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行业自律案例分析
广告产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于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广告产业中,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以某虚假宣传案例为例,分析广告产业法律问题,以期对广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化妆品品牌(以下简称“原告”)在我国市场销售其产品,该产品声称具有“抗皱、保湿、美白”等多重功效。
原告发现,某电商平台上的某店铺(以下简称“被告”)在销售原告产品时,使用了虚假宣传手段,声称其产品具有原告产品不具备的功效,并夸大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商标权、虚假宣传权等合法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1. 被告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本案中,被告在其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文字和图案,构成商标侵权。
2. 被告是否构成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被告在销售原告产品时,夸大产品效果,误导消费者,构成虚假宣传。
3. 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何种损害?本案中,被告的虚假宣传行为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误解,购买了不符合其需求的产品,从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被告的侵权行为也损害了原告的商标权和商誉,降低了原告的市场竞争力。
四、法院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和虚假宣传权,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广告产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2. 完善广告监管机制,加大对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广告监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在广告市场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广告监管法律法规,以规范广告市场。
本文将以一起“虚假宣传”事件为例,分析广告监管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概述2019年,某知名保健品公司在其广告宣传中,声称其产品具有“抗衰老、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该保健品公司并无相关证据证明其产品具有上述功效。
此外,该公司在广告中使用的“权威机构认证”、“专家推荐”等字样,也均属虚假宣传。
最终,该保健品公司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万元,并要求其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本案中,保健品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抗衰老、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并无实际依据,属于虚假宣传。
(2)误导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本案中,保健品公司在广告中使用的“权威机构认证”、“专家推荐”等字样,误导了消费者,使其误以为该产品具有神奇功效。
2. 法律责任分析(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保健品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00万元。
(2)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中,保健品公司因虚假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要求该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3. 预防措施(1)加强广告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广告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广告公司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广告行业逐渐成为推动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广告行业的蓬勃发展中,法律风险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通过对一家广告公司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广告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二、案例简介某广告公司(以下简称“广告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品牌策划、广告设计、媒体投放等业务。
该公司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多个省市。
然而,在2019年,广告公司因涉嫌侵犯某知名品牌商标权而被诉至法院。
三、案例分析1. 案件基本情况原告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品牌”)是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知名企业,其商标已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
2018年,品牌发现广告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在其广告作品中使用了与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品牌遂向广告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广告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内回应,品牌遂将广告公司诉至法院。
2. 法律问题分析(1)商标侵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商标侵权。
在本案中,广告公司未经品牌授权,在其广告作品中使用了与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已构成商标侵权。
(2)不正当竞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
在本案中,广告公司未经品牌授权,擅自使用其商标,损害了品牌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3. 应对策略(1)积极应诉广告公司在接到起诉状后,应立即组织法律团队进行应对。
首先,对原告的指控进行核实,确认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其次,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广告公司未侵犯品牌商标权;最后,在庭审过程中,积极陈述事实,争取法院支持。
(2)和解协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广告公司可以尝试与品牌进行和解协商。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采取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某知名品牌虚假宣传案为例,分析广告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食品、保健品的生产与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2019年,该公司被曝出涉嫌虚假宣传,引发了广泛关注。
三、案例经过2019年3月,该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了一则广告,宣称其某款保健品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减肥”等功效。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该公司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且产品功效并未得到权威机构认证。
针对此情况,消费者协会向有关部门举报,要求查处该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
经调查,该公司在2019年1月至3月期间,通过虚假宣传手段,累计销售额达1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处罚,包括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
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虚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该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调节血糖、降血压、减肥”等功效,但并未取得相关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属于虚假宣传。
(2)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性内容。
”该公司在广告中未提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 案例启示(1)企业应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广告法律法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2)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消费者应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辨别虚假广告,理性消费。
广告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案例将围绕一起因虚假宣传引发的广告法律纠纷展开,旨在揭示广告法律风险,提高企业和个人对广告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案情简介(一)当事人原告:张先生,某市居民被告:某知名家电品牌公司(二)争议焦点被告公司在其官方网站和线下门店宣传其某款家电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特点,但实际上该产品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并未达到宣传效果。
原告张先生在购买该产品后,发现产品存在虚假宣传行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公司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争议事实1. 原告张先生在2019年10月,在某知名家电品牌公司官方网站和线下门店看到该款家电产品的宣传广告,广告中明确表示该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的特点。
2. 张先生在购买该产品后,发现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未达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反而存在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张先生多次与被告公司沟通,要求退换货或赔偿损失,但被告公司拒绝承担责任。
三、法律分析(一)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含有虚假宣传的产品性能、功能、质量、成分、用途、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产地等信息。
本案例中,被告公司在广告中宣传的产品性能与实际不符,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二)被告公司的法律责任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处以罚款,并可以由广告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虚假宣传,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
(三)原告张先生的维权途径1. 原告张先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要求查处被告公司的虚假宣传行为。
广告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也日益繁荣。
然而,广告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虚假宣传问题尤为突出。
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将以一起因虚假宣传引发的纠纷为例,分析广告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消费者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声称具有减肥功效的保健品。
在购买前,李女士被广告中“7天瘦身10斤”、“安全无副作用”等宣传语所吸引。
然而,李女士在服用该保健品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减肥效果,反而出现了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
于是,李女士向电商平台投诉,要求退一赔三。
电商平台经调查发现,该保健品的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于是,电商平台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李女士损失。
生产厂家不服,遂将电商平台和李女士诉至法院。
三、争议焦点1.生产厂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2.生产厂家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四、法院判决1.关于生产厂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生产厂家在广告中宣称该保健品具有“7天瘦身10斤”、“安全无副作用”等功效,而实际上,该保健品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认证,其功效也并未得到证实。
因此,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2.关于生产厂家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因虚假宣传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生产厂家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导致消费者李女士购买并服用该保健品,造成了损失。
因此,生产厂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宣传引发的纠纷。
以下是本案的几点启示:1.广告宣传应遵循真实、合法、诚信的原则,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2.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提高警惕,理性消费,切勿轻信广告宣传。
广告法律制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告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为了规范广告市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广告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虚假宣传案为例,对广告法律制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广告行业的自律意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知名品牌饮料公司(以下简称“饮料公司”)在其官方网站、电商平台及线下实体店等渠道发布了一系列广告宣传,宣称其产品具有“抗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然而,经有关部门调查,饮料公司所宣传的产品并不具备上述功效,且其广告宣传存在虚假成分。
消费者因此受到误导,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广告法律制度分析1.广告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我国广告行业的基本法律,旨在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广告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以及广告内容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虚假广告。
虚假广告是指含有虚假内容或者引人误解的广告。
本案例中,饮料公司发布的广告存在虚假成分,属于虚假广告。
3.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承担根据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例中,饮料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以罚款,并吊销了营业执照。
4.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承担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
本案例中,消费者可以要求饮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包括退还购买产品的费用、赔偿损失等。
四、案例分析1.饮料公司发布虚假广告的原因饮料公司发布虚假广告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追求短期利益,通过夸大产品功效吸引消费者购买;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三是法律意识淡薄,对广告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广告产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告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广告产业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如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权益等。
本文将以某知名品牌虚假宣传事件为例,分析广告产业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简介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A品牌,是一家生产化妆品的企业。
2018年,A品牌在其广告宣传中,涉嫌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具体表现为:在广告中声称其产品具有“三天见效”、“去除痘印、痘疤、黑头等功效”,但实际上,这些功效并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
三、法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
”A品牌在广告宣传中夸大产品功效,属于虚假宣传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吊销广告发布许可证。
”因此,A品牌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A品牌在广告宣传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
”A品牌因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案例分析及对策1. 案例分析本案中,A品牌在广告宣传中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A品牌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另一方面,A品牌还需承担因虚假宣传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2. 对策(1)加强广告行业监管。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广告行业的监管,加大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广告市场秩序。
广告公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广告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广告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以一则广告公司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广告公司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案例背景某广告公司(以下简称“原告”)与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被告”)签订了一份广告合作协议,约定由原告为被告进行广告宣传,广告费用共计100万元。
协议中明确约定,广告内容需经过被告审核,且不得含有虚假、误导性信息。
然而,在广告发布过程中,原告未经被告同意,擅自修改了广告内容,导致广告中出现虚假宣传,损害了被告的商誉。
被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原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案件分析1.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原告未按照约定进行广告宣传,擅自修改广告内容,构成违约行为。
被告有权要求原告承担违约责任。
2. 损害商誉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在本案中,原告擅自修改广告内容,导致广告中出现虚假宣传,损害了被告的商誉。
根据法律规定,原告应当承担损害商誉责任。
3.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原告擅自修改广告内容,导致广告中出现虚假宣传,侵害了被告的合法权益。
被告有权要求原告承担侵权责任。
四、防范措施1. 严格审查广告内容广告公司应加强对广告内容的审查,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合规。
在发布广告前,应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明确广告内容和宣传目的,避免因误解导致违约或侵权行为。
2.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广告合作协议时,应明确约定广告内容、宣传方式、费用支付等条款,避免因条款模糊导致纠纷。
同时,应明确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广告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广告市场中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本文将以某知名品牌虚假宣传为例,分析广告法律法规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品牌A”,在2018年期间,通过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线下宣传等多渠道,对一款新型电子产品进行了虚假宣传。
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具有超长续航能力、零辐射、智能充电等功能。
然而,经过消费者投诉和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品牌A的宣传内容与实际产品存在较大差异,涉嫌虚假宣传。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含有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品牌A在宣传中,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夸大,误导了消费者,其行为已构成虚假宣传。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其他行政处罚。
”本案中,品牌A作为广告主,其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处罚措施经调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品牌A进行了处罚。
具体措施如下:(1)责令品牌A立即停止虚假宣传行为;(2)对品牌A处以五十万元罚款;(3)对品牌A的违法行为进行公告,并向社会公示。
四、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广告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确保广告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2. 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广告宣传内容进行甄别,避免上当受骗。
3. 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 媒体应履行社会责任,对虚假广告进行曝光,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五、总结本案中,品牌A的虚假宣传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知名手机品牌公司(以下简称“手机公司”)为了推广其最新款智能手机,通过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店发布了多款广告。
这些广告内容包括产品性能、价格优惠、用户体验等。
然而,在广告发布后不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广告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存在虚假宣传和不实信息的嫌疑。
案例描述:1. 广告内容:- 官方网站广告:宣传该款手机具有“超长续航”、“疾速充电”、“高清摄像”等性能,并配有专业评测机构的认证报告。
- 社交媒体平台广告:通过明星代言,展示该款手机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效果,强调其时尚外观和便捷功能。
- 线下实体店广告:展示该款手机的实际使用效果,并提供限时优惠活动。
2. 消费者质疑:- 超长续航:消费者发现,手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续航时间并未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 疾速充电:部分消费者反映,充电速度远低于广告中所展示的速度。
- 高清摄像:有消费者表示,拍摄效果并不如广告中所展示的清晰。
3. 监管部门调查:- 监管部门对手机公司的广告内容进行了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超长续航:广告中所宣称的续航时间,未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
- 疾速充电:广告中所展示的充电速度,未经过实际测试。
- 高清摄像:广告中所展示的摄像效果,未经过实际拍摄。
案例分析:1. 违反《广告法》的情形:- 虚假宣传:手机公司在其广告中,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 未标明出处:广告中未标明专业评测机构的名称和认证报告编号。
- 误导性宣传:广告中未明确说明产品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方法。
2. 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手机公司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责令改正:监管部门要求手机公司立即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对其广告内容进行整改。
- 罚款: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监管部门将对手机公司进行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 没收违法所得:如果手机公司因虚假广告获得违法所得,监管部门将予以没收。
广告产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产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虚假宣传是广告产业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以某知名品牌虚假宣传案为例,分析广告产业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二、案情简介某知名品牌(以下简称“品牌A”)在推广其产品时,发布了多则广告,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疗效”,能够“迅速改善多种疾病”。
然而,经过消费者和媒体的调查发现,品牌A的产品并不具备这些功效,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消费者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法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本案中,品牌A的广告明显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违反了该条款。
2.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广告主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本案中,品牌A的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消费者因虚假广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本案中,消费者因品牌A的虚假宣传遭受了经济损失,有权要求品牌A进行赔偿。
四、案例分析1. 虚假宣传的认定本案中,品牌A的广告存在以下虚假宣传的认定:(1)夸大产品功效:品牌A的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疗效”,但实际上产品并不具备这些功效。
(2)误导消费者:品牌A的广告中未明确说明产品功效的依据,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具有神奇疗效。
(3)存在安全隐患:品牌A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但广告中未提及,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产品。
2. 法律责任承担本案中,品牌A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品牌A应立即停止发布虚假广告,避免误导消费者。
(2)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对品牌A进行罚款,以警示其他企业。
广告产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广告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以一起虚假广告引发的纠纷为例,分析广告产业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我国某市一家知名化妆品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青春泉”的护肤品。
该产品宣传具有抗衰老、美白、保湿等多种功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产品并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甚至出现了皮肤过敏等问题。
2019年,消费者李女士向A公司投诉,要求退还购买“青春泉”产品的费用并赔偿损失。
A公司辩称,该产品宣传内容真实,并无虚假宣传。
李女士遂将A公司诉至法院,要求A公司退还购买费用并赔偿损失。
三、案件分析(一)虚假广告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虚假广告是指含有虚假内容,足以误导消费者的广告。
在本案中,A公司宣传“青春泉”产品具有抗衰老、美白、保湿等多种功效,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宣传的效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A公司的宣传行为构成虚假广告。
(二)广告代言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十三条,广告代言人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在本案中,A公司聘请了知名演员代言“青春泉”产品,该演员在代言过程中并未对产品功效进行核实,存在疏忽大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该演员对虚假广告承担责任。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信息。
在本案中,A公司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A公司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A公司的宣传行为构成虚假广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同时,A公司聘请的代言人也存在疏忽大意,对虚假广告承担责任。
广告行业自律案例分析
广告行业自律案例分析近年来,广告行业的自律事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传播工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然而,不同行业的广告宣传往往存在一定的不合规范行为,给消费者带来困扰和误导。
因此,广告行业的自律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几个经典案例为例,探讨广告行业的自律现状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案例一:食品行业的虚假宣传食品行业的广告宣传一直备受关注。
在某著名饮料品牌的广告中,频繁出现一些明星代言人,声称该产品具有增强体能、滋补健康等功效。
然而,这些宣传带来的健康益处并未得到科学证明,属于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为了改进这种现状,广告行业可以加强自律机制,例如建立严格的广告审核制度。
此外,对于虚假广告需要给予严厉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消费者组织也应该增加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案例二:医疗美容行业的夸大宣传医疗美容行业的广告宣传往往以美丽动人的照片、夸张的宣传词语吸引消费者。
有些广告号称短时间内就能达到事实上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通过冷冻脂肪减肥可以快速瘦身。
这些宣传虽然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却存在夸大宣传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行业应该进一步加强自律,规范医疗美容行业广告标准。
相关的行业协会可以参与广告审核,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客观,并配以必要的免责声明。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提高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3. 案例三:药品广告的不当宣传药品广告一直备受争议。
在一些药品广告中,常常使用慢镜头、特效等手法,以美化药品的功效和使用效果。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药品的效果可能远不如广告所宣传的那般神奇。
为了改进这种现状,广告行业需要更加严格地审查药品广告,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不得夸大疗效。
在药品广告中,应该增加免责声明和药品使用说明,并配以专业医生的意见。
此外,相关药品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药品广告的查处力度,对不当宣传者进行严厉惩罚。
综上所述,广告行业的自律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行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广告案例法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告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虚假宣传、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等。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广告案例为切入点,对广告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知名品牌为推广其新产品,在电视、网络、户外等渠道发布了一系列广告。
广告内容主要围绕产品功效、使用方法、适用人群等方面进行宣传。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后,发现产品效果与广告宣传存在较大差距,遂向有关部门投诉。
三、法律分析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含有违反社会公德、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本案中,该品牌广告存在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本案中,该品牌广告未对产品效果进行真实说明,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误解,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该品牌广告存在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
四、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该品牌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
2. 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关于广告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对于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广告宣传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等原因,广告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广告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广告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广告法律问题,以期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化妆品品牌甲公司,为了推广其一款新推出的抗衰老护肤品,委托乙广告公司制作了一则广告。
广告中,甲公司声称该产品具有“瞬间消除皱纹、恢复年轻肌肤”的功效。
广告播出后,迅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甲公司委托乙广告公司制作的广告涉嫌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广告中宣称“瞬间消除皱纹、恢复年轻肌肤”,与实际产品功效不符。
(2)广告中未标注产品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
(3)广告中使用了“知名专家推荐”、“万人好评”等虚假宣传手段,误导消费者。
2. 法律适用根据我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具体到本案例,以下法律条文适用:(1)《广告法》第十二条:广告中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2)《广告法》第十三条:广告中涉及商品性能、功能、质量、用途、效果等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3)《广告法》第十四条:广告中不得含有违反社会公德、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3. 案件处理(1)监管部门介入: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监管部门对甲公司和乙广告公司进行调查,确认广告涉嫌违法。
(2)行政处罚: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监管部门对甲公司和乙广告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等。
(3)民事责任:消费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和乙广告公司承担民事责任,包括退还货款、赔偿损失等。
广告传播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传播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商品流通、提高企业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广告传播过程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问题屡见不鲜,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虚假宣传广告传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问题,以期对广告传播法律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二、案例背景2019年,某知名食品企业在其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了一款新型食品的广告。
广告中声称该食品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等功效,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
然而,经过有关部门调查,该食品并未经过国家相关机构批准,其宣传内容涉嫌虚假宣传。
三、法律分析1.虚假宣传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其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在本案中,该食品企业的广告宣传内容涉及虚假功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属于虚假宣传。
2.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该食品企业作为广告主,因虚假宣传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虚假宣传的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虚假宣传、欺诈等违法行为,造成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在本案中,消费者因购买该食品企业虚假宣传的产品而遭受损失,有权要求该企业进行赔偿。
四、案例分析1.虚假宣传的危害虚假宣传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在本案中,该食品企业的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导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造成经济损失。
广告_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企业推广产品、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广告宣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
本文将以一起广告法律案例分析为切入点,探讨广告宣传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二、案例分析(一)案情简介某知名保健品公司为了提高产品销量,委托一家广告公司制作了一则电视广告。
广告中,该公司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功效,可以治愈各种疾病。
广告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然而,不久后,有消费者向该公司投诉,称广告中的宣传内容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随后,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虚假宣传行为。
最终,该公司被当地工商部门处以罚款,并要求公开道歉。
(二)法律分析1. 违反《广告法》根据《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本案中,该公司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功效,可以治愈各种疾病,显然属于虚假宣传。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
2.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本案中,该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违反本法规定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本案中,该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三、应对策略1. 加强内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广告宣传管理制度,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
同时,加强对广告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广告法律制度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宣传手段,对促进商品销售、提高企业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广告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广告法律制度。
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对广告法律制度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知名保健品企业在其广告中宣传其产品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功效。
该广告在各大媒体平台投放,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后,并未发现任何明显效果。
随后,消费者向当地工商部门投诉,称该企业涉嫌虚假宣传。
经调查,工商部门发现该企业并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产品具有广告中所宣传的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该企业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1. 违反的法律条款本案中,该企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信息。
广告主应当对其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以及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2. 广告法律制度概述(1)广告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广告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
合法性原则要求广告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真实性原则要求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公平竞争,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广告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广告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告的定义、范围和分类;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权利和义务;③广告内容的要求;④广告审查制度;⑤广告监管和处罚。
广告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广告作为企业宣传、产品推广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广告法律法规,导致虚假广告、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层出不穷。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广告法律案例的解析,探讨广告法规范与合规的重要性。
二、案例一:某保健品虚假广告案案例背景:某保健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疗效,可以治愈多种疾病。
经过调查,该保健品并未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其广告内容存在虚假宣传。
处理结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保健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虚假广告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该保健品公司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
三、案例二:某化妆品公司虚假宣传案案例背景:某化妆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快速美白、淡化斑点”等功效,实际使用效果与宣传不符。
处理结果:消费者协会接到消费者投诉后,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经查实,该化妆品公司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化妆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虚假宣传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夸大或者隐瞒产品性能、功效。
该化妆品公司在其广告中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协会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四、案例三:某食品公司不正当竞争案案例背景:某食品公司在其广告中诋毁竞争对手,宣称其产品比竞争对手的产品更安全、更健康。
处理结果: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该食品公司作出罚款、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等处罚。
案例分析:此案涉及不正当竞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杰41106050106 广告学11级01班
广告行业自律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广告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然而随着各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涉嫌低俗及违法违规广告大量出现,屡禁不止。
为了使广告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广告道德监督体系。
虽然我国《广告法》等规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对广告进行监管,但是并不健全,效果也不佳。
因此,从广告道德方面进行监督,加强我国广告行业自律对于防止低俗、虚假、违法广告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部分广告行业自律的案例进行分析,以供我国广告业及广告相关人员发展借鉴,切实加强广告行业自律,进一步推动我国广告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反面案例:
随着国产系列儿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走红,“喜羊羊”、“灰太狼”、“美羊羊”、“红太狼”等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形象,也成了当下最流行的国产原创动画形象。
然而,天真、单纯的动画卡通,却被一些机构恶搞成人流广告的主角。
湖北、四川、沈阳等地3家妇产科医院恶搞经典动画形象“喜羊羊与灰太郎”遭到质疑,不仅涉嫌违反相关法规,而且荼毒儿童心灵,影响对儿童的教育。
此种利用恶搞来警醒广告宣传的行为不仅涉嫌违反了《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和《著作权法》的规定,而且玷污了孩子们的偶像,这类广告也严重违反了《中国广告行业自律规则》关于“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商品和服务,不应使用未成年人的形象和名义制作广告”的规定精神。
据中国质量报报道,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刘忠学称,抵制广告领域中的庸俗、低俗、媚俗现象,源于广告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是构成广告行业自律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规范广告行为、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广告环境的必然举措。
据悉,自2008 年7 月1 日至2010 年11月,中国广告协会共举办了
5 次涉嫌违法违规广告公开点评发布会,涵盖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对涉嫌违法违规广告开展了12 次自律劝诫活动,劝诫
单位118家,涉及产品42个。
正面案例:
加拿大儿童电视广告自律体系初探
一、儿童广告自律体系的概念界定与体系构成
任何一个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其核心概念的清晰界定。
因此,在具体讨论加拿大的儿童广告自律体系之前,有必要明确它保护的是谁,规范的对象又是什么?这两个似乎不言而喻的答案却向来充满分歧。
“儿童”不仅是一个生理的、年龄的概念,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概念,这就注定了在不同的社会,从不同的视角考察,“儿童”具有不同的内涵。
“儿童广告”是指面向儿童的广告,还是指有儿童参与表现的广告?对此,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理解。
按照加拿大《儿童广播电视广告准则》(以下简称《儿童准则》)的界定,儿童广告是指“任何在儿童节目过程中或与儿童节目相邻的付费商业信息和在其他节目中或与其他节目相邻的旨在面向儿童的商业信息”。
而所谓“面向儿童的商业信息”指的是广告中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以儿童为唯一消费者,或儿童是主要消费群体,而且信息以主要针对儿童的方式呈现。
目前,加拿大的儿童广告自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事先防范:自律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儿童准则》是一部专门针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自律准则,共有17个条款,明确规定了儿童广告的真实性、禁载内容、时间安排、表述方式等基本方面。
这些条文旨在实现儿童受到尊重和保护,是广告制作者进行广告创意与制作时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也是一则儿童广告能够获取播出资格的衡量标准。
2.事后追惩:投诉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早在40多年前,ASC即建立起了以投诉为基础的反馈系统,消费者只要认为某广告违反了《儿童准则》的规定,就可以通过信件、传真或在线提交的方式向ASC进行投诉。
3.公众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与媒介素养的提升
公众教育看起来与儿童广告规范并不直接相关,但它实际上发挥着更为深远的影响。
它属于日常性的公众教育,主要由“关注儿童广告组织”(CCA)来设计与完成。
该组织与一些教育机构、父母和专业人士合作,一方面通过在媒体上播出的公益性短片直接向儿童传达信息,一方面通过讲座、DVD、专业网站内容和具体课程设计对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进行指导,旨在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教给孩子学会如何使用媒介,理解媒介。
二、《儿童准则》的制定与执行
1.加拿大儿童电视广告的规范环境
加拿大的广告自律组织ASC成立于1957年,是一个全国性的非盈利自律组织,其社会角色与我国的广告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广告协会大致相当。
目前,ASC 有大约160个会员,分析其会员构成可以让我们了解加拿大儿童自律体系的参与力量,以及由此形成的规范环境。
在ASC的成员名单里,广告主占据不小的份额,众多具有全球行业影响力的企业都赫然在目。
这些企业主的加入表达了行业的共识,同时起到很好的行业带动作用。
除了加拿大广告主协会外,还有各行业组织各有庞大的会员群体,它们的加入间接扩充了ASC的会员规模,也使得ASC拥有更多元的视角和更周到的考虑。
总之,广告主、广播业者、政府、企业、法律界、行业组织、社会机构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筑起了牢固的防卫体系。
2.《儿童准则》的内容规定
(1)信息传递的准确性——避免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
《儿童准则》中阐释道,儿童,尤其是非常小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半是真实,半是想象并且常常分不清楚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的世界,儿童广告应该尊重并且避免滥用孩子的想象力。
在提到价格与购买条件时,《儿童准则》第8条规定:如果提到价格和购买费用,必须清楚和完整。
(2)信息表达的合理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购买压力。
儿童容易受到广告信息的暗示与影响,从而产生不切合实际的购买需求,并由此导致与家长的冲突。
(3)信息呈现的安全性——避免儿童受到伤害。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为避免模仿行为引发的危险,《儿童准则》规定:除非是专门的安全信息,否则不能出现儿童或成人明显的危险动作或处境。
(4)信息隐含的道德性——避免为儿童的社会化制造障碍。
目前的许多研究都已经证实了广告中的如拜物主义、攀比风气、暴力倾向或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对儿童具有负面影响。
对此《儿童准则》将其高度概括为“禁止刊载一切与加拿大社会现行道德、伦理或法律标准不一致的价值”。
3.《儿童准则》的实施
《儿童准则》的实施机构是ASC的儿童审查委员会。
该委员会共有九名成员:一位主席,三位公共委员和五位专业委员,以保证委员会既有公众的立场,又有专业的判断。
这也是西方此类监管机构的惯例。
除仅在一个市场播出的儿童广告之外,儿童广告的审查是强制性的。
儿童审查委员会将根据《儿童准则》决定一则儿童广告是否具有播出资格,凡通过审查的广告会获得一个ASC号码,有效期为一年,这是广播业者判断是否播出此广告的基本前提。
因为广告制作需要时间与成本,广告主与广告公司可以在拿不准是否违反准则的情况下,以故事版或脚本形式将创意呈交ASC进行咨询审查。
事实上,即便得到了ASC的许可,广告也不一定能在电视上播出,因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根据自己的原则有权拒绝刊播一些获得了许可的儿童广告。
三、投诉平台的运作
加拿大的消费者投诉程序早在40年前就已经建立。
目前,在ASC的网站上清楚地说明了消费者如何进行投诉以及投诉的受理流程。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信件或传真的方式向ASC提起投诉,这些投诉由ASC消费者反馈委员会负责审查与裁决。
而目前加拿大还有国家性的或地方性的消费者反馈委员会五家,委员会由资深的行业委员和公共代表组成,独立于ASC。
如果ASC消费者反馈委员初步认定广告确有违背《儿童准则》的地方,会将投诉的内容告知广播业主和广告主,并要求广播业主迅速以书面形式回应,这些书面回应将成为委员会裁决的依据。
对于裁决的结果,任何一方如有异议,可在收到裁决的七个工作日内向ASC提起上诉。
上诉不是由消费者反馈委员会复审,而是由“上诉处理小组”接手。
上诉处理小组由五名成员组成,他们均为委员会中最初并未参与此次投诉的委员。
他们会提前五个工作日通知当事各方听证的时间,并要求广播业主和投诉方在听证日前两个工作日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上诉处理小组会在听证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以多数票表决的方式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最终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