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31页PPT
合集下载
《诗经》三首ppt
![《诗经》三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4f274f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0b.png)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士贰其行”、“至 于暴矣”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 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 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兴”。
经
• “赋”即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 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 喻;
• “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
《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 经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
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的表现手法
• 《诗经》的艺术特点以写实为主,大多
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
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
诗
的内容,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写_男__子___赴__约__见___到__姑__娘___前__的心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1~4
1.“归”通___________ 2.“荑”是指茅__草__芽_______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译文是:
不是你荑草美丽,而是因为你是心上人赠送的
4.
诗
《卫风 ·氓》
经
补充注音:
匪( fěi )来贸丝 乘彼垝垣(yuán ) 载笑载( zài )言 以我贿( huì )迁 于嗟( jiē )鸠兮 渐车帷( wéi )裳 夙兴夜寐 (mèi ) 靡有朝( zhāo )矣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士贰其行”、“至 于暴矣”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 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 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兴”。
经
• “赋”即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 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 喻;
• “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
《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 经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
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的表现手法
• 《诗经》的艺术特点以写实为主,大多
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
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
诗
的内容,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写_男__子___赴__约__见___到__姑__娘___前__的心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1~4
1.“归”通___________ 2.“荑”是指茅__草__芽_______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译文是:
不是你荑草美丽,而是因为你是心上人赠送的
4.
诗
《卫风 ·氓》
经
补充注音:
匪( fěi )来贸丝 乘彼垝垣(yuán ) 载笑载( zài )言 以我贿( huì )迁 于嗟( jiē )鸠兮 渐车帷( wéi )裳 夙兴夜寐 (mèi ) 靡有朝( zhāo )矣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39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39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65905e4a7302768e9939e0.png)
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 达。
其四: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 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 刺和鞭笞,如《新台》、《南 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 名篇。
形式特点
(章法和句法)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 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 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 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 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 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
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 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 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 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 心的力量。
其二: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 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 诗,如《殷其雷》、《伯兮》、 《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 的代表作。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落)
(往)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约数,指不确
(水势很大 (溅湿,浸湿)
定女的多也数不)爽,士贰的样其子)行。士也罔极,
(差错)
(没有定准)
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 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 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 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 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 三心二意耍花招。
诗经三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 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 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 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 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 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 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 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 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其四: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 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 刺和鞭笞,如《新台》、《南 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 名篇。
形式特点
(章法和句法)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 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 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 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 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 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
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 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 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 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 心的力量。
其二: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 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 诗,如《殷其雷》、《伯兮》、 《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 的代表作。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
(落)
(往)
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约数,指不确
(水势很大 (溅湿,浸湿)
定女的多也数不)爽,士贰的样其子)行。士也罔极,
(差错)
(没有定准)
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 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 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 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 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 三心二意耍花招。
诗经三首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 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 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 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 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 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 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 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 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三首ppt
![诗经三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b17ca6680203d8ce2f2483.png)
秦风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 我戈矛,与子同仇。(统一思想)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 我矛戟,与子偕作!(统一行动)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 我甲兵,与子偕行!(一起参战)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 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 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 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 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每章最后一 句,写“同仇”“偕作”“偕行”, 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 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 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
第二章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垝垣(音guǐyuá n):破颓
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 ]
到时候城上来等待,盼望你回到关门来。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复关:借代复关地方的那个男子] 左盼右盼不见你的影,不由得泪珠滚过腮。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载……载……:一边……一边……] 一等再等到底见你来,眼泪不干就把笑口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 只为你求神问过卦,卦词儿偏偏还不坏。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这里指嫁妆] 我让你打发车儿来,把我的嫁妆一起带。
《诗经》三首
首女》
首
一、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春秋中 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即15 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又分“大雅”、“小 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 乐歌)三大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 国家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 劳动人们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 为“风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主要有三种表现手 法: “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6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6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a7935e6c85ec3a87c2c5ec.png)
涟涟、既、载、尔、卜筮、咎、迁、若、于嗟、 桑葚、耽、陨、徂、汤汤、渐、爽、贰、罔极、 靡、夙、兴、言、遂、晏晏、遂、咥、躬 、悼、 说、隰、泮、晏晏、旦旦、反是、已
导入
• 你喜欢诗歌吗?谈谈你品读诗歌的感受 • 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
恐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 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无尽。”好的诗 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 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 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象, 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 活动和动作吗?
她或许躲在附近地树丛里,正轻轻地拨开树枝,悄悄向外 窥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心里, 喜在心里。
回忆的情景-小组讨论
• 通常认为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 写男子的回忆,但总好像并不连贯,能补 充情景,让画面更自然更显美吗?
《静女》——美
• 用自己的话复述《静女》大意。谈谈《静 女》,你觉得它写得好吗?
• 情境美——现实的情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回忆的情景情境解读,补充情境 艺术特色
• 爱情美——男女主人公的品性美好 分析两人性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小伙子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 • 静女此时又在哪呢?--能想像得出小伙
爱情美
• 为什么两人的爱情如此如诗如画,为什么 女孩子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呢?关键就 在与两人的性格。
《邶风·静女》
静?、姝
〖文雅美丽〗
少 女
爱而不见—— 送礼
〖天真活泼、
彤管: 赤诚之心 调皮可爱〗
荑: 爱情之真诚、〖一片真情〗
纯美
男 搔首踟蹰——匪女之为 〖忠厚纯朴真诚、
子
导入
• 你喜欢诗歌吗?谈谈你品读诗歌的感受 • 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
恐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 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无尽。”好的诗 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 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 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象, 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 活动和动作吗?
她或许躲在附近地树丛里,正轻轻地拨开树枝,悄悄向外 窥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心里, 喜在心里。
回忆的情景-小组讨论
• 通常认为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 写男子的回忆,但总好像并不连贯,能补 充情景,让画面更自然更显美吗?
《静女》——美
• 用自己的话复述《静女》大意。谈谈《静 女》,你觉得它写得好吗?
• 情境美——现实的情景“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回忆的情景情境解读,补充情境 艺术特色
• 爱情美——男女主人公的品性美好 分析两人性格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小伙子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 • 静女此时又在哪呢?--能想像得出小伙
爱情美
• 为什么两人的爱情如此如诗如画,为什么 女孩子会看在眼里,喜在心中呢?关键就 在与两人的性格。
《邶风·静女》
静?、姝
〖文雅美丽〗
少 女
爱而不见—— 送礼
〖天真活泼、
彤管: 赤诚之心 调皮可爱〗
荑: 爱情之真诚、〖一片真情〗
纯美
男 搔首踟蹰——匪女之为 〖忠厚纯朴真诚、
子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22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2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636cc0daef5ef7ba0d3ce6.png)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1、2篇章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之蚩蚩,
。 匪来贸丝,
。
送子涉淇, 。
练习
下列文学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②《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
③《诗经》“ ④“风”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 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都是周天子 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⑤赋、比、兴为《诗经》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
《邶风·静女》
邶:bèi 姝:shū
隅: yú
见:xiàn 踟蹰:chíchú娈: 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 yì
归荑:kuìtí洵:xún
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氓之/蚩蚩,抱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概括三首诗的内容
思考: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 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 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 想感情如何?
学习“决绝”部分
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她做出了 什么样的选择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清醒、刚烈
议一议,想一想
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 ? 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 关比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2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8ed553bed5b9f3f90f1ce2.png)
首 《卫风•氓》
首 《秦风·无衣》
首
2019/7/11
《邶风甘肃·省静王兴安女》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称“诗三百”。它产生的年代,
大约在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
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五百余年间。
经春秋后期孔子审订、整理作为传授弟
子的教本。被后世儒家尊为经典之一。
·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
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 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 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下
一 页
(三)、
(四)、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卫 风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民 蚩蚩:忠厚的样子 匪:不是 愆:拖延 将:愿、请
贸丝—谋—送子
垝:毁坏、倒塌 涕:泪 载:一边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咎:灾祸 贿:财物
望子—泣—子来
恋爱结婚有情人终成来自属下 一页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 卫
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风
·
氓
女子:纯真、热烈、专 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 主动、性情暴躁。
《诗经》原为乐歌,可配乐歌唱,共收
入诗歌305篇。
2019/7/11
下一页
《诗经》六义
2019/7/11
风雅颂 赋比兴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按照不同乐曲分为风、雅、颂。
“风”即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和地方的乐曲,大 部分是民歌。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
首 《秦风·无衣》
首
2019/7/11
《邶风甘肃·省静王兴安女》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
《诗》或称“诗三百”。它产生的年代,
大约在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
春秋中期(公元前六世纪)五百余年间。
经春秋后期孔子审订、整理作为传授弟
子的教本。被后世儒家尊为经典之一。
·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
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 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 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 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下
一 页
(三)、
(四)、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卫 风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氓:民 蚩蚩:忠厚的样子 匪:不是 愆:拖延 将:愿、请
贸丝—谋—送子
垝:毁坏、倒塌 涕:泪 载:一边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咎:灾祸 贿:财物
望子—泣—子来
恋爱结婚有情人终成来自属下 一页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 卫
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风
·
氓
女子:纯真、热烈、专 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 主动、性情暴躁。
《诗经》原为乐歌,可配乐歌唱,共收
入诗歌305篇。
2019/7/11
下一页
《诗经》六义
2019/7/11
风雅颂 赋比兴
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 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按照不同乐曲分为风、雅、颂。
“风”即国风,为周朝各诸侯国和地方的乐曲,大 部分是民歌。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48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48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73b1da680203d8ce2f24e2.png)
关 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锺鼓乐之。
兴 注释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
恋歌
硕
鼠(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译文: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 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赏析;柔情似水,望眼欲穿,前后对比,一喜一悲再现女 子专一炽热的痴情。
补注:乘字的用法
昔人已乘黄鹤去 (chéng)〈动词〉骑;坐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chéng)〈动词〉趁着;利用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chéng)〈动词〉凭持;依仗
指迎妇的车。 贿:财物。指陪嫁。
译文: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赏析;经占卜问筮、说媒请亲之礼,男 娶女嫁,终成婚眷。女主人公对这一段 恋爱生活,是那样痴情向往。
补注:以字的用法
我以日始出
〈动词〉认为,以为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使用,任用
以刀劈狼
〈介词〉把,拿,用
古
古Hale Waihona Puke (唐以前的诗歌)体诗
古
代
按 音
诗 歌
律 分
近
辞赋
乐府诗
绝句
体
诗
律诗
文化常识
古代诗歌按内容来分类
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 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诗经》三首ppt
![《诗经》三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df7bf604a1b0717fd5dd39.png)
哭 诉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痛苦抉择
分手
昔日的 对 今日的 “信誓旦 比 结局 旦”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 感情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 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 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繁重家务不辞劳。 忙里忙外非一朝。 逐渐对我施凶暴。 个个见我都讥笑。 独自黯然把泪抛。
本章细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 3---5章追叙婚后的不幸生活。其中的 3、4两章采用了“兴”的手法,与后 文诗意相连,含有隐喻。
结构图: 情 感情 •三.劝诫女子不 节 基调 要痴情(比、兴) •四.控告男子移 婚 沉痛 情别恋(比、兴) 变 怨恨 •五.补叙多年的 苦楚和处境(赋)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 认识到了什么?
•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 她认识到在恋爱、婚 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 等的,此句中流露出来 的感情是悔恨多于哀 伤,决绝而不留恋.
•诗中女子的形象: •是一个被遗弃的劳动 妇女形象,勤劳、温柔、 坚强.婚前,纯真热情, 婚后辛苦而蒙受耻辱. 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 而不留恋,可见其清醒 刚烈的特点.
拓展延伸
讨论2:学习本诗的现实意义?
• 幸福靠自己,“女儿”当自强
理智胜情感,冲动遭惩罚 交往有底线,妥协有原则 善待自己,提升恒久魅力 努力学习,增强核心竞争力
……
•襁褓qiǎngbǎo:不满 周岁 •孩提:2至3岁
• 垂髫: • 「髫」是孩童的头发. • 古代儿童于未成年时,不戴帽 子,头发下垂,因此称为「垂 髫」。 • 陶渊明《桃花源记》云:「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后世以「垂髫」作为童年的别 称。
诗经三首 PPT课件 31 人教版
![诗经三首 PPT课件 31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47b7587e21af45b307a834.png)
而且,桑、斑鸠与后六句的感叹的 诗意相连,更具整体感。
再者,此中兴兼有比,兴比相融, 艺术内涵更丰富。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没有,无) (早起晚睡)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自身)(伤心)
婚后多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
•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拖延)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愿,请)
(介词 把)
无知农家小伙子, 怀抱。 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 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 你无媒人失礼仪
乘彼垝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毁坏、倒塌/墙) (连:来)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借代:住 (一边……一边) 在复关的人)
•
再者,此中兴兼有比,兴比相融, 艺术内涵更丰富。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没有,无) (早起晚睡)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顺心,满足)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自身)(伤心)
婚后多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
•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拖延)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愿,请)
(介词 把)
无知农家小伙子, 怀抱。 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 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 你无媒人失礼仪
乘彼垝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毁坏、倒塌/墙) (连:来)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借代:住 (一边……一边) 在复关的人)
•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8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8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ad85c2c5acfa1c7aa00ccec.png)
同裳 修“甲兵”共赴战场
提问:《无衣》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这属于什么手法? 回答:陈述铺叙(记叙); “赋”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着水流方向前进
水流 《诗经·蒹葭》
1 “苍苍”的意思是:茂盛的样子
2 “伊人”的意思是:这个人
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在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 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提问: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回答:句式相同,内容相近。每章前两句都是问答式,每章只有几
个字不同。这属于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构成类同排比,加深感情、 增强气势与节奏感,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氓( méng ) 淇( qí ) 愆(qiān )期
将( qiāng )子无怒 载笑载(zài )言
犹可说( tuō )也
于(xū )嗟鸠兮
淇水汤汤( shāng )
夙(sù )兴夜寐
渐(jiān)车帷裳( cháng )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特点:
1、以四言为主,属于四言诗。 2、有节奏感,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收入自西 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所 以又称“诗三百 ”。在先秦典籍中被称为“诗”,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有人认为 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
全集分 风 、 雅、颂 三部分,采 用 赋 、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风
包括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多 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大雅” 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 宴享)“颂”,宗庙祭祀乐歌。 《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7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7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b4735202020740be1e9bec.png)
风(十五国风)
风土之音
体制
雅(大雅、小雅)
朝廷之音
颂(周颂、鲁颂、商颂)
宗庙之音
赋 表现手法 比
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饥 者 歌 其 食, 劳 者 歌 其 事
一、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二、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 三、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 四、反映劳动生活 五、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
揭露他们的残暴
男 女 相 与 咏 歌, 各 言 其 情
【诗经·国风·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 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 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 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 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 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 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三首
一、明确《诗经》的文学地位 二、理解《诗经》的表现手法 三、通读《诗经》三首,掌握四言诗的节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 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 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 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或《诗三 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九年级语文诗经三首分析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诗经三首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6481087f1922791788e854.png)
请思考——
《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请用原诗句回答)
.
1《Leabharlann 》情节: 恋爱 章节: 一 二
婚变
三四五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人物: (憨厚老实)
(
对 女:秋以为期
比
载笑载言
)
(纯真善良)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 苦蒙辱)
决绝
六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毅然坚决)
2
请思考——
《无衣》一诗表现出战士们怎样的情绪? 请你利用本诗重章反复的特点,解释加横线的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请谈谈重章反复在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加强气势,增强诗的节奏感, 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怀。
.
7
请思考——
《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你认为哪个地方 的描写最具有生活情趣?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男青年在等待中回忆姑娘曾送给他什么礼物? 为什么男青年喜欢这些礼物?
彤管 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请将这首诗中的男青年与《氓》中的“氓”进行对比, 简单概括男青年的性格。
.
5
请你利用本诗重章反复的特点,解释加点的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仇恨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内衣
《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概括情节。 《氓》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氓”和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请用原诗句回答)
.
1《Leabharlann 》情节: 恋爱 章节: 一 二
婚变
三四五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人物: (憨厚老实)
(
对 女:秋以为期
比
载笑载言
)
(纯真善良)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 苦蒙辱)
决绝
六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毅然坚决)
2
请思考——
《无衣》一诗表现出战士们怎样的情绪? 请你利用本诗重章反复的特点,解释加横线的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请谈谈重章反复在诗歌表达上的作用。
加强气势,增强诗的节奏感, 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怀。
.
7
请思考——
《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你认为哪个地方 的描写最具有生活情趣?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男青年在等待中回忆姑娘曾送给他什么礼物? 为什么男青年喜欢这些礼物?
彤管 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请将这首诗中的男青年与《氓》中的“氓”进行对比, 简单概括男青年的性格。
.
5
请你利用本诗重章反复的特点,解释加点的字。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仇恨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内衣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5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5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8c82424431b90d6c85c7ec.png)
节 决裂
惊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天 动
信,真挚的。思,料想。 地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的
呐
是,代指“信誓”。思,思念。喊
、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 什么样的选择?反映她什么性格特点?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清醒、刚烈
、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
对比 ,今昔对比
对比的写法
汉代学者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有人认为 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
全集分 风 、雅 、颂 三部分,采用 赋 、比 、兴 三
种表现手法。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 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诗经》开 创了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诗”的来源:
采诗说:“孟春三月,群君者将散,行 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民歌、风)
诗经六义: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语言形式: 四 言 为 主 语言形式
风: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共国 风, 篇。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雅: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 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 ,用 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飨。
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舞曲歌辞,分周颂 篇,鲁颂篇,商颂篇,共篇。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陈述铺叙.
、唐宋是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
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
盛唐:李杜(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 成就);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 ; 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焕 为代表的边 塞诗人
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晚唐:“小李杜”
诗经三首超级好的课件
![诗经三首超级好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af2a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b.png)
男子逆流而上追寻女子,道路险阻漫长,暗示了爱情的艰辛和不 易。
桃之夭夭的文化内涵与解读
1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通过对桃花灿烂绽放的描绘,象征着女子的美貌 和青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表达了女子出嫁后能够给夫家带来幸福和美满的 祝愿,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美好期许。
3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通过对桃树结实的描绘,暗示了女子嫁入夫家后 能够生育子嗣、延续香火的重要性。
又表达了诗人对新婚生活的美好期许。同时,诗歌采用四言句式,简洁
明快,朗朗上口。
03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诗经的篇章结构和韵律特点
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
诗经篇章以四言为基本句式,每句两个节拍,构成鲜明的 节奏感。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诗经中常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同一诗章中不同段落的 语句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 性和感染力。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追求而不得的惆怅和失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01
描绘景象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展现了一
幅绚烂而热烈的春景图。
02
表达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新娘的美好赞美,以及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
03
艺术手法
运用比喻手法,将新娘比作鲜艳的桃花,既形象地描绘了新娘的美丽,
了解背景,拓展视野
学习《诗经》的时代背景、历史 文化和社会背景。
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拓展视野,探究《诗经》与其他 文化、艺术领域的联系和影响。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诗经三首在美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图案设计
桃之夭夭的文化内涵与解读
1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通过对桃花灿烂绽放的描绘,象征着女子的美貌 和青春。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表达了女子出嫁后能够给夫家带来幸福和美满的 祝愿,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美好期许。
3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通过对桃树结实的描绘,暗示了女子嫁入夫家后 能够生育子嗣、延续香火的重要性。
又表达了诗人对新婚生活的美好期许。同时,诗歌采用四言句式,简洁
明快,朗朗上口。
03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诗经的篇章结构和韵律特点
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
诗经篇章以四言为基本句式,每句两个节拍,构成鲜明的 节奏感。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诗经中常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同一诗章中不同段落的 语句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往复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 性和感染力。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以及追求而不得的惆怅和失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01
描绘景象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绘,展现了一
幅绚烂而热烈的春景图。
02
表达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新娘的美好赞美,以及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
03
艺术手法
运用比喻手法,将新娘比作鲜艳的桃花,既形象地描绘了新娘的美丽,
了解背景,拓展视野
学习《诗经》的时代背景、历史 文化和社会背景。
了解《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 地位和影响。
拓展视野,探究《诗经》与其他 文化、艺术领域的联系和影响。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诗经三首在美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图案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31页PPT
![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3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ca5553f121dd36a22d82de.png)
刻,内容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㈡形象性。诗歌要用形象思维,要运用联想、
想象等方法,将诗人要表达的抽象的观念,
具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㈢抒情性。“诗言志”,诗歌表达的情感比其他 文学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描绘中渗透着作 者的感情。 ㈣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选字注意平仄(这在格律诗中要求十分严格), 二是每句有一定的节奏,三是一般都要押韵。三 者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C、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jiān)逐渐,慢慢的。溅湿,浸湿 咥:(zhì)讥笑的样子。xì 姝:(zhū)美丽。 shū
D、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答:( D )
辨析下列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⑴送子涉淇 子:古,对称代词,你;今,子女,孩子
辨析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 ⑴于嗟鸠兮 xū“于”通“吁” ⑵犹可说也 “说”通“脱” ⑶隰则有泮 “泮”通“畔” ⑷与子同泽 “泽”通“襗” ⑸爱而不见 “爱 通“薆”,“见”通“现” ⑹说怿女美 “说”通“悦”,“女”通“汝” ⑺自牧归荑 “归”通“馈” ⑻洵美且异 “洵”通“恂”,诚然,实在
⑵至于顿丘 至于:古,动词+介词;今,表示另起话题。 ⑶将子无怒 将:古,qiāng,希望;今,jiāng,介词,把。 ⑷秋以为期 以为:古,介词+动词,把……作为;认为。 ⑸以我贿迁 贿:古,财物;今,贿赂。 ⑹三岁食贫 岁:古,年;今,岁数。 ⑺渐车帷裳 渐:古,jiān溅湿,浸湿;今,jiàn,逐渐。 ⑻女也不爽 爽:古,差错;今,爽快。 ⑼士也罔极 极:古,标准;今,极致。 ⑽言既遂矣 言:古,语气助词;今,言论。 ⑾至于暴矣 至于:古,动词+介词;今,表示另起话题。 ⑿反是不思 是:古,近指代词,这;今,判断动词。 ⒀修我甲兵 兵:古,兵器;今,士兵。 ⒁自牧归荑 牧:古,郊远田野;今,牧养。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 人教版
![诗经三首PPT(优秀课件)5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1d425103d8ce2f006623e2.png)
登上那堵破土墙, 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 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 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 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 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 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 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树叶子未落时, 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 别把桑葚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 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 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 要想解脱不好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 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 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 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婚后三年为你妇, 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 忙里忙外非一朝。 你的目的一达到, 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 个个见我都讥笑。 静下心来想一想, 独自黯然把泪抛。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 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 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 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 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 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树叶子落下了, 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 多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 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 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 三 心 二 意 耍 花 招。
白头偕老当年誓, 如今未老生怨愁。 淇水滔滔终有岸, 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聚, 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 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 既已恩绝就算了。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章节 一,二章 三,四,五章
情感 热情 基调 幸福
怨恨 沉痛
决绝
六章
清醒 刚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 《诗》,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 经》。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 前6世纪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第一类十五国 风,是民间歌谣;第二类为大雅、小雅,是 宫廷乐曲歌词;第三类为周颂、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特别是《诗 经》中的《风》诗,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的源头。
C、汤汤:(shāng)水势很大的样子。 渐:(jiān)逐渐,慢慢的。溅湿,浸湿 咥:(zhì)讥笑的样子。xì 姝:(zhū)美丽。 shū
D、俟:(sì)等待。 娈:(luán)美好。 荑:(tí)茅草芽。 洵:(xún)诚然,实在。
答:( D )
辨析下列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⑴送子涉淇 子:古,对称代词,你;今,子女,孩子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古
主典
讲 云
诗
南
师歌
大
附 中
鉴
周 音
赏
积
累
诗歌常识
整
合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
文学题材。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
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
基础训练
指出下列字词形音义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氓:(méng)古代指百姓。 愆:(qiān)拖延。 将:(jiāng)愿,希望。qiāng 垝:(guǐ)毁坏,倒塌。一说通“危”。
B、载…,载…:(zǎi)一边…一边。 zài 筮:(shì)以蓍草的茎占卦。 咎:(jiù)责任。 灾祸 徂:(zhǔ)往。 cú
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代的《楚辞》、、 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五言诗,唐代的律诗绝句、宋 代的词、元代的散曲。 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的运用:
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即事明理、直抒胸臆 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
比喻、比拟、摹状、映衬……
五、缘人品诗
缘诗人所处之时代, 品诗之背景。
缘诗人的人生经历, 品诗之情味。
⑵至于顿丘 至于:古,动词+介词;今,表示另起话题。 ⑶将子无怒 将:古,qiāng,希望;今,jiāng,介词,把。 ⑷秋以为期 以为:古,介词+动词,把……作为;认为。 ⑸以我贿迁 贿:古,财物;今,贿赂。 ⑹三岁食贫 岁:古,年;今,岁数。 ⑺渐车帷裳 渐:古,jiān溅湿,浸湿;今,jiàn,逐渐。 ⑻女也不爽 爽:古,差错;今,爽快。 ⑼士也罔极 极:古,标准;今,极致。 ⑽言既遂矣 言:古,语气助词;今,言论。 ⑾至于暴矣 至于:古,动词+介词;今,表示另起话题。 ⑿反是不思 是:古,近指代词,这;今,判断动词。 ⒀修我甲兵 兵:古,兵器;今,士兵。 ⒁自牧归荑 牧:古,郊远田野;今,牧养。
结缨:喻慷慨赴死
金兰:言结拜至交
锦书:指往来情书
黍离:发国破家亡之悲 罗雀:喻门庭之冷落
梦笔:言才思大进
桑海:喻世事变迁
桑榆:喻人到晚年
折桂:喻中举高升
杜鹃(子规):喻啼血悲歌之痛
二、缘境明意
触境 交代特定 的空间与
时间
拓境 借景物人等 意象构筑画 面形成艺术
感染力
凌境 卒章显志 抒发主观
情意
三、缘典晓理
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诗歌可分为 许多类别。按题材分:有田园诗、山水诗、送别 诗、边塞诗、讽喻诗等;按表达方式分:有叙事 诗、抒情诗等;按有无格律分:有格律诗、自由 诗等。
诗歌的意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 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 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出其口是也。
运用典故和经史成语入诗入 词,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现象。 因此,在进行古典诗词鉴赏时, 要注意了解这些典故和经史成语 的意义,特别要注意理解作者将 它们用在诗词中的特殊意义。
四、缘法究效
三种方法: 赋、比、兴
两个传统: 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楚辞》
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多姿多彩的诗歌样式:
古典诗歌鉴赏诗经三首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缘诗人之性格秉性, 品诗之风格。
孔子论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 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㈠概括性。诗歌要语言精炼,含义丰富、深源自刻,内容具有极强的概括性。
㈡形象性。诗歌要用形象思维,要运用联想、
想象等方法,将诗人要表达的抽象的观念,
具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㈢抒情性。“诗言志”,诗歌表达的情感比其他 文学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描绘中渗透着作 者的感情。 ㈣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选字注意平仄(这在格律诗中要求十分严格), 二是每句有一定的节奏,三是一般都要押韵。三 者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
兰:王者之风范 菊:傲寒之隐士
竹:守节之士
松:伟岸之丈夫
桃李:学子贤才 豆萁:手足之喻
美芹:美赠
大椿:喻长寿
杨柳:喻惜远怀别 红豆:喻相思之情
蒲苇:喻情感之坚贞 姜桂:喻为人之老辣
荆棘:喻前路之多艰 茅塞:喻心中之疑惑
碧血:颂为国捐躯之贞忠 采薇:喻隐居避世
汗青:言书稿史册
鹤归:意旧地重游
结草:喻死后报恩
——清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诗歌鉴赏五法
缘物察境 缘境明意 缘典晓理 缘法究效 缘人品诗
一、缘物察境
物象 自然界 中的景、 物、人
意象 承载着作 者主观意 念的客观
物象
意境 由意象 群构筑 成的艺 术境界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物象与意象
剑胆琴心 兰风梅骨 仁山智水 月阴晴圆缺
莲:花中君子
海棠:花仙
牡丹:富贵之态 梅:冰清玉洁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