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小说 主流小说

合集下载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红旗谱》作者:梁斌。

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朱老忠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好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

1、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敌手冯兰池2、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吴强的《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

朱老忠被延宕的复仇,是为了使他不成为另外一 个朱老巩。 作为阶级敌人的冯老兰 : 崇尚勤俭治家,不乱画一个钱,不糟踏一粒粮食 ,棉袍穿了十五年,补丁摞补丁。(鸟、春兰、 割头税)
独特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塑造
三类知识分子 1革命知识分子:江涛、运涛、张嘉庆、贾湘农 2、中间偏左的知识分子:严知孝 3、独具个性的反革命知识分子冯贵堂。 新一代地主:温和的实业革命路线 4、女英雄:严萍,对于革命的忠诚通过对男英雄 的忠贞来表达。
关于梁斌 梁斌(1914——1996),河北蠡县人。20年代 后期开始参加革命运动。抗战期间和40年代后 期,在冀中主要从事文学宣传和地方政权工作 。除了《红旗谱》(1958)、《播火记》( 1963)、《烽烟图》(1983)长篇外,还有长 篇《翻身记事》等。

《红旗谱》 1、内容:
革命历史小说的三种类型
1、史诗型《保卫延安》《红日》 大兵团、大战役、大场面,对革命历史辉煌片段 的缅怀,带有庆功色彩和浪漫情怀。 2、 传奇型《林海雪原》《红岩》 注重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故事性、传奇性和可读性。 3、成长型《红旗谱》《青春之歌》 一个普通人如何成长为一个革命者。
梁斌和《红旗谱》
2 主要人物及事件 朱老巩——严老祥 朱老忠——严志和 大贵、春兰——运涛、江涛 地主冯兰池 、冯贵堂 党的工作者贾湘农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反割头税、保定二 师学潮斗争等

3、形象分析:


朱老忠:(从家族复仇到阶级斗争)
他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 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 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征,又融入了新时代农民自觉 革命的开始。他的主要性格: (1)强烈的反抗性(主导性格) (2)“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传统农民英雄 的特征) (3)“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2.农村题材 A. 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 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短篇小说 :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 、 秦兆阳《农村散记》 、 康濯《春种 秋收》 ; 长篇 小说: 柳青《创业史》、赵树理 《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C. 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李准《李双双小 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 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
三、《创业史》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理想化色彩。
二、重点分析作品
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 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林海雪原》 突破“禁区”的小说:干预生活《组织 部 新来的青年人》、人性人情《红豆》
三、《创业史》分析
作者简介:柳青(1916-1978),原名 刘蕴华,陕西吴堡县人。青年时代参加 革命活动, 1938 年赴延安,解放后担任 过陕西长安县委副书记。30 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953 年,柳青离开北京,举家迁到陕西长安县 皇甫村,安家落户达 14 年之久。在皇甫村的岁 月,柳青创作了《创业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 的部分章节。 主要作品: 《创业史》 《种谷 记》《铜墙铁壁》《狠透铁》。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李准 《李双双小传》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 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 活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 革命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 导、欺压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 和讽刺,具有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异样的孤独 整个中国文坛在“文革” 前夜最凄美的“天鹅绝唱”
一、民间立场: 赵树理VS张爱玲
二、书写农民:
赵树理VS鲁迅
三、“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 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因孙犁 40年代发表短篇小说 《荷花淀》而得名;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有孙犁的《风云 初记》《铁木前传》、 刘绍棠 的《运河的桨声》《蒲 柳人家》《瓜棚记》、 从维熙 的《鸡鸭委员》、韩映 山的《作画》等;他们大多描绘冀中人民的生活变迁、 民情风俗、英勇斗争和纯美心灵,描绘白洋淀、北运河、 冀中平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在风格上追求诗的意境和散 文的韵味,强调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而又在其中渗透着 浪漫主义气息,在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 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 的日子里》。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3.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 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 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 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 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
第四讲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红岩》成书过程 《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圣洁的血花》

《在烈火中永生》

《禁锢的世界》
梁斌《红旗谱》
一部反映北 方农民革命运动 的史诗式作品
《红旗谱》 地点:冀中平原锁井镇 时间:清末民初至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后 事件:护钟,打官司,探监, 反割头税运动,二师学潮
主要人物: 朱老巩、严老祥 朱老忠、严志和 运涛、江涛
杨沫《青春之歌》
青年知识 分子的人生道 路
知识分子题材 女性视角
青年知识分子参与革命斗争,在 斗争中成长,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成为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
主要人物: 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
思想内容 小说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 放到献身社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 形象,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历程说明, 个人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 真正实现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
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作者多 为四、五十年代走上文学道路的青 年。由于出现在“双百”方针提出 之时,所以这批作品被称为“百花 文学”。
这批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 争议,到了1957年“反右”运动期 间,这些作品受到严厉批判,作者 大多受到牵连、迫害。 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其 结集出版,命名为《重放的鲜花》。
在朱老忠身上,既集中了中国 农民的传统性格,又体现了新时代 农民革命的特色,既有传统中国农 民英雄的革命精神,又具有新时代 的思想觉悟。是中国旧式农民英雄 向新时代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转化的 典型。
朱老忠的形象,既是中国现代 小说中少有的新型农民英雄,也是 五、六十年代长篇小说中不多见的 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一个新中国 青年的单纯热诚 和矛盾困惑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年代末的土改,构成一幅民主革命时期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
《上海的早晨》多卷部写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业史》多卷部写社会 主义革命,都具有当代小说领域所独有的、罕见的规模。吴强的《红日》更是宏 观地写三个互为一体的战争,把敌我双方、军内军外、上级下级联结起来 ③ 刻画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占据主导地 位。而现实主义的标准就是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红旗谱》中的 朱老忠、《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三家巷》中的周炳、《创业史》中的梁三 老汉等等。
本时期长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① 以《创业史》和《上海的早晨》为代表的以 社会运动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② 以《三里湾》和《山乡巨变》为代表的以风 俗变迁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③ 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为代表的以人 生历程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④ 以 《林海雪原》 和《红岩》为代表的 以革 命英雄传奇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
十年代普通党员和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党费》集中刻 画了女共产党员黄新这一典型形象。 ②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注重描写一些平常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以表现 英雄性格,他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善于捕捉英雄闪 光的一刹那,以此来凸现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如黄新作为一个 普通的党员,舍不得把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衣穿、买东西吃,却把钱 无私地献给了党。 ③ 注重细节描写:他善于采用横断面结构的方法,用平实的语言讲述 英雄的故事,不事形容和夸饰,而是在具体细节场面上用力,手法精雕
流派特色
一、地域的特征。
赵树理、马烽等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也多取材于晋 西北、太行山和太岳山盆地及汾水流域。山西乡村的民情风 俗参与了他们小说素质的构成。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

• 2、他提出了新的创作要求:新、短、通。
《三里湾》
• 1.作品性质 《三里湾》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 的长篇小说。
2、主要内容
• 小说讲述了三里湾这个华北老解放区模范 村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遇到的各种阻力与思 想障碍,通过对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 王宝全四户人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的描 写,其间还穿插了几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婚 姻情节,揭示出农业合作化对于农村经济、 农民思想诸方面的巨大影响,描绘了一幅 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生活的生动场景。 •
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残酷
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
抗战。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写 照。
• 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 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际斗 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彻 底决裂,走上了 革命的人生里程。 • 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 雨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 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新的灵魂,成为 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 《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 《洼地上的“战役”》、王愿坚《党费》。
2.农村题材
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观念变化。马烽《一架弹花 机》、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
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短篇小说:李准《不能走 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 收》;长篇小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 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
计地从中阻扰。
4、赵树理的创作特色
• 1. 擅长以人物的外号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 2. 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 明了易懂。 • 3.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 4.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十七年小说阅读

十七年小说阅读

十七年小说阅读书目:1、《红日》吴强 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 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 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峻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4、《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15、《大波》李劼人 1958年作家出版社16、《一架弹花机》马锋 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8、《登记》赵树理 1953年工人出版社19、《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0、《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1、《春种秋收》康濯 1955年作家出版社22、《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9月23、《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一部25、《红豆》宗璞26、《在悬崖上》邓友梅27、《小巷深处》陆文夫28、《西苑草》刘绍棠29、《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30《本报内部消息》刘宾雁十六部长篇小说,十四篇短篇小说。

如有时间,可扩大阅读面。

要求:读不嫌多,了解就行。

析不在深,仅限浅评。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潮流的的十七年小说五六十年代小说(即十七年小说),以革命历史性题材及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为主,再现了中共领导的各项战役,反映了解放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有如下四个特征:①民族化与史诗化倾向。

多数用文学的形式真实的再现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场景,红色经典式的革命历史小说以理性的共性取代了感性的个性。

例:《铁道游击队》描写了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由铁路、煤矿工人们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浴血奋战,体现了民族救亡与抗争精神。

《红岩》是一部叙述中国地下共产党员的革命斗争史诗,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②英雄崇拜心理。

以传统的抒情形式用夸张、神奇化的手段塑造传奇英雄人物,以反面人物或次要人物衬托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事迹或精神,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例:《林海雪原》将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巧妙结合。

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赋予他英雄人物般的浪漫色彩。

③肯定歌颂现实。

体现了政治的要求和导向,反映革命历史进程和重大政治事件,内容大多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关联。

例:《创业史》以陕西渭河平原下堡乡的蛤蟆滩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展现了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实际状况,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歌颂了解放后土地改革和消灭封建所有制以后农民思想意识的改变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

④风格、内容、表现形式单一化趋向。

生动形象地塑造传奇式英雄人物,设计波澜起伏的情节内容,冷静、观众式的写实性写作风格为主要表现。

主要集中于现实和历史题材,以党的革命斗争和现实政策为主要参照点,忽视了社会生活丰富性、复杂性。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

十七年文学作品书目汇总1、《红日》吴强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红旗谱》梁斌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创业史》柳青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5、《保卫延安》杜鹏程著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林海雪原》曲波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7、《青春之歌》杨沫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8、《山乡巨变》周立波1958年作家出版社9、《黎明的河边》俊青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10、《百合花》茹志鹃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风云初记》孙犁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2、《敌后武工队》冯志1958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3、《苦菜花》冯德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4、《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5、《小城春秋》高云览1956年作家出版社16、《三家巷》欧阳山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7、《山地回忆》孙犁写成于1949年18、《铁木前传》孙犁写成于1956年19、《三千里江山》杨朔1953年人文出版社20、《上甘岭》陆柱国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1、《六十年的变迁》李六如1957年作家出版社22、《大波》李劼人1958年作家出版社23、《李自成》(第一卷)姚雪垠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4、《一架弹花机》马锋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5、《三年早知道》马锋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26、《登记》赵树理1953年工人出版社27、《三里湾》赵树理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28、《不能走那条路》李凖1954年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29、《农村散记》秦兆阳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30、《春种秋收》康濯1955年作家出版社31、《宋老大进城》西戎32、《新结识的伙伴》王汶石195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33、《静静的产院》茹志鹃196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4、《艳阳天》浩然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9月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3月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5月35、《风雷》陈登科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36、《铁水奔流》周立波1955年作家出版社37、《春天来到了鸭绿江》雷加1963年作家出版社38、《百炼成钢》艾芜1959年作家出版社39、《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958年5月版(第1部)、1962年12月版(第2部)作家出版社40、《乘风破浪》草明1959年作家出版社4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42、《城南旧事》林海音(林含英)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43、《婚姻的故事》林海音(林含英)1963年台北文星书店44、《将军族》陈映真(陈永善)1964年发表于《现代文学》45、《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1965年皇冠叢書46、《雪地上的星星》於梨华1966年台湾皇冠出版社47、《一朵小百花》聂华苓1950年香港真理学会出版4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1958年大林书店出版49、《窗外》琼瑶(陈喆)1963年50、《几度夕阳红》琼瑶(陈喆)1964年51、《酒徒》刘以鬯(刘同绎)1963年海滨图书公司52、《书剑恩仇录》金庸(查良镛)1955年53、《射雕英雄传》金庸(查良镛)1958年54、《飞狐外传》金庸(查良镛)1960年55、《雪山飞狐》金庸(查良镛)1959年56、《连城诀》金庸(查良镛)1963年57、《白马啸西风》金庸(查良镛)1961年58、《时间开始了》胡风1950年海燕书店59、《天山牧歌》闻捷1956年出版60、《红旗歌谣》)郭沫若、周扬1959年红旗杂志社61、《遗失的笑》草明194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62、《新夫妇》草明1950年北京天下图书公司63、《孩子的控诉》草明1952年沈阳通俗文艺出版社64、《爱情》草明1956年工人出版社65、《延安人》草明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66、《草明短篇小说集》草明1957年作家出版社67、《草明选集》草明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68、《解放区散记》草明1949年哈尔滨东北书店69、《在和平的国家里》草明1952年东北青年出版社70、《南游记》草明1958年百花文艺出版社71、《探索细胞奥秘的人》草明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72、《火车头》草明1950年工人出版社73、《私访记》刘绍棠1957年作家出版社74、《中秋节》刘绍棠1956年通俗读物出版社75、《运河的桨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6、《山楂村的歌声》刘绍棠1955年新文艺出版社77、《青枝绿叶》刘绍棠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78、《窗》萧也牧1956或1957年出版79、《荣誉》陆文夫1956年新文艺出版社80、《二遇周泰》陆文夫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81、《走向胜利》(诗集)艾青1950年文化工作社82、《新文艺论集》艾青1950年群益出版社83、《欢呼集》(诗集)艾青1950年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84、《艾青选集》艾青1951年开明85、《新诗论》艾青1952年天下86、《宝石的红星》(诗集)艾青1953年人文87、《艾青诗选》艾青1955年人文88、《黑鳗》(长诗艾青) 1955年作家89、《春天》(诗集) 艾青1956年人文90、《海岬上》(诗集) 艾青1957年作家91、《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 艾青1960年新疆人民92、《星火集续编》(散文集)何其芳1949年群益出版社93、《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何其芳1950年海燕出版社94、《西苑集》(论文集)何其芳1952年人文出版社95、《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何其芳1956年作家出版社96、《散文选集》何其芳1957年人文出版社97、《诗歌欣赏》(论文集)何其芳1962年作家出版社98、《方珍珠》(话剧)老舍1950年晨光出版社99、《龙须沟》(话剧)老舍1951年大众出版社100、《老舍选集》老舍1951年开明书店101、《过新年》(曲艺集)老舍1951年晨光出版社102、《柳树井》(戏剧)老舍1952年宝文堂103、《消灭病菌》(戏剧)老舍195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04、《春华秋实》(话剧)老舍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05、《大家评理》(戏剧)老舍1953年大众出版社106、《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老舍1954年工人出版社107、《青年突击队》(话剧)老舍1959年大众出版社108、《西望长安》(话剧)老舍1955年大众出版社109、《老舍短篇小说选》老舍195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0、《十五贯》(戏剧)老舍1956年人民出版社111、《福星集》(散文集)老舍1958年北京出版社112、《茶馆》(话剧)老舍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13、《红大院》(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4、《女店员》(话剧)老舍1959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15、《青霞丹雪》(戏剧)老舍1959年北京出版社116、《老舍剧作选》老舍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17、《全家福》(话剧)老舍1959年作家出版社118、《宝船》(话剧)老舍196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19、《荷珠配》(话剧)老舍196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0、《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121、《神拳》(话剧)老舍1963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22、《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老舍1964年作家出版社123、《雨后集》(诗集)郭沫若1951年开明124、《海涛》(散文集)郭沫若1951年新文艺125、《奴隶制时代》(史论)郭沫若1952年新文艺126、《雄鸡集》(诗集) 郭沫若1959年北京127、《洪波曲》(自传)郭沫若1959年百花128、《蔡文姬》(剧本)郭沫若1959年文物129、《潮汐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作家130、《骆驼集》(诗集)郭沫若1959年人文131、《武则天》郭沫若1962年中国戏剧132、白蛇传(十五集京剧)1955年,作家出版社133、田汉剧作选,田汉1955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134、名优之死(三幕话剧)田汉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5、西厢记(六场京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6、关汉卿(十三场话剧)田汉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137、月光曲(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38、田汉选集(戏剧集)田汉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红旗谱》作者:梁斌。

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朱老忠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好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

1、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敌手冯兰池2、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吴强的《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8部十七年文学作品

《红旗谱》作者:梁斌。

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

朱老忠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朱老忠是一个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阶段的人物。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里,他从父辈那里继承好爽正直、刚毅不屈的斗争精神,传统的农民英雄的性格特点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增长了斗争的才干,提高了革命觉悟,在原有的农民英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新质”,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的农民英雄典型。

1、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

敌手冯兰池2、他敢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肠。

为了支持好友严志和的儿子江涛去保定二师读书,他不惜卖掉自己家的一头耕牛。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吴强的《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经典解说--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十七年经典解说--小说

三、《创业史》分析
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 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 象。 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 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 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 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此时期也出现工业题材小说。周立波《铁水 奔流》、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 早晨》,草明《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 的日子里》。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3.突破“禁区”的小说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艺界出现了空前的活跃景象,许多作 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 材领域也有所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 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 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反响。
第三讲 十七年的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十七年小说在题材上以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和 农村变革题材为主。 1.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 缅怀战友。 长篇小说:梁斌《红旗谱》、曲波《林海雪 原》、吴强《红日》、杨沫《青春之歌》、杜鹏 程《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短篇小说:茹志鹃《百合花》、峻青《黎明 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路翎《洼地上的 “战役”》、王愿坚《党费》。
四、《林海雪原》分析
《林海雪原》的艺术特色 1.成功地塑造了英雄群像。如足智多谋的指挥员 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卫生员小白鸽等形 象。在整个英雄的群像中,杨子荣这个人物塑 造得尤为成功。作者通过他智识小炉匠、只身 入虎穴、活捉座山雕等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 分地表现了他刚毅的意志和惊人的胆魄,能说 善辩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崇高 的精神世界。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五、《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分析

2.刘世吾形象及意义 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 象。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 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是,他 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 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 极端冷漠:随着年龄阅 历的增长,涉世的深入,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 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 的典型意义。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 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 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 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的 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 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 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特 殊的韵味。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白危《被 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 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 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 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和讽刺,具有 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思想 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 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小说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 义。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 主义者。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 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 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 主义者。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

十七年文学代表作品一.《保卫延安》《保卫延安》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

一九四七年三月初,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我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攻,我人民解放军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毛主席亲自领导下,从防御转入进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

这部长篇小说真挚动人地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几个著名战役,描写了彭德怀将军,描写了指战员中不少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作品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是一部描写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作品。

二《红日》1959年面世的小说《红日》,属于,红色经典”的文学范畴。

如今被人们视为“红色经典”的文本。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好的探索。

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

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有略有详,各有侧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结构上的匠心。

作品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先以涟水撤退来表现当时国共双方力量的悬殊和解放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人民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而结束。

涟水撤退在整个国共军事冲突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作家将它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力,使后面战事的发展成为读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而且,作家通过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既形象地表现了当时山东战场上力量的强弱对比,为解放军的最终胜利造成强烈对比,以说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进一步刻划国共双方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

作家一开始就把解放军放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之中,这样的结构布局在当时习惯于描写解放军“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学作品中显得独特而又真实,体现出这位战争小说作家在当时的时代共名下对表现现代战争的独到眼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歪曲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现实。” “诬蔑农村劳动妇女和社干部。”
• 四、对赵树理创作的评价:
• 1、与时代风潮保持一定距离:赵树理一贯坚持以“工
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创作主题,不是完全追随政治;
因而其小说屡次遭到“没有深刻的认识到本质”的批评
,其毛泽东思想的方向的位置也很快被比柳青所代替。
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
的日记》等。
53
小说展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
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 3、政治的需要:构建历史;证明政权的合法性 ;为民众提供生活准则和思想依据;
• 4、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在新文学史上有比较多的
经验积累。
•五、创作的基本艺术特点
•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
•2、“史诗性”:作家对史诗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
现出来的“史诗风范”。 •3、 深入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有所欠缺,对
• 四、艺术特色
• (一)展现了恢弘壮阔的历史画面
• • 1、展示了巨大历史变转中的农村变革 2、展示了几代人的创业梦及不同人群的创业方式

3、展示了宏阔的阶级斗争画卷
• (二)善于心理描写和细节刻划
• (三)叙述和议论的结合
• (四)时代精神与地域风情的结合
• 五、《创业史》的缺陷
• 1、依傍既定的思想设置、塑造人物
》等。
44
45
《黎明的河边》简介
记叙了通讯员小陈及其家人为了掩护武工队过河,与敌人展开 殊死搏斗的故事,歌颂了人民群众对革命所做出的巨大奉献。
1、情节曲折紧张,矛盾冲突尖锐激烈
夜雨逢敌、迷路、过江无船、狙击追兵,小陈一家以生命掩护 我渡河„„ 2、注重对环境气氛的渲染 漆黑的夜,倾盆大雨,暴涨的河水。险恶的环境,加剧了故事 的紧张气氛。 3、 “激昂悲壮”的革命英雄主义情调 炮火硝烟的斗争环境、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顶天立地的英雄 形象,使他的作品弥漫着激昂悲壮的革命英雄主义情调。
为副社长杨小四太年轻,缺乏工作经验,需要“
锻炼锻炼”。杨小四与两个落后妇女“吃不饱”、“
小腿疼”之间带有喜剧色彩的矛盾冲突。

• (3)主题
• 显性主题:

批评落后农民的好逸恶劳;
• 隐性主题:

含蓄地展示了当时农村本真状态:生产力低下、农民
劳动积极性不高、基层干部以权压人造成的干群对立
• 贬抑性评价:
• 隐性主题:
• 体现了作家本身对合作化运动的矛盾心态,暗示了权
力对农民自主选择生产方式的强制干预。
• 通过会议、旗杆院、关门、马家院等意象,表现了对通常的合作化叙事中的 欢乐情绪的嘲弄,和对宏大叙事中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解构。
• 三、 《“锻炼锻炼”》简介
• 1、基本情节:争先合作社老社长王聚海认
小说创作
• 革命历史叙事就是要建构一种客观化的历 史,其最终目的是:
• • •
1、阐释“历史新纪元”是怎样诞生的 2、现在政权的合法性 3、支持、拥护现在政权的重要性
• •


• 一、基本创作特征
• 以近代以来的革命历史为线索,用艺术形 式来再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 然性和正确性,普及与宣传党史知识和基 本观念。
• 和现实政治相对应,小说中的人物始终没有脱离“左中
右”的三分法和“主导、非主导倾向”的二分法。以此
为起点,把人物之间矛盾线索的安排建立在阶级矛盾、
阶层矛盾的哲学基础上。
• 2、拔高梁生宝形象
• 脱离生活真实,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党的儿子”
尺度为指导而塑造这一形象。
• 其他作家作品
• 周立波:《山乡巨变》
• 孙 犁:《铁木前传》 • 李 凖:《不能走那条路》 《李双双小传》 • • 浩 然:《艳阳天》

思考与练习
对赵树理小说的看法。
• 1、以《三里湾》或《锻炼锻炼》为例,谈谈你
• 2、简述《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 3、你对《创业史》的艺术成就及柳青的创作动 机有何评价? • 4、
• 第二节 革命历史题材
口气。
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
• 1. 以回忆体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 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 •2、 后期创作手法简洁,表述流畅,尝试着从故事 中提取诗意。 •3. 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
43
峻青
,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
,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 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 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 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 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如《黎明的 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
为革命英雄的历史过程,并由此塑造了
多种英雄性格。作品重点描写了朱老忠 在党的引导下的成长。

三代人
•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朱老明、冯兰池 •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冯贵堂 •第三代:大贵、运涛、江涛、春兰

形象类型
•干部形象:贾湘农、夏应图 •朱老忠:农民英雄
•严志和:地道的农民:革命性与如软弱性
二、小说样式
• (一)长篇小说“反映”生活的容量与规模,受到重视
• (二)短篇能迅速反映生活及积极与政治配合,受到重

• 三、类型风格单一
• 第一节:农村题材小说创作

• 赵树理和他的小说创作
• 一、主要作品及基本特色
• (一)主要作品
• 长篇小说《三里湾》(1959)
•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等。
、《三人行》和《赶队》等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
英雄事迹的作品。 他的代表作《党费》、《七根火柴》、《普 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长期被选入大、中、小 学语文课本,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 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40
臧克家(中)与王愿坚(右)
41
• 《党费》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
个人的个性化的表现不够。
代表作简介
•孙犁小说艺术特征
•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
•2.善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
•3. 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记事写人;采用抒情主体融 入情节的结构方式。 •4.小说语言“如话性”和“如画性” 。 •《山地回忆》 《铁木前传》《风云初记》
36
茹志鹃的小说
•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 解放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属
于前者的有《关大妈》、《百合花》、《澄
河边上》、《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 《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春
暖时节》、《里程》、《如愿》、《阿舒》
等。
•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细致严密”
且“富于节奏感”,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 好结合,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和“前后呼应的手法”
37
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的农民革命英雄艺术典型。
•严志和:革命性与软弱性
•正是因为一批个性鲜明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与朱老忠理想化的 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红旗谱》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 历程反映得更为真实与浑厚。
49
主要通过生活于滹沱河畔锁井镇上的朱、
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地主冯老兰父子两 代人之间的斗争经历,表现中国农民成长
(二)基本特色
• 1、取材于晋东南农村的生活,从日常生活琐事入手,
风格质朴,更真实地反映农村、农民的状况
• 2、反映“问题小说”,突出 “教诲”功能
• 3、重视故事性,语言通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促成了一个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文学流派——“山
药蛋派”(“山西派”、“火花派”)。
• 二、《三里湾》简介
十七年小说



• 一、十七年小说的题材
• 1、“题材”的方向:题材类型被认为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
真实”程度问题,关系到“文学方向”的确立的重要因素。
• 2、题材的价值等级
• (1)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的生活; • (2)“重大”性质的斗争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的“私人”生活; • (3)现实的、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优于逝去的历史陈迹; • (4)由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的其他事件和活动; • (5)对于斗争的表现,优于“个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刻画。
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
•1.峻青的小说也是从战地报道中演化出来的,情节 跌宕起伏,故事充满戏剧性和张力,体现了战争的 残酷和英雄的崇高。
•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
•3. 用场景的营构和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 物。
47
Hale Waihona Puke 梁斌的《红旗谱》48
•重要人物形象:
•朱老忠: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朱老忠是作者向当
定性评价;
• 5、90年代至今:稳定的理性研究阶段。
•柳青的《创业史》
• 一、故事梗概:
• 扩大借贷——买稻种——进山掮扫帚——密植水
稻——统购统销
• 二、人物形象:
• A:梁生宝:热情、踏实,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代表
。 • B:梁三老汉:善良、忠厚、保守、胆小怕事, 终生梦想发家致富,是小生产者的典型代表。
谱》、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杨沫《青春之
歌》……
• 其他:欧阳山《三家巷》、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
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等。
• 短 篇:
•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 • 峻青《黎明的河边》 • 茹志娟《百合花》
• 四、这一创作发达的原因
• 1、普遍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需要
• 2、作家的追求
共产党人坚持斗争、英勇牺牲的悲壮故事,刻画了女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