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五单元蚯蚓找家第2课时∣青岛版(六年制,三起)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课题:20《蚯蚓找家》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六年级科学备课组讲学时间:第15周教师寄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重点及重点:重点:蚯蚓的生活环境难点:动物和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迷:这种动物会耕地,但它不用犁,因为在人类发明犁之前它就已经将土壤耕耘了千百万年;它是一种身体非常柔软的小动物;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它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因此也是吃垃圾的高手。
你知道它是谁吗?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
①打算帮它们找个什么样的家呢?②为什么要给蚯蚓找这样的家?2、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①蚯蚓是不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呢?②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③研究要求: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现有的条件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但要注意做好记录,并进行适当整理。
④自主探究。
(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3、汇报研究成果①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②通过研究,又发现了什么?4、交流蚯蚓与环境的关系①蚯蚓如果离开了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②归纳: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四、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①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它动物的家在哪里吗?②蚯蚓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那其它动物与环境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打算如何研究?五、拓展:观察身边自己喜欢的动物,看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发现,并作好记录进行研究。
达标练习1.大象生活在里,北极熊生活在,鲸生活在里,骆驼生活在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相互依存。
2.蚯蚓适合生活在的环境里。
20.蚯蚓找家-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蚯蚓找家-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2.了解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3.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点1.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重要作用。
2.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三、教学难点1.蚯蚓在寻找“家”的过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适应性机能。
2.如何鼓励学生实践环保行动。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蚯蚓寻找“家”的过程。
2.图片展示:在课堂中通过图片演示蚯蚓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3.活动体验:设置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蚯蚓的习性和特点。
4.看图说话: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讨论,以此展示蚯蚓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故事、图片或者音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蚯蚓主题的兴趣,激发对于环保的意识。
2. 课堂讲解与展示(2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展示蚯蚓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活动体验(30分钟)老师设计一些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机能。
例如:观察蚯蚓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方式、蚯蚓在土壤中的钻洞行为等等。
4. 讨论与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蚯蚓的重要作用,例如蚯蚓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所得的信息,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应用到生活当中,实践环保行动。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并在作业中穿插环保意识的部分。
六、教学效果检验老师通过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作业的质量来检验教学效果。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日常课程中关注学生对于环保的实际行动,以此了解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视角中探索生物学的奥秘,并同时培养对于环保的意识和实践。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20蚯蚓找家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第二十课蚯蚓找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关爱生命,在实验学习活动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
学生进行观察认识蚯蚓适应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观察发现分析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四、学习准备:
教师与学生课前一起寻找捕捉蚯蚓,纸盒、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干土、湿土、关于动物与环境关系相关文字、图片等资料。
五、学习过程:
六、学习小结:。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课题:20《蚯蚓找家》课型:新授执笔人:六年级科学备课组讲学时间:第15周教师寄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重点及重点:重点:蚯蚓的生活环境难点:动物和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迷:这种动物会耕地,但它不用犁,因为在人类发明犁之前它就已经将土壤耕耘了千百万年;它是一种身体非常柔软的小动物;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它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因此也是吃垃圾的高手。
你知道它是谁吗?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1、交流蚯蚓的生活环境。
①打算帮它们找个什么样的家呢?②为什么要给蚯蚓找这样的家?2、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①蚯蚓是不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呢?②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③研究要求:下面就请大家根据现有的条件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但要注意做好记录,并进行适当整理。
④自主探究。
(自己设计实验进行研究)3、汇报研究成果①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
②通过研究,又发现了什么?4、交流蚯蚓与环境的关系①蚯蚓如果离开了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②归纳: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蚯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四、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①我们给蚯蚓找到家了,你知道其它动物的家在哪里吗?②蚯蚓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那其它动物与环境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打算如何研究?五、拓展:观察身边自己喜欢的动物,看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发现,并作好记录进行研究。
达标练习1.大象生活在里,北极熊生活在,鲸生活在里,骆驼生活在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相互依存。
2.蚯蚓适合生活在的环境里。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教案设计

20 蚯蚓找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主要是通过探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从学生熟悉的动物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通过查资料、观察、实验探究、搜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事实,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也有影响。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自主完成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对周围事物尤其周围常见的动物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能对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研究蚯蚓适应的环境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动物世界,为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打开探索之门。
三、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爱护蚯蚓。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并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蚯蚓、干土、湿土、纸盒、圆盒、手电筒、湿巾课前活动: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首童谣大家都很熟悉了,我想请同学接着往下说,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到台前来,我们从三只青蛙开始,你说四只青蛙,你说五只青蛙,往后接着说,好吗?你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吗?我们听听谁说得既准确又流利。
同学们,他们说的怎么样啊?不错,真是个口齿伶俐的孩子,今后中央台的播音员就是你了!掌声送给他们。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同学们都知道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大家想不想知道是谁?老师把它们放在了这个盒子中,听我的口令,当我喊“开始”由小组长负责,打开上面的盖子。
2、准备好了吗?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可以站起来。
我们先看到这里,把盖盖上,迅速坐好,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
(师不动)3、同学们,看到什么了?(找一个刚才反应强烈的同学)怕吗?老师从你刚才的表情中看到了,你差点蹦起来,为什么要大声叫?为什么感到恶心?4、我看到刚才这名同学镇定自若,你能轻轻的拿出一条蚯蚓来放在手心里吗?让大家看看。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蚯蚓找家》学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蚯蚓找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到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能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观察,并真实地记录观察结果。
3.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珍爱动物,保护环境努力从自我做起。
二、学习过程
1.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2.通过对对不同动物的研究,你们发现动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3.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
4.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
5.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
6.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7.请你举例说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1。
青岛小学科学六上《20蚯蚓找家》word教案

课题蚯蚓找家课型新授课时 1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是较为深入的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生推理及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天体运动是比较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有效教学。
并争取多利用模拟实验和多媒体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知道蚯蚓适于生活的环境进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过程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情感态度: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后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准备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学生:每组蚯蚓若干条,长方形的盒子(里面涂成黑色并把盒盖的一侧剪掉2厘米),一张同盒底面积一样大的薄膜或吹塑纸,一块黑色湿布或一张吸水纸、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1)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2)讨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
(3)汇报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4)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设计的方案来研究蚯蚓喜欢调节反思:在什么环境中生活。
(5)分组实验1: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
①谈话: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提问: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⑤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WORD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上《蚯蚓找家》WORD教案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张艳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能够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明白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3、情愿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应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探究活动中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条件。
教学预备:蚯蚓(每组8条)、干燥土壤、潮湿土壤、纸盒、黑色毛巾等物品以及各种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喜爱科学吗?2、请你观看一下我和你们的科学老师有什么不同?一、导入新课1、通过交流我发觉同学们的观看力都专门棒,现在我来考考大伙儿的反应力,猜谜语!①远看像星星,近看像灯笼,认真一看呀,原先是只虫!(打一动物——萤火虫)②两头尖尖相貌丑,手脚耳目都没有,整天埋头在地下,一到雨天才露头。
(打一动物——蚯蚓)2、你见过蚯蚓吗?了解它吗?3、这确实是蚯蚓(展现),和它打个招呼吧!想不想亲热接触一下,学生轻轻触摸!(板书课题:20 蚯蚓找家)二、实验探究(一)推测蚯蚓的生活环境。
1、我们先来猜一猜蚯蚓喜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安家?2、生说师板书。
(二)设计实验方案1、这些差不多上我们的猜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呢?由于时刻关系,我们只研究阴暗、潮湿这两个方面,有爱好的同学能够课下连续探究其他内容。
2、在动手做实验之前,要先动脑想一想应该如何做?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班级内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强调“对比实验”,并板书。
)(三)探究蚯蚓对阴暗、潮湿两个环境的反应1、出示温馨提示。
2、领取实验材料。
3、小组实验,师巡视,注意指导实验报告的填写。
4、组织汇报。
(四)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
1、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蚯蚓喜爱阴暗、潮湿的环境,事实上,蚯蚓身上还有许多小隐秘,请看《蚯蚓的自述》,想一想,蚯蚓与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播放视频)2、学生汇报。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20.《蚯蚓找家》教学设计

《蚯蚓找家》教学设计解建国【教材分析】《蚯蚓找家》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蚯蚓的生活环境为线索,设计实验探究适于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进而探究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到草丛、树林中挖蚯蚓,并提示学生准备纸盒、黑布、土壤等,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通过探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再观察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思考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找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动物一些特点,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学生对动物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动物的生活环境没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对动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蚯蚓生活环境的特点。
2.知道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依存。
科学探究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
2.依据动物不同的生活环境,运用推理的方法,意识到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互依存。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和各自生活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关爱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盒,黑布、蚯蚓若干条,干土、自然湿土。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PPT 1 出示]谜语:只会爬来不会跑,泥土为家不计较。
梨地松土本领高,钻出地面没有脚。
学生猜谜语。
六年级科学上册 蚯蚓找家教案2 青岛版

蚯蚓找家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0课《蚯蚓找家》二、教学目标:1、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蚯蚓适宜的环境;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倾听他人的意见。
2、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从而认识到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动物、动物适宜环境、动物影响环境。
3、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关爱生命,实验完毕把蚯蚓放归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设计对比实验。
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活的蚯蚓、玻璃槽、一次性手套、实验方案表、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干土、湿土、镊子、黑布。
五、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搭上“智力快车”进行一次抢答,看看谁答的最快最准确!请大家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
(1)它是一种动物。
(2)它可以做药材,具有解毒、降压等功效。
(3)它可以做食品,我国的彝族、苗族都用来招待客人。
(4)它的粪便可以改良土质,是非常好的肥料。
(5)它被人们称为“净化环境”的小卫士。
你知道它是谁吗?(生回答,老师板书:蚯蚓)2、(师):你知道蚯蚓是怎样生活的吗?蚯蚓与环境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蚯蚓的家!(把课题补充完整:找家)(出示课件1)3、(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蚯蚓,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领取。
4、(师):这些蚯蚓是老师从自己的家乡潍坊带来的,它们离开了自己的家来到了泰山脚下。
今天,咱们就为它们找个家。
那你打算给蚯蚓找个什么样的家呢?为什么要给它找这样的家?5、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老师结合学生回答来板书。
(阴暗、潮湿)(二)、探究蚯蚓与环境的关系:1、(师):我们打算帮助蚯蚓找这样的家,这样的家适合它居住吗?(板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生说: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2、(师):下面,就请大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找家》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和看法的习惯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 能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地进行观察,并真实地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
4.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难点
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
1.有关动物生活与环境的挂图或投影片。
2.啄木鸟、丹顶鹤、鸵鸟及它们的喙、足、爪的特写图片和它们生活及环境的录像带。
课时安排
第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通过上节课蚯蚓的实验,我们知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那么其
他动物呢?动物的生存是否都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识回顾引入新课,更好的巩固旧知识,同时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
]
二、新课学习
师问: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呢?
出示投影:大象、鲸鱼、北极熊、骆驼这些动物。
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动物讨论。
讨论后汇报:说出热带丛林、海洋、北极、沙漠的特点。
再说出大象、鲸鱼、北极熊、
骆驼有哪些适合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特点。
学生回答:大象生活在热带丛林。
鲸鱼生活在海洋中。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
骆驼生活在沙漠中。
师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适宜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学生讨论并填表。
学生根据表汇报:有蝴蝶、蛾子、猴子、白熊、长颈鹿、企鹅等动物。
学生说出名称后,教师尽可能出示图片,然后说出生活的环境。
师问:通过我们对这些动物的研究,你们发现动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归纳出: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
(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
②引导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③讨论后师生小结:啄木鸟的喙长而坚硬才能捉吃树洞中的虫子;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能够紧紧地抓住树干,加上尾部的作用,牢固地支撑住身体直立在树干上,这样的形态结构是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也是与其在树上生活相适应的。
(2)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鹤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丹顶鹤的喙、足、爪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必须在水中捕食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
它的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
(3)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
①出示鸵鸟的投影片或卡片。
②观察:鸵鸟的喙、腿、脚趾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师生小结:鸵鸟的喙一般长而扁平,上喙比下喙长,适于摄取植物性食物。
两腿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脚下面长有肉垫,便于在沙漠中快速奔跑。
4)谈话: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
第 2 页
么关系呢?
(5)学生讨论,并汇报。
(6)小结:鸟的形态结构及其身体器官的特殊构造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大量的资料和实验证明无论是蚯蚓、鱼儿、鸟类等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便于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环境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
三、结论总结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努力充分说明了动物的生存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譬如:鱼类的身体表面有鳞片,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大量产卵,用鳍游泳等这些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再如:青蛙的头呈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白色,皮肤有黏液,这都是与水中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而后肢长大,前肢短小又是与陆上跳跃相适应的;宽大的口腔,舌跟前位是和捕食活的昆虫相适应。
四、课堂练习
1.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请你举例说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五、作业布置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他动物的生存是否也和环境相适应呢?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吗?
六、板书设计
20. 蚯蚓找家
蚯蚓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的地方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可能不同生物与环境
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