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耳和听觉 练习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2023年青岛版六年级(六三制)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听觉》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及练习共两套

2023年青岛版六年级(六三制)下册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听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六年级(六三制)下册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中的第三课时《听觉》。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耳朵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
本节课由三部分内容:1.认识耳朵的结构。
教科书呈现了耳朵结构剖面图,并对各部分名称进行了详细标注。
教科书还用正文的形式介绍了耳朵的各部分。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结构为接下来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2.听觉是怎样产生的?教科书呈现了两名学生做听觉产生模拟实验的情景图和一段正文文字。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图示的方法做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了解听觉的产生。
3.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耳朵的结构;知道听觉是怎样产生的;了解耳朵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耳朵结构模型,认识听觉产生的过程:通过查阅调查等方式获取耳朵常见的疾病及预防方法的信息。
3.对耳蜗的结构、功能,常见耳病及预防,万法表现进行科学探室的4.能用所学的听觉知识指导生活,保护耳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耳朵的结构;知道听觉是怎样产生的;了解耳朵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耳朵结构模型,认识听觉产生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教法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引导学生要养成不掏耳的习惯,学会保护自己的耳。
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小黑板耳朵模型教学课(一)、导人新课师(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汇报。
第3章第2节耳与听觉(习题)

《耳与听觉》习题一、基础达标1.在耳的结构中,听小骨遗传导的是( )A.神经冲动B.兴奋C.振动D.电流2.耳内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B.鼓膜C.听小骨D.耳蜗3.中耳炎可能导致耳聋,其原因是( )A.听觉器官损伤B.鼓膜、听小骨损伤C.听觉神经损伤D.大脑听觉中枢损伤4.奥运开幕式上二千零八人击缶而歌共颂论语千古名句.那么观众能将外界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部位在( )A.听小骨B.鼓膜C.耳蜗内D.前庭5.下列关于耳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耳道收集声波B.鼓膜把声波转变成振动C.耳蜗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D.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口腔6.下列关于耳的结构中正确的是( )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②耳郭能收集声波③咽鼓管将声波传到内耳④耳蜗形成听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7.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震动刺激的接受和听觉的形成分别是在( )A.耳蜗和听觉中枢B.鼓膜和耳蜗C.位听神经和大脑皮层D.听小骨和位听神经二、综合提升8.“总想听听你的声音…”人听到的声音,来处于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越剧烈声音越大.______把振动向内传送到一个很薄的膜,它就是______.它的振动被三块______传送到内耳.内耳有一个大约30多毫米长的叫做______的螺旋状的管子.内耳中,把振动变成神经冲动传入______,你就产生了听觉.9.如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直接接受声波刺激的是[ ]______,它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 ]______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0.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①耳能感知一定声波信息的器官,当外界的声波信息由外耳道传到[ ]______,使其产生振动.②当呼吸道发炎时,病菌易通过[ ]______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③表演舞蹈《千手观音》的演员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人工耳蜗(电子耳蜗)的出现为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恢复听觉带来希望,请你猜测:人工耳蜗能让这些孩子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和舞台上优美的乐曲吗?答:______.(填“能”或“不能”)《耳与听觉》习题答案一、基础达标1.【答案】C【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答案】D【解析】在耳朵的结构中.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的作用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A.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是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但不是产生神经冲动.故A错误;B.鼓膜的作用是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故B错误;C.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故C错误;D.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3.【答案】B【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导致耳聋.可见B正确.4.【答案】C【解析】A.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A错误;B.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B错误;C.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C正确;D.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D错误.5.【答案】B【解析】A.外耳道,有传导声波的作用.A错误.B.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B 正确.C.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D.中耳与咽相连的结构是咽鼓管,D错误.6.【答案】A【解析】据分析可知:①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正确;②耳郭能收集声波是正确的;③将声波传到内耳的听小骨,③错误;④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④错误.所以①②正确.7.【答案】A【解析】A.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A正确;B.鼓膜能够接受声波的刺激并产生振动,耳蜗耳蜗是接受振动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B错误;C.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产生听觉的部位.C错误;D.听小骨的功能是将振动传到内耳的结构,位听神经是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结构.D错误.二、综合提升8.【答案】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解析】将空气的振动传入中耳的是外耳道;声波的刺激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三口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有个蜗牛状的结构叫耳蜗,能够接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9.【答案】3鼓膜;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解析】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10.【答案】①.[5]鼓膜;②.[6]咽鼓管;③.不能【解析】图中结构名称;①半规管,②耳蜗,③听神经,④外耳道,⑤鼓膜,⑥咽鼓管.①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②咽鼓管一端连着鼓室,另一端连着咽部,因此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口腔相通.口腔或呼吸道中的病菌可以从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的.因此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会发生中耳炎.③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工耳蜗内没有听觉感受器,因此不能听到.。
《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方案》

《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工作原理。
2.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珍爱耳朵,预防听力毁伤。
3. 激发学生对听觉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功能。
2. 听觉的工作原理:声音的传播、耳蜗中的听觉细胞、听觉信号的传递。
3. 听力珍爱知识:如何正确佩戴耳机、遥离噪音污染、定期进行听力检测等。
三、教学重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1. 听觉信号的传递过程。
2. 听力珍爱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
2. 实验法: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听觉的工作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珍爱耳朵,分享自己的听力珍爱经验。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播放一段有趣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听觉的兴趣。
2. 进修:介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用手指触摸自己的耳朵,感受外耳、中耳、内耳的不同部位。
3. 实验: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在不同距离和环境中听到声音的变化,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到耳朵的。
4.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如何正确佩戴耳机、如何预防听力毁伤,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听力珍爱经验。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听力珍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听力珍爱习惯。
七、作业设计:1. 制作耳朵模型:要求学生用纸板、棉花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耳朵模型,标出外耳、中耳、内耳的位置。
2. 听力珍爱宣传海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听力珍爱宣传海报,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佩戴耳机、如何预防听力毁伤等。
3. 听力珍爱实践:要求学生在家里或学校进行一次听力珍爱实践,记录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评判方式:1. 耳朵模型的制作:评分标准包括外观美观、结构准确等。
2. 听力珍爱宣传海报:评分标准包括内容丰富、设计奇特等。
3. 听力珍爱实践的心得体会:评分标准包括观点清晰、表达流畅等。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2耳与听觉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2 耳与听觉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A、鼓膜、听小骨B、听觉中枢、耳蜗C、耳蜗、大脑皮层D、角膜、视觉中枢【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
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耳的组成( )A、耳郭和外耳道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蜗和听小骨D、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耳分为外耳、内耳两部分B、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三部分组成C、耳蜗是产生听觉的部位D、位于鼓膜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信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咽鼓管【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耳和听觉学案1(无答案)浙教版

【学习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2.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4.探究为什么用两只耳听。
【学习重点】:耳的结构及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习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探究两耳的功能【预习导学】:1.耳的结构(1)耳的结构:人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其中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 、 、 、 ;内耳包括__ __、 、 。
(2)耳的各部分功能: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咽鼓管: 。
2.听觉的形成(1)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便会引起鼓膜 ,听小骨将其放大再传入耳蜗,引起耳蜗内的液体 ,听觉感受器(耳蜗内)把这一信息沿 传给 ,引起听觉。
(2)听觉感受器位于 内,而听觉的形成在 。
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耳朵,同时应迅速张嘴,是因为:能使 张开,使得 内外的压力平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4.列举能降低听力的可能原因: 。
5.内耳除了具有听觉感受器,还有位觉感受器,能够保持身体 , 通常晕车、晕船就是 感受器过于敏感造成的。
6.双耳效应。
声源产生的声波传到人的两耳时,存在着时间差和强度差,这种现象为____ ,人和动物利用双耳效应能够辨别声源的 。
【学习研讨】:[目标一]:人耳的结构及功能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
2.耳的结构。
耳廓:收集声音。
外耳道:声波传人耳的通道。
鼓膜:随声音振动。
外耳 中耳 耳的结构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鼓室连咽鼓管。
听小骨:传递声音振动并放大。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从而维护正常的听力。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听觉感觉细胞。
前庭 半规管3.耳的功能:(1)听觉器官,内耳的耳蜗内充满了液体的听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里面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平衡。
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等症状,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耳朵和听觉专题练习 A3教师版

耳朵和听觉专题练习1.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声波经过外耳道,引起鼓膜震动,将震动通过听小骨传递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递进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听觉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日常生活中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堵耳,其目的是为了保护A.耳蜗 B.鼓膜 C.听小骨 D.半规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鼓膜为半透明的薄膜,声波经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将声波传递到中耳,鼓膜的内侧通过咽鼓管与外界相通,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了维持鼓膜两侧的压力平衡,可以张开嘴巴或堵住耳朵。
避免鼓膜受损。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耳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你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的是()A.鼓膜的振动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神经冲动的传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声波刺激,可产生振动.“打呵欠”会影响鼓膜的振动.考点: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4.在耳的结构中,有收集声波作用的是A.耳廓 B.鼓膜 C.耳蜗 D.听小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功能,耳蜗上有听觉感受器,能形成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冲动,鼓膜能产生振动,外耳道具有传导声波的功能。
耳和听觉

老师姓名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学科名称科学年级上课时间2012年1月11日22:43:26 课题名称第三讲耳和听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知识要点】1.耳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注:耳的结构中鼓膜属于外耳还是中耳,一般有两种分法,教材将鼓膜归入中耳.2.听觉的基本知识:(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听小骨→→听神经→→形成听觉(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3.双耳效应:可辨别声源的方位.【科学小知识】鼓膜外伤:由于爆炸压力波的冲击直接使鼓膜破裂穿孔,或由于颅底骨折时波及鼓沟,偶尔有弹片、金属屑、矿渣溅入外耳道损伤鼓膜,均可造成鼓膜外伤.平时多为挖耳、外耳道异物或取异物、耵聍的损伤,掌击外耳,跳水时耳廓先着水面,咽鼓管听张或擤鼻用力过猛,亦可使鼓膜破裂.受伤后突感耳内轰鸣,或有少量血液从外耳道流出,随即出现耳闷、耳聋、耳鸣,严重可并有眩晕.症状数小时或数日后减退或消失,少数可遗有耳鸣,影响工作与学习.鼓膜损伤后应保持外耳道清洁,以酒精消毒外耳道,取出外耳道内存留的泥土、异物、血痂或耵聍屑等,并以消毒棉球置于外耳道口.耳内切忌冲或滴药,以免把外耳道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药物,禁止游泳,防止污水入耳.鼓膜穿孔小者多能自愈.如不能自愈可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表面放置酚甘油小棉片、硅橡胶薄膜.如穿孔大不能自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如有继发感染,则按化脓性中耳炎处理.【典型例题】例1.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听觉中枢D、鼓膜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咽鼓管: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例2.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例3.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耳蜗B、前庭和半规管 C、听小骨 D、大脑例4.人听到声音的过程为()A、声音→耳廓→听小骨→耳蜗→鼓膜→听神经B、声音→耳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C、声音→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声音→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例5.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A、外耳道B、鼻泪管C、咽鼓管D、半规管例6.蝴蝶在空中飞行,双翅不停地振动,我们看到蝴蝶的双翅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蝴蝶的双翅振动的频率再大一点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B、蝴蝶的双翅振动的幅度再大一点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C、我们的听觉系统出了故障.D、蝴蝶是昆虫,它不会发出声音.例7.地震前老鼠会有预兆:从洞里跑出来.这是因为()A、老鼠能听到低于20赫的声音B、老鼠能听到高于20赫的声音C、老鼠能听到20~20000的声音D、老鼠能听到高于20000的声音例8.外耳包括、.中耳包括、、、,内耳包括、、.例9.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经典练习】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结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蜗2.小红一坐上长途汽车,就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你觉得他身体中比较敏感的结构是()A、垂体B、心脏C、前庭和半规管D、耳蜗3.听觉感受器在()A、前庭B、耳蜗C、半规管D、听小骨4.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失,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鼓膜C、中耳D、内耳5.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B、保持身体的平衡C、减少噪音D、防止呕吐6.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振幅B、音色C、响度D、频率7.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8.质量优良的音响在播放立体声情景音乐时,虽然只有两个喇叭从左右两边发出声音,但能产生声音远近、左右运动的感觉.因为()A、两耳都能辨别声音方向B、左耳也能接受右面传来的声音C、右耳也能接受左面传来的声音D、以上三者原因皆有9.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由传到内耳,内耳中的有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它所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到,形成听觉.10.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时,有可能戳破,影响听觉,或损伤外耳道而引起细菌感染.当鼻、咽、喉受到感染时,病菌可通过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11.当产生巨大声响时,人应迅速张开嘴巴.这样可使张开,保持平衡,防止震破.12.当小虫子进入耳内时,可以先滴入将虫子杀死,然后再用洗耳,使小虫子流出.(供选内容:植物油、温开水、煤油)13. 有的同学经常挖耳朵,结果鼓膜上挖出小孔,这会对听觉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14. 面对距离2米远的一墙壁大喊一声和面对距离20米远的一墙壁大喊一声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小试锋芒1.猫和狗的听觉很灵敏,耳朵能转动,是为了()A、能更多地收集声波B、能更加集中注意力C、能把声音放得更大D、以上说法均不够确切2.立体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某人因意外左耳失去了听觉,他在欣赏立体声乐时()A、不会产生立体声的感觉B、会产生立体声的感觉C、立体声的感觉稍差一些D立体声的感觉好一些3.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A、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B、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C、外耳道与咽喉相通D、人的五官是相互连通的4.“失聪”的原因是()A、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B、耳膜受损C、耳蜗受损D、以上都有可能5.聋哑儿童不能讲话的关键原因是()A、声带受损B、咽喉有问题C、因为聋所以哑D、因为哑所以聋6.有一位病人,20多岁后耳朵受损,完全失去了听觉,则()A 、变为了聋哑人B 、不聋但哑C 、虽聋但不哑D 、以上都有可能7.半规管内的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产生兴奋,由位神经(位听神经)将之传导到的位觉中枢产生位觉.8.如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Ⅰ的作用是和声波,Ⅱ的主要作用是将转换成并将传递到内耳,而内耳具有感受器才能将转换成.并经听神经传递到,最终形成听觉.(2)[ ]最先接受声波刺激,当它内陷时,会引起听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要求听者在将气体压入鼻腔的同时,做吞咽动作,这样随着口张开,压入的气体便通过进入,增了的压力,反复进行,可以得到一定的疗效. 大显身手1.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立即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A 、鼓室和半规管B 、前庭和耳蜗C 、半规管和耳蜗D 、前庭和半规管2.人耳能听到鼓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 、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 、人手臂上下挥动发振幅太小C 、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 、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自己声带的振动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无法直接对话D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在振动,而蝴蝶的翅膀不振动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A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B 、减缓紧张情绪C 、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D 、避免呕吐5.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 、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 、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C 、桥洞窄小,能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D 、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刚好抵消6.中耳炎导致耳聋的原因是( )A 、位听神经损伤B 、听觉中枢损伤C 、听觉感受器损伤D 、鼓膜、听小骨损伤.7.外耳的功能是,并将传入中耳,中耳中的 随之振动,并通过将振动传入内耳.JH G F E A B C D I Ⅰ Ⅱ Ⅲ8.半规管和前庭的作用是感受.某同学乘车、乘船时经常发生头晕、恶心,甚至呕吐,这是因为.9.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声波→→→→→→→产生听觉.课后小结上课情况:课后需再巩固的内容:配合需求: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教研组长签名教研主任签名。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2.3 耳和听觉科学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_2.3 耳和听觉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2 . 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A.小脑失去平衡B.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C.体质衰弱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3 . 保护好眼、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或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B.近视眼可配戴凹面镜加以矫正C.人的外耳道上有听觉感受器D.鼻咽部有炎症时可引起中耳炎4 .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5 . 能形成听觉的结构是()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大脑6 .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7 . 假如你的住宅在马路边,经常有令人心烦的噪声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哪种措施是无效的()A.将门窗关紧B.用一团棉花塞住耳朵C.将马路与住宅间的围墙砌的高些D.将窗子打开,加快空气流通8 .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称为超声波D.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9 . 如图所示,图文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光波、无线电波的速度大B.减小声音分散,可增大响度C.声音大小不同是因为音调不同D.空气越稀薄,手机铃声越大10 . 2013年4月20日,我国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3节-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第3节__耳和听觉__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听觉感受器位于(D) A.鼓室B.前庭C.半规管D.耳蜗2.下列是听觉形成的途径,正确的顺序依次是(D) A.声波→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B.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前庭和半规管→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C.声波→鼓膜→听神经→耳蜗→三块听小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D.声波→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选D。
3.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A)①迅速张口②迅速闭嘴③张口,同时双手堵耳④闭嘴,同时双手堵耳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此题考查耳的保护,题干所讲的情况下,大气压上升,高于鼓室内的气压,可能会使鼓膜受损。
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压力相等,就能保护鼓膜。
4.如果用手掌托在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的作用是(C)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解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外耳道的作用是将声波传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传导声波;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耳蜗的作用是感受外界刺激,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半规管的作用是感受头部运动的方向。
故选C。
5.人的听觉产生于(C)A.听觉感受器B.耳蜗C.听觉中枢D.鼓膜6.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7.下列不是保护听觉的方法是(C) A.不到分贝很高的舞厅去B.使用耳机时调低音量C.经常用硬物探入外耳道清理耳垢D.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耳罩8.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学习目标】1.知道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2.充分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3.了解什么是噪音及预防噪音的方法【知识梳理】耳和听觉: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耳膜。
半规管和前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激。
(2)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神经→大脑。
(3)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2. 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和频率有关。
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②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表示,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
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B超检查就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情况的。
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2)响度:①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其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的振幅越大,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②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大小。
(3)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特性,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3. 噪声污染根据噪声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振动,所以控制噪声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防止噪声产生:一般采用控制噪声污染源的方法。
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不超过85—90 dB,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 dB,夜间不能超过40 dB。
(2)阻断噪声传播: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3耳和听觉(含解析)

2.3耳和听觉一、单选题1.人耳能接受声波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D. 外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A. 耳廓B. 耳咽管C. 听小骨D. 耳蜗3.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A. 鼓膜B. 听觉中枢C. 半规管D. 听觉神经4.宁波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源和人耳处减弱噪声B. 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5.宁波地铁在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 声源处B. 传播过程中C. 人耳处D. 声源和人耳处6.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A. 听小骨B. 半规管C. 耳蜗D. 鼓膜7.七年级学生到东方山水乐园实践活动,小羿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他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耳蜗和前庭B. 前庭和半规管C. 半规管和鼓膜D. 鼓膜和听小骨8.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 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C. 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D. 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10.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二、填空题11.白居易有诗词写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人们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识别出“琵琶声”的。
“琵琶声”是靠弦的________产生的。
12.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填“响度”“声调”或“音色”)。
3.2 耳与听觉 学案—(答案含解析)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3.2 耳与听觉一、学习目标1.了解耳朵的结构2.了解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听觉损伤是哪些原因4.了解市面上的一些助听器是靠什么增强听力二、知识点默写1、耳分为、和三部分。
外耳由和组成,外耳道末端为中耳的鼓膜。
外耳负责收集声音。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和等。
中耳的功能是传导声音。
内耳中有耳蜗等结构,主管听觉。
耳蜗中分布着丰富的,是声音的感受器。
2、耳郭收集到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入,冲击;鼓膜的振动波沿着听小骨通过鼓室传导进入,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送到的听觉中枢(颞叶),产生听觉。
3、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内耳耳蜗的途径,通常称之为传导,是声波传入内耳的正常途径,其传音效率最高。
此外,声波还可以通过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称之为传导。
4、听力障碍主要为耳聋,一般表现为听力下降或丧失。
耳聋主要有两种:传导性耳聋和性耳聋。
5、外耳道的皮肤中有一种变态的汗腺,叫做腺,分泌的耵聍干燥后成为固体,就是人们常说的耳屎。
三、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鼓膜能将振动转换为声波B.G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听觉C.F听神经,与咽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D.听觉形成顺序为C→D→A→G→F→大脑的听觉中枢[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C外耳道传到D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A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G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F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答案]D[例题2]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声神经B.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声神经C.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声神经D.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声神经[解析]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经听小骨进行放大,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够将听到的信息经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答案]C[例题3]呼吸道受感染后,还可能引发中耳炎,这是因为病菌进入了中耳。
2-3耳和听觉(解析版) - 副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知识点分析】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与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2.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即: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还可以通过骨传导,比如万年贝多芬可以通过牙咬筷子听钢琴声。
3.助听器与失聪: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来提高听力。
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失聪。
4.耳对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
2-3耳和听觉(一)

知识拓展:耳的卫生保护
科学作业(3月18日) • 1、复习课本P53-54,预习 P54-59。 • 2、做作业本(B)P20-21。 • 3、做全程P24-26练习四(1、 2、3、16)。
课 堂 练 习
2.中耳包括( D ) (A)耳廓、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B)鼓室、听神经、耳蜗、咽鼓管 (C)半规管、鼓膜、听小骨、前庭 (D)鼓室、鼓膜、听小骨、咽鼓管 3.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传入耳蜗的结构是( B ) (A)耳廓 (B)听小骨 (C)外耳道 (D)咽鼓管 4.耳的结构中感受位觉、听觉的主要部分是( C)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中耳和内耳 5.以下结构不在内耳的是( D ) (A)耳蜗 (B)前庭 (C)半规管 (D)鼓膜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耳的各部分结构有什么功能?
外耳集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内耳里有感受头部位臵变动的感受器我们 称之为位觉感受器。晕车、晕船、晕飞机都是 由于这种感受器过于敏感造成的。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问题:听觉是怎么形成的?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听觉的形成
外界 声波
外耳道
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 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如①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②巨声或打耳光形成鼓膜内外压力差; ③潜水过深。
2.神经性耳聋:有关的听神经损伤引起。 如药物影响等等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讨论: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捂紧双 耳,这是为什么? 当遇到巨大声响时,捂紧双耳,是为了防 止强烈的振动将鼓膜震破。中耳经由咽鼓管连 接至喉咙部,咽鼓管的作用是使鼓膜内的气压 与外界气压保持一致,因此张嘴可使内耳的气 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尽快达到一致,避免鼓膜 因内外压力差太大而被震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 练习题(无答案)

2·3耳和听觉(1)1.耳是人的器官,耳的结构分外耳(包括)、中耳(包括)、内耳(包括),其中,起到振动并放大作用的,内有听觉感受器。
2.听觉形成:能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振动,听小骨把放大后传人。
耳蜗里面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当声音传到耳蜗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形成了听觉。
3.耳不仅有听觉的功能,还有保持身体的作用,因为内耳有感受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如过于敏感或受到过强、过长的刺激,会出现眩晕等症状。
4.咽鼓管联通鼓室和,使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震动。
5.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使耳朵听不到声音的状况叫做失聪。
引起听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耳聋和耳聋。
题型一耳的结构1.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B.鼓膜C.听觉中枢D.半规管2.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别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耳蜗B.前庭和半规管C.听小骨D.大脑题型二听觉的形成1.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给大脑,人就会感知声音C.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其转化为信号再传给大脑D.人如果没有耳廓就不能听到声音2.声波传人人耳的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一、选择题1.当我们听到声音时,耳的下列结构中没有随声波振动的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内的液体D.听神经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接受铃声刺激并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鼓膜、耳蜗B.耳蜗、大脑C.听小骨、大脑D.鼓膜、大脑3.用手掌托住耳廓后边,会感到前方传来的声音变大,这说明耳廓能够()A.产生声波B.传递声波C.收集声波D.感受声波4.构成内耳的结构是()A.半规管听小骨耳蜗B.鼓膜前庭耳蜗C.半规管前庭耳蜗D.鼓膜前庭耳蜗5.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可能会损伤()A.鼓膜B.听觉中枢C.耳廓D.听神经6.某人失聪后(丧失听觉能力),经检查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A.中耳B.听神经和听觉中枢C.鼓膜D.内耳7.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8.放爆竹和礼花时,你若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声与听觉测试题

声与听觉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 C.酒精D.钢管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入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3.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4.下面做法中不利于控制噪声的是:()A.在学校附近建造发动机修理厂B.市区严禁燃放鞭炮C.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D.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号5.吹笛子发声主要是:()A.笛子本身(竹管)振动发声 B.笛子中空部分的空气柱振动发声C.吹笛子的演员本身发出的声音6.有关声音,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需要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B.某些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C.一要有振动物体的振动,二要有介质传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7.下面的几句话中,不正确的是:()A.在桌面的一端放一块表,把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可以听到表的走动声,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人潜没在水里,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在月球上,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进行交流,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8.关于电磁波和声音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声音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电磁波和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9.一人在闪电后6秒听到雷声,那么发生闪电处离他:()A.约2千米B.约4千米C.约1千米10.在高墙前叫喊,要听到与原声分开的回声,人站的位置至少离墙:()A.34米B.17米C.5米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11.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11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13.用钢琴和提琴同时演奏一首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为钢琴与提琴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都不同1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15.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指的是:()A.每秒振动的次数B.振动的方向C.振动的幅度16.第一次轻轻敲锣,第二次用力敲锣,对站在同一地点的人感到两次声音的响度是:()A.第一次响度大 B.第二次响度大C.两次响度相同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17.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该控制在:()A.25分贝之下B.50分贝之下C.90分贝之下D.105分贝之下18.分贝数用来:()A.表示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B.客观上表示声音的强弱C.以上说法都不对19.超声的频率是:()A.20赫以下B.20赫到20000赫之间C.20000赫以上D.只要响度大,什么频率的声音都可叫做超声20.跟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超声波的穿透能力:()A.比较大B.比较小C.一样大小 D.可能较大,也可能较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21.声音由物体而发生,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耳朵及听觉的工作原理,提高他们对于听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适用于小学或中学生,希望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了解耳朵结构、听觉原理以及与听觉相关的知识。
三、作业内容及要求1. 制作耳朵模型: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泡沫等,制作一个耳朵的模型。
要求模型能够展示耳朵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耳朵结构的理解。
2. 听觉实验:设计一个听觉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不同声音对耳朵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声音对听觉的刺激效果,从而加深对听觉原理的理解。
3. 听力训练:设计一些听力训练题目,让学生通过听力测试来检验自己的听力水平。
可以包括听写听力材料、听力填空等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听力技能。
4.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耳朵和听觉的作文,可以包括耳朵的结构、听觉的原理、保护听觉健康的方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书面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评价及奖励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分标准可以包括耳朵模型的制作精细程度、听觉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听力训练的成绩、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 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如发放奖状或奖品,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
五、作业时间安排1. 预计耳和听觉作业设计需要1周的时间完成,其中包括准备材料、制作耳朵模型、进行听觉实验、完成听力训练、撰写书面作业等环节。
2.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也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并在下次课堂上展示成果,以加深学生对耳和听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总结通过《耳和听觉》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耳朵和听觉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听觉技能和保护听觉健康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 。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内耳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从而使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音调就越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_____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__赫。
把高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距离声源越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二、我理解了
7、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
8、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 ) 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9、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10.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11.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2.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外耳道B.鼓膜C.耳蜗D.咽鼓管
13、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14、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
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传播的速度不同
1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改变C.响度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会改变
16、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
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
17.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18.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耳蜗B.前庭、半规管C.鼓膜、鼓室、听小骨D.耳蜗、鼓膜
19、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
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_
和[7]____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这
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晨同学首次乘飞机。
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
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_____向__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________损伤。
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__
所指的结构。
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均填数码)。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_________受损不能发挥其正
常作用。
(5)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________或________并同时双手______,前者的原因是
使[8]_________张开,使[3]_______内外的_________保持________,以免震破[3] ______而失去听觉。
(7)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______传到[3]_______,其振动通过[4]____
传到_______,刺激了[6]____内对声波_________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 传给________________,人就产生了听觉。
答案:
1、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咽平衡鼓膜
2、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脑
3、不灵敏失聪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4、频率大高高高65~1100赫 20~20000赫20000赫
20赫5、响度大大远小分贝6、噪声产生传播耳朵7、C
8、C 9、B 10、A 11、B 12、C 13、D 14、B 15、C 16、A
17、A 18、B 19、(1)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2)鼓膜外(3)2或3 6 9 (4)鼓膜或听小骨(5)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张开口闭嘴堵耳咽鼓管鼓膜大气压力平衡鼓膜(7)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