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安娜卡列尼娜》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583f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7.png)
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赏析是由两条主要的平行线索和一条联结性次要线索结构而成的,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等方面的矛盾。
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线索展示了封建主义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通过列文──吉提线索描绘出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景,揭示出作者执着地探求出路的痛苦心情。
而道丽──奥勃朗斯基这一次要线索巧妙地联结两条主线,在家庭思想上三条线索相互对应、参照,勾勒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
作者以这种建筑学而自豪,圆拱将两座大厦联结得天衣无缝,使人觉察不出什么地方是拱顶。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安娜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她姿态端丽、温雅,一双浓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在眼神和微笑中显现出来。
在这幅出色的肖像中展现了安娜的精神美,也提示我们去探究她的生活之谜。
安娜父母早逝,在姑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
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
渥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
她渴望自由而大胆地爱,不愿像别特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
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
确实,在国外,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
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87437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1.png)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以细腻入微地描绘了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而闻名。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的背景、故事梗概以及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学的影响进行概述。
一、背景《安娜·卡列尼娜》出版于1877年至1878年,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19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为背景,描述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小说所以的故事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剧情和人物形象却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
二、故事梗概《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三个家庭展开:卡列宁家族、奥布洛诺夫家族和利沃夫家族。
其中,卡列宁家族的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小说一开始,安娜是一位身世高贵、婚姻美满的妇女,但当她遇到了年轻军官魏伦斯基,她的婚姻生活开始出现问题。
她与魏伦斯基陷入了一场不为人知的爱情之中,最终她背弃了丈夫和孩子,选择了离婚并追随魏伦斯基。
然而,安娜的新婚姻并没有如她所愿般幸福美满。
她慢慢意识到,魏伦斯基并不如她最初所想象的那样完美。
她陷入了对婚姻的困惑和不满,最终导致了她的情感崩溃。
与此同时,小说还描绘了奥布洛诺夫家族的卡列宁家族成员之间的婚姻、爱情和欲望的纠葛。
小说以及配角的故事,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道德、社会和情感层面上的挣扎和冲突。
三、影响与意义《安娜·卡列尼娜》对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小说以其深入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对婚姻制度的质疑,开创了俄国文学中以人物心理为核心的传统。
它的出版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引发了对婚姻、伦理和道德观念的辩论。
《安娜·卡列尼娜》被认为是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19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这部作品对之后的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中。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6513255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9.png)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讲述了属于19世纪晚期沙俄社会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探究了俄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娜,一个富有而美丽的妇女。
她已经结婚并有了一名孩子,但她感到与自己的丈夫已经没有了感情。
当她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军官威望斯基时,她对他渐渐地产生了感情。
安娜与威望斯基的感情日渐加深,直到他们不得不决定逃离俄国来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情况变得复杂,因为安娜的丈夫发现了这件事情,他感到愤怒,并在威望斯基的一次决斗中杀死了他。
安娜深感绝望,陷入了痛苦之中,最终自杀身亡。
而故事的其他角色,包括孔多洛夫,斯捷潘·阿卡基耶维奇(威望斯基的好友)和列文(安娜的哥哥)也陷入了各自的困境之中。
除了安娜的故事,书中还讲述了当时俄国封建社会的许多问题。
比如,作为一个女性,安娜的权利受到了限制,她只能用自己的美貌和财富来追求自己的幸福。
同时,贪婪的官僚主义和腐败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并且有强烈言及农奴制度的反映。
总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表现了19世纪俄国封建社会的经历,展示了人类贪心和道德堕落的丑恶面。
通过
主人公安娜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人们的奢望和愚蠢如何使他们走向了失败。
这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d4e073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9.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一生,揭示了婚姻、家庭、爱情和社会道德等问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
第一部分:安娜与婚姻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聪明而又富有的贵族女子,她与丈夫卡列宁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卡列宁对她冷淡无情,她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在一次社交场合中,安娜邂逅了冷酷而迷人的官员瓦伦京。
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激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婚外情。
安娜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背叛了丈夫和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使她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之中。
第二部分:安娜与爱情安娜与瓦伦京的爱情使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
她渴望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罪恶和内疚。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并意识到她的行为对她的儿子和丈夫造成了伤害。
然而,安娜无法摆脱对瓦伦京的依赖和对爱情的渴望。
她陷入了痛苦的循环中,无法找到解脱的出路。
她的心灵逐渐变得破碎,她开始感到绝望和孤独。
第三部分:安娜与社会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外情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人们对她的道德败坏和背叛进行了谴责,她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她的家庭和朋友们也对她失望和愤怒,使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与此同时,小说中还描绘了其他人物的故事,如农场主列文和他与妻子卡特琳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年轻的农民娜塔莎与军官安德烈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
结局:安娜的悲剧最终,安娜·卡列尼娜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和内心的痛苦。
她感到自己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境地中,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她最终选择了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矛盾。
安娜的悲剧引起了人们对婚姻、爱情和社会道德的思考。
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提出了对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反思。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1b33577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b.png)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人生。
故事开始,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优雅的贵妇,她与丈夫卡列宁结婚多年,育有一子。
然而,她的婚姻生活却是不幸福的,丈夫不重视她,她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无聊。
当安娜卡列尼娜邂逅一位军官弗朗西斯科时,她陷入了一段不可抵挡的热恋。
她爱上了弗朗西斯科,与他展开了一段激情的私情。
然而,这段婚外情毁了她的婚姻和社会地位。
安娜卡列尼娜因为违背了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遭到了丈夫和社会的唾弃。
她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儿子,离开了家庭,并与弗朗西斯科逃到了欧洲。
然而,在外国生活并没有给安娜卡列尼娜带来幸福。
她发现弗朗西斯科无法给她真正的家庭幸福,他对待她的态度逐渐冷淡。
此外,她的私情也不被欧洲社会接受,她沦为了社会的边缘人。
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心灵折磨后,安娜卡列尼娜最终选择了自杀。
她在火车上将自己扔下车,以结束自己的痛苦生活。
整个故事通过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命运,探讨了爱情、婚姻、道德和社会观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宏大的背景之下,让读者思考和反思生活中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情节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2dddaf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9.png)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情节《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情节《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多条情节线索,描绘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家庭、婚姻和社会关系中所经历的挣扎、痛苦和追求。
第一章:安娜的婚姻矛盾与生活困惑故事开始,我们见到了美丽而优雅的安娜·卡列尼娜。
她是圣彼得堡贵族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卡列尼娜的妻子,以及一位母亲。
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婚外情的产生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生活。
安娜陷入了对婚姻与家庭的矛盾,她对婚姻的价值观和自己内心的欲望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内心斗争。
第二章:安娜与瓦罗金之间的禁忌爱情在一次社交场合中,安娜结识了年轻的军官瓦罗金。
他们之间悄然产生了一种禁忌的爱情。
安娜对瓦罗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烈,尽管她深知这种感情的不道德性和危险性,但她无法抗拒内心的冲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娜的婚姻矛盾和对瓦罗金的爱情共同加深,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平衡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存在。
第三章:列文与凯蒂娅的纯真爱情除了安娜的情感纠葛外,小说还描绘了另一对引人注目的爱情故事。
列文·谢尔盖耶维奇·奥布洛茨基是一位富有而受人尊敬的贵族。
他与凯蒂娅·舍列布利亚科娃相爱并且结婚。
他们的爱情以纯真和忠诚为基础,在凯蒂娅的理解和支持下,列文渐渐克服了自身的内心挣扎,并最终找到了对生活、婚姻和家庭的坚定信念。
第四章: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结局安娜的情感挣扎和对禁忌爱情的追求最终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她不仅抛弃了丈夫和儿子,还与瓦罗金开始了一段婚外情。
然而,安娜的选择并没有带给她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而是日益加深的内心痛苦和社会的责难。
最终,安娜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她的痛苦和内心的挣扎。
总结:《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和社会背景的交织,展现了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的荣辱与人性的复杂。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6181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8.png)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前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19世纪俄罗斯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生起伏,展现了男女关系、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文学风格《安娜卡列尼娜》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脱颖而出。
托尔斯泰以其精湛的表达技巧,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内心的斗争。
同时,他借助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为读者呈现了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托尔斯泰的叙事流畅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入人物内心,领悟到小说所传达的深刻思想。
二、主题思想《安娜卡列尼娜》涉及了多个主题和思想,其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爱情和婚姻。
小说通过描绘安娜和她的恋情,探讨了爱情对于个体的冲击和改变。
安娜从一个幸福的妻子和母亲转变成一个堕落而自私的女人,她对离婚追求自由的选择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通过安娜的故事,托尔斯泰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此外,小说还涉及了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的问题。
安娜的犯罪行为和社会对她的冷漠、谴责,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对于婚外恋和离婚的态度。
托尔斯泰用安娜的遭遇展现了社会伦理的弊端,呼吁读者审视道德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三、人物形象与命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且命运也各异。
主人公安娜是一个充满矛盾和纠结的女性形象,她的美丽和优雅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
然而,她对于婚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最终使她陷入了情感和道德的困境。
她的命运被自己的错误选择和社会的压力所捆绑,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与安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主角卡列宁娜。
她是一个强势而聪明的女性,以她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
虽然她也面临了婚姻的问题,但她通过努力和决心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艺术手法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小说更具吸引力。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078af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3.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俄国贵族阶层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安娜的命运和思想变迁,展现了爱情、婚姻、社会伦理等深刻的人性问题。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和内涵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
故事中的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富有的女子,她在与丈夫卡列宁的不和谐婚姻中感到不满和孤独。
她在一次社交场合中邂逅了军官儿子魏伦斯基,两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最终导致了安娜对卡列宁的背叛。
这个爱情故事揭示了婚姻中的困惑和纠结,引发了读者对婚姻价值以及道德准则的思考。
同时,小说也通过描写安娜的心理变化,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约束的质疑。
安娜为了与魏伦斯基在一起,不惜放弃了婚姻和家庭的幸福,最终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和悲剧的结局。
通过安娜的遭遇,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道德的敬畏,避免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除了主人公安娜的故事外,《安娜卡列尼娜》还通过其他几个人物的线索,展示了不同人物在爱情与婚姻中的选择和世俗伦理的束缚。
例如,卡列宁的姐姐道利亚与列文之间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世俗的婚姻,她们的关系揭示了婚姻和爱情之间的微妙平衡。
托尔斯泰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深刻探讨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安娜卡列尼娜》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思想层面上给予了读者许多启示。
托尔斯泰通过他笔下人物的遭际,呼唤读者审视爱情和婚姻的真正价值,思考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他提醒我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要注意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确保不伤害他人,并遵从道德准则。
总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道德价值的作品。
它以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爱情、婚姻和社会伦理的复杂性。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幸福与道德选择的关系,引导我们在爱情与婚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考虑自己与他人的利益,走出一个更加和谐与幸福的人生。
《安娜·卡列尼娜》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e3e5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a.png)
目录1.豁然的性格 (1)1.1独立 (1)1.2朴实 (2)1.3执着 (2)1.4勤奋 (2)1.5宽容 (2)2.独特的爱情观 (3)2.1安娜的悲剧 (3)2.2列文的美满 (4)3.艰难的人生探索 (5)3.1人生的一大问题:生与死 (5)3.2道德的自我完善 (6)4、“自传式”的托尔斯泰 (6)4.1相似的家庭背景 (7)4.1.1家庭环境 (7)4.1.2新家庭的结合 (7)4.2相似的思想轨迹 (7)4.3同样的尝试 (8)4.3.1对待农民如兄弟姐妹 (8)4.3.2从农民改革中寻找出路 (8)结束语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转变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
这一时期,彼得大帝实行了农奴制改革,俄国的经济开始由封建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逐渐转型,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宗法制俄国一切旧关系的急剧破败。
这一现象的出现,使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开始转变:对贵族的态度也由先前肯定大部分贵族阶级,批判个别贵族转向全面否定城市贵族。
《安娜·卡列尼娜》就根基一作家这一思想的转变,从城市贵族和乡村贵族两条平行的线索出发,以安娜和列文两人为情节线,这两条线索看似没有任何的联系,但是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宣扬以列文为代表的宗法式的家庭理想和道德原则,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小见大,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俄国的社会变革。
列文,作为与安娜线索对比的另一主角出现在小说的流程当中,他看似一个小人物,但却在整个小说中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代表了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轨迹,而且,反映了当时俄国这个大背景下人们的心理。
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但从思想探索来看,列文婚后却产生了精神危机,他为贵族阶级自甘败落而忧心忡忡。
他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讨人生的目的,但却毫无出路。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1fb55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d.png)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展示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等主题。
本文将通过观察《安娜卡列尼娜》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一、叙事手法赏析《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和叙述,展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其中最为经典的叙事方式是安娜·卡列尼娜和吉列·韦伯林斯基之间的爱情线和列文·列维涅与吉尼亚·谢尔巴茨基之间的婚姻线的对比。
通过对这两个情感线的交叉叙事,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而有层次感。
此外,小说中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的方式,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的变化,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例如,在安娜·卡列尼娜陷入婚外情之后,作者通过对她内心的描写,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和思想的变化,使读者对她的行为既感到愤慨又感到同情。
二、人物形象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而丰满,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轨迹。
其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她是美丽而矛盾的贵族女性,既渴望自由和爱情,又受到传统和道德的束缚,最终堕入了悲剧的境地。
通过安娜的形象,作者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思考。
此外,列文·列维涅和吉尼亚·谢尔巴茨基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他们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男性,一个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实际主义者。
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同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
三、主题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涉及众多主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
小说以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姻出轨为切入点,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束缚和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14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cca13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5c.png)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14篇《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1人们常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而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也可谓是众说纷纭,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应当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片面的赞美或是批判。
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
安娜聪慧、典雅、质朴、活跃,是个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性。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象芜草丛中的奇葩,单纯、沉静、从容、高贵,无论在什么样是场合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活跃的精神世界,她悠闲恬静,她的美貌、聪明和良好的教养,都深深打动了对安娜一直怀有成见的列文,使他不由地在内心里赞叹道:“这是怎样一个女人!”“一个多么出色、可爱、逗人怜惜的女人!”“这个活人身上带着一种新鲜的动人心魄的风度。
”“同她谈话是一种乐事,而倾听她的谈话更是一种乐事。
”短暂的会面,便使列文依依不舍地离安娜而去时,他“又望了望那幅画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对她发生了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惊讶的一往情深的怜惜的心情。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
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
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一经接受渥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
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
”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曾对渥伦斯基说:“爱,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
”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bad009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作。
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年轻、热情、生气勃勃的贵妇人,拥有一个八岁的儿子。
她与卡列宁结婚后,在死气沉沉的家庭里备受压抑。
为了追求真爱,她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相识并相爱。
然而,这段爱情并不被社会所接受,她因此陷入了痛苦和挣扎之中。
最终,在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内心的矛盾下,安娜选择了卧轨自杀,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挣扎。
另一条线索是关于列文的故事。
列文是托尔斯泰喜爱的主人公之一,他是个精神探索型人物,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对个人幸福、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热情。
然而,他也在生活中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境,这使得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挣扎之中。
此外,作品还通过其他家族的生活发展描写,包括了爱情、婚姻、经济、事业等领域在当时俄国社会封建贵族秩序的影响下的发展。
托尔斯泰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描写,强烈地抨击了旧时代秩序,无声且有力地揭示了俄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
在艺术表现上,托尔斯泰出色的心理描写是《安娜卡列尼娜》艺术魅力的精华所在。
他深入剖析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使得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社会矛盾和冲突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总的来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它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引导读者对爱情、婚姻、道德、社会制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这部作品不仅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1505b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a.png)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安娜·卡列尼娜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小说第一次发表于1878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个人最为喜爱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主要人物。
作品概述《安娜·卡列尼娜》以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社会生活和人物内心变化,表达了对爱情、家庭、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
小说分为八个部分,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安娜和她身边人物的故事。
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探索,让读者深入思考人性、道德以及社会现实。
主要人物安娜·卡列尼娜:本书的女主角,具有美貌和魅力,初为贵族夫人,后离开丈夫与军官茨维塔耶夫展开了一段激情的婚外情。
她的情感纠葛和思想变化成为小说的核心。
阿列克谢·卡列尼娜:安娜的丈夫,俄国高级官员,是个正直而守规矩的人。
他因妻子出轨而备受折磨,最终与安娜离婚。
康斯坦丁·列文:本书的另一位主角,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农场主。
他与玫瑰丽一起生活,但最终与安娜产生了爱情。
他是小说中的道德楷模,通过他的故事托尔斯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分析。
斯捷潘·阿尔卡季耶维奇·茨维塔耶夫:安娜的情人,一位军官。
他是一个自私自利、坚决追求自己欲望的人。
他与安娜的婚外情对他和他周围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小说风格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法,注重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描写。
他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故事,通过多个主要角色的视角切换,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相同事件面前的感受和思考。
小说的结构相对复杂,不仅通过描述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还通过其他次要角色的生活和情感变化,呈现了一个更加饱满的社会画卷。
托尔斯泰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使得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情感之作,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b5b29f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e.png)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的婚姻、爱情和家庭观念。
小说以女主角安娜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以及爱情与婚姻的复杂关系。
第一部分:安娜·卡列尼娜的婚姻与不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美丽、聪明并且受人喜爱的俄罗斯上流社会女性。
她与政要卡列尼娜结婚多年,育有一子,过着风光的生活。
然而,安娜渐渐对婚姻感到不满和压抑。
她遇到了军官瓦罗金,两人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感觉。
第二部分:安娜与瓦罗金的禁忌之恋安娜与瓦罗金的禁忌之恋逐渐发展,他们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为了追求爱情和自由,安娜决定离开丈夫和儿子,与瓦罗金私奔。
这一决定引发了社会的谴责和家庭的破裂,使安娜陷入了内心的痛苦。
第三部分:安娜的精神崩溃与绝望安娜的私奔并没有给予她预期的幸福和满足感。
她发现自己在新的婚姻中还是无法完全摆脱社会的束缚和责任。
瓦罗金对待她冷淡,她渐渐感到无法忍受。
安娜开始陷入精神崩溃的状态,她感到内心空虚和绝望。
第四部分:列文与善静之爱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角列文·俄布洛茨基也展开了一段爱情故事。
列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渴望获得真爱和家庭和谐。
在艾尔·善静的出现下,列文找到了对他而言看似完美的女性。
他们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家庭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束缚的反抗。
第五部分:安娜的悲剧结局在安娜精神崩溃的同时,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家庭的渴望。
然而,回到原本的婚姻生活已经不再可能,她的丈夫卡列尼娜不愿意接纳她。
安娜感到无路可走,最终在火车上自杀身亡。
结尾: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和列文的故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规范对个人选择的束缚。
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思考了爱情、婚姻、家庭与责任等普世主题。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情感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社会批判意义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https://img.taocdn.com/s3/m/dd27f2d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3.png)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以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她与其他人的命运交织。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背景介绍《安娜·卡列尼娜》发表于19世纪的俄国,当时俄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小说通过对贵族社会精英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道德沦丧。
二、故事情节《安娜·卡列尼娜》主要围绕着三个人物展开,分别是安娜、她的丈夫亚历克谢·卡列尼娜和她的情人瓦伦京。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受人尊敬的妇女,但是她的内心却被爱情的纠缠所困扰。
安娜最初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妻子和母亲,但当她和瓦伦京相识后,她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她与瓦伦京陷入了一段不伦之恋,而她的丈夫亚历克谢则对此一无所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娜的内心矛盾不断加剧。
她感到自己越来越迷失,无法摆脱情感的纠缠。
最终,她选择和瓦伦京私奔,离开了丈夫和孩子。
然而,安娜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她的婚姻破裂,社会对她的评判也变得残酷。
她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深陷内心的痛苦中。
她试图重建家庭,但最终以自杀告终。
三、主题思想《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安娜这个形象,探讨了婚姻、爱情和社会道德的复杂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常人,但他们的内心和行为却受到社会和道德观念的束缚。
托尔斯泰通过描绘安娜的故事,呈现了现实世界中不同的爱情观。
他用安娜的角色来批判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同时也探讨了个人对道德准则的挣扎。
作品中还涉及到了宗教和信仰的问题。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和康斯坦丁·列昂尼耶维奇·列文这两个角色来呈现宗教对人性和道德的影响。
他试图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探索人与神的关系。
四、艺术风格《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风格深受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
《安娜卡列尼娜》讲解
![《安娜卡列尼娜》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48591e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6a.png)
《安娜卡列尼娜》讲解《安娜·卡列尼娜》讲解《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解读和剖析,带您深入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作品概述《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法国拿破仑时代背景下,描述了俄罗斯社会、人性和爱情的宏伟史诗。
故事主要围绕着两个女性角色展开,分别是卡列尼娜和凯蒂。
卡列尼娜是一个魅力四射的贵族妇女,她在婚姻和外遇之间左右为难,最终陷入了绝境。
凯蒂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妇女形象,她历经磨难,最终在家庭和道德的纠葛中逐渐成长。
二、人物塑造《安娜·卡列尼娜》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卡列尼娜是一个充满矛盾心理的女性,她既渴望真爱,又害怕背叛和孤独。
她的形象展现了爱情和道德的冲突,使读者对她的心理感受产生共鸣。
此外,主角列文、特列洛基亚以及卡列尼娜的丈夫奥布洛斯基等人物的作品形象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三、社会背景《安娜·卡列尼娜》以十九世纪末的俄罗斯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对19世纪末俄罗斯贵族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阶级和人性的弊端。
通过描绘贵族中的公开外遇和私密婚外情,托尔斯泰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败与虚伪。
四、爱情与婚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爱情和婚姻主题是整个作品的核心。
作品通过展示卡列尼娜与瓦伦京之间以及列文与卡列尼娜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爱情、婚姻和责任之间的纠结。
同时,小说中对婚姻的不同观点以及对外遇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深入思考,使读者在对照现实生活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
五、道德与信仰作品中,托尔斯泰对道德以及宗教的探讨贯穿始终。
通过对卡列尼娜婚姻和外遇的描绘,以及凯蒂作为草率婚姻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道德准则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真实描写,展示了人在道德困境面前的挣扎与矛盾。
六、文学价值《安娜·卡列尼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推崇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经典结合。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f0b2f0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5.png)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故事背景发生在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通过对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选择的描写,展现了俄国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性弱点,以及对爱情、婚姻和宗教的思考。
故事一开始,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贵族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位高级官员,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安娜在一次社交场合中邂逅了年轻的军官弗朗斯·韦伯斯基,两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爱情。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挣扎和矛盾之后,安娜决定离开丈夫,与韦伯斯基私奔。
然而,安娜的私奔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相反,她陷入了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她发现自己无法摆脱社会的道德压力和自责,同时,韦伯斯基对她的爱也逐渐淡去。
在这种绝望和孤独的状态下,安娜开始沉溺于酗酒和药物,她的精神状态逐渐恶化。
与此同时,故事的另一条线索是围绕着农场主列文展开的。
列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充满了关怀和热情。
在与安娜的私奔之后,列文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安娜的爱,他试图通过信仰和理想来克服内心的痛苦,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对安娜的情感纠葛。
安娜最终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她感到自己被社会和命运所束缚,无法摆脱。
在一次精神崩溃的状态下,她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列文则在对安娜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迷茫中,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整个故事通过对安娜和列文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的描写,展现了俄国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性弱点。
安娜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婚姻和爱情观念的束缚,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忽视和伤害。
同时,故事也对爱情、婚姻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生命意义的思索。
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深刻而感人,它不仅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主人公安娜的命运的描写,作者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对爱情、婚姻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4篇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d5f0d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7.png)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4篇》,希望能够帮到你!《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安娜和伏伦斯基的故事开始于火车站,也结束于火车站。
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对安娜太苛刻了,我的潜意识控制着我,让我对安娜产生了巨大的偏见。
我虽然自诩自己是思想先进的维护女性权益的人,但是内心还是有很多思想的枷锁。
对于奥勃朗斯基,我选择了沉默的原谅。
原文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跟陶丽关系比较好的人,都暗暗帮奥勃朗斯基。
这是我们对女性的偏见和对男性的包容。
原文中的卡列宁我觉得也没那么讨厌,他虽然世故,但是还是比较成熟,他在事情发生后,是维护过安娜的。
但是最后他对安娜的爱还是变冷淡了。
安娜为了挽回他,一直在做爱情的游戏,很卑微。
关于安娜,我觉得她真的太勇敢了,勇敢地追求了爱情,勇敢地面对那些憎恨她的人。
我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老感觉伏伦斯基不爱安娜,但是到后面发现伏伦斯基也是爱安娜在乎安娜的。
安娜被整个上流社交界孤立,别人出轨都没有这么大的惩罚,可能是她的嫉妒来自于得不到她的.异性和比不上她的同性。
我也嫉妒安娜,我嫉妒她的勇敢,哪怕她知道她会遭受那么大的舆论压力,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爱情。
可是她终是不敌,最后她的死与其说是没有安全感,不如说她只有伏伦斯基了,失去他她就一无所有了。
所以她才会那么没有安全感。
总的来说,她是个很勇敢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2“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这本书中的故事能引发人们对爱情的思考,对家庭的思考,对婚姻的思考,对生活的思考。
这本书写了安娜一步一步迷失在不期而至的幸福中。
其实在与弗朗斯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安娜面对爱情而做出的决定,就注定了她的悲惨结局,作者预先埋好了伏笔:火车轧死了一个人,作者用这种方式让安娜随着这条线走完她史诗般的生命旅程。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的追求与道德的纠结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的追求与道德的纠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9547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2.png)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的追求与道德的纠结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经典小说,于1877年开始连载,出版于1878年。
这部小说以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寻求真爱和追逐个人幸福的过程中遇到道德困境的故事。
1. 安娜与她的追求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独立但又不被社会接受的女性。
她渴望真爱和自由,在与丈夫基伦尼领事之间的平淡生活中感到困惑。
她意外地遇见了军官弗郎斯基,并陷入了对他的深深迷恋之中。
她为了满足内心对爱情的渴望,不顾一切地与弗郎斯基展开了一段隐秘而激情四溢的恋情。
2. 道德困境:个人幸福与道义义务的冲突安娜·卡列尼娜陷入了一个道德困境:她深爱着弗郎斯基,但同时也有一个家庭和孩子需要她的照料。
她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谴责和道德上的压力。
她在个人幸福和道义义务之间作出了艰难的选择。
3. 社会对安娜的看法与反应安娜·卡列尼娜的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她的非议和批判。
上流社会不接受以外情进行逾越婚姻边界,并将其视为对家庭、传统价值观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破坏。
这些观点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相当主流且普遍存在的。
4. 文学成就与思想反思通过安娜·卡列尼娜这一角色,作者托尔斯泰探讨了个人心灵之间困惑与挣扎以及生活中伦理道德层面难题之间曲折关系。
他从文学角度展现了人性复杂性,并提出了一些深刻而令人思考的哲学问题,例如个人的道德选择、婚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等。
5. 爱情和道德的平衡安娜·卡列尼娜对爱情的追求代表着个体内心深处的渴望,但她也面临着对家庭责任与伦理义务之间的冲突。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在追求爱情时需要认真思考将其与道德原则相协调。
总结:《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探讨爱情与道德关系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寻求个人幸福与道义义务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故事,揭示了爱情与道德之间普遍存在且复杂交织的关系。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50ed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2.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主要内容《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一生,展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享誉世界。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聪明、富有的俄国上流社会女子,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在一个舞会上与政要亚历克谢·凡诺维奇相遇,两人陷入热烈的爱情之中,最终导致了她与丈夫凯伦尼的婚姻破裂。
安娜的婚外情引起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反感,她备受指责和孤立。
在与凡诺维奇的爱情也逐渐破裂后,安娜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除了安娜的悲剧命运,小说中还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对农奴制度的批判和对俄国上流社会道德堕落的揭露。
安娜的哥哥奥布洛斯基公爵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忠诚的家庭人,同时也是一个对社会现实充满热情的改革者。
奥布洛斯基的形象在小说中与安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小说中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此外,小说中还描写了列夫·托尔斯泰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通过安娜与凡诺维奇的爱情故事,以及其丈夫凯伦尼与温莎的婚姻,小说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家庭伦理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安娜的命运成为了小说中对爱情与婚姻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总的来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通过对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描写,展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当代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安娜的悲剧命运成为了小说中的一抹浓墨,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安娜·卡列尼娜》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828年生于图拉省晓金区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就开始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至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创作早期,他站在开明贵族地主的立场上观察社会,描绘生活,幻想以改良主义的方式协调农民与地主的关系,解决矛盾。
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被称为“自传三部曲”的《童年》(1852)、《少年》(1854)、《青年》(1857),《哥萨克》》(1863)。
60年代后,他开始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向宗法制农民立场过渡,企图在历史和道德研究中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1861—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
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
宗教道德基础上,提倡“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这种思想较集中地表现在晚期的代表作《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复活》(1889—1899)中。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但他的思想和做法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
由于家庭关系日益恶化,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11月20
日病逝于一个小站。
托尔斯泰的小说在艺术上,既善于描绘气势磅礴的宏观场面,又善于刻画细致入微的矛盾心理。
他在描绘人物心理时,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丝一毫地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洞察人的内心的奥秘。
这种方法被称为“心灵辩证法”。
作品导读
作品由二条彼此并行又相互联系的情节线构成。
一条线索写安娜·卡拉尼娜的爱情悲剧。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在17岁时被姑母包办嫁给大自己20岁的大官僚卡列宁。
他们二人,不仅年龄悬殊,思想、性格更是不合,卡列宁是个极端的利已主义者,一个枯燥刻板,虚伪自私、追求功名利禄的机器。
而安娜不仅外在美,还具有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强烈充沛的感情,旺盛的生命力,渴望获得幸福。
安娜不满丈夫卡列宁的冷漠与虚伪,爱上了青年军官伏伦斯基。
当时的上流社会荒淫腐化,婚外恋情比比皆是,为人
接受。
丈夫卡列宁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甚至允许安娜与情人偷偷往来,只要维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即可。
但安娜不愿随波逐流,要光明正大地追求爱情。
她坚决要求解除旧的婚姻关系,遭到拒绝,不得不离家出走。
她的举动无疑触犯了贵族阶级的游戏规则,被虚伪荒淫的贵族上流社会所不容,整个上流社会向她施加种种可怕的侮辱与辱骂。
卡列宁不仅拖延离婚,迫使她的追求不能合法化,而且剥夺了她的母子之爱。
这一切,她最初尚能承受,表现出一种要向社会挑战的气概,因为心中尚有爱情之火在燃烧。
但渐渐地,他发现伏伦斯基对自己越来越冷淡,孤注一掷的爱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而对儿子的思念与愧疚也时时折磨着她。
绝望之下,她选择卧轨自杀。
伏伦斯基良心受到谴责,大病一场。
后来志愿前往巴尔干从军,但求一死。
安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鲜活、丰满的女性形象。
她典雅、美丽,有着强烈充沛的感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她被姑母包办嫁给自己并不爱的卡列宁,在宗法思想的影响下曾安于天命。
伏伦斯基唤起了她潜在的激情。
她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所以不愿意如其他贵妇人一样维持着偷鸡摸狗的婚外恋情,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
她的爱热烈而执着,为此付出极大地牺牲。
但同时,她仍不免受到传统道德观念和贵族偏见的束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有罪的。
作者对安娜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肯定她的生命意志,对她的悲剧寄予同情。
另一方面,又认为她放纵情欲、抛夫别子、有违天职,理应受罚。
安娜的死亡,正是“申冤在我,我必报应”的图解。
另一条线索写外省地主列文的农业改革和精神探索。
列文是一个具有宗法制农民思想的理想贵族形象。
他曾试着去融入城市生活,最后却发现这种浮华生活背后空虚、伪善的本质,于是回到农村。
在农村,他是一个有良知的地主,常常感到自己在农民面前是有罪的。
他探索农业改革,他幻想建立一种联营的方式,使地主和农民一起收益,实现人人富裕。
然而,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终究是不可调和的,列文的尝试也失败了。
他又试图在哲学中寻找人生意义的答案,却陷入极度绝望之中,几欲自杀。
最终,他接受了一个的说教,建立了“为上帝、为了灵魂而活着”的信条,最终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感情上,他与吉娣经过波折,最终结合,过上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
但是,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后的列文对未来仍然充满着迷茫和惆怅。
列文是托尔斯泰自传性的主人公,他的精神探索与思想矛盾是托尔斯泰精神探索与思想矛盾的真实写照。
托尔斯泰对《安娜·卡列尼娜》的初始构思,是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
但是在创作中,构思不断被修改。
当时,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已经进行,资本主义势力迅速膨胀,在政治、经济、思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对封建社会进行了猛烈的冲击,这些变化引起了使托尔斯泰的思考。
他将之融入到写作中,使作品的内涵不断扩大,涉及到19实际70年代俄国的农业经济、家庭婚姻、政治思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安娜·卡列尼娜》不仅仅是一部家庭婚恋小说,更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宁——伏伦斯基的线索,展示了封建主义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沦丧。
通过列文——吉娣的线索,揭示了资本主义入侵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形,以及开明知识分子对出路的探求。
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第一,成功地采用了两条平行线索互相对照、相辅相成的“拱门式”结构。
两条线索呈对应结构。
安娜和列文在对生活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具有一致性。
不同之处在于,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爱情不符合宗教教义,注定毁灭。
而列文与吉娣的爱充满了和谐、真诚、柔情与自我牺牲,值得提倡。
通过安娜与列文的对比,作者宣扬一种宗法制的家庭思想和道德原则。
第二,心理描写上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完美体现了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
安娜自杀前大段的内心独白,作者充分调动了安娜的各种感觉、想象、记忆,用不规则、跳跃的意识流变,把她悔恨、羞愧、恐惧、痛苦等复杂而混乱的情感展现出来。
精华句段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我们分手的原因。
”她继续想:“真是无可奈何。
我把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我要求他也更多地为我献身。
他却越来越疏远我。
我们结合前心心相印,难分难舍;结合后却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我真不该那么死心塌地地做他的情妇,可我又没有办法,我克制不了自己。
……要是他并不爱我,只是出于责任心才对我曲意温存,却没有我所渴望的爱情,那就比仇恨更坏一千倍!这简直是地狱!事情就是这样,他早就不爱我了。
爱情一结束,仇恨就开始……”
推荐译本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