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
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
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
膜接触的器材,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
消毒灭菌室区域功能划分:
器械回收区:分类、初步清洗
器械清洗区:初洗、精洗、消毒
器械保养区:检查、注油、维护
进行超声洁牙时;
使用锐器进行手术时;
向病人口腔喷水、喷气时;
口腔手术时;
手工清洁器械时。
三、注重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
管针、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
的皮肤损伤
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口腔诊疗器械划伤、刺伤
有伤口的部位接触到被污染的血液、体液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暴露的评估
步骤3:暴露后预防用药
步骤4:暴露后随访
步骤5:报告与记录
四、进行表面消毒表面清洁与消毒

合理分区:治疗台面、物品存放区,应保证物
品由清洁区向污染区单向流动

适当储存避免污染:尽量减少放置在牙椅、
工作台面的物品数量

覆盖
使用屏障:对于不易清洁的表面用屏障材料

较好
抗菌皂
最佳
速干手消

手卫生时机
接触病人前
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体液后
接触病人后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手卫生方法-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
染时:
使用非抗菌肥皂或抗菌肥皂以及流动水
洗手
最好使用液体肥皂、非接触性洗手设施

口腔医院院感培训ppt课件

口腔医院院感培训ppt课件
二、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开具医嘱,护士在床头
牌和病历卡上张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 务人员以及家属。
2.首选单间隔离;相同感染病原体者可同住一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该患者 的所有治疗护理放在最后执行或单独进行,主要 用具单独使用。
3.尽量减少与感染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
液、体液污染后。
用什么洗手
在病区和诊室, 请立即停用固体肥皂!
肥皂含菌浓度:1×104-5个/g
肥皂含菌浓度:1×106-7个/g
基本要求
• 手部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 手部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 手部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指甲
菌药物,减少抗生素选择压力。严格控制万古霉 素、碳青霉烯等抗生素的使用,以免相关耐药菌 株被选择。
2.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应及时与联系院感科,同 时请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或合理使用抗菌药 物专家小组成员进行会诊,及时进行治疗,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略)。手卫生是接触传 播最重要的环节。
口腔诊疗无菌原则
12
口腔诊疗无菌原则
•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 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 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 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 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 达到灭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2011117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四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一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二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什么是多重耐药菌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84页PPT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84页PPT
Thank you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口腔科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口腔科院感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CDC器械分类
与治疗有关或辅助器械、设备分为三类 Ⅰ类:高危险性器械(Critical Items) (侵入性治疗器械) Ⅱ类:中危险性器械(Semi- Critical Items) (接触完整粘膜非侵入性治疗器械) Ⅲ类:低危险性器械(Non- Critical Items) (辅助治疗设施)
我国人口中乙肝感染率为15~20%。
香港大学牙科诊所医疗事故,召回患者2012.11
* 港大医疗保健处牙科诊所发生医疗事故, 诊所内一批医疗器具怀疑人为疏忽, 未完成整个高压加高温消毒程序就重用, 多达250名师生及家属受影响, 全部人须安排验血, 进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毒测试。
牙椅的维护
1、每日常规消毒 2、每次使用前及治疗结束后踩脚闸30秒。 3、每位患者治疗结束后使用吸唾管吸清水1-2杯; 4、每日工作结束后,升高牙椅至最高位,使用
吸唾管吸清水1000ml; 5、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检测浓度,有效期不
得超过4h
消毒液配置比例
消毒粉
10g 10g 10g
Patient
4)传播的强度是由医疗过程和口腔环境决定的: a)无法判断患者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携带者。 b)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接触都是近距离的,医生 的操作是在病人充满唾液、血液与多种微生 物的狭小口腔空间内进行。 c)多种公用材料、
药物的使用,容易引起 相互交叉污染。
口腔科门诊感染的途径及危害
个人防护装备
工作服 帽子 口罩 手套 眼罩 面罩
手部卫生
洗手:疾病88%是由被污染的手传播
1.接触病人前 2.清洁或无菌操作前 3.清洁或无菌操作后 4.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后 5.接触病人物品后。

口腔科院感ppt课件

口腔科院感ppt课件

器械与环境消毒
消毒方法
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化学消毒等方法对诊疗室、器械等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频次
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消毒处理,如有特殊情况需及时处理。
患者离院后的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
采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对诊疗室进 行终末消毒处理。
注意事项
消毒时要确保室内无人,避免对人体 造成伤害。同时,要保持室内通风, 防止消毒剂残留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
口腔科院感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口腔科院感概述 • 口腔科院感的核心概念 • 口腔科院感管理流程 • 口腔科院感控制策略 • 口腔科院感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CHAPTER
口腔科院感概述
院感的定义与特点
院感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接受治 疗期间,由于微生物侵袭而发生 的感染,包括内源性感染和外源 性感染两大类。
空气净化
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空气中细菌 和病毒的传播。
易感人群管理
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采取特别保护措施, 如加强手卫生、使用防护用品等

提高免疫力
鼓励易感人群加强锻炼、合理饮食 ,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监测与控制
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 控制感染源。
消毒与灭菌
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根据口腔科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准确识别口腔科中可能的 感染源,如患者、医务人 员、环境等。
隔离措施
对感染源采取隔离措施, 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患者教育
教育患者关于感染的预防 和控制,提高患者的自我 保护意识。
传播途径管理
手卫生
医疗器械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手部细菌 传播的风险。

《口腔科院内感染》课件

《口腔科院内感染》课件

01
02
感染的危害、预防措 施等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 洗手、不共用餐具等,避免交
叉感染。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 食、适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
力,降低感染风险。
及时就医
如发现口腔感染症状,应及时 就医,接受正规治疗,以免延
提醒患者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 生素等药物,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口腔科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 理
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包括口腔器械、治疗室、候诊室的清洁消毒流程和标准,以及医 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等。
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感染现状与危害
感染现状
口腔科院内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且不易被发现和预 防。
危害
口腔科院内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可能导致 死亡。同时,院内感染还可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影响医疗质量和安 全。
02
口腔科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 体
细菌
01 02
细菌感染
根据细菌种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 行治疗,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清洁 护理。
真菌感染
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 唑、制霉菌素等,同时保持口腔干 燥、清洁,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口腔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保持口腔卫生
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进行 口腔清洁护理,避免食物残渣和细菌 滋生。
正确使用口腔护理工具
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漱口水等口 腔护理工具,正确使用牙刷和牙线清 洁牙齿和牙缝。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ppt课件

第五条 开展口腔科诊疗科目服务的医疗机 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 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 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第六条 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 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 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 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 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稍有松懈,病原体
就很容易经病员的血液、飞沫、
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的手造成严
重的交叉感染。
2019/8/30
返回
8
特殊器械消毒难度大
涡轮手机、吸唾器、洁牙机手柄等结
构复杂、腔隙多,不易清洗消毒,尤
其是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的一瞬间,
机头部位的空气成负压状态,可以导
致病人口腔中的唾液、切割碎屑、血
外源性感染可呈暴发性。
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加强消毒、灭菌、 隔离措施和宣传教育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2019/8/30
3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 高危科室!
2019/8/30
4
口腔科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
有报道称在手机上分离出了乙型肝炎病毒 (H B V)、艾滋病病毒(HIV)等,手机 等口腔器械无疑是口腔临床上造成交叉感 染最具危险性的器械之一 。
2019/8/30
16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 作规范
第十二条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一、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 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 或者使用机械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二、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 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 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2019/8/30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包括密合性测试、培训、型号的 选择、医学处理和维护。
31
防护技术-手套的使用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和规格的 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 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 时应戴无菌手套。
32
防护技术-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白色念珠菌
90%
鼻病毒
61%
甲型肝炎
33%
轮状病毒
16%
16
通过手传播病原体需要5个连续的要素
微生物出现在病人的皮肤上,或已经传播到了病人周围 环境的物品上;
微生物必须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 微生物必须能够在医务人员的手上存活至少数分钟; 医务人员洗手不正确或完全被忽略,或使用不适当的手
卫生产品; 医务人员污染的手又和另外一个病人直接接触。
17
手卫生规范-定义、分类
手卫生—指洗手、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⒈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洗手是一个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⒉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指的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如何认识和理解医院感染, 2.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3.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规措施与办法。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什么是医院感染? 有医院的地方就有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
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 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口腔医院感染及预防PPT演示课件

口腔医院感染及预防PPT演示课件
口腔医院感染及预防
常见的医院感染所涉及的面比较广 泛,我们重点讨论与口腔临床关系 密切的颌面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呼 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乙型肝炎感
染和艾滋病感染。
1
一.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预防
• (一)病原体及流行机制
• 造成感染的细菌多为耐药性。引起切口感染通常为已知 的医院内流行的菌株,如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沙雷菌及某些噬菌体型的葡萄球菌。颌面部术后切口感 染其致病菌为需氧、微需氧、兼性厌氧以及厌氧菌的混 合感染。
5
• 注意观察伤口:更换敷料时必须查看切口局部情 况,有无感染迹象。对可疑感染创口换下的敷料, 都应及时涂片进行革兰染色检查,必要时做细菌 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敷料应集中焚烧。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戴无菌手套和无菌技术。 • 保证术后引流通畅:保持负压管的通畅和引流的
闭式、持续性、单向性。 • 做好器官切开的护理:吸痰管坚持一用、一换、
记,方可送去处理和焚烧。 • E.被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方,
应先用消毒剂处理后再进行擦拭。 • F.手接触到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应
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冲洗
20
• 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与病 人住院时间呈正比关系,原因是:病人的皮肤黏 膜和体内寄存的细菌与医院环境中和工作人员身 上携带的毒力较强且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相互交替 有关。
• 增强病人营养。营养不良对手术伤口愈合有一定 的影响。鼓励病人术前食用营养丰富的平衡饮食, 对进食功能障碍者可给要素饮食,对因疾病无法 从口内进食的病人给鼻饲,以保证病人所需的热 能。
• 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环节。感染的细菌主要来自3 个方面:病人自身、手术室的环境和参加手术人员带菌。 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2024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2024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03
医护人员防护与培训
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相关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01
血液透析室环境管理
保持血液透析室环境整洁,定期清洁消毒透析机、床椅等设施,确保透析环境安全。
02
患者管理
加强患者皮肤、血管通路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降低感染风险。
医疗废物管理与职业防护
医疗废物分类
数据来源
01
包括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微生物学检测报告、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等。
数据收集方式
02
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方法
03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以揭示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异常结果定义:指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中出现的不符合常规或预期的结果,如发病率异常升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等。
防控意识提升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防控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团队协作加强
通过培训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医务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加强。
1
2
3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防控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层级医务人员的培训活动,确保全员掌握必要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完善培训机制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来源和传播途径等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医院内的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陪护人员以及医院环境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感染的传播途径
患者---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患者 患者----------患者
美国佛罗里达州牙医David J. Acer传播HIV 致6名患者受感染 1991-2005年报道有3名医务人员导致3名患者感染HIV,其中 无牙科医生 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感染HBV病例 1991-2005年报道有12名医务人员共导致91名患者感染HCV, 其中无牙科医生 1991-2005年医务人员致使患者感染HCV病例 1991-2005年报道有11名医务人员共导致38名患者感染HCV, 其中无牙科医生
6
牙科医务人员接触结核的危险约1-2%,自1992年以来, 没有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的报道
7
感染控制目的—切断传播链
我国口腔感控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意口腔诊疗中的感染控制工作, 90年代末开始推行牙科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增加了一节 口腔科感染控制基本内容 2005年卫生部制定并向全国发布了《医疗机构口腔诊 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12年《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 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
8
医疗服务理念
无痛治疗 无交叉感染 无近远期碍害
9
口腔科感染控制要点
严格消毒灭菌 实施标准预防 注重职业防护 进行表面消毒 适当水路处理 控制喷溅污染 正确处理废物
10
一、严格消毒灭菌
11
消毒灭菌要求:
口腔诊疗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高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 中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灭菌水平或高水 平消毒 低度危险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应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 消毒
12
口腔器材分类:
高度危险口腔器械: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 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 物品。 中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 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低度危险口腔器械: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不接触患者口腔或间接接触患者口腔。
27
标准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使用个人保护装置(手套,口罩,隔离衣) 环境清洁与消毒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安全注射:安全处理污染的物品及器械 手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
28
手卫生剂减少细菌的效能

较好
普通肥皂 抗菌皂
最佳 速干手消毒剂
29
������ 手卫生时机
接触病人前 ������ 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
13
消毒灭菌室区域功能划分:
器械回收区:分类、初步清洗 器械清洗区:初洗、精洗、消毒 器械保养区:检查、注油、维护 器械包装区;选择合适的包装 灭菌区:选择合适的灭菌方式 储存区:分类放置灭菌后物品
14
器械处理-回收:
������ 尽量减少暴露;
������ 利用带盖容器转运
15
器械处理-清洁: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口腔诊疗中的感染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 直接接触:口内诊疗中直接接触损伤部位、
感染的体液(血液、唾液等)或组织碎屑 ������ 间接接触:通过污染消毒灭菌不严格的器 械、设备或物品������ 眼结膜、鼻黏膜或口腔黏膜 接触水滴(droplets)或喷溅(spatter)
吸入接触:由于高速手机、超声洁牙机等的 使用而产生气溶胶(aerosols),通过吸入感染 性的气溶胶而感染
接触体液后 ������ 接触病人后 ������ 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后
30
手卫生方法-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 使用非抗菌肥皂或抗菌肥皂以及流动水洗手
������ 最好使用液体肥皂、非接触性洗手设施
31
手卫生方法-2
������ 进行适当包装 硬质容器 一次性纸塑包装 一次性无纺布 织物包布
17
器械处理-高压灭菌
装载: ������ 正确装载
√ 高压锅不能过载 × 高压锅选择:预真空高压锅才 能用于官腔类器械的灭菌
18
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
每锅进行物理监测: ������ 时间 温度 压力 ������ 灭菌参数:121 °C,30分钟;132 °C,4分钟
21
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
快速灭菌时应进行快速生物监测
22
器械处理-灭菌后储存
������
每包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在有效期内使用
23
牙科手机的清洗保养与灭菌
������ 清洗
������ 全自动清洗机 ������ 手工清洗
24
小型牙科手机清洗保养机
牙科手机注油保养������ 包装纸塑袋独立包装
25
二、实施标准预防
26
������ 标准预防:认定的血患者液、除外汗液的所
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无论是否含有血液) 、 破损皮肤、黏膜均具有传染性,接触这些物质时, 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降 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 播的危险性。 标准预防措施适用于所有病人,认定所有病人具有 潜在感染性
口腔科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控制科
.
1
主要内容
口腔科感染控制工作意义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工作要点 口腔技工室感染控制措施 口腔放射室感染控制
2
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可通过加强消 毒、灭菌、隔离等措施而有效地预防与控 制
3
口腔科诊疗特点
侵入性操作多 操作多在有菌的口腔环境内进行 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状况不明 口腔器械复杂精细、不易消毒灭菌
������ 戴橡胶手套
������ 戴帽子、口罩 ������ 穿鞋套 ������ 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灭菌处理前去除器械上 所有可见污渍及血迹 ������ 机械清洗优于手工清洗 ������ 如必须手工清洗,则必须使用PPE ������ 牙科手机不宜超声清洗
16
器械处理-包装:
������ 灭菌前检查清洗效果
19
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 每包放置包内指示卡
������ 如看不到包内指示卡,使用包外指示条 ������ 灭菌后及使用前检查指示卡
如指示卡未正确变色,不得使用
20
器械处理-高压灭菌监测������
������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 灭菌效果金标准:生物监测 ������ 菌片:嗜热脂肪肝菌芽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