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
文言文短篇及注释六篇(课外积累)以下是六篇文言文短篇及注释,这些文章均选自课外读物,旨在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1.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罔:迷惘,陷入困境。
殆:疑惑,危险。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产生疑惑。
”2.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苦、劳、饿、空、拂乱、动、忍:均为使动用法。
曾:通“增”。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挨饿,使他的身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所作所为都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3. 《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坳堂:屋中的低洼处。
芥:小草。
胶:粘住。
夭阏:阻塞。
图南:计划向南飞。
【译文】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那么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下方向它托着翅膀,然后才能往南飞。
4.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注释】属:通“嘱”。
委托,托人转告。
存:活下去。
好:喜好。
能:能力。
诺:答应。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告诉孟尝君,希望能在他门下寄居求食。
文言文翻译加注释摘抄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礼者,国之基也。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注释:1.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去见梁惠王。
2. 王何必曰利:王何必只说利益?3. 亦有仁义而已矣:也有仁义就可以了。
4. 王曰何以利吾国:王问如何使我国得利。
5.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大夫问如何使我家得利。
6.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得利。
7. 上下交征利:上下都追求利益。
8. 国危矣:国家就危险了。
9. 夫仁者,国之宝也:仁是国家的珍宝。
10. 礼者,国之基也:礼是国家的基石。
11. 入则孝,出则弟: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兄长。
12. 谨而信:谨慎而且诚信。
13. 泛爱众,而亲仁:广泛地爱众人,亲近仁人。
14.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行为不能达到目的,都要反过来寻求自己的原因。
1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
16. 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失去这样的心。
译文: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难道不是有什么利于我国的事情要告诉我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说利益呢?也有仁义啊。
大王问如何使我国得利,大夫问如何使我家得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我自己得利,上下都追求利益,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仁是国家的珍宝,礼是国家的基石。
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兄长,谨慎诚信,广泛地爱众人,亲近仁人。
行为不能达到目的,都要反过来寻求自己的原因。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失去这样的心罢了。
”摘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夫仁者,国之宝也;礼者,国之基也。
”“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文言文注释讲解
远公诲弟子
• 【注释】 ①堕者:同“情者”,懒惰的人。 ②桑树之光:照在桑榆、榆树梢上的落日 余辉,比喻老年时光。朝阳之晖:比喻年 少时光。 ③词色:同“辞色”,言辞和表 情。苦:指恳切。
程门立雪
• 注释 • 选自《宋史·杨时传》。 • 属(zhǔ):撰写。 • 潜心:用心专而深。 • 见:拜见。 • 盖:大概。 • 瞑坐:打瞌睡。 瞑:闭上眼睛。 • 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侍:服侍。 • 去:离开。 • 颐既觉:程颐睡醒后。既:已经。
千金求马
• 【注释】 (1)君:国王;
皇帝。 君人:人君, 国君。
(2)以:用 (3)涓人:国君 的太监,古代王侯宫中 通报传达的人。 (4)请:请让我; 请允许我。 (5)反:通"返", 返回。 (6) 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
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 意思相同
2.《论语》二则
【注释 】 (1)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尊称。此处,《论语》里的子是孔子 (2)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 治”。 (3)北辰:北极星。 (4)所:处所,位置。 (5)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字词翻译
1) 子贡:孔子的弟子 2) 问:请教。 3) 政: 治理国家的方法 4) 足:使……充足 5) 食:粮食 6) 兵: 军队,战备,兵力 7) 信: 信任;信仰 8) 子: 孔子,字仲尼 9) 斯: 这 10)皆: 都
11)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 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国家政权 就立不住。 12)民信之:民之信, 取信于民。 13)有若:孔子弟子 14)用:国家的财用 15)盍彻乎:为什么不用十分抽 一的税率呢?盍:何不。彻:西 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 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16)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文言文积累翻译及注释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故世称项籍。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陈涉等起大泽中,会遭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涉乃立楚将项燕之子,是为楚怀王。
吴中少年,皆争附之。
注释:1. 项籍:即项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楚汉争霸中的重要人物。
2. 下相:地名,今属江苏省宿迁市。
3.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4. 陈涉:即陈胜,秦末起义军领袖。
5. 大泽中:指大泽乡,今属湖北省武汉市。
6. 会:恰逢,适逢。
7. 道不通:道路不通畅。
8. 度:估计,预计。
9. 失期:未能按时到达。
10. 法皆斩:按照法律,都要被斩首。
11. 项燕之子:指项燕的儿子,项燕是楚国的名将。
12. 楚怀王:楚国的君主,项羽的叔父。
13. 吴中少年:吴中地区的年轻人。
翻译:项籍,是下相人。
字叫羽,所以世人称他为项籍。
秦始皇二十六年,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错过了期限。
按照法律,错过期限的人都应该被斩首。
陈涉于是立了楚将项燕的儿子,这就是楚怀王。
吴中地区的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他。
原文: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籍父死,家贫不能葬,乃行佣作,籍乃少年,独籍得学书,爱读书,然不喜文字。
注释:1. 八尺余:身高八尺多,古代一尺约合今0.23米。
2. 扛鼎:举起鼎,形容力大无穷。
3. 行佣作:做雇工。
4. 学书:学习书写。
5. 不喜文字:不喜欢文字。
翻译:项羽身高超过八尺,力气大得能举起鼎。
他的父亲去世后,家里贫穷,无法安葬,于是去做雇工。
项羽虽然年纪轻轻,却只有他一个人有机会学习书写,他热爱读书,但不喜欢文字。
原文:籍既长,往从师学剑,数岁,学不成,去。
又学万人敌,亦不中,去。
籍乃学兵法,无所不窥。
注释:1. 往从师学剑:去拜师学习剑术。
2. 数岁:几年。
3. 学不成:学习没有成功。
4. 万人敌:形容剑术高超,可以敌万人。
5. 亦不中:也没有成功。
6. 学兵法:学习兵法。
文言文注释新解释及翻译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 子:指孔子。
2. 学:学习。
3. 而:连词,表示顺承。
4. 时:按时。
5. 习:复习。
6. 之:代词,指所学的内容。
7. 说:通“悦”,愉快。
8. 有:有。
9. 朋:朋友。
10. 自:从。
11. 远方:远处。
12. 来:来。
13. 乐:快乐。
14. 人:别人。
15. 不知:不了解。
16. 而:连词,表示转折。
17. 愠:生气。
18. 君子:有道德的人。
新解释:
孔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态度。
他认为,学习之后能够按时复习,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事情。
当有朋友从远方来,能够感到快乐,这是因为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一种美好的经历。
而更重要的是,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自己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不愤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之后,能够按时复习,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文言文积累摘抄加注释
文言文积累摘抄加注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注释: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注释: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注释: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注释: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注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注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注释: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不含杂质)不含功利之心,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容易变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注释: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求知,谨慎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实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注释:没有一步步的走,无法达到很远的地方;没有由小流积聚,就不能形成江海。
鼓励人们要慢慢积累,才能取得最终成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注释: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超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天地合,而生万物;阴阳交,而化育群生。
水火不相容,而济其用;刚柔相济,而万物和。
此自然之理也,岂非至妙哉!
译文:
天地相合,乃孕育万物;阴阳交汇,化育众生。
水火本不相容,却能互补其用;刚柔相辅相成,万物得以和谐。
此乃自然之理,岂非极妙之事!
注释:
1. 天地合:指天地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处比喻宇宙的和谐。
2. 生万物:指天地结合后,产生各种生物。
3. 阴阳交:阴阳,指自然界中相对的两种力量,交,即交汇、结合。
此处指阴阳
二气相互融合,促进生命的繁衍。
4. 化育群生:化育,指养育、培养;群生,指众多生物。
此处指阴阳交汇,使得
众多生物得以成长。
5. 水火不相容:水与火,一冷一热,性质截然不同,通常不相容。
6. 济其用:济,补充、辅助;用,作用。
此处指水火虽然不相容,却能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作用。
7. 刚柔相济:刚,指刚强;柔,指柔弱。
此处指刚强与柔弱相互补充,使事物达
到和谐。
8. 万物和:万物,指世间万物;和,和谐。
此处指万物因刚柔相济而和谐相处。
9. 此自然之理也:此,这个;自然之理,自然规律。
此处指上述所述的规律是自
然界的基本法则。
10. 岂非至妙哉:岂非,难道不是;至妙,极妙。
此处表达对自然规律的赞叹。
文言文全解翻译及注释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释:1. 晋太元中:晋朝太元年间,指东晋时期,公元376年至396年。
2. 武陵人:武陵地区的人,武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3. 捕鱼为业:以捕鱼为职业。
4. 缘溪行:沿着溪流行走。
5.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6. 忽逢桃花林: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
7. 夹岸数百步:两岸相隔数百步,形容桃花林非常宽阔。
8. 中无杂树: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9. 芳草鲜美: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
10. 落英缤纷:落花纷纷飘落。
11. 渔人甚异之: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12. 复前行:继续向前走。
13. 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译文: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
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全文注释及翻译如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在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地区的人以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忽然他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林中没有任何杂树,只有桃花。
花草香气扑鼻,景色非常美丽,落花纷纷飘落,渔夫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他继续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注:本文选自东晋时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描述一个渔夫偶然发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之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文言文注释
《唐雎不辱使命》注释:1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2使:派遣,派出。
3谓:对...说。
4许:恩,答应。
5虽然:即使(就是)这样。
6曰:说。
7终:始终8守:守护。
9欲:想10以:用11之:的12其: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13许:可要,必须。
14易:交换。
15加惠:给予恩惠。
加,给予。
16虽然:即使这样。
虽,即使。
然,这样。
17弗:不。
18以:用。
19且:况且。
20而:但。
21以:凭借。
22秦灭韩亡魏:秦国灭了韩国和魏国。
2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故,24所以。
错意,置意。
错,通“措”,安放,安置。
25请广于君: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扩充。
于,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26逆:违背。
27轻:轻视。
28与(yú):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9非若是也:不是这样的。
非,不是。
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30直:只,仅仅。
31谓:对…说。
32怫(fú)然:盛怒的样子。
怫:盛怒;然:……的样子3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公,相当于“先生”,古34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这是秦王暗示唐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35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
36伏尸:使尸体倒下,使动用法。
37流血:使血流,使动用法。
38布衣:平民。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这里指的是下文所说的“士”,即游说诸侯的策士。
他们有胆识,有本事,但没有爵位,所以也称布衣。
39抢,撞。
徒,光着。
40跣(xiǎn):赤足。
41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42士: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43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44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45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仓,通“苍”,青色。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1.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文言文短句及翻译注释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去实践它的人,去实践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注释: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要加以改正。
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注释:宇宙不停运转,君子应该不断地自我加强修养。
8.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翻译注释:言行谨慎,诚实可信,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注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1. 谁谓秦无人?翻译注释:谁说秦国没有人?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注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注释: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注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注释: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注释: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8.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文言文翻译三则原文注释
一、《论语》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
3.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5. 不亦乐乎:不是很快乐吗?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是很君子吗?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史记·陈涉世家》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
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息而叹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1. 陈胜:秦末起义领袖之一。
2. 阳城:地名,今河南省登封市。
3. 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
4. 辍耕之垄上: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
5. 息而叹曰:停下来叹息说。
6.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7. 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译文:陈胜是阳城人。
他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作,放下耕具走到田埂上,停下来叹息说:“唉!小鸟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志向呢!”三、《战国策·齐策》原文: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客游于梁,贫甚,客食无余,遂往见孟尝君。
孟尝君曰:“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曰:“吾愿以车马从者,可乎?”冯谖曰:“愿之。
”注释:1. 冯谖: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名的策士。
2. 贫乏不能自存: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
3. 客游于梁:在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游历。
4. 客食无余: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
5.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著名的政治家。
6. 吾愿以车马从者:我希望用车马随从您。
7. 愿之:愿意。
译文: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贫穷得无法维持生计,他在梁国游历,贫穷到了极点,作为客人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于是去见孟尝君。
孟尝君问:“冯先生有亲人吗?”冯谖回答说:“有老母亲。
文言文短句翻译及注释
一、《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注释:1. 学而:学习之后。
2. 时习:按时温习。
3. 说:通“悦”,高兴。
二、《论语·为政》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注释:1. 三省:反省。
2. 吾身:自己。
3. 忠:忠诚。
4. 信:诚信。
5. 传:传授。
三、《论语·八佾》原文: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翻译:八佾(古代舞蹈队形)在庭院中跳舞,这是可以容忍的,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注释:1. 八佾:古代舞蹈队形,由八行八列组成。
2. 是:这。
3. 可忍:可以容忍。
4. 孰:什么。
四、《论语·里仁》原文:富而不骄,贫而不谄,何如?翻译:富有而不骄傲,贫穷而不谄媚,怎么样?注释:1. 富:富有。
2. 骄:骄傲。
3. 贫:贫穷。
4. 谄:谄媚。
五、《论语·雍也》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释:1. 己所不欲:自己不愿意承受的。
2. 施:施加。
通过以上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的这些短句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学习这些短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短句,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文言文带注释的翻译
原文:子曰:“君子之道,费而能事亲,乐而不忧,可谓孝矣。
疏于事亲,则吾亦忧矣。
”注释:子曰:孔子说。
君子之道:君子的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
费:费用,此处引申为“用尽”或“尽其所能”。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事亲:侍奉父母。
乐:快乐,此处指心情愉悦。
不忧:不忧虑。
可谓:可以说是。
孝:孝顺。
疏于事亲:对父母不孝顺。
则:那么。
吾亦:我同样。
忧:忧虑。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行为准则,能够尽其所能去侍奉父母,心情愉悦而不忧虑,可以说是孝顺了。
如果对父母不孝顺,那么我也会感到忧虑。
”文言文原文:孔子曰:“君子之道,费而能事亲,乐而不忧,可谓孝矣。
疏于事亲,则吾亦忧矣。
”【注释】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道: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
费:用尽,尽其所能。
事亲:侍奉父母。
乐:快乐,心情愉悦。
不忧:不忧虑。
可谓:可以说是。
孝:孝顺。
疏于事亲:对父母不孝顺。
则:那么。
吾亦:我同样。
忧:忧虑。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行为准则,能够尽其所能去侍奉父母,心情愉悦而不忧虑,可以说是孝顺了。
如果对父母不孝顺,那么我也会感到忧虑。
”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君子应当以孝顺父母为根本,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因事亲而忧虑。
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倡导。
文言文带注释带翻译
【原文】
嗟余幼小心志,夙夜忧叹。
怀土之思,夙兴夜寐。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岂无山川之异,独此悲风?
怀人兮,思归。
归去来兮,儿女情长。
【注释】
1. 嗟余:嗟,感叹词;余,我。
2. 幼小心志:年幼时的志向。
3.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4. 忧叹:忧虑叹息。
5. 怀土之思:怀念故乡的情感。
6.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7. 靡有朝矣:没有早上了。
8. 岂无山川之异:难道没有山川的差别吗?
9. 独此悲风:只有这悲哀的风。
10. 怀人兮,思归:怀念亲人,想要回家。
11. 归去来兮,儿女情长:回家去吧,儿女之情长久。
【翻译】
唉,我年幼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日日夜夜都在忧虑叹息。
怀念故乡的情感,使我早起晚睡。
早起晚睡,没有早上了。
难道没有山川的差别吗?只有这悲哀的风。
怀念亲人,想要回家。
回家去吧,儿女之情长久。
文言文注释
武陵:古代郡名。
今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两岸。
杂:别的,其它的。
芳:指花。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惊异。
欲:想要。
便:于是,就。
穷:穷尽。
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得:看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
舍:离开。
初:开始。
才:副词,仅仅,刚刚。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通:通过。
22. 课陋室铭:(1)在: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
是: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有。
(6)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德馨:品德高尚。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
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9)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3)之:助词,插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②文件;书信。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文言文注释详细翻译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注释及翻译:1.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豫章:古地名,指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
- 故郡:旧时的郡治。
- 洪都:南昌的古称。
- 新府:新建的府治。
- 翻译:这里是南昌,古称豫章郡,现在是新建的洪都府。
2.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星分翼轸:星辰分布,指南昌地处翼轸二星之间。
- 地接衡庐:地处衡山与庐山之间。
- 翻译:南昌地处星辰分布的翼轸二星之间,土地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3.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 襟三江:以三江为襟带,指以赣江、抚河、信江为襟带。
- 带五湖:以五湖为带,指以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带。
- 控蛮荆:控制蛮族地区,指控制荆楚之地。
- 引瓯越:引导瓯越之地,指引导越地。
- 翻译:南昌以三江为襟带,以五湖为带,控制着荆楚之地,引导着越地。
4.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 物华天宝:指物产丰富,如天上的宝物。
- 龙光射牛斗之墟:指南昌的物产之光如龙的光芒照耀着牛斗二星之墟。
- 翻译:南昌的物产丰富,如天上的宝物,其光芒照耀着牛斗二星之墟。
5.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人杰地灵:指人才杰出,土地灵秀。
- 徐孺:指徐庶,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 陈蕃:指陈蕃,东汉末年名士。
- 榻:坐榻,指陈蕃为徐庶所设的座位。
- 翻译:南昌之地人才杰出,土地灵秀,如徐庶之才,陈蕃为其设座。
全文翻译:这里是南昌,古称豫章郡,现在是新建的洪都府。
南昌地处星辰分布的翼轸二星之间,土地连接着衡山和庐山。
南昌以三江为襟带,以五湖为带,控制着荆楚之地,引导着越地。
南昌的物产丰富,如天上的宝物,其光芒照耀着牛斗二星之墟。
南昌之地人才杰出,土地灵秀,如徐庶之才,陈蕃为其设座。
经典文言文及注释及翻译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1. 子曰:孔子说。
2. 为政:治理国家。
3. 以德:用道德来治理。
4. 譬如:比如。
5.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的北方,常用来比喻最高的地位。
6. 居其所:居于它的位置。
7. 众星共之: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居于自己的位置,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原文】《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释:1.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家。
2. 得道:行得正道。
3. 多助:得到许多帮助。
4. 失道:偏离正道。
5. 寡助:少帮助。
6. 至:极点。
7. 亲戚畔之:亲戚都背叛他。
8. 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顺从他。
【译文】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的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原文】《庄子·逍遥游》庄子曰:“逍遥游于无穷之境,而无所待。
”注释:1.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
2. 逍遥游:自由自在地游历。
3. 无穷之境:无尽的境界。
4. 无所待:无所依赖,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译文】庄子说:“自由自在地在无尽的境界中游历,不依赖任何外界条件。
”。
语文文言文注释及鉴赏
语文文言文注释及鉴赏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⑴ 在:在于,动词。
⑵ 名:知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 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 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⑻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⑼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
⑽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即《金刚经》。
⑾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音乐。
⑿之: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⒀乱耳:扰乱双耳。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⒁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⒂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⒅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19)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言中一指都指说。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1—3句《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知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知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蛇添足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
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 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 “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 人。
(10)或:有时 (11)安事:怎能 (12)且:尚且,姑且 (13)况:况且 (14)以为:把当做 (15)今:现在
1.《论语》二则
【注释】 (1)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 (2)悱:音fěi, 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 (3) 隅:音yǔ,角落。 以:根 据。 反:类推。
注释: 喟然:叹息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仰弥高,不可及;钻弥坚,不可入。 之,指孔子之道,亦指孔子其人。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前在后,喻恍惚不可捉摸。 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次序貌,诱,引导。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文约礼,孔子教人,唯此二事。 卓尔,峻绝。 末由也已:末,无,无路可由。
剑不行。”
• 5、是:这是。 • 6、吾剑:我的剑。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
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 方
16、于:到。(其剑自舟中 坠于水
• 8、矣:了。
纪文达智对乾隆
• 【注释】 ⒈纪文达:即纪昀,字晓岚,谥号文达
• ⒉入直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 ⒊直庐: 值班的书房 ⒋仓皇:急忙 ⒌短视:近 视 ⒍亟(jí):急 ⒎说:解释 ⒏衣:穿衣。
8.将:率领、统率。
18.禽:同“擒”,捉获
9.几何:多少。 10.于:对于。
19.天授:天生的。
水滴石穿
为:担任 令:县令 库:钱库
巾:头巾 乃:这
勃然:发怒的样子
足:值得 斩:斩杀
援:拿,在文中用“提”
劾:揭发罪状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用绳来锯木头,(时间
长了)木头会断;水滴石头,(时间长了)石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 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 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 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 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 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 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
。
12.应:应答 13.俄而:不久 14.息:同“熄”,灭。 15.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 烧
16.次:按次序 17.坐:同“座”,座位。
18.录:采纳,引申为 邀请。
19.乡(xiàng)使:先前假使。乡同 “向”,一向,先前;使,假使,假如。 20.亡(wú):同"无",没有。 23. 为:当作,作为。 22.乃:于是,就 22.寤(wù ):同“悟”醒悟,觉悟。
刻舟求剑
9、若:像。
• 词语注释 • 1、涉:过,渡。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 吗?惑,愚蠢,糊涂。“不
• 2、者:……的人,定语后 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
置的标志。
问句式。
•
3、遽(jù):急忙,快。
12、行:<动词>运行。《刻 舟求剑》:“舟已行矣,而
• 4、契(qì):雕刻
妻子:妻子和儿 女 彼:这个。 效:模仿。 病:毛病。 病心:心口疼。
曲突徙薪
注释
1.秉:掌握 2.害:嫉妒,怨恨 3.宜:应该 4.至:到 5.过:拜访。 6.突:烟囱 7.傍:同“旁”,旁边。 8.更:改变 9.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不:同 “否”,否则。
10.且:将要 11.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 “默”。
• 通假字
• 傍:通“旁”,旁边。 嘿(mò)然:不说 话的样子。嘿,通“默”。 息:通“熄” ,灭。
• 乡(xiàng)通“向”,从前。 寤:同“悟 ”,醒悟,觉悟。 不 (fǒu):同“否”。 坐:同“座”,座位。 亡(wú):同"无",没有 。
原谷谏父
解释 祖:祖父,即现在的爷爷奶奶·。 捐:抛弃,丢弃。 谏:好言相劝,相告。 原谷:人名。 厌憎:厌弃,憎恨。 欲:想要。 欲捐之:想要丢弃他。之代词代 指"祖",文中的祖爷可译为他。 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表十 岁后再过五岁。 岂有:怎么可以。 是:这,此是。 负义:违背道义。负: 违背。 从:通 做,顺从 作:做,制作。
千金求马
• 【注释】 (1。
(2)以:用 (3)涓人:国君 的太监,古代王侯宫中 通报传达的人。 (4)请:请让我; 请允许我。 (5)反:通"返", 返回。 (6) 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
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 意思相同
郭伋传
• 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
• 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 竹马:骑在儿童胯下的竹竿。 • 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 期(先期一日):约定的期限期 • (须期乃入):约定的期限 • 讫:完毕 • 及:等到
学者有四失
• 注释①失:过失。 • ②或:有的人。 • ③失则多:失在贪多。失:错在。 • ④易:简单。 • ⑤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 ⑦救:补救。 • ⑧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 ⑨善:长处。 • ⑩而:连词,表而且。 • ⑪者:······的人。
11)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老 百姓对朝廷缺乏信任,国家政权 就立不住。 12)民信之:民之信, 取信于民。 13)有若:孔子弟子 14)用:国家的财用 15)盍彻乎:为什么不用十分抽 一的税率呢?盍:何不。彻:西 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 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16)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颦:皱眉头。 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生卒年不详。姓施, 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初由范 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 “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 宫廷经商。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 其:她的
美:认为.......美 颦:皱眉。 归:回来。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之:的。 坚:紧紧的。 挈:带领。
狐假虎威
• 注释编辑
• 求:寻找 • 而:承接 • 子:你 • 使:派 • 长:做首领 • 是:这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信:真实 为:相当于“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走:跑,逃跑
凿壁借光
①逮:到、及 ②穿壁:在墙上打洞。 ③映:映照。 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 ⑤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⑥佣:雇佣。 ⑦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 ⑧愿:希望。 ⑨得:得到。 ⑩资给:资助、供给。 ⑪遂:终于。 ⑫大学:大学问家。
多多益善
11.益:更加。
注释
12.耳:罢了。
1.上: 皇上,此指汉高祖刘邦。 13.何:为什么。
2.尝: 曾经。 3.从容:闲暇时随意 。 4.信:指韩信。 5.言:谈论、讨论。 6.诸:各位、众。 7.差:高低。
14.为:被。 15.禽:通“擒”,抓住, 这里引申为控制。
16.善:擅长,善于。 17.此乃:这就是。
1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1.然:表转折,然而,但 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 (驴)没有特别的本领。
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 能:本领,能力。
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 揣度语气,似的。
25.益:更加。 26.习:熟悉。 27.终:始终。 28.搏:搏击,搏斗。 29.稍:渐渐地。
杀骡乘鸡
注释介绍 (1) 具蔬菜:备办蔬菜一类菜肴。具:备办。 (2)谢:道歉。 (3)耳:虚词,语气词,有“而已”、“罢了”的意思。 (4)君何以归:是一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是“君以何归”, 意思是“那您怎么回去呢?” (5) 君:对人的尊称。 (6)食之:吃掉 (7)客不悦:客人很不高兴
东施效颦
2.《论语》二则
【注释 】 (1)子:在古代,“子”是对男子的尊称。此处,《论语》里的子是孔子 (2)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 治”。 (3)北辰:北极星。 (4)所:处所,位置。 (5)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字词翻译
1) 子贡:孔子的弟子 2) 问:请教。 3) 政: 治理国家的方法 4) 足:使……充足 5) 食:粮食 6) 兵: 军队,战备,兵力 7) 信: 信任;信仰 8) 子: 孔子,字仲尼 9) 斯: 这 10)皆: 都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 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 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 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 非常。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 逃跑。
17.以为:认为 18.且:将要。噬:咬。
30.近:靠近。 31. 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34.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35.蹄:名词作动词,踢。 36.因:于是,就。 37.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 38.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 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 仅。此,这样。耳,罢了。
• 3.京洛:指北宋时的 开封和洛阳。
• 4.甫(fǔ)冠:指刚满 二十岁。
• 5.华靡:奢华。
• 6.闻喜宴:朝廷赐宴 新科进士及诸科及 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