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调查报告(张佳龙)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分析
4、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这主要包括优化教育资源 配置、完善教育政策等。
在前人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都认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是一个复 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受教育资源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 素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和统 计数据,了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在城乡之间的分布情况。然后,运用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社会背景的大学新生的数据,了解他 们在入学机会上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为研究结果提供数据支持。
针对这一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应更加农村 地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二是 完善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制度,减轻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而无法接受高等教 育的负担;三是鼓励高校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仅局限于高考成绩,
从而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四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 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五是增加高校在农村地区的招生名额,平衡城乡高等教 育入学机会的不均等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前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高等教 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和原因。另外,还有一部分研究这种差异对教育公平 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然而,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和需要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准确地衡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我们 应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来缩小这种差异?
策略建议
针对入学机会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建议:
1、政策调整政府应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高等 教育质量。同时,可以实行定向招生政策,为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 机会。另外,还可以实施教育补贴政策,减轻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让更多的孩 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最新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最新农村中学的整风光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来简陋的土坯房子改建为砖瓦房,宽敞光明,为同学供应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凳子,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
第三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中学教育仍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尽管目前农村中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中学相比差距仍旧很大。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许多需求无法得到满意,大部分农村中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许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常常缺乏资金买新的。
二、老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农村中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较多,这些老师教学阅历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中学老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力量不强。
多数老师依旧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同学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
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峻。
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担当的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和学校,要求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赐予这些同学更多关怀和照看,这无疑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三、同学对中高考重视不够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高校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同学对考高校信念十足。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同学们的负面影响也很大。
部分同学认为家庭难以负担将来读高校的高额费用而想放弃考高校的愿望,约一半的同学认为高校不包安排而感到前途渺茫。
城乡差异
2012-8-26
收入
大城市的集中在6000以上,乡镇城市的集中在2000~6000,农村的集中在 2000以下
教育投入所占比例
重视程度
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农村的观念意识都是极度重视学习,而且付出 的金钱相对于家庭的比重极大 而在城市与县城的相对来说并不会有那种经 济上巨大的压力感
城市学生的优势
问题:你觉得大学里来自城市的学生比来 自农村的学生更有优势吗?
城市学生的优势
在常人的观念里面,这种优势是存在的, 而且是很大,但是却又是难以评估的,而 在介于农村与大城市之间,县城的学生更 是认为这种优势大
什么导致了教育水平差异
什么导
据分析,大部分人认为导致城乡差异的是 经济水平,国家政策次之。而经济水平带 来的设备上的差异,师资的差异是最大的? 而且这种观念在县城的同学体会最深,也 占据了72.23%的百分比,而国家政策在县 城地区却是对学生没感觉,也就是说县城 的学生对国家政策所起的作用是了解过少? 也就是这是城乡之间信息交流之间的一个 大空白。而观念也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 因素
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满意程度
在市区高中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满 意占了74%,非常满意的占20%,而县区的 同学则为63%,却没有一个是非常满意的, 这恰恰说明两者的教育目标是有分明的, 一个是仅仅达到满意,而另一个目标是非 常满意,在两种标准下的教学,必然会出 现较大的分层现象
结论
综上可见,城乡教育在软件与硬件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结 构是导致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根源,而城乡间 教育资源的配置、文化认知与氛围、教育 政策的制定等,构成了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 因素。
城乡教育差异程度调研范文版
同一地区城乡教育差异程度调查在我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一步步迈向繁荣的今天,城乡教育却出现不平衡加大的局面。
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对于即将可能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是一个重要的经验,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有关城乡教育差异程度的调查。
以市XXX中学和县XXX中学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代表城乡教育程度。
一.城乡教育差异程度(访谈总结)经过调查得知,虽然国家已经在为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努力着,但是城乡教育差距依然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区域文化社会因素中,我认为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社会风气,居民思想水平等等各个方面。
农村在这些方面都大大弱于城市,从而造成教育差距。
就接受调查的县XXX中学所在的农村来说,是经济发展主力形势单一,居民生活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富者向城市迁移。
公共基础设施缓慢增多,但教育设施并没有发展,学校提高园形象的开支大于实际用于改善教育软硬件,并且前几年还出现村中小学被拆的情况。
没有地方图书馆,书店仅一两家也不适合学生,学校图书馆藏书少。
当地在各种政策上相对淡薄,执行力度不够。
城市情况相对好很多,发展教育的政策,基本能与当前社会接轨。
在原有基础上对专科学校建设的力度有所加大。
但是学生除了学校和图书馆以外,其他可以进行学习生活的场所如群众艺术馆,少年宫等少之又少,以前有的现在几乎都被营利性机构代替,这是城乡都存在的情况。
并且是我认为比较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2.家庭文化现在城市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的文化程度基本上能达到专科文凭以上吧,但是农村父母不行,一般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甚至没有文化。
城市家长的学习意识较农村家长要高一些。
这样来说城市父母对孩子辅导能力就性对来说强一些,也比较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教育观念正在逐步开放和多样化,教育投入也较大。
比如说在孩子的购买课外书方面,聘请家教或者让孩子参加课外班,心里有个明确的计划。
教育地区差异的调研报告
教育地区差异的调研报告教育地区差异的调研报告引言教育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区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教育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教育公平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了解并研究这些差异对于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将针对教育地区差异进行调研,以期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各个地区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生家长,通过制定合适的问卷,在了解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等方面的情况,收集不同地区的意见和看法。
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地教育部门和相关统计机构的公开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揭示教育地区差异的具体情况。
教育资源差异分析教育资源是教育地区差异的重要表现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教育资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校数量和师资配置上。
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并且师资力量更为强大。
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学校数量不足、师资缺乏等问题。
教学质量差异分析教学质量是教育地区差异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师资水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发达地区倾向于拥有更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师资水平低下、课程设置不完善等问题。
学生成绩差异分析学生成绩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成绩的差异主要由学习环境、教学质量等因素决定。
发达地区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而相对欠发达地区则面临学生成绩不稳定、表现较差等问题。
原因分析教育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条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以及地理环境条件也会对教育地区差异产生影响。
建议与对策为了减少教育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关于城乡教育差异调查——以潜山县为例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投资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快,教育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发展势头大好的情况下,依旧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此次调查,走访了城区与乡村的多所学校,并与个学校的负责人就学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实地了解了城乡教育在硬件与软件上的差别,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对如何缩小这种差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差异;硬件差异;软件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党和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教育空前繁荣,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人才水平蒸蒸日上,但在我们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欢欣鼓舞时,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被我们注意到并重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教育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依然在大范围的存在,如何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接受教育的公平公正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方式:利用暑假时间,通过实地走访潜山县县城和各村镇的多所中小学以及询问多位老师家长的方式,并结合潜山县对于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对目前潜山县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作了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分析。
调查结果:一、教学硬件的城乡差异此次调查实地走访的中小学包括县城的三所小学以及源潭镇的两所小学,下面简单介绍下对于中小学实地调查的结果。
1、教学设施城区小学:此次调查发现,位于城区的小学基本上都已经配备了适合于小学生的标准化课桌椅,各种教学所需要的工具一应俱全,教室的墙面张贴了许多名人事迹的宣传画,以及各种常识性的学习资料,整个教室显得明亮整洁,学习氛围浓厚。
教育发展与城乡差距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与城乡差距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教育发展与城乡差距的调研。
本报告将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投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二、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保障教育公平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的调研表明,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巨大差异。
首先是学校数量的分布。
大城市拥有众多高水平的中小学,而农村地区却普遍缺乏优质学校。
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90%的高水平学校集中在城市地区。
其次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
大城市的学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教师,他们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此外,教育设施和教育器材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大城市的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图书馆等配套设施,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条件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育质量的差异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在高考成绩方面,大城市的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的录取率和高分率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学生普遍面临升学压力较大,录取率相对较低。
此外,大城市的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拥有更多的社团组织和实践课程。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机会。
四、教育投入的差异教育投入是决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城乡之间的教育投入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是财政投入方面,大城市的教育经费投入占比较高,可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农村地区由于财政收入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其次是家庭投入方面,大城市的家庭更加重视教育,愿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往往无法提供同等的教育条件。
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
引言概述: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质量差异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城乡教育差异进行深入调查并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1. 城市教育资源优势-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 城市学校设施完善- 城市教师数量充足2.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学校数量不足-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 农村教师缺乏3. 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影响- 农村学生教育水平低- 城市学生优势进一步扩大- 农村学生晋升机会少二、师资力量的差异1. 城市教师队伍的优势- 城市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多- 城市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 城市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2. 农村教师队伍的劣势- 农村教师培训机会有限- 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较低- 农村教师缺乏教学经验3. 师资力量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教学质量低- 城市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更多- 农村学生缺乏优秀的榜样和指导三、教育内容的差异1. 城市教育内容的优势- 城市学校开设更多专业课程- 城市学校的校外活动更多样化- 城市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农村教育内容的劣势- 农村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农村学校校外活动相对较少- 农村学校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3. 教育内容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 城市学生更有综合素质- 农村学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四、学校环境的差异1. 城市学校环境的优势- 城市学校安全保障较好- 城市学校设施齐全- 城市学校文化氛围浓厚2. 农村学校环境的劣势- 农村学校安全保障相对薄弱- 农村学校设施简陋- 农村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3. 学校环境差异的影响- 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较差- 城市学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激励机制五、解决方案的探讨1. 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提升农村教育设施和师资水平- 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2. 改进农村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优化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 加强农村学校的校外活动- 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创新能力3. 提高农村学校安全保障和学校环境- 加强农村学校的安全意识和管理- 向农村学校提供更多设施和资源- 增强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氛围总结:城乡教育差异的存在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分配、师资力量的差异、教育内容的差异和学校环境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教育差异的调查报告城乡教育差异调查报告一、引言城乡教育差异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城乡教育差异问题越来越凸显。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城乡教育差异的状况、原因以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
实地观察了几所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师资差异: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高水平教师,并且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农村学校人员流动性大,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
2.教育资源差异: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图书馆、实验室等;农村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3.教学方法差异:城市学校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农村学校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互动性。
4.教育价值观差异:城市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农村学校注重考试成绩,追求升学率。
5.教育投入差异:城市学校在教育经费、课程设置、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投入要远高于农村学校。
四、分析原因1.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更加完善,能够吸引更多高水平教师;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2.人才流失:农村学校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无法给予优秀教师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导致优秀教师流失,难以留住人才。
3.教育观念差异:城市家长普遍更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农村家长普遍追求升学率,对孩子重视程度不够。
4.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差距得不到有效解决。
五、对策建议1.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水平。
2.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和职业地位。
3.改善教育体制:引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城乡教育差距调查报告近年来,城乡教育差距一直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城乡教育差距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加剧趋势。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三个方面探讨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首先,教育资源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如优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些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城乡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存在差异。
例如,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教学设备齐全,而农村学校则面临教师短缺、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
因此,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
其次,教育质量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教学水平较好,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体制,而农村学校则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管理滞后等问题。
因此,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需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
最后,教育机会是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学生更容易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
而农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学生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例如,城市学生更容易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社团和竞赛活动,而农村学生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很难享受到这些机会。
因此,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需要加强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的平等保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综上所述,城乡教育差距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平等保障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
城乡教育差距分析报告
城乡教育差距分析报告一、引言二、主体部分1.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城市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包括学校数量、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
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数量较少,教育设施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上的差距。
2.教育质量的差异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城市学校在教育质量上通常高于农村学校。
城市学校拥有更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环境更好,这使得城市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3.学生家庭背景的影响城市家庭普遍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经济条件,这使得城市学生在教育学习上更易于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
相比之下,农村家庭普遍面临经济压力和文化传统限制,这使得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上存在差距。
4.教育政策的不平衡过去的教育政策更加偏向城市地区,城市学校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这导致了城市学校在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上相对优势。
随着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逐渐重视,政策支持正在改变,但这一过程仍然较为缓慢。
三、影响1.社会不公平2.农村人口流失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迁往城市。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四、解决办法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建设更多的农村学校,改善教育设施,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2.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和投入,提供培训课程和资源,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满足农村学生的教育需求。
3.推动教育政策公平化政府应制定和执行更加公平的教育政策,确保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优化政策指导,增加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五、结论城乡教育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城乡教育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城乡教育差距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城乡教育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城市和农村两个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维度的问卷,涵盖了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学校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问卷样本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家长,并且在城市和农村两地进行了分别调查。
三、调查结果1. 教育投入差距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在教育投入方面表现较好,投入资金多、师资力量强。
而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
2. 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问题调查发现,城市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
而农村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一些农村学校缺乏合格的教师,并且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
3. 学校设施差距较大调查发现,城市地区学校设施相对完善,教学条件好。
而农村地区学校设施简陋,教学条件差,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标准化教室和图书馆等基本设施。
4. 教学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教学质量普遍较高,学生学习成绩好,学业水平相对稳定。
而农村地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农村学校存在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
四、问题分析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城乡教育投入不平衡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滞后;2. 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严重问题,师资力量不足;3. 学校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4. 农村地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教学质量差的学校。
五、建议和对策为了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到位,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供给水平;2. 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水平,增加农村优秀教师的数量;3. 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4. 完善农村地区教育质量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改进。
城乡教育差距调研结果报告
城乡教育差距调研结果报告城乡教育差距调研结果报告引言:城乡教育差距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也与地区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教育差距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和分析城乡教育差距的数据和信息,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覆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师、学生和家长。
此外,还对20所城市和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访谈,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配备情况。
调研结果:1. 教育投入不平衡:调研数据显示,城市教育资源投入明显高于农村地区。
城市学校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匮乏。
农村学生普遍面临教材缺乏、课外活动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空间。
2. 教育质量不均衡: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教师专业素质高、教学手段多样化、课程设置科学。
而农村学校由于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导致教育质量较低。
农村学生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相对落后,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3. 学生发展机会不平等:由于城市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城市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培训、考试和比赛等学术和非学术活动。
而农村学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往往缺乏与城市学生竞争的机会。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智力和素质发展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校舍、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并增加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2. 优化教师分配机制:建议改革城乡教师分配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
3.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力度,提供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调查报告主要调查xx市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入学资格条件对比、现今教育不公平的主要表现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进城农民工子女剧增,而学校等公共资源配套建设滞后,加之城区教育投入历史欠帐较多,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一、调查资料xx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全市城区(包括七个县、市、区城区)现有人口近13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万人,在校生万人,专任教师7473人,师生比1:,高于省定标准。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06所,班级2971个,其中大班额2330个。
生均校舍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XX年全市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6%,初中学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视听残入学率和智残入学率达到80%和85%以上。
在学者看来,xx整体教育已处在相对均衡的高位,类似于“橄榄球”形状。
理想的优质教育结构就是优质的学校略多一点,薄弱的学校少一些,而腰部则很壮实。
而不是像金字塔结构,多数薄弱学校在底层,少数优质在顶层。
XX年是xx教育体制改革的丰收年,均衡是改革的关键词,多项措施已经或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设好每一间学校;扩大小升初电脑派位范围。
把市属优质初中全部纳入电脑派位范围,并且面向全市派位,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入读优质初中。
在高中阶段:统筹普通高中发展,激发各级政府办学活力;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达到40%,均衡全市普通高中生源,提高普高整体质量,扩大普高优质学位。
此外,完善扶困助学制度,提高资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健全资助体系,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增加积分入学指标数,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教育均衡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市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该文通过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客观反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并且从城乡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异和城乡家庭教育投资差异两方面来阐述此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了城乡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城乡教育上的差异。
本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基本步入大众化的进程,适龄青年的入学机会大为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仍然明显,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本文试以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2001~2003年录取人数城乡差异状况,来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
笔者选取这两所高校的原因是鉴于本人的一个研究假设,即在南京这样一个经济与文化发达的城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尚且如此明显,那么全国的其他地区会更明显。
本研究所采取的是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所选取的这个特定城市来揭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中国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决定了研究只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代表性。
尽管如此,这两所高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状况。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 (一)南京审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录取人数的城乡对比表1、表2反映出两校城乡录取人数的差异是很大的。
不管南京师范大学还是南京审计学院,农村子弟录取比例均很小。
两所学校3年的数据显示,只有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农村录取比重超过40%,其他都在40%以下。
以2003年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城镇录取比重为62.1%,农村为37.9%;南京审计学院城镇为64.1%,农村为35.9%。
显然,农村子弟录取比重是比较低的,均不到40%。
如果把城乡人口因素再考虑进去,这一差距更会拉大。
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为63.78%,这样算来,城镇子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弟的近3倍。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城乡教育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教育质量和教育机会的差异化。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城乡教育的现状,了解城乡教育的差异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2.1 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采用了以问卷形式进行的调查方法。
设计了一份包括多个模块的问卷,主要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教育资源配备情况、教育设施状况、师资力量情况、家庭教育背景、学生学习情况等。
通过设计多个模块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城乡教育的实际情况。
2.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可以更好地分析城乡教育的差异化问题。
2.3 调查过程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广大网民开放,以获得更广泛的回答。
线下调查主要通过走访学校进行,向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发放问卷,以获得更真实的数据。
3. 调查结果分析3.1 教育资源配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地区教育资源配备更加充足。
城市地区学校建筑设施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更加齐全。
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学校建筑老旧,教育设施缺乏更新。
3.2 师资力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教师数量和质量普遍较高。
城市地区有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更加丰富。
而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背景相对较弱,在一些教学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
3.3 家庭教育背景调查发现,城市地区的家庭教育背景普遍较好。
城市家庭更加重视教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
而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背景相对较差,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家庭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3.4 学生学习情况在学生学习情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的学生整体上更加优秀。
高等教育负担的城乡比较研究
a d r rlfmiis n u a a l .Th o e e c mpaio fa ta uto nd fmiy ic me c n r fe tte g p mo e a ae t rsn o cu lt i n a a l n o a e c h a r pp rn .Eih rte c mp rs n bewe n u b n a d r rl i l te h o a io t e r a n u a a e s o ne n t n lc mp rs n, u o n r r lfmiiss ae t e h a irb r e ra r itr ai a o a io o r c u ty Sr a a le h r h e ve u d n.Ba e n te n to a c n iin o a c n ni t eue,t s o u s d o h ain l o d t fdu le o o lc sr t r i o u i n c s ay t e u et ebude n r r lfmi e oprmoe s ca qu i . e e sr or d c h r n o a a l st o t o ile a t u i l y
Absr c :Th a d e o o c d v lpme a o ru h o rs o dn n ra e i n o n r r la e s Th r e a isbewe n te u b n ta t e rpi c n mi e eo nth sn tb o g ta c re p n ig i c es n ic me i u a ra e bu d n v re t e h r a
种宗刚 C ogz n gn ; hn o ga g张海航 Z ag ia g h n hn Ha
城乡高校落差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分析
城乡高校落差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然而,城乡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城市高校通常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的高校往往面临着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等挑战。
这种城乡高校落差不仅在教育质量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首先,城乡高校落差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城市高校通常拥有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研机构等。
这些资源的缺乏使得农村高校的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业水平相对较低。
此外,城市高校的师资力量通常更加雄厚,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而农村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其次,城乡高校的落差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影响。
城市高校通常有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可以提供学生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各种俱乐部、社团、学术研究团队等,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
然而,相对而言,农村高校的学生可能面临较少的课外活动机会,限制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空间。
这种差距使得农村高校的学生在个人素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与城市高校的学生在综合素质上的竞争力。
此外,城乡高校的落差还对学生的就业前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城市高校的名气和声誉往往更加响亮,吸引了大量名企和就业机会。
城市高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起薪。
然而,农村高校的学生面临着与城市高校学生相比更为陡峭的就业压力。
他们可能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薪酬较低的情况。
因此,城乡高校落差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总的来说,城乡高校的落差对学生成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虽然这种差距普遍存在,但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城市高校为标准来评判农村高校和其学生。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
城乡教育调查报告城乡教育调查报告引言城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涉及着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分配、教育公平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城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报告开展了一项城乡教育调查。
本报告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客观、全面的调查结果,以便他们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改革决策。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1000名参与者,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访问了若干所城市和农村学校,与校长、教师及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查结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根据调查结果,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优质的教育机构、教育资金和教育设施。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供应明显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
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城乡教育差距存在调查结果还显示,城乡地区的教育差距明显存在。
城市地区学生普遍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高的教育水平,而农村地区学生则面临着诸多困难。
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习机会受限,学业负担较重,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
教育公平亟待改善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公平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改善。
在城市地区,一些优质教育资源被少数人垄断,相对较弱的群体往往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而在农村地区,学生们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其他客观原因,导致他们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的教育机会。
,加强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
结论与建议城乡教育的差距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予以解决。
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教育设施改善,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
2.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等教育城乡差距的调查报告实践者:张佳龙学号: U200910256院系:启明生物实验班0901调查地点:山东聊城第二中学、山东省聊城市金斗营乡吴台二村报告日期:2010年8月15日调查背景: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高考扩招截至2010年,已有10年之久,也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但在农村,大学生仍很稀有。
2月15日,《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公布的结果显示,城乡之间的差距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最主要、最显著的差距。
目前,一方面是教育规模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成绩确实很大;但另一方面,盛行的“择校热”、“名校办民校”、“高考招生腐败”等现象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和批评,城乡教育的差距、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调查情况:1.总体情况研究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而与此同时,对2003年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的高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2003年,农村学生的比例占到63.3%,高于2001年这一比例7.9个百分点。
这表明,近年来,新增加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院校。
1997年至2001年,城市报名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农村,2001年城市考生数首次超过农村,表明高校扩招名额更多地为城市学生享用。
此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善。
与1998年相比,2004年城市的报名数增加了1.29倍,同期农村考生的增幅也为1.29倍,达到了增幅的均衡。
2.山东省聊城市情况在8月3日,我对山东聊城第二中学的刘庆代校长进行了近几年本校高考情况的访问。
经他介绍得知,每年二中的高考人数在1700人左右,录取人数大约为550人。
截至8月3日,今年已知有541人分数超过本科线。
但对问到农村学生情况时,情况不容乐观。
他说:“聊城市经济并不发达,本校的学生中,农村孩子占了大多数。
但是在考进大学的比例中,农村孩子远远低于城市孩子。
”他还表示:这还是在城市中的学校,如果到县里高中调查,情况更加恶劣。
聊城第二中学升学情况注:表中数据皆为历年人数平均值3.吴台二村情况调查回到家后,对于家里大学生稀少的情况,对村里的主任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询问。
她说,村上现在有831人,今年高考的只有14个平时也都是这么多。
通过调查,这13人中,只有2人成功进入本科高校,5人复读,2人报考专科院校,其余4人待就业。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情况分析: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
——教育部部长周济城市学生高考入学机会仍然大大高于农村学生,但这一恶化的趋势在减小,同时从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
它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
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主要分布于农林、军事、教育等收费较低的学科,他们中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
阶层差距正在凸现。
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
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
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
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
而且,我国大学招生一直存在很不合理的现象:城市考生尤其是大城市的录取分数低于农村。
从北京某高校2003级不同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可以看出,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农民、下岗人员、个体经营者、工人、职员、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阶层子女的平均分最低,比农民阶层子女的平均分低38.8分。
对某电力学院2000级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父亲的职业不同,其录取分数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民子女的平均分数要高出干部子女22分,高出工人子女18分。
其中工科类高出干部子女26分,财经类高出30分。
这种做法使人费解,按道理,农村教育条件和水平比城市低,农村学生本来已经处于起点不平等的境地,如果说要有一定的区别对待,那么录取的优惠应该向他们倾斜才是,为什么还要反其道而行之?更严重的是,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有加剧的苗头。
北京市最近制定政策,允许金融机构高级管理者子女在京高考,享受较低分入学的待遇。
又如,有些地方准备在考试中加进外语听力测试内容,这对条件已经落后的农村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用说,大学逐年上涨的学费和生活费,对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也是一道高门槛。
如果说,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条件、教育条件,需要作出长期努力,那么,改变对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高门槛政策,却是可以立即、不费力就办得到的。
惟一需要的,是改变原有的观念和做法,把平等和公正真正落实到农村人口。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
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
较少的投入在配置上也不合理,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
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还一度跌到2.44%,2003年才占到3.41%,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
教育投资包括国家投资及社会和私人投资两部分,由于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中国社会和私人投资占到总投资的44%,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只有12%。
这些均与科教兴国的国策不相适应。
这一较少投入在配置上又存在不合理。
以2002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引自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课题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即便同在农村,城镇中小学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很大。
不仅如此,对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少数民族班学生、保送生等政策,以及向专科生收费卖本科资格的执行情况和实效,由教育部并同时委托非教育系统的部门(如国家工程院、科协、发改委等)进行调查,如确实对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影响太大,或已成为腐败通道,该政策应予废止。
招生录取制度应最大限度实行信息的完全公开化。
如组织由社会人士、家长等组成的观察团,全程监察录取过程等等,以完全杜绝权力和金钱对招生工作的腐蚀。
当然,积习已久,不可能设想所有的问题在一个晚上解决。
但第一步从义务教育抓起,以三年为期,逐年扩大正规招生,减缩各种非常态招生,总是可以的吧!建议:目前在考试、招生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的问题。
我们在这方面也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个是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同时在今年的招生中我们会实施“阳光工程”,也就是把高校招生的政策、过程、结果都公之于众,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通过这样的办法来消除招生工作当中的不正之风。
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我们会从根本上给群众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学习环境、更加公平的学习条件,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现在通过考试进入了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中,有20%左右的学生是属于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教育部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国家助学体系,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
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
有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
建议废止重点学校制度。
重点中学制度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完全违反义务教育法,造成强烈的择校热。
公立学校必须体现公益性,全民性,应该停止对重点的优惠政策。
二是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
由于高考配额制度产生倾斜的分数线,所以要改变目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克服各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差异,逐步过渡到大致按照考生数平均分配各地招生名额。
招生制度改革的另一要义,是革除那些容易成为腐败温床的制度和政策,如保送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政策,保证招生环节的公正性。
三是加强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
如果说第一第二条关注的是起点的公平,即学生能否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那么高校贫困生救助就是过程的公平,即学生能否获得必须的学习帮助。
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即实质的公平,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学生能获得基本相似的学业成就。
特殊建议:设立“大学校长尊严奖”,条件只有一个,即能顶住任何高官、大款的压力,不招一个不合格的学生!结尾:教育公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教育政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
一是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就是政策、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所造成的;二是所有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通过政策修订和制度创新进行调节。
教育政策仅仅具备平等或公平的理念还远远不够,研究和建立教育政策运行的公平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关键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