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图系统课程设计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cad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cad](https://img.taocdn.com/s3/m/771d87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5.png)
工程图学课程设计ca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工程图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的绘制和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工程图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熟悉国家制图标准和常用工程图样的表示方法。
3.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绘图技巧。
4.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
5.能够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工程图设计。
6.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复杂图形的编辑和调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工程图学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对工程图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图学基本知识:图示方法、投影原理、视图表达等。
2.国家制图标准和常用工程图样:标准规范、图样表示方法、图样阅读等。
3.CAD软件基本操作:界面熟悉、命令使用、绘图设置等。
4.CAD软件绘图技巧:图形绘制、编辑修改、尺寸标注等。
5.工程图设计实例:简单工程图设计、复杂图形编辑调整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工程图学基本知识和CAD软件操作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图的实际应用和设计过程。
3.实验法:通过上机操作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CAD软件的绘图技巧和设计方法。
4.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工程图学和CAD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高性能的计算机和CAD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工程图学知识和CAD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图片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图片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1ed46b58fafab069dc0200.png)
一、设计题目图片管理系统二、设计目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已广泛普及,并且它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它是信息、软件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MIS的开发过程不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到等主要阶段的规范开发过程。
本题目实现的是图片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个人的大量图片信息,很具有现实意义。
本系统用Java语言实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并且连接Mysql数据库,达到进一步巩固Java基础理论和知识,加深Java面向对象特性的理解,锻炼利用开发工具实现Java应用软件的基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1使用的软件工具和环境开发语言:前台开发语言为java,后台数据库为MySql运行环境:NetBeans6.7 JDK6.0画图工具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2需求分析与概要设计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实现对新增图片信息的录入功能,对原有图片信息的修改及删除功能,浏览所有图片信息并能显示所有图片以及描述图片的信息,以及查询功能,其中查询功能包括按图片标题查询和按图片分类查询两种。
系统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图系统中使用的包及包中相关的类:(1) Com.Dao:此包包括操作数据库的Dao包PicDao.java: 体现“图片信息表”的Dao操作。
(2) Com.table:次包存放了显示数据表的图形化类ResultSetTableModel.java:浏览图像的控制类(3) picms:次包存放了实现本系统的图形化窗口①InserFrame.java:图片信息的插入窗体类②QueryFrame.java:查询图像信息的窗体类③ShowPicPanel.java:显示图片信息表窗体④ShowPic.java:详细显示图片信息的窗体⑤MainFrame.java:程序主窗体架构设计所下图2所示。
图片显示系统课程设计
![图片显示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1210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0.png)
图片显示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图片显示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图像构成、色彩模型、分辨率等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显示等关键步骤。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图片格式及其特点,并明白它们在显示系统中的应用和区别。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图片显示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优化图像质量。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至少一种图像编辑软件的基本工具,完成图像的简单处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现一个小型的图片显示系统,展示其功能性和技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像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图像显示技术的热情。
2. 通过对图片显示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合作中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提升学生对于图片显示系统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但需进一步培养其深度思考与合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需紧密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和项目展示,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图片显示系统原理- 图像构成要素:像素、分辨率、色彩深度。
- 色彩模型:RGB、CMYK等。
- 显示设备原理:LCD、LED、OLED等。
2.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采集:摄像头、扫描仪等设备。
- 图像预处理:滤波、去噪、图像增强。
- 图像显示:图像转换、缩放、裁剪。
3. 图片格式及转换- 常见图片格式:JPEG、PNG、BMP等。
- 格式特点及应用场景:压缩比例、图像质量、兼容性。
- 格式转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代码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2fc0ed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1.png)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代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型绘图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代码的编写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绘图系统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如栈、队列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3. 帮助学生掌握绘图系统中基本的图形绘制函数,如画线、画圆等,并能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小型绘图系统代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针对小型绘图系统中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尝试、不断调整。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提高代码质量。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小型绘图系统的原理和代码编写,掌握基本的编程技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设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绘图系统的代码编写,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小型绘图系统基本原理:介绍绘图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坐标系统。
2. 数据结构:讲解栈、队列等在绘图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缺点。
3. 图形绘制函数:学习画线、画圆、画矩形等基本图形绘制函数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4. 编程语言基础:回顾与小型绘图系统相关的基本语法,如变量定义、循环、条件语句等。
5. 小型绘图系统代码编写:根据教学大纲,分阶段完成小型绘图系统的代码编写。
- 阶段一:搭建基本框架,实现坐标转换功能。
- 阶段二:编写图形绘制函数,实现基本图形的绘制。
- 阶段三:整合代码,完善小型绘图系统功能,并进行调试优化。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9fd1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2.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系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1. 加深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3. 为今后从事操作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设计要求(1)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撤销、调度等;(2)内存管理:实现内存分配、回收、页面置换等;(3)文件系统:实现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写等操作;(4)设备管理:实现设备的分配、回收、驱动等功能。
(1)代码规范:编写清晰、易读、易维护的代码;(3)团队协作:合理分工,确保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三、设计步骤1. 需求分析:分析课程设计所需实现的功能,明确各个模块的具体要求;2. 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制定总体设计方案,划分模块,确定模块间接口;3. 详细设计:针对每个模块,进行具体实现方案的设计;4. 编码实现:按照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实现各个功能模块;5. 测试与调试:对实现的功能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试;6. 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代码进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四、预期成果1. 完成一套具有基本功能的模拟操作系统,能够演示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的主要操作;2. 提供完整的,包括注释,以便他人理解和学习;3. 形成一份详尽的课程设计报告,记录设计过程中的思考、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 通过课程设计,提升个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标准1. 功能完整性:各功能模块是否按照要求实现,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3. 创新性:设计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想法,是否对现有技术有所改进;4.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之间沟通是否顺畅,分工是否合理,协作是否高效;5. 文档质量:课程设计报告是否详细、准确,是否能够完整反映设计过程和成果。
图形编辑的系统课程设计
![图形编辑的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66514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c.png)
图形编辑的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图形编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编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图形编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图形编辑软件的使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图形设计、编辑和制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编辑和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编辑的基本概念、图形编辑软件的使用、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图形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图形编辑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图形编辑的原理和方法。
第3-4课时:图形编辑软件的使用,介绍常见的图形编辑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图形编辑软件进行图形设计和制作。
第5-6课时: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图形设计和创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讲解图形编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编辑的基础知识。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对图形编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图形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图形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编辑软件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图形编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图形编辑的知识。
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图形编辑的知识。
图解电路系统课程设计
![图解电路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a289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c.png)
图解电路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路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功能;2. 培养学生运用图解方法分析简单电路系统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路元件的符号、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图解法正确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电路分析;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享、交流、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路系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待问题敢于挑战,勇于克服困难;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了解并遵循电器使用安全规范,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图解电路分析能力尚需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电路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系统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电路图及其符号,电路的分类和功能;2.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元件的符号、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 简单电路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分析方法,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的计算;4. 图解电路分析方法:运用节点法、回路法进行电路分析,绘制等效电路图;5. 实践操作:搭建简单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功率,观察电路元件的变化;6. 安全用电与环保:电器使用安全规范,电路故障排查,废弃电器处理。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电路》:4.1 电路的组成和符号4.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4.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4.4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4.5 图解电路分析4.6 电路实践与安全用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课时:电路基本概念,电路图及其符号;第2课时:电路元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第3课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计算;第4课时:图解电路分析方法;第5课时:实践操作,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第6课时:安全用电与环保,电路故障排查。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4fda4db307e87101f69672.png)
1设计目的设计一个单文档类型的MFC AppWizard (exe)工程,工程取名为:Draw。
此程序将实现简单的绘图功能,包括点、直线、矩形、椭圆、连续线的绘制。
并且能实现绘图的控制,包括线宽、线型和颜色的设置,图形的保存和打开的使用。
2 总体设计设计图如图63详细设计首先,新建一个单文档类型的MFC AppWizard (exe)工程,工程取名为:Graphic。
为此程序添加一个子菜单,菜单名称为“绘图”,并为其添加六个菜单项,分别用来控制不同图形的绘制。
当用户选择其中的一个菜单项后,程序将按照当前的选择进行相应图形的绘制。
添加的六个菜单项的ID及名称如表1所示。
然后分别为这六个菜单项添加命令响应,本程序让视类(CGraphicView)对这些菜单命令进行响应,这六个响应函数的名称分别如表1所示。
在程序运行以后,当用户单击某个菜单项时,应该把用户的选择保存起来,以便随后的绘图操作使用。
因此在CDrawView类中添加一个私有变量m_nDrawType;用来保存用户的选择,该变量的定义如下所述:private: UINT m_nDrawType;接着,在视类的构造函数中将此变量初始化为0,程序代码如下:CDrawView::CDrawView(){// TODO: add construction code herem_nDrawType=0;}利用switch/case语句,来分别完成相应图形的绘制。
当用户选择【绘图】菜单下的不同子菜单项时,将变量m_nDrawType设置为不同的值。
程序代码如下:void CDrawView::OnDot(){//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m_nDrawType=1;}void CDrawView::OnEllips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m_nDrawType=4;}void CDrawView::OnLin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m_nDrawType=2;}void CDrawView::OnRectangl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m_nDrawType=3;}3.1点、直线、矩形、椭圆,画笔绘制对于直线、矩形和椭圆,在绘制时都可有两点来确定其图形。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50415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f.png)
小型绘图系统课程设计目录一.系统功能设计功能说明:实现基本图元(直线、圆、多边形、曲线)的绘制;功能要求:1)使用静态切分视图,将屏幕切分为左右窗格。
左窗格是控制窗格,右窗格为显示窗格。
2)使用橡皮筋技术动态演示基本图元的绘制过程。
3)基本图元的数据(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交互进行输入和修改。
4)可以对二维图形进行颜色填充操作。
5)使用填充算法结合基本图形生成算法绘制下面的图形二.详细设计关于视图是直接基于mfc单文档制作,未能实现静态分切视图功能,实现在视图上部添加控制窗格和控制按钮,视图区用以绘图显示。
详细设计如图所示。
动态演示基本图元的绘制过程:动态演示图元绘制需要添加鼠标响应事件来设置,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以直线、矩形、圆为例。
首先添加一个鼠标左键单击事件voidCJjyyView::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在视图类上方定义BOOL型变量m_startRect,设置为确认左键单击可以开始画图元,定义HCURSOR m_HCross,初始化光标为十字型光标,然后用CPoint定义三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点:m_ptOrigin;m_OldPoint;m_startPoint;此时把UINT m_ndrawtype;同时定义用以判断画的是什么图形。
定义完后再视图类中CJjyyView::CJjyyView()初始化函数:m_startPoint=0;m_startRect=FALSE;m_ndrawtype=0;m_HCross=AfxGetApp()->LoadStandardCursor(IDC_CROSS);完成后再buttondown中添加关键代码:void CJjyyView::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CView::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m_startRect=TRUE;//鼠标左键单击,设置可以开始绘制图形m_startPoint=point; //记录起始点m_OldPoint=point;//设置老点也为起始点::SetCursor(m_HCross);m_ptOrigin = point;这样左键单击的响应事件就暂时设定终了,随后需要用到buttonup的响应事件来画出图形,使用Ctrl+W也就是mfc classwizard添加鼠标松开的响应,首先添加两行代码重置绘制标志m_startRect=FALSE;//重置绘制标志::ClipCursor(NULL);//解锁光标,即将光标恢复为默认光标然后添加获取设备句柄函数CClientDC dc(this);然后用dc.SelectStockObject(NULL_BRUSH);设置画刷为空画刷。
图片管理器课程设计
![图片管理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91c52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2.png)
图片管理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片管理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计算机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图片管理器的主要功能,如打开、浏览、编辑、保存和分享图片。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片格式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图片管理器进行图片的导入、分类和整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图片管理器的编辑功能,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如裁剪、旋转和调整亮度对比度。
3. 学生能够利用图片管理器进行图片的分享和传输,提高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片信息的敏感度和审美意识,提高信息筛选和鉴赏能力。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借鉴他人观点,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力。
3. 学生养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循法律法规,合理使用图片资源。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图片处理能力和信息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图片有较高的兴趣,喜欢探索新功能,但需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和审美引导。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图片管理技能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具体学习成果为依据,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图片管理器简介:介绍图片管理器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图片管理器的种类与选择- 图片管理器的基本功能概述2. 图片管理器的操作方法:- 图片的导入与分类- 图片的浏览与编辑(裁剪、旋转、调整亮度对比度等)- 图片的保存与分享3. 图片格式及其特点:- 常见图片格式(JPEG、PNG、GIF等)- 图片格式的优缺点及使用场景4. 图片管理策略:- 图片的分类与整理方法- 图片的搜索与筛选技巧5. 信息道德与版权意识:- 图片的合法使用与分享-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图片管理器简介及操作方法第二课时:图片的浏览与编辑第三课时:图片格式及其特点第四课时:图片管理策略与信息道德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图片管理器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第二周:实践图片的浏览、编辑与分享第三周:了解图片格式及其特点,学习图片管理策略第四周:培养信息道德与版权意识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章节内容与教材中关于图片管理器的相关知识紧密相关,结合教材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图片管理技能。
图片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图片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3b5b6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5.png)
图片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图片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图片处理和管理的兴趣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图片管理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应用场景。
2.掌握图片管理系统的常用操作和技巧。
3.了解图片格式、分辨率和大小等基本知识。
4.能够熟练使用图片管理系统进行图片的浏览、分类、标记和搜索。
5.能够对图片进行基本的编辑和处理,如裁剪、旋转、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6.能够使用图片管理系统进行图片的导入和导出,以及与其他软件的兼容和交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图片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3.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以及合理使用图片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
2.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如浏览、分类、标记和搜索。
3.图片格式的转换和调整,如JPEG、PNG等。
4.图片的编辑和处理,如裁剪、旋转、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5.图片管理系统与其他软件的兼容和交互,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第一课时: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介绍。
第二课时: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如浏览、分类、标记和搜索。
第三课时:图片格式的转换和调整,如JPEG、PNG等。
第四课时:图片的编辑和处理,如裁剪、旋转、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第五课时:图片管理系统与其他软件的兼容和交互,如Photoshop、Illustrator 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图片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对图片处理和管理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图片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图示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图示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679b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1.png)
图示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图示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 掌握图示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3. 了解图示管理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优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图示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和展示;2. 能够运用图示管理系统进行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决策制定;3. 能够运用图示管理系统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示管理系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意识;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享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实践课程,以图示管理系统为载体,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1. 年级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学科基础知识;2. 认知特点: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模仿;3. 能力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2. 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
二、教学内容1. 图示管理系统概述- 了解图示管理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分析图示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特点。
2. 图示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学习图示管理系统的启动、登录和退出操作;- 掌握图示管理系统的基本界面布局和功能模块使用;- 了解图示管理系统的数据输入、编辑、存储和输出方法。
3. 图示管理系统的应用案例- 分析图示管理系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学习图示管理系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优势和方法。
4.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 探讨图示管理系统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运用图示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的方法。
5. 实践操作与拓展训练-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图示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应用;- 设计拓展训练项目,提升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图示管理系统的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15a5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9.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2. 学会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特点;3.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块或功能;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根据课程所学,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系统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
模块可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 设计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团队协作: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35人。
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包括所有设计文件、代码及相关文档;(3)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阐述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及创新点。
三、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分析所选操作系统模块的功能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3. 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编写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4. 测试与调试:对实现的系统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5. 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7. 演示与答辩:制作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回答评委提问。
四、评分标准1. 设计报告(30%):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述准确、格式规范。
2. 代码质量(40%):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创新性。
3. 演示与答辩(20%):PPT制作、汇报效果、回答问题。
4. 团队协作(10%):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沟通交流。
五、预期成果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2. 技能提升:提高编程能力,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技巧。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6bc7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e.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图像检索系统课程设计
![图像检索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fec3c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4.png)
图像检索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像检索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图像检索系统的定义、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解释图像检索中常用的特征提取和相似度度量方法;3.运用图像检索系统解决实际问题,如人脸识别、物体检测等;4.了解图像检索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挑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图像检索系统概述:介绍图像检索系统的定义、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如索引构建、特征提取、相似度度量和检索算法等;2.特征提取方法:讲解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如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等;3.相似度度量方法:介绍常用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如欧氏距离、余弦相似度和汉明距离等;4.检索算法:讲解常见的检索算法,如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和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等;5.应用案例:介绍图像检索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和图像分类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图像检索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图像检索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3.案例分析法:分析图像检索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点;4.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编写代码实现图像检索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图像检索系统导论》;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讲座和实验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摄像头和图像处理软件等。
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2.作业:布置相关的编程练习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计合理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插画手绘系统课程设计
![插画手绘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04c3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4.png)
插画手绘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插画手绘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历史发展。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技法,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插画作品。
3. 学生能了解并学习不同风格的插画作品,拓展审美视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马克笔等,进行插画创作。
2. 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实践等途径,提高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插画作品的构思、草图、正稿等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插画艺术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相互欣赏、借鉴、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技能、提升素养为核心,旨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插画手绘,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插画手绘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插画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及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插画艺术的多元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插画艺术概述2. 绘画工具与材料:讲解并演示各类绘画工具和材料的特点、用途,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绘画工具与材料3. 线条与构图:教授线条的表现力和构图原则,训练学生运用线条和构图创作插画。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线条与构图4. 色彩知识与运用:介绍色彩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和氛围。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色彩知识与运用5. 插画创作技巧:讲解并实践人物、动物、景物等不同主题的插画创作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插画创作技巧6. 插画作品分析与创作:分析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插画作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创作。
- 教材章节:第六章 插画作品分析与创作7. 团队协作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插画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ps课程设计作品
![ps课程设计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f4faa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5.png)
ps课程设计作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图片处理和设计任务。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PS软件的发展历程、界面布局和基本功能,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S软件进行图片编辑、色彩调整、图层操作、滤镜应用等基本操作,具备一定的创意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图像处理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PS软件的基本操作。
包括软件的启动和退出、界面的布局、工具箱的基本工具使用等。
2.第二章:图像的基本编辑。
包括图像的选择、裁剪、缩放、旋转等基本操作。
3.第三章:色彩调整。
包括色彩平衡、亮度对比度、色调分离等色彩调整技术。
4.第四章:图层操作。
包括图层的创建、删除、隐藏、锁定等基本操作,以及图层蒙版、图层样式等高级应用。
5.第五章:滤镜应用。
包括滤镜的类型、效果和应用方法。
6.第六章:创意设计。
包括构图、色彩搭配、字体设计等创意设计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PS软件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
2.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掌握PS软件的基本技能。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设计案例,使学生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和创意设计方法。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和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PS教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设备:提供足够的计算机和PS软件,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图课程设计
![图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5150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a.png)
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图的基本概念,如顶点、边、连通性等;理解图的性质,如握手定理、欧拉定理等;掌握图的应用,如网络结构、社会关系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路径、判断连通性等;能够使用图论软件进行图的分析和绘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图的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自我探索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图的基本概念、图的性质和图的应用。
1.图的基本概念:介绍图的定义、顶点、边、连通性等基本概念。
2.图的性质:讲解图的握手定理、欧拉定理等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图的应用:探讨图在网络结构、社会关系等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图论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图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图论的核心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图论应用,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学生使用图论软件进行图的分析和绘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图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配置图论实验设备,如计算机、图论软件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图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图的课程设计
![图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79f29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a.png)
图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了解图的应用领域,如网络、路径等问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路径、分析网络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思维进行表达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图的应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定义、图的元素、无向图和有向图的区分。
2.图的性质和分类:图的度、路径和圈、图的连通性、图的分类(如树、图、网络等)。
3.图的应用:图的应用领域介绍,如网络、路径问题等,以及如何运用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图的绘制和表示:图的绘制方法、图的表示方法(如邻接矩阵、邻接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图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图的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图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图的应用领域,并培养学生运用图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图的绘制和表示的实验,加深对图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图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图的知识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实验设备,以便进行图的绘制和表示的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姓名学号 062102501206专业班级0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指导教师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9年10月24日目录一.概述 (4)1.1 系统开发背景及研究意义 (4)1.2 设计环境与要求 (4)二.系统分析 (5)2.1 需求分析 (5)2.2 系统规划 (5)三.系统总体设计 (9)3.1 功能模块设计 (9)3.2 数据库设计 (10)四.系统详细设计 (13)五.总结 (18)六.参考文献 (19)七.致谢 (20)[摘要] 随着校园学生人数的增加,图书管理系统也发生了改革,不再是以往的手工借阅,本系统是一个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具体制度的实际需求,采用功能强大的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 2000作为数据库而开发出来的图书管理系统。
能完成图书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图书管理、图书借阅管理、职工(读者)管理和管理员管理,在实际应用中能根据用户帐号识别身份,实现借书、还书、帐号设置、图书及职工的录入,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根据权限查看图书信息、职工信息和图书借阅信息。
可以说本系统满足学校图书管理的基本需要,且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操作方便。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设计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开发的过程及后台数据库的设计。
[关键字] 图书管理系统,Visual Basic 6.0,SQL server 2000第一章概述1.1 系统开发背景及研究意义还记得刚来到大学时,学校的图书管理是人工操作的,借书时需要登记,而且还要在书架上自己一本一本的去查找,这样不仅很难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而且又费时费力。
图书管理员在办理借书登记、查询读者书记录时必须在借书记录上一个个去查找,办理还书登记时,要翻阅大量记录来删除要还图书的记录,这样以来,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历史数据很难保存和查找,对于图书的管理和借阅非常不利,且对管理员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负担和繁琐。
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开发一个用来方便管理员和图书借阅的图书管理系统,以帮助学校和学生借阅书籍的现代化和无纸化。
1.2 设计环境与要求本系统兼容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只需安装VB 6.0和SQL server数据库即可,设计执行时需要一台计算机。
具体的设计要求满足以下几点原则: 实用性:适合中小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用户界面友好,操作使用方便,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
兼容性:对于所选择的软硬件系统平台,能很好地适应开发和使用的需要。
规范性:软件设计过程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定,系统编码、文档、操作系统平台以及开发方法采用相应的标准。
第二章系统分析2.1 需求分析图书管理系统对学校管理图书和学生借阅图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运用计算机来管理系统,对于图书管理来说,手工的管理系统则凸显的繁琐,工作量较大,出错率较高,而且出错后还不易修改。
当大量的学生来借阅图书时,管理员是把其借阅的图书记录在文件中,对于管理员和工作人员来说也许当时比较清楚,但是时间一长,就要大量的翻阅和查找,费时费力;还有就是当图书被借出去之后,管理员要及时修改和记住现有图书的种类,以保证有人由于时间紧迫来直接咨询管理员某种书是否存在等。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的情况。
2.2 系统规划结合目前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借书人数,本设计主要分为四大模块来进行管理:图书管理、图书借阅管理、职工管理和管理员管理,其中图书管理主要体现在book表中,图书借阅管理体现在record表中,职工管理体现在worker表中。
系统主要通过职工借书、还书或查看书籍,来选择不同的管理员,不同的管理员对应有不同的权限,其中超级管理员administration可以设置和更改任何管理员的权限。
1.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中,主要是对“图书库”中的书籍进行管理,如新增图书更新、修改图书信息、提供图书查询和删除图书,把图书的变化情况提供给管理员。
2.图书借阅管理图书借阅管理就是对借书者的借书和还书进行管理,当借书者借书或还书时,随即对“借阅查询库”进行相应的管理。
借书成功后,“借阅查询库”会自动添加此次借书的序号、图书编号、借书职工的工号和对应的借阅时间;还书成功后,“借阅查询库”中会自动删除该记录。
3.职工管理这里所谓的职工就是读者的意思,当读者是第一次使用图书管理系统时,要首先在超级管理员那里登记,管理员分配一个帐号和权限给读者,读者自设密码。
其后再来借阅书籍时,就可以直接到相应管理员那进行操作。
4.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则是根据需要对各个管理员进行管理,并记录和反馈管理员信息。
系统包括三个管理员:借书管理员、还书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
其中只有超级管理员可以给读者分配帐号和权限。
数据流图如下所示:图2.1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信息的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定义的集合,任何字典最主要的用途都是供人查阅不了解的条目的解释,数据字典的作用也正是在软件分析和设计过程中给人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
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共同构成系统的逻辑模型,没有数据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然而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也难于发挥作用,只有数据流图和对数据流图精确的定义放在一起,才能共同构成系统的规格说明。
由于元素太多本论文只对其中主要的元素定义说明。
本论文采用卡片形式书写数据字典,每张卡片上保存描述一个数据元素的信息。
这种做法较好的实现了上述要求,特别是更新修改起来很方便,能够单独处理每个数据元素的信息。
每张卡片上包含的信息有:名字,描述,定义,位置。
表 2-1表2-2表2-3表2-4操作该系统的流程图为:图2.2 操作流程图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
因此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3.1 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亡完成的。
本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主要有:●职工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家庭住址。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图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购买日期。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总数。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总数。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书籍编号、未还书总数。
●还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书籍编号、未还书总数等。
●图书查询、图书借阅查询和职工查询。
●帐号设置。
●打印凭证。
●使用帮助。
●关于软件。
●退出帐号。
其系统模块图如下:图3 .1 系统模块图3.2 数据库设计实施是指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以下是本系统用到的数据库表。
(1)图书管理book表图3.2 数据表(2)图书借阅管理record表图3.3 数据表(3) 职工(读者)管理worker 表图 3.4 数据表本设计规划的实体有:职工信息实体、书籍信息实体、借阅实体、还书信息实体。
其实体的E-R 图如下:图3.5 职工信息实体E-R 图职工信息实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联系电话……图3.6 图书信息实体E-R图图3.7 借阅信息实体E-R图图3.8 还书信息实体E-R图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本系统共由12个窗体组成,代表不同的界面,分别为:form1 :系统功能界面 form2 :图书信息录入界面form3 :职工信息录入 form4 :借书管理form5 :还书管理 form6 :使用帮助form7 :信息浏览Frm-sys-Set :帐号管理 frmAbout:关于软件FrmLogin :用户登录 frmMsg : 注意完成了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创建后就来运行整个系统,运行程序后会现的主界面是:图4.1 系统功能界面在本次设计中,系统功能界面、使用帮助、关于软件、用户登录和注意的模块是我和本组成员一起构思和完成的。
其中由我完成的模块有:图书信息录入模块、职工信息录入模块和信息浏览模块。
在图书信息录入模块中,管理员可以对新书入库进行操作,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界面如下:图4.2 图书信息录入代码如下:Dim sql As StringDim param As ADODB.ParameterDim cmd As mandSet cmd = New mandSet param = New ADODB.Parametersql =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图书编码]= ? "If Command1.Caption = "添加记录" ThenCommand1.Caption = "确定"Command2.Enabled = False '屏蔽删除、修改、下一记录、上一记录按钮,避免出现数据库错误Command3.Enabled = FalseCommand4.Enabled = Falsecmdmodify.Enabled = Falserst.AddNewElseIf Text1.Text = "" ThenfrmMsg.ShowfrmMsg.notice.Visible = TruefrmMsg.Text1.Text = "图书编号不能为空!"Command2.Enabled = TrueCommand3.Enabled = TrueCommand4.Enabled = TrueCommand1.Caption = "添加记录"Exit SubEnd If……If rst1.RecordCount > 0 ThenfrmMsg.ShowfrmMsg.notice.Visible = TruefrmMsg.Text1.Text = "此书号已经存在!"rst.CancelCommand2.Enabled = TrueCommand3.Enabled = TrueCommand4.Enabled = Truecmdmodify.Enabled = TrueCommand1.Caption = "添加记录"Command2.Enabled = TrueExit SubEnd Ifrst.UpdateCommand2.Enabled = True '数据库更新结束后才可以点击其他几个按钮 Command3.Enabled = TrueCommand4.Enabled = Truecmdmodify.Enabled = TrueCommand1.Caption = "添加记录"职工信息录入也是如此,当有新读者需要借阅书籍时,到管理员处登记,管理员把该读者信息添加到该模块中,代码类似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