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凝血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血凝四项实验室检验
INR:0.90~1.15。
延长:
1.因子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 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1g/L时) 3.Vitk缺乏症、严重肝病 4.纤溶亢进(如DIC后期) 5.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 SLE
6. 口服抗凝剂华法令等药物和肝素治疗时
缩短: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 口服避孕药
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 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采用INR使不同实验 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 用药标准。
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INR 2-3
Plt------------------ PF3 IIa
X
Xa
Xa
V——————————————Va
Ca2+
[外源性途径]
组织损伤释放 组织因子(III)
VIIa IIa VII
III Ca2+
凝血酶原(II)
PF3 磷脂
XIII
凝血酶(IIa) XIIIa
纤维蛋白原(I)
可溶性纤维蛋白
稳固性纤维蛋白
井峰
凝血与抗凝机制 血小板功能 APTT PT FIB TT解读 D二聚体解读
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
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
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
凝血
抗凝
血栓
出血
两
正个
常 止
方 面
血四 机个
能因
素
凝血机制
抗凝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凝血功能监测
第四章凝血功能监测实验室的监测指标能够为出凝血障碍的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并可定量动态的监测病情的变化。
临床上,对怀疑有出凝血障碍的病人一般先进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其他实验室检查酌情进行。
现将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分述如下: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
主要反映血小板是否能够迅速粘附、聚集并形成微血栓以堵塞受损伤的血管。
正常值Duck法:〈4min,IVY法:0.5~6min。
BT延长,表明有血管壁的严重缺陷(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或)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存在缺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等),但血友病病人的BT 正常。
2.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又称束臂实验,用血压计袖带对上臂加压充气,使上臂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力并根据受压部位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判断毛细血管的脆性。
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
本法简单,但特异性较差,对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也会呈阳性反应。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
正常值:(100~300)×109/L。
若低于正常值则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BP 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的可能。
2.血块收缩时间(clot retraction time,CRT)实验取静脉血1ml置于小试管内,将其密闭并静置于37℃的水中至血液凝固,并记录血块开始收缩到完全收缩的时间。
正常值: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
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in,β-TG)测定当血小板被激活时,约70%的β-TG由血小板内释放到血浆中。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 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ra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忸、因子区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 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忸、区、幻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刈、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④治疗肺梗塞 2.0—4.0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众健康意识较过去相比强化不少,不少公民已经养成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的习惯。
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因缺乏医学方面的常识,很难看到报告中的数据值,凝血检查也是如此。
出血与凝血作为检查项目中相对常规的一种,与不少疾病均存在较大的关系,有90%出血与凝血问题,均可以通过凝血实验室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
在当下常规检查项目中,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等项目,读懂相关数据也有较大的意义。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凝血四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对检查中四个指标数值反映的信息进行解读较有必要。
在FIB水平不高的情况下,PT、APTT都延长,如果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肝病等情况,也会导致PT、APTT都延长。
PT、APTT都延长也可能在凝血过程中,因共同通路凝血因子出现异常所致,常见的情况为凝血酶原(Ⅱ因子)异常、凝血因子V异常、凝血因子X 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等。
在相关情况下,均会导致PT、APTT出现同步延长的情况。
在凝血四项结果中,可能出现PT、APTT都缩短的情况,该结果表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同时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血栓形成风险不小。
如果检查结果为FIB升高,PT、APTT缩短,也为同样的情况,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较大。
在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还会结合D二聚体指标,其主要为高凝状态的反应指标。
出现该结果后,临床医生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以预防血栓。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对于PT延长,AFTT大体正常的情况,体检者多为缺乏维生素K、误服华法林或含有相关成分的鼠药。
药物华法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等羧化,均持有抑制作用。
也是因此,所以华法林具有抗凝血的功效。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的情况,对于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会出现APTT延长的情况。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
凝血四项操作方法凝血四项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项目,用于评估出血和血液凝聚功能。
其包括四个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
操作方法如下:1. 凝血酶原时间(P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凝血酶原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37摄氏度下孵育一定时间后,观察凝血的时间。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并迅速混匀。
- 开始计时,同时观察试管中血液凝聚的时间。
3. 纤维蛋白原(FIB):-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纤维蛋白原试剂,并迅速混匀。
- 观察试管中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凝聚情况。
4. 血小板计数(PLT):- 准备一根清洁的皮肤穿刺器、一支无菌试管和一根无菌的塑料吸管。
- 用皮肤穿刺器抽取适量的患者静脉血样。
- 将血液样本滴入无菌试管中。
- 使用血小板计数仪具体测量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为一般操作流程,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要求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操作无菌、准确掌握试剂用量、注意操作时间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的样本采集、保存和处理,以确保血液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操作完毕后要对操作用具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件
Fbg升高或降低的护理处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Fbg是纤维蛋白原,其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凝血系统异常 或纤溶系统异常。
对于Fbg升高,应警惕血栓形成的风险,加强监测,并采 取预防措施,如适当运动和调整饮食。对于Fbg降低,应 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并 注意避免创伤和手术。同时,补充相关凝血因子,如纤维 蛋白原酶等,以促进凝血。
凝血四项解读护理课 件
目 录
•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 凝血四项检查的指标解读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 凝血四项检查异常的护理处理 •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案例分享
01
凝血四项检查介绍
凝血四项检查的定义
凝血四项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血液凝固机制中的四个关键指标进行评估 ,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详细描述
Fbg增高常见于急性感染、损伤、恶性肿瘤等;Fbg减低则常 见于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
TT(凝血酶时间)解读
总结词
凝血酶时间是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正常值约为10-16秒。
详细描述
TT延长常见于DIC、肝素增多等;TT缩短则常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03
凝血四项检查的护理注意事项
采血前的护理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 况、家族史等,评估采血 风险。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说明凝血四项检查 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消 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准备采血器材
确保采血器材的清洁、干 燥、无菌,准备好足够的 采血管和采血针。
采血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一般选择肘静脉或股静脉,确 保血管明显、充盈良好。
出凝血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出凝血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凝血功能异常是指血液凝固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疾病。
为了评估凝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检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凝血因子外部激活途径的功能指标。
通常通过在血浆中添加一种酶来激活凝血因子,然后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
结果以所测得的时间与正常值的比值来表示。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内部激活途径的功能指标。
通过在血浆中加入一种活化的磷脂质和凝血因子活化剂,然后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
结果以所测得的时间与正常值的比值来表示。
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通过将PT结果与国际标准样品的凝血时间进行比较,以纠正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INR主要用于监测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患者。
4.凝血酶时间(TT):TT是评估凝血因子I、II、V、VIII、X等的功能指标,并用于评估纤维蛋白原的转化成纤维蛋白的速度。
5. D-二聚体(D-dimer):D-dimer是评估凝血系统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的指标。
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时,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
6.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血功能异常时,血小板计数可能会降低,导致血液凝固能力下降。
7.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贫血,从而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
8.凝血因子检测:通过测量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血纤维蛋白原)、V、VII、VIII、IX、X、XI、XII和XIII等的活性,可以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
9.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维生素K是合成肝素(凝血酶抑制剂)所需的物质。
通过测量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活性,可以评估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功能。
10.抗凝血物质检测:抗凝血物质如抗凝血酶III(抗凝血酶C)、蛋白C和蛋白S等,通过测量它们的活性来评估抗凝血功能。
出凝血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降低:DIC、原发纤溶
精选课件ppt
8
抗凝系统检测
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测定 参考值:发色底物法:108.5%±5.3%
增高
降低:先天和获得性AT缺陷症
精选课件ppt
9
凝血酶时间TT 手工法:16-18s
延长 低纤维蛋白血症 缩短 无临床意义
精选课件ppt
10
纤溶活性检测
D-二聚体定性试验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DIC
精选课件ppt
11
血浆D-二聚体定量试验 ELISA法:0-0.256mg/L
精选课件ppt
12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DIC
精选课件ppt
13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定性试验 正常:阴性
阳性或增高:原发和继发纤溶
精选课件ppt
14
血清FDPs定量测定 ELISA法:<5mg/L
精选课件ppt
5
凝血时间CT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指标 试管法4-12min 塑料管法10-19min
CT延长 CT缩短 高凝状态
精选课件ppt
6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指标 正常值11-13s
PT延长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
精选课件ppt
7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bg Clauss法(凝血酶比浊法):2-4g/L
出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精选课件ppt
1
血管壁检测 血小板检测 凝血因子检测 抗凝系统检测 纤溶活性检测 DIC指标
精选课件ppt
2
血管壁检测
出血时间BT 一般为2-8min,超过9min为异常
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意义及灵活结合临床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
凝血7项化验凝血机制、指标含义以及灵活结合临床实际治疗手段和重要步骤凝血功能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其中涉及多个指标,每个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第1步明确凝血机制生理性凝血机制如下图所示:第 2 步牢记各项指标含义PT(凝血酶原时间):11~17 s。
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超过正常对照 3 s 以上为异常。
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正常对照的 1~2 倍最为适宜。
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I、V、VI、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充进(DIC后期)、口服抗凝剂、肝素应用、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如SLE)等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季药、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PT%(PT 活动度):70~150%。
与凝血酶原时间的意义相同,且更能准确地反映凝血因子的活性。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因此 PT% 的高低能够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如果 PT% 持续下降而无上升趋势,则提示预后极差。
无明显临床意义。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期、重型肝炎、胆道阻塞、胆汁淡积可以反应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
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0.8~1.5。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用量,且较凝血酶原时间更准确。
增高降低临床意义同PT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8~43.5 s。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超过正常对照 10 s 以上为异常。
由于肝素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是用来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使其延长 1.5~2.5 倍为宜。
血浆凝血因子W、IX和X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凝血因子XI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II)、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痘、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液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血液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SLE等。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医学凝血四项采血部位
医学凝血四项采血部位
医学凝血四项检查是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对于评估患者的止血与凝血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四项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
在实际操作中,采血部位的选择和操作规范至关重要。
一、采血部位的选择原则
1.首选手臂内侧的静脉,因为此处血管丰富、表浅,易于操作,且出血和疼痛感较轻。
2.避免在皮肤破损、感染或瘢痕处采血,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避免在患者接受过抗凝治疗或服用抗凝药物的部位采血,以免影响凝血指标的准确性。
二、常见凝血四项检查项目的采血部位
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手臂内侧的静脉采血,通常选择肘部正中的静脉。
2.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在手臂外侧的静脉采血,可以选择手背静脉或者手臂内侧的静脉。
三、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患者在采血前应空腹,避免饮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采血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3.采血针头应选择合适的大小,避免过度疼痛和出血。
4.采血后,应迅速将血液样本放入抗凝管中,并轻轻颠倒混合,以保证检
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总结
医学凝血四项检查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掌握正确的采血部位和操作方法,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出凝血实验室实验室检查流程
出凝血实验室实验室检查流程凝血实验室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下凝血实验室的检查流程。
一、采集血液样本在进行凝血实验室检查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常用的采集方式有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两种。
静脉采血是指通过针管将血液从患者的静脉中抽取出来,一般在患者的手腕或手臂内侧的静脉进行采血。
指尖采血是指通过穿刺患者的指尖,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和采血针的选择,以避免引起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二、离心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需要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液分成血浆和血小板两部分。
离心是利用离心机将血液置于高速旋转下,使得血液中的成分按照密度的不同分层。
离心完成后,可以得到血浆和血小板两种样本。
三、检测血浆凝血功能1.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血浆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P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Ⅴ、Ⅹ和凝血酶原的活性,APTT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和凝血酶原的活性。
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2.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凝血因子,它参与了血浆的凝固过程。
通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合成和清除功能。
3. 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一种降解产物,当血浆中纤维蛋白溶酶系统活化时,D-二聚体的含量会增加。
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溶酶系统的活性和血栓溶解功能。
四、检测血小板功能1.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血小板数量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给予患者某些激活血小板的物质,观察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是否正常。
五、其他检测项目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测项目外,凝血实验室还可以进行其他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凝血功能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评估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
根据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可以判断出血液不凝固或过度凝固的情况,为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为您介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
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针对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指标。
它可以消除不同实验室之间测试方法和结果差异的影响,最常用于评估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INR 结果在1.0~1.5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INR大于1.5,说明血液凝固功能下降,需要密切关注。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检测凝血因子活性。
PT结果较长,可能是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导致的出血风险增加。
通常情况下,PT结果的正常范围是11~13秒。
如果PT超过正常范围,说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疾病状态,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用来检测凝血因子的内在凝血途径。
APTT结果较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APTT结果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超过正常范围,需要考虑凝血因子缺乏或疾病状态,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四、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中凝血酶原的指标。
通过检测FIB水平,可以了解凝血功能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FIB水平在2.0~4.0 g/L之间。
如果FIB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凝血异常,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五、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D-Dimer)是血栓溶解产物,通过检测其水平可以了解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
D-Dimer的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加。
一般来说,D-Dimer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凝血功能正常。
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dic的实验室诊断标准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凝血系统障碍,通常在严重感染、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并发症等疾病过程中出现。
DIC的发生和发展会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同时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引发广泛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出血的情况。
因此,及时诊断DIC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DIC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检测血液中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表现。
下面是DIC实验室诊断的相关参考内容:1.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DIC常伴随着血小板的消耗和功能障碍,因此,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是DIC诊断的常见表现之一。
此外,血小板凝集试验和血栓弹力图等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情况。
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IC患者的PT和APTT常常延长,这是因为DIC患者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消耗和异常活化所导致的。
延长的PT和APTT是DIC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凝血酶原复合物(PT-INR)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INR和INR是评估外源性凝血酶原活化途径的指标,常常用于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
在DIC患者中,PT-INR和INR常常升高,反映了凝血功能受到广泛的异常激活。
4. 纤维蛋白原水平:DIC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降低,这是由于DIC导致纤维蛋白的过度消耗和降解所致的。
因此,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以作为DIC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5. 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判断DIC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标志之一。
DIC患者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反映了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的加强。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临床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和血气分析等检查来进一步评估DIC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预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DIC的诊断不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凝血六项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凝血六项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它包括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
下面将逐个解析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1.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凝血酶形成的时间,它反映了凝血系统中的外部凝血途径(经血管损伤及组织因子将凝血过程启动)。
其检测对肝脏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凝血因子减少或功能障碍可以导致PT延长。
此外,PT还用于监测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的患者,确保抗凝效果在治疗范围之内。
2.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根据PT计算得出的一个标准化数值。
INR的主要临床应用为华法林(一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
不同实验室之间PT结果的差异较大,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INR被引入使用,以保证不同试剂盒和实验室间的比较性。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内部凝血途径的功能(包括活化因子以及凝血酶形成)。
APTT的检测广泛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APTT延长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抗凝药物使用或是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相关。
4.纤维蛋白原(FIB):FIB是凝血过程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之一,其检测可以反映凝血系统中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的能力。
FIB检测可用于评估患者的纤维蛋白生成情况,对肝功能衰竭或凝血因子疾病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凝血酶时间(TT):TT是血液凝固起始到形成凝血块的时间,检验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
TT的延长可能与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抗凝药物的使用有关。
因此,TT的检测对于临床判断凝血功能状态以及评估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6.血小板计数(PLT):PLT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主要参与止血过程。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时迅速聚集起来形成凝血栓,保护破损血管。
血小板计数用于评估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低血小板计数可能表明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因子检测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手工法:31-43s,设置对照组,延长超过 10s以上为异常。 APTT延长 APTT缩短 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凝血时间CT ——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指标 试管法4-12min 塑料管法10-19min
CT延长 CT缩短 高凝状态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指标 正常值11-13s
出凝血的实验室检查
血管壁检测 血小板检测 凝血因子检测 抗凝系统检测 纤溶活性检测 DIC指标
血管壁检测
出血时间BT 一般为2-8min,超过9min为异常 束臂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5cm直径的圆圈内的出血点,成年男性<5 个,儿童和成年女性<10个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粘附实验PAdT PAdT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PAdT降低,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等疾病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PAgT增高,血小板聚集能力↑ PAgT降低,血小板聚集能力↓
DIC指标
Plt<100×10^9/L FDP<1.5g/L 3P试验(+) FDP>20mg/L PT缩短或延长>3s 肝病或白血病延长>5s APTT缩短或延长>10s
Thank you
延长 低纤维蛋白血症 缩短 无临床意义
纤溶活性检测
D-二聚体定性试验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DIC
血浆D-二聚体定量试验 ELISA法:0-0.256mg/L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正常人为阴性
阳性:DIC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定性试验 正常:阴性 阳性或增高:原发和继发纤溶
血清FDPs定量测定 ELISA法:<5mg/L
抗凝血酶III(AT-III)
正常范围:290±30.2mg/L(90.3%±13.2%)。 临床意义:抗凝血酶III主要反映机体抗凝系统的 功能。 升高一般不会引起病理性后果。
减少见于:
a)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b)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见于各种肝病,如 肝硬化、重症呷、肝癌晚期等; c)抗凝血酶Ⅲ丢失增多:如肾脏疾病;抗凝血 酶Ⅲ消耗增多:如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血液凝固性 增高,抗凝血酶Ⅲ中和活化的凝血因子,以致消 耗增加。
PT延长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bg Clauss法(凝血酶比浊法):2-4原发纤溶
抗凝系统检测
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测定 参考值:发色底物法:108.5%±5.3%
增高 降低:先天和获得性AT缺陷症
凝血酶时间TT 手工法:16-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