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说课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一、教案名称: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二、课时安排:共5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内容:1. 第四章:科学实验基本方法与技巧。

2. 第五章:创新思维与实验设计。

3. 第六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4. 第七章:团队协作与交流。

5. 第八章: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四章科学实验基本方法与技巧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实验操作等。

3. 示范: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示范,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的乐趣。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第五章创新思维与实验设计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如提问、联想、想象等。

3.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运用创新思维进行思考。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互相交流、学习。

第三课时:第六章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精确等。

3. 示范:进行实验操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课时:第七章团队协作与交流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协作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团队协作的方法与技巧,如分工、沟通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团队协作进行完成。

4. 交流: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互相学习、交流。

第五课时:第八章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成果展示与评价的意义。

2.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介绍实验过程中的创新与收获。

(四川省创新实验赛课)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二课《热对流》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科学

(四川省创新实验赛课)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二课《热对流》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二课:《热对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学校的科学教师××,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热对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方面展开本堂实验课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二课,是在四年级学习了《冷和热》知识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学习,掌握热传递方式知识。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观察猜测,引发学生思想碰撞,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是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初步认识热对流的方式;第三部分是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根据烟的飘动方向推测气体的流动方式。

通过探讨两个实验的相同特征,明确热对流的概念。

第四部分是实践与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释热对流的应用和拓展活动,课后,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走马灯并解释转动的原因,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学生通过以前学过冷和热的相关知识,上节课也探究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学生对解释液体和气体的传热的方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对热在水和空气中如何运动的现象并没有直观的认知,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整个实验的过程,并体会其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解决困难之后的喜悦,这样的情况有利于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而对于走马灯这样的科学小制作,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对于科学实践要远远比对待科学原理更感兴趣,借此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情况,归纳热对流的概念。

(二)科学思维: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热对流特征。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三)探究实践:通过类比迁移,初步学习通过添加附加介质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技能。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高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小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3. 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2.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评价方法: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表现。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参考资料。

3. 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工具。

二、第一章: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认识到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概念和定义。

2. 实验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 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创新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验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实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实验创新相关理论资料。

2. 科学教育案例库。

三、第二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

2. 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和记录。

教学方法:1. 演示法:展示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2.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设备。

2. 实验操作手册。

四、第三章:实验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说课稿篇1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会从几个方面来讲这个课程。

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

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

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对实验的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 实验创新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4. 实验创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5. 实验创新案例分析和学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2. 演示法:展示实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创新案例,分享经验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实验仪器、材料和工具。

2. 教学资源:实验创新案例、评价标准和方法。

3. 教学材料:实验指导书、笔记纸、评价表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创新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实验创新成果的创意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等。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4.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创新成果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进程:1. 课程导入:介绍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思路。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创新案例,学习其方法和技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新设计和思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创新的设计和实施。

七、教学活动:1.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创新思路,设计实验方案。

2.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验评价:学生对实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创新成果,分享经验和收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科学家、工程师等进行讲座,分享实验创新的经验和故事。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比赛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展示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自信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2. 科学实验创新设计与实践3. 科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5. 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评分标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讨论法: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2. 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 学生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及其展示效果5. 学生参与比赛的态度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科学实验知识和案例,供学生参考。

3. 比赛场地:布置比赛场地,确保比赛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4. 评分标准: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七、教学进程1. 导言: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原理讲解: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础。

3. 实验设计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实验操作实践: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评价,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第一章:大赛概述与目的一、大赛背景1. 介绍我国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2. 强调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大赛目的1. 提升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

2. 激发教师创新实验教学的热情。

3. 促进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参赛对象1. 全国各地小学科学教师。

2. 热爱科学实验教学,具备一定实验教学经验。

四、大赛形式与评价标准1.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 初赛:提交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3. 复赛:现场演示实验教学。

4. 决赛:综合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和选手综合素质。

五、大赛时间与地点1. 初赛时间:2024年4月-5月。

2. 复赛时间:2024年6月。

3. 决赛时间:2024年7月。

4. 比赛地点:待定。

第二章: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主题选择1.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实验主题。

2. 注重实验主题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二、实验教学目标1. 明确实验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 确保实验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

三、实验教学内容1. 梳理实验主题相关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2. 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

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1.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五、实验教学评价1. 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章:实验教学准备一、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1. 根据实验主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质量,保证实验安全。

二、实验教学场地与环境布置1. 选择宽敞、安全的实验教学场地。

三、实验教学PPT制作1. 制作简洁、生动的实验教学PPT,辅助教学。

2. 结合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教学PPT的排版和内容。

四、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1. 编写详细的实验教学指导手册,方便学生学习。

实验教学说课实践创新(3篇)

实验教学说课实践创新(3篇)

第1篇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教材内容为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光的传播》这一课。

本课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

2. 学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影子、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实验:将一根直尺放在纸上,用激光笔照射直尺,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实验:将两个透明容器分别装满水和酒精,将激光笔分别照射两个容器,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三个实验:在纸上画一个圆形,将激光笔照射圆形,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 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应用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光的传播规律来解释?5. 总结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六、说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光的传播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了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参与实验创新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和学生实验材料。

2. 实验创新指导书籍和参考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示。

二、第一课时: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实验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实验创新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实验创新,为什么进行实验创新。

2. 讲解:讲解实验创新的概念和原则,举例说明。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验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4. 总结:总结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验创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实验创新原则的掌握情况。

三、第二课时: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测量、观察、记录等。

教学步骤:1. 讲解: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老师演示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实验操作,老师指导。

4. 总结:总结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四、第三课时:实验创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参与实验创新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2. 实验设计原则:安全、可行、有效、简便。

3. 创新实验案例分享:电磁铁、风力发电、自制火山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实验创新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方法学习:讲解实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设计原则讲解:讲解实验设计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设计实验。

4. 创新实验案例分享:分享经典创新实验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灵感。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设计评分: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创意、可行性等。

2. 学生实验操作评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准确性等。

3. 学生实验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完整性、逻辑性等。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类科学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电磁铁、风力发电设备等。

2. 实验教材:提供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帮助学生学习实验方法和技巧。

3. 创新实验案例库:收集各类创新实验案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案例教学:分享经典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维。

3.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验基本方法和设计原则,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演示法: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报告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实验基本方法,了解实验设计原则。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第一章:科学探究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引导学生学会用肉眼和工具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1.2 实验法: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

1.3 调查法:教授学生如何制定调查计划,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1.4 分类法:教导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合理分类。

第二章:常用实验仪器与操作2.1 认识实验仪器: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作用。

2.2 实验仪器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2.3 实验仪器维护:教导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保养和维护方法。

2.4 实验安全常识:强调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3.1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3.2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理解化学原理。

3.3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观察身边的生物,教授学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规律。

3.4 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探讨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第四章:科学实验设计与创新4.1 实验设计原则: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4.2 实验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和创新。

4.3 实验评价与反思:教授学生如何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4.4 实验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第五章:科学实验教学策略5.1 实验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5.2 实验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5.3 实验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5.4 实验教学反思与改进:总结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第六章:力学实验教学6.1 力学基本概念:介绍力、质量、速度等基本概念。

6.2 力学实验操作:演示弹簧测力计、天平等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6.3 力学现象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滑轮、浮力等力学现象的实验探究。

四年级科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与作用。

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猜测,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如音叉、鼓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乐器的发声原理等。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振动不明显的物体。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但是,他们对于声音产生的原理知之甚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说教法。

1. 实验探究法。

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如用音叉、鼓等进行发声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从而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直观演示法。

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振动现象的物体,如钢尺,教师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3. 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在发声时会有什么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说学法。

1. 观察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如音叉发声时叉股的振动、鼓发声时鼓面的振动等,从而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2. 实验操作法。

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如敲击音叉、拨动钢尺等,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声音产生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说课教案一、四年级科学上册一单元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实验的名称《风的形成》二、桑梓镇中心小学——吴小兵三、实验课题说明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现今的教材《科学》共有八册32个单元,与以前《自然》相比,《科学》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但本人认为与之前的《自然》相比科学虽然做到面面俱到,可在一些科学概论、知识、技能等方面深入太少,像蜻蜓点水,一掠而过。

比如今天我所要讲的《风向和风速》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到了空气可以流动,没有对风的形成做详细深入的讲解。

学生对风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参考书给我们的建议是贴上大图画纸如下:冷的风是……空气吹掉帽子放风筝快的吹气球吹看不见的树叶制造泡沫野草叶子接下来就是讲风向和风速。

而我认为还是要简单的讲一讲“风”的形成,只有学生基本了解了风的成因,那风向、风速就迎刃而解了。

2、在以往教材中风的形成教学主要是观察树叶的摇动、香烟的流向、吹动空气、用扇子扇等等。

这几种方法除了香的轻烟其他都不能看到空气的流动,而烟没有一个特殊的装置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它流动的路径。

3、因此我设计的“风”的形成这个实验能很清楚看到空气-“风”流动的路径,以及这样流动的原因。

4、本实验的器材非常简单,一个木夹子(带玻璃)、背景纸、香、打火机、蜡烛等。

5、6、实验过程:把木匣带玻璃的那面对学生摆放,把蜡烛点燃放在木匣中(上部开口的一边)封上玻璃把点燃的香放在左边的洞口边,观察几分钟后香上的烟从口子进入匣内由蜡烛的上方开口处流出。

7、实验的效果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烟的流经(空气流动的路径)。

由于背景是黑色的,烟是白色的学生能清楚地看到。

8、评价本实验设计简单,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且效果明显。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5.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科学实验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3. 演示: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6. 总结:总结实验创新的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4.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科学实验创新的相关课件和实验视频。

3. 参考资料:科学实验创新的案例和经验。

4. 网络资源:科学实验创新的在线教程和讨论区。

七、教学环境1. 实验室:具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空间。

2. 教室:具备投影仪和白板等教学设施。

3. 网络环境:具备上网条件,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进行在线交流。

八、教学安全1. 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实验规程操作。

2. 教师要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指导,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药品。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普活动,展示实验创新成果。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第一章:科学实验创新的重要性1.1 科学实验创新的概念与意义1.2 科学实验创新对教育的影响1.3 科学实验创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二章: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原则2.1 安全性原则2.2 趣味性原则2.3 启发性原则2.4 可行性原则第三章:科学实验创新的方法与技巧3.1 观察与发现问题3.2 设计与实验方案3.3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3.4 反思与改进第四章:科学实验创新的教学设计4.1 确定教学目标4.2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与工具4.3 设计实验步骤与教学活动4.4 制定评价标准与反思方法第五章:经典科学实验创新案例解析5.1 经典的科学实验案例介绍5.2 创新点与教学价值分析5.3 教学实践与反思第六章:科学实验创新的教学策略6.1 创造探究氛围6.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6.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6.4 跨学科整合资源第七章:科学实验创新中的评价与反馈7.1 评价标准的设定7.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7.3 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7.4 反馈与指导第八章:科学实验创新中的团队协作与交流8.1 教师间的团队协作8.2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8.3 教学成果的交流与分享8.4 学习社区的构建第九章:科学实验创新的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9.1 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介绍9.2 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9.3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分析9.4 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第十章:科学实验创新的国际视野与发展趋势10.1 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10.2 国外优秀科学实验创新案例解析10.3 我国科学实验创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0.4 面向未来的科学实验创新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科学实验创新的重要性补充说明:这部分内容需要深入探讨科学实验创新的定义,以及它在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科学实验创新的基本原则补充说明:这部分需要详细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验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这些原则。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创新的重要性;(2)学习基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技巧;(3)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实验创新项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实验设计创新能力;(3)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实验创新的概念: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或改进;(2)实验创新的原则: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创新性。

2. 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1)提出问题:根据生活实际或科学知识,确定实验研究方向;(2)猜想与假设: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3)制定计划:确定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4)进行实验: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操作;(5)收集证据: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6)解释与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7)反思与评价:评价实验过程与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3. 实验创新案例分析(1)分析经典实验创新案例,了解实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创新想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的实验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实验创新的兴趣;2. 讲解与示范:讲解实验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示范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选定自己的实验创新项目;4. 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创新项目,进行评价与讨论;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创新项目的完成情况;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操作等能力;3.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4. 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各小组自备实验器材;2. 实验教材或相关资料;3. 网络资源:有关实验创新的相关文章、案例等。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说课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说课
(4)改进实验过程,首尾呼应,紧扣课题,与单元课题 巧妙的结合。
四、实验在本堂课中的地位与作用
1、教师魔术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2、两组对比实验演示,既能提高实验效率,又能直观的得
出实验结论。 3、拓展延伸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
能力。
结语
谢谢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电铃响丁当》是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5课,即第12课。这节课既是 对电磁铁的研究,又是对电磁铁听话的初步感知,是“无 处不在的能量”这一章承前启后的一节关键课。它对学生 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1)用魔术表演,揭示电磁铁的组成,能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
(2)用三个铁芯一样,线圈匝数相同的电磁铁给它们 接通不同的电源,学生能直观的比较出吸起大头针的数目 不同。
(3)用三个铁芯一样,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给它们 接通相同的电源,学生能直观的比较出吸起大头针的数目 不同。
(4)拓展实验,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探究的空间。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创新导入,魔术表演,将电池节数隐藏在背面操纵, 磁力说增就增,说减就减,能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创新装置,用电磁铁试验的对比在同一个装置中同 时进行,增强直观对比性,更能提高实验效率。
(3)创新材料,用剪断的大头针代替回形针,会更细致、 准确地衡量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共8张PPT)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共8张PPT)

这电(⑸对磁3三0于 铁 个圈目的大、前磁小60我力一圈国大样、小小、90学与长圈生使度)的用不实电同际池的操的铁作个螺能数栓力有而关言,是通非过常线困圈难的的电,流无强法,到磁达力大预就小定大的;实验效果。
实验⑥
使整个实验的流程减少了,实验的比照性增强了,实验操作起来更形象、直观。
铁(芯1个长、短(2个5c、m、3个8c)m、11cm)
1、客观分析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A、电池〔决定电流〕 取决于 电池个数
实验①
圏数多少
实验②
⑷三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铁钉 2电、磁塑铁料的夹磁套力在大横小栏与上铁夹芯住上各线种圈类的型多的少电有磁关铁,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导线粗细
实验③
电磁铁产 小电21、 、学磁塑客科 铁料观学的夹分实磁套析验力在影创大横响新小栏电大与上磁赛铁夹 铁教芯住磁案上各力线种的圈需类因的型素要多的。少电有磁关铁,线B圈、多线磁力圈大〔,铜线质圈少〕磁力小。
实验⑧
通⑷过三改 个进形实状验大装小置完,全要一改样变的的铁条钉件〔如:电池个数、线圈多少、铁芯大小、铁芯长短等〕可以在装置板上直接更换,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电池磁个 铁数的磁绕力线大长小度与、铁圈芯数的长短有关,铁芯短磁力就大; ⑸三个大小一样、长度不同的铁螺栓
材质〔是否生锈〕
实验⑨
2、估计以上哪些因素对电磁铁磁力影响较大,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实验。 3、改进实验装置,增强比照实验的直观性与可比性。
这个实验如果仅仅把一些器材摆在实验桌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汇报交 流。这对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言是非常困难的,无法到达预定的实验效果。
另外,我们不能把现成的“鱼〞放在桌上,而应该先呈现要做的实验,再制定实验方案,确 定需要的材料,到达授人以“渔〞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创新导入,魔术表演,将电池节数隐藏在背面操纵, 磁力说增就增,说减就减,能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
(2)创新装置,用电磁铁试验的对比在同一个装置中同 时进行,增强直观对比性,更能提高实验效率。
(3)创新材料,用剪断的大头针代替回形针,会更细致、 准确地衡量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中学:胡建军
一、教材分析
《电铃响丁当》是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的第5课,即第12课。这节课既是 对电磁铁的研究,又是对电磁铁听话的初步感知,是“无 处不在的能量”这一章承前启后的一节关键课。它对学生 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1)用魔术表演,揭示电磁铁的组成,能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
(2)用三个铁芯一样,线圈匝数相同的电磁铁给它们 接通不同的电源,学生能直观的比较出吸起大头针的数目 不同。
(3)用三个铁芯一样,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给它们 接通相同的电源,学生能直观的比较出吸起大头针的数目 不同。
(4)拓展实验,给学生留有观察、思考、探究的空间。
(4)改进实验过程,首尾呼应,紧扣课题,与单元课题 巧1、教师魔术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两组对比实验演示,既能提高实验效率,又能直观的得
出实验结论。 3、拓展延伸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