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第5章 线性系统理论
2. 定理2 [秩判据]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完全能1 控的充要条件是: 能控性判别矩阵WC
W C [B, AB, A2 B, , An1 B]
为满秩。即 rankWC=n (A—nn,B—np,WC—nnp)
(该定理也适用于线性定常离散系统:
WC [H, GH, G2 H, , Gn1H] )
证明:a)充分性 已知rankWC = n 系统完全能控。
J1
J
J2
J
k
nn
J i1
Ji
Ji2
J i i
i i
B1
B
B2
Bk n p
Bi1
Bi
Bi
2
B
i
i
i p
i
J ij
1
1
i rijrij
Bij
B1i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rij rij p
i
rij i
j 1
则系统(A, B)完全能控的充要条件是:
证明:
Bii 0, (i 1,2,, k)
WCW [B , JB , J 2 B ,, J n1 B ]
T 1[B, AB, A2 B,, An1 B] T 1WCX
系 统[J , B] 完全能控
rankWCW = n rankWCX = n 系统(A, B)完全能控。
J
l 1
Jl
WC
[B AB A2 B]
1
1
2
2
4
4
1 1 2 2 4 4
2 1 3 2 5 4 行初等变换 1 1 2 2 4 4
0 0 0 0 0 0
rankWC = 2<3 (n=3) 系统不完全能控。 3.定理3 对状态变量x(t)进行非奇异线性变换, 即x(t) = PZ(t)(P为非奇异),不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证明:已知 x(t) Ax(t) Bu(t)
线性系统理论第三章PPT
c(s I - A)- 1b = g (s ) (3 - 33)
并且在所有满足(3-33)式的(A, b, c)中,要求 A 的维数尽可能的小。下面的讨论中总假定g(s)的分子 和分母无非常数公因式。
对(3-33)式,可构造出如下的实现 (A ,b,c)
16
1. 可控标准形的最小阶实现 (3-34):
N (s 0 ) = c ?adj (s 0I
利用恒等式
(s I - A)(s I - A)
- 1
A)b = 0
adj (s I - A) = (s I - A) = I det(s I - A)
2
? D (s )I
(s I - A)adj (s I - A)
将s= s0代入,可得
Aadj (s 0I - A) = s 0adj (s 0I - A) (1)
- 1
c1 ?adj ( sI A1 )b1 N1 ( s ) b1 = = det( sI - A1 ) D1 ( s )
在上面的式子中,D(s)是n 次多项式,而D1(s)是n1次 多项式,由于系统不可控,所以 n1 < n,而N(s)和 D(s)无相同因子可消去,显然
N (s ) ¹ D (s ) N 1 (s ) D1 (s )
a1v (n - 1) + + an - 1v (1) + an v = u
写成矩阵形式:
轾 0 犏 犏 0 犏 A = 犏 犏 犏 0 犏 犏 - an 臌
3)
1
0 1
0 0 an- 1 - an- 2
轾 0 犏 犏 0 犏 +犏 u 犏 犏 0 1 0 犏 - a1 犏 1 臌 0 0 0
并且在所有满足(3-33)式的(A, b, c)中,要求 A 的维数尽可能的小。下面的讨论中总假定g(s)的分子 和分母无非常数公因式。
对(3-33)式,可构造出如下的实现 (A ,b,c)
16
1. 可控标准形的最小阶实现 (3-34):
N (s 0 ) = c ?adj (s 0I
利用恒等式
(s I - A)(s I - A)
- 1
A)b = 0
adj (s I - A) = (s I - A) = I det(s I - A)
2
? D (s )I
(s I - A)adj (s I - A)
将s= s0代入,可得
Aadj (s 0I - A) = s 0adj (s 0I - A) (1)
- 1
c1 ?adj ( sI A1 )b1 N1 ( s ) b1 = = det( sI - A1 ) D1 ( s )
在上面的式子中,D(s)是n 次多项式,而D1(s)是n1次 多项式,由于系统不可控,所以 n1 < n,而N(s)和 D(s)无相同因子可消去,显然
N (s ) ¹ D (s ) N 1 (s ) D1 (s )
a1v (n - 1) + + an - 1v (1) + an v = u
写成矩阵形式:
轾 0 犏 犏 0 犏 A = 犏 犏 犏 0 犏 犏 - an 臌
3)
1
0 1
0 0 an- 1 - an- 2
轾 0 犏 犏 0 犏 +犏 u 犏 犏 0 1 0 犏 - a1 犏 1 臌 0 0 0
线性系统课件 第一章
系统结构图:
理论上,零极点对消,系统稳定
实际中,系统往往会出现失效或达到饱和
从状态空间的角度分析上述实现中主要变量 的演变过程
系统状态方程为
x1 x1 2v x 2 x 2 u x 2 x1 v y x2
求解可得:
x1 (t ) e x10 2e v,
三.状态空间描述和输入输出描述的比较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该系统进行稳 定性分析,从而来比较状态空间描述和 传递函数之间的优缺点。
例1.考虑传递函数
1 H (s) s 1
极点为1,系统是不稳定的
Case 1: 在H(s)前面串联一个补偿器
s 1 H c (s) s 1
得:
s 1 1 1 H c ( s) H ( s) s 1 s 1 s 1
结论:系统实现的内部特征要远比其外部特 性所表明的内容复杂的多。内部特性完全取 决于没有外加激励时的系统固有频率,而并 不是所有的振型在传递函数中都有所体现, 或者,换句话讲就是由于传递函数在初始条 件为零的情况下定义的,所以它不能完全显 示出系统在实际运行时的全部振型。所以单 纯采用传递函数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的 结论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1)
1u
( n 1)
0u
1u
( n2)
n 1u
待定系数 0 , 1 ,, n1 可构造如下:
0 bn 1 bn1 a n1 0 2 bn2 a n1 1 a n2 0 n b0 a n1 n1 a n2 n2 a1 1 a0 0
转化为线性系统:
x A(t ) x B (t )u y C (t (x0,u0)的领域内的运动
《线性系统》课件
NG
线性系统的控制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性
确保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 复稳定状态。
跟踪性能
使系统输出能够跟踪给定的参 考信号。
抗干扰性
减小外部干扰对系统输出的影 响。
优化性能指标
最小化系统性能指标,如误差 、超调量等。
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法
状态反馈控制
基于系统状态变量进行 反馈控制,实现最优控
稳定性分析
利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等 工具,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最优性能分析
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了解 系统在最优控制下的性能表现
。
2023
PART 06
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REPORTING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广泛应用、控制精度高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这些系统通过线性 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时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或差分 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
,包括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可 以得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响 应特性。
状态空间分析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 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的 动态响应进行模拟和分析。
2023
PART 05
2023
PART 02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REPORTING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总结词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方程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描述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常微分 方程或差分方程的形式。这些方程反映了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时间 的变化规律。
线性系统的控制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性
确保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恢 复稳定状态。
跟踪性能
使系统输出能够跟踪给定的参 考信号。
抗干扰性
减小外部干扰对系统输出的影 响。
优化性能指标
最小化系统性能指标,如误差 、超调量等。
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方法
状态反馈控制
基于系统状态变量进行 反馈控制,实现最优控
稳定性分析
利用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等 工具,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最优性能分析
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了解 系统在最优控制下的性能表现
。
2023
PART 06
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REPORTING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总结词
广泛应用、控制精度高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在机械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控机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这些系统通过线性 控制理论进行设计,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时域分析法
通过求解线性常微分方程或差分 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
,包括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
频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可 以得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动态响 应特性。
状态空间分析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 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系统的 动态响应进行模拟和分析。
2023
PART 05
2023
PART 02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REPORTING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总结词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方程
详细描述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是描述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常微分 方程或差分方程的形式。这些方程反映了系统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时间 的变化规律。
线性系统课件
2 2
21
1 2 10 B1 , B2 , B3 3 9 27
则特解为:
1 2 2 10 rf ( t ) t t 3 9 27
可见,特解是由激励与系统方程共同决定的。 激励决定特解形式 系统方程决定系数
四、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
古典中:C(s)既是输出又是被控量
n 1
d r (t ) d r (t ) dr(t ) an n an 1 n1 a1 a0r (t ) dt dt dt m m 1 d e( t ) d e( t ) de(t ) bm m bm1 m1 b1 b0e(t ) dt dt dt
二、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二、线性系统判定方法
判断下述微分方程所对应的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d r (t ) 10r ( t ) 5 e( t ) ,t 0 dt
分析:根据线性系统的定义,证明此系统是否具有 齐次性和叠加性。可以证明:
系统不满足齐次性 系统不具有叠加性
此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请看下面证明过程
证明齐次性
1.3 传递函数描述法的局限性
对于非零初始条件,这种描述不能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输入输出描述不能揭示系统的内部行为。
例如:
从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它们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1 G( s) s 1
但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不等价的 ,一个是能观不能控的,一个是能控不能观的。这表明 系统的内部特性比起由传递函数表达的外部特性要复杂 得多,输入—输出描述没有包含系统的全部信息,不能 完整的描述一个系统。
当e1 ( t ) e2 ( t ) 同时作用于系统时,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 应有
21
1 2 10 B1 , B2 , B3 3 9 27
则特解为:
1 2 2 10 rf ( t ) t t 3 9 27
可见,特解是由激励与系统方程共同决定的。 激励决定特解形式 系统方程决定系数
四、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概念
古典中:C(s)既是输出又是被控量
n 1
d r (t ) d r (t ) dr(t ) an n an 1 n1 a1 a0r (t ) dt dt dt m m 1 d e( t ) d e( t ) de(t ) bm m bm1 m1 b1 b0e(t ) dt dt dt
二、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控性判据
二、线性系统判定方法
判断下述微分方程所对应的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
d r (t ) 10r ( t ) 5 e( t ) ,t 0 dt
分析:根据线性系统的定义,证明此系统是否具有 齐次性和叠加性。可以证明:
系统不满足齐次性 系统不具有叠加性
此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请看下面证明过程
证明齐次性
1.3 传递函数描述法的局限性
对于非零初始条件,这种描述不能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输入输出描述不能揭示系统的内部行为。
例如:
从输入—输出关系来看,它们具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1 G( s) s 1
但事实上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不等价的 ,一个是能观不能控的,一个是能控不能观的。这表明 系统的内部特性比起由传递函数表达的外部特性要复杂 得多,输入—输出描述没有包含系统的全部信息,不能 完整的描述一个系统。
当e1 ( t ) e2 ( t ) 同时作用于系统时,若该系统为线性系统, 应有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1
单变量定常系统
x(t ) Ax(t ) bu(t ), x(t 0 ) x0 , y (t ) cx(t ), t 0.
常用三元组{A,b,c}表示.
上面定常系统的拉氏变换为:
X ( s) ( sI A) 1 x(0 ) ( sI A) 1 bU ( s),
集合的积: 设A1 ,A2 ,…,
有D中唯一一个元素d与之对应, 则称ƒ是集合
A1A2…An 到 集 合 D 的 一 个 映 射 ; d 称 为 (a1,a2,…,an)在映射ƒ之下的像, (a1,a2,…,an) 称
为d在映射ƒ之下的原像.
ƒ : A1A2…AnD
or
ƒ : (a1,a2,…,an) d
线性控制系统教程
张志方 孙常胜 编著 科学出版社
预备知识
-函数 把具有下列性质的量称为-函数,记为(t)
t 0,
t 0,
(1)
t dt 1.
-函数的导数
t
d t t t lim 0 dt
设u(t)为定义在实轴R上的连续函数,则
将f(t)的定义域扩充成在t=0的任一邻域内也有定义, 并把积分 F ( s) f t e st dt 0 称为L -变换
L [ (t )] L [
(k )
0
t e st dt 1
0
(t )]
( k ) t e st dt
t
f ( , x)d
t0
t
t0
f ( , x)d x0 (t 0 )
线性系统理论全
稳定性判据与判定方法
稳定性判据
在控制工程中,常用的稳定性判据有Routh判据、Nyquist判据、 Bode判据等。这些判据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方程或频率响应来判 断系统的稳定性。
判定方法
除了使用稳定性判据外,还可以通过时域仿真、频域分析、根轨 迹法等方法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 不同类型的线性系统和不同的问题背景。
100%
线性偏差分方程
处理离散空间和时间的问题,如 数字滤波器和图像处理等。
80%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在差分方程中,初始条件确定系 统的起始状态。
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变量与状态方程
表示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规律 ,揭示系统动态特性。
输出方程
描述系统输出与状态变量和输 入的关系,反映系统对外部激 励的响应。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复频域分析法
拉普拉斯变换
将时域信号转换为复频域信号,便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能。
系统函数
描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传递函数的复频域表示,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和对输入信 号的响应能力。
极点、零点与稳定性
通过分析系统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分布,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以及 动态性能。
04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BIBO稳定性
01
线性系统理论全
目
CONTENCT
录
• 线性系统基本概念 • 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 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 • 线性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 线性系统优化与综合设计
01
线性系统基本概念
线性系统定义与性质
线性系统定义
满足叠加性与均匀性的系统。
线性系统性质
线性系统理论PPT-郑大钟(第二版)
系统具有如下3个基本特征:
(1)整体性
1.结构上的整体性 2.系统行为和功能由整体 所决定
(2)抽象性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 究对象,系统常常抽去 了具体系统的物理,自 然和社会含义,而把它 抽象为一个一般意义下 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3)相对性
在系统的定义 中, 所谓“系统” 和“部分”这 种称谓具有相 对属性。
u1 u2
up
x1 x2
动力学部件
xn
输出部件
y1 y2
yq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线性时不变系统
x Ax Bu
y
Cx
Du
线性时变系统
x A(t)x B(t)u
y
C (t ) x
D(t
)u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方块图
x A(t)x B(t)u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其微分方程描述
y (n) an1 y (n1) a1 y (1) a0 y bmu (m) bm1u (m1) b1u (1) b0u
H (k )
单位延迟
C(k)
y(k)
u(k)
G(k)
2.3.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按状态空间描述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x f ( x,u, t) y g( x,u, t)
向量函数
f1(x,u,t)
g1(x,u,t)
f
(
x,u,
t
)
f
2
(
x,u,
e
线性系统理论(第一章).ppt
x2
0
x3 640
1 0 194
0 x1 0
1
x2
0
u
16 x3 1
x1
y 720
160
0
x2
x3
第一章
⑵当 m n时,将有理分式进行严格真化,
y
[bn
(bn1 bnan1) pn1 pn an1 pn1
(b0 bna0 ) ]u a1 p a0
x1(t)
X
(t
)
,
t t0
xn (t)
状态空间:状态向量取值的一个向量空间。
第一章
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一个动力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u1 u2
• ••
x1 x2
动力学部件
•
• u p
•
xn
状态变量组:x1, x2 , , xn
输入变量组:u1,u2 , ,u p 输出变量组:y1, y2 , , yq
第一章
例:给定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为
y(3) 16 y(2) 194 y(1) 640 y 4u(3) 160u(1) 720u
则 x1 0
x2
0
x3 640
1 0 194
0 x1 0
1
x2
0
u
16 x3 1
y 1840
616
x1
64
x2
4u
x3
R1
C
uc
e(t)
L iL
R2 uR2
u 解:确定状态变量,最多2个线性无关的变量,取 c 和 iL
作为状态变量。
第一章
列出原始电路方程:由电路定律。
右回路: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
详细描述
稳定性是线性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决定了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否恢复到原始状态。如果一个系统是稳定 的,那么当外部干扰消失后,系统将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稳定的系统则会持续偏离原始状态。
03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状态空间模型
01
定义
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描述线性动态系统的方法,它通过状态变量和输入
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线性化分析
线性化分析
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中,由于非线性特性较强,通常需要进行线性化分析以简化系统模 型。通过线性化分析,可以近似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线性化方法
常用的线性化方法包括泰勒级数展开、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庞德里亚金方法等。这些方法 可以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以便于应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控制设计。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
• 线性系统理论概述 • 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 •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 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 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 • 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线性系统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线性系统理论是研究线性系统的 数学分支,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的 动态行为和性能。
特点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时不变性 和因果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 线性系统理论在控制工程、信号 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线性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动态性能指标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性能指 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振荡
频率等。
状态空间分析法
通过建立和解决线性系统的状态方 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得 到系统的状态轨迹和响应曲线。
频率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得到系统 的频率响应曲线和稳定性边界。
稳定性是线性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决定了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否恢复到原始状态。如果一个系统是稳定 的,那么当外部干扰消失后,系统将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不稳定的系统则会持续偏离原始状态。
03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状态空间模型
01
定义
状态空间模型是一种描述线性动态系统的方法,它通过状态变量和输入
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线性化分析
线性化分析
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中,由于非线性特性较强,通常需要进行线性化分析以简化系统模 型。通过线性化分析,可以近似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线性化方法
常用的线性化方法包括泰勒级数展开、状态空间平均法和庞德里亚金方法等。这些方法 可以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以便于应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控制设计。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
• 线性系统理论概述 • 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 •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 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 线性系统的设计方法 • 线性系统的应用实例
01
线性系统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线性系统理论是研究线性系统的 数学分支,主要研究线性系统的 动态行为和性能。
特点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时不变性 和因果性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 线性系统理论在控制工程、信号 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线性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动态性能指标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性能指 标,如超调量、调节时间、振荡
频率等。
状态空间分析法
通过建立和解决线性系统的状态方 程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得 到系统的状态轨迹和响应曲线。
频率域分析法
通过分析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来描 述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得到系统 的频率响应曲线和稳定性边界。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
mn ij
定义: 矩阵 A a R
ij
mn
的行秩或列秩称为矩阵A的秩
记为rank(A)。 显而易见,对于矩阵
A aij Rmn
而言,有
rank(A)≤min{m,n}
当rank(A)=m时,我们称A为行满秩矩阵; 当rank(A)=n时,我们称A为列满秩矩阵; 当rank(A)<min{m,n}时,我们称A为降秩矩阵,
x1 x 2 x x3
xi R, i 1,2,, n
全体的集合。设 x, y R ,在Rn中规定加法和数乘为
n
x1 y1 x y 2 2 x y x y n n
ax1 ax 2 ax axn
与初等行变换矩阵相对应的初等列变换矩阵分别
记之为 Qi , j , Qi c 和 Qi, j
等价是多项式矩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显 然具有下述三个性质:
反身性,即每一个多项式矩阵均与自身等价。
对称性,即A(s)与B(s)等价,可推出B(s)与A(s)等价。
传递性,即A(s)与B(s)等价,B(s)与C(s)等价,可推出
1
时,称T为由V1到V2的线性变换或线性算子。V1称为T 的定义域。若令 TV Tv v V V 则TV1也是一个线性 空间,它被称为T的值域空间,记为ImT=TV1。在 V1=V2时,称他为V1上的线性变换。
1 1 1 1 2
二、矩阵代数中的几个结果 定义: 矩阵 A a R 中列向量的最大无关组的个数 称为A的列秩; 其行向量的最大无关组的个数称为A的 行秩。
x y yx ( x y) z x ( y z ) 1x x k (lx) (kl) x
定义: 矩阵 A a R
ij
mn
的行秩或列秩称为矩阵A的秩
记为rank(A)。 显而易见,对于矩阵
A aij Rmn
而言,有
rank(A)≤min{m,n}
当rank(A)=m时,我们称A为行满秩矩阵; 当rank(A)=n时,我们称A为列满秩矩阵; 当rank(A)<min{m,n}时,我们称A为降秩矩阵,
x1 x 2 x x3
xi R, i 1,2,, n
全体的集合。设 x, y R ,在Rn中规定加法和数乘为
n
x1 y1 x y 2 2 x y x y n n
ax1 ax 2 ax axn
与初等行变换矩阵相对应的初等列变换矩阵分别
记之为 Qi , j , Qi c 和 Qi, j
等价是多项式矩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显 然具有下述三个性质:
反身性,即每一个多项式矩阵均与自身等价。
对称性,即A(s)与B(s)等价,可推出B(s)与A(s)等价。
传递性,即A(s)与B(s)等价,B(s)与C(s)等价,可推出
1
时,称T为由V1到V2的线性变换或线性算子。V1称为T 的定义域。若令 TV Tv v V V 则TV1也是一个线性 空间,它被称为T的值域空间,记为ImT=TV1。在 V1=V2时,称他为V1上的线性变换。
1 1 1 1 2
二、矩阵代数中的几个结果 定义: 矩阵 A a R 中列向量的最大无关组的个数 称为A的列秩; 其行向量的最大无关组的个数称为A的 行秩。
x y yx ( x y) z x ( y z ) 1x x k (lx) (kl) x
线性系统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线性系统理论
第一节 线性关系
数学模型是由描述系统的变量和常量 构成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后,首 先要区分系统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
以前的科学研究主要对象是线性系统, 而今正转向非线性系统,并且未来科学的 本质上是非线性科学
线性与非线性原本就是一对数学关系,用以区 分不同变量之间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关系。
a11x1+a12x2+a13x3≤b1 a21x1+a22x2+a23x3≤b2
…… 它表示变量x1,x2,x3只能在给定的若干个代数 关系内变化,并且每个变量的变化都影响另 外两个变量的变化。
以上所讲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静态相互 关系,都是用函数和代数方程进行描述。
实际上的动态过程中的诸变量的相互依存关 系要丰富的多。其数学表达式中将出现微分、 差分、积分等描述动态特性的项,反映这些 动态量对各个变量的依存关系。
xn
对于变系统系统,系统的系数为t的函数aij(t),系数矩阵为 A(t)
因此,对于最简单的一维系统就有:
x=ax
对于二维系统,有:
x=a11 x+a12 y y=a21 x+a22 y
以此类推至多维线性系统。
矩阵式描述对象整体特性的数学工具之一,方程给定后,借助代数 方法,通过分析系数矩阵,可以全面的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 a11a22 − a12a21
"鞍点"在三维空间中定义(图中的坐标原点),经过"鞍 点"平行于z轴的平面束代表无穷多个发展方向,每个平 面与曲面相交得到对应的曲线,代表该方向的发展轨迹。 不同的方向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影射汽车市场,诸如 二手车置换的兴旺、汽车金融的产生、弱者被淘汰出局、 汽车出口呈上升态势、自主品牌的崛起、技术创新成企 业竞争王牌……不同的方面将有不同的发展。
第一节 线性关系
数学模型是由描述系统的变量和常量 构成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后,首 先要区分系统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
以前的科学研究主要对象是线性系统, 而今正转向非线性系统,并且未来科学的 本质上是非线性科学
线性与非线性原本就是一对数学关系,用以区 分不同变量之间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关系。
a11x1+a12x2+a13x3≤b1 a21x1+a22x2+a23x3≤b2
…… 它表示变量x1,x2,x3只能在给定的若干个代数 关系内变化,并且每个变量的变化都影响另 外两个变量的变化。
以上所讲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都是静态相互 关系,都是用函数和代数方程进行描述。
实际上的动态过程中的诸变量的相互依存关 系要丰富的多。其数学表达式中将出现微分、 差分、积分等描述动态特性的项,反映这些 动态量对各个变量的依存关系。
xn
对于变系统系统,系统的系数为t的函数aij(t),系数矩阵为 A(t)
因此,对于最简单的一维系统就有:
x=ax
对于二维系统,有:
x=a11 x+a12 y y=a21 x+a22 y
以此类推至多维线性系统。
矩阵式描述对象整体特性的数学工具之一,方程给定后,借助代数 方法,通过分析系数矩阵,可以全面的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 a11a22 − a12a21
"鞍点"在三维空间中定义(图中的坐标原点),经过"鞍 点"平行于z轴的平面束代表无穷多个发展方向,每个平 面与曲面相交得到对应的曲线,代表该方向的发展轨迹。 不同的方向有的上升,有的下降。影射汽车市场,诸如 二手车置换的兴旺、汽车金融的产生、弱者被淘汰出局、 汽车出口呈上升态势、自主品牌的崛起、技术创新成企 业竞争王牌……不同的方面将有不同的发展。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Linear System Theory and Design(Part5)
n n −1 D (λ1 ) = λ1 + α1λ1 + L + α n −1λ1 + α n = 0
(7.12) Then (7.11)
Let us define v := [λ can be written as
n −1 1
L λ1 1 ≠ 0 .
]
T
N (λ1 ) = cv = [β1
β 2 L β n ]v = 0
Let us introduce a new variable v(t) defined by
ˆ( s ) = D −1 ( s )u ˆ ( s) v
or
ˆ( s ) = u ˆ(s) D ( s )v
ˆ ( s ) = N ( s )v ˆ( s ) y
(7.3) (7.4)
Define state variables as
Definition 7.3’: Two polynomial are said to be coprime if they have no common factor of degree at least 1, or their gcd R(s) is a nonzero constant.
Theorem 7.1 The controllable canonical form (7.9) is observable if and only if D(s) and N(s) are coprime.
ˆ1 ( s ) = −α1 x ˆ1 ( s ) − L − α n −1 x ˆn −1 ( s ) − α n x ˆn ( s) + u ˆ ( s) sx
In the time domain, it is & 1 (t ) = [− α1 L − α n −1 − α n ]x(t ) + 1 ⋅ u (t ) x Substituting (7.5) into (7.4) yields
(7.12) Then (7.11)
Let us define v := [λ can be written as
n −1 1
L λ1 1 ≠ 0 .
]
T
N (λ1 ) = cv = [β1
β 2 L β n ]v = 0
Let us introduce a new variable v(t) defined by
ˆ( s ) = D −1 ( s )u ˆ ( s) v
or
ˆ( s ) = u ˆ(s) D ( s )v
ˆ ( s ) = N ( s )v ˆ( s ) y
(7.3) (7.4)
Define state variables as
Definition 7.3’: Two polynomial are said to be coprime if they have no common factor of degree at least 1, or their gcd R(s) is a nonzero constant.
Theorem 7.1 The controllable canonical form (7.9) is observable if and only if D(s) and N(s) are coprime.
ˆ1 ( s ) = −α1 x ˆ1 ( s ) − L − α n −1 x ˆn −1 ( s ) − α n x ˆn ( s) + u ˆ ( s) sx
In the time domain, it is & 1 (t ) = [− α1 L − α n −1 − α n ]x(t ) + 1 ⋅ u (t ) x Substituting (7.5) into (7.4) yields
线性系统理论课件
x0 xe
* * 所确定的球域 S ( ) 内,至少存在一个初态 x0 ,由 x0出发的,t t 0时的状态x
不满足下列不等式
* x xe (t; x0 , t0 ) xe
t t0
则称状态 x e 是不稳定的。
2)几何意义
S ( )
* 0x
x2
H ( )界面
函数,李氏认为在判断一个系统的稳定时,不一定非要找到系统的真正能量函数,
可以根据不同的系统虚构一个广义的能量函数,称为李亚普诺夫函数(李氏函数)。 李氏函数能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可根据它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了。
李氏函数一般是状态分量 x1 , x2 ,, xn 和时间 t 的标量函数,用V ( x, t )表示。若
Re{i ( A)} 0, 其中n为系统的维数.
i 1,2,, n
当矩阵A给定后则一旦导出其特征多项式 ( ( s) det(sI A) s n n 1s n 1 1s 0 那么就可利用劳斯 霍尔维茨( Routh Hurwitz 判据而直接由系统 )
有限常数 k , G (t ) 的每一个元 g ij (t ) (i 1,2,, q; j 1,2,, p) 均满足关系 式:
二 内部稳定性
0
g ij (t ) dt k
ˆ ˆ 或者等价地当G( s)为真的有理分式函数矩 阵时G( s)的每一个元传递函数 ˆ g ij ( s)的所有极点均具有负实 部
对t具有连续的一阶导数存在,对 xi (i 1,2,, n)具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存在, 且满足如下条件
(1) (2) (3) (4)
V ( x, t ) 0, V ( x, t ) 0, V ( x, t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的判别定理
f ( x, t ) ,存在对x和t具 结论5.16[稳定性定理]系统 x 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V(0,t) = 0,和 围绕原点的吸引区W,对一切非零x W 和t t0 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 ( x, t ) 为负半定且有界; (ii)V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W域内李亚普诺夫意义 下一致稳定。
15
小范围渐近稳定的判别定理
结论5.13[小范围渐近稳定性定理]时变系统,存在具 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V(0,t) = 0, 围绕状态空间原点的吸引区W ,满足 (i) V(x)正定且有界; ( x)dV ( x) / dt 为负定且有界; (ii) V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在W域内为一致渐近稳定。
步骤
20
选取候选李亚普诺夫函数V(x)的梯度 V(x)
V ( x) x a11x1 a12 x2 a1n xn 1 V ( x) V ( x ) an1 x1 an 2 x2 ann xn xn 其中,待定量aij = 常数或{x1,…,xn}的函数
t
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间的关系
结论5.7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内部稳定的,则其必是 BIBO稳定的。
结论5.8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BIBO稳定不能保证其必是 渐近稳定的。 结论5.9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能控能观测的,则其内部 稳定性与外部稳定性必是等价的。
返回
7
5,2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 基本概念
18
f ( x) ,存在具有连续一 结论5.17[稳定性定理]系统 x 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V(0) = 0,和围绕原点的一 个吸引区W,使对一切非零x W 和t0 满足 (i) V(x)正定; ( x) (ii) V 为负半定;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为W域内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
2
结论5.1[时变情况] 零初始条件线性时变系统,H(t,t) 为其脉冲响应矩阵,则系统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t [t0, ], H(t,t)的每一个元hij(t,t)均满足
t t0 | hij (t ,t ) | dt
(i 1,, q; j 1,, p)
8
自治系统、平衡状态和受扰运动
自治系统:没有外输入作用时的系统 A(t ) x f ( x, t ), 线性时变 x 非线性时变 x 平衡状态:状态xe成立 e f ( xe , t ) 0, x t t0 则称xe为系统的一个平衡状态。 受扰运动:由初始状态x0引起的运动,等同于零输 入响应 x0u(t) = f(t; x0, t0), t t0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就是研究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即偏离平衡状态的受扰运动能否只依靠系统内部结构 因素而返回到平衡状态,或者限制在一个有限邻域内。
第五章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5.1 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5,2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5.3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5.4 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规则化方法 5.5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运动稳定性判据 5.6 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稳定自由运动的衰 减性能估计 5.7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运动的稳定性及其判据 5.8 小结和评述
1
5.1 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外部稳定性
定义5.1 线性因果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对应有界输入 u(t),即满足 u(t ) 1 , t [t0 , ) 所产生的输出y(t)也是有界的,即成立
y(t ) 2 , t [t0 , )
称此因果系统是外部稳定的,也即有界输入-有界输 出稳定的,简称BIBO稳定。
9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
称xe是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 的,如果给定任一实数e > 0, 都对应存在实数d(e,t0) > 0,使 满足不等式 x0 xe d (e , t0 ) 的任一初态x0出发的受扰运动 都满足 f (t; x0 , t0 ) xe e , t t0 如果d只依赖于e而和t0无关,则 称xe是一致稳定的。
13
( x, t ) (ii) V 负定且有界,即存在一个连续的非减标量函 数g(||x||),其中g(0)=0,使对一切tt0和x 0,成立
( x, t ) g (|| x ||) 0 V (iii)当||x|| 时,有a(||x||) 即V(x,t)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大范围一致渐近稳稳定
必要性 反证法,已知系统BIBO稳定,设存在t1 [t0, ],使
t1 t0 | h(t ,t ) | dt
3
定义
1, u (t ) sgn h(t1 , t ) 0, 1,
t t
h(t1 , t ) 0 h(t1 , t ) 0 h(t1 , t ) 0
返回
12
5.3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判别定理
f ( x, t ) 结论5.10[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变系统x 存在对x和t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 V(0,t) = 0。且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即存在两个连续的非减标量函 数a(||x||)和(||x||),其中a(0)=0和(0)=0,使对一切t t0和x 0,成立 (|| x ||) V ( x, t ) a (|| x ||) 0
几何含义
t t0 T ( m , d , t0 ) 如果d和T都不依赖于t0,则称xe 是一致渐近稳定的。
11
大范围渐近稳定
如果以状态空间任一有限非零点为x0的受扰运动都是有 界的,且 lim f (t ; x0 , t 0 ) 0
t
称系统的原点平衡状态xe=0 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称xe是不稳定的,如果给定任 不稳定 意大的有限实数e > 0,都不可 能找到实数d(e,t0) > 0,使满足 不等式 x0 xe d (e , t0 ) 的任一初态x0出发的受扰运动 满足 f (t; x0 , t0 ) xe e , t t0
返回
19
5.4 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规则化方法
变量梯度法
舒尔茨(Schultz)和吉布森(Gibson)1962年提出 原则:按定理条件构造候选李亚普诺夫函数的导 数,再定出李亚普诺夫函数,进一步判断候选李 亚普诺夫函数的正定性。判断成立则构造成功, 判断不成立则构造失败 条件:连续时间非线性时不变系统,自治方程为 f ( x), x f (0) 0, t 0
证明:I. 单输入-单输出情况 充分性
u(t ) 1 ,
t
t [t0 , )
t
| y(t ) | t h(t ,t )u (t )dt t | h(t ,t ) || u (t ) | dt 0 0
1 t | h(t ,t ) | dt 1 2
结论5.3[时不变情况] 零初始条件的线性时不变系统, 初始时刻t0 = 0,系统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真或严 真传递函数矩阵G(s)的所有极点均具有负实部。
5
内部稳定性
定义5.2 线性时变系统,如果外输入 u (t ) 0 ,初始 状态x(t0) = x0为任意,且零输入响应满足 则称系统在t0时刻是内部稳定的,或渐近稳定的。 内部稳定 lim (t , t 0 ) 0 结论5.4 线性时变系统,
14
结论5.12[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不变系统, f ( x)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导数的标量函数V(x), x V(0) = 0。且对一切非零点x满足 (i) V(x)正定; ( x)dV ( x) / dt 为负半定; (ii) V (f (t; x ,0)) 0; (iii)对任意x0 Rn, V 0 (iv)当||x|| 时,有V(x)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大范围渐近稳定。
y (t1 ) t 1 h(t1 ,t )u (t )dt t 1 | h(t1 ,t ) | dt 0 0
与系统BIBO稳定矛盾,假设不成立
t t0 | h(t ,t ) | dt
,
t [t0 , )
II. 多输入-多输出情况
| yi (t ) | t [hi1 (t ,t )u1 (t ) hip (t ,t )u p (t )]dt 0 t hi1 (t ,t )u1 (t )dt t hip (t ,t )u p (t )dt 0 0
内部稳定 lim e At 0 结论5.5 线性时不变系统,
t
t
lim x0u (t ) 0
结论5.6 线性时不变系统为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即 Re{i ( A)} 0, i 1,2,, n 判断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可用劳斯-霍尔维茨(Routh6 Hurwitz)判据
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间接法,是小范围稳定性 分析方法。思路为将非线性自治系统运动方程在 足够小邻域内进行泰勒展开导出一次近似线性化 系统,再根据线性化系统特征值在复平面上的分 布推断非线性系统在邻域内的稳定性。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直接法,根据系统结构判 断内部稳定性,引入李亚普诺夫函数,受到广泛 应用
结论5.11[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不变系统, f ( x) ,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导数的标量函数V(x), x V(0) = 0。且满足 (i) V(x)正定; ( x)dV ( x) / dt 为负定; (ii) V (iii)当||x|| 时,有V(x)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为大范围渐近稳定。 例
不稳定的判别定理
结论 时变或时不变系统,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 的标量函数V(x,t)或V(x),V(0,t)=0或V(0)=0,和围绕 原点的一个吸引区W,使对一切x W 和t t0 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或V(x)正定; ( x, t ) 也为正定且有界或V ( x) 也为正定; (ii)V 则系统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的判别定理
f ( x, t ) ,存在对x和t具 结论5.16[稳定性定理]系统 x 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V(0,t) = 0,和 围绕原点的吸引区W,对一切非零x W 和t t0 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 ( x, t ) 为负半定且有界; (ii)V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W域内李亚普诺夫意义 下一致稳定。
15
小范围渐近稳定的判别定理
结论5.13[小范围渐近稳定性定理]时变系统,存在具 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V(0,t) = 0, 围绕状态空间原点的吸引区W ,满足 (i) V(x)正定且有界; ( x)dV ( x) / dt 为负定且有界; (ii) V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在W域内为一致渐近稳定。
步骤
20
选取候选李亚普诺夫函数V(x)的梯度 V(x)
V ( x) x a11x1 a12 x2 a1n xn 1 V ( x) V ( x ) an1 x1 an 2 x2 ann xn xn 其中,待定量aij = 常数或{x1,…,xn}的函数
t
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间的关系
结论5.7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内部稳定的,则其必是 BIBO稳定的。
结论5.8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BIBO稳定不能保证其必是 渐近稳定的。 结论5.9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能控能观测的,则其内部 稳定性与外部稳定性必是等价的。
返回
7
5,2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 基本概念
18
f ( x) ,存在具有连续一 结论5.17[稳定性定理]系统 x 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V(0) = 0,和围绕原点的一 个吸引区W,使对一切非零x W 和t0 满足 (i) V(x)正定; ( x) (ii) V 为负半定;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为W域内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
2
结论5.1[时变情况] 零初始条件线性时变系统,H(t,t) 为其脉冲响应矩阵,则系统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存在,t [t0, ], H(t,t)的每一个元hij(t,t)均满足
t t0 | hij (t ,t ) | dt
(i 1,, q; j 1,, p)
8
自治系统、平衡状态和受扰运动
自治系统:没有外输入作用时的系统 A(t ) x f ( x, t ), 线性时变 x 非线性时变 x 平衡状态:状态xe成立 e f ( xe , t ) 0, x t t0 则称xe为系统的一个平衡状态。 受扰运动:由初始状态x0引起的运动,等同于零输 入响应 x0u(t) = f(t; x0, t0), t t0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就是研究其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即偏离平衡状态的受扰运动能否只依靠系统内部结构 因素而返回到平衡状态,或者限制在一个有限邻域内。
第五章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5.1 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5,2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5.3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5.4 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规则化方法 5.5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运动稳定性判据 5.6 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稳定自由运动的衰 减性能估计 5.7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运动的稳定性及其判据 5.8 小结和评述
1
5.1 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外部稳定性
定义5.1 线性因果系统初始条件为零,对应有界输入 u(t),即满足 u(t ) 1 , t [t0 , ) 所产生的输出y(t)也是有界的,即成立
y(t ) 2 , t [t0 , )
称此因果系统是外部稳定的,也即有界输入-有界输 出稳定的,简称BIBO稳定。
9
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
称xe是李亚普诺夫意义下稳定 的,如果给定任一实数e > 0, 都对应存在实数d(e,t0) > 0,使 满足不等式 x0 xe d (e , t0 ) 的任一初态x0出发的受扰运动 都满足 f (t; x0 , t0 ) xe e , t t0 如果d只依赖于e而和t0无关,则 称xe是一致稳定的。
13
( x, t ) (ii) V 负定且有界,即存在一个连续的非减标量函 数g(||x||),其中g(0)=0,使对一切tt0和x 0,成立
( x, t ) g (|| x ||) 0 V (iii)当||x|| 时,有a(||x||) 即V(x,t)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大范围一致渐近稳稳定
必要性 反证法,已知系统BIBO稳定,设存在t1 [t0, ],使
t1 t0 | h(t ,t ) | dt
3
定义
1, u (t ) sgn h(t1 , t ) 0, 1,
t t
h(t1 , t ) 0 h(t1 , t ) 0 h(t1 , t ) 0
返回
12
5.3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
大范围渐近稳定的判别定理
f ( x, t ) 结论5.10[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变系统x 存在对x和t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的标量函数V(x,t), V(0,t) = 0。且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即存在两个连续的非减标量函 数a(||x||)和(||x||),其中a(0)=0和(0)=0,使对一切t t0和x 0,成立 (|| x ||) V ( x, t ) a (|| x ||) 0
几何含义
t t0 T ( m , d , t0 ) 如果d和T都不依赖于t0,则称xe 是一致渐近稳定的。
11
大范围渐近稳定
如果以状态空间任一有限非零点为x0的受扰运动都是有 界的,且 lim f (t ; x0 , t 0 ) 0
t
称系统的原点平衡状态xe=0 是大范围渐近稳定的。 称xe是不稳定的,如果给定任 不稳定 意大的有限实数e > 0,都不可 能找到实数d(e,t0) > 0,使满足 不等式 x0 xe d (e , t0 ) 的任一初态x0出发的受扰运动 满足 f (t; x0 , t0 ) xe e , t t0
返回
19
5.4 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的规则化方法
变量梯度法
舒尔茨(Schultz)和吉布森(Gibson)1962年提出 原则:按定理条件构造候选李亚普诺夫函数的导 数,再定出李亚普诺夫函数,进一步判断候选李 亚普诺夫函数的正定性。判断成立则构造成功, 判断不成立则构造失败 条件:连续时间非线性时不变系统,自治方程为 f ( x), x f (0) 0, t 0
证明:I. 单输入-单输出情况 充分性
u(t ) 1 ,
t
t [t0 , )
t
| y(t ) | t h(t ,t )u (t )dt t | h(t ,t ) || u (t ) | dt 0 0
1 t | h(t ,t ) | dt 1 2
结论5.3[时不变情况] 零初始条件的线性时不变系统, 初始时刻t0 = 0,系统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真或严 真传递函数矩阵G(s)的所有极点均具有负实部。
5
内部稳定性
定义5.2 线性时变系统,如果外输入 u (t ) 0 ,初始 状态x(t0) = x0为任意,且零输入响应满足 则称系统在t0时刻是内部稳定的,或渐近稳定的。 内部稳定 lim (t , t 0 ) 0 结论5.4 线性时变系统,
14
结论5.12[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不变系统, f ( x)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导数的标量函数V(x), x V(0) = 0。且对一切非零点x满足 (i) V(x)正定; ( x)dV ( x) / dt 为负半定; (ii) V (f (t; x ,0)) 0; (iii)对任意x0 Rn, V 0 (iv)当||x|| 时,有V(x)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x = 0为大范围渐近稳定。
y (t1 ) t 1 h(t1 ,t )u (t )dt t 1 | h(t1 ,t ) | dt 0 0
与系统BIBO稳定矛盾,假设不成立
t t0 | h(t ,t ) | dt
,
t [t0 , )
II. 多输入-多输出情况
| yi (t ) | t [hi1 (t ,t )u1 (t ) hip (t ,t )u p (t )]dt 0 t hi1 (t ,t )u1 (t )dt t hip (t ,t )u p (t )dt 0 0
内部稳定 lim e At 0 结论5.5 线性时不变系统,
t
t
lim x0u (t ) 0
结论5.6 线性时不变系统为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矩阵A的所有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即 Re{i ( A)} 0, i 1,2,, n 判断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可用劳斯-霍尔维茨(Routh6 Hurwitz)判据
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
李亚普诺夫第一方法:间接法,是小范围稳定性 分析方法。思路为将非线性自治系统运动方程在 足够小邻域内进行泰勒展开导出一次近似线性化 系统,再根据线性化系统特征值在复平面上的分 布推断非线性系统在邻域内的稳定性。 李亚普诺夫第二方法:直接法,根据系统结构判 断内部稳定性,引入李亚普诺夫函数,受到广泛 应用
结论5.11[李亚普诺夫主稳定性定理]时不变系统, f ( x) ,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导数的标量函数V(x), x V(0) = 0。且满足 (i) V(x)正定; ( x)dV ( x) / dt 为负定; (ii) V (iii)当||x|| 时,有V(x) 。 则系统原点平衡状态为大范围渐近稳定。 例
不稳定的判别定理
结论 时变或时不变系统,存在具有连续一阶偏导数 的标量函数V(x,t)或V(x),V(0,t)=0或V(0)=0,和围绕 原点的一个吸引区W,使对一切x W 和t t0 满足 (i) V(x,t)正定且有界或V(x)正定; ( x, t ) 也为正定且有界或V ( x) 也为正定; (ii)V 则系统平衡状态为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