准确控制仍无能为力。

专家们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陶瓷器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就可鉴定出其真伪,鉴定的准确度较高。

目前,老化鉴定和元素鉴定法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成为一种可以单独存和依靠的鉴定方法。

要对古陶瓷品作出准确的鉴定,必须把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缺一不可。

只有三种方法结论一致为真品,才可作出真品认定。

如果其中有一项结论相反,且证据确凿就可以断定是赝品。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作者:惠俊芳来源:《祖国》2016年第14期摘要:古陶瓷鉴定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古陶瓷收藏知识,积累一定的陶瓷识别经验,才能进行古陶瓷的鉴定。

在我国目前对古陶瓷实行鉴定,主要通过眼学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的方式。

古陶瓷在鉴定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专业的技术与手段以外,还需要遵循基本的鉴定原理及标准。

关键词:古陶瓷鉴定收藏专业标准一、前言古陶瓷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对器物的纹饰、造型、年代、釉、胎、烧制工艺等进行仔细的研究与观察,并根据鉴定者的知识积累做出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根据陶瓷器物的特征进行辨识,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主要是辨识真伪,鉴定的标准是依据古陶瓷的各种特征,包括釉、胎、年代等。

二、古陶瓷鉴定的意义古陶瓷属于世界性的重要收藏品,既是古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的国粹,对古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与研究价值。

古陶瓷通过造型、釉色及烧制等工艺,丰富的再现了古人的文化艺术观与审美情趣。

既有外在美,同时还凝聚着古陶瓷技术的精华,一件古陶瓷文物的价值也在于此。

三、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陶瓷价值颇高,古陶瓷在收藏和买卖的过程中,鉴定的基本原理,就是辨别真伪。

由于古陶瓷巨大利益的诱惑,仿古陶瓷精品冒充真品,已经形成了定势,有些仿品,几乎连古陶瓷鉴定专家都难辨真伪,可谓手法之高。

由于仿品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没有历史价值,故也不具备文物收藏的价值,假的仿制的赝品,不仅给买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收藏研究带来误导,百害而无一利,更是所有的收藏家所深恶痛绝的。

如何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可以通过这样两种方法来完成,主要是通过“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这两种方法。

四、古陶瓷鉴定的方法(一)眼学鉴定的方法眼学鉴定的方法绝不能认为是一种推断或臆测,这种眼学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古陶瓷文物的胎、釉、工艺、纹理,结合鉴定者自身掌握的有关陶瓷知识,而得出的结论。

这种眼学鉴定的方法的主观性较强,不同的鉴定者对同一件古陶瓷文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同一个鉴定者对同一件古陶瓷文物先后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这种现象,在古陶瓷鉴定过程中经常出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

古陶瓷鉴定方法简述古陶瓷是指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物,由于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随着时间的推移,古陶瓷已经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与特点。

而古陶瓷鉴定方法的研究是通过对古陶瓷的形态、装饰、胎质、胎釉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来判断其年代、产地、作者等重要信息,以确定其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观察形态观察陶瓷的整体形态和局部特征,包括器物的外形、通身的比例、匀称性、曲线流畅性等等。

古陶瓷的造型一般遵循统一的美学原则,对称、对应回环、比例匀称等都是重要的判断依据。

二、研究装饰陶瓷的装饰包括器物的纹饰、图案等,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依据。

古陶瓷的纹饰多样,有刻划、镶嵌、贴花等方式,纹饰的样式与时代、地域、制作工艺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装饰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和产地。

三、分析胎质胎质是指陶瓷的本体材质和质地,主要用来判断陶瓷的真伪。

古陶瓷的胎质有各种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材质组成,如普质、疏质、细质、瓷质等。

通过对胎质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与已知的陶瓷进行对比,可以初步判断古陶瓷的真伪。

四、鉴别釉面釉面是陶瓷器物表面的一层釉料,对其釉色和釉面质地进行观察和鉴别,可以确定古陶瓷的制作工艺、年代等重要信息。

釉面的颜色、质地以及釉面上的裂纹、磨损等都是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比较鉴证通过比较已有的鉴证实物和文献资料,对陶瓷的款识、题签等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确定古陶瓷的作者、年代、器型、胎釉工艺等重要信息。

这需要综合运用文献调查、物证比较、艺术史等多种研究方法。

六、科学技术手段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还可以运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如碳十四测年法、元素分析、断层分析等,对古陶瓷进行分析测试,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判断结果。

古陶瓷鉴定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鉴定方法和手段。

结合形态观察、装饰分析、胎质鉴别、釉面鉴别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通过比较鉴证和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古陶瓷的年代、产地、作者等重要信息,从而确定其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

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
古代陶瓷鉴定是通过对古代陶瓷的造型、纹饰、质地、窑口、釉色、款识、重量、比重等方面进行鉴别,判断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过程。

古代陶瓷鉴定的方法包括眼看、手摸、耳听、鼻闻、舌舔、刀刮、印模等。

其中,眼看是观察陶瓷的形状、纹饰、釉色等方面;手摸是感受陶瓷的质地、重量、比重等方面;耳听是听陶瓷的敲击声、摩擦声等;鼻闻是闻陶瓷的釉色是否有刺鼻气味或烧焦味;舌舔是感受陶瓷的釉面是否含有化学物质;刀刮是刮擦陶瓷表面,观察釉面是否有剥落和硬度变化;印模是使用软质物体在陶瓷上压印,观察压印出的图案和文字是否清晰。

在古代陶瓷鉴定中,还需要注意假器的制作方法,如仿古釉面、仿古造型、仿古底足等。

要识别这些假器,需要了解真器的特征,并仔细观察陶瓷的细节和微妙之处,以发现假器的破绽和瑕疵。

总之,古代陶瓷鉴定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需要耐心、细心和认真地进行鉴定工作。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中国古陶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了解和掌握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陶瓷的起源、类型、制作工艺以及鉴定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定中国古陶瓷。

一、陶瓷的起源与类型陶瓷是指以黏土为主要原料,通过成型、烧制等工艺制成的器物。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陶器。

随着时代的演进,陶瓷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青瓷、白瓷、黑瓷、彩瓷等。

青瓷是中国陶瓷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它的特点是釉面呈青色,瓷体质地坚硬,釉面细腻光滑。

白瓷是中国古陶瓷的代表之一,制作工艺精湛,釉面洁白如玉。

白瓷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定窑白瓷和宋代的哥窑白瓷。

黑瓷是中国陶瓷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釉面呈黑色或暗褐色,瓷体质地坚韧,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黑瓷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定窑黑瓷和元代的哥窑黑瓷。

彩瓷是指在瓷器上绘制各种色彩图案的陶瓷,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

彩瓷的代表作品有元代的景德镇彩瓷和明代的景德镇五彩瓷。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中国古陶瓷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原始陶器的制作,主要以手工捏塑和骨架法为主。

随着时代的推进,陶器的制作逐渐引入轮盘制作法,使得陶器的形状更加规整。

在成型完成后,陶器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决定陶瓷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分为胎质烧制和釉质烧制两个部分。

胎质烧制是指在高温下将陶器的胎体烧制成瓷体,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

釉质烧制是指在胎质烧制完成后,将陶器涂上釉料,再次进行高温烧制,使得釉料与瓷体相融合,形成光滑的釉面。

三、中国古陶瓷鉴定的要点中国古陶瓷鉴定需要考虑陶瓷的年代、品种、质地、工艺和装饰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鉴定要点:1.年代鉴定:通过观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风格特点等方面,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时代背景,推断陶瓷的年代。

2.品种鉴定:根据陶瓷的器型、釉色、胎质和纹饰等特征,判断其属于哪一种陶瓷品种。

古陶瓷微痕科技鉴定,原理

古陶瓷微痕科技鉴定,原理

5、个人鉴定:如画家或画家的家属鉴定。
二、古陶瓷的“目鉴”方法与“科鉴”技术
“古陶瓷鉴定必
须跟上时代发展的
要求,传统的‘目
鉴’方法与‘科鉴’ 方法相结合,才是 耿 宝 昌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 炎黄艺术馆鉴定委员会会长
解决问题的最终办 法。”
二、古陶瓷的“目鉴”方法与“科鉴”技术
二、古陶瓷的“目鉴”方法与“科鉴”技术
2、科鉴的认识论和哲学来源
哲学来源:柏拉图的“整体观”;笛卡尔的“主观二
分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17世纪
英国培根的“实证主义的归纳法”;17世纪60年代德
国莱布尼兹的“数理逻辑”。
二、古陶瓷的“目鉴”方法与“科鉴”技术
3、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主观认识和理论的标
3、酸对釉的腐蚀:
≡Si-O-Si≡+HF→ ≡Si-OH+≡Si-F
三、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的概念、原理及特征
(三)、特征
1、直线、曲线、弧线、半环形腐蚀线
清代酱釉执壶 江苏常州市博物馆收藏
半环形腐蚀线
三、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的概念、原理及特征
南宋茶叶沫釉残碗 江苏常州市博物馆收藏
直 线
弧 线
(十)、“目鉴”与“科鉴”的对比
“目 鉴”
目鉴观察的是社会属性 观察宏观
“微痕科鉴”
观察的是自然属性 观察微观 必须借助工具 观察结果可记录,可保存 他人重复观察结论相同
一般不使用工具
观察结果不可记录,无法保存
他人重复观察结论不同
经验属于个人独有
结论社会共享
三、古陶瓷“自然老化痕迹”的概念、原理及特征

古代陶瓷鉴定[修改版]

古代陶瓷鉴定[修改版]

第一篇:古代陶瓷鉴定一鉴定的目的:古陶瓷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

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

二鉴定的内容: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

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

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

鉴定的方法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鉴定古代陶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国的陶器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极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地下出土物中要数陶器最为丰富。

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器也和对其它文物一样,制作了一些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一下子也难以搞清。

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就需要研究陶器的演变规律,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准确的科学鉴定。

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古代陶器的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陶器鉴定。

鉴定古陶器,并非十分神秘而高不可攀,但必须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种种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

鉴定陶器关键在于要多观看、多接触、多实践,从把握历代陶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作规律性的认识,再加上运用现代科学测试手段,这样就能获得陶器鉴定的真知灼见。

当然,真正精通陶器鉴定也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

我国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陶器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时代的器物,不同地区,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

何况古陶器自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呢!因此,从数量众多的古陶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不那么容易了。

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从这一点来说,古陶器鉴定又是一项比较复杂,有难度的学问。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陶器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感官(即眼、耳、手等)进行辨伪、断代及考。

70 年代后,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陶器鉴定中得到运用,从而使陶器鉴定进入新的境界。

如用碳 14 和热释光间接和直接测量陶器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分析、比较陶器的化学成分,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陶器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器的质地、结构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刊于《收藏界》2008年第1期伍秋鹏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目前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两种。

传统鉴定,有时又被称为“眼学鉴定”,即鉴定者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对器物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重量、声音以及制作、装烧工艺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窑口和价值作出判断。

现代科技鉴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鉴定领域,采用一定的科学检测仪器,对古陶瓷胎、釉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能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从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和产地做出结论。

目前常用的科技鉴定方法主要有热释光测定、微量元素分析、老化系数分析等。

关于中国古陶瓷鉴定的发展方向,多数专家的意见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走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学鉴定相结合的道路。

但是,从目前古陶瓷鉴定的现状来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还是要依靠传统的眼学鉴定。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鉴定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

诸如,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花时较多,需要储备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大量古陶瓷标本,建立庞大的数据库,鉴定成本较高;以及鉴定技术不成熟,误差较大,有的鉴定技术已经被作伪造假者破解等问题。

传统眼学鉴定的主观性较强,常给人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印象。

由于传统“眼学鉴定”的依据是鉴定者的经验,每个鉴定者的专业经验、擅长领域、所处的地域环境等不尽相同,使用的鉴定标准和依据不同,对于同一器物常有不同的意见。

以致有人认为传统眼学鉴定不科学,缺乏统一的标准,是一种主观经验。

此外,许多初学古陶瓷鉴定的人,常常感觉古陶瓷鉴定很难。

有的人看了不少的书,对古代陶瓷的历史发展、时代特征和各个窑口的特点都很熟悉,但结果却是买了很多的假货,水平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

他们常常困惑的是: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与标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件陶瓷在有的情况下,大家能够取得一致的意见,真即是真,假即是假;然而在很多的时候,大家却难于取得一致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陶瓷鉴定的基本原理或本质,简单地说就是:真假对比,识真辨伪。

古陶瓷鉴定与日常生活中诸如钞票、烟、酒、电器、皮革、印刷品、出版物、衣服等物品的鉴定,在基本原理上是相同的。

这些不同的物品,我们通常从包装、外观、成色、质地、手感、气味、防伪标记、质量等方面鉴别它们是正品,还是属于伪劣仿冒产品。

尽管各种物品的鉴定方法和具体标准不一样,但是任何鉴定活动都是在比较中完成的,即鉴定者在充分认识鉴定对象的基本特征与属性的基础上,确立一定的鉴定指标、标准或要素,然后对照被鉴定对象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得出相应的鉴定结论(图1、图2)。

从实际鉴定情况来看,鉴定古陶瓷要比鉴定日常生活中的钞票、烟、酒、电器、衣服等物品要难很多。

日常中的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常接触,并不需要特别学习,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懂得如何鉴别它们的真伪、优劣。

古陶瓷鉴定与其他物品的鉴定一样,只有“识真”,才能“辨伪”。

然而,由于中国古陶瓷其历史悠久、窑口众多,各个窑口、各个时期的产品五彩斑斓,表现在胎、釉、造型、工艺与装饰上的特点各不相同,要全面认识和熟悉中国古陶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这样的一个学习和积累过程,其实就是“识真”的过程,通过对各个窑口、各个时期器物的认识,从而确立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在头脑中形成“数据库”(图3—图8)。

因而,传统眼学鉴定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同时又是“科学的”。

许多人常常感觉学习古陶瓷鉴定很难,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

“识真”不仅要求掌握各个窑口、各个时期陶瓷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将实物对照起来,形成直观的印象,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特征,而是要多摸多看,将器物背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学习的古陶瓷著作、图录与实物标本,必须真实可靠,否则等于是确立了一个错误的鉴定标准,危害极大(图9—图12)。

古陶瓷“辨伪”的前提在于“识伪”。

学习古陶瓷鉴定需要深入市场与赝品打交道,要善于归纳和分析,不仅要熟悉假东西的基本特点和常用做伪方法,同时还要掌握最新的造假动态。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对假东西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即使不知道真东西是什么样的,遇到了真东西,也能感觉到它与假东西不一样,从而将真东西从假东西中鉴别出来。

一些初学古陶瓷收藏的朋友,在书店买上几本带彩图的古陶瓷书籍,然后就按图索骥开始在古玩市场中买东西,头脑中毫无赝品的概念,误以为和书本图录上差不多的东西都是真品,这样买来的东西差不多都是赝品。

事实上,传统眼学鉴定,对古陶瓷鉴定者的学识和经验的要求是很高的。

只有掌握较全面的古陶瓷知识,所谓见多识广,对历代真、假陶瓷接触较多,拥有较多的实物标本,长期从事陶瓷鉴定与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规律和特点,才能得出可靠的鉴定结论(图13—图16)。

在古陶瓷鉴定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古陶瓷鉴定的标准问题。

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即从哪些方面去鉴别古陶瓷的真伪与年代。

冯先铭先生《瓷器鉴定的五大要领》一文中,提出可以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和和支烧方法等五个方面鉴定瓷器。

实际上文章中提到的鉴定标准有八个方面,即造型、纹饰、胎、釉、彩、制作工艺、款识和支烧方法。

之后的许多古陶瓷鉴定著作和文章,大多都遵循冯先铭先生的体系或略有阐发。

冯先生提出的八大标准,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然而,在实际的陶瓷鉴定中,由于造假活动日新月异,花样翻新,有的甚至将现代高科技手段用于古陶瓷的仿制,以致任何现有的经验和总结都显得有些不足。

事实上,古陶瓷鉴定的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经过归纳总结,并经实践检验,都可能成为古陶瓷鉴定的标准之一。

依据我近年来的鉴定和研究经验,我认为古陶瓷鉴定中比较常用和适用的标准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标准为古陶瓷的时代与窑口特征,包括胎、釉、彩(色料)、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包括制作工艺和装烧工艺)、底足、窑疵和艺术风格等;第二类标准为古陶瓷的历史痕迹,包括胎釉的老化、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第三类标准为器物的新仿作伪特征,包括做旧、臆造、违背历史常识、自相矛盾等。

古陶瓷鉴定的标准虽然较多,但不同的标准在鉴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正如书画鉴定将鉴定的依据分为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

主要依据是作品本身,包括作品的时代气息、书画家的个人风格、笔墨特点等,辅助依据包括纸绢、印章、题跋、装裱、旁证材料等。

主要依据在鉴定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鉴定工作的重心,辅助依据起辅助证明的作用,但在特殊情况下,辅助依据有时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古陶瓷鉴定的主要标准,同样也是在于器物本身,其中第一类标准,即器物的时代与窑口特征是鉴定工作的重心,是鉴定的主要依据。

因为器物的胎、釉、彩、造型、纹饰、款识、工艺、底足、窑疵和艺术风格等是构成器物的基本要素,一件器物成为真品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它所具有时代与窑口特征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古陶瓷鉴定的第二类标准,包括胎釉的老化、伤残、开片、使用痕迹、保存环境等,属于古陶瓷的历史痕迹,即经过一定的历史岁月后在外观和理化性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它们附属于古陶瓷器物之上,同时由于自身质地、保存环境、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这类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古陶瓷鉴定的第三类标准,是从仿品角度提出来的,知己知彼,识伪方能辨伪。

在具体的鉴定实践中,不同器物的鉴定要领是不一样的。

许多现代高仿品对所仿对象的各种特征都精心模仿,尽力做到一模一样,然后通过做旧制造出各种“老旧痕迹”。

对于这类高仿品的鉴定,如果仅局限于器物的某些具体特征,就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得出错误的结论。

仿品与真品虽然相似,但它们之间在“细微之处”肯定存在差别,只有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图17、图18)。

古陶瓷鉴定最可靠的方法,是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察。

道理很简单,现代仿品要仿制出器物的某些特征,在某些方面以假乱真是很容易的,而要完全仿制出器物的所有特征,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以假乱真,则很难做到。

仿制水平无论有多高,它也是“仿”,在仿制的过程中,会受到客观和主观等因素的限制。

客观因素,诸如在材料上难以做到与真品完全一样,在技术上很难完全复原古代的工艺等。

主观因素,一是仿制者头脑中有蓝本,因而在造型、纹饰、款识以及艺术风格上虽能做到形似,但要做到气韵生动却很难;二是由于仿制者对真品的认识程度有限,因而在仿制过程中有时忽略真品的某些主要特征,而在有时又人为的夸大某些特征,甚至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反而为鉴定提供了明显破绽。

另外,有的仿品虽然在造型、纹饰、款识等方面能做到与真品一样惟妙惟肖,但是它却缺乏历史的痕迹,因而也较容易鉴别。

有的搞收藏的人,抱着明显的新仿品研究半天,指着底足的火石、花纹画法或土浸、气泡等这些所谓的特征,咬定自己的藏品是真品,正是陷入了只看局部特征不重视整体的误区。

因而,在古陶瓷鉴定中,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察是非常重要的。

从事古陶瓷鉴定与收藏通常会遇到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器物,对于不熟悉的器物,有时很难一下给出鉴定意见。

原因在于,我们的头脑中缺乏一个鉴定的标准,没有对比的依据。

不可否认,它们之中既有臆造品,也有真品,将它们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对于不能给出准确鉴定结论的器物,不妨先存疑,待证据充分后再作结论。

中国古代陶瓷窑口众多、产品丰富多彩,其中有我们尚未认识的窑口和器物,这是很正常的。

在古陶瓷鉴定中,并非所有没有见过的东西都是新仿品,也并非所有看似与真品相同的东西都是真品。

没有见过的东西,也许是鉴定者认识上的局限;看似相同的东西,也许是仿制水平比较高明,而差别却在细微之处。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管赝品的仿制水平有多高、如何乱真,只要在鉴定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运用古陶瓷鉴定的各种标准,通过细致的对比和分析,总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