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理论与研究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在其名著《社会学中 的科学逻辑》一书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社 会研究的逻辑过程,其所概括的这一过程见 图2—4。这一图示被人们称做“科学环”并 广泛运用。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命题整理
“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理论
逻辑演绎
逻辑推论概念之间的关系: Nhomakorabea
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 虚无关系
概念化具体体现
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概念。 概念的含义要加以澄清,并明确地予以界定。 把澄清后的概念放到所要研究的理论框架中, 从它和其他概念的关系(横向关系)中去考 察它的含义。 确定概念的经验测量的方法,从它与经验层 的变量关系(纵向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理论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 概念(concept)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 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划分的类型:
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
概念抽象层次越高,就越难以直接的观察和 描述。因为概念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就越 大,特征也就也含糊。
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正是经过逻辑 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思考与实践:
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 什么?结合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其中的一 个功能。 6.找几篇描述性研究报告,看看报告中是如 何对观察进行经验概括的。试以其中的两个 经验概括为基础,尝试建立解释它们的理论。 7.在课堂上就上一题你所提出的理论进行讨 论,比较不同理论解释的优劣。
变量的类别(2)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 生变化的变量。 中间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 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 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从观察到概括 从概括到理论
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
对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观察到的每一种 现象,都可能会得到不止一种这样的理论解 释,它们都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些方面 一种最好。
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这两种推 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做 “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这种过程由 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
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
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2 理论检验的步骤
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
题。 收集有关的资料。即根据操作化以后的命题,采
用调查、实验、观察或访问的方法,收集所需的 资料。 分析资料 评价理论
假设与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主 要体现在:
(1)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 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
(2)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 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没有理论,经验性社会研究工具的使用就 是经验主义。而缺少经验性的检验,关于 社会的理论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或轻率的 意识形态”
第三,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 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第四,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砖石, 而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则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 提。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二章老年社会工作主要的有关理论与研究
其它有关理论
交换理论: ▲埃默逊和布劳提出。用以说明存在于年 龄层次中的结构性不平等,从而揭示出老 年人地位下降的原因。它以行为心理学和 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
▲认为社会互动是一种双方交换的行为。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自我需求和 资源资本,社会互动就是通过资源交换 以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资源交换不是 随意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在交换过程 中对利润和成本、取与给的计算与运用。
评价
▲积极评价: 指出了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老年人 加入老年人的次文化群体,发展出有别于主流文 化的亚文化,可使老年人保持自尊,保持较高的 士气 。 ▲消极评价: 不稳定性: 随着老年人数量和交往的增加,老年人不再满足现有 的社会地位,一些老年组织开始组建,构成了潜在的 社会势力。 局限性:不能应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老年人
老年人遭受有关老化的社会成见的 侵害,可能产生角色迷失。而老年 人伸手求援,又进一步被社会认为 是能力衰退的表现,外界的反应进 一步影响到老年人的自我观念,老 年人逐步接受社会所给予的标定, 陷入依赖地位,随着循环的重复, 老人也越陷越深。
角色理论
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一种形式。 个体通过角色形成自我概念,获取相应 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回报;社会通过角色 赋予个人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社 会期望。角色是个人以自身对社会的贡 献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种 形式,满足程度随角色变更而提高。
燃料电池技术 第二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1)
15
真实燃料电池的效率要低于上述的极限效率, 主要是由于电压损失和燃料的利用率导致。 要使电压损失为0,电化学反应在完全可逆 的情况发生,需输出电流无穷小。实际是不可 能的。 电压效率=开路电压V/理论电动势E 燃料 利 用 率 : 实 际使 用过程中,燃料 不 能 完全 转 化 为 电能,部 分 燃料 直 接 随废气 被 排除 燃料电池 系统,导致燃料利用率小于100%。
1
第二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 与研究方法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2
阳极: 燃料被氧化,产生
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外 回路到达阴极,质子穿过 膜到达阴极。
阴极: 氧化剂被还原,接
受电子,并与阳极来的质 子发生反应。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3
2.1 燃料电池热力学
19
2.2.1 法拉第定律
当FC工作时, 输出电能而对外做功,FC的燃料和氧化剂 的消耗量与输出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服从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燃料和氧化剂在FC内的消耗量∆m与电池 输出的电量Q成正比,即:
∆m = ke ⋅ Q = ke ⋅ I ⋅ t
其中, ∆m和Q分别是反应物的消耗量和产生的电量(单位 库仑),I是电流强度,t是时间。 ke 比例 系 数 :是产生 单 位 电量所 需 的反应 物 的量, 称 为 电 化当量。
23
FC 都 是 采 用 多孔 气 体 扩散 电极, 电极 , 反应是在 整 个电极的立 体空间 内的三 相( 相( 气、液 、固 ) 界面上进行的。 的。 对任何形式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由于电极 反应界面 的真 实面积是很难计算 的,通 常是 以 电极的几何面 积计算 电流密 度的,所得 到的电 流密度称为表观电流密度。 显然,表观电流密度可以用来表示电化学反 应速度。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服务质量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End-to-En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作为新兴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二章理论研究2.1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基本概念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在服务过程中从用户角度出发,全局性地将各个服务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并保证整个服务过程达到用户的期望。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包括服务质量度量、服务质量监控、服务质量改进和服务质量保障四个方面。
2.2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优点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服务管理中的多个问题,其中包括:(1)全局性管理:从用户需求的视角出发,全局性地将服务各个环节有机组合起来,最终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最大满足。
(2)快速定位问题: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实时掌握服务状态,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3)快速响应:对于发现的问题,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响应,避免漏洞导致的风险。
(4)客户满意度提升: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2.3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实现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确定服务质量标准:根据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确定合适的服务质量标准。
(2)服务质量度量:根据服务质量标准,构建相应的服务质量度量模型。
(3)服务质量监控:通过服务质量监控系统,对服务端点进行实时监管,及时掌握服务状态。
(4)服务质量改进:通过服务质量监控,及时发现漏洞,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5)服务质量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案,保障服务质量符合预期标准。
2.4 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的应用场景端到端服务质量管理适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医疗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云计算服务等。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单个的经验研究结果在人们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往往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建立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上、同时也更为 系统的知识----理论。 生物进化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像进化论那样强有力的理论,但, 社会研究仍然像各种自然科学研究那样,努力朝着“从具 体的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的目标前进。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
在研究中的作用
归纳:系统地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 现象的理论方面无疑是一个有用的阶梯。 由于常常不可能进行完全、穷尽的具体观察,因而由归纳 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容易遭到意想不到的驳斥。如卡尔.波 普引证的白天鹅结论。 演绎:帮助人们检验一种理论、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方 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经过检验的理论解释常常只 是一种可能的解释。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如何合理地形成概念,是体现一项经验研究所具有的理论 色彩和理论深度的关键一环。 提炼概念有两种基本方式: 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 从经验材料中抽出概念。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二、变量 概念的两种类型: (1)标识某类现象,如“太阳” (2)包括若干个子范畴、属性或亚概念,它们反映出概 念所指称的现象在类别、规模、数量、程度等方面的变异 情况。如“性别”、“职业”“收入” 常量: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叫常量。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 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 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一个特殊形式,变量是概念的一个特殊形式。 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相 对具体的变量。 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 观察进行检验的。
2016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的广泛度
2.解释现象的精确度
3.理论结构的简练度
四、理论的功能 1.指导的研究方向 2.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现象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Leabharlann 概念; 变量; 命题;
假设。
一、概念(concept)
一、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理论建构 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或定量或定性的观察, 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指对 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对变量之间 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说明。是对一种由经验 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变量间关心的一般性阐 述)。2)从概括到理论。舍弃特定个案的特殊性, 集中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从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某种 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概念间关系,形成对这一现象 及其背景的更为一般性的命题,初步建立了解释和 说明这样现象的理论。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 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 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 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 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 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 观上的反应。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可以是有形的社 会现象或抽象事物如社会地位。概念由定义构成, 通常以语言或数字或符号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 的现象,并给出明确的意义。只有在做出定义之后, 概念才能有意义。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越明确和丰富,所表达的事物的特征就越清楚, 但外延狭小即涵盖面窄。若抽象层次高,则对事物 特征的表达就越含糊。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理论与研究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一、判断并改错题1.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同时概念由定义组成,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或者数字、符号来表示其指明的对象。
而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演绎推理与此正好相反。
3.“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中层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倡导的一种理论建构模式。
二、概念题1.理论(华中农大2012年研;东北财大2008年研)答:理论是指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构成理论的这些假设或命题可能属于同一层次,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
大多数的理论,往往具有两层以上的假设或命题。
较低层次的假设或命题可以由较高层次的假设或命题演绎或推论而来,而这种推论所依据的则是逻辑法则。
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②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③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①宏观理论;②中观理论(又称为中层理论);③微观理论。
2.中层理论(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财2010年研)答: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是指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包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5、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第一,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 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第二,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第三,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阅读材料:另类的抽样
每到选举的时候,美国有很多餐厅总要对用餐的客人进行政治民意调 查。由于过去的调查对于选举结果预测的准确度很高,因此不少人对 这些在餐厅进行的调查相当认真。同时,也有一些电影院在选举期间 用分别印着驴子和大象图案的爆米花纸桶,来预测两党的支持率。几 年前,美国中西部的粮仓,也用谷类包装袋的区别,让农民表达政党 取向。 这些听起来挺古怪的事,其实颇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历经时日,这些 事情表现了同样的模式:一段时间可行,之后又行不通了。而且无法 预测什么时间和为什么行不通。 这些奇怪的民意调查暴露了“只观察事物模式以取得研究结果”的缺 点。除非我们合理地解释模式,否则我们观察到的规律,可能是纯属 巧合。……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1、定义 理论是一种以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 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 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2、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 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比如,马克思主 义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 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 比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 参照群体理论等。 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 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 检验。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1、理论建构 (1)从观察到概括。 (2)从概括到理论。
2、理论检验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 比如,“由于流动和熟练劳动力的需要,工业化是扩大式家庭减少和核 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比如,根据上述理论,可以逻辑地导出下列一组命题:第一,一个国家 越工业化,其家庭结构就越倾向于核心家庭化;第二,在任何国家,农 村地区扩大式家庭结构的特征强于工业化的城市地区;第三,因工作而 迁移的人,比那些没有迁移的人,与扩大式的家庭的联系更弱。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重述概念化命题,这一步即是将命题 操作化为假设。 比如,我们将工业化操作化为“汽车产量”、“每百户电话拥有量”等 等。 (4)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调查、实验、访谈、观察等。 (5)分析资料。 (6)评价理论。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 所以,”科学环“所具有旳社会研究 过程实际上阐明科学研究是一种周而复始 旳过程,但是这个”始“已经不是原来旳” 始“,而是问题研究旳新旳起点。
有关科学环
• 入口一:研究首先从观察事实、统计 事实入手,经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 旳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 后在他们理论旳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 知事物旳假设,再经过观察新旳事实以检 验这种预测。
• 入口二: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 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造成观察,然后 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 反对或提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旳理论。
华莱士还从另外两种角度对“科学环”进 行了分析:
1、左与右:科学环旳左边二分之一意味着从观 察和对观察旳了解中进行归纳和理论建构;而科 学环旳右边二分之一则意味着从理论出发,经 过演绎,应用理论于观察,进行理论检验。
• 一般来说,判断理论优劣旳原则有三条, 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旳情况下:
(1)解释范围越广泛旳理论越是好旳理 论;
(2)解释越精确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3)构造越简洁旳理论越是好旳理论。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不论多种理论在详细含义和层次上怎样不 同,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旳要素构成旳。 这些基本要素涉及:概念、变量、命题和 假设。
• 理论指导研究旳方向 • 理论提供研究旳解释
四、经验研究旳理论功能
• 经验研究所起旳作用并不只是被动地为理 论服务,即被动地检验理论、证明理论。 它还扮演着另外四种主动旳角色。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一、理论建构旳过程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旳观察。这种 观察既能够是定量旳,也能够是定性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目录
•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 第二节 理论旳构成要素 •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旳关系 •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3)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IV,用X表示,多为属性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DV,用Y表示,多为行为或态 度变量。 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 ) X y 学位越高的人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越多。 测验的技巧影响测验的成果。 自变量 中介变量 因变量 宗教信仰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整合程度,从而降低自杀率。 变量分析及控制,是社会研究实验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们将在 后面相关部分再作学习。
决定接受或 拒绝假设
假设 (演绎)
解释,工具, 尺度,抽样 假设检验 测量,样 本小结, 参数估计
问题
观 察
“科学环”解读。纵线两部分:理论建构、理论检 验;水平线两部分:经验研究过程、理论化研究 过程。 (1)理论建构 ) A,从观察到概括。 B,从概括到理论。——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2)理论检验 ) A,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重要性。 扎根理论(草根理论)——“事后的解释”。 B,理论检验的步骤。
4.假设的作用和形成假设 假设的作用和形成假设
(1)假设在科研中的作用 ) A、指导研究活动。 B、逻辑推导。(假设 经验假设、工作假设) C、发展理论。(假设 假说 定律) 2) (2)形成假设 注意科研活动中提出的假设,既具有一定的推测 的性质,又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 A,收集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成果,形成假设。 B,咨询,寻找对研究题目有经验、有知识的人 C,初步观察个案
假设作为特殊的命题,其特殊性表现在: A,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比较具体的变量(普通命题 涉及的基本元素一般都比较抽象)。 B,假设中论述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通过观察可以直 接检验。(注意:相对来讲) 分析以下“假设”: 个人理想子女数是其受教育程度的增函数。 一个工作班组内部团结,该工作班组的生产效率 就高。 性别的差异与对电影种类的爱好有关。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解 释
检 验
假 设
观 察 问 题
二.两种推理方法:
理论建构
1、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
理论检验
2、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
例子:备考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成绩
100 50
0
10
20
30
40
准备时间
运用演绎法 从建立假设开始
例子:备考时间长短与考试成绩的关系
成绩
100 50
0
10
20
30
40
暴力革命的频率成正相关关系。”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一、科学环
【美】华莱士(Wallance)/《社会学中 的科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 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学环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命题整理
理论
逻辑演绎 逻辑推论
经验概括
决定接受或 拒绝假设
假设
测量 样本小结, 参数估计
假设检验
解释、工具、 尺度、抽样
剥夺理论:女人受剥夺更深,宗教能安 抚人心
社会角色理论:妇女职责是抚育子女, 教堂在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社会学习理论:女性更多被教导要成为 温柔、谦恭的人,她们更容易感到宗教 的吸引力。
2.扎根理论的缺陷
扎根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度,因为它依 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纳提供的, 可能被新的事实推翻。
或“A不同,B相同”。
3、函数式陈述——“A是B的函数:A=f(B)”。
实际研究中的假设来源: 1、常识。 “久病成良医”。“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2、个人的预感和猜测。
“离婚率的提升将会带来青少年犯罪率的提
升”。“个性意识的增长程度与离婚率成正
比。”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_风笑天))
待检验的理论
理 论
由理论推导出概念化命题
检
验 的
用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
步 骤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评价理论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 理论建与理论检验
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
一、理论的概念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 些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 关的命题。
理论的特征:来自经验的实践; 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2、假设 假设的来源:
常识 个人预感或猜测 现有调查资料 现有理论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
【美】华莱士(Wallance)/《社会学中的科 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 用的过程。
概括
科学环
问题
理论 解检 释验
假设
观察 问题
理论建构的过程——理论从哪里来?
观察
观察的; • 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 • 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
3、概念的应用
必须对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 必须与现实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具有接 近性;
概念的提炼方式: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 从经验材料中提出概念。
二、变量
1、变量的定义 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
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 如:性别、职业、收入
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的层次:对现象抽象程度的高低。
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越广,特征越含糊, 越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述; 抽象层次越低,涵盖面就越小,特征越明确, 越容易观察和描述。
2、概念的功能
提供交流的工具 提供观察的视角 能够分类和概括 构成理论的元素
第二讲 理论与研究
理论的概念
理论具有的特征: 1.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的解释。 定义: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 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 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的层次
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 社会研究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3.微观理论
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第五章详细介绍) —类别变量 —顺序变量 —间距变量 —比率变量 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变量 —因变量 —中介变量
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通常为因果关系,常常用“引 起”、“导致”等词汇描述。 —“高的受教育 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 —“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酒后开车会造成交通事故”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其变动的变 量,即实验刺激;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激影响而变动 的变量。 在调查研究中:自变量多为属性变量或背景变量,比 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而因变量多为行为或态度变 量。
概念的抽象程度
概念的抽象程度有高低之分。 概念抽象的层次越高,就越难以直接的观察和 描述。因为,概念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就大, 特征就越含糊。
例子 物质财富 抽象层次 高 涵盖面 大 特征 含糊
生活用品 家具 桌子 低 小 明确
概念的功能
概念的功能:构建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 料”。 概念是否有用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有用的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 察的,即可以被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 —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 —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即它在理论 中的其他一些概念相互联系,并且在解释现象上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理论与研究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研究设计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抽样第七章调查研究第八章实验研究第九章文献研究第十章实地研究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学研究方法,指的是从事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论研究的方法。
2、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3、社会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5、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及技术。
6、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7、社会研究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其中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的元素或特定的语言,构成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研究的明显特征。
8、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论语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这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9、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在经验研究中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
其一是科学主义的;其二是自然主义的。
而定量研究方式与定性研究方式则可以说是这两种方法论的最集中体现。
它们是我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二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在社会研究者认识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它们发挥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社会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3、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指通过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与观点以及回答提问来获取敏锐的洞察力。
几乎每天在每个工作场所和学习环境下都会进行定性研究。
4、定量研究: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科学上的定量化是伴随着实验法产生的。
二、简单题1、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种限制,构成了社会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
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动机、对社会研究的活动有反应的研究对象,他们有自我意识,也有主观意志。
这种主体意识又可以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具体行为,使得社会研究中对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常常达不到自然科学中所能达到的那样高的准确程度。
(2)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无论是采取调查的方法、实验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种干扰和影响。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不同行为既会受到个人特定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会受到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社会研究者通常比自然科学研究者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他们也往往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笔记
☆☆☆☆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1、理论(theory):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实际社会研究中通常指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社会科学中很少有像进化论那样有力的理论,但社会研究仍然像各种自然科学那样,努力朝着“从具体的事实和现象中发掘出系统的理论”的目标前进。理论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作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的特殊性,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其行为及其社会后果。人文主义者结合人类行为主体对社会世界的认识能力和能动特性、思维和意志等,来描述或建构研究对象的经验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征。
1.从认识论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实地研究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适合于研究现象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效度高,灵活性和弹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时长,对研究对象会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概念的组成=名词+抽象定义+经验内涵 三者关系:
• 名词是对同一类现象的概括。 • 抽象定义界定出这些现象的范围和主要特征。 • 经验内涵是由名词所指出的那部分现象。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名词 含义 抽象定义
意
内
指
含
社会改革 含义
意 指
社会制度与体 制的人为改变
内 含
经验现象或事物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社会理论
3. 理论的主要功能: (1)指导研究方向 (2)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现象
对社会理论功能的说明:
• 理论是一个有不同层次的命题体系。 • 有的理论十分抽象、具有很强的一般性。 • 有的理论又相对具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社会理论
4. 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 以全部社会现 象或各种社会 行为为对象, 提供一种高度 概括的解释框 架。
中具理论:
以某一方面 的社会现象 或某一类型 的社会行为 为对象,提 供一个相对 具体的分析 框架。
微观理论:
是一组陈述若 干概念之间关 系、并在逻辑 上相互联系的 命题。
(二)变量
1. 变量的定义 ❖ 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
而转换来的。
2.变量的类型
❖变量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上可分 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一项基本的因果只需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中间变量则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 第三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 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可否直接检验
不可 有些可,有些
不可 可 可
2.变量的类型
❖ 自变量(x):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 因变量(y):由于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
的变量 ❖ 比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
低的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酒后驾车会造成交通事故 低的生育率导致人口老龄化 ❖ 同一个变量可能会会某种关系中作为自变量出现,而在另 一种关系中作为因变量出现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2.变量的类型
涂尔干:自杀论
自变量
中间变量
因变量
婚姻状况
社会整合程度
自杀率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3.变量间的关系
• 1.相关关系:
x有变化、y也有变化。
• 2.因果关系:
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 的变化。
• 3.虚无关系: 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 一个变量是以怎样的方式变化的。
❖ 只有通过理论化过程,才能提炼认识,积累知 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熟悉的世界。理论是 社会调查研究的中心和最终目的。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社会理论 二、社会理论的构造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社会理论
1. 社会理论的定义: ❖ 是以抽象的概念来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 ❖ 是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的经验资料为基
方式。 • 概念的抽象性对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 • 概念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想的网络,将单个
的研究成果相互连接,使得不同时期的经验得以组织 和再组织。
5. 有用的概念:
• 有用的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察 的。
• 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 • 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概念。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 社会研究的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社会世界的认识和 理解。认识和理解的基础是对现象的准确描述,而 对现象发生的原因的正确解释则是这种认识和理解 的关键所在。
❖ 为了理解,为了解释,我们需要理论。 ❖ 所以理论与社会研究的关系密切。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三) 命题与假设 ❖概念是建造理论的基石 ❖命题则是理论的构架,命题是对现象之间的关系 的陈述。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
理性行为都是受社会环境 制约的
1.命题的类型
人的政治行为时受
❖ 公理:处于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是高度抽象社的会陈环境述制。约的
❖ 定理:由公理推导出来的,它可被经验事实来检验。
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对“社会理论”定义的说明:
❖ 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 社会中我们所思考的那些事物。
❖ 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 是人类思考和想象的产物。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社会理论
2. 理论的特征: ❖ (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 (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 ❖ (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变革
❖ 只有在作出定义之后,概念才有意义。 ❖ 研究者正是根据概念的定义来理解和想象该概念所指的现象。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3. 概念的层次
抽象
概念
概念都是通过概括和抽象得 到的,但是各种概念的抽象 程度是不同的。
概括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 实体概念: 可直 接观察到的物体、 事物和现象。如 “书”
❖ 非实体概念: 无 法可直接观察到 的物体、事物和 现象。如“动机”
物质财富 生活用品 家具 桌子
高 大 含糊Βιβλιοθήκη 低 小 明确抽涵 象盖 层面
特 征
次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社会地位 高
抽
先赋地位
象
程
度
出性种
身别族
低
成就地位
教职收 育业入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4. 概念的功能: • 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得到的事物的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微观理论的重要特征:
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 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
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二、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
概念
形式 陈述
变量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一) 概念
1.概念的定义 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
❖ 经验概括是通过对大量事实的观察而归纳出来的,它的经
验色彩较浓,抽象程度较低。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
❖ 假设是在研究之前提出的待检验的命题,提高它,在人研们究的中读写起着
能力也提高
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理论的构造
1. 命题的类型
命题类性 公理 定理
经验概括 假设
如何形成的 由定义或假定而为真
由公理演绎而来 来自经验资料 来自演绎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