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劳动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单元设计:本单元内容属于“欣赏·评述”领域,选择了古今中外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营造氛围,通过提问、比较、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步入欣赏的情境,通过欣赏过程的不断递进,学到欣赏的方法,并深刻认识“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一主题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 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播放美术作品,请同学依次欣赏.(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过程中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为什么历代艺术家都选择“此主题”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你

如何看待此主题.

根据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整理总结如下: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各种需求,劳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则是人类对生活的模拟与表现。从古至今,大量的艺术作品都以劳动为题材,反映了艺术家对劳动的体验与感受,记录了劳动者的艰辛、欢乐和坚强。劳动是画家笔

下的生命赞歌,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二:分析欣赏阶段

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师生同分析课本1----2页的美术作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

会的特点加以分析,请同学尝试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情节.通过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评述讨论

出示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2.对作品中人物劳动过程中的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能突出劳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即可.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

教师准备:

<夯歌>: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的精神风貌。技巧:油画夯歌将人物处理在视平

线以上的位置,并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大升腾的感觉。富有装饰意味的色彩处理加强了这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的勃勃生机,这是对劳动的虔诚赞美和热情讴歌。

<粮食>:在这幅宽约4米的巨幅作品中,作者表现了苏联集体农

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着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

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

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

三:发展阶段:

对劳动创造社会有什么看法或体会? 你认为人类在不断的超越自我,奋发创新的同时,应该如何兼顾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你要怎样表现这个主题.

教学总结;

劳动创造世界,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他在为我们幸福的生活而忙碌.那他就是伟大的,就应该受到每一个人的尊敬.这是这节课的宗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