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讲课教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飞机、银色飞机、火箭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生字:羡、械、障、维、宇。
新词:羡慕、宇宙、自豪。
3、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掌握信息的查询搜集方法,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
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深入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特点、作用,并进行想象创造。
三、教学过程:1、课题的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太空世界去畅游一番。
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放映网页片头)揭示课题:航天飞机(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飞机和宇航员在月球着陆图)师: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向往其它星球的美好愿望。
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使梦想变成现实。
前几节课,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自学了课文。
还阅读了有关航天飞机知识的课外书,并上网查找了资料。
现在,同学们就分成三大组来个小博士擂台赛。
2、擂台赛一:第1组: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飞行工具? (生读。
给朗读评奖。
)第2 组: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
(点击正确,电脑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
)认清: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外形。
(评奖)第3 组: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提出问题:云层、大气层、太空之间有什么区别?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自己演示,调出图片,并讲解。
(评奖)3、擂台赛二:刚才我们知道了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火箭的三种飞行工具外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飞行特点和作用?多媒体出示:航天飞机飞机火箭外形:(图)外形:(图)外形:(图)特点:特点:特点:作用:作用:作用:请先从电子课本当中找出答案,再补充课外阅读中找到的材料。
(1)、首先,看看文中哪几句话写出航天飞机的飞行特点?生说:(多媒体出示)1、“它飞得多快呀!……如果我也飞得那么快……那该多好啊!”银色飞机羡慕极了。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融合课四年级上册教案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融合课四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通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程将涵盖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口语表达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辅助写作,增强写作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背景、作者介绍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同时,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技巧: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文本编辑器、思维导图等,辅助学生进行写作。
同时,通过在线协作,鼓励学生合作写作,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
3. 口语表达: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语音识别、视频录制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口语练习方式。
同时,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信息技术应用: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如文档处理、电子表格等。
同时,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讲解相关知识点。
3. 学生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4.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与讨论等。
2. 检查学生的作品:通过检查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阅读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和阅读。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如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本的查找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第二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写作中的应用,如写作辅助工具、在线素材库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写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写作质量。
第三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听力材料的查找和收听。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听力中的应用,如在线听力资源、语音识别软件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听力材料的查找和收听,提高听力水平。
第四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练习和展示。
2. 教学内容:(1)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口语中的应用,如在线口语练习平台、语音合成器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口语练习和展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课时:信息技术在语文复习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复习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反思当前,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
它提出了语文应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扮演着育人、启智、染情和美心的作用。
因此,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写作,交流,欣赏,获取文字的美,生活的美,创造的美,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口。
同时,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让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了信息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视野。
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提高教学效率。
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提高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优势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
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
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
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语文学科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因为它往往枯燥无味,同时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见效比较慢。
学生对语文学习往往没有兴趣,缺乏动机,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这一现象大为改观。
信息技术使知识活化、具体化,同时还能创设一些文字无法表现的情境,实现多方的人际与信息互动,信息技术条件下,资源具有无限丰富性,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将会大大提高。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分析和表达的能力;2.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软件、教学录像等;2.教学环境:安装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教室;3.学生教具:学生手册、学生笔记本、鼠标、键盘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老师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播放一段关于网络的教学录像,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信息获取(1)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鼓励学生使用多种信息获取的方式,如引擎、在线图书馆、百度百科等。
(3)指导学生选择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形成文档或幻灯片的形式展示。
3.信息分析(1)学生根据所找到的资料,进行信息分析和比较。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资源的优缺点,提高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信息表达(1)依据所学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用计算机编写小说、剧本或诗歌等文稿。
(2)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文字处理和图片处理软件,美化和排版文稿。
(3)组织学生进行文稿交流和展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5.信息应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关于课文的网页,并利用HTML等技术搭建出来。
(2)引导学生分工合作,设计网页结构、编写代码、插入图片等。
(3)鼓励学生将网页发布到互联网上,与他人共享和交流。
6.课堂总结(1)学生通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
(2)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3)鼓励学生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课堂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和优势;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2、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3、学生自主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创作。
教学步骤:
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意义和优势;
2、讲解:介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并给出相关理论知识和案例;
3、实践: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创作,如使用电子词典查单词、使用电子阅读器阅读文学作品、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撰写作文等;
4、总结:让学生总结整合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
5、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成果;
2、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3、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学习笔记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
1、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
2、电子词典、电子阅读器、文字处理软件等语文学科相关软件;
3、网络资源和电子文献;
4、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案例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时长: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控制在2-3节课的时间。
备注: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网络安全和隐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的关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及应用。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应用信息技术。
2.合作学习法: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引起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3.观看案例:教师播放一段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教学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如何辅助语文教学。
4.小组合作:教师设置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故事,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一个故事动画,并将故事动画上传到电子课件上。
5.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展示,讲解他们的故事动画,其他学生提问、评论。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优势和意义,并与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故事动画制作成果和展示的能力。
3.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延伸。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篇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了学习工具,提高了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到了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正朝着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
为深入探讨整合给带来的效益,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总结以上课题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这里仅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范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2.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2.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概念和意义,及其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示范操作(20分钟)
以写作为例,示范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使用电子辞典查找词语的意思,使用电子论文检测软件检查论文是否有雷同之处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比如通过网络进行小组讨论、撰写文献综述等。
4.小组合作实践(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信
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式进行实践。
比如,可以让学生利用引擎查找
相关资料并撰写一篇小组报告,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制作PPT合作展示等。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要
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和语文表达的准
确性和完整性等;
2.学生小组展示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3.课后布置相关任务和作业,如小组报告、PPT制作、论文写作等,
对学生实际实践情况进行评价。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教案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结合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难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融合,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课文《黄山奇石》、信息技术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
2.教学环境: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黄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有什么奇石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黄山的奇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搜索黄山奇石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学生展示搜索到的黄山奇石图片,介绍奇石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黄山奇石的美?(四)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黄山奇石。
2.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技术支持。
(五)作品展示1.各组展示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有哪些好处?”(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案例。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家乡美景”。
2.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家乡美景,并进行写作。
3.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写作建议。
(四)作品展示1.学生展示作品,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份关于黄山奇石的PPT或视频。
2.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科【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秋天)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语文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整合与初二语文教学案例分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
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
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教学设计三篇文档一:互动数字故事书的设计与应用引言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应用互动数字故事书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教学。
通过使用互动数字故事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
设计步骤1. 选择合适的故事主题和故事结构,确保能够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呼应。
2. 创作故事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故事书的格式,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元素。
3. 设计故事书的用户界面,使其易于操作和导航。
4. 嵌入互动元素,例如测验、拖拽和互动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5. 完善故事书的字体、颜色和布局等设计细节,使其视觉吸引力更强。
应用场景1. 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互动数字故事书来引导学生研究和讨论相关的语文知识。
2. 自主研究:学生可以在课后或假期利用互动数字故事书进行自主研究,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3. 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数字故事书的测验功能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互动数字故事书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融合教学工具。
通过设计和应用互动数字故事书,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
文档二:语音识别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本文介绍了使用语音识别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语言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研究效果。
应用场景1. 口语练:学生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口语练,系统会自动评估他们的发音准确程度并给予反馈。
2. 听写训练: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文字,由语音识别技术实时转换为文字并与原文对比,提高听写准确度。
3. 辅助阅读:学生可以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文章的朗读,在听的同时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感。
设计原则1. 简洁易用: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界面需要简洁清晰,方便学生操作和使用。
2. 实时反馈:系统应能够实时给学生语音识别结果和评估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_图文.doc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课教学设计一《赤壁之战》信息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术应用设计意图师生 渎门悟,小组合生 过 互 山攻情京,导人新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啊设学习情境, 昼笏们|修硕i ;j 徽师側占奠:二‘「〕'二” ---------- 的 —流共享,实现师 I 导学生自 互动。
长爲小 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 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 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
(《二国演义 之战。
课赤壁食箴握穀国历史上有名的以 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一 竄直乘和複变存畐启妬丿騎灌鞠违的 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 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欣赏《三国演 义》主题曲,激 发学习兴趣,进 入学习状态。
滂裁T示究题设赵p p k探问用物>位行 、流卄利黴轅单进研父」纟义曲放演题 播国主卄,流 、究 阵用交合作探 享。
二、出示本课教学目标 〈见教学目标一栏〉白读本课学习目 标 PPT 出示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彖优 势,以幻灯片方 式出示本课教学 口标,增强学习 的目的性、积极 性。
率领 周瑜 渡江 计策 眺望 幔子 遮着 芦苇 硫磺 缆绳 丢盔弃甲三、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词: 调兵遣将波浪滔天认读木课生字 词,重、难点字 词学生板演 PPT 出示基 础知识 用电视屏幕直观 地出示生词,分 步出示,纠正读 音学握的生字 词,学生基础知 识的掌握更加牢 固。
四、介绍吋势背景 1、 吋势背景一:赤壁之战示意 图 2、 时势背景二:视频展示:« 火烧赤壁〉〉听教师讲述赤壁 Z 战时势背景, 了解历史1 、 PPT 出示赤壁之 战示意图; 2、视频展 示: << 火 烧赤壁>> 播放《火烧赤 壁〉〉视频,充分 展现战争时况, 增强了课文内容 的直观性,激发 学生兴趣,调动 学生积极思考、 理解、感悟。
五、初读课文,自主探究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 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1、听课文范读 录音思考问题 1;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看《赤壁Z 战》情景朗读, 思考问题2 文音壁情课录赤少卖放读纟战脸播范和以信息技术为辅 助手段,配上优 美的苜乐,屏帚 上出现相应的文 木图片范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课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2. 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语文知识与技巧;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意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3. 练习与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的操作练习,例如Word文档的编辑、PPT制作、互联网搜索等,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如写作、阅读、表达等进行综合实践;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分享,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可能性和实践方法;5.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所完成的作品,如电子书、网页设计、多媒体演示等;6.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2. 根据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他们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能力和创新性;3. 通过学生的总结回顾,评价他们对整合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电脑、投影设备等信息技术设备;2. 相关的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如Word、PPT、互联网搜索引擎等;3. 语文学科相关的教材和学习资料;4. 学生的作品展示平台,如网站、博客等。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6篇)(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3、向同学推荐自己收集的信息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4篇: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播放录相)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1、学习课文2—3自然段(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相机理解“挨挨挤挤”(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
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1.3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学习使用电脑、网络、word等基本功能。
(2)语文教学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学习古诗、现代文、童话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和语文知识。
2.2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学生预习课文。
3.2 课堂导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3.3 课堂讲解: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
3.4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4.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4.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案例5.1 案例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讲解古诗《静夜思》5.2 案例二:通过网络搜索,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童话故事的信息。
5.3 案例三:利用word软件,培养学生写作和排版能力。
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关于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教案,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第六章:教学实践与反思6.1 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和语文知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标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案例,数字媒体合作创作字数:121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文本理解等。
教学内容:数字媒体合作创作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合作创作数字媒体作品,既锻炼了信息技术操作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介绍数字媒体合作创作的概念和意义,强调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数字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师展示一些数字媒体作品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组织小组成立(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小组3-4人。
2.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例如校园生活、风景名胜等。
三、讨论构思(15分钟)1.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确定数字媒体作品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中心思想、情感表达和表现手法等。
四、信息收集(15分钟)1.学生分工合作,收集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
2.教师提供学生合适的引擎和资源链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
五、数字媒体制作(30分钟)1.教师讲解数字媒体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例如PPT、Photoshop等。
2.学生按照讨论的内容和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数字媒体制作,同时进行合作和交流。
六、作品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价。
2.教师组织全班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进行表彰。
七、总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顾整个合作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学生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为以后的合作创作提供经验。
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度。
2.学生在合作创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能力。
3.学生在作品展示和评价中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4.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操作技巧的掌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包括使用电子工具进行文字创作、信息搜索和学习资源的应用等。
2. 古代文学的欣赏和解读,如古诗文、古小说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信息技术引入:介绍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如使用电脑和手机进行文字创作、搜索古代文学作品等,并展示相关应用软件和网站。
3.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实践:让学生分组,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或网站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首古诗,并分享给其他同学,互相评价。
4.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选择一首古诗或古文进行欣赏和解读,教授相关的古代文学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并展望未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电脑或手机2. 相关的应用软件和网站3. 古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和解读材料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和文学鉴赏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
3.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包括创作作品和书面解读。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熟悉并掌握应用软件和网站的使用方法,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
2. 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3. 需要充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024年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 chapter 章节“信息技术与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使用简单信息技术工具,培养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实践操作软件等。
学生准备:学习电脑、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感知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培养信息素养。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信息技术基本概念2.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4. 信息素养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份关于信息技术的调查问卷,要求至少包含5个问题。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我们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促进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可谓锦上添花,如虎添翼。
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课堂教学奇迹,它的社会作用取决于教师。
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应相应变革。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且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发展。
可见,教师应全面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目标是诱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综合化的能力。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就是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育自身必须实现现代化,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而信息技术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独到的功能,让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信息化推动现代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善用信息技术,使之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完美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基础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呢?一、明确目的,变辅为宝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让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许多老师并没有明白到这一点,以为要上好一节课,课件制作越多越好,课堂的容量越大越有用,制作得越精美越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还有些教师因为本地教学条件的限制、资源的不足,再加上的教学任务繁重,或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课件,于是就实行“拿来主义”,上网下载或直接使用其他老师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在畸形中发展,所谓的“整合”只是以前用人教,现在用机器教,“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真正地做到让信息技术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辅助手段,违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的初衷。
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任务,一堂课里,课堂几乎被课件控制了,网络多媒体不断地演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的动画和音响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机器隔断,学生没有了思维的空间。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不能一味的让信息技术主宰我们的课堂。
我们要明确资源的取用不能代替文本,更不能代替学生的个性。
我们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新课程下进行地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是为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进行课堂教学。
一堂课究竟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和怎样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取决取我们教师的教学组织的需要,我们应使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教学摆设或者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形式。
由于各个地方的环境不同,各人的教学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应要把信息技术正真有效地引入课堂,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变辅为宝。
二、利用兴趣,正确引导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乐于接受,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中恰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生字的理解。
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把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就有探求未知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学生认知的兴趣对他们学习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后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爱学、乐学、易学。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单调的,要达到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识字教学更是如此。
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就好。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教学中,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
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在。
另外,小学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内容又很难感知,我们可以应用现代媒体来缩短学生的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和知识的局限,思维能力还处于起始阶段,对一些抽象的东西难以理解,而运用电化教学来播放一些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来感知,这时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里面的奥妙。
使学生由被动不情愿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和反馈性的不足。
同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潜在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很难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先利用图片与课件把今昔圆明园进行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文字难词之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体会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
此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放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
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
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这时让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怎样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的?在学生了解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后,通过放映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二、巧设疑难,自主创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可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还可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布鲁诺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只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电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现答案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探究所学知识里的奥妙。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影视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将许多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
尤其多媒体的加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另外,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收益非浅,久久难忘。
可见,电教媒体本身不仅是外显的内容,而且其表现手法也丰富多彩,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既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
它可以集声、形、色、动于一体,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把静止的事物动起来,而且它可以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
与此同时,学生的手、脑、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可以同时接受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三、利用优势,提高效率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再则,运用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悲伤的音乐,一边观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境况,在富有磁性声音的引导下,学生的情感得以诱发,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而且,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只是单一的在课堂上讲啊、记啊、练啊,这样学生会感到很乏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恶劣情绪。
我们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将语文认知教学溶于多媒体教学之中,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学习状态,学生的精神就集中了,那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
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恰当处理,把握有“度”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技术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