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梳理

《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梳理
1、雪堂:苏轼谪居黄州,于元丰五年在东坡旁边筑屋五间,是为雪堂。苏 轼《雪堂记》说,此堂是在大雪中筑成的,四壁绘有雪图,故名。
2、前后赤壁赋比较:
(1)两文的相似点 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两
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都是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主要体现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诗情到 哲理的升华和凝聚,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2)两文的不同点 苏轼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黄州赤壁,写下前《赤壁赋》,三月后重游
写下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开头便描绘出一幅安谧、宁静的自然画 面,接着以主客问答的手法,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后《赤壁赋》写在月 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前《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 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后《赤壁赋》略为虚无 缥缈,更多流露出遗弃尘世的思想。
• 曾日月之几何 曾:曾经。
• 予乃摄衣而上 乃:于是,就。
• 披蒙茸 披:分开。
• 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
• 适有孤鹤 适:恰好,刚好。
• 开户视之 户:门。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后赤壁赋》 文言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 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相答 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 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得酒乎 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 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之须 不时:随时。
• 步自雪堂 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 顾而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赤壁赋》重点实词及句子翻译

《赤壁赋》重点实词及句子翻译

《赤壁赋》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实词1、既往:2、举酒属客:3、少焉:4、白露横江:5、纵一苇之所如:6、凌万顷之茫然:7、凭虚御风:8、击空明兮溯流光:9、渺渺兮予怀:10、倚歌而和之:11、余音袅袅,不绝于缕;1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3、愀然:编辑版word14、正襟危坐:15、山川相缪:16、方其破荆州:17、酮酒临江横槊赋诗:18、知不可乎骤得;19、逝者如斯:20、盈虚者如彼:21、而卒莫消长也:2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23、不知东方之既白:二、重点句子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编辑版word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射千里,旌旗蔽空,酬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编辑版word6、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编辑版word三、文本理解1、第二段写到箫声,有何作用?2、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3、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4、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编辑版word(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

后赤壁赋基础

后赤壁赋基础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①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②行歌相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③予乃摄衣而上。

(上,名词作动词,上岸)④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⑤羽衣翩跹。

(羽衣,名词作动词,穿羽衣)⑥横江东来。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面)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①草木震动。

(被动句)②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

“自”是介词)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4、本文出现的固定句式:①如此良夜何?(“如……何”是“对……怎么样”的意思)②顾安所得酒乎?(“安……乎”是“哪里……呢”的意思)(四)、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第一段:描写黄泥坂附近的月夜景色。

第二段:描写复游赤壁见到的江上景色。

第三段:写作者独自登临所见景色,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四段:写道士化鹤故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二)、梳理文章思路:1、在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月夜景色?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描写初冬月夜景色,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此时,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3、那么,“乐”从何而来呢?——①景美。

(由景而乐)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

4、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复游赤壁时所见的江上景色的?找出关键句。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面对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慨。

5、第三段在复游赤壁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色?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用第三段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此时的心情?“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悲”——“予亦悄然而悲”(由景而悲)6、那么,“悲”又从何而来?——①“江山不可复识”。

后赤壁赋注释及译文

后赤壁赋注释及译文

后赤壁赋注释及译文后赤壁赋注释: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

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

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

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

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

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

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

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

薄,迫,逼近。

9.淞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

这是有名的美味。

10.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

安所,何所,哪里。

11.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

诸,相当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

“须”通“需”。

14.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

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16.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

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

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

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通假字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二、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三、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 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泣”,使……泣。

动词的使动用法。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东,向东。

名词作状语。

(3)下江陵,顺流而东:下,攻下,名词作动词。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

友,以……为友。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说明:精心整理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重 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临皋( ) 黄泥之坂( ) 松江之鲈( ) 巉( )岩 蒙茸( ) 虬( )龙 栖鹘( ) 悄( )然 缟( )衣 揖( )予曾日月之几何 ( ) 戛( )然长鸣 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 予亦惊悟: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 予乃摄衣而上: 横江东来: 羽衣翩跹: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羽衣翩跹( ) 予亦惊悟 ( )反而登舟:顾而乐之: 履巉岩: 掠予舟而西也:道士顾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念父母,顾妻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大行不顾细谨:摄衣而上: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掠予舟而西也: 而 飞鸣而过我者:过黄泥之坂: 行歌相答:今者薄暮: 归而谋诸妇: 予乃摄衣而上: 攀栖鹘之危巢: 听其所止而休焉: 开户视之: 。

七、一词多义 举1.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 )2. 戍卒叫,函谷举 ( )3. 举大计亦死 (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 )6.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归而谋诸妇: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江山不可复识矣: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披蒙茸: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适有孤鹤: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 儿已薄禄相(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 门衰祚薄( )6. 薄其税敛,民可使其富也()7. 邻之厚,君之薄也( )8. 狐裘不暖锦衾薄( )摄①予乃摄衣而上 ( ) 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 ) ③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 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 ⑤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⑥【摄政】八、特殊句式1、如此良夜何2、于是携酒与鱼九、重点句子翻译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虬(qi ú)龙栖鹘(qīh ú)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予亦惊悟(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后赤壁赋拼音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拼音翻译及赏析

后赤壁赋拼音翻译及赏析《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

《后赤壁赋》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

以下是作者为你整理的后赤壁赋知识点,期望能帮到你。

后赤壁赋知识点:后赤壁赋原文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巉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拼音版:sh su sh yu zhī w ng ,b z xuě t ng ,jiāng guī y ln gāo 。

r k c ng yǔ gu hu ng n zhī bǎn 。

shuāng l j jing ,m y j n tuō ,r n yǐng z i d ,yǎng ji n m ng yu ,gr l zhī ,h ng gē xi ng d 。

yǐ r t n yuē :yǒu k w jiǔ ,yǒu jiǔ w y o ,yu b i fēng qīng ,r cǐ li ng y h ! kyuē :jīn zhě b o m ,jǔ wǎng d y ,j kǒu x l n ,zhung r sōng jiāng zhī l 。

后赤壁赋基础知识课件

后赤壁赋基础知识课件
思考
❖1 朗读并整理本文生字 ❖2 整理本文词类活用 ❖3 整理本文特殊句式 ❖4 整理本文“而”字和其他虚词的用

重点实词
❖ 过黄泥之坂 ❖ 有酒无肴 ❖ 履巉岩 ❖ 登虬龙 ❖ 攀栖鹘之危岩 ❖ 俯冯夷之幽宫 ❖ 玄裳缟衣 ❖ 戛然长鸣 ❖ 羽衣翩跹 ❖ 俛而不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ǎn, 山坡 yáo,菜肴 chán, 高险 qiú,长有两角的小龙
危楼高百尺: 形容词,高
秋日荒凉石兽危:
危言危行:
形容词,正直的
危言耸听:
使人惊吓的
古今异义词
1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去也 古义: 形容声音响亮悠长 今义: 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2 而江山不可复识也 古义: 江山的景象 今义: 大好河山
词类活用
❖ 步自雪堂
名做动,步行
❖ 履巉岩
名做动,登上
❖ 横江东来
hú,鹰的一种,一种猛禽
feng, 姓 gǎo,白色丝绸 jiá,鸟响亮悠长叫声 piān,xiān,飘然起舞
fǔ,通“俯”,低头
是岁十月之望: 代词,这;农历每月十五 从予过黄泥之坂: 动词,跟随 顾而乐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行歌相答: 副词,相互 已而叹曰: 表时间,不久,一会儿 归而谋诸妇 :动词,商量;兼词,之于 履巉岩: 动词,攀登;形容词,高峻险要 予亦惊寤: 醒来
其他虚词
❖ 将归于临皋

❖ 今者薄暮
用在时间名词后,的时候
❖ 顾安所得酒乎
疑问代词,哪里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复游于赤壁之下
表目的,用来 在
❖ 予乃摄衣而上
于是,就
❖ 盖二客不能从焉 语气词
❖ 听其所止而休焉 兼词,于之

《后赤壁赋》中的虚词和实词(共85处注释)

《后赤壁赋》中的虚词和实词(共85处注释)

后赤壁赋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1,步2自雪堂3,将4归5于临皋6。

二客从7予过黄泥之坂8。

霜露既9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10而11乐之12,行歌相答。

已而13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14!”客曰:“今者15薄16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17鲈。

顾18安19所20得酒乎?”归而21谋22诸23妇24。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25久矣,以待子26不时之需。

”1.是岁十月之望:是岁,指作《前赤壁赋》的这一年。

望,旧历每月十五日。

2.步:<动>步行,行走。

3.雪堂:是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在黄冈城外东坡所筑。

4.将:<副>表示将来。

将要,快要。

5.归:<动>返回。

6.临皋:苏轼在黄州的住所。

苏东坡写有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首句便是:“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7.从:<动>跟随。

8.黄泥之坂:bǎn 雪堂到临皋的必经之路。

坂,山坡。

9.既:<副>表示过去,已经。

10.顾:<动>环视,四下看看。

11.而:<连>表示顺承关系。

所连接的两项动作行为在事理上前后相承,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原因,后一个动作行为是前一个动作行为的结果。

12.之:动词的宾语,用于某些动词后,指代作用趋于虚化,往往用来表示动作的持续、或对动作进行强调等。

13.已而:<副>表示不久。

14.如此良夜何:这样美好得夜晚应该怎样度过呢?如......何,用于疑问句中,用于询问处置的方法,有时具有反问的意味。

一般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等。

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5.者:在时间词后,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时间。

“暮春者,春服既成”、“今者,项庄拔剑舞”。

16.薄:迫近,临近。

“日薄西山”。

17.之:<助>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使二者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表示前后两项的各种关系。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关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篇赋作,由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

该赋以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表现了曹操对刘备、孙权的敌对情感以及他自身追求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后赤壁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赤壁之战:《后赤壁赋》是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巅峰时期的两大势力,曹操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重要战役之一、刘备和孙权于赤壁联军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北方军队,扭转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势头,也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因其激烈和决定性而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

2.破釜沉舟:《后赤壁赋》中提到了曹操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名言。

"破釜沉舟"意指迫于无路可退的境地,釜、舟都被毁,只能奋起反攻,出奇制胜。

这句话反映了曹操不畏艰险,决心必胜的战略决策。

"百二秦关终属楚"表达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够攻下所有的关隘,实现天下归一的目标。

3.悲壮之情:《后赤壁赋》中表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所感受到的沉痛和悲壮之情。

赋中曹操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里江陵一日还",表现出曹操放下了英雄本色,变得黯然伤神。

他意识到自己的野心是徒劳的,也意识到自己战胜刘备和孙权的可能性渺茫。

这种悲壮之情,使曹操由曾经的狂妄自大转变为充满悲愤的英雄形象。

4.焚船破釜:《后赤壁赋》描写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军事布局。

曹操明白,想要继续北伐,自己必须解决刘备和孙权在长江流域的威胁。

于是,他采取了焚船和破坏资源的策略,以削弱刘备和孙权的战斗力。

曹操的这一战略计划被后人称为焚船破釜,体现了曹操的机智和决断力。

5.赤壁遗音:《后赤壁赋》中的"赤壁遗音",是指赤壁之战的历史遗音,也是历史事件发生后留下的一种情感在人们心中的回响。

后赤壁赋教师版

后赤壁赋教师版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1、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反同返,返回)二、古今异义1、是岁十月之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今义:向远处看)2、以待子不时之须(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三、一词多义望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西望夏口《赤壁赋》(向远处看,眺望)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观察)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谏太宗十思疏》(盼望,希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蔺传》(希望,念头)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名望)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怨恨,抱怨)归将归于临皋(回到)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旧时指女子出嫁)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蔺传》(使回去)臣请完璧归赵《廉蔺传》(归还)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列传》(归附)壮士十年归《木兰辞》(返回)适适有孤鹤(恰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享受)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顺从,适合)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刚刚,刚才)四、词类活用1、步自雪堂(名作动,步行)2、山高月小(形容词作动词,显得小)3、横江东来(名作状,从东面)4、掠予舟而西也(名作动,向西飞)五、重点字词解释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环视;吟诗)2、今者薄暮(迫近)3、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但是;哪里;之于)4、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高,深)5、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穿着羽毛做的衣服;经过)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式并翻译)1、步自雪堂(省略句,省略主语予;状后)2、问其姓名,俯而不答(省略句,“俯”前省略主语,道士)3、复游于赤壁之下(状后)4、划然长啸,草木震动(被动)。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结《赤壁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后⾚壁赋知识点归纳《后⾚壁赋》是北宋⽂学家苏轼创作的⼀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壁赋》的姊妹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后⾚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后⾚壁赋知识点⼀、虚词1.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连词,表转折)(2)倚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问客⽈(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友麋⿅(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其不变者⽽观之(连词,表修饰 )2. 之(1)⽉出于东⼭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其变者⽽观之(代词,它)(5)苟⾮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6)⽿得之⽽为声(代词,它 )(7)取之⽆禁,⽤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之所共⾷(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3. 于(1)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介词,在 )(2)⽉出于东⼭之上( 介词,从)(3)徘徊于⽃⽜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5)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 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词,表⽰疑问)(5)⽽⼜何羡乎(语⽓词,表⽰疑问 )(6)相与枕藉乎⾈中( 介词,在 )⼆、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之间古义:⽃宿和⽜宿,都是星宿名今义:⼀种游戏⽅式(2)⽩露横江古义:⽩茫茫的⽔汽今义:⼆⼗四节⽓之⼀(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3. ⼀词多义(1)东 a顺流⽽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既望(名词,农历每⽉⼗五) b望美⼈兮天⼀⽅(动词,眺望,远看)(3)下 a⽅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名词,下⾯)(4)如 a纵⼀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1)西望夏⼝,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占)(3)顺流⽽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法,使……起舞)(5)泣孤⾈之嫠妇(动词的使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7)⽉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友麋⿅(名词的意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粟(形容词⽤作动词,渺⼩的像)(11)不知东⽅之既⽩(形容词⽤作动词,显出⽩⾊)后⾚壁赋读后感上午还是阴沉的天⽓,下午竟然放晴了。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及全文翻译

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说明:精心整理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临皋()黄泥之坂()松江之鲈()巉()岩蒙茸()虬()龙栖鹘()悄()然缟()衣揖()予曾日月之几何() 戛()然长鸣羽衣翩跹()予亦惊悟()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反而登舟:予亦惊悟: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步自雪堂:顾而乐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横江东来:掠予舟而西也:羽衣翩跹:四、“顾”的含义:顾而乐之:道士顾笑:顾安所得酒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行不顾细谨:念父母,顾妻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而”的用法顾而乐之:摄衣而上:归而谋诸妇:悄然而悲:反而登舟:肃然而恐:听其所止而休焉:掠予舟而西也:而江山不可复识矣:飞鸣而过我者: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是岁十月之望: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行歌相答:今者薄暮: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以待子不时之须:予乃摄衣而上: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听其所止而休焉:适有孤鹤:开户视之:。

七、一词多义举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戍卒叫,函谷举()3.举大计亦死()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察臣孝廉,举臣秀才()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薄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儿已薄禄相()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门衰祚薄()6.薄其税敛,民可使其富也()7.邻之厚,君之薄也()8.狐裘不暖锦衾薄()摄①予乃摄衣而上()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③成王既幼,周公摄政()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⑤成王既幼,周公摄政()⑥【摄政】八、特殊句式1、如此良夜何2、于是携酒与鱼九、重点句子翻译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
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ú)冯.(píng)夷
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ēng)
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
..(piān 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予亦惊悟悟同寤,醒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
..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只是,不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
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揖予而言表修饰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
..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
..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
..之须不时:随时。

曾.日月之几何曾:曾经。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