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材料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一、引言电工电子实验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重要部分。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1. 熟悉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仪器;2. 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电工电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4.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和材料1.示波器2.函数发生器3.直流电源4.电阻器5.电容器6.电感器7.连接线等四、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1. 交流电压测量实验2. 直流电路测量实验3. 电阻测量实验4. 电容测量实验5. 电感测量实验实验一:交流电压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示波器和测量电路连接。
2. 调节示波器:根据待测交流电压的幅值和频率,调节示波器的控制方式和显示范围。
3. 读取电压值:在示波器上读取交流电压的值,并记录。
实验二:直流电路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压表连接成直流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值,并记录。
实验三:电阻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源、电阻器和电流表连接成电阻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测量电阻:使用电流表测量电阻器中通过的电流,并结合已知电压计算出电阻的值。
实验四:电容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容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3. 充电和放电: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并记录相应的电容器电压。
4. 计算电容:使用已知的电阻值和充电时间计算电容器的电容值。
实验五:电感测量实验1. 接线:使用连接线将电感器、电阻器和电源连接成电感测量电路。
2.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要求确定电源的电压,并将电源开启。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并利用欧姆定律,验证其准确性。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多用电表•电阻箱•连接导线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连接到电路中,确保极性正确。
2.将电阻箱与电路中的电阻元件连接。
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并记录。
4.打开直流电源,调节电压,分别记录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5.再次调节电压,分别记录不同电压下的电流数值。
6.根据所得数据计算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判断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记录所测得的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计算出的电流和电压的比值。
将结果列成表格,如下所示:电阻值(Ω)电流值(A)电压值(V)电流/电压100.550.1200.6120.05300.7210.0333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是近似恒定的,符合欧姆定律。
在实验中,电阻元件的电阻值会影响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实验二:二极管的正向截止电压测量实验目的测量二极管的正向截止电压,了解二极管的特性。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二极管•多用电表•连接导线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与二极管连接,注意极性的正确连接。
2.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值,并记录。
3.逐渐增加直流电源的电压,记录电压值和电流值。
4.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电流值基本没有变化,该电压即为二极管的正向截止电压。
实验结果记录所测得的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如下所示:电压值(V)电流值(mA)0.10.010.20.020.30.030.40.030.50.040.60.04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当电压增大到0.4V时,电流值基本没有变化,说明该二极管的正向截止电压为0.4V。
实验三: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设计并实现一个共射放大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NPN型晶体管•电阻•电容•多用电表•连接导线实验步骤1.根据共射放大电路的原理,设计电路图,并选择合适的元件。
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一、实验目的熟悉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外特性。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双踪示波器2.器件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04 六反相器1片三、预习要求1.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2.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用途。
四、实验内容实验前按使用说明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 CC及地线不能接错。
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
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插入设计板,按图1.1接线、输入端接S1~S4(电平开关输出插口)。
输出端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L0~L11任意一个。
(2)将电平开关按表1.1置位,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1)选二输入异或门电路74LS86。
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1.2置位,将结果填入表中。
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1)用74LS00、按图1.3,1.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1.3、表1.4中。
(2)写出上面两个电路逻辑表达式。
4.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按图1.6接线,S 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 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6.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表1.5 Y= B A += B A ∙(2)组成异或门(a)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b)画出逻辑电路图。
(c)测试并填写1.6。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
2.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微电子器件实验指导书
微电子器件实验指导书微电子技术教学部编写光电工程学院微电子技术教学部2004年2月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微电子器件实验》课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并掌握晶体管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提供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微电子器件课程讲述了基本的半导体器件BJT、JFET、MOSFET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它主要针对半导体器件的主要电参数讲述其测量方法和原理。
它包含了三个实验:双极晶体管击穿特性测试、双极晶体管直流放大特性测试、晶体管特征频率的测量。
二.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1.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测试内容及实验要求,交代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4人一组进行实验,要求必须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及实验报告:1.学生在做完一个实验后,需要独立处理实验数据,认真写实验报告(内容包含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在做实验前还必须预习;2.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报告情况打分,然后综合各次实验给出最后考核成绩。
编著者:杨虹、唐政维、冯世娟试验一 测量双极晶体管的直流放大特性一.试验目的1.学习晶体管特性图式仪的使用。
2.测量晶体管的0β值。
二.实验原理1.双极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当晶体管处于有源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其电流的组成为: 图一 晶体管中的各种电流成分E nE pE I I I =+C nC CBO I I I =+B pE VB CBO I I I I =+-其中nE nC VB I I I =+E C B I I I ∴=+。
我们定义:0nC EI I α=,共基极直流电流增益。
0α总是小于1(0α应尽量接近1)。
0C E CBO I I I α∴=+。
定义:0001nC B I I αβα==-,共射极直流电流增益。
电子实习报告实验指导书
电子实习报告实验指导书一、实习目的本次电子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将所学的电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实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电子仪器的使用,熟悉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学会焊接技巧,了解电子电路的组装和调试过程。
二、实习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参数测量及好坏判断。
2. 焊接技巧:学习焊接理论,掌握焊接操作方法,熟悉焊接工具的使用,进行焊接练习。
3. 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以收音机为例,了解电子电路的组装流程,学习电路图阅读,掌握元器件焊接顺序,进行电路调试。
三、实验步骤1. 元器件检测与识别:(1)根据元器件实物,学习识别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常用电子元器件。
(2)使用万用表测量元器件的参数,掌握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测量方法。
(3)判断元器件的好坏,了解常见元器件故障现象。
2. 焊接练习:(1)学习焊接理论,了解焊接的基本技巧。
(2)熟悉焊接工具的使用,进行焊接练习,掌握焊接方法。
(3)注意焊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防止烫伤、短路等事故发生。
3. 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1)阅读电路图,了解收音机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根据电路图,熟悉元器件的作用,掌握焊接顺序。
(3)进行电路组装,注意元器件的焊接位置,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4)调试电路,检查焊接点是否牢固,元器件是否正常工作,排除故障。
四、实习要求1.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方法及其好坏判断。
2. 学会焊接技巧,能够熟练进行焊接操作。
3. 了解电子电路的组装流程,掌握电路调试方法。
4. 严格遵守实习纪律,注意实习安全。
五、实习成绩评定1. 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占实习成绩的30%。
2. 焊接练习:占实习成绩的30%。
3. 电子电路组装与调试:占实习成绩的40%。
六、指导教师评语(在此处填写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的评语)附:实习报告成绩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
电子技术实验实践作业指导书
电子技术实验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实验室安全与实验规范 (4)1.1 实验室安全常识 (4)1.1.1 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好实验服、实验帽、实验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4)1.1.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存放私人物品,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
(4)1.1.3 了解并熟悉实验室内各类消防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急救技能。
(4)1.1.4 实验过程中,严禁违反操作规程,禁止擅自改变实验线路和设备。
(4)1.1.5 使用化学试剂时,必须了解其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4)1.1.6 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规定分类存放,不得随意丢弃。
(4)1.2 实验操作规范 (4)1.2.1 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4)1.2.2 实验过程中,服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实验纪律,保持安静。
(4)1.2.3 使用实验仪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了解其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操作。
(4)1.2.4 严禁在实验室内奔跑、打闹,不得擅自触碰他人的实验设备。
(4)1.2.5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切勿擅自处理。
(4)1.2.6 实验结束后,应将实验仪器设备归位,整理实验台面,关闭电源、水源、气源等。
(5)1.3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5)1.3.1 实验报告应包括封面、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
(5)1.3.2 实验报告要求字迹清晰、图表整洁、数据准确、论述合理。
(5)1.3.3 实验报告应使用统一的报告纸,左侧装订,不得使用透明胶、订书机等。
(5)1.3.4 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公式、单位等应遵循国家标准。
(5)1.3.5 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5)1.3.6 实验报告完成后,应及时提交给实验指导教师,以便及时反馈和指导。
电子行业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子行业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技术原理和实验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2. 实验器材以下是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设备: - 示波器 - 信号发生器 - 电压表 - 电流表 - 集成电路(IC) - 电阻 - 电容 - 电感 - 连接线等3. 实验内容本实验将包括以下几个实验项目: 1. 电路基础实验 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4. 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4. 实验操作步骤下面是每个实验项目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要求:4.1 电路基础实验•步骤1: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搭建一个简单的RC电路。
•步骤2: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和相位差,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4.2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步骤1:使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步骤2:测量信号输入和输出的幅度,并计算放大倍数。
•步骤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4.3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步骤1:使用逻辑门集成电路搭建一个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步骤2:输入不同的逻辑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反应。
•步骤3:通过真值表验证逻辑电路的正确性,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4.4 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步骤1:使用调制器和解调器搭建一个简单的调制解调电路。
•步骤2:输入不同的音频信号进行调制,观察解调后的信号变化。
•步骤3:调整调制参数,观察解调后的信号变化,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5. 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实验前,请先阅读实验指导书,并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佩戴好实验用的防护设备,如护目镜和防静电手套。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向实验指导员或老师咨询,不要盲目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结束后,将器材和设备归还到指定地点,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注意:本实验指导书仅为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操作要求请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调整。
6. 结论通过完成以上实验项目,学生将能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
常见电子元器件检测实训指导书.
常用电子元件识别和检测实训指导书一、实训目的电子元器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种类、结构、性能,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是衡量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学生参加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本次实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二、实训要求1、掌握电阻器的种类、符号、标志和测量方法。
2、掌握电容器的种类、符号、标志和测量方法。
3、掌握电感器的种类、符号、标志和测量方法。
4、掌握二极管的种类、符号、特点和测量方法。
5、掌握三极管的种类、符号、特点和测量方法。
6、掌握集成电路的种类、系列和查阅其管脚功能的方法。
三、实训步骤1、学习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
2、学习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3、学习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方法。
4、实际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检测。
四、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检测方法电子元器件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
1、电阻器电阻器(简称电阻)是在电子电路中用得最多的元件之一,在电路中起限流和分压的作用。
(1)电阻器的类型电阻器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从结构上可将电阻器分为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两大类。
固定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不变的,阻值的大小即为它的标称阻值。
固定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如图1-1所示,文字符号用大写字母“R”表示。
固定电阻器按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碳质电阻、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器等。
可变电阻器的阻值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整,它的标称阻值是最大值,其滑动端到任意一个固定端的阻值在0和最大值之间连续可调。
从电阻的使用场合不同可分为:精密电阻器、大功率电阻器、高频电阻器、高压电阻器、热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熔断电阻器等。
(2)电阻(位)器的型号及命名法根据国家标准GB2470-1995的规定,电阻器及电位器的型号由四个部分组成,示例1:有一电阻器为RJ71-0.25-4.7KⅠ型,则其表示含义如下:R—主称电阻;J—材料为金属膜;7—分类为精密型;1—序号1;0.25—额定功率为1/4W; 4.7K—标称阻值为4.7kΩ;Ⅰ—允许误差为Ⅰ级。
电子料作业指导书
电子料作业指导书电子料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电子料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完成电子料作业而编写的指南。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详细的步骤说明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
二、背景知识1. 电子料定义:电子料指的是用于制造电子产品的材料,包括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接插件等。
2. 电子料分类:根据功能和特性,电子料可以分为导电材料、绝缘材料、封装材料等。
3. 电子料特点:电子料需要具备导电性、绝缘性、稳定性等特点,以保障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作业步骤1. 确定作业要求:仔细阅读作业要求,了解要求完成的电子料作业内容及截止日期。
2. 收集必要材料:根据作业要求,收集所需的电子料样品、工具及其他相关材料。
3. 研究电子料特性:针对所选电子料,进行相关研究,了解其特性、用途及最佳使用条件。
4. 电子料正确处理:根据安全操作规程,正确处理和包装电子料,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5. 作业实践:根据作业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测试电子料的功能和性能。
6. 完成作业报告:根据作业要求,撰写作业报告,包括电子料的选取原因、实践过程以及测试结果等。
7. 作业检查与提交:仔细检查作业报告的内容,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然后按要求提交作业。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操作过程中,务必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个人安全和材料安全。
2. 严格遵循作业要求:确保作业内容与要求一致,避免错误。
3. 保持环境整洁和设备完好:在操作电子料时,保持工作环境整洁,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
4. 注意保存和保管电子料:正确保存和保管电子料样品,防止其损失或污损。
5. 尊重知识产权:在作业过程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慎重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实验结果。
五、总结电子料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子学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指导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料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顺利完成作业。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改善一、实验目的1⒉⒊⒈数字万用表⒉交流电流表⒊ZH-12电学实验台⒋日光灯管、镇流器、电容器、起辉器⒈日光灯电路由灯管、启动器和镇流器组成,如图5-1①日光灯:灯管是内壁涂有荧光物质的细长玻璃管,管的两端装有灯丝电极,灯丝上涂有受热后易发射电子的氧化物,管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和少量的水银蒸汽。
它的起辉电压是400~500V,起辉后管压降只有80V左右。
因此,日光灯不能直接接在220V图5-1②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是由一个充有氖气的辉光管和一个小容量的电容器组成。
辉光管的两个金属电极离得相当近,当接通电源时,由于日光灯没有点亮,电源电压全部加在启动器辉光管的两个电极之间,使辉光管放电,放电产生的热量使到“U”形电极受热趋于伸直,两电极接触,这时日光灯的灯丝通过电极与镇流器及电源构成一个回路。
灯丝因有电流通过而发热,从而使氧化物发射电子。
同时,辉光管两个电极接通时,电极间的电压为零,辉光放电停止,倒“U”形双金属片因温度下降而复原,两电极分开,回路中的电流突然被切断,于是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瞬间高压。
这个高感应电压连同电源电压一起加在灯管的两端,使热灯丝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并辐射出紫外线,管内壁的荧光粉因受紫外线激发而③镇流器:它的作用一是在灯管起燃瞬间产生一高电压,帮助灯管起燃;二是在正常工作时,限制电⒉在电力系统中,当负载的有功功率一定,电源电压一定时,功率因数越小,线路中的电流就越大,使线路压降、功率损耗增大,从而降低了电能传输效率,也使电源设备得不到充分利在用户中,一般感性负载很多。
如电动机、变压器、电风扇、洗衣机等,都是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
让电容器产生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消耗的无功功率以减少线路总的无功功率来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四、实验内⒈⒉按图5-2图5-2改善功率因数实验电路图注意:①此实验系强电,一定请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SMT作业指导书
SMT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自动贴片技术(SMT)是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技术的一种主要方式,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SMT工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引导学生完成相关SMT作业。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1.了解SMT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学习掌握SMT工艺中的关键技术;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实验材料1.电路板:提供给学生的实验电路板;2.贴片元件:提供给学生的SMT贴片元件;3.工具:焊锡台、烙铁、喷嘴、焊锡丝、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以下是本次SMT作业的具体步骤:1.准备工作- 清洁工作区域,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 检查实验材料,确认电路板和贴片元件齐全。
2.贴片元件的安装- 根据电路板上的元件安装图,仔细查看元件型号和位置;- 使用镊子将贴片元件从包装中取出;- 将元件按照图纸上的位置正确安装在电路板上;- 注意对极性元件的方向,并避免元件之间的短路。
3.焊接贴片元件- 准备好焊锡台、烙铁和焊锡丝;- 将焊锡台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将焊锡丝融化,涂抹在贴片元件与电路板焊盘之间;- 通过烙铁进行焊接,确保焊点牢固可靠。
4.质量检查与故障排除- 检查焊点是否完整,没有冷焊、虚焊等现象;- 使用万用表或测试仪器检测电路的连通性;- 如果发现问题,根据焊接技术要求进行修复或替换。
5.完成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其他意外事故;2.仔细阅读工艺流程和元件安装图纸,确保操作正确无误;3.注意焊点的质量,确保焊接牢固且没有短路或冷焊等问题;4.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实验环境整洁有序。
六、实验评分标准学生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1.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贴片元件的正确安装和焊接质量;3.故障排除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效果;4.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最新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最新电工电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工电子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基本电工电子测量技术。
3. 学习电路的搭建与调试。
4. 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直流电路的搭建与分析1. 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并测量电压、电流。
2. 使用欧姆表检测电阻元件。
3. 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
实验二: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量1. 搭建基本的交流电路。
2. 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压和电流波形。
3. 测量交流电路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差。
实验三:放大器设计与测试1.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的晶体管放大器电路。
2. 测量放大器的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
3. 分析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实验四:数字逻辑门电路的应用1. 搭建基本的数字逻辑门电路。
2. 使用逻辑分析仪测试逻辑门的输入输出状态。
3. 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并进行测试。
三、实验材料1. 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
2. 测量仪器:数字万用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
3.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芯片、逻辑门电路板。
4. 辅助工具:面包板、导线、焊接工具。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相应的电子元件和测量设备。
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电路图搭建电路。
3. 打开测量设备,进行必要的校准。
4.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 完成实验后,拆卸电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理解所有实验步骤和安全须知。
2. 在操作任何电气设备前,务必检查电源和接线是否正确。
3. 使用测量仪器时,遵循仪器的操作规程。
4.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指导。
5. 实验结束后,关闭所有设备,确保实验室安全。
六、实验报告要求1. 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2. 报告中应包含实验目的、内容、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
3. 附上实验数据记录和必要的电路图。
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1)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10)实验三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16)实验四基本逻辑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21)实验五触发器及其应用 (26)电子技术实验的一般要求尽管电子技术各个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不同,但为了培养良好的学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并有所创造。
我们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别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实验前的要求为避免盲目性,参加实验者应在实验前,做到:(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任务,了解实验内容;(2)了解相关仪器设备在实验中的使用方法;(3)根据理论分析实验电路的结构和原理,了解电路中重要元器件的作用;(4)估计和预测实验数据的取值范围,及曲线的走势;(5)对思考题做出解答;(6)撰写实验预习报告。
二、实验中的要求(1)参加实验者要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2)按时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一人一组,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3)a)当实验过程中遇到故障时,应保持冷静,分析原因,耐心排除(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排除),并记下排除故障过程和方法;实验过程中不顺利,不一定是坏事,常常可以从分析故障中增强独立工作能力。
相反,“一帆风顺”也不一定收获大。
b) 测试参数做到心中有数,数据采集完整、无误;c) 教师对每人每次的实验现场操作予以评价。
(4)实验结束后,勿拆实验连线,待实验数据经老师审查签名,才能拆解连线并整理好实验台后方可离开;三、实验后的要求实验后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的要求实验报告是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加入数据的处理、排除故障的说明、结果分析及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以及改进实验的建议等内容。
2.对实验报告的整体要求a) 实验报告用专用的实验报告纸书写,要求文理通顺,书写简洁,符号标准,图表齐全,并注明实验台号,上交时应装订整齐;b) 实验报告所用的电路图需用直尺或绘图工具描画,勿徒手绘图;c) 实验报告中所有的曲线都用同一颜色的笔描绘在坐标纸上;d) 实验报告应具备实验现场教师的签名原始记录。
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指导书(3篇)
第1篇一、前言电子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它涉及电路设计、电子元件、电子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本指导书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2.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电路设计、调试、维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基础(1)电路元件及其参数(2)电路分析方法(3)电路实验2. 模拟电路(1)放大电路(2)滤波电路(3)稳压电路(4)运算电路(5)模拟电路实验3. 数字电路(1)数字电路基础(2)组合逻辑电路(3)时序逻辑电路(4)数字电路实验4. 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四、实践教学安排1. 课堂实验(1)电路分析实验(2)模拟电路实验(3)数字电路实验2. 课程设计(1)电路设计(2)模拟电路设计(3)数字电路设计3. 电子设计竞赛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使学生了解电路设计、调试、维修的技巧。
3.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实践技能。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实验成绩2. 课程设计成绩3. 电子设计竞赛成绩4. 学生自评与互评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2. 实验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电源等。
3. 网络资源:电子技术论坛、电子技术博客、电子技术视频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积极参加实验和课程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3. 关注电子技术发展动态,拓宽知识面。
电子工艺作业指导书
电子工艺作业指导书一、实验名称:电子元器件焊接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子元器件的焊接实践,让学生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电子工艺的理解。
2. 实验器材-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焊接工具:电子焊接台、焊锡丝、焊接支架、镊子等- 辅助工具:万用表、放大镜等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 根据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准备相应的焊接工具和器材。
- 打开电子焊接台,预热焊嘴。
步骤二:元器件识别与准备- 使用放大镜观察电子元器件上的标识,了解其正负极和焊点位置。
-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需要焊接的电子元器件。
步骤三:焊接准备- 调整电子焊接台的温度,合适的温度能够提高焊接效果。
- 选择合适的焊锡丝规格,保证焊锡丝与电子元器件焊点大小匹配。
步骤四:焊接操作- 将焊锡丝与焊嘴对准,融化适量的焊锡丝。
- 用镊子夹住电子元器件,将焊锡丝轻轻触碰元器件焊点,使焊锡覆盖焊点。
- 撤离焊锡丝,并等待焊锡冷却定型。
- 完成焊接后,用万用表检测焊接是否正确。
步骤五:焊接检查- 用放大镜检查焊点是否饱满,焊缝是否均匀。
- 使用万用表检测焊接的电阻、容量等数值是否正常。
- 用触摸的方式检查焊接点是否稳固。
4.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电子元器件的损坏和人身伤害。
- 焊接时应根据电子元器件的性质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焊接温度和时间。
- 焊接时应控制焊锡丝的用量,避免过度焊接造成元器件损坏。
- 焊接后应进行检查,确保焊接质量和电路的正常工作。
二、实验名称:电路布板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路布板实践,让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布板方法和规范,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和布局能力。
2. 实验器材- 电路设计软件:Protel、AD等- 电路板: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等-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集成电路等- 布板工具:导线、焊锡丝、剥线钳等3. 实验步骤步骤一:电路设计- 使用电路设计软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图。
电子材料概论实验指导书(修订版)
电子材料概论实验指导书程抱昌陈伟凡编2011年3目录溶液燃烧法合成超细三基色氧化钇铕红色荧光粉 (1)改进草酸沉淀法制备钛酸钡超细粉体 (4)固相法制备永磁材料 (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硅中杂质氧的含量 (9)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制作 (16)溶液燃烧法合成超细三基色氧化钇铕红色荧光粉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验熟悉溶液燃烧法制备超细/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实验室操作过程;2通过实验了解所制备具体材料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制备方法现状;3结合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具体工艺环节对具体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原理溶液燃烧合成(Solution Combustion Synthesis, SCS)是低温燃烧合成(Low-temperature Combustion Synthesis, LCS)的一种类型,相对于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SHS)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材料制备技术,其主要过程是将可溶性金属盐(主要是硝酸盐)与燃料(如尿素、柠檬酸、氨基乙酸等)溶入水中,然后将溶液迅速加热直至溶液发生沸腾、浓缩、冒烟和起火,整个燃烧过程可在数分钟内结束。
其产物为疏松的氧化物粉体。
LCS初始点火温度低,且能在分子水平上混合前驱体液各组分,可合成用SHS技术难以合成的复合氧化物元纳米粉体,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LCS技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其中硝酸盐(硝酸根离子)为氧化剂;同时,溶液中有机燃料还充当了络合剂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各相组元发生外爆炸式的氧化还原热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促使产物以晶相形成,产生的大量气体使得产物存在大量的气孔,最终有利于蓬松纳米粉体的形成。
自1964年发现Y2O3:Eu3+是一种高效红色荧光粉以来,该发光材料经历了近47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照明光源、信息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的支撑材料,为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微粉一、实验目的1、了解溶胶-凝胶法制备样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胶体形成的几种基本因素。
2、通过实验可以系统、规范、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了解所制备具体材料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制备方法现状。
二、实验原理1846年法国化学家J.J.Ebelmen用SiCl4与乙醇混合后,发现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并形成了凝胶。
20世纪30年代W.Geffcken证实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凝胶化可以制备氧化物薄膜。
1971年德国H.Dislich报道了通过金属醇盐水解制备了SiO2-B2O-Al2O3-Na2O-K2O多组分玻璃。
1975年B.E.Yoldas和M.Yamane制得整块陶瓷材料及多孔透明氧化铝薄膜。
80年代以来,在玻璃、氧化物涂层、功能陶瓷粉料以及传统方法难以制得的复合氧化物材料得到成功应用。
溶胶-凝胶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
(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
(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
(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
在溶胶-凝胶中,最终产物的结构在溶胶中已初步形成,而且后续工艺与溶胶的性质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溶胶中的“粒子”有满足产物性能要求的结构和尺度,分布均匀,溶胶外观透明澄清,具有适宜的流变性质及其它理化性质,并能稳定存放足够长时间。
控制溶胶的制备工艺,即控制醇盐水解和缩聚的条件,得到高质量的溶胶是溶胶-凝胶法最关键的一步。
重要的工艺参数有加水量、催化剂、醇盐品种、溶剂种类及水解温度。
溶胶-凝胶过程是一种胶体化学方法,是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为前驱体(金属醇盐或金属无机盐)溶于有机溶剂或者去离子水中,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在控温搅拌的条件下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
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级乃至纳米级的结构材料。
其最基本的反应是:溶剂化:金属阳离子M z+吸引水分子溶剂单元M(H2O)n z+,为保持其配位数,具有强烈释放H+的趋势。
M(H 2O)n z+→M(H2O)n−1(OH)z−1+H+(1)溶剂化就是利用溶剂获得前驱体的均匀溶液,这对溶胶-凝胶法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醇盐的水解反应在分子平均水平上进行,有利于获得较细的颗粒,为此,需要对溶液加以强烈搅拌。
水解反应:非电离式分子前驱物,如金属醇盐M(OR) n与水反应。
M(OR)n+H2O → M (OH)x(OR)n-x+xROH (2)缩聚反应:按其所脱去分子种类,可分为两类失水缩聚 -M-OH + HO-M- → -M-O-M-+H 2O (3)失醇缩聚 -M-OR + HO-M- → -M-O-M-+ROH (4)三、实验原料与仪器实验仪器:磁力搅拌器、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pH 试纸、鼓风干燥箱、马弗炉 实验原料:硝酸钡、钛酸四丁酯、柠檬酸、氨水、无水乙醇、去离子水。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基本配方:BaTiO 31、溶液配制(1)根据实验配方计算药品用量。
(2)称取一定量的柠檬酸,配置成0.2mol/L 的柠檬酸水溶液。
(3)称一定量的量硝酸钡,配置成0.2mol/L 的硝酸钡水溶液,加入到柠檬酸中。
(4)加氨水调节溶液的pH 值。
(5)将钛酸四丁酯溶解到乙醇中,加入到溶液中。
2、溶胶制备水浴1-2h ,形成溶胶。
3、凝胶制备将溶胶放入烘箱中120℃烘干8h ,形成干凝胶。
8、用研钵将颗粒研磨成粉末后放入马弗炉里600℃热处理2小时,得到钛酸钡微粉。
图1 溶胶-凝胶制备工艺过程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分析溶胶-凝胶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氨水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要注意实验中安全。
柠檬酸 去离子硝酸钡去离子水加氨水调节pH 值钛酸四丁酯无水乙醇水浴1-2小时烘箱120℃烘干8小时热处理600℃2小时2、称量完成后及时清理天平内外。
3、钛酸四丁酯易水解,使用中注意不要直接将加过钛酸四丁酯的烧杯、量筒与水接触。
七、思考题1、如何区别溶胶与凝胶,两者各有什么特点?2、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实验二: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2、学习对该图谱的解释,掌握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3、熟悉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化合物分子中,具有相同化学键的原子基团,其基本振动频率吸收峰(简称基频峰)基本上出现在同一频率区域内,例如,CH3(CH2)5CH3,CH3(CH2)4C≡N和CH3(CH2)5CH=CH2等分子中都有—CH3,—CH2—基团,它们的伸缩振动基频峰与CH3(CH2)6CH3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中—CH3,—CH2—基团的伸缩振动基频峰都出现在同一频率区域内,即在<3000 cm-1波数附近,但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同一类型原子基团,在不同化合物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有所不同,使基频峰频率发生一定移动,例如C-O基团的伸缩振动基频率峰频率一般出现在1850~1860 cm-1范围内,当它位于酸酐中时,为1820~1750 cm-1、在酯类中时,为1750~1725 cm-1;在醛中时,υC=O为1740~1720 cm-1;在酮类中时,υC=O为1725~1710cm-1;在与苯环共轭时,如乙酰苯中υC=O为1695~1680 cm-1,在酰胺中时,υC=O为1650 cm-1等。
因此掌握各种原子基团基频峰的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就可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来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的原子基团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相对位置。
本实验用溴化钾晶体稀释试样,研磨均匀后,分别压制成晶片,以纯溴化钾晶片作参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本别测绘标样和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然后从获得的图谱中,对照上述的各原子基团频率峰的频率及其吸收强度,确定热处理前干凝胶中所存在的有机物。
三、实验仪器与原料实验仪器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压片机3.玛瑙研钵4.红外干燥灯实验原料实验制备的钛酸钡微粉溴化钾四、实验步骤取预先在110℃在烘干48 h以上,并保存在干燥器内的溴化钾150 mg 左右和钛酸钡微粉置于洁净的玛瑙研钵中,研磨成均匀、细小的颗粒,然后在压片上制备成薄膜片,放入仪器内的固定支架上准备进行测定。
五、数据分析用Origin软件作图在获得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上,从高波数到低波数,标出特征吸收峰的频率,并指出各特征吸收峰属于何种基团的什么形式的振动。
从所含有功能团的角度分析溶胶-凝胶合成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六、思考题1、简述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2、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能提供那些信息?实验三: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的热重-差热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2、学会绘制样品的差热图;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时,会产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产生吸热和放热的现象,反映了物质系统的焓发生了变化。
在升温或降温时发生的相变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一般来说由固相转变为液相或气相的过程是吸热过程,而其相反的相变过程则为放热过程。
在各种化学变化中,失水、还原、分解等反应一般为吸热过程,而水化、氧化和化合等反应则为放热过程。
差热分析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对温差和相应的特征温度进行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或研究有关的转化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由差热图谱的特征还可以用以鉴别样品的种类,计算某些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等。
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
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相同条件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
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差热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冶金、陶瓷、地质和金属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
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2、热重分析基本原理物质受热时,发生化学反应,质量也就随之改变,测定物质质量的变化就可研究其变化过程。
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热重法实验得到的曲线称为热重曲线(即TG曲线)。
TG曲线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向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为横坐标,自左至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速率。
热重法的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
但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种样品的热重数据是重现的。
三、实验仪器与原料实验仪器:综合热分析仪实验原料:实验制备的钛酸钡微粉四、实验步骤1、调整天平的空称零位;2、将样品坩埚放入加热炉中吊盘内;3、调整炉温,选择好升温速率。
五、数据分析用Origin软件作图分析曲线上质量变化的原因。
分析曲线上吸热放热变化的原因,阐述在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六、思考题1. 要使一个多步分解反应过程在热重曲线上明晰可辨,应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条件?2. 差热曲线的形状与那些因素有关?影响差热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