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兵 四言古诗_龟虽寿_的英译初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抑扬格变形为扬抑格,亦如汉诗中偏离正格的作诗法。诸如,属于“拗句”与“救句”中的“破格”与
“变格”,从而避免了格律过分单调呆板之弊。译诗之中,抑扬与扬抑,偶有差互,从根本上来讲,与英
诗本身的格律与节奏吻合。
第5 期
万 兵: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43
( 三) 变异性
1.ຫໍສະໝຸດ Baidu译诗文体的变异
艺术模仿与认识过程平行,与自然过程同构。但无论如何,模仿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偏离自然,都
第5 期
万 兵: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41
所加,在情调上归纳全诗,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在诗情、诗形、诗体、诗格上有某种相通之处,即可通约 性。译诗借用其诗体,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心悟神解,译成之诗,卓然成章,流畅可诵。
三、三位一体的英译诗 ( 一) 模仿性 艺术创造( 模仿) 是把事物存在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诗歌创造( 模仿) 是诗者把实体存 在转换为语言符号[2],作为艺术再创造的诗歌翻译就是译者把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 但译者必须模仿并且兼顾译入语诗艺形式,才能真正为异域读者所喜爱与接受。 自 16 世纪初传入英伦诸岛以还,十四行诗( 又称商籁体诗) 内容多为抒情诗,同时亦不乏政治诗, 著名诗人弥尔顿曾用该体创作政治诗。十四行诗诗艺形式在莎翁手中得以改造,最终获至新的发展, 被誉为“莎士比亚式”或“英国式”。该体词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 尤其是最后两行诗,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笔,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3]。与此形成对照 的是,首先,在中国诗史上,建安乐府诗是对汉代乐府诗音乐性的继承,又是对诗歌题材的创新( 由爱 情扩至政治) 。其次,曹操创作的《龟虽寿》,始于人生感叹,继发壮怀激烈,复而归于哲理阐发。尤其 是最后一联两句,系全诗点睛之笔,情志所然。正如后世对其的评价,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 悲壮慷慨,震烁古今。“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 也”( 《文心雕龙·时序》) 。由是观之,译诗与原诗在结构、行数、诗情、题材诸方面,多有相似,易言 之,译诗与原诗的诗艺方面,多有相通。进而言之,两者结构整齐,均以十四行排列全诗,特别是最后 两诗行为传神之笔,诗情激昂慷慨,加之题材同为政治诗,从而为译者提供了译诗的理据。如此译来, 只要将英译诗与十四行原诗略作对照,不难发现,两者在诗歌形式、韵式、格律、节奏等方面神似,译诗 庶几是原诗在异域的再生。当然,译诗不可能全等于原诗,即便译者为鬼斧神工的高手。翻译不是临 摹———意态由来画不成。译者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接近“常译”,并将“常译”编码于可以折射出“常 译”的“非常译”之中。于是,便有了“译可译非常译”的悟道之言。好在这并非译的无奈,而是道出了 译的本质。受其启示,译诗者极力模仿莎翁十四行诗诗形,取其韵式与抑扬格,妙手译之,诗章天成。 ( 二) 一致性 谈及一致性,研究者自然会言及英译诗音节与原诗音节对应的一致性。著名诗歌翻译理论家詹 姆斯·霍姆斯提出“类比”的翻译策略,认为译者要实现形式转换,就要在目的语中寻找一种对等[4]。 原诗在韵式、节奏等方面与译诗同质、同构,因此,英译时当讲求格律之对应性; 退而言之,即使原诗格 律不可移植,亦可类比。通过类比,译者若用五言三顿、七言四顿的形式去译英诗的四步行、五步行, 则译诗在汉语听众( 读者) 中产生的听觉效果,应该相当于( 类似于) 在英诗中产生的效果[5]; 同理,汉 诗中四个字被译为六个音节,五个字常被译为八个音节,七个字常被译为十个音节[6]。 为了突显译诗与原诗格律、节奏的对应性,特引《龟虽寿》前四句原诗与赵译诗行,以示对照: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 / ∪‖ / ∪‖ ∪ /‖ ∪ /‖ ∪ /‖ Turtles live a long life,And yet will die someday. /∪‖ / ∪‖ / ∪‖ / ∪‖ / ∪‖ / ∪‖ Dragons ride on haze rife,But will fall to decay. 赵氏中英诗学功底深厚,以诗译诗,即译诗具备英文古典诗音律特质。以三音步译诗,其格律、节 奏趋近于原诗格律、节奏,从而成功地再现了曹操吟诵原诗时的节奏与气势。略有不同的是,译者以 英诗三顿对应原诗两顿,个中缘由是因为英汉诗学的差异所致。 为了深入研究,特引著名文学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同一诗行英译为例,反证之: Though the tortoise blessed with magic powers lives long,
觉美荡然无存; 同时,由于摒弃韵脚、音顿,译诗尽失音色、韵律等听觉之美。
孤例不足为证,再引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同一诗行英译为例,由于译诗韵律节奏较乱,不
宜作韵律分析:
Although long lives the tortoise wise
In the end he cannot but die.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 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Turtles Live long /∪‖ / ∪‖ / ∪‖ ∪ /‖ ∪ /‖ ∪ /‖ /∪‖ / ∪‖ / ∪‖ Turtles live a long life,And yet will die someday. Dragons ride on haze rife , / ∪‖ / ∪‖ /∪‖ ∪ /‖∪ /‖ ∪ /‖ / ∪‖ /∪‖ / ∪‖ But will fall to decay . The stabled old horse peers; It’d one thousand miles run . ∪ /‖ ∪ /‖ ∪ /‖ ∪ /‖ ∪ /‖∪ /‖ ∪ /‖ ∪ /‖ ∪ /‖ The man in his late years / / Would have his mission done. In life losses and gains / / ∪ /‖ ∪ /‖ ∪ /‖ ∪ /‖ ∪ /‖ ∪ /‖ / ∪‖ / ∪‖ / ∪‖ Don’t but on Heav’n depend. If one his health maintains,He may live without end. ∪ / ‖ ∪ /‖∪ /‖ ∪ / ‖ ∪ / ‖ ∪ / ‖ How nice,how fortunate! I chant in praise of it. [1]277
How nice ,how fortunate ! I chant in praise of it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译诗之中亦有抑扬格的变格( 扬抑格) 出现。如:
/ ∪‖ / ∪‖ / ∪‖
He may live without end. 且看,/ ∪‖ / ∪‖ / ∪‖的格律,完全可以被视作 / ‖∪ / ‖∪ / ‖∪的变形[9]。从一定意义上来
∪ /‖ ∪ /‖ ∪ /‖ ∪ /‖ ∪ /‖∪ /‖
The lad is keen to woo / / The lass,a virtuous dream. [1]253
赵译之中音节与抑扬格始终有其对应的一致性。可见,译者从译诗与创作实践中汲取营养与灵
感,博采众长,渐次形成译诗的理论,并且不断地验证之、丰富之、推衍之。
同样地,译者在《龟虽寿》后四句诗中,极力践行韵律、节奏的一致性。如:
∪ /‖ ∪ /‖ ∪ /‖ / ∪‖ / ∪‖ / ∪‖
If one his health maintains ,He may live without end.
∪ / ‖ ∪ / ‖∪ / ‖ ∪ / ‖ ∪ / ‖ ∪ / ‖
注: “∪”为抑音,“/ ”为扬音,“‖”为音组符号
原诗为“十四行”四言诗,编排为起、承、转、合的三个四行小节和一个偶句,其中最后两句为合乐
收稿日期:2012 - 09 - 03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厅 A 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JA12342S) 作者简介:万兵( 1970 - ) ,男,湖北黄冈人,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
42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 年
Its days have their allotted span;
Though winged serpents ride high on the mist, They turn to dust and ashes at the last; [1]311
杨氏夫妇以散体译诗,可谓诗意盎然,但较之原诗,略显拖沓、冗长,诗行参差不齐,原诗形体之视
The serpent in the mist may rise,
But in the dust he e’ve shall lie,
许先生以韵体译诗,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出原诗诗形的整饬之美、音乐之美,实现其倡导译诗“三
美”之理想; 但是,苦于译诗无止境,不乏人批评其译诗中有“wise”之虞,有“serpent”之陋。与赵译相
比,孰优孰劣,在此恕不作价值判断。单从节奏方面来说,许译节奏趋于急促、紊乱,原诗中的慷慨诗
情,多有遗失。
由是观之,若要以诗译诗,就得使译诗具备英诗特质,即译诗的形式、音律必须同样给人相似的视
觉和听觉感受。因为,从本质上言之,译诗者的心律只有超越文字羁绊,才能与原诗作者的心律达到 契合。译者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对所译某一词牌所有的作品在格律、形体方面基本保持一致[7]156 ,保
留原诗的风格与韵味,让异域文化语境下的译诗读者能从文本间的一致性管窥原诗诗体的痕迹。例
如,典型的格律诗理当译为典型的格律诗。除了原诗意境情趣符合古典诗歌的味道以外,译者在遣词 造句上也尽量朝古典风格靠拢[8]。文中的英译诗体,借用十四行诗诗体( 变异体) ,无处不在显露蛛丝
马迹,其实就是此一致性使然。
2012 年 9 月 第5 期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2 No. 5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万兵
( 宁德师范学院 外语系,福建 宁德 352100)
摘 要:三国诗人曹操《龟虽寿》的英译,已经有多个版本面世。赵彦春教授的译本独树 一帜,其译品实为模仿性、一致性、变异性的三位一体,具有译诗理论上的自觉。
会有所变异。因此,译诗的文体,断非要墨守成规,而是要推陈出新; 与其说它是一种模仿,不如说它
是一种创新。译诗者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那种“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的“神似”境界。作为与十四
行诗具有可通约性的四言诗,无处不在触发着译者的灵感,同时又无处不在制约着译者的创造性,正
是在充满张力的作用场之中,译者无奈旧体难出新意,遁而另作他体。如,在散体译诗、韵体译诗与诗
关键词:龟虽寿; 英译; 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 2074( 2012) 05 - 0040 - 05
一、引言 翻开中国诗歌史,自《诗经》之后,作为古老传统的四言诗,日渐式微。三国曹操,继承“国风”和 “小雅”的抒情传统,使四言诗重放异彩,《龟虽寿》即为其中珍品。关于其英译,已经有多个版本面 世。著名学者赵彦春的译本独树一帜,其藻丽飞华、浩瀚流走的译笔令笔者顿感惊叹。研读之余,窃 认为其译诗乃模仿性、一致性、变异性的三位一体,具有译诗理论上的自觉。拙文从理论上对其英译 作进一步发掘。 二、原诗、译诗比读及简析
其实,在英译四言诗时,译者始终有其译诗理论上的自觉。赵彦春在翻译《国风·关雎》时,亦将
四言古诗类比成英文古诗的六音节、三音步抑扬格,采用 ABABCDCD 韵式。现引其前四行诗为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250
∪/‖ ∪ /‖ ∪ /‖ ∪ /‖ ∪/‖ ∪ /‖
Do-do,the grebes do coo / / At shoal amid the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