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一、引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方式的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日益频繁和复杂。
为了实现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管理,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大范围、多时相的数据获取手段,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原理和优势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获取地表的特征和状态。
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通常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比分析影像中地物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与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
首先,遥感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其次,遥感可以获取多时相的数据,能够动态地反映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
再者,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遥感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在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时,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至关重要。
常见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影像(如 Landsat、Sentinel 等)和航空影像。
卫星影像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的特点,适用于大区域的宏观监测;航空影像则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适用于小范围的精细监测。
在获取遥感数据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这包括几何校正,即消除影像由于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造成的几何变形;辐射校正,用于消除传感器本身和大气等因素对影像辐射亮度的影响;图像增强,突出影像中的有用信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辨识度。
四、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解译方法为了有效地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常见的分类体系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等。
在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时,可以采用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两种方法。
遥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方法概述
Ab t c : m oes n igfr a du ed n m i nt r gt r vd r es ae mut tmp r la du e sr t Re t e sn n s y a cmo i i p o ieal g -c l, l - a ol o n o a i e o a n s l
33
~
监 测像 元 是否 发生 变 化 的 目的 ; 一 类方 法 是分 类 另 后 比较 , 这类方法先对各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单独 分 类 , 后 比较 分 类结 果 , 而 监测 土 地 利用 数 量 、 然 从 类 型与 位置 的变 化 。这两 类方 法在 实 际的应用 中各 有 利弊 , 前者 虽 然方法 较 为简 单, 只能 监测 出像元 但 变 化 的情 况 , 能获得 土地 变化 的具 体类 型; 不 后者 因
测。
这 是最 早 的最基 本 的遥 感解 译方 法 。用大 比例 尺卫片与土地详查成果 图两者结合起 来, 目视解 以 译为主, 计算机识别为辅助, 用人机交互式的方法来 解译遥感影像, 并将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叠加, 最 后 在地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里 进 行 图 件 输 出和各 种 分
析。
比值法和差值法操作简单,拥有一定的实际应 用价值 , 是一种典型的逐个像元 比较方法。 但该方法 要求数据源在同一季节, 否则会造成同物异谱现象, 从 而影 响监测精 度 。
4 主成分 分析 法
该方 法 优 点 是判 读 精 度 比较 高 , 缺 点是 工 作 但 十分 繁 琐 , 并且 需要 解译 人员 有 较高 的遥感 解 译 知 识与 经验 。 2 分 类 后对 比法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青海省地理空间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1摘要: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使用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在其数量与规模上研究其动态变化性质和未来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备全方位、多时的、全天候的特征,在应用上则具备多源数据处理、多领域整合研究、多维动态监控及多用途的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较大范围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资源动态监控上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涵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通过对比不同时相(至少2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在空间、时间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利用同一区域、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之间的光谱特征差异分析和识别土地利用状态或变化,其本质是量化时序遥感图像的时域效果,即通过量化多源、多时相遥感图像的空间域、时间域、光谱域等耦合特征,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位置及数量。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需要监测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分析和掌握各种土地利用种类的动态信息,包括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等。
当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通过定期监测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直接、及时的检查。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是核查每年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的汇总成果,对违法或涉嫌违法的地区及其他特定目标进行快速监测,为违法用地查处及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佐证和依据,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监测内容国土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控即通过监视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用地资料,以掌握其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品质、空间分布情况等的动态信息。
土地利用通过遥感技术动态监控,重点是对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动情况,实施准确、直接、客观的定期监控,及时监测我国土地利用总规划情况和年度用地规划落实情况,并重点核实我国年度用地变动情况调查汇总数据,为我国的宏观决策提供更为真实、精确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违法及疑似违法用地的区域范围及其他特定目标等变化状况实施更快速的日常监控,为违法用地查办和突发事件管控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 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
国土资源部1999年9月29日颁布,10月30日实施《土 地利用动态监测规程》,目前国家正在建立以全国50万以 上人口城市为构架、以经济建设热点地区为重点的国家级 监测网络,以国家级监测网点为中心,构成省级监测网络 ,全面开展以耕地变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为重点的 土地动态监测。
•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 日星期 一5时5 8分43 秒21.1.1 8
谢谢大家!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方法
98年TM原始影像
98年TM纠正影像
99年融合影像
监测结 果报表
99年SPOT纠正影像
变异融合影像
内业判读变化图
动态遥感监测图
基本监测图分为:
1:25000~1:50000比例尺县级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动态监 测图;
根据辖区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地(市)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 利用动态监测图;
数据融合目的是通过将监测区内两个或多个时相的TM多光谱 数据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提高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 谱分辨率,增强影像判读的准确性。同时两个时段影像的交叉融 合又会突出变异,有助于检测出变化信息。
(2)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 信息的增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置上能 精确配准起来; (4)选择适当的融合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遥感数据中的有 用信息。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5时58 分43秒 下午5 时58分1 7:58:43 21.1.18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一套规范性文件。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对象和监测范围:明确监测对象,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等。
监测范围应包括全国或特定区域。
2. 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标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监测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面积、变化率等,评价标准则根据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土地制定。
3. 监测方法和技术:明确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遥感影像获取、解译分类、变化检测等。
监测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手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共享和管理:规定数据共享和管理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数据的规范化和共享。
5. 监测报告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和分析,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和变
化趋势,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规程是一套系统性的文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监测城市绿地动态变化
利用遥感监测城市绿地动态变化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绿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还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绿地的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动态变化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而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且全面的监测手段。
遥感,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目标物的特征和状态的技术。
在监测城市绿地动态变化方面,遥感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
相比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遥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整个城市甚至更大范围的绿地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遥感数据具有周期性和连续性,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
其次,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多光谱信息。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上会有不同的反射特性,城市绿地也不例外。
通过对这些光谱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绿地的类型、分布以及生长状况等。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低,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植被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再者,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城市中的小块绿地、行道树等细节,为我们进行精细化的绿地监测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来监测城市绿地的动态变化呢?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获取是第一步。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常见的有卫星遥感影像(如 Landsat 系列、Sentinel 系列等)和航空遥感影像。
卫星遥感影像覆盖范围广、周期长,但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航空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高,但成本较高且覆盖范围有限。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需求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数据源。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研究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方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土地利用格局不断发生着变化。
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和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地表信息的手段,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优势遥感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使其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理想工具。
(一)大面积同步观测遥感卫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研究区域的同步监测,避免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的局部性和局限性。
(二)多光谱信息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光谱波段上具有独特的反射和辐射特性。
遥感影像通常包含多个光谱波段,通过对这些波段的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区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三)重复观测能力现代遥感卫星能够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观测,从而能够捕捉到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四)不受地面条件限制遥感技术可以克服地形、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对于难以到达的地区,如山区、沼泽地等,也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
三、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遥感数据来源目前,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遥感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光学遥感数据如 Landsat 系列卫星、SPOT 卫星等获取的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适用于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二)雷达遥感数据如 Sentinel-1 卫星的 SAR 数据,具有穿透云雾、不受光照条件影响的特点,在多云多雨地区的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如 WorldView、QuickBird 等,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物信息,适用于对城市等重点区域的高精度监测。
四、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方法(一)图像分类法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
土地信息系统 第11章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数
元 数 据
据 组 织
库与
管
理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11.2.3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功能
1.数据导入导出 2.查询显示 3.空间分析 4.产品制作与输出 5.应用服务 6.系统管理服务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 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数据库内容。 4.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2020/10/13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系统
11.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的结构、组
织和管理
2.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
遥
感
监
测
数
据
库
矢量数据
文本数据
2020/10/13
DEM数据库 影像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监测变化专题数据库
统计报表 相关文档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2020/10/13
曲卫东 韩琼 编著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第11章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2020/10/13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信息系统
11.1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概述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主要基于“3S”技术展开,特别是遥感 技术。与其他监测手段相比,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 范围广等特点。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分为常规调查和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的技术路线主要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提高地物 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识别能力;运用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发 现变化信息,经专业技术人员的外业核查,对变化图斑进行 人机交互处理,确定其变化类型、位置、范围和面积等。
试述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和技术流程
试述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法和技术流程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通过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特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定期采集、分析和监测,以实现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高效、精确、全面的监测和管理,为地方政府及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呢?1. 遥感数据的获取:遥感数据的获取是进行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第一步,可以采用激光雷达、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多种方式进行获取。
其中,卫星遥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可以获得大范围的遥感数据,但由于其分辨率普遍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数据源进行分析。
而无人机和激光雷达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和更精准的数据,但适用范围较小,多适用于小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监测。
2.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由于遥感数据来源多样、结构复杂,需要进行图像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可用性和可读性。
主要包括图像去噪、增强、图像配准等一系列的处理操作。
3. 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的分类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按照给定的类别分别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从而得到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信息。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目标的分类。
4. 土地利用变化的检测: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地物的变化检测主要采用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方法和基于目标的变化检测方法。
5. 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和比对,结合地勘和统计数据等多种因素,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可视化展示、数据处理与挖掘、统计分析等等。
以上就是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所需要的主要步骤。
需要注意,目前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和更新,必须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数据源等因素,进一步提升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及其技术应用现状研究摘要: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指对不同时段的土地使用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在其数量与规模上研究其动态变化性质和未来变化趋势。
遥感技术在信息收集上具备全方位、多时的、全天候的特征,在应用上则具备多源数据处理、多领域整合研究、多维动态监控及多用途的特征。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较大范围的土地资源数据信息,在资源动态监控上也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应用1动态遥感监测概论动态遥感监测可以划分为内业和内业,其中内业是对众多的序列性影像进行处理,从而获取相应的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然后使用外业对其进行调查核实。
因此,对该地区的土地使用进行了综合的研究。
其中,以数据定标,几何精细校正,图像融合为核心的技术;变化信息提取、外业调查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数据预订是为了对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一些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多种数据源的支持下,然后是庄稼丰收时的地形特征,这种方法可以方便辨认和阅读不同的图像。
几何精细修正是通过多种图像处理软件在每个景区中选取控制点,然后对其中的各种图像进行科学、合理的几何修正,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严格修正,从而对真实的水深点进行严格修正;首先要对各个图像的坐标系统进行细致的修正,以便与海图的坐标系统一致,然后才能进行修正工作。
图像融合技术可以保证各个变化信息可以被及时地获取,这种方法是对不同的图像进行了合理的拼接,并对其进行了增强,然后将相应的效果进行了融合;这样就可以得到图像中的各种不同的纹理,并从中抽取出相应的变异信息。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融合效果,采用相应的方法来抽取其中的变化信息。
在外业调查工作中,要对每一张改变的图斑类型进行严密的检查,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为以后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意义今天,特别是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卫星遥感技术已日益成为不可替代和不可逾越的技术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感动态监测技术也已成为许多领域应用的主要技术。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名词解释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名词解释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一项技术手段,用以实现对全球土地利用和覆盖格局的变化的定期监测。
它利用遥感影像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获取有关土地覆盖变化的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以及植被指数等其他卫星数据源。
该技术可以精确地提取出多年来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的要素,有助于各级政府做出科学的、客观的分析和做出明智的决定,从而确保更具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及其管理。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步骤分为几个部分,第一步是土地覆盖分类,即使用合适的影像处理技术,以及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和植被指数等多种数据,将土地覆盖格局分解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农田、森林、草地等。
第二步是土地变化检测,也就是使用多种遥感图像历史数据,对土地利用和覆盖格局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长期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特征。
最后,根据获取的变化数据,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改善现有的土地管理工作。
它可以帮助政府和管理部门对土地利用的当前状况和变化趋势做出更好的了解,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
它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更容易地分析和识别土地利用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还可以帮助实现对全球变化的更好理解,有助于研究森林覆盖变化、农业种植模式的变化、水资源的短缺问题的发展等等。
例如,它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认识全球变暖问题,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抑制气候变化。
因此,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有助于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确定更加有效地保护土地利用的策略,从而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土地利用情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准确、及时地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信息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遥感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全面且准确的手段。
遥感,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从而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遥感技术凭借其能够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好等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的特点,能够提供宏观的土地利用信息。
例如,Landsat 系列卫星、Sentinel 系列卫星等,它们可以获取不同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为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航空遥感则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活性,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土地利用监测。
通过搭载在飞机上的传感器,可以获取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影像数据,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项目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获取到遥感数据后,接下来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步骤。
辐射校正用于消除传感器本身以及大气等因素对影像辐射值的影响,使得影像能够真实反映地物的反射特性。
几何校正则是将影像的坐标与实际地理坐标进行匹配,确保不同时期获取的影像在空间位置上的一致性。
图像增强则是通过一系列算法提高影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等,以便于后续的地物识别和分析。
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面,常用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
目视解译是指专业人员通过对影像的目视观察,根据影像的色调、纹理、形状等特征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和经验,识别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效率较低,且受解译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计算机自动分类则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影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算法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引言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监测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技术规程旨在规范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监测数据获取1.1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遥感影像数据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基本数据源。
在采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遥感影像,包括分辨率适中、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的数据。
2.定期采集遥感影像数据,以保证监测的连续性和精度。
3.获取高质量的遥感数据,排除云、阴影等影响因素。
1.2 地面调查数据采集地面调查数据对于验证和修正遥感数据非常重要。
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根据监测需求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内容和目标。
2.选择典型样点进行调查,以保证数据的代表性。
3.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例如实地测量、问卷调查等。
4.采集的地面调查数据应与遥感数据相匹配,具备一定的时空一致性。
2. 数据预处理2.1 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步骤,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1.影像大气校正:根据遥感影像中的大气染色效应,进行大气校正,消除大气影响。
2.影像几何校正: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去除因传感器位置和姿态变化引起的影像变形。
3.影像配准:将多个遥感影像进行配准,消除不同影像之间的平差误差。
4.影像融合:将多个遥感影像融合为一幅影像,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2.2 地面调查数据预处理地面调查数据也需要进行预处理操作,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1.样点筛选:根据监测要求和目标,对地面调查数据进行筛选,保留优质样点。
2.数据配准:将地面调查数据与遥感数据进行配准,保证数据的时空一致性。
3.数据处理:对地面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如插值、统计等,以提取合适的监测指标。
3. 动态监测与分析3.1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基于时间序列遥感数据进行的,可以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质量管理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质量管理摘要:质量管理包括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技术应用、岗前培训、过程监督、最终质量检查,均需进行质量管理。
下面就以多年来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遥感监测项目为例,就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质量管理土地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资源,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用地需求也飞速增长,土地资源瓶颈日益突出。
国家采用“批、供、用、补、查”的管理模式紧缩地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是地理国情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结构的变迁,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笔者通过综合几年来对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实践,得出结论:做好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必须重视生产过程的监督,才能生产优质的测绘成果。
1生产过程的监督与质量管理传统的测绘受各种条件限制,质量管理往往注重最终产品的质量检查,而忽略了生产过程监督,导致生产中的返工现象较多。
质量管理包括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1技术方案设计的审核技术方案是项目生产中技术内容文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技术依据,方案不但要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而且要符合测区的实际情况,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
技术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将决定最终产品质量。
因此,对技术方案设计的审核非常重要。
1.2对已有资料的复核,清除影响质量因素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重要资料是影像数据,在选取卫星影像数据时,一般要求整个监测区域各期的影像获取时间基本一致。
而同一地区,基准影像和监测影像最好为同一季节获取,且卫星高度角尽量保持一致。
对其他已有资料进行必要复核确认,收集作业范围内相关监测资料,为后续监测分类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清除影响质量因素。
1.3强化对关键生产步骤的过程监督与检查在作业过程中要求作业部门内部加强对关键生产步骤的过程检查,发现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将问题带到下一工序。
针对多年来对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生产的实际情况和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主要在以下作业过程加强质量管理工作:①.加强对用于影像纠正和精度检查的像控点布设、选刺、测量、整饰等检查,确保像空点布设合理、点位易读、精度和整饰满足技术要求。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体系设计
4 .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种类和监测对 象 监测 周期 的确定是根据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趋势和监测 内容 , 采取定期监测 、 日常监测 和专项监测等形式。
() 期监测 1定
( ) 一 建立三级监测体 系 根据 国家和地方管理 的需要 , 建立以国家 、 、 省 县的三级监测
在全 国监测 网点上 , 开展每年一次对建设用地和耕地变化的 体 系, 其运行是 在全 国土地利 用变化动态遥感监测体系的总体 目 监测 。 标指导下进行。国家统一技术标准 、 统一布设全国监测网点 、 统一 () 2 日常 监 测 提供全 国监测需要 的遥感数据 。 随时监测违法用地 、 自然灾 害等突发事 件以及领 导关 注的热 () 3 专项监测
土 地利 用 蹬 感 动 I 测 傩 系 设 计 J 皿 态 监 e
口 苑菲菲 朱永福 朱映雷
一
、
土 地 利 用遥 感 动 态 监 测 体 系概 述
的分层 、 层 的抽样率 、 测周 期 以及 固定式 布点 与 流动 式布 各 监 点 相结合 的监 测办 法 。
( ) 地 利 用 遥 感 动 态监 测技 术体 系 三 土
( ) 测体 系建设 的指 导 思 想 一 监
2 术系统 . 技
基 础数 据获取系统 ; 图像处理 、 分类与变化信息提取系统 ; 海
全国土地利用 动态遥感监 测体系建设 是基于 国家的需要 和 量数据信息管理 系统 ; 息发 布共享服务系统。 信 现实的可能 , 以服务于 国家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的宏观决策 和国 3组织管理系统 . 家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为宗 旨, 要统筹安排 , 理组 织 , 合 确保遥感监 各级 国土资源 管理机构 ;国家土地资 源遥感调查 与监测机
3-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三、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
1、先分类,后比较
对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 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 目视解译,得到各时相的土地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 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先比较,后分析统计
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数据来寻求变化,通过图像处理 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大大减 少了对无变化区域作业分类时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 了监测精度。
四、 土 地 利 用 遥 感 动 态 监 测 技 术 流 程
变变 化化 类信 型息 确提 定取 及
3-2 :土地利用动态动态监测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 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2、动态监测的作用 (1) 保持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数据的现势性 (2) 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 (3) 建立预警系统、为土地执法服务 (4)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服务 (5) 反馈土地管理工作的成效
3、监测内容
土地资源状况、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权属状况、土地条件状 况、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
4、动态监测的体系
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个基本层次
5、监测基本方法 (1)土地变更调查技术
(2)遥感动态监测方法
二、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图 像上提取变化的信息,从而达到对耕地及建设 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定期监测目的。 对象:耕地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目的:了解监测区内耕地及建设用地的变化、 基本农田保护、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城市规 模扩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等情况
对完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运行机制的几点思考
变化检测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 的数据,检测土地 利用的变化情况。
分类识别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 的特点,对土地利 用类型进行分类识 别。
结果输出
将监测结果以图表 或报告的形式输出 。
现有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获取速度快等优点,能够及时准确地 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缺点
遥感技术存在数据分辨率不高、干扰因素较多等问题,同时对数据预处理和 变化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
01
加强数据质量管控
02
数据共享与整合
03
数据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进 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促进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打破信 息孤岛现象,提高数据的使用效 率和价值。
加强数据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 数据的泄露和损坏,确保数据的 安全性和完整性。
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对遥感监测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详细情况及其与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和讨论,以便找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和趋 势。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完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运行机制的建议和措施,为 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的总结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01
统一技术标准
02
推广先进技术
制定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统一技 术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分析 和成果报告的流程,提高监测工作的 规范化水平。
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遥感技术、地 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提升土地利用动 态遥感监测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0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准确、及时地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遥感影像作为一种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通过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远距离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技术。
遥感影像则是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包含了丰富的地表特征信息,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等。
遥感影像具有多种类型,包括光学遥感影像和雷达遥感影像等。
光学遥感影像通常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能够清晰地反映地表物体的形态和颜色特征,适用于监测土地利用的细节变化。
例如,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分辨出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绿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边界和分布情况。
雷达遥感影像则具有穿透云雾、不受光照条件限制等优点,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或对某些特定地物的监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遥感影像的获取是第一步。
目前,有多种卫星和航空遥感平台可以提供不同分辨率和光谱特性的遥感影像,满足不同尺度和精度的监测需求。
获取到遥感影像后,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消除影像中的误差和噪声,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基础。
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可以将地表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
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基于目视解译,即通过人工判读影像的特征来确定土地利用类型。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效率低下,难以处理大规模的影像数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算法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方法能够自动提取影像中的特征,并根据训练样本进行分类,大大提高了分类的效率和精度。
在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时,通常需要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区域治理DETECTION分析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吴长君摘要:动态遥感技术在数据预处理、变化信息监测及提取方面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将该技术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无疑将会提供较大的支持与帮助。
基于此,本文简单阐述国土资源管理中引入动态遥感监测的价值,并对动态遥感监测在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的执法监测、变更调查及业务审批领域应用情况加以探析,以期深入挖掘动态遥感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动态遥感监测中图分类号:P285.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3-0079-0001国土资源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中指出,要在创新、协调、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1]。
我国土地资源广泛应用于住宅、农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之中,而为了减轻城镇化趋势下对土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压力,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就必须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土资源的土地利用中引入动态遥感监测技术并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在土地的类型、空间分布等细节方面获取更多准确的数据,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含量。
一、国土资源管理中引入动态遥感监测的价值首先,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动态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广泛,覆盖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变更调查、土地使用业务审批等多个领域之中,多项有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中都可以对动态遥感技术加以运用,使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节省工作时间。
其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精准度的加强。
动态遥感技术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出地表物体的影像,以立体模型的方式动态呈现土地信息,并可完成周期性监测任务,并且数据的精准度与准确性高,避免数据分析中不必要的误差,及时纠正失误,提高工作过程的合理性[2]。
二、国土资源管理中对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具体情况(一)土地变更调查土地变更调查是由县一级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在上级部门的要求下,对辖区内土地利用及行政划分等情况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最新的调查数据结果,对土地利用数据库内的信息更新。
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浅述
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浅述摘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如果需要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
土地资源属于自然资源,可供多种产业使用,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可从量与质两个方面切入。
随着可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利用前期应分析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同时期与地域的土地资源存在明显差异。
基于此,本文对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动态遥感监测引言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具备明显的行政管理性质,政府可以借助于相关行政技术手段,对土地以及附着物位置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国国土大致情况,为后续规划和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并制定出科学决策。
但站在地籍测绘角度来说,具备明显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特点。
人们将遥感技术引入其中,促使该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遥感技术的感念所谓遥感技术,主要是借助于传感装置开展相应操作,不需要和检测对象发生直接接触,进而将检测对象的基本情况呈现出来,并借助于相关手段开展数据分析操作,具备很强的科学性特点。
遥感技术可以将飞机、卫星等飞行装置集合在一起,来获取研究对象的电磁信息,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基础。
另外,遥感技术所获取到的信息具备很强的动态性特点,数据内容也极为丰富,与地籍监测工作相适应。
在实际遥感技术应用上,可以确保对土地应用现状的大规模核查。
由于遥感技术不需要开展实地勘测和拍摄操作,只需要借助于飞行器进行远程监控,获取大量的可行性数据,在节省工作时间的同时,将地籍监测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
2我国的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我国的国土资源总量巨大,种类丰富,但同时我国人口数量也很大,人均占有量比较低,科学利用与开发土地资源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优化配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土地资源领域中同样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以此构建生态文明,在此过程中,遥感技术处于重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动态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 遥感动态监测 国土资源部1999年9月29日颁布,10月30日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规 《 程》,目前国家正在建立以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为构架、以经济建设热点地 区为重点的国家级监测网络,以国家级监测网点为中心,构成省级监测网络, 全面开展以耕地变化 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 耕地变化、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 耕地变化 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扩展为重点的土地动态监测。
(一)变化信息发现
(1)光谱特征变异法 (3)主成分分析法 (2)假彩色合成法 (4)图像差值法
(二) 变化类型确定
(1)目视解译法 (2)自动分类法 (3)人机交互解译
(5)图象分类后比较法 (6)波段替换法 (7)变化矢量分析法
5、外业核查
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 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 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 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 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 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6、变化信息后处理
1、外业资料整理与分析; 2、变化小图斑归并; 3、图斑范围、边界、类型确定; 4、选取特征图斑,为建立影像特征库提供典型影像资料; 5、统计变化面积并作变化分析。
监测到的变化 图斑
修正
勾绘
充色 算 面 积
量
的变化 图斑
勾绘
充色
变化图 斑
修正
7、提交成果检查验收
1、检查制度 2、验收依据 3、检查验收报告
98年TM原始影像
98年TM纠正影像
99年融合影像
监测结
果报表
99年SPOT纠正影像
变异融合影像
内业判读变化图
动态遥感监测图
基本监测图分为: 基本监测图分为:
1:25000~1:50000比例尺县级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动态监测图; 根据辖区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地(市)行政辖区范围的土地利用动 态监测图; 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前、后时相 遥感影像图; 1:25000~1:50000比例尺城市辖区(主城区)范围的土地利用动 态监测图;
(三)融合前处理 SPOT数据
增强局部灰度反差、突出纹理细节、加强纹理能量和通过滤 波来尽可能减少噪音。
TM 数据
多光谱数据的贡献就是它的光谱信息,融合前主要以色彩增 强为主,调整亮度、色度、饱和度,拉开不同地类之间的色彩 反差,对局部的纹理要求不高,有时为了保证光谱色彩,还允 许削弱纹理信息来确保融合图的效果。
(四) 数据组合类型
(1)N年TM 与N+1年SPOT数据; (2)N年TM、SPOT与N+1年SPOT; (3)N年SPOT与N+1年TM、SPOT; (4)N年TM、SPOT与N+1年TM、SPOT。
SPOT影像 影像
TM影像 影像
影 像 融 合 示 意
SPOT+TM
4、变化信息提取及变化类型确定
测量植物含水、 测量植物含水、鉴别云和雪
6
10.4~ 10.4~12.5 热红外
120m
测量作物热特性、 测量作物热特性、绘制其他热分布图
7
2.08~ 2.08~2.35 短波红外
30m
识别岩体、 识别岩体、土壤类型和人工建筑
2、数据预处理
(一)几何校正
遥感几何校正基本环节有两个:一是像素坐标变换 像素坐标变换,二 像素坐标变换 是像素亮度重采样 像素亮度重采样。根据所采用的遥感数据特点和《土地利用 像素亮度重采样 动态遥感监测规程》要求,工作中采用的图像校正方法主要是 二次多项式法,亮度重采样则采用三次卷积法 二次多项式法 三次卷积法。 相邻两带的面积相差较大,将较小面积的部分转 换到较大面积部分所在带;当面积相近时,应移动中央子午线, 使其位于监测区中央区域。 处理方法:1、实时跨带处理;2、脱机处理
3、遥感数据融合
(一)融合的目的
数据融合目的是通过将监测区内两个或多个时相的TM多光谱数据 与SPOT全色波段融合,提高卫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 增强影像判读的准确性。同时两个时段影像的交叉融合又会突出变异, 有助于检测出变化信息。
二、遥感动态监测方法
1、对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 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得到各时 相的土地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数据来寻求变化,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 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无变化区域 作业分类时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监测精度。
地籍管理教学安排
理论学习 地籍与地籍管理 土地调查概述 土地分类体系 (32) (4) (2) (2) 课间实习(32) 土地利用现状图认识 外业调查手簿填写 MAPGIS软件认识 图像转换、图形配准 室内预判(矢量化) 拓扑建立、检查 属性输入 标准、自由分幅输出 地籍管理系统认识 地籍管理系统建库 地籍档案管理应用 (2) (2) (2) (2) (8) (2) (4) (4) (2) (2) (2)
(二)数据融合的技术关键
(1) 充分认识研究对象的地学规律; (2)充分考虑不同遥感数据之间波谱信息的相关性而引起的有用信息的增 加和噪声误差的增加,对多源遥感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 (3)解决遥感影像的几何畸变问题,使各种影像在空间位置上能精确配准 起来; (4)选择适当的融合算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遥感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0)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 遥感动态监测 地籍调查 土地条件调查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2) (2) (2) (4) (2)
第六讲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一、遥感
Sensing,简称RS):狭义而言 RS):狭义而言,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狭义而言,是指在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各种 平台,运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 平台,运用各种传感器(如摄影仪、扫描仪和雷达等)获取地表的信息,通过数据 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 的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环境的相互 关系的一门现代化应用技术。 关系的一门现代化应用技术。
2
0.52~ 0.52~0.60 绿色
30m
测量水质和正常植被的绿色反射率
3
0.63~ 0.63~0.69 红色
30m
鉴别植物种类、 鉴别植物种类、人工建筑物和水质
TM
4
0.76~0.90 近红外 0.76~
30m
调查生物量、绘制水体边界 调查生物量、
5
1.55~ 1.55~1.75 短波红外
30m
1、数据获取
要求数据及资料来源连续、稳定;能满足监测的精度要求; 价格适中;易于获取;目前采用的主要数据源TM SPOT TM和SPOT TM SPOT数据。
传感器
波段(um) 波段(um)
波长
分辨率
主要作用
1
0.45~ 0.45~0.52 蓝色
30m
沿岸水域制图、区别地表/ 沿岸水域制图、区别地表/植被
三检一验制度
作业员自检 作业组 作业员互检 各 工 序 技术负责人检查 承担单位 质检组100%检查 检查 质检组 检 查 质 量 跟 踪 卡
组织实施单 位
技术组关键工序检查 预检组50%以上预检 以上预检 预检组
各城 市监 测成 果
预验 检收 报报 告告
部地籍司
验收组验收
准 备 工 作 输入 原始 数据 建立 纠正 变换 函数 确定 数据 输出 范围 逐个象 素的几 何位置 变换 像素 亮度 值重 抽样 输出 校正 后数 据
(二)图像配准
1、TM、SPOT都分别几何校正到统一地图坐标系 地图坐标系下。 地图坐标系 2、首先对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全色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 然后将TM图像与校正后SPOT 图像配准。 3、先将某一时相TM数据进行分景的几何精校正,插值成高 分辨率(10m),然后将其余卫星数据以景为单元与其进行相对 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