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小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和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利用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监视动物Ⅱ导联心电图,预先给药10 d后,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结果氯仿诱导小鼠的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40 mg/kg)室颤发生率降低40%,室颤持续时间缩短〔(12.1±9.6)s vs (18.8±13.3)s〕,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70.2±102.3)s vs(100.5±52.8)s〕,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中,盐酸小檗碱高剂量组(200 mg/kg)降低了缺血期内室速、室颤的发生率,缩短了室颤的持续时间〔(60.7±20.9)s vs(123.4±32.1)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对抗作用。

【关键词】小檗碱;心律失常;氯仿;心肌缺血再灌注

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ER,黄连素)对各种心律失常具有较高显效率〔1〕。临床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常因副作用多,不能长期服用等缺点被迫停药,而BER口服几乎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因此本实验采用氯仿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探讨BER对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成都泰盟),胺碘酮(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盐酸小檗碱(陕西昂盛生物有限公司,纯度>99%),羧甲基纤维素钠(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氯仿(北京化工厂)。

1.1.2 实验动物

ICR小鼠,体重35~40 g,合格证号:SCXK (吉)2007 0003;Wistar大鼠,体重220~250 g,雄性,合格证号:2003 0001,均由吉林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氯仿诱导小鼠室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建立

1.2.1.1 动物分组和给药

将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ER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60、120、240 mg/kg),阳性对照药胺碘酮(amiodarone,AMI)组(剂量为100 m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药均按0.1 ml/10 g容积灌胃给药,预先给药10 d。

1.2.1.2 模型建立〔2〕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仰位固定,用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持续记录Ⅱ导联正常心电图,然后将小鼠头部放入含有3~4 ml氯仿棉球的100 ml三角烧瓶中(每换一鼠加氯仿1.0 ml),直至心搏停止,计算室速(VT)、室颤(VF)发生率,持续时间和存活时间。

1.2.2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模型

1.2.2.1 动物分组和给药

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ER低、高剂量组(剂量分别100、200 mg/kg),阳性对照药AMI组(剂量为80 mg/kg),每组8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各药均按0.5 ml/100 g灌胃,预先给药10 d。

1.2.2.2 模型建立〔3〕

20%乌拉坦溶液(5 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连接BL 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心电导线,记录Ⅱ导联心电图。颈部正中开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动脉插管后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动脉血压,气管插管。开胸后接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潮气量6~10 ml,呼吸比1∶2,呼吸频率60次/min),剪开心包膜,在肺动脉圆锥和左心耳之间,平左心耳下缘寻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其下穿线,待呼吸、血压平稳15 min后,将结扎线从PE管(直径2 mm)中间穿出,用PE管一端阻断冠状动脉血流,另一端用动脉夹固定。缺血30 min 后,松开动脉夹,再灌注30 min。缺血成功的标志为Ⅱ导联R波增宽,ST 段抬高,动脉血压下降20%~30%。再灌注成功的标志为抬高的ST段下降50%以上,动脉血压升高。假手术组开胸,冠状动脉下穿线不结扎。观察缺血30 min内和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

1.2.2.3 心律失常的评价〔4,5〕

室性期前收缩(PVC)为心室的单个异位节律,VT为连续4个或4个以上的PVC,VF 为不能区分单个的QRS波群和计数心率,常伴有血压迅速下降至0 mmHg。VT和VF的持续时间为在缺血期内发生所有VT和VF的平均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发生率的比较采用Fisher′s确切几率检验。

2 结果

2.1 BER对氯仿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ER各剂量组VT的发生率未见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缩短,其中BER中、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VF发生率随BER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BER高剂量组VF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了40%,持续时间缩短,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阳性药

AMI组VT、VF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BER对氯仿诱导室性的心律失常的影响(略)

2.2 BER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BER低剂量组降低了VT、VF的发生率,缩短了持续时间,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ER高剂量组明显降低VT的持续时间、VF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AMI组VT、VF发生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BER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心律失常的影响(略)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BER对VF的治疗作用。文献报道小鼠吸入氯仿后VF阳性率与体重相关,随体重增长VF阳性率增加,体重为18~22 g小鼠VF 阳性率为40%~60%;25~35 g为80%;36~45 g为80%~100%〔2〕。因此,本实验选用小鼠平均体重超过35g,VF阳性率为90%,保证了VF的发生率。生理盐水组小鼠吸入氯仿后,最早在20 s内即出现VT,30 s内出现VF,多数小鼠在1~2 min 内死亡。BER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了V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死亡时间。有报道认为氯仿诱导心律失常的机制为增加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因此BER抗VF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脏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有关。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5 min开始出现心律失常,最初的心律失常以PVC多见,7~20 min内心律失常频繁出现,以二联律、三联律、VT和VF多见,大多数VF可自行恢复窦性节律,少数不恢复的VF为致死性VF,是导致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缺血30 min后进行再灌注,仅在开始再灌注的0~5 min出现少量的心律失常,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BER 对急性心肌缺血时缺血期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预先灌胃给予BER治疗10 d后,BER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了急性心肌缺血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增加了大鼠对缺血期VT和VF的耐受能力。心肌缺血时导致的心律失常主要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5〕。有文献报道BER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6〕。黄连解毒汤能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线粒体中GSH Px、SOD活力,抑制MDA生成〔7〕。因此推断BER有可能抑制了心肌缺血时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从而起到治疗心律失常作用。另外,有研究者采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了BER在兔急性缺血状态时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改变,BER可通过减弱缺血时动作电位振幅变小和2 相平台消失幅度以及减少早期后除极,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PD)及有效不应期(ERP),增加ERP/APD比值〔8〕,这些均有利于打断折返并使之不易形成,这可能是BER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

参考文献:

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xyfm/class/.2002年05期

4 张随学,谭正辉,孙叶梅,李梅,俞玉芳,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xyfm/class/.2002年06期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yisheng/main/index.php.2007年03期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book/main/index.php.1992年09期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1993年10期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3 陈传伟;针刺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4 Hamid Abdi;针刺对伊朗肥胖者的体重及抗热休克蛋白27、60、65、70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book/main/index.php.2010年

15 陈玉骐;背俞穴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6 张随学;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7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8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qikan/class/?150.html.2004年

19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20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王春艳盐酸小檗碱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医药期刊学会/neike/html/?705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