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
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多层次的景物描写。
3.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1.借助想象,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2.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3.感受骈体文的声韵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对比法、联想法教学过程:第一课1.介绍作者及文体特点。
2.疏解生字词。
3.熟读课文。
4.学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课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对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体文名作《与朱元思书》进行了初步的阅读。
让我们重温一遍那“奇山异水”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针对学生的朗读曾相识何处来?师:读完本文,你发现文中的一些句子与以前所学的那些课文有相似之处?生:《三峡》、《答谢中书书》二篇“急湍胜箭,猛浪若奔”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都写了水之急。
生4:“猿则百叫无绝”和“猿鸟乱鸣”“高猿长啸”三句都写猿啼之声。
生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都写山峦重叠,树林茂密,遮天蔽日。
…………2.且品且看游一回师:文章的开头别具一格,让人仿佛即将开始一次拘一格评一句请用“我喜欢______句,因为这句写出了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你读文后的感受:喜则赞之,美则赏之。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报。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对句子的品析能力)生1:我喜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无拘无束的洒脱。
生2:我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水的清和静,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波浪翻滚的壮观情景,描慕出了震耳发聩的声音,极有气势。
生4:我喜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一句,因为这一句即写了鸟禽的声音,又反衬了山林的寂静,达到了以静写动的目的。
生5:我喜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这一句,因为它给人无限的启示和想象空间。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与朱元思书》。
这篇文章是南朝(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梁朝的吴均写的。
距今天已经一千五百多年,这么长时间流行,证明它就是个经典,那么它经典在什么地方呢?老师概括如下两句话——模山范水的杰作。
“模山范水”是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文字或者绘画描绘自然的山水,叫模范山水。
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人是劳动模范。
模山范水,因为这篇文章是个写景的文章,我们就叫它模山范水,是写景文章的杰作,不是一般的文章。
骈四俪六的美文。
骈四俪六也是成语,大家肯定没见过。
我们这堂课专门研究它,四和六就是文章的句子都是四言或六言的。
骈和俪就是文章都是一对儿一对儿地出现句子,请大家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模山范水的杰作,骈四俪六的美文。
晓东点评:开篇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特点是“简”。
“简”是开门见山,是单刀直入,没有丝毫赘语。
开始的文字简洁只为后来的浓墨重彩。
再一个特点是“奇”。
“奇”在赵老师把《与朱元思书》的精华提炼成两个成语——模山范水,骈四俪六。
然后以此立骨,撑起全篇,此等提炼的功夫,实在让人叹服。
师:这篇教材选自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你们现在是五年级,所以学它是有点难度,大家昨天已经做了预习,现在我检查一下预习结果,拿起教材一起来朗读课文,大点声,《与朱元思书》吴均,读——学生齐读课文师打断学生:有同学刚才没读准,“水皆缥碧”的“缥”应该读第三声,“缥”是绞丝旁,是一种绸缎。
缥碧合起来就是青绿色,“水皆缥碧”,连读三遍。
学生接着齐读课文师:又有问题,最后“有时见日”的“见”,应该读成“现”,表现的“现”,这叫通假字。
“有时见日”什么意思?应该是有时候出现日光,而不是有时候看见日光。
请在书上做批注,“见”是通假字,通现在的“现”,其它都还好。
读,我们基本过关了,现在看看下一步,解释词语,分析章法。
这是我们一定要进行的,请看黑板,既然大家有预习,我就提问。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5816字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
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XXX”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XXX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师:对XXX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XXX,XXX,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XXX的作品。
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XXX”。
(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生:给XXX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XXX诵读,体味文美(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研究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XXX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
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
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义?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
“净”是一个动词,消失。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生4:“XXX”,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义,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细致!你们也可把本人认为要留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谊提示呀!生5:我提示同学们留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义。
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
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
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
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
有一条江流由南向北流经杭州,他就是古代非常出名的:富春江。
今天,让我们随着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的脚步,一起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我对自己的口语表现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很少设计华美的课堂导入词。
我以为,有了足够的口语表现力,即使是平常的句子也能读出韵味来。
在这段简短的话中,富春江与学生熟悉的“人间天堂”杭州建立了联系,并指出富春江在古代就很出名,一并简单交待了作者情况。
学生的阅读期待就形成了。
忘情地朗读我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节奏和语调,并告诉他们:听完之后要学读。
我范读完第一段,就停下来,请南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
我表扬他们:读得不错。
范读完第二段,我停下来,请被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
我的评价是:要提高音量。
音量不够,读不出效果来。
第三段分成两节,南两排和北两排各学读一个小节。
北两排的印量放大了一点,效果好多了。
其间订正了一个字的读音:转,读四声。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练练朗读,北两排练读一、二段,南两排练读第三段。
”因为南两排读得好,所以安排他们读更需要声色的第三段。
过了两分钟,我起个头,学生们齐声朗读课文。
北两排读得出乎意料的好。
我把两部分同学的朗读都作了肯定,并指出:“鸢飞”以下四个分句不要读得那么大声,声音要放轻一点。
我示范了一下,再请学生读。
效果好了。
合作翻译师:请同学们同桌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口译全文。
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一会儿我们来集体解决。
学生出声翻译课文,我巡视。
走过于老师身旁,她悄悄跟我说:“你的朗读,真有中年男人的魅力!”走过李老师面前,她对我伸出了大拇指。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环节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随南朝文学家吴军一起走进富春江,去感受那里的吉山异水,体会作者的高雅情趣。
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解决这一核心问题,我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逐步推进。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层次是怎样的?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山水的独绝体现在哪里?作者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方法,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环节二:介绍作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环节三:揭示课题《与朱元思书》这个课题,与……书是给……一封信的意思。
题目讲的是写给朱元思的一份书信,一般认为课文并非是吴均给朱元思信的全文。
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部分语段。
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环节四:积累语言请同学们读准以下红色字体的读音。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这篇文章是骈体文,骈的本意是两匹马并驾。
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读四字句时,要注意它的节奏,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环节五:讲解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层次是怎样的?文章共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三段分别围绕异水和奇山展开具体了解。
这三段内容采用总起和分述的写法,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
那么作者具体写了富春江山水,哪些景物,山水的独绝体现在哪里?我们先看第一段的内容。
第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风烟聚尽,天山共色,说的是此时的富春江,没有一丝风,烟气也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看起来像是一样的颜色。
共色指同样的颜色,天与山自然不是一个颜色。
这里指的是空气宁静,给人一种清澈透明、浑然一体的感觉。
俱和共字也让我们感受到良辰美景带给作者的喜悦。
此情此景,作者忍不住要乘船畅游一般。
第二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上午九点,八年级1班语文课开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二课《与朱元思书》。
请大家打开课本,跟我一起读一遍课文。
全班齐读了一遍课文。
老师: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谁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张同学:这篇文章是朱元璋写给他的弟弟朱元思的一封家书,告诉他如何做一个好官、好人。
老师:很好。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大家对他了解吗?李同学: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将军。
老师:非常好。
我们来看一下这封家书的内容。
第一段中,朱元璋列举了“做人最不可做的几件事情”,你们都看到了吧?全班:看到了。
老师:那请问,朱元璋认为做人最不可做的几件事情是什么?王同学:他说不能假惺惺、不能胡言乱语、不能不讲信用、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不知进退。
老师:非常棒。
这些内容是朱元璋对做人的要求,大家有什么感想?刘同学:我觉得朱元璋讲得很对,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要时刻牢记。
老师:好。
那么请大家看第二段的开头,朱元璋说:“当知难固若金汤,易如反掌,亲疏有别。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张同学:意思是要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该做什么,有些事情可能很难,但是我们要坚定、决绝地去面对,有些事情可能很容易,但是我们也要认真对待。
而且在处理事情时,亲疏有别,要看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老师:非常好。
对于这段话,我再给大家解释一下。
所谓难如固若金汤,是指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不移、顽强拼搏;而所谓易如反掌,是指面对一些容易的事情,我们也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另外,朱元璋还强调处理事情要亲疏有别,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权责和处置方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因人而异。
随后,老师又与学生们讨论了第三段到第六段的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家书中的思想和精神。
最后,老师提醒大家要时刻铭记朱元璋的家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取得成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上课铃声响起,学生起立,生:老师好!师点头示意:同学们好,请坐。
师:(师播放幻灯片)人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其实,富春江的景色也毫不逊色呢。
旅途中的吴均只用寥寥100多字就将这片山光水色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吴均,走近富春江的山山水水。
师:富春江的景色美不美?生齐回答:美!师出示学生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生默读。
师:昨天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今天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预习检测)每组的4号依次回答。
一人回答不出,师:这一组的3号帮助他。
一生回答:与朱元思书的意思是“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师:回答正确!继续,下一个!师:读kuì吗?生答:读kuì,窥谷。
师点头:嗯。
4号全部回答完毕。
师赞许的说:非常好。
师: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也不可倒一字。
”现在,就让老师看看大家读得怎么样。
(出示幻灯片)现在来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读。
每个小组展示其中的一段,展示自己组的风采就行了。
(有好几个小组举起了手)哪个小组?好这个组。
一组六人齐齐站起:我们小组展示的是第三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另一组四人站起:我们小组展示的是第一段。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哪一组再来展示?一组站起:我们小组展示的是第二段。
齐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嗯,不错。
副班长,请你点评一下,三个小组,哪个小组读得更好?副班长:三个小组中,杨嘉宜分工明确读得很整齐。
杨慧敏组声音很洪亮,第四小组略微欠缺一些。
师:哦,你是说两个小组读得好一些,第四组欠缺一点,大家赞同吗?生齐答:同意。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及反思1.切实掌握文言根本知识,夯实文言根底。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作能力。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根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展品读赏析。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诵读法、归纳法、讨论质疑法展示富春江山水图片,配以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营造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富春江,风光雄奇秀丽。
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动了旅程中的吴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书信中,将这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今天,我们也来读读这封书信,跟随作者的笔触,饱览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吴均以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齐读、范读、听读等)来培养语感,初步感知内容。
朗读中串联正音、节奏、重音等文言根本知识的疏通。
可先由学生发现、质疑、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疏通。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横柯(kē)这篇课文大局部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
”还有“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
如“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应重读“箭”和“奔”。
写景散文,应放慢语速,在舒缓的语调中,展开想象,体会意境。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识,并设置解答疑难和提交学习成果的环节进展归纳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知道大家昨晚预习了没有?生(多数):预习了。
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家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找到了没有?(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许建标,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很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楚就可以。
生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很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罗彬(许建标的同桌),你听清楚了许建标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生:主要从文学上的贡献介绍吴均。
师:很好,罗彬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还有没有同学一点都不了解作者的。
生(3人):有。
师:是刚才没听清楚。
生一人笑答:也没听清楚,自己也没查。
师:很坦白,下次应认真对待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生把“庠”念yáng,“鄣”念zhàng)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
(多数生不懂读) 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林丽红,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áng”“鄣zhàng”。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3、学习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体会富春江景色之美;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导入,引出文本导入:有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之美令人神往,南朝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清隽精美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富春江之美。
(板书课题)释题:请学生解释“与”“书”的意思,说出题目的含义。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1、信中写了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写这些?3、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师:好,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首先,请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师: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了本课,下面我们对照导学案,进行检测。
二、检测预习,读通文本(ppt出示预习检测答案)师:请同桌二人小组对改纠错教师统计预习情况师:课堂上最美的应该是朗朗的读书声了,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音乐之美。
三、自主学习,读出音乐之美(Ppt展示要求及流程:1、自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内3号4号同学读,1号2号同学听读纠错。
3、4号同学展示,其余同学纠错。
展示优秀,加4分,错一处扣一分,本组纠错不加分,其他组纠错一处加一分。
4、所有4号同学齐读,其他学生听读,纠正一处错误加1分。
)师:请完成第一二项。
师:有请所以4号同学起立齐读课文。
师:4号学生声音不大,但还是很顺畅,有不正确的吗?生:纠错。
小组根据规则得分师:诵读本文,从句子韵律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是的,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骈散句相间。
当我们放声吟诵,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请让我们再次高声朗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文本的音乐之美。
师:的确是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出画面之美。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1、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
2、写水清运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 法;写水湍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写山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运用拟人 对偶的修辞;运用动静结合;正侧面相结合 的方法,突出了山的高和美。
检测题二:读准字音
yùn kē
韵柯
piāo dàng fù shì
飘 荡 负势
Xuānmiǎo
轩邈
líng yīng piǎo bì
泠 嘤 缥碧
héng kē kuī gǔ
横 柯 窥谷
yuān hè míng lì tiān
鸢 和鸣 戾天
xī xīn
息心
jīng lún
经纶
自主学习一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 意,积累文言字词。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 书,疏通文意。
•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 的感情。
•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预习检测一
简介作者和文体: 吴均,_____(时代)文学家,字____,
吴兴故鄣人。他文章文词清拔有骨气,人 称“___体”,这种文体最大的特点就是 _________,《与朱元思书》是一篇 ______(体裁)。
学习内容:课文和课下注释 学习方法: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圈点批划。有疑
问的标注在书上,然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解决。 学习时间:6分钟 检测题:
1、挑学生朗读课文。 2、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3、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形象又富有节奏感。
审美体验分享
1 2 3
美的感受
通过阅读《与朱元思书》,读者可以感受到文中 所描绘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从而获得愉悦的 审美体验。
情感的共鸣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引起读者的共 鸣和思考,使读者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更深层次的 感悟。
语言的韵味
文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在品 味语言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人物性格特点及关系探讨
朱元思与友人的关系
朱元思与友人之间情谊深厚,彼此信 任。他们在困难时期相互扶持,共同 度过难关。这种友谊使得故事更加温 馨感人。
朱元思与敌人的关系
朱元思面对敌人时表现出果断、勇敢 的特点。他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最 终战胜了敌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 使得他在故事中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 的英雄形象。
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探讨
生态意识
文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当代社会提倡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精神追求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文章所倡导的追求内心自由 和独立精神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人们摆脱物 欲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审美教育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富春江的美景,对 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骈散结合
文章骈散结合,清新隽永,历历 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吴均
吴均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 ,开创一代诗风。
时代背景
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 客多寄情于山水之间。吴均也不例外 ,他在《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了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艺术创作启示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整理
与朱元思书师:同学们,《论语》当中说“有朋自远方来”?生:不亦乐(yuè)乎。
师:不亦乐(lè)乎。
今天台下来了好多老师,知道老师们到这里来做什么吗?生:来听我们上课。
师:哦,来听我们上课,好,来,请坐。
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呀,所有的老师今天就是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
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人,走进他写的一篇山水小品。
(配乐:流水、鸟鸣的声音)自然当中听一听流水的声音,听一听鸟鸣的声音,平复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纷扰的心。
在前面我们跟随着郦道元欣赏了三峡的优美风光;在陶弘景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山川之美;在一个月夜我们与大文豪苏东坡,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享受了空明澄澈。
今天我们再回到1500年前,同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起走进富春江,感受山水之美,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与朱元思书》(板书课题:与朱元思书)来,用我们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与朱元思书》吴均师:看到这个题目之后有疑问吗?生:这个意思呢,是与朱元思写信,所写的内容。
师:好,请坐,这是一封书信,是不是?信的内容会写什么呢?你觉得信的内容会写什么?生:对友人的问候。
师:我们平时在写书信的时候,是不是也在跟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近来所做之事,近来的心情是不是呀。
好,请坐。
这篇文章距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仅留下了144个字,其他内容无从考究。
那我们来看今天的144个字是什么内容?我们今天有三个小活动,(出示课件:走进一个人,诵读一篇文,感受一份情)一同走进一个人,诵读一篇文,感受一份情,学习文我们必先识其人,看一下吴均(出示课件: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其文体清拔有骨气,谓为吴均体,因私撰《齐春秋》被梁武帝而招致焚毁免职,从此寄情山水,避世退隐),读一读。
生:齐读课件。
师:吴均,注意老师标示红色字体部分,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因为他的写作文体清拔有骨气,所以后人很多人都在模仿着吴均的这种写作方式,形成了一种文体叫吴均体。
吴均因为私自撰写一本书,叫《齐春秋》被梁武帝焚毁,自己也遭到了贬职,从此寄情山水,避世退隐。
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堂实录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
我前把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
简洁地导入上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
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
有一条江流由南向北流经杭州,他就是古代非常出名的:富春江。
今天,让我们随着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朝著名文学家吴均的脚步,一起欣赏一下富春江的美丽景色。
”我对自己的口语表现能力比较自信,所以很少设计华美的堂导入词。
我以为,有了足够的口语表现力,即使是平常的句子也能读出韵味来。
在这段简短的话中,富春江与学生熟悉的“人间天堂”杭州建立了联系,并指出富春江在古代就很出名,一并简单交待了作者情况。
学生的阅读期待就形成了。
忘情地朗读我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语音、节奏和语调,并告诉他们:听完之后要学读。
我范读完第一段,就停下来,请南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
我表扬他们:读得不错。
范读完第二段,我停下来,请被两排同学朗读这一段。
我的评价是:要提高音量。
音量不够,读不出效果来。
第三段分成两节,南两排和北两排各学读一个小节。
北两排的印量放大了一点,效果好多了。
其间订正了一个字的读音:转,读四声。
我说:“下面请同学们练练朗读,北两排练读一、二段,南两排练读第三段。
”因为南两排读得好,所以安排他们读更需要声色的第三段。
过了两分钟,我起个头,学生们齐声朗读文。
北两排读得出乎意料的好。
我把两部分同学的朗读都作了肯定,并指出:“鸢飞”以下四个分句不要读得那么大声,声音要放轻一点。
我示范了一下,再请学生读。
效果好了。
合作翻译师:请同学们同桌为单位,结合下注释,口译全文。
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一会儿我们来集体解决。
学生出声翻译文,我巡视。
走过于老师身旁,她悄悄跟我说:“你的朗读,真有中年男人的魅力!”走过李老师面前,她对我伸出了大拇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上一节课我们对《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的意思进行了疏通,也掌握了一些特殊文言用法,那现在我来提问看看大家还记得多少。
任意东西的东西什么意思?生:向东、向西师:它的用法呢?生:方位名词作动词师:猛浪若奔的奔生:动词作名词,奔腾的骏马师:皆生寒树的寒树(生沉默)师:下一位生: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师:看来大家掌握的还不错,那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篇文章,先一起把文章朗读一遍“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开始(生齐读)师:吴均用清丽典雅的文字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在我们朗读的时候仿佛眼前就展开了一幅画卷,如果让你将富春山水画出来,你会选用哪几种颜色去描摹呢?自己先思考一下。
(生思考)生:我想用浅青色师:说一下你的理由生:因为作者说“水皆缥碧”江水都是浅青色的师:水是浅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的清澈,只有这一种颜色吗?生:还有绿色,寒树,树很茂密而且是绿色的师: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还有吗?生:我觉得可能还有些棕色或黑色,因为提到了山、石头还有老鹰师:文中提到的动物只有老鹰吗?生:还有蝉、叫声很好听的鸟、猿猴师:的确这些事物颜色会深一些,那你觉得这幅画的主色调应该是什么?生:我觉得是青色和绿色,水和树比较多师:有不同意见的吗?(沉默)师:那我们互相讨论一下,注意对文章内容要整体来看,不要局限于一处。
(生讨论)师:有要主动说的吗?生:我觉得主色调应该朦胧的白色的,因为第一句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虽然风和烟都消散了,但应该还没有完全消散完,还有一些薄雾笼罩着山和水,所以天和山才会是同样的颜色。
师:好,请坐。
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朦胧这个说法很细腻,其实这里还有一处也应该是白色的,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句话能看出,因为如果水流地太急,呃,就会变成白色师:你观察地很仔细,的确水如果流地太急或冲刷到石头上的话就会有白色的浪花。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当同一篇文章展现在不同读者面前,会产生不同的解读,这正是阅读体验的差异。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熟读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3、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想象。
望“文”生“景”由“景”释“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对话法,自学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进入情境。
师:上节课共同探讨了《与朱元思书》的文言词语的理解,疏通了课文文意,先温故知新,复习提问本节课重点词句,请两位同学完成黑板上的题,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
师:全对,同学们复习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讨课文描写景物方法及景物特点,作者表达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一篇骈文读出音韵之美,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一封书信读出志趣之美。
二,合作交流,品读赏析。
师:一篇骈文读出音韵之美,本文是骈文,请找出文中出现的对偶句,并说说它们的妙处。
生1:对偶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生2: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音韵,如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师:蒋芙玲同学善于发现整散句相间的特点,掌声鼓励。
骈文是指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常用四字句、六字句,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字句成对,音韵和谐。
师:一段游记读出山水之美。
1、在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异水的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以“我喜欢文中的……它美在……”的句式赏析课文。
生1: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异水的清澈湍急的特点。
生2:我喜欢文中水皆缥碧,正面描写水色,千丈见底,运用夸张的修辞描写水深,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水清澈,作者详细描写水的静态美。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师:请一名同窗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名没有举手的。
(指一名同窗)确实是你吧。
你什么缘故没有举手?生:我字写的不行。
师:没关系。
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
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师:字写得蛮能够嘛,尽管不能说漂亮,可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
要尽力,斗胆些,勇于表示,才有成功。
不表示,就没有成功。
今天确实是一次成功,当了一次教师,板书课题。
(生欲归去)师:先不要走。
当教师尚未当完呢,给大伙儿说明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应说明为“给”,“与”有“和”的说明,书,有写的意思,可是在那个地址是名词,应该是“信”的意思。
你连起来讲明一下。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超级棒!你再看看书,会明白,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师:什么缘故两个名字?究竟是“朱元思”仍是“宋元思”,已经无从查考,可能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候,刻写不清楚,让读者“朱”“宋”难识别。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名同窗当一当小教师,给大伙儿范读一遍课文。
(生纷纷举手,指定一生。
)(学生把“缥碧”中的“缥”读成了一声,把“窥谷忘反”的“窥”读成了四声。
有两个学生起来纠正。
)师:缥,咱们很容易读错,“缥缈”中应该读一声,而“缥碧”中只能读作三声。
“缥缈”还能够写成“飘渺”,都是假设有假设无、隐约约约的意思,而“缥碧”是青白色的意思。
“窥”只有一个音,确实是一声。
他还把一个字读错了,“急湍甚箭”,“湍”应是一声,他读成了二声。
这封信美不美?一封信竟然还写得如此美!下面咱们一齐,齐声把全文朗诵一遍。
注意,适才纠正的字不要再读错了。
生:(高声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师:通过大伙儿的读,我也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刻画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
大伙儿应该明白,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篇好文章假设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诵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5816字一、情景导入,怡情激趣(课前播放优美的山水风光画面,配乐《寂静的山林》)师:同学们好!刚才大家在兴致勃勃地欣赏风光,我猜想你们一定挺喜欢旅游吧(生微笑点头)和你们一样,我也喜欢旅游观光。
因为大自然的山水鬼斧神工,钟灵毓秀,它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色,又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景;有“造化钟神秀”之雄奇,更有“清泉石上流”之幽雅,谁不愿亲近它呢今天,就让我们共读美文,随古人吴均来一次山水之旅。
(屏显课题、作者)师:对吴均有点陌生吧赶快看看注解1。
生: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师:有这样一首诗,“山际见来烟……”生:(自然顺接朗诵)“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师:这首《山中杂诗》就是吴均的作品。
他的诗文大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人称“吴均体”。
(指一生)你能为我们读一下课题,并解释它的意思吗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对了,“与”是给的意思,“书”就是书信。
成语“鸿雁传书”中的“书”也指书信。
二、涵咏诵读,体味文美(一)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师:我们通常给朋友写信,大多是写生活学习近况吧(生点头称是)古人吴均会给朋友写什么呢咱们还是先“读”为快。
不过,要注意结合注解读确字音,读通文意,并把不懂的地方勾划一下。
自由大声地读起来!(屏显: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生大声朗读,师巡视)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遇到问题没有生1:“游鱼细石”的“细”是什么意思生(脱口而出):细小。
师:对了,这个“细”可不是指的粗细,而是指微小。
生2:“风烟俱净”的“净”是不是干净的意思呢生3:这里应该指风停了,烟雾都散净了。
“净”是一个动词,消散。
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看看后文,哪两个词也是同样的用法生4:“轩邈”,这两个词是高和远的意思,注解里有“作动词用”。
师:你读得真仔细!你们也可把自己认为要注意的词给同学们作个友情提示呀!生5:我提醒同学们注意,“任意东西”中的“东西”应该是“向东向西”的意思。
师:这种用法以前遇到过吗想想《夸父逐日》。
生6:“天倾东南”的“东南”也是“向东南”的意思。
师:你很善于记忆积累。
我也提醒同学们注意,“天下独绝”和“猿则百叫无绝”中的“绝”意思不一样。
生7:前一个是“极点,独一无二”的意思,后一个指“停止消失”。
师:成语“巧妙绝伦”的“绝”正是指“独一无二”,“群响毕绝”的“绝”则是后一个意思。
师:你看,我们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比较,积累词汇,这可是我学古文的一个锦囊妙招哦,今天送给同学们了!(二)入情入境,读出韵味师:你们读了这封信,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这篇文章很美。
(板书:文美)生2:作者给朋友写信,介绍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板书:景美)师:是啊,难怪有人曾赞叹“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呢。
三分文章七分读,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封美丽的书信。
谁愿意展示自己呢(指名)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当当评委!(一生朗读全文,屏显课文,配乐《渔舟唱晚》)师:欢迎各位评委点评!生3:他读错了一个字,“急湍甚箭”,tuān,他读成了“端”。
师:你是一个细心的评委。
“端”和“湍”,偏旁可不一样哦。
生4:我觉得他读快了,应该把语速放慢些。
师:嗯,这里的景这样美,朗读时语速可以放慢一些,带着愉悦的感觉,带着欣赏的味道,入情入境地读。
生5:他在读第2段时,语速和语调应有变化,最后一句写水流得很快,应该读得急一点,高昂一点。
师:你可以示范一下吗生5:读“水皆缥碧……猛浪若奔”。
(最后一句读得有气势)师: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师:这篇文章的句式和以往读过的古文有没有区别呀生:四字一句。
有很多对偶句。
师:这些句子读来有一种什么感觉生:琅琅上口,有音乐美。
师:所以,我建议你们读的时候学学古人,摇头晃脑,读出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大家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读起来!读完了,找一个你觉得景致最美的句子!(三)个性朗读,读出自我师:我想送给你们一个展示美的机会!把刚才选择的美句用这样的句式读出来!(屏显句式:这里的真美,你看(听),(原句)。
你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同桌合读、小组合读,看谁读得最美!(生朗读准备)师:好,我们的船正在富春江上任意飘荡,两岸景色美不胜收。
你听,游客们正在纷纷赞叹呢!生:这里的山真美,你看,“夹岸高山……轩邈”。
生:这里的声音真美,你听,“泉水激石……百叫无绝”。
……(学生朗读积极投入,师简洁点评)三、品析揣摩,欣赏景美(一)明结构之妙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不由想起一句诗:“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用妙笔向朋友描绘美景的。
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奇山、异水)师:哦,这八字总领全文,紧接着作者从哪两方面写景(生:山、水)这里先总说再分说,真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啊!(二)赏水之“异”师:富春江的水有什么奇特之处呢生:这里的水很深,很清,因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生:水有时候很净,“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时候很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张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奇异的江水呢(生思考,提笔写关键词,同桌交流)生:富春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翡翠;富春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细石;富春江的水真急啊,速度竟比奔马还快!师:你的排比句式真美!生:富春江真像一条长长的青白色缎带,在两山之音蜿蜒舞动着。
江水绿绿的,静静的,清清的,各色鱼儿在水里自由穿梭追逐,有时在石缝间捉迷藏,有时又和映在水里的云朵的影子嬉戏呢。
师:啊,你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这江水描绘得这样美!你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小作家!师:同学们的描绘和作者一样美,不过作者只用了24个字,更凝练一些。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地方写得最好呢生:我喜欢“水皆缥碧”一句,“缥碧”不仅写出了水的颜色,也巧妙地写出了水深。
师:你善于从字词中发现妙处,这是好方法!生:我最喜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这里有动景有静景,二者结合富有生机。
师:是啊,鱼之动,使水别有生趣;石之静,衬得鱼娓娓可爱。
动静结合,生机无限啦!其实这一段还有一个地方也用了这种写法,你发现了吗生:前面写水是静态的,后面的水富有动感。
生:我认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得好,作者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雄壮。
师:是啊,急流奔泻胜过飞箭,波涛汹涌势如奔马!你能把这两句话美读一下吗(生富有激情地朗读这一句)师:我也感觉到了江水的壮美,生命的奔放之美!读到这里,你有没有联想到写壮美之水的诗文呢生:《三峡》中有“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师:这是长江水的奔放美。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庐山瀑布的壮阔美。
我也想起了写长白山瀑布的诗句“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升起万缕烟。
”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富春江水的奇异。
(生齐诵第2段)师:我们发现,这一段作者以简练传神的笔法写水,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激越之美,突出地表现出一个“异”字。
同学们从字词、修辞和写法等方面品析文章的妙处,这是你们自己寻得的锦囊妙招哦!(师生齐诵第2段)(三)赏山之“奇”师:真是“舟行富春江,人在画中游”啊!领略了江水之异,我们再一起去看“山”。
这时候,我们来开展一个小活动,叫做“山林寻美”。
我这个导游给你们提示了几条路径,你可以参考。
大家可以分成四人小组结伴而行,别忘了把找到的美点做个简单的批注。
(学生阅读批注活动)屏显:路径:1、观景(山):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山的奇特(山的美)2、品文:品字词、赏修辞、析写法师:你们在山林中有哪些收获呢生:“夹岸……成峰”,山本来是静止不动的,默默无闻的,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把山写出了动感。
师:你说的是写法美,化静为动。
哪些词写出了动感生:“竞”、“争”、“轩邈”、“直指”这些词写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动感。
师:这是一种刚劲的力量美。
生:我从这几句感受到了山的形态美。
我还从“泉水激石……无绝”几句感受到了山上的声音美。
师:哦,这里写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用个词形容一下!生:这里有泉声、鸟叫声、蝉鸣、猿叫,我感觉这种声音挺热闹,很欢快。
生:我觉得这些声音是和谐的,充满了生机。
师:山养育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又给山以勃勃生机。
这里的声音可以称之为——生:乐曲。
天籁!师:从这美妙的天籁中你能感受到山上的什么气氛呢(生凝神思考)生:我觉得山上是热闹的,又是幽静的。
师:(疑惑状)哦这不是矛盾吗生:这里作者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因为寂静,才听得见这些美妙的声音。
我是想起了一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你分析得真好!其实,从这些声音里,我感觉到的不仅是山林的幽静,更有作者内心的纯净啊!生:我发现了修辞美。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具有音韵美。
(男女声对读这个对偶句,体会对称的音乐美)生:我觉得这里的词语很美。
“泠泠”“嘤嘤”两个叠词,读来也很有韵味。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里的“泉水激石”的“激”为什么不用“敲击”的“击”呢师:你读书真爱思考。
咱们可以讨论一下,词典这个军师也可搬出来用!(参与学生讨论)生:我觉得“激”有“激情、激昂”的意思,“敲击”的“击”只是一个动作,用“激”更能表现水撞在石头上很急。
生:我查了词典,“激”有“水遇到障碍物向上涌”的意思,还有“急剧强烈”的意思,“击”只有“撞击敲击”的意思,读到“激”字,更能让我们想像泉水撞在石头上四处飞溅的形态。
师:嗯,很有道理,用“激”也更能让我们想像泠泠作响的美声呢!作者写景,可真是字字珠玑啊!我们读过的诗文中,也有不少像这样妙词传神韵的诗句呢!生:“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香”。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很形象。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了的。
师:我们的积累这样丰富,写作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妙用字词哦。
生:我还要补充,我从最后一句话中读出了山上的光影美。
忽明忽暗,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生朗读这一句,体会明暗交替的光影美)师:我也在这里仔细寻找过美点呢,这是我的收获:(屏显:这里的山,美在山势奇特,高峻雄奇;美在天籁动听,生机勃勃;美在明暗交替,色彩奇异。
这一段文字,美在角度丰富:视听结合,有形有声。
美在动静互衬:写山之势,化静为动,显生命力,写山之声,以动写静,衬清静心。
美在用词传神,美在修辞生动,美在骈散相间,美在有景有情……)师:这真是美点多多,美不胜收啊!让我们用最精彩的诵读来表现这说不尽的美!(生齐背第3段)四、探究交流,领悟情美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吴均在这封信中没有叙写一些生活琐事,转而用美丽的文字描绘美丽的景致,心中一定也有特殊的感情吧请你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