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中国历史村镇的保护发展历程与反思
79摘 要:历史村镇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我国城乡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梳理了中国历史村镇三十多年的保护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思历史村镇保护发展中应该秉持的原则与策略,即以积极改善历史村镇人居环境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地引导农村居民自主自治地投入其中,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历史村镇走向永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历史村镇;保护历程;永续保护Abstract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 are carry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in China. The paper reviews and comb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 for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nalysis of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reflection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that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people oriented to guide the self-management of rural residents,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r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alize the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villages and towns.Key words :historical village and towns ; protection process ; sustainable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8)-05-79(5)作者简介徐琳,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规划师。
名城保护30年的道路回顾与展望
历 史 文化名 城 名镇 名村 和 各类 文物 古迹 ,仍 然面 临诸 多
的 矛盾 和挑 战 。 比如 ,工业 化城 镇 化加 速发 展对 名城 和
居 民参 与 ”的小 规模 渐进 式 有机 更新模 式 ,在妥 善 处理
保 护与 发展 关 系方面 做 了有 意义 的 尝试 ,不仅 改 善 了居
打着 “ 化 兴 市 ” 的招 牌 ,新 的急 功 近 利 行 为 所 产 生 文
由北 京市委 书记 刘淇 任 名誉 主任 ,市 长 郭金 龙任 主任 ,
Sp ca lm n f rComm e eil Cou o mortn h t aig te30l 1
C i n i t i J A nv r r i oia a d ut a C t hn A c n C t n ies yo H s r l n l rl i a e y a f t c C u y
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2 0 余 处。3 年 来,从 中央到地 方 ,名 10 0
城保 护 工作 有 了长足 的发展 ,积 累了理 论与 实践 方面的若
干经验 。2 1 年6 0 2 月至7 ,由中国城科会 历 史文化名城委 月 员会 、北京历 史文化 名城保护委 员会 办公 室,在 京共 同举
20 年 至 今 又 陆 续 增 ; 1座 ;先 后 分 四批 公 布 和 增 补 全 国 01 } 9 b
的建设 性破 坏有 可 能继 续 出现 , 以及 深入 做好 保 护工 作
所 面对 的 来 自体 制 、机 制 、制度 、认 识 方面 的制 约 ,等
等。
目前 ,我 国经 济 社 会 城 乡发 展 已步 入 全 面 转 型 的 阶段 ,其 核 心 是 转 变 单 纯 追 求GDP 长 的传 统 发 展 观 增 念 ,将依 靠创 新驱 动和 文化 强 国作 为未 来发 展 的方 向。 这一 全面 的转 型 ,不仅 对政 府职 能 转变 提 出 了更 迫切 的 要求 ,也 同样 对我们 在 转型 发展 进程 中 ,切 实做 好 历史 文化 名城 名镇 名村 的保 护和 文 物保 护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站在 发展 的新 起点 ,我 们 要更 加牢 固地 树 立通过 保 护传 承历 史 文化精 髓来 提升 城 市 文化品 质 的意 识 ,进一 步强 化通 过历 史 名城 名镇 的可 持续 发展 来增 强城 市 文化 的软 实力 。
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思考
对历 史文 化 名城 名镇 名村 保护 的思考
仇 保 兴
摘
要 :本 文主要是 回顾 国务院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 护条例 》颁布 实施一年 多来,各地
历 史文化 名城名镇 名村保 护工作取得 的经验 ,并针 对地方保护 工作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明确下一步
国历 史 文化 名 城 名镇 名 村 保 护 工作 取 得 了可喜 的成 绩 ,主 要表 现 在 : ( ) 过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名 镇 名 村 的评 选 , 建 立和 完 善 了 中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名 镇 名村 的 保 护 体 一 通
系。
1 8 年 以来 , 国务 院 先 后 公 布 了国 家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1 座 ,建 设 部 和 国 家 文 物 局 先 后 公布 了 四 2 9 0 1
的工 作 思路 和 措 施 。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条例 ;保护措施
A b t a t Th s p pe i l e i w s o h x e i n e o t i e y v ro s p a e n t e p o e t n sr c : i a r ma n y r v e n t e e p re c b a n d b a i u l c s i h r t c i o o it rc la d c l r lc t s o n n i a e fe o e t a n e r s n e t e i p e e t t n o f h s o i a n u t a i e ,t w s a d v l g s a t r m r h n o e y a i c h m l m n a i f u i l o t e Re ulto s f rt e P o e t n o s o i a n l r lCii s To h g a i n o h r t c i fHi t rc la d Cu t a t , wn n l g s is e y t e S ae o u e s a d Vi a e s u d b h t t l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和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
一、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是城市的根基。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够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也能够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品质,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和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需要,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和损失。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和商业化运营的需求,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被淡化和削弱。
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监管手段,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着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的问题,使得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价值被淡化和削弱。
最后,由于缺乏有效的旅游管理和服务机制,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环境存在着卫生、安全和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监管和管理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监管和管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同时,应该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已经建成的历史文化名城,应该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仅是保护其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传承其历史文化精神和价值。
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提要:中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历史文化村镇的锐减,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导则》的内容涉与村镇传统格局、需要保护整治的建筑和构筑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要求等诸多方面,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导则在我国漫长的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传统社会里,90%的人们劳动生息在村里乡间,久而久之,村落成了地缘性、血缘性先民的聚居地,集镇演进为城乡交汇、乡里交流的区域中心。
由村镇构成的庞大自然社会形态,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劳动人民展现生存与发展智慧、安身立命并创造色彩斑斓之独特文化的纽带。
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各地村镇中文化遗产最为集中,同时也是最显唯一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展示与演绎场所,诚然应该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合理运用中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
《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历史文化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明确提出了区别于自然村镇属性的“历史文化村镇”概念,并以法律条文确定了其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
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评选方法,随后产生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标志着“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镇”两个概念与其内涵、评选标准和保护制度正式建立。
2008年,国务院第524号令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适用本条例”,显示了保护监督管理工作日趋规X化。
2012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将保护的对象扩展到“传统村落”的定义X畴,强调了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具体要求和相应必须采取的措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探讨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探讨摘要: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也呈现迅猛之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开发和保护的共同压力。
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采取新的理念和设计方式对传统的被动开发保护的方式加以改变,要理顺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历史文化遗产才能进一步融到城市空间之中,成为全市居民共有财产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形态保护;文脉传承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背景1.1历史城镇的概念与特征历史城镇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或者某一发展时期城镇的风貌,特指历史的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的保存需要比较完整保护的控制区域,遗存保留下来的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时期中的传统风貌,民族和地方特色。
历史城镇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边界,要由县管辖下的基层行政单位,这是要在乡村和城市的过渡型居民点。
它一般是县政府的所在地或者是工商业的活动为主的居民点,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再者它的特点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全国以及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具有全国的地区范围的影响,或是当地的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对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效益而且能够延续到现在。
历史城镇的再一特征是历史和自然有比较好的遗存并且能够较完整地去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情。
它是历史传承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价值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居场所。
1.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相当的丰富,而且我国政府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比较重视,早在1982年,就已经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专门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条款,这也表明以保护文物为重心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初具模型。
在2002年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了重新修订,这也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开始有计划构建单体的文物或者是历史文化名城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浅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浅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浅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浅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浅析《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于2008年4月2日由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从2008年起开始施行。
这份条例的出台,对于近几年来各省各地出现的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热潮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条例的解读,来探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的起到的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上,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使得一些历史悠久,且具有传统风貌的街巷和建筑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
同时,也存在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导致不少古村镇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过程中无情的被拆除,或者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对于资源价值并不高的建筑群落等过度开发,甚至炒作,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鱼龙混杂的局面。
因此,认真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审核、开发和保护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条例》的重要作用1.加强了大众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意识。
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要特别强调加强保护的意识。
要让人们,尤其是地方旅游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旅游规划企业、旅游景区投资商等,认识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文化意义和保护价值,让其了解哪些东西是应该保护的,哪些是必须保护的以及应该怎么保护等。
否则,可能出现投资越多,结果离要取得的效果越远。
没有正确的保护意识,盲目的开发只能把这些文化遗产毁掉。
《条例》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定义和保护做出了详细的定义,普及了大众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认知,也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规划与开发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
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近年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城市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价值。
然而,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下,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通过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二、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然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并非易事。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扩张和土地开发活动对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构成了威胁。
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导致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
其次,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
此外,城市化进程还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入和社会问题,给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境。
三、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明确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加强对违法拆除和改建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其次,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氛围。
此外,要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控制城市扩张速度和规模,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原有风貌和特色。
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高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四、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目前,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值得借鉴。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保护,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杭州的西湖保护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加强旅游管控,保护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古镇特色打造
以茶马古道遗迹及其文化习俗与古街坊、 白沫江相融合的优美川西水乡景色、骑龙山上 的古驿道和茶园、竹林、探花桥的湿地等要素 综合梳理整合,充分展示“天府水乡,茶马古 驿”的风采,建设“中国首个艺术休闲山水聚 落”。
黄龙溪古镇——码头式古镇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是以 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 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 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 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 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 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 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 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安仁古镇——公馆式古镇
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 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 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 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 筑风貌,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 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 保存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 馆27座;有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 街;小洋楼(原公益协进社址)、安仁中学 (原文彩中学)、钟楼等
谢谢观赏
旅游开发性破坏时有发生
在旅游开发方面,成都历史文化名镇中也存在着过度“人 工化、现代化、商业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古镇历史原真性 的保护。即开发是以改造为主,基本上是推倒重来,虽然通过 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好地还原了原有建筑的风貌特色和古镇格局, 但是对古镇原真性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 有的采用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购物街”开发模式,把古 镇改造成为“家家开店、户户经商”的旅游集贸市场,或者简 单地对成功案例进行参照模仿,虽然这种模式大大促进了当地 社会经济和成都近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大部分历史文化 名镇本身却逐渐丧失其原有的个性和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可识 别性。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赵勇;梅静【期刊名称】《小城镇建设》【年(卷),期】2010(000)004【摘要】@@ 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使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街巷风貌和典型民居建筑的古村镇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导致不少古村镇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浪潮中,无情地被拆旧建新,使千百年来保存下来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格局荡然无存.如何针对目前保护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以抢救更多的乡村历史遗存,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总页数】8页(P26-33)【作者】赵勇;梅静【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多规划与历史名镇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多规划与历史名镇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相关文献】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的建筑分类策略研究——以三亚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与山东朱家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 [J], 张弓;霍晓卫;张杰2.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承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贯彻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座谈会"上的讲话 [J],3.贯彻与执行并重保护与抢救联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讨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贯彻与落实 [J], 苏日娜;周恒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阶段 [J], 谢广山5.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焕发新的活力——陕西省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 [J], 何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承优秀文化延续历史脉络我国历史_省略_镇名村保护的机遇_挑战与主要任务_仇保兴 - 副本
传承优秀文化 延续历史脉络我国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机遇、挑战与主要任务仇保兴2010年12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胜利落下帷幕。
至此,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公布了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使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扩大到更大的范围,也使我国不同地域历史村镇传统风貌和建筑艺术的展示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保护好这些名镇名村对于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和延续历史文脉,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情况,分三个方面谈一下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供大家参考。
一、实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回顾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分别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保护规划的编制、保护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条例》自2008年7月1日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和审批工作。
2008年以来,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先后组织了第四、第五批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和公布工作。
目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数量达到了350个(其中名镇181个,名村169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700余个,使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日臻完善。
(二)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章规范制订工作。
《条例》颁布后,我们着手完善名镇名村保护法规的制定工作。
研究起草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这些办法分别从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保护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目前,这两个办法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已于近期征求有关部门和各省的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发布。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强制保护。
这在市场机制作用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
(三)必须抓紧抢救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镇(名村)的风貌。
名镇(名村)的风貌作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自1980年以来,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进行,城乡建设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我国现在每年的住宅和建设量在20亿平方米左右,仅上海市的年建设量相当于欧盟所有国家的年建设量。
这种史无前例的大面积的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决定了我们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优秀的文化、历史建筑正处在非常危急的阶段,如果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不能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那我们将会永远地失去这批宝贵的、不断增值的、实实在在的、可供人们世代享用的无价之宝。
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进行"旧城改造"和"空心村治理"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古镇(古村)历史风貌的宝贵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从保持历史村镇特色风貌出发去规划建设,导致不少地方从规划方案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也不顾历史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简单生硬地建广场、筑高楼、修宽马路、拓绿地,严重破坏了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脉络。
一些江南水乡古镇还有填河修路,填湖建房的现象,失去了水乡古镇的宝贵特色。
一些中西部依山傍水的历史古镇(古村)大量的开山取石、改造山河,使风貌荡然无存。
我们在此时进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保护活动,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化高潮的正反两方面教训,吸取国内外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防止"建设性"破坏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继续蔓延。
(四)"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筑遗产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
旅游的浪潮是我国另一个不可扼制的大趋势,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人数,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调研报告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那些有故事、有历史的地方。
你知道吗?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可不少,它们就像那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文化的夜空中。
听说过的有大名鼎鼎的北京、苏州,还有那些不太为人所知的小村落,比如说某个小镇上那口老井,真是能讲出许多古老的故事。
这些地方啊,不光是风景如画,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我们的历史、文化,甚至我们的情感。
想想看,那些古老的街道,那些石板路上,走过多少人的脚步啊。
有些地方的房子虽然年久失修,但它们每一块砖瓦都有话要说。
曾几何时,那里是繁华的商贸中心,热闹非凡;如今却渐渐被遗忘,成了历史的背影。
真让人感慨。
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有人说,光靠嘴上说说可不行,得下点真功夫。
比如,相关部门出,资金支持,那是必须的。
同时,咱们老百姓的参与也很关键。
想想看,要是大家都能行动起来,积极保护、宣传这些地方,那可真是事半功倍。
哎,有时候就是这点小事,让人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文化保护可不只是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保护人文精神。
那些老故事、老习俗,可不能让它们消失。
比如,有些地方的传统节日,年年都在庆祝。
那可是当地人的骄傲。
再比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有些技艺传承了好几代,真是值得珍惜。
可现在,年轻人都忙着打拼,多少人不知道自己家乡的那份珍贵。
保护文化,得从每一个人做起,让这份情怀在心中扎根。
我们也得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名城名镇名村的魅力。
旅游可不是光去拍照,吃喝玩乐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像展览、民俗表演,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想象一下,当游客们被当地的文化吸引,主动去了解、参与,那可真是一场双赢的局面。
不仅游客收获了独特的体验,咱们的文化也得到了传播和延续。
不过,这保护的工作也有不少挑战。
随意开发、盲目建设的现象,真让人心痛。
那种“只看眼前,不顾未来”的做法,往往导致了文化的流失。
想想那些被夷为平地的古建筑,真是让人痛心不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曹昌智作者简介曹昌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深刻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采取积极的应对思路、战略和公共政策,促进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和谐共赢,力主走出大拆大建改造误区,坚持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统一,通过控制-整治-更新的合理途径,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创造辉煌的未来。
关键词: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改造或更新;空间形态和历史文脉Abstract:expounds the conservation situ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profoundl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research of theor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urther, and the reasonable idea, strategy and public policy should be adopted positively.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exist side by side and play a part together. Therefore, the regeneration of city cannot destroying historical buildings, but should make space and context to be sup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Protecting cultural heritage effectively with the reasonable methods of control, renovation and regeneration is in order to serve modern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create glorious future.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renew or regeneration;space and context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3-20(11)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扩展。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二)
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文化与历史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方案旨在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套可行的保护与发展方案,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二、工作原理1.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类资源,包括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人力资源等,形成合力。
2.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提高产业附加值。
3.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确保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1.资源调查与评估:对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3.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4.文化旅游开发:挖掘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5.宣传推广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尤其适用于具有丰富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地区。
五、创新要点1.多元化发展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
2.科技支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文化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3.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六、预期效果1.经济效益提升: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浅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
浅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表时间:2018-10-09T11:32:06.0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作者:王立剑孙学美李怀乾[导读]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经岁月沧桑得以保存,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天津市规划展览馆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摘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近年来,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给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津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也得了相应的发展,本文以西井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为例,提出保护的法律依据,提出对历史名村地区进行保护的几项原则,并以切实可行的方法运作实施,共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西井峪;名村;保护1.我国现行法规条例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应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经岁月沧桑得以保存,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名镇名村得意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城市而言,村落规模小,地理位置通常较偏僻,容易被忽略甚至破坏,所以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以保护好名村整体建筑风格布局,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地位,并与2002年修订一次,2007年再次修订,2003年通过《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我国于 1985 年成为缔约国,并形成了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随着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鉴于历史文化遗产大量存在于村镇的客观事实,在借鉴国际上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逐步将历史文化名村纳入遗产保护范围。
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在制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和命名活动。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2011 年,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检查工作,是 我国自 1982 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的第 一次全国范围的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保护工作。
中国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工作回顾
从 1982 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 来,至今已有 30 年的时间,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 续公布了 6 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截至 2014 年 3 月 7 日,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 123 座,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共 252个和历史文化名村 276 个。历史 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 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都周边古镇有其鲜明的川西平原特点。其 江源地理环境特征明显、古镇建筑多样化、农耕 生活气息浓郁,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川西人文聚落, 是成都市重要的历史文化本底。
类别
历史文化名镇名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龙泉驿区洛带镇、邛崃市平乐镇、双流县黄龙 溪镇、大邑县安仁镇,大邑县新场镇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
二、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 1995 ~ 2002 年 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 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
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全面保护 2003 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 22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标志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正式进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的探讨-模板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的探讨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给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种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以有序地指导和管理未来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现状;保护体系;保护规划引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就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践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进而探讨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的规划问题。
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的必要性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系统地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进行规划研究对于系统完善地认识和保护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近年来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的回顾近年来,我国已公布118 座历史文化名城、350 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00 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数百个历史文化街区以及2357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体系。
与此同时,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法规工作也得到相应地建立健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城乡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回顾和展望赵勇1 唐渭荣2 龙丽民3 王兆芳3作者单位: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100835)2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家庄,050021)3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收稿日期:2012-05-03摘要/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保护体系 保护规划ABSTRACT/ The domestic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nd cultural city, town and village has got fruitful achievements under the concer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ince 1982.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spects of improving conservation system, ascertaining resources, launching salvage conservation, reinforcing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particip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levant research.KEY WORD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town and village,conservation system, conservation planning从1982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
2003年建设部(2008年更名为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陆续公布了5批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纵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实践问题和认识误区,一些保护概念和保护方法还需要梳理和辨析。
1 保护工作回顾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研究和实践的30年,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兴起1982~1994年左右。
1982年是重要的一年,国家颁布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第二批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革以后迎来崭新的开始。
之后,国务院先后于1986、1994年公布了第二、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又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强调城市规划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改造大规模展开,一批学者针对当时保护与发展出现的矛盾问题,分别就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规划结构与旧城更新、传统特点和风貌保护、特色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概念和保护对策[1-4]等问题展开探讨,奠定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研究基础。
1.2 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1995~2002年左右。
随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发展,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次。
1996年在黄山召开的历史街区保护研讨会和1997年建设部转发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地位和保护原则方法;1997年国家又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对16个历史文化街区进行资助。
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建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制度,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江苏、浙江、广州、昆明等地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法规也相继出台。
同时,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增至101座,平遥、丽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皖南古村落(宏村、西递)于2000年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6~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四、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增至1276处。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地方政府率先展开,周庄、同里、乌镇等一批古镇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这一时期,不少学者开展了对历史文化街区概念方法、保护规划、建筑保护更新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类型特点和保护实践[5-8]的研究,有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则集中在聚落景观、价值特色以及保护规划[9-11]等方面。
1.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全面保护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标志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正式进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随后,从2005~2010年又连续公布了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同时,国务院继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公布力度,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1处。
截止目前,已公布11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700多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数百个历史文化街区、235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城镇和乡村文化遗产的传统风貌,形成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
与此同时,保护法规工作得到建立健全。
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见》和2007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和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2008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已经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2011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先后公布的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很多学者开始反思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发展,就一些基本概念、政策制度、保护道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12-15]同时,规划、建筑、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领域的学者逐步参与进来,相关论文、著作和课题研究日益增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已经成为学术领域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从“十一五”开始,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资金,已经对100个历史文化街区、78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进行了支持补助。
2011年,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检查工作,是我国自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范围的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保护工作。
2 评定评价2.1 历史文化名城的评定条件1986年在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中,就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3条审定原则。
这是当时历史文化名城评选公布的基本标准,分别从城市文化遗产的现存状况、格局风貌和分布范围提出了条件,是以后历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选公布的基本依据和保护的基本准则。
现在来看,对今天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但是,1986年以后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些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有些公布后就摒弃了这些准则,这也是造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名不符实的原因。
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部于1996年启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才公布了首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的基本条件和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原状保存程度、现状规模和保护管理等4个方面。
2004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命名工作,各地共有224个镇、村参加了申报,经过专家初评后,确定113个镇、村庄进入拟选范围。
为提高评定的科学合理性,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2004年公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指标体系包括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部分共24项指标,其中17项价值特色指标的70分是评价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
按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基础数据表》作进一步核定后,最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58个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可以说是弥补了我国文化遗产评价领域的薄弱环节,增加了许多定量评价的指标内容,如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等级、历史建筑规模、历史街巷的数量和长度、核心保护区的面积、核心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占地比例、核心保护区原住居民比例等,能够客观反映镇、村的价值特色,改变了主观评判的局面。
2.3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评定标准的调整变化2008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城市、镇、村庄具备的条件包括4个方面: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还特别提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可以看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所规定的申报条件,基本涵盖了原有历史文化名城的3条审定原则,也包括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条件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核心内容。
为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申报条件的要求,2010年,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估标准》,制定了定量评估标准和定性评估标准,其中定量评估标准包括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护管理措施3个方面24项指标,定性评估标准包括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2个方面6项指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涉及的由于文物数量等级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规模等易于统计和评判的内容,并入定量评估标准;由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理论与研究历史职能特色不易于统计,并入定性评估标准。
与此同时,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调整优化,删掉了原有标准中不易量度和横向比较的定性指标,包括现存建筑最早年代、名人事件等级、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水平3个指标,将传统民俗和源于本地的诗词歌赋2个指标合并,增加了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核心保护区历史建筑数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3个指标,使总指标数量由原来的24项减少为23项,新增加的指标更宜于客观量度,既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内容,如强调历史建筑数量,又与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如国家和省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