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拓展知识:端午节来源+相关诗句,给孩子收藏!
一年级端午必背古诗词
一年级端午必背古诗词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民俗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以下是几首适合一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1. 《端午》- 作者:文天祥- 内容: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 《端午日赐衣》- 作者:杜甫- 内容: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3. 《渔家傲·端午》- 作者:欧阳修- 内容: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独倚阑干笑春风。
端午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浣溪沙·端午》- 作者:苏轼- 内容: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粽叶香飘十里,艾草绿映千家。
龙舟竞渡,鼓声动地来。
笑语盈盈处,谁家儿共女,相携游。
5. 《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内容: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汗青,此意无人会。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生一片心。
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家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一年级的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端午节的来历诗句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4、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关于端午节的诗 古诗幼儿版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幼儿版
关于端午节的诗古诗幼儿版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重阳节”、“端阳节”、“五月节”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这个节日里,我学会了许多民俗文化,如吃粽子、赛龙舟、系五彩丝等等。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这个节日里,我还学会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诗,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篇古诗幼儿版的端午节诗歌。
诗一:《龙舟赛》
古诗版:
风高浪急鼓声催,
龙舟竞渡几人裁?
谁能摘得高举楫,
万众欢呼看奇材。
幼儿版:
风儿吹得很用力,
大家鼓儿齐声跳。
龙船比赛现场亮,
看谁最快能够赶路。
诗二:《端午节》古诗版:
糯香五色叶裹甜,香得入口满嘴香。
端午时节欢声笑,身体健康多吉祥。
幼儿版:
五彩丝线系住,
糯米香滑口中吞。
端午节,开心玩,身体健康吉祥存。
诗三:《爱屈原》古诗版:
爱屈原学李白,
文思飞扬作诗歌。
纵横中原讲忠贞,魂归故里赢美誉。
幼儿版:
屈原语文大家,
诗歌高遒文思佳。
他讲忠诚真正,
赢得人们的尊敬。
三首古诗幼儿版相信大家都喜欢吧。
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玩龙舟比赛,系五色丝,学习文化知识。
让我们一起祝愿屈原诗魂长存,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或儿歌
端午节的相关诗词或儿歌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楚国时期,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便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食用粽子等各种庆祝活动。
现在,端午节已发展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吃粽子、戴艾草、香包,挂五色丝线,观赏龙舟比赛等等,还有很多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和儿歌,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一些。
一、端午节的诗词
1、《大雅•节南山》:
二月春风伯劳啼,五月榴花烟雨濛。
江上龙舟六十架,每条巨艦载绿杨。
2、《唐诗三百首•端午》:
汨罗江上渔舟绿,湘水阴阴滟滟波。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舒州府志•端午节诗》:
端午荷香孤馆,柳凉运锤声断。
熏肆新流脑,挂梁稚嫩妆。
荷月照船影,天河钓野鸥。
腾骧赛艇岸,观战欲逃中。
二、端午节的儿歌
1、“粽子粽子”:
粽子粽子我要吃,鲜香可口好滋味。
香叶裹着糯米,色香味好真美。
荷叶包起翻着飞,开下细香是极品。
粽子粽子我要吃,端午节里香飘飞。
2、“五色缠绵”:
河边赛龙舟,浪花打在面。
五色缠绵线,系住船头帆。
老友长相似,心灵永不渝。
端午节到来,快乐似神仙。
三、结语
以上是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诗词和儿歌的介绍,这些诗词和儿歌不仅传达了节日的习俗和意义,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们在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的同时,也要珍惜和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文化。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古诗小学
端午节古诗小学端午节是一个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古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端午节的美好与神秘。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也会学习到一些描绘端午节的古诗词。
一、《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以贬谪之后的落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思念家乡的情景。
诗中作者写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赋诗一篇海边雨,秋歌献父谷神庙。
下车看榜题名处,已是惊魂落魄。
”这首诗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也是小学生端午节学习中常读的一篇诗歌,通过它可以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爱国情感。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长诗,它以“重阳”之俗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情景。
其中有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和想念亲人的心情。
小学生在学习端午节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阅读这首诗歌,感受到亲情和温馨的人际关系。
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作品,它以图像的方式描述了当时京城汴京清明节的繁华景象。
这幅画画面非常丰富,详细地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民俗习惯,从它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四、《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一首诗歌,它以武昌横江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江南冬日的冷清和凄美情景。
诗中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用词让这首诗成为了小学生喜爱的经典之作。
五、《伊州歌》《伊州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歌,它以描绘端午节的民俗习惯为主题,通过描述军士们赏艾叶、端五色旗、跃马戏龙舟的情景,展现了端午节的热烈氛围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诗歌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小学二年级端午节古诗
小学二年级端午节古诗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同样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最初起源于江西洪泽湖一带的田螺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也逐渐从单纯的赛龙舟演变为一个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重要节日,而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也应当学会欣赏和传承端午节中的古诗。
端午节古诗是表达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古诗,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首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欣赏的端午节古诗。
1、《九日登高》九日登高耸碧峰,极目中原皆拱迎。
集灵勾峯峰欲合,洞洞冥蒙玄径垂。
三江奔注万古流,十洲归海一家属。
风飘万里云千重,云峰头顶两归空。
这是唐代李白所作的端午节古诗,描述了登高远眺,俯瞰大地、江河和群山的壮美景色。
诗人通过展现自然景观的神秘和壮丽,表现了抒发自己幽情的渴望。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此诗,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客中行》青山外马行何处,白云深处人来住。
乡里长忆身为客,嘶鸣谢客一时无。
绿水东流春去也,新妆上娘颜半脱。
问他娶妇家何在,牧童无主自归来。
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作的题为“客中行”的诗,此诗写的是游子思乡的感慨,表达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端午节的精神。
3、《端午山川记》五南风起迎佳节,百忙何事没空闲。
鹤髻娅荷听雨声,丹楼走马泛湖面。
青梅竹马新知己,绿茵红花映眼前。
叶底黄鹂三两语,芳草应盈客满园。
这是唐代柳宗元所作的端午节古诗,描述了接待宾客、观看龙舟比赛、食用粽子和欣赏端午诗歌等传统节日活动。
诗人通过比喻,描绘出了端午的盛景和快乐氛围。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此诗,加深对端午节的印象和了解。
总之,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学习端午节的古诗,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也有助于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古诗,二年级的孩子们还可以学习诗歌的构成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端午节起源及诗词
端午节起源及诗词
【时间】五月初五
【别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栓五色丝线等
【相关诗句】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节的古诗10首小学
端午节的古诗10首小学生
一、《端午节》节到端午,粽叶飘香。
青龙舞秋水,白鹤唱晚空。
祭典大集会,小朋友笑开颜。
红旗无数,彩灯绕树间。
二、《端阳日》万里从此,春去夏来秋收冬发。
年年中秋,端午端阳日。
桂花酿酒,艾叶烟火,五谷丰登,万家乐翩翩。
三、《对联》上楼望春色,满园芳草新。
端午同庆贺,祝福满人间。
四、《端午歌》端午佳节到,粽叶飘香味。
五谷丰登当,万家乐翩翩。
竹竿拨清波,青鱼撒精彩。
节日喜宴席,乐声笑语响。
五、《端午祝福》端午节到,祝福来到。
万家欢腾,喜气洋洋。
福荫覆盖,健康如意。
祝端午节,好运天天笑。
六、《端午》端午节到,粽叶飘香。
五谷丰登,万家乐翩翩。
竹竿拨清波,青鱼撒精彩。
祭典大集会,小朋友笑开颜。
七、《端午》端午节到,祝福来到。
五谷丰登,万家乐翩翩。
红灯绕树间,青龙舞秋水。
桂花酿酒,艾叶烟火,满城春色,喜气洋洋。
八、《端午节》端午节到,粽叶飘香味。
桂花酿酒,艾叶烟火。
拜龙舞凤,比翼双飞。
祭典大集会,小朋友笑开颜。
九、《端午歌》端午节到,粽叶飘香。
五谷丰登,万家乐翩翩。
祝福满人间,桂花酿酒甜。
竹竿拨清波,青鱼撒精彩。
十、《端午歌》端午节到,祝福穿人间。
五谷丰登,万家乐翩翩。
竹竿拨清波,青鱼撒精彩。
祝端午节,快乐幸福无限。
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
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
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下面请看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端午节的起源以及诗句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
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人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
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驱邪避疫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端午节诗句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____张耒《和端午》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____赵蕃《端午三首》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6、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7、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____贝琼《已酉端午》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1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端午节相关古诗词和谚语
端午节相关古诗词和谚语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端午节的产生与屈原有关,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思想和故事广泛流传于中国历史上。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诞生的,与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相伴而生。
端午节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经典的古诗词和谚语与之相关。
一、古诗词1.《离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句话出自《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读者最为熟知的一段。
这句话的意思是:屈原的家园燕京被灭亡,他失去了所有东西,只剩下一种香味,这种香味引发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生命的思考。
这句话寓意了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代表了屈原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2.《唐诗三百首》之《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古诗在端午节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描写了一年之间的草原景象,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人生如草,经历着岁月的磨练,有生有死,有荣有枯。
端午节象征着一年之中的精神食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强调了节日的深层含义:人生苦短,珍惜每一个日子,追求内心的和平和安定。
3.《九歌》:“九重谢中礼,九州祈安康。
”这句话出自《九歌》,是仙女嫦娥祈求天神九重谢中礼的一段。
在端午节中,人们也会以这个古诗来祈求平安吉祥。
九重谢中礼是对天神的崇敬,九州祈安康则是对社会的安定和国泰民安的祈愿。
这句话代表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平,是端午节的重要表征之一。
4.《草堂诗余》:“风吹战鼓铮,龙舟破浪行。
”这句话表达了端午节中龙舟比赛所体现的创新和增强实力的过程。
龙舟比赛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需要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勇拼搏,风吹战鼓铮的场景是比赛中最为重要的。
龙舟比赛的过程中,向前冲破浪,代表着我们乘风破浪的动力,这也是端午节中最富有动力和活力的一部分。
二、古谚1.粽子外直香,龙舟内叫欢。
这是我们常见的端午节谚语。
吃粽子和赛龙舟是端午节中的两大活动,而这句话恰好揭示了两个活动的不同。
端午节古诗小学必背
端午节古诗小学必背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据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其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进行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同时也会读诗赏古文,其中又以《离骚》和《天问》这两首古诗最为著名。
以下是小学生必背的端午节古诗:1.《国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诗是出自《诗经·国风》中的一篇,它描绘了一个人的漂泊之路,也让人想起了端午节中的龙舟比赛。
2.《离骚》楚之长亭,满是楚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离骚》是屈原的一篇长诗,以其奇妙的描写和感人的唱和,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天问》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古诗表达了屈原临死前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样也蕴含了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情感。
4.《木兰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窗。
《木兰诗》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古诗,它让人们思维到了历史上的一个女英雄----花木兰。
这首诗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女子弱化的传统观念,以及女子的坚强和顽强勇敢的精神。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古诗中表现了我们常常会念叨“千里送毡包,礼轻情意重'的思想,将节日的快乐和亲人的思念结合在了一起。
小学生们背诵这五首古诗,可以让他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情操素养。
端午节古诗的背诵不仅可以让小学生们保留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让我们一起重温端午节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端午节的有关诗歌、儿歌或谚语
端午节的有关诗歌、儿歌或谚语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最早源于祭龙节,主要庆祝屈原的节日。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端午节在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传统便是龙舟赛和吃粽子。
划龙舟,赛龙舟,吃粽子,成为了这个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端午节与诗歌、儿歌或谚语有很深的渊源,在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歌、儿歌和谚语。
下面我们来看看端午节的有关诗歌、儿歌或谚语。
一、诗歌1.《九歌·殷其雷》:“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是出自《九歌·殷其雷》,意思是说优秀的人才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就像传说中的“千里马”,但是能够发掘出这些人才的人才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伯乐一样。
2.《离骚》:“猗与灵君期,三日不得视。
”《离骚》是屈原所作的一部长篇叙事诗歌,其中有关端午节的歌词:“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及我罷兵,沉思良久。
我行窈窕,雨雪零濛。
猗与灵君期,三日不得视。
”这首诗讲述了屈原思念故园、寄情山水的心情和祈求与灵君会面的期盼,其中端午节寓意深远。
3.《清平乐·世外桃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许多诗人都以诗歌表达了他们对这个节日的思考。
这首《清平乐·世外桃源》是宋代马致远的作品,诗歌中的“蓬山”指的就是龙舟赛的比赛场地,而“青鸟”则是指船上的队员,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和可能的胜利。
二、儿歌端午节的儿歌传颂久远,表达的是老百姓对这个节日的感情。
1.《真真棒棒的》:“端午节我最喜欢,吃粽子真味道。
”这首儿歌的歌词简单而富有节日气氛,在端午节的时候成了孩子们最爱唱的儿歌,它表达了孩子们对端午节美食的热爱。
2.《赛龙舟》:“搭桨比赛真精彩,龙头龙尾尽昂扬。
左晃右晃十二分,竞赛谁是第一名。
”这首儿歌很好地展示了龙舟比赛时船队的竞争及其兴奋和激动的状态,无疑成了孩子们在端午节时的津贴。
端午节诗句古诗幼儿园
端午节诗句古诗幼儿园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是一个缅怀历史、传承文化的时刻。
而在这个节日中,诗歌更是起到了凝聚人心、表达理念的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和儿童诗歌,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化瑰宝。
一、古诗1.“粽飘香气横溪,端午人人把剑提。
”——《登高》(唐·白居易)这一句诗歌中,白居易描述了端午节的氛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打毬子等等传统活动。
2.“五月五日风光好,踏青人少少。
”——《润州杂诗》(元·朱权)这句诗描绘了端午节这一天的美好气象,并隐含了一个人们在这一天踏青的习俗。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之涣)这首王之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端午节也常被广大读物爱好者背诵。
它描绘了一个年迈的官员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二、儿童诗歌1.“铜钱,香叶,赶快来包粽子。
盆盆米粒干、粳、糯、黍种各半扔,再放上肥猪肉,一盒就太棒咯。
”——《包粽子》这首小儿歌词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孩子们跟着妈妈、奶奶包粽子,亲手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去。
2.“古代祛瘟风,杜鹃声声悠。
艾草装糯米,闹龙舟度端午。
”——《端午节》这首小儿歌词中提到了端午节的种种传统活动:赛龙舟、装艾叶、蒸粽子等等,带领着孩子们靠着歌声,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3.“端午节到啦,田野里放堆。
堆里闪闪亮晶晶,粽叶悄悄借星星。
赛龙船哥哥划桨,弯弯的我抢龙头……”——《端午节》这首歌词幽默、轻松,贴近孩子的生活体验。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他们在端午节的欢乐生活,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节日的内涵。
以上这些古诗词和儿童诗歌不仅在形式、风格上各具特色,更描绘出了端午节的文化脉搏。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借助这些诗句,通过语言的韵律、意义来引导孩子了解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
1~3年级端午节诗句
1~3年级端午节诗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到这个节日,人们常常会写诗赋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对这个美好日子的向往。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些适合1-3年级的端午节诗句吧!1、“五月初五,人人开心一整天,吃粽子,踩麦秆,高兴极了任意玩。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们对端午节欣喜的心情,同时也展现出了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吃粽子、踩麦秆等。
2、“正午钟声报,江上龙舟跑。
赛龙舟,拍巷戏,盛大的节日来到。
”这首诗中借景抒情,以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赛龙舟为主题,营造了一个热闹的节日气氛。
3、“小粽子,香甜美味,五彩丝线编成美丽的花边,真是美好的一天。
”这首诗运用了孩子们熟悉的物品——粽子,将端午节与美食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这个节日的幸福感。
4、“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告诉我们的是世界,教给我们的是爱国,传递给我们的是传统。
”这首诗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了端午节,强调了这个节日的文化价值,并向孩子们传递了爱国情怀。
5、“端午清明踏青游,风景如画,香草馨香如醉,无限畅想,美好生活就要来。
”这首诗将端午节与春游和自然风景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看龙舟,还可以踏青游玩,享受生活的美好。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分割据,天下归心,赴河山。
”这首诗引用了屈原的《离骚》中的经典诗句,抒发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7、“端阳佳节到,粽子香气,龙舟奔腾,愿你安康快乐到永久。
”这首诗简洁明了,富有祝福之意,适合小朋友们在节日互送贺卡或礼物时用。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种文化载体,其内涵丰富,诗歌也有很多种形式。
适合1-3年级孩子们的端午节诗句可以是简单、明了的,也可以是富有意蕴的。
不管怎样,只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欢乐和文化底蕴,便足以达到目的了。
端午节的由来及诗句
端午节的由来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及诗句: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可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名句,出自《离骚》。
哎呀呀,这句话就像是屈原在大声喊出自己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就好比我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哪怕困难重重,也要坚定地向前冲呀!屈原可是端午节的重要人物呢,传说他投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身体,就纷纷投放粽子等。
2.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这是唐代诗人殷尧藩写的《端午日》里的诗句呀。
意思就是说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菖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你想想看,这多像我们有时候不想随大流,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过节,去享受那份宁静和快乐呀!这不就是端午节给我们带来的独特感受吗?
3.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哇哦,这是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里的句子呢。
说的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
这感觉多美好呀,就好像我们在为迎接端午节精心准备着,那种期待和欢喜的心情,是不是很美妙呢?就如同我们满心欢喜地准备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端午节的这些诗句真是太有魅力啦,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呀!。
端午节拓展知识:端午节来源+相关诗句,给孩子收藏!
端午节拓展知识:端午节来源+相关诗句,给孩子收藏!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一年级端午节诗句
一年级端午节诗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
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插菖蒲、喝雄黄酒等等。
一年级的孩子们也在学校里学习了端午节的意义和习俗,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节日,我们为他们准备了一些端午节相关的诗句,以下是一些推荐。
1. 粽叶包香米,端午情无比;菖蒲艾叶添,辟邪洒香气。
这首诗句简洁清新,把端午节中的几个习俗都涵盖在内。
粽叶包香米象征着团圆和代代相传,而菖蒲艾叶则是传统的驱邪物品,象征着辟邪消灾、清凉驱暑的意义。
2. 挂菖蒲,插艾叶,端午佳节喜洋洋;艾香飘飘四处散,辟邪消灾汛墙上。
这首诗句用了很多的对仗和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菖蒲和艾叶的使用象征了节日的文化内涵,而“艾香飘飘四处散”这一句则让人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氛围。
3. 赛龙舟,助力摇浆;吃粽子,团圆合家。
端午节,风起古乐,传承中华文化。
这首诗句除了描述了端午节的几个主流习俗,还表达了端午节代表的文化意义。
通过文化传承来结合人们的生活和娱乐,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雄黄酒香郁郁,蒲人舞爽洒;龙舟湖水波荡漾,观赏良辰碧绿色。
这首诗句以感官的描写来体现端午节的氛围和风情。
雄黄酒、蒲人舞和龙舟比赛都是端午节的特色活动,令人印象深刻。
5. 红枣、豆沙相间;肉松、蛋黄脆皮。
粽子香醇诱人,端午食品皆佳品。
这首诗句主要讲了端午节的美食,让人垂涎三尺。
同时,也传递出了对美食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
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运用和传承。
通过这些端午节的诗句,孩子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这个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感受到端午节的美好。
端午节有关诗句小学一年级
端午节有关诗句小学一年级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被称为“龙舟节”和“重五节”。
端午节有一系列的庆祝方式,其中最富有民间特色的莫过于舞龙船,吃粽子和赛龙舟等活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端午节更是重要的文化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让我们一起看看端午节有关诗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
一、杜甫:端午节天不变,道亦不易,端午节依旧是人们心中的节日,如杜甫所说:“民人强比节,泛泛还自期。
天不变,道亦不易,也许是最适合端午节的名言了吧!”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这首诗教给我们在这个节日祈求平安、祈强身健体的心情。
二、白居易:赛车场五月节,莲花臼上,披绿盖红,闪顶珠翠。
浴佛初燃香,祭刈始除鬼。
白居易的这首《赛车场》描绘了古时候的一些端午节的庆祝活动。
在白居易看来,端午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
三、李白:清平调·选北极者端午节的正午,我们多少会听到传统音乐的竹笛声,响彻天空之时。
在选北极者中,李白的这首诗歌美妙地描绘了五月仲夏节日的神秘感,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端午节的节日氛围也可以通过古诗词来感知。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屈原的《离骚》:有直其道、以忠临人,有勇士之心、以德保行。
屈原的爱国情怀让后人为之倾心,而他在端午节的逝去,成了端午节的重大事件。
四、曹雪芹:红楼梦“这下房整饬是只供小姐们逛玩的地方,居显亲可不许随便吆喝。
”红楼梦的曹雪芹M在描述端午节的壮观景观的时候,很清楚地告诫我们没有足够的规矩不能参与有关舞龙的活动。
五、杜甫:登标峰海门会,诸侯从,尽尝厴丽谷,倚杖望,斜月出,清风卷旌旆。
杜甫在《登标峰》一章中,用诗人的眼光与铭记界王奉使的历史乘车,吟咏五月节日的盛宴和沉醉其中的民众精神状态。
总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想起“有情王子惜弱船”的故事,也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放爱心灯。
而端午节有关诗句也是这个节日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诗句摘抄一二年级下册
端午节诗句摘抄一二年级下册本文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端午节诗句摘抄一二年级下册”的文档。
从古代民间中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在我国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
而为了让小朋友们能更好的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二年级的课本中也收录了很多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端午节的意义和美好吧。
1.《关山月》——明·张九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张九龄的《关山月》是一首反映我国古代边防生活的诗歌,它与端午节的联系在于,在古代的军队中,端午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节日,每年这时都会进行龙舟竞赛,以此来鼓舞士气,加强防御实力,抵抗异族侵略。
这首诗歌描述了边疆守卫人员难以回家过端午的孤寂,也展现了他们为保卫国家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2.《词话》——唐·韩愈仲夏六月,端午节之日也。
又名重阳、艾节、五月节,元妇图又号龙舟节,若非老百姓相沿俗,又无文人诗牍以媚之,庶几有一种节日里。
邑中以龙舟曲辞极盛。
然不以节日之乐娱人,借以孝亲,则欠奉也。
韩愈的《词话》中描写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民俗习惯。
端午节原本是为纪念中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慢慢地发展成了一个庆祝活动,人们会在该节日进行龙舟竞赛,并且吃粽子等食物,以示对屈原的怀念和纪念。
韩愈在这篇文章中,也提醒人们不要仅仅因为它的盛行而忽略了它的渊源和意义。
3.《梅花》——唐·王之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篇诗歌不是直接描述端午节,但它的意境却与端午节的氛围相得益彰。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一直被视为冬季的代表性花卉,它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开放,为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一份清新和美好。
而端午节的氛围也与这种清新和美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在这个节日里除了追忆历史,更多的是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端午节的节日起源诗句
端午节的节日起源诗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恰恰又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起源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首先被记载于《楚辞》中的《离骚》。
这个节日源于我国华夏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其背后还存在着许多让人敬畏的故事和传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心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关端午节的节日起源诗句。
古人云:“五月五日,雄黄送父母。
”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食用雄黄的记载,而后周文王时,为纪念伟大的父亲,更将此日指定为祭祖之日。
《史记》中的“屈原赋楚辞离骚”中,也有关于端午节的篇幅,这就是富有诗意的“粽子诗句”:“月峡之空,流光泻辉,有渐于光之央者。
軀体渺邈,日映其中,昭彰白日,裹粽匀浆,冒芳描鲜,飘惹馨香,诱之渠人。
桂枝以为羽翮,鸟兽皆夙之习。
形侔桂冠,叶长复茂,荣树华叶,不断其梢,知无不葳,托幽泉之清得,则不染绮烟之流毒。
照亮期月,苍灵圣曜,纂良玉之靡靡,见纳金之节节。
”这篇诗句,首先是描述了月峡之空,以及流光泻辉的场景,然后再用“裹粽匀浆,冒芳描鲜”等美味的描写来形容端午节的食品——粽子,如此精细的描绘,不仅让人垂涎欲滴,更是彰显了烹饪工艺的一种传承;接着又使用了“桂枝以为羽翮,鸟兽皆夙之习,形侔桂冠,叶长复茂”等具有诗歌感的“荣誉”词汇,不仅表达了对端午节物品的重视,而那“华叶不断”,“不染绮烟之流毒”之意,也透露出一种瑰丽、正气、神秘的东方文化精神。
另外,在《晋书》中也有类似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等关于端午节的赞颂文字:“五月五日天子祭,礼成于内郎前隔。
祀后廪盈白米洁,下令各国皆爱客。
龙舟纵横蓝水中,众声一举直天空。
王孙慰问四方客,福祉安康永无穷。
”这篇《晋书》的文字,与《离骚》的诗句不同,它大致描写了五月五日天子祭,蓝水中纵横龙舟,以及众声一举直达天空。
这些描述,表达出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喜庆祥和、欣慰安康的向往之心。
总之,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少古人的诗歌和文字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拓展知识:端午节来源+相关诗句,给孩子收藏!
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
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
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
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诗句
唐代篇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相和歌辞.江南曲》唐/张籍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常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
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江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倡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宋代篇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北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
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
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元代篇
《上京次李学士韵五首》元/王士熙
芍药阑前春信迟,燕京端午石榴时。
双双紫燕自寻垒,小小白翎能念诗。
《端午词》元/张宪
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迭雪。
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
五色灵钱傍午烧,彩胜金花贴鼓腰。
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
棹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销。
《五月芍药》元/马祖常
红芍花开端午时,江南游客苦相疑。
上京不是春光晚,自是天家日景迟。
《端午节饮客与赵伯高》元/虞集
龙沙冰井夏初融,簪笔长随避暑宫。
蜡烛烟轻留贾谊,铜盘露冷赐扬雄。
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
忽听满船歌《白苎》,翻疑昔梦倚春鸿。
清代篇
《端午念阿卯》清/郑珍
入户桃阴夕照移,久看蒲糉今娇儿。
鲁论半部应成诵,渠母前朝早任嬉。
嫩绿胡孙高蹋臂,雄黄王字大通眉。
凤仙篱侧瓜棚畔,料尔行吟新寄诗。
《端午先忌》清/王曜升
馀生十载恨蹉跎,令节闲门掩薜萝。
剩有蛟龙蟠大泽,空闻箫鼓发层波。
三闾怨在馀香草,九地恩深废《蓼莪》。
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
《秦淮竹枝词》清/周在浚
端阳节近说青溪,芳草门前踏作泥。
到得秋来人寂寞,月明衰柳夜乌啼。
《雪中桦.端午》清/史谨
鹤髪埀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浑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