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4.1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1)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流水侵蚀作用
(2)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流水侵蚀作用
石钟乳、石幔、石帘
流水沉积作用
石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4.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本节总结:
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主要类型及影响 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影响 风沙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类型 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利用沙丘判断盛行风向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本节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并描述其主 要特点和影响; 2.掌握利用沙丘判断盛行风向的方法。
风沙地貌
1. 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成因)
2. 分布:
(1)我国的西北地区; (2)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
3. 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活动探究:新月形沙丘
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有何关系? 活动练习 课本P73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海岸地貌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人教版必修一常见地貌类型
1. 海岸地貌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 类型: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本质: 可溶性岩石被含有酸性物质(主要是CO2)的水溶蚀或淀积 流水 溶蚀
流水 淀积
剖析桂林 “山水”的成因 要求:1、学会在文字材料中找到有用信息;
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
喀斯特地貌
广西 桂林 阳朔 漓江 两岸 地貌 景观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 辨识喀斯特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2. 以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为例, 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3. 简单分析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1、定义:
C 5.图中b地貌为 A.石钟乳 B.石柱 C.石笋 D.石幔
读右图,回答1~3题。 1.该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青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3.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地貌?
地形?
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
现的形态,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且仍然处在变化之中。
地貌(地形)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 以外部形态(海拔和地表起伏状况)为指标, 将地貌划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高中 以成因为指标,将地貌划分为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进一步溶蚀
进一步溶蚀
峰丛
4.1.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中的4.1.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旨在让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喀斯特地貌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丰富的地理、生态和文化价值。此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以桂林山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喀斯特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提问、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教学策略的人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5.教学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提出问题:“为什么桂林会有如此美丽的山水?它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以此引发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通过PPT、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
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区域认知:学会利用地形图、景观图等来说明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分布。
2.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成因并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
3. 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4.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教学重点】1.掌握并能区分喀斯特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
2.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描述喀斯特景观主要特点,综合地理要素,了解喀斯特地貌成因与演变过程。
2.分析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介绍地貌概念和不同地貌后,展示人民币纸币20元,请同学们说一说纸币20元上的景观是哪里?[新课教学]:what—是哪种地貌?where—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how—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展示:喀斯特原为斯洛文尼亚西部与意大利交界处石灰岩高原的名称。
19世纪末,塞尔维亚地理学家茨维伊奇对该高原的石灰岩地貌进行研究,并命名为喀斯特。
我国地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类型最为齐全的国家,主要集中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贵州被称为岩溶王国。
天下名山何其多,唯有此处成峰林——徐霞客播放:航拍中国(贵州)片段1.概念: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亦称岩溶地貌。
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3.分类: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4_1_1 喀斯特地貌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3.溶洞的利用
贵
4.丰富的地下水源:仅
州
广西的地下河就相当于两
燕
条黄河的长度
子 洞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不利影响:
1.地形崎岖,地质脆弱, 交通不便,增加建设成 本 2.多裂隙,地表水缺乏 3.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不利影响:
1.地形崎岖,地质脆弱, 交通不便,增加建设成 本 2.多裂隙,地表水缺乏 3.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广贵 西州 桂兴 林义 喀喀 斯斯 特特 峰峰 丛林
峰丛: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圆锥状或尖锥状石灰岩山峰。 峰林:基部不相连,成群簇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峰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喀斯特地貌类型
•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溶洞的形成 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2.分析大窝凼在该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可直接利用坑穴的地貌形态,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下渗透,
便于排水
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有利影响:
1.丰富的旅游资源
2.重要工程选址 3.溶洞的利用 4.丰富的地下水源
• 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呈层状分布
喀斯特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1.物质在不断减少 2.地表起伏:小→大→小
图4.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
1.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喀斯特)地貌特征:峰丛、洼地发育,地表起伏较大;大窝凼恰好 处于洼地中。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丰富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区地表多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且多裂隙发育,因降水 较多,地表水强烈溶蚀 下渗形成地下河。
天坑
天坑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 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
形成过程: 在地下河的强烈溶蚀、侵蚀下,地下河顶部岩层发生坍塌,形成穹窿状地下大厅; 地下大厅顶板在地表水不断溶蚀和重力作用下逐步接近地表,最终上部岩层大规 模塌陷,形成天坑。
活动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 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图
4.5
2. 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平 塘
3. 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大窝凼位于贵州,地处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窝 凼 工
②地貌:大窝凼多山地,属于喀斯特地貌。
陕西 河南
江苏
四川
湖北
安徽
上海
云南
贵州 湖南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海南
3第、四地章表地喀貌斯特地貌表现形式
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石林等
钙华等
流水积淀作用
流水溶蚀作用
图4.2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 变示意
溶沟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 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残 丘
洼地、坝子、平原
富含Ca(HCO3)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地 表时,因CO2大量溢出,导致CaCO3沉 积,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常 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我国四川黄龙、九寨沟等地钙华 现象比较典型
4、地下喀斯特地貌表现形式 溶洞、漏斗、天坑、地下河、天生桥等 石幔/石帘、石笋、石钟乳、石柱等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遇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
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新课教学]:一、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以上反应为可逆过程,当大气中的CO2向水中浸入时,一部分与水结合为碳酸溶解固体CaCO3,另一部分保持气体状态。
当水中气态的CO2减少或空气中CO2含量降低,该反应式往左发展以补充CO2 ,则发生CaCO3的重新沉淀。
二、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三、喀斯特地貌的类型运用ppt、视频、图片资料讲授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并结合图片介绍不同发育阶段的典型喀斯特地表景观及特点(1)地表喀斯特地貌图片:溶沟: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其呈网格状、长条形,使地表高低不平。
溶蚀在不断进行,溶沟在不断加深,形成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底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相对高差100-200米,这就是峰林。
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形成孤峰、残丘。
在图上看到的平坦的是溶蚀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过渡:水在地表进行着溶蚀,在地下也在同样进行。
(2)地下喀斯特地貌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在地下、裂隙中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并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在溶洞内,含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因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逸出,从水中析出的碳酸钙便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就形成石柱。
4.1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特征
鞍形。
峰林景观特征 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坡度陡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演变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观察下列图片,描述其地貌景观特征。
孤峰:挺拔于喀斯
孤峰 特地貌平原之上,
状若石笋,相对高
度数十米至百米,
形态各异。
残丘
残丘:孤峰继续受
侵蚀,逐渐变矮,
形成残丘。
活动探究: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
平塘的原因。
阅读教材68-69活动题材料,思考3个问题
“中国天眼”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平塘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 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 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 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 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 1259毫米。
观察下列图片,判读其属什么地貌,描述其地貌景观特征。 石林 多针柱状、尖锥状高大耸
岩,且密集如林,崎岖不平。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演变
地表水不断溶蚀和冲蚀溶沟,石芽不断增高,溶沟加深。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观察下列图片,描述其地貌景观特征。
峰林
峰丛
峰丛景观 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顶部多呈圆锥状。峰与峰之间多为马
石钟乳、石幔、石帘
溶洞
石笋
受地下水溶蚀作用,溶洞长且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有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石帘,溶洞底部有向上发育的石笋, 连接顶部和底部的石柱
常见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的演变
喀斯特地貌景观以及演变
地表水沿石灰岩裂隙 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 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 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 横向流动并对灰岩层进 行溶蚀,形成溶洞。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将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1.图片展示:展示我国著名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喀斯特地貌的美。
4.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喀斯特地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收集、整理、分析喀斯特地貌相关资料的能力。
4.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结合课本知识,深入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通过学习喀斯特地貌,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重点:对本节课所学的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进行回顾。
2.知识框架:构建喀斯特地貌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强调保护喀斯特地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
4.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地理角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1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形成原因、主要特征等,让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有初步的认识。
3.地理分布:展示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特点。
4.影响因素:结合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因素,分析它们与喀斯特地貌之间的关系。
9.课后作业:布置与喀斯特地貌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概念,但对于喀斯特地貌这类特殊地貌的形成、发展及影响可能还缺乏深入了解。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可能对新概念、专业术语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环境与地貌关系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来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地考察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喀斯特地貌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作业评价:
(1)教师将根据作业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鼓励同学们相互评价,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作业质量。
(3)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课后一周内完成作业,按时提交。
5.教师寄语:作业是检验同学们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4.1常见地貌类型考点基础练考点一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
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
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 C.石芽 D.峰林2.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流水的溶蚀作用D.冰川的刨蚀作用3.典型的喀斯特淀积地貌形态有()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答案】1.D2.C3.B【解析】1.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群峰林立的石灰岩地区的地貌形态,“簪山”地貌类型是峰林,D正确;石钟乳和石笋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溶洞中,AB错;石芽指可溶性岩石表面沟壑状溶蚀部分和沟间突起部分,C错。
故选D。
2.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石林→峰林、峰从→孤峰→残丘,溶沟→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C正确、ABD错。
故选C。
3.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及地下暗河、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溶洞中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等是流水的淀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ACD错。
故选B。
电望远镜(FAST),它建于贵州平塘县大窝凼,是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一大片漏斗天坑群。
它就像一个天然的“巨碗”,刚好盛起望远镜如30个足球场面积大的巨型反射面。
下图为FAST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稳定,地下水不易下渗B.环境优美,大气能见度好C.地形独特,开挖工程量小D.人口稠密,基础设施完善5.该地区喀斯特地貌()A.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广布B.溶蚀作用形成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形成石柱C.淀积作用形成从地面向上长高的堆积体是石钟乳D.不易形成水土流失,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4.C5.A【解析】4.由材料可知,“中国天眼”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主要原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溶洞,地下水容易下渗,A错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射电望远镜,建设工程量小,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C正确,D错误;环境优美与“中国天眼”选址无关,B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总结
喀斯特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形态 分布区
地表地貌 地下地貌
【跟踪练习】 1.云南省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之 一。据此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是()
D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 D.旅游景观更加独特
峰丛
地形崎岖不平
峰林
溶洞 |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可溶性岩石 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是石灰岩 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02.地下喀斯特地貌
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结合水循环的知识思考,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比较强? 下渗作用强,地下径流多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明暗河相连,地表水 渗漏严重; 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
作业布置
1、复习并思考,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预习河流地貌。
溶蚀洼地 | 分布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 状 的 小型溶蚀盆地。有的洼地面积大,底部 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 地重要的农耕区。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丛| 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常呈锥状耸立,峰与 峰之间多为马鞍形。
地表喀斯特地貌
峰林| 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的结果,基部微微相连或 不相连,成群簇立,坡度陡。
化以惊人的速度吞噬。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判断该地区的突出地貌类型是_____。在该地貌条件下形成 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6分)
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2)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 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4分)
第一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
“遥望东界遥峰下, 峭峰离立,分行竞 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 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
➢ 描述的是哪一种地貌类型? ➢ 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地貌 | 岩石圈表面形态特征。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
A 2.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①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 ②可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③岩层渗水性强,土壤持水性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土层疏松,钙磷等矿物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3.图1所示地区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
地表喀斯特地貌
孤峰| 峰林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孤立存在的 石灰岩山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
• 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地 表 喀 斯 特 地
貌 景 观
演 变 过 程
溶沟
孤峰
洼地
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地形特点?
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之下呈现的形态,是地 球演化的结果,且仍然处在变化之中。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五大基本地形类型有哪些?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
地貌:又称地形。 根据海拔和地形起伏状态可以分为山地、丘陵、盆地、高原、 平原五大类。 按其成因可分为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 等类型。
01喀斯特地貌
也称为“岩溶地貌”。是指在适当 的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 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 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请问:我国喀斯特 地貌主要集中分布 在哪些省份?
广西、贵州、 云南等省份
请思考: 1、喀斯特地貌 有哪些次级地 貌类型?
2、如何形成?
喀斯特地貌 次级地貌类型
出露状况 分布位置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 峰林(石林) 峰丛 孤峰 残丘
溶洞 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笋 石柱
பைடு நூலகம்
石芽 | 溶沟间突起的岩石。高达数十米的称为石林 溶沟 | 指雨雪水溶蚀岩石表面而成的沟槽。呈长 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可溶性岩石溶于水后 ,发生沉淀作用 • 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 ↓+CO2↑ +H2O
以小组为单位,
分 口 望 州析径远平世球镜塘➢界 面 选的➢喀气季拔➢①最 射 址原斯排风较候大 电 贵因利基特水气高特?用建地优候,点天工质势(纬:然程条:夏 度大形优件季 较窝成势雨高 低凼的:水温 ,位喀易多 温于斯向雨 度我特地, 适国洼下冬 宜云地渗季,贵,透温四高工;和季原程天少如,开坑雨春属挖底)。亚量部。热小多因带;裂海 (候建从地工大貌程➢窝特优隙地占凼点势②,的、和形地场基排气排特面地水点积构条:大造件大 。稳好窝定。凼,是开一挖个形典成型的的边喀坡斯稳特定地性貌好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