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草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公示
图为,《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一部分图示。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城市绿地水系、城市特色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旅游发展、城市综合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综合防灾、中心城区发展时序规划等规划。
据了解,《规划》自2009年开始编制,已经先后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行政审查,现已完成规划草案并进入上报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工作程序要求,现向社会公示。以下为公示的文字内容:
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介
一、规划期限与规划层次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远景:展望到2050年左右。
2、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德州市行政区域,包含市区(德城区、经济开发区、运河开发区)、2个县级市(乐陵市、禹城市)、8个县(齐河、平原、夏津、武城、陵县、临邑、宁津、庆云),总面积为10356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德州市市区行政管辖范围(德城区、运河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陵县边临镇(73平方公里)、丁庄镇(70平方公里)以及武城的四女寺镇(107平方公里),总面积789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即德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西起冀鲁省界,东至德州东环路,南起南外环,北至二屯工业园,总建设用地153.13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1、城市性质
鲁西北、冀东南交通枢纽和以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中心城市。
2、发展目标
以特大城市发展框架为要求,加快城市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和产业的聚集,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内联外引,继续推进南融北接,争取在环渤海经济圈发挥重要作用,立足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层级,在国家公路枢纽城市、鲁西北和冀东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基础上利用高速铁路“一横一纵”交通枢纽及济南半小时交通圈的
优势上努力创建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作为济南都市圈西北门户城市,积极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区域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塑造成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力争到2020年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现代化大城市,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准备;远景通过巩固提高,争取实现现代化,将德州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城市。
2、人口与城镇化
规划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592万人,城镇人口326万人,城镇化率达55%。
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620万人,城镇人口372万人,城镇化率达60%。
3、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大力强化中心城市发展同时,以提高市域城镇化质量为目标,根据“优化市域城镇布局,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合理发展一般镇”的指导思想,逐步确立起“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城镇等级结构。
4、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规划德州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轴、两带、三区”。
“一轴”依托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原京福)高速形成的与京津、济南等城市对接(“南融北接”)的区域发展轴。是市域经济发展走廊,也是济南都市圈德济泰发展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带”:德滨城镇发展带及德商城镇发展带。德滨城镇发展带,由德州市区、宁津、乐陵、庆云延伸至滨州,为商贸产业带;德商城镇发展带,自市区辐射至夏津,并进一步拓展至临清市,为生态经济发展带。
“三区”:中心综合经济区(中心城区、陵县、夏津、平原、武城,辐射夏津)、黄三角示范经济区(乐陵、庆云)以及济德经济协作区(齐河、禹城、临邑)。
5、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以城乡一体化、区域共享为指导,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在规划期末形成高效、安全的市域基础设施服务网络,为市域城乡生产、生活、防灾提供多方位保障
四、城市规模与布局结构
1、城市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德州城市人口规模1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37.5 km2。
规划中期2020年,德州城市人口规模14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5.52 km2。
2、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1)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选择
根据城市用地发展限制条件分析,规划建议德州中心城区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可适度向北发展,必要时应突破行政界线影响,扩大城市发展规模。
(2)规划结构
以东西向依托原东风路为主要发展轴形成“一带三心三城”、水绿天然分隔的组团发展结构。
“一带”:东西向发展带,主轴从西向东依次串联老城中心区、河东新城中心区、高铁新区中心区,并远景延展至陵县城区;
“三心”:三个市级发展核心,即老城区商贸中心、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高铁新区商务中心。其中河东新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未来德州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德州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商务中心的所在地。
“三城”:老城区、河东新区、高铁新区三大城区。三城以河流为自然分隔自成组团,组团间依托运河、岔河、减河、马颊河四条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及景观廊道。
3、城市规划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4498.8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38%,人均居住用地31.24平方米。居住用地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河东新区、高铁片区住宅区建设及老城区天衢片区、新华片区的城中村改造。
按照功能区划及居住社区规模控制,将3个城区居住分为8个居住片区,建设共33个居住社区。
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用地面积按照不少于居住总用地的10%控制,主要安排在运河、天衢、新华、河东新区、高铁产业区等片区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地段。
(2)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449.5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5.00%,人均17.01平方米。公共设施布局归纳为“一主两副一轴一带多点”。
一主:依托河东新城以行政办公、文体科技为主的市级公共服务核心。
两副:老城区以商业、商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中心及高铁新区依托高铁站以商业、商务为主的公共服务中心。
一轴:长河大道和康博大道之间、以行政办公设施为中心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轴线,轴线自北向南延伸,依次串联体育中心,市属办公、会展中心等公务服务设施。
一带:指沿东风路形成的城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带。
多点:结合社区建设在各组团中心的居住区级公共设施配套点。
(3)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