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

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它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凹版印刷是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一、凹版印刷工艺过程

印前准备→上版→调整规矩→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1、印前准备

凹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施工单的要求,准备承印物、油墨、刮墨刀等,还要对印刷机进行润滑。

印前准备要做到:

(1)查印刷机各导向辊转动情况,特别是冷却辊。大部分中高速印机采用水冷,重量大、又是被动辊,很容易造成转动不顺,从而引起压印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不稳,直接影响到印品的套印精度。

(2)查压印滚筒。由于油墨、溶剂的作用使得胶辊表面产生不规则溶胀,特别是胶辊两端积累的油墨杂质更要清理干净,有溶胀现象的一律更换。建议尽可能地使用与基材宽度相符合的压印辊。

(3)清理干燥箱出风口、干燥箱内导向辊。检查温度控制部份及执行元件的可靠性。

(4)刮墨刀应正确安装。安装前应检查刮墨刀衬片是否平直,如产生波浪形应及时更换。

(5)油墨循环系统应清理干净。墨盘、搅墨辊、墨泵是否粘有杂物,在墨泵的吸入口应装有一个80一120目的金属网。对油墨进行过滤。以除去杂质。

并经常检查清洗。

(6)检查计算机自动对版装置。光电眼、反射板是否清洁,两者位置是否正确。

特别是调整辊系统要确保整个系统精度、动作可靠。

2、上版

上版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版面不被碰伤,要把叼口处的规矩及推拉规矩对准,还要把印版滚筒紧固在印刷机上,防止正式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松动。

3、调整规矩

凹版印刷调整规矩是,按照工作任务单和样张的要求以领取油墨、承印物;然后安装印刷滚筒;调整压印滚筒上的包衬物,使印版上各部分的压力一致;并调整刮墨刀对印版的角度和距离,开机试印。

(1)放卷装置与调节

1)卷筒纸架:卷筒纸架把卷筒纸或塑料薄膜卷用锥形顶尖安装在印刷机上,当纸卷将近用完时,自动接纸装置将新纸卷或塑料薄膜卷自动粘接到运转的纸带上,同时切断旧纸尾,完成不停机换卷。

2)张力自控系统:纸张或薄膜在印前放卷过程中,多色印刷过程中或印后收纸过程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

3)纸带横向规矩调偏装置:为了保证承印材料卷带进入印刷部分或复卷时横向规矩保持一致,需要横向调偏。

(2)刮刀和压印滚筒调节

1)刮刀调节:刮刀刮去印版表面油墨所需的压力和抗拒油墨冲击力所需的压力之和,压力与印刷速度成正比,一般速度快,压力相应要大。

2)调整压印滚筒:印版滚筒上好后即可调整压印滚筒。针对不同承印物,压印滚筒的印刷压力不同。

(3)油墨干燥温度的调节

凹印油墨目前基本上都是溶剂型油墨,印刷时,操作者应根据承印材料的种类、印刷速度、图文面积、墨层厚度调整各单元的干燥温度。

(4)套印

机器调整好后便可进行套印,首先用手动调节钮将版面套准,然后即可进行电脑调整。

(5)正式印刷中对印样的核对

正式印刷时,操作者要不断将印样与标准样核对,检查是否有误差,并进行

必要的调整。

4、正式印刷

在正式印刷的过程中,要经常柚样检查,网点是否完整,套印是否准确,墨色是否鲜艳,油墨的粘度及干燥是否和印刷速度相匹配,是否因为刮墨刀刮不均匀,印张上出现道子、刀线、破刀口等。

凹版印刷的工作场地,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以排除有害气体,对溶剂应采用回收设备。印刷机上的电器要有防爆装置,经常检查维修,以免着火。

5、印后处理

印后处理包括:烘烤除臭、分割、制成品。

二、凹版印刷的发展

1、凹版印刷发展过程

在15世纪中叶,凹印版的击伤首先是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的。手工用刻刀在铜版或钢板上挖割。

17世纪初,化学腐蚀法被用于凹印版的制作。在腐蚀过程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从而形成下凹的痕迹。

18—19世纪期间多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凹版制作工艺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包括:1782年发现重铬酸钾具有感光性;1839年照相技术的发明;1839发现重铬酸钾曝光前后物理性能的不同;1864年碳素纸转移法等;1878年照相凹版技术诞生。

电子雕刻凹版工艺的出现,使凹印版上不再单纯依靠一维变化来反应浓淡深浅的层次,而是依靠网穴的表面积和深度同时变化来反应浓淡深浅的层次,这就使得用凹印工艺复制以层次为主的高档活件变为了可能。

计算机技术在凹印领域被广泛采用以后,凹印制版及印刷技术更是如虎添翼。从凹印制版来讲,先是率先实现了无软片技术,在胶印工艺仍在大力宣传推广CTP技术的今天,凹印领域的CTP已经成功运转了近10年;其次是成功运用了数码打样技术,如今数码打样技术已经被凹印领域所广泛接受,并在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

2、凹版印刷未来的发展前景

(1)在制版技术方面:激光蚀刻速度可以改变凹印工业的前景,激光成象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蚀刻速度,现在,激光系统可以比传统蚀刻方式快10倍的速度工作,这将大大的降低凹版印刷的缺点。必须指出,激光蚀刻铜版还不可行,而激光蚀刻锌版还在验证它的经济可行性,激光或电子蚀刻雕刻非金属印版技术的发展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2)油墨:油墨技术方面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凹版印刷工业。近年来,由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凹版印刷机采用的油墨也正向水性油墨方向发展。比如正在进行的100固体油墨以及ENERGY-CURABLE油墨的推广。继续强制减少甲苯的使用,将鼓励对水基油墨和其他油墨技术的研究。

(3)印刷机械:印刷机的印刷范围将越来越大,适合多种材料的印刷,并向多色、高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用于印刷软包装材料的凹版印刷机,以前最多为

六色或七色,现在,八色或八色以上的已成为常用机型;另外,电子设备的改进用光纤网络将电子驱动装置连接起来,取得了先进的张力控制系统和自动校准系统,更适合薄型材料的印刷,印刷机的操作和控制更加方便,机器的安全生产速度能够达到800米/分钟。此外,故障监测系统能够在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防止废品的产生,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

印刷原理

一,选择题 1.印刷的分类:凸版印刷(图文高于空白)平板印刷凹版印刷(图文低于空白)孔版印刷(图文有孔) 2.网点是组成印刷品的基本单元像素是连续调原稿的基本单元 3.加网线数越高网点增大越严重 4.龟纹的产生往往是加网角度引起 5.RGB模式:显示器,扫描仪,彩电 6.设置陷印的作用:防止漏白 7.①纸张咬口边流出10-12mm ②纸张拖稍边最少留出2mm的白纸边 8.纸张两个侧边至少流出3mm用以放T型和+型套准标志 9.压力轴分布是两端大中间小 10.印刷包衬的选择原则:①精度高的印刷机印刷精美印刷品应选择硬性包衬②精度低的印刷机印刷一般印刷品,实地产品应选择软性包衬 11.凹印由于油墨在凹陷处,所以印刷压力最大 12.润版液表面张力略大于油墨 13.胶印润版液一般为弱酸性,柔性版印刷为弱碱性,胶印印版显湿液一般为弱碱性 14.油墨中的乳化以后,随着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如纸张,然后经过渗透,蒸发被消耗 15.第一色油墨的粘着性大于第二油墨的粘着性 16.静电容易导致印刷材料带电:纸张间的粘连,纸张相互排斥造成收纸不齐,可能吸附纸屑或其他杂质,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17.凹版印刷油墨主要干燥方式是挥发干燥 18.纸张在相对湿度下,温度每变化±5℃,纸张含水量变化±0.15% 19.多色印刷中,纸张含水量变化超过±0.1%,因此车间温度要严格控制,一般变化不超过±3℃ 二.填空题 1.印刷的分类根据版面图文和空白部分相对位置高低的不同分为凸.凹.平.孔四种 2.在印刷过程中,先向印版表面施水,空白部分吸附一层水膜,图文部分不吸水。接着向印版上墨,图文部分吸附油墨,空白部分有水不吸附油墨,然后将印版油墨转移到橡皮布,由橡皮布把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所以它属于间接印刷方式 3.印刷基本色:青(C),品红(M),黄(Y),黑(K)三原色等量混合规律:Y+M+C=K C+Y=G M+Y=R C+M=B 4.加网设置参数:加网线数加网角度网点形状 5.表面张力指向液体内部,液体自动收缩表面成球状 6.液体和气体接触的三个界面: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固界面 7.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附着主要有沾湿,浸湿,铺展三种 8.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直接表示和间接表示 9.包衬的变形特点:敏弹性变形滞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10.印刷过程中,油墨从墨斗经匀墨辊,着墨辊到达印版,再从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经历给墨,分配和转移三个行程,油墨在前两个行程中完成传输,在最后行程中完成转移. 11.胶印机的给墨系统组成:主要由墨斗,墨斗辊,传墨辊组成 12.油墨在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上的附着,主要依靠所谓“机械投锚效应”和“分子间的二次结合力” 13.水分过大时,印刷品出现花白现象,实地部分产生所谓的“水迹”,使印迹发虚,墨色深淡不匀。 14.印版滚筒表面和橡皮滚筒表面相互挤压,橡皮滚筒表面和压印滚筒表面相互挤压,这两种相互挤压的力即是平版印刷中的印刷压力,前者叫印版压力,简称版压。后者叫压印压力,简称印压 15.橡皮布的变形:拉伸变形扭曲变形压缩变形 16.印刷过程中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对油墨转移的影响较大 17.先印的油墨固着在承印物上在接近干燥时,后一色油墨才印刷并附于其上,称之为干式叠印 18.先印的油墨固着在承印物上在没有干燥时,后一色油墨才印刷并附于其上,称之为湿式叠印 19. 干式印刷中,一半转移到前一色墨膜上,另一半仍留在印版表面,如图a所示。若叠印前,印版表面的墨膜厚度为A,油墨在A/2处分裂; 20. 湿式印刷则不然,后一色油墨一般是在两色油墨叠合的墨膜中间分裂,少部分转移到前一色湿的墨膜上,大部分油墨仍然留在印版表面,后印油墨在(A+B)/2处分裂。转移了(A-B)/2. 21. 用非涂料纸印刷油墨中的连结料的渗透深度有可能超过纸张的厚度,因而穿过纸张,渗透到印刷品的背面,造成油墨的“透印现象”。 22. 油墨粉化现象主要发生在使用涂料纸印刷时。油墨透印现象主要发生在使用非涂料纸印刷时。 23. 一般来说,压力越大拉毛速度越小,油墨粘度越小拉毛速度会越大。 24. 喷粉的方式根据喷粉器的结构有收纸台上喷粉、通道中喷粉和静电喷粉三种。 25. 印刷机的套印误差,主要来自续纸套印误差和传纸套印误差。 26. 平面的印版,安装到印版滚筒上,首先发生弯曲变形,紧固时又要发生拉伸变形 27. 荷叶边:吸湿(吸水)紧边:解湿(失水) 28. 重影分类:分为纵向重影、横向重影和A、B重影三种。 29. 评价印刷品的方法包括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和综合评价。三,名词解释 1.润湿就是指物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过 程。 2.表示的是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任意单位长度、并与液面相切的 收缩表面的力,简称为表面张力 3.表面过剩自由能:单位表面积上的分子比上同数量的内部分 子过剩的自由能。 4.沾湿:液体与固体接触,将“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 界面的过程。 5.浸湿:固体浸没在液体中,“气-固”界面全部转变为“液 -固”界面的过程 6.铺展是指液体在固体表面上扩展时,气-固界面被液-固界 面取代的同时,液体也扩展的过程。 7.接触角是指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液-固”界面, 经液体内部,到达“气-液”界面的夹角 8.给墨行程是指油墨从墨斗传输到匀墨辊的过程。 9.分配行程:油墨从传墨辊经若干个三辊一组的匀墨装置和多 辊组成着墨装置到达印版的行程。 10.分配行程的匀墨性能采用匀墨系数来表示,用Kc表示,Kc等 于匀墨装置中所有匀墨辊的匀墨面积总和A匀与印版面积A版之 比 11.分配行程的着墨性能采用着墨系数来表示,用Kd表示。着墨 装置中所有着墨辊的着墨面积总和A着与印版面积为A版之比 12.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的油墨,有一部分填入凹陷或空隙当 中,犹如投锚作用一样,使油墨附着在承印物表面,这就是所 谓的“机械投锚效应”. 13.油墨转移率是转移墨量y 与印版墨量x的比值,用f 表示f= y/x×100% 14.油墨转移系数是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剩余墨量x-y的比 值,用e表示 e=y/(x-y)×100% 15.用非涂料纸印刷油墨中的连结料的渗透深度有可能超过纸 张的厚度,因而穿过纸张,渗透到印刷品的背面,造成油墨的 “透印现象”。 16.对于任意的一种纸张,当印刷压力和印版上的墨层厚度一定 时,纸张的临界拉毛速度V拉,简称拉毛速度 17.单张纸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一张印刷品的墨迹未干,又 有另一张印刷品叠放其上,前一张印刷品上的油墨便有可能转 移到后一张印刷品的背面,这种污染印刷品背面的现象,就叫 做印刷品的油墨蹭脏,简称背面蹭脏。 18.重影又叫双影。指印刷的线条旁边出现的浅线条或印刷网点 旁边出现的侧影。 19.实地密度:印张网点面积覆盖率为100%的区域,即纸张完全 被油墨覆盖区域的密度大小 四,简答题 1.印刷压力对印刷中的影响:a、印刷压力偏小,印品墨色浅淡, 图文残缺不全;b、印刷压力偏大,印品上的网点严重扩大,甚 至糊版;c、印刷压力不稳定,印品上则会出现墨杠;d、印刷 压力过大或不稳,加剧印版的磨损,从而降低印版的耐印率;e、 使印刷机运转情况恶化,减短印刷机的寿命。 2.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率的关系:(1)印刷压力过低,此时油墨 与纸面不能充分接触,油墨不能充分转移,印迹残缺;(2)随 着压力的逐渐增大,转移率不断提高,印品的墨色也逐渐改善, 但容易出现墨杠;(3)当压力进一步增大,可达到一个较为稳 定的油墨转移率,也到了印刷工艺需要的压力,可以得到墨色 满意的印品了。(4)如果压力进一步增加,就会出现网点严重 扩大现象,甚至出现“滑动、摩擦”等故障。 3.油墨转移率指油墨转移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他表示油墨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的程度。 提高油墨转移率的有效途径:(1)增加印刷压力;(2)降低油 墨粘度;(3)降低印刷速度;(4)增加承印物表面粗糙度。 4.油墨转移方程中三个参数,分别为:b、f′、k,其含义分别 为:b值:是指纸张表面凹陷处在印刷瞬间可能填入的极值墨量. f’值:是指自由墨量的分裂率. k值:是间接指印刷中油墨与纸张 表面接触的平服程度,也指纸张的印刷平滑度. 5.胶印润湿原理:先给印版供水,水润湿印版空白部分而不润 湿印版图文部分。给印版上墨,油墨润湿印版图文部分,空白 部分有水不被润湿油墨能润湿橡皮布转移给承印物,水不能润 湿橡皮布 6.胶印过程中控制水量(水墨平衡)的重要意义:水分过大时, 印刷品出现花白现象,实地部分产生所谓的“水迹”,使印迹发 虚,墨色深淡不匀。与此同时,纸张的变形量增大,图文套印 不准,还会沾湿滚筒衬垫或使滚筒壳本锈蚀等。水分过小时, 先是在印品的空白部分出现墨污,引起脏版。随着印刷时间的 延长,油墨渐渐地堵塞了非着墨的部分,出现“糊版”,位于实 地之上的网点区的浅底纹渐渐地被油墨堵死。因此,平版印刷 中,润湿液的供给量必须适中。 原则:在不引起版面起脏的前题下,使用最少的水量,达到水 量和墨量的平衡。 7.润湿液PH值对印刷的影响:润湿液PH值过低润湿液会和催干 剂(铅、钴、锰等金属的盐类)发生化学反应,使催干剂失效。 油墨干燥时间的延缓,会加剧印刷品的背面蹭脏,还会影响叠 印效果。 润湿液的pH值过高,印版图文部分的重氮化合物,会在印刷过 程中被润湿液所溶解,使图文部分残缺不全,影响印刷品的质 量。 随pH值的增大,油墨的乳化更加严重,控制pH值尤为重要。 8.版面水分(润版液)的消耗途径:A、在油墨中的乳化是印 版上水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水在油墨中乳化以后,随着油墨 转移到承印物上(如纸张),然后经过渗透、蒸发被消耗。(远 大于空白部分)B、在印刷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会向周围空间 蒸发,尤其是环境的温度较高,机器的印刷速度又很快时, 由蒸发消耗掉的水分也愈多。C、当使用质地疏松、施胶度小 的纸张印刷时,印版空白部分的水分,在压印过程中,通过 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被纸张直接吸收。除此之外,当印版 供水量过大时,由于橡皮布的疏水性,一部分水在滚筒相互 挤压下,被驱赶到橡皮布的拖梢或沿滚筒的两端滴落而下。 另一部分水,则顺着胶印机滚筒运转的相反方向,向墨斗里 流动,严重时,会造成墨辊脱墨的故障。 9.异径包衬理论:弹性体在压力作用下的有效滚动半径会大 于原来的半径,滚动周长增加,例如橡胶辊在压力作用下形 成凸包。结论:橡皮滚筒半径必须小于其它两个滚筒半径, 即印版滚筒半径最大,压印滚筒半径居中,橡皮滚筒半径最 小,或者橡皮滚筒半径最小,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的半径相 等。 10.印刷压力对拉毛速度的影响:当印刷压力不足时,印版 表面的油墨与纸张的接触面积随印刷压力的上升而增大,纸 张的拉毛速度随印刷压力的增大而急刷下降;当印刷压力过 大时,随印刷压力的增大,拉毛速度有所上升,但因印刷压 力过大油墨会向非图文部分扩展,另剧印刷机的磨损,所以, 个印刷压力段的压力值不能采用;适中的印刷压力是工作压 力段,在这个印刷压力段内,印刷压力的变化对拉毛速度的 影响不大,但拉毛速度值普遍很低。 11.静电危害及预防:静电容易导致印刷材料带电:纸张间的 粘连,纸张相互排斥造成收纸不齐,可能吸附纸屑或其它杂 质,影响印刷品的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由超高电位导致空 气放电,造成电击或起火。预防措施:控制好车间温湿度, 金属导体接地,采用离子中和法、静电消除装置等。 12.影响有膜干燥的因素:(1)油墨的干燥形式,不同的油墨 干燥方式有所不同;(2)承印物的性能:承印物表面状况, PH值、含水量等(3)环境温湿度(4)其他:膜层厚度、撤 粘剂、调墨油、干燥剂、堆码高度等。 13.油墨粘度对印刷及印刷产品质量影响较大:(1)粘度过大, 导致印刷机传递油墨不顺畅,油墨很难按要求到达印版,粘 度过小又很难控制转移墨量;(2)油墨粘度过大,油墨内聚 力增加,很难分离转移到承印物,甚至导致印刷无法进行;(3) 油墨粘度过大容易导致纸张拉毛,薄膜起皱等故障。 14.网点增大的起因:(1)印刷压力过大,油墨在印刷压力的 作用下会向网点的周围扩展,压力愈大,扩展愈厉害;(2) 压印体之间的滑动也会导致网点增大;(3)润版液表面张力 过大,会导致油水界面向水这一侧移动导致网点增大;(4) 此外,纸张白度、纸张吸收性等都会导致印刷网点增大。 五,问答题 1.胶印原理,特点及应用 胶印属于平版印刷,印版表面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在同 一个平面,但二者具有不同的亲水亲油性,图文部分亲油疏 油,空白部分亲水;在印刷过程中,先向印版表面施水,空 白部分吸附一层水膜,图文部分不吸水。接着向印版上墨, 图文部分吸附油墨,空白部分有水不吸附油墨,然后将印版 油墨转移到橡皮布,由橡皮布把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所以 它属于间接印刷方式)胶印产品墨层薄,层次再现性好,光 泽度低,制版周期较短,印版耐印力较低。主要适应于书刊 报纸杂志等印刷,彩色包装纸盒、铁皮等产品印刷。 2.柔性版印刷原理、特点及应用:柔性版印刷属于凸版印刷, 印版表面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印刷时应用专用的网纹辊 对凸起的图文部分进行着墨,然后直接转移到承印物完成印 刷。柔性版印刷因使用水性油墨,被认为是最环保的一种印 刷方式。柔性版印刷产品膜层较厚,制版简单,周期短,由 于印版柔软,网点增大较为严重。多用于瓦楞纸箱的印刷、 标签印刷、塑料薄膜印刷。因为其特有的环保性能将得到进 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3.凹版印刷原理、特点及应用:凹版印版表面图文部分低于 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居于同一平面或圆周上,印刷时印版着 墨,利用刮刀刮去空白部分多余油墨,图文部分油墨仍存在 于印版,在较大压力作用下使油墨转移至承印物上。凹版印 刷油墨粘度较低,通常采用挥发性干燥方式,有挥发性有机 溶剂,不环保。印刷产品墨层厚实,质地强,层次表现能力 强,大量使用到专色印刷。制版困难,周期较长,但耐印力 很高。凹版印刷主要用于塑料薄膜,长版大量纸盒等印刷。 4.丝网印刷原理、特点及应用: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其 原理是利用丝网的微孔漏过油墨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制版 过程中,利用有效手段将空白部分的网孔堵上,而图文部分 网孔保持通透。印刷时,油墨置于网版之上,通过刮墨刀加 压使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丝网印刷制版简单,成本低,但 印刷速度慢,效率不高。丝网印刷,墨层相当厚实,立体感 强,工艺较为简单。适用于各种曲面,户外广告,立体产品 的印刷比较适宜。而且通常会用于做一些特殊的效果等。

包装印刷工艺流程及工艺介绍

包装印刷工艺流程及工艺介绍 精美的包装同时也离不开包装印刷,包装印刷是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强商品竞争力、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设计者应该了解必要的包装印刷工艺知识,使设计出的包装作品更加具有功能性和美观性。 1. 印刷工艺流程 在包装成型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有序的印刷工作: 图01 为了提高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印刷前,应注意查看设计稿有无多余内容;文字和线条是否完整;检查套版线、色标及各种印刷和裁切用线是否完整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印刷的顺利完成。 图02

不同的包装材料会有不同的印刷工艺,由于纸品包装材料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最广,所以下面以纸品包装材料印刷工艺为例,为大家阐述印刷工艺的相关知识。 2. 纸品包装印刷工艺 2.1.印刷方法 纸包装印刷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出的效果也不同。传统使用的印刷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是指印版上的图文部分高于非图文部分,墨辊上的油墨只能转移到印版的图文部分,而非图文部分则没有油墨,从而完成印刷品的印刷。 (3)平版印刷 印版的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保持表面相平,图文部分覆一层富有油脂的油膜,而非图文部分则吸收适当水分。上油墨时,图文部分排斥水分而吸收油墨,非图文部分因吸收了水分而形成抗墨作用。 图07 该印刷品具有线条或网点中心部分墨色较浓,边缘不够整齐,色调再现力差,鲜艳度缺乏等特点。

图08 提示:由于平版印刷的方法在工作中简单,成本低廉,所以成为现在印刷上使用最多的方法。 (4)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指在刮板挤压作用下,油墨从图文部分的网孔中漏到承印物上,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网孔被堵塞,油墨不能漏至承印物上,从而完成印刷品的印刷。 图09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研究?设计] 收稿日期:2005208215作者简介:彭文华(1972-),男,江西永新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涂布机、分切机等印刷包装机械的设计工作和机制工艺 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9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喷涂式热熔胶涂布机)。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彭文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介绍了凹版印刷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并对凹版印刷机的牵引、干燥、对版、刮墨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和操作工艺人员参考。关 键 词:凹版印刷机;工作原理;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 S 8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22895(2006)022******* 1-双工位放卷部分;2-气液纠偏机构;3-凹版印刷部分;4-烘箱干燥部分;5-套印对版部分;6-导辊;7-动力牵引机构;8-双工位收卷部分 图1 六色凹版印刷机总结构示意图 0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凹版印刷技术在国内发展极其迅速,凹版印刷机在国内的制造技术和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凹版印刷比柔性版印 刷质量高,所以柔性版印刷技术的推广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凹版印 刷机与胶印机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适用于 多色印刷,可用于对玻璃纸、BO PP 、 PET 、PE 、PV C 、 铝箔等卷筒状材料进行多色连续印刷,是许多彩印厂必备的印刷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对提高该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操作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作者根据自己对凹版印刷机的开发设计经验,向大家介绍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1 凹版印刷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目前在凹版印刷中应用最广的是六色凹版印刷机。该设备的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双工位放卷部分、动力牵引部分、气液纠偏部分、凹版印刷部分、烘箱干燥部分、套印对版部分和双工位收卷部分等组成。其实物外观图见图2。六色凹版印刷机的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印刷时首先按图1所示的走线方向,将卷筒基材穿好,然后慢速启动电机,放卷卷筒基材在动力牵引机构的连续牵引下,利用气液纠偏机构控制基材的横向偏移,然后基材就进入第一色印刷组进行印刷,印刷后利用电热烘箱产生的热风对其印刷表面进行干燥, 使印刷油墨中的溶剂图2 六色凹版印刷机外观图充分挥发后再依次进入其它印刷色组进行印刷和干燥,最后利用收卷装置对印刷成品进行收卷即完成了卷筒基材的多色印刷加工工序。可以通过调节前后2个动力 牵引机构对基材的牵引速差和控制收卷装置的离合器张力及放卷装置的制动器阻力,使卷筒纸在牵引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张力;通过调节调偏辊使卷筒基材运行平整、不起皱;通过调节套印机构,改变2印刷组之间基材的长度来纵向对版;通过调节版辊的轴向移动量来横向对版,实现对卷筒基材的多色套印,从而达到所需的印   第24卷第2期2006年6月   轻工机械 L ight I ndustry M achi nery   V o l .24,N o.2. June .,2006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 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 准备工作 (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1] (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 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原红(品红版)→白版。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上刮墨刀 刮墨刀一般采用薄钢片,厚度在之间。刮墨刀同印辊接触点切线之间的角度在15°-45°之间,小于15°,油墨不易刮净,大于45°,对印版和刮刀的损伤都比较重,易把印版镀铬层刮坏。刮墨刀压力不宜过大,太大,易损坏印版;过小,不易刮净油墨。刮墨刀使用旧了的时候,可以用280-400目油石,从左向右用力均匀地沾上机油研磨,或者用800目以上金相砂皮纸沾上机油把刮墨刀连同刀架一起卸下后夹在夹具上均匀研磨,防止刮刀伤害人的手指。 刮墨也与硬刀衬片重叠后置于上下夹持板中间,用螺栓栓紧。操作时螺栓要从中间向左右两端对称地拧紧,以消除刀片弯曲。刮墨刀伸出硬刀衬片的长度为10-20mm,伸出长度过长,刮墨刀柔软,不易刮清,过短,刚性增加,刮擦太大,易损刀损版。硬刀衬片厚度在。 开机 凹版轮转机,一般采用无级变速系统控制印刷速度,为了使各色印刷单元同步,采用一个主电机和无级变速器,用一根长的转动轴带动整个印刷系统。开动墨泵,检查墨泵是否倒转。在各色印

印刷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印刷機結構: ?視覺定位系統 ?擦拭系統; ?錫膏填塗系統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視覺定位系統 CAMERA的結構: ?兩個鏡頭,STENCIL+PCB ?一個PCB STOP SENSOR 可作錫膏覆蓋率檢查: ?用CAMERA的PCB鏡頭 ?可設定覆蓋率參數,不合格的機器會自動提示 視覺定位系統 PCB STOP SENSOR感應到PCB后.PCB 停 CAMERA的兩個鏡頭分別識別stencil和PCB上的MARK,以識別的圖像完全重合為基准,來完成定位精准度,在校對位置時,PCB不動,只有STENCIL可移動調整.(分X.Y. )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真空擦拭杆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溶劑棒 導紙杆輔動軸 真空擦拭杆 擦拭系統 1.擦拭時由氣缸將擦拭杆頂起,使擦拭紙與鋼板接觸. 2.濕擦時的溶劑量要控制在濕擦完畢時,濕的擦拭紙正好被用完. 3.溶劑的噴量可通過調整溶劑泵的頻及沖程來進行控制.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 錫膏填塗系統 1.刮刀采用鋼刮刀.角度標準45~60度,現用60度. 2.印刷時錫膏在鋼板上是滾動,一般滾動的直徑為1~1.5cm 3.刮刀的壓力一般為0.5+0.1 kg/inch 锡膏印刷现在被认为是,表面贴装技术中控制最终焊锡节点品质的关键的过程步骤。印刷是一個建立在流體力學下的制程,它可多次重復地保持,將定量的物料(錫膏或黏膠)涂覆在PCB的表面,一般來講,印刷制程是非常簡單的,PCB的上面與絲網或鋼板保持一定距離(非接觸式)或完全貼住(接觸式),錫膏或黏膠在刮刀的作用下流過絲網或鋼板的表面,并將其上的切口填滿,于是錫膏或黏膠便貼在PCB的表面,最后,絲網或鋼板與PCB分離,于是便留下由錫膏或黏膠組成的圖像在PCB上. 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机械地或真空夹紧定位,用定位销或视觉来对准。或者丝网(screen)或者模板(stencil)用于锡膏印刷。在手工或半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手工地放在模板/丝网上,这时印刷刮刀(squeegee)处于模板的另一端。在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自动分配的。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刮刀向下压在模板上,使模板底面接触到电路板顶面。当刮刀走过所腐蚀的整个图形区域长度时,锡膏通过模板/丝网上的开孔印刷到焊盘上。 在锡膏已经沉积之后,丝网在刮刀之后马上脱开(snap off),回到原地。这个间隔或脱开距离是设备设计所定的,大约0.020"~0.040"。脱开距离与刮刀压力是两个达到良好印刷品质的与设备有关的重要变量。 如果没有脱开,这个过程叫接触(on-contact)印刷。当使用全金属模板和刮刀时,使用接触印刷。非接触(off-contact)印刷用于柔性的金属丝网。 手工印刷機(MANNAL PRINTERS) 手工印刷機是最簡單而且最便宜的印刷系統, PCB放置及取出均需人工完成,其刮刀可用手把或附在機台上,印刷動作亦需人手完成,PCB與鋼板平行度對準或以板邊緣保証位置度均需依靠作業者的技巧,如此將導致每印一塊PCB,印刷的參數均需進行調整變化。 半自動印刷機(SEMIANTOMATIC PRINTERS)

电子雕刻凹版制作工艺流程汇总

电子雕刻凹版制作工艺流程 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 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刷机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1、印版基体制作 印版基体的材料一般为无缝钢管,也有少数采用铝材料制作的。因钢管价格低且坚固牢实,大多数都采用钢管,重量从10千克(窄幅小机型印刷机)到几百千克(宽幅大机型印刷机、单色凹版印刷机)。钢管的壁厚从10mm到30mm,大尺寸滚筒则更厚。 按印刷机的印刷机电路板维修需要。 印版分为无轴和有轴类。 一般小型软包装印刷机均用无轴空心印版,大型印刷机用有轴印版。在制作前,首先会由印刷厂提供其印刷机所用版辊的图纸,然后完全按照图纸要求选取合适的无缝钢管切割、焊接法兰、车倒角、研磨版辊表面,如果是带轴类的还要在印版的轴上加热封套,再经过必要的精度检验,达到图纸技术要求。至此印版的基体加工就已完成了。 在此要注意的是无论做出短版印刷机的原版如何好或者电子雕刻的数据如何精确。 若不能制出高精度的印版基体,仍无法保证印刷品的质量,从这方面来说凹版可以说是各种印刷版中要求最严格的,其制造过程中用的各种精密加工机械设备有力地保证了版辊的精度要求。 2、印版辊筒镀铜处理 不论印版辊筒基体是钢或铝材料(只要能满足要求的),在制作制版铜层之前,都要在其新加工出来的基辊表面镀预镀层,有多种方法高速电脑凹版印刷机可供选择。如镀镍、氰化物镀铜。然后镀制版铜层,这个铜层是电子雕刻的工作面。 所以它的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铜的纯度高、品粒细;镀层表面应光滑无凹陷、无条纹等;镀层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 硫酸盐镀铜工艺是目前工艺较为先进的酸性高速硬质电镀铜法。 其阴极电流密度可以在13~20A/dm2范围内变化。 所制得的铜层硬度为维氏(210±10)HV能满足电雕版的要求。高速电镀所用阳极消耗较快,阳极选用球形铜锡膏印刷机块能尽量扩大阳极实际表面积防止阳极钝化。

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

1.凹版印刷的原理及其特点。 Key: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特点: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2.简述凹版与平版、凸版的不同点。 Key: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 3.简述凹版的优缺点。 Key: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4.简述凹版的分类。 Key:凹印刷版按图文形成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雕刻凹版和腐蚀凹版两大类。5.简述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 Key: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是利用手工,机械或电子控制雕刻刀在铜版或钢版上把图文部分挖掉,为了表现图像的层次,挖去的深度和宽度各不同。深处附着的油墨多,印出的色调浓厚;浅处油墨少印出的色调淡薄。雕刻凹版有:手工雕刻、机械雕刻、电子雕刻凹版。 6.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Key: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子雕刻机上利用光电原理,根据原稿中不同层次的图文对光源反射不同的光量(若用透射原稿则透过不同光量),通过光电转换产生相对应的电量,控制进行雕刻刀具升降距离,对预先处理好当然金属版面进行雕刻,获得需要的图文。 7.简述凹印电子雕刻机原理。 Key:凹版电子雕刻机是一种现代化的制作凹版设备,是由电子、光学与机械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所组成的利用电子与光学原理,通过机械等物理方法进行制版,把原稿、阳图片或平印用网目阳图片,经由全自动的电子扫描、阶调控制及雕刻系统,直接在印版滚筒上雕刻出与原稿相对应的网孔来。 8.简述照相凹版的制版原理。 Key:照相凹版制版法,又称为碳素纸过版法或碳素纸腐蚀法,这是一种传统的凹版制版方法,其工艺是将原稿通过照相或者电分制成连续调阳图,然后在敏化的碳素纸上先晒制凹网(又称为网格),再晒制连续调阳图片,经过曝光的碳素纸已具有凹网和阳图图案文字,过版在脱脂的滚筒上,并通过显影,从而在过版的碳素纸上形成了密度不同的网格。经填版后,用不同浓度的三氯化铁腐蚀液进行腐蚀,就形成了大小相同和深浅不同的凹版网孔9.简述照相网点凹版的制版工艺及特点。 Key:照相→脱脂去污处理→感光液涂布→晒版→显影及清洗→涂防腐剂→电解腐蚀 特点:这种工艺方法与氯化铁腐蚀法相比较,简单稳定、易控制。电解溶液耗尽后排放物易中和,价格便宜,以后工序过程及要求与照相凹版相同。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印刷流程(带图示)

印刷流程 一、印刷业务流程 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 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 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 4、前期图文设计 5、客户校对修改 6、客户定稿鉴字 7、上机印刷 8、后期加工 9、成品检验 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 二、印刷工艺流程 1、出片、打样 2、拼版、晒版PS版 3、上机印刷 4、后期加工 5、检验出厂 三、后期加工工艺 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 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 印刷成本计算: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285㎜)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 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 3、印刷后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印刷业有了先进的印刷设备,印刷业的门槛似乎降低了下来,但是印刷业是低门槛、高技术的行

印刷制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 ?印刷制版流程主要步骤:收集资料——扫描图片——文字录入——图象设计——版面编程——输出菲林——打样——较对——成品?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原稿种类、输入分辨率、扫描密度范围、有效输入灰度级、输入速度、输入数据格式、接口标准、输入幅面以入缩入倍率。 ?原稿种类是指透射或反射,阳图或阴图原稿等。 ?输入入分辨率是以每英寸分辨的像素点数来表示的,以DPI为单位。输入分辨率的高低直接的清晰度也就越高。反身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600DPI-2400 DPI,透射原稿最高输入分辨率通常为300 DPI-8000 DPI。 ?电脑创意软件的选择 ?目前,国内较多的电脑美术设计在微机平台上用IBMPC及它的兼容机来作三维和三维的徒刑和动画制作即视频制作。面Macintosh 机从一开始出现就是图形界面。多用于作平面设计与印前处理。但 ?也能做平面,MAC机也能作视频,最近IBM、APPLE、MOTOROLA三家联手推出了POWER PC,PC与MAC软件不能通用

已成为历史。从软件上看,Windows3.1操作系统也实现了完全的图形用记界面,绝大部分以前仅在MAC机上运行的桌面出版软件也都有了Windows的版本,例如Photoshop软件,便同时有MAC版和PC版的,在两种机型上都能运用。 ?目前较为成熟的并投放应用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指桌面系统常用到的电脑创意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图形绘画软件 ?较流行的图形处理软件有: ?(1)Adobe ILLUSTRATOR ?具有文字输入和图标、标题字、字图以及各种图表的设计制作和编辑等优越的功能,是电脑设计师们常用的。 ?(2)Aldus Freehand ?是美国Aldus公司推出的一个应用广泛的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特别是在报纸和杂志的广告制作以及统计图形的制作方面深受欢迎。?(3)CorelDRAW: ?由Corel公司推出的一个绘画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并且兼有图形绘画、图象处理、表格制能及制作支画等等许多功能。 ?2、图象编辑软件 ?较流行的图象编辑软件有: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 薄膜放卷→张力控制→印刷第一色→干燥→套印第二色→干燥→套印第三色→干燥→套印 第四色→干燥→牵引→收卷 凹版印刷的操作程序 准备工作 (1)检查印刷机周围是否有灰尘、垃圾以及同印刷无关的杂物,检查通风排气设施是否完好。[1] (2)检查原辅材料是否备足,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①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②待印基材 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平均厚度误差的计算公式可参见干式复合基材膜的要求;③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④待印基材膜 的表面张力应≥40dyn/cm;⑤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合性情况,对于易与 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 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3)检查版辊质量。注意后一套色的版辊应略大于前一色,如:第二色版辊的周长应大于第一以版辊周长1%,至少应当稍大或相等,绝对不可比第一色小,否则无法套印正确。检查版辊图案、色标情况。 (4)检查印机传送、送料、走料、干燥、上墨、牵引和卷取各部分是否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注入润滑油,油路是否畅通,仪器仪表是否完好。如设备上有油墨粘度自动控制仪 的话,应调节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4-18秒(3号Zahn杯)的设定值上,并在其中(上部)倒入 混合溶剂,同墨槽用墨泵相连接。检查电脑自动对版装置。 (5)调配好油墨,选择同打样色标一样的原色油墨。 装版 装版时要注意版子的左右面,卡紧锥体时不能过紧,防止把铜版辊胀裂,过松,印刷时会"逃版"。按照印刷色序来安装版辊。里印刷的印刷色序是金银墨→黑墨→原青→原黄 →原红(品红版)→白版。正印刷时刚好相反:白墨→品红墨→黄墨→青墨→黑墨→金银墨。 上刮墨刀 刮墨刀一般采用薄钢片,厚度在0.15-0.55mm之间。刮墨刀同印辊接触点切线之间 的角度在15°-45°之间,小于15°,油墨不易刮净,大于45°,对印版和刮刀的损伤都比较重,易把印版镀铬层刮坏。刮墨刀压力不宜过大,太大,易损坏印版;过小,不易刮净油

印刷制作完整工艺流程

印刷制作完整工艺流程(附图) 印刷制作已经彻头彻尾的进入我们生活,而且位置很高,对于印刷制作完整的工艺流程是许多人关注的,我们来看看晖凰印刷专家给出的官方介绍:晖凰印刷专家表示:印刷工艺基本流程主要有以下步骤: 设计成图——发片——打样——拼版——晒版——上机印刷——印后加工——交货 一、发片(即发菲林片): 发菲林片就是把制作好的版面,通过设备输出到可以印刷的PC胶片上,专业术语叫菲林片。菲林片:印刷制版所用的胶片,被称为菲林片,用菲林片晒PS 版即可上机印刷,就相当于照片的底片一样。在精度印刷时是必不可少一道工序。彩色印刷菲林片通常包含4张(CMYK各一张)。 二、打样:在印刷生产过程中,用照相方法或电子分色机所制得并作了适当修整的底片,在印刷前印成校样或用其他方法显示制版效果的工艺。目的是确认印刷生产过程中的设置、处理和操作是否正确,为客户提供最终印刷品的样品,并不要求在视觉效果和质量上与最终印刷品完全一样。打样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法,即打样机打样、(色粉)简易打样、数字打样。 打样机打样 最传统的也是最可靠的一种打样方法。它使用与正式印刷机相似的设备、印版、纸张和油墨,但打样机一般都是单色或双色机(一次运行只能得到一种或两种颜色),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很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而且必须事先制作印版,因此打样机打样效率低、需要恒温恒湿环境控制、成本较高。这种打样方法在中国、日本等国家应用广泛。 简易打样 一种利用光化学反应获得影像和彩色的打样技术,主要有叠层胶片打样和色粉打样两种。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分色网点胶片(如黄版)与附着在胶片或纸张底基上的感光高分子涂层叠合(采用抽真空的方法),通过分色加网胶片一侧用紫外光源进行曝光,使曝光部分成为不可溶或失去黏着性,然后经过溶液显影或色粉显影,即可得到彩色影像。所不同的是,前者使用分别携带有黄、品红、青、黑颜料的感光高分子涂层的四张胶片,将曝光、溶液显影处理后的胶片叠合在一起即可得到一张透射型彩色样张;后者使用一张与实际印刷品相同的纸张,将无色黏性高分子涂层(类似于不干胶)附着在上面(采用专用的覆膜机),经过曝光、色粉显影处理,重复四次,即可得到一张反射型彩色样张。色粉打样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美等国家应用广泛,但由于成像过程与实际印刷过程相差甚远,很难做到样张与印刷品完全一致。 数字打样 不同于上述两种方法,既不需要中介的分色网点胶片,也不需要印版。将数字印前系统(计算机)中生成的数字彩色图像(又称数字页面或数字胶片)直接转换成彩色样张,即从计算机直接出样张。数字打样分为软打样和硬打样。软打样是将数字页面直接在彩色显示器(如计算机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它能够做到与计算机处理实时显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但因为是加色法显色原理,而且材质和观察条件也与实际印刷品相差较远,如今出现利用液晶显示屏的软打样,已有改进。硬打样如同计算机彩色喷绘一样,直接将数字页面转换成彩色硬拷贝(采用喷墨打印、染料升华、热蜡转移、彩色静电照相等成像技术)。由于计

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 (2)

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配图)印刷流程 一、印刷业务流程 1、客户网上或热线咨询 2、专业业务人员上门沟通 3、签订印刷加工合同交预付款 4、前期图文设计 5、客户校对修改 6、客户定稿鉴字 7、上机印刷 8、后期加工 9、成品检验 10、成品包装运输上门 二、印刷工艺流程 1、出片、打样 2、拼版、晒版PS版 3、上机印刷 4、后期加工 5、检验出厂 三、后期加工工艺

1、装订(胶装、精装、骑马订、平订、简装、粘面) 2、折页(二折、三折、四折、五折等) 3、覆膜(亮膜、哑膜)、上光、过油(局部、全部)、UV(局部、全部)。 4、普通闷切(直角、圆角、圆、椭圆)、异形闷切、烫金(金、银)、起凸 5、裱糊(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卡盒) 印刷成本计算: 印刷成本的核算也可分为以上三部分,三者总和就是印刷品的价格。 1、印刷前期: 完成菲林和打样的工艺流程是以每P计算的,设计、出片、打样、印刷、拼版一般以A4为单位(210×285㎜)是计价标准,如有折页,按实际尺寸计算。菲林胶片是上机的必需品,印刷打样是领机核对颜色的最基本依据。 2、印刷: 印品完成的关键环节是印刷,计价标准是色令即每种颜色每令纸,对开一般5令起印,不足5令按5令计算。如果有专色,如企业专用图案印专色(pantone墨)或印金、印银等。请一定注明,那么就会从4色增加到5色,6色,以便合价准确3、印刷后期: 通常是印品印刷完成后的加工工作。一定要注明:装订(骑马钉或胶钉),折页(几折);印后工艺是否有复膜或UV,模切,烫金和起凸的面积也要写清楚,印品专用材料,打包数量如有特殊要求也请注明。工艺环节注明的越具体准确,价格越会准确。 备注:具体后期加工工艺参见《常问常答——专业术语》(要求:链到专业术语)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古到今印刷行业都需要很专业的技术,而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