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PPT

合集下载

2024年度-经济法完整ppt课件

2024年度-经济法完整ppt课件
9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经济法主体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 权等。同时,经济法主体还享有参与经济决策、表达经济诉 求等权利。
义务
经济法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这 些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等。同时,经济法主体还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完整ppt课件
1
contents
目录
• 经济法概述 • 经济法主体 •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 •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 经济法实施与监管
2
CHAPTER 01
经济法概述
3
经济法的定义与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是国家为了调整经济关系而制 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国家宏 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市场公平 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01
02
03
04
05
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的含义
消费者的权利
经营者的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
指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 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 律。
监管职责
制定监管规则、实施监督检查、 处理违法行为等。
25
经济法监管措施与手段
监管措施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
监管手段
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信息化监管等。
监管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监管效果,及时调整监管措施和手段。
26
THANKS FOR WATCHING

经济法 (第六版)全册 课件 PPT

经济法 (第六版)全册 课件 PPT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6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肇始于德国 普遍、典型的私人垄断是在美国出现的。 主要发达国家包括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均先后进入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矛盾激化,要求公权力直接介入 经济生活,从而使有关经济及法律关系的直接国家意志性显露 无遗,自蒲鲁东即已清晰表达的一种理念终于落实到坚实的客 观实践基础之上,主、客观浑然结合,经济法这一新的法律部 门或门类,就在20世纪10年代的德国产生了。
(3)认为经济法是“调整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产生 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认为经济法是“法在调整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 所形成的法制度、法形式和法方法的总和”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14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原则
(5)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作为经济管理主体与市 场主体之间的间接宏观调控性经济关系”
20世纪80年代,费肯杰的《经济法》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8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一)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法始末 (二)中国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
德国和日本经济法形成之初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新编21世纪法学列教材
9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客观条件: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需要以不同于 以往的法律原则、制度来规范的某些社会关系 ,并有了相应的司法实践或成文法规。
主观条件:由法学家对业已出现的客观社会经 济条件和法律规范进行总结、解释和归类,形 成相应的法学理论或学说,并在相当程度上为 学界和社会所接受。

《经济法学》PPT课件

《经济法学》PPT课件

由于国家调节乃是针对市场缺陷引起的市场失灵 而采取的救济措施,所以国家调节的基本方式便 主要是如下三种:
一是国家对市场强行规制方式。即以国家强制力 反对垄断和限制竞争以及其他各种不正当竞争, 以排除市场障碍,让市场机制恢复其应有的调节 机能。
二是国家直接参与投资经营的方式。
三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引导促进方式(国家宏观 调控方式)。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
1.国家机关。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机关,包括:
(1)国家权力机关。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是绝对宏 观的,即通过立法来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确定 整体的生产运行机制,并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方 针、政策、计划,指导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具体管理 行为。
(2)国家行政机关。其参与的经济法律关系,一是 通过间接管理国民经济的方式,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 节。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来实现 的。
行为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 的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经济法律关 系发生、变更与终止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
第三章 国有企业法
• 本章重点介绍 1.国有企业的特征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制
一、国家投资经营
国家投资经营,是指国家以其所拥有的资产投资 参与生产经营的活动。 国家投资经营的方式:①国家直接投资开办国有 企业;②国家临时性参与某些重要商品的购销或 外贸活动;③国家从事某些金融业务活动,20世 纪以来,国家投资经营最重要的方式是国家投资 开办国有企业。
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即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一 是可以依法做出一定行为;二是可以依法不做出 一定行为;三是可以依法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四是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不同的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是不同的。

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ppt课件完整版
享有自主经营权、财产权等权利, 同时承担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 公共利益等义务。
其他经济法主体
事业单位
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 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个体工商户
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 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 ,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
经济法行为是经济法主体在经济管理、协调过程中所产生的特定行为,是经济法调 整对象的具体化。
经济法行为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可控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经济法行为的分类
按照行为主体的不同,经济法行 为可以分为国家经济管理行为、 企业经济行为和个体经济行为。
按照行为性质的不同,经济法行 为可以分为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
• 经济公平原则: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所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它要求经济法在调整经济关系 时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和正义。
02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 确认和调整的,在参加经济活动的各 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 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
具有意志性、法定性、平等性、双务 性、连续性等特点。
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01
02
03
主体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即 参与经济活动的各方当事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 其他组织。
客体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即 经济活动中的物、行为和 非物质财富等。
内容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即 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
03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概述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沿革
A、前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法简史:按照主客观一致的法律部门形成规律或原理,认为经济法应属不同于任何已有法的类型之新型法的学说,应为经济法的起点。将经济法与民法相混同或者大经济法学说,是无法界定现实之经济法的,为此我们把目光指向从性质上明确区分民法与经济法的“两成分法”理论,将其作为前苏联东欧经济法之逻辑起点。20年代末,以斯图契卡为代表的一些苏联法学家认为,苏维埃民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组织技术性质的规范;另一部分是以个人意志自由为出发点,贯穿资产阶级原则,调整逐渐消失着的私人成分的规范。此即所谓的两种成分。后一种成分是民法的本质所在,随着它的消亡,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行政规范的经济法,就将取而代之。
经济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国家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
二、国家调节论的观点(武大漆多俊的观点)
1、经济根源是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2、政治根源是国家担负起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能,形成了国家调节机制。
3、法律根源是当国家介入经济后,他们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国家的法律,既不同于民商法,也不同于行政法,而是新性质、新类型的法律。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A、十九世纪末至一次大战后:这是现代经济法的出现阶段。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至二次大战后,这是经济法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的阶段。
这段时期各国经济法立法的特点是:①由于各国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干预经济,所以立法内容和领域大大扩展;②政府除大量采用行政和军事强制手段外,还大量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国家垄断资本极度膨胀;③政府适用计划组织和引导经济发展;④战后反垄断措施也受到重视;⑤现代经济法体系所包含的各个基本方面的内容都涉及到了。⑥立法多同危机和战争相关,其非经济性因素和行政法色彩十分浓烈。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材作者赞同前一种观点
经济法总论
2
二、经济法产生的标志
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经济法律的制定 经济法律部门的形成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上述三种标志学说虽有合理性,但欠缺准确性。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去理解的,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因此,经济法产生的标志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立的法律部门的形成。 法律部门的形成
5
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法自 产生到现在已经走 过二十几个春秋, 过二十几个春秋, 已经形成比较完整 的体系,基本框架 体系,基本框架 业已确立, 业已确立,在我国 法律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要的地位。 地位。
经济法总论
(一)总体状况
经济法
中国法律
6
(二)我国经济法的体系和框架
1、企业组织管理方面
公司法、各类企业 公司法、 法、各类关于企业 方面的条例和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产品质量法等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各类税法、各类金融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价格法、会计法、审计法、 各类行业和产业法等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 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以及 一系列的条例、 一系列的条例、决定等
经济法总论 7方面
4、社会保障方面
经济法总论 3
三、经济法产生的条件
(一)主观条件 社会观念的变化 经济法学说的提出 社会经济和法的变革现实 (二)客观条件 经济集中和垄断 战争需要
经济法总论
4
第二节 中国经济法的 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
挑战
经济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如何平衡市场自由与消费 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如何规范数字经济和新型市场主体的行为。此外,经济法还 需要面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等挑战。
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和创新方向
未来发展
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具体而言,经济法将更加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 的发展,加强对创新经济的支持和规范。同时,经济法将更加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保护,推动大众创业和万 众创新。
的过规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 的竞争力。
引导企业发展
经济法通过规定鼓励和限制的产业 和行业,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促 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法在金融领域的实践应用
保障金融市场稳定
经济法通过规定金融机构的设立、运营、退出等事项,保障金融 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规范金融行为
经济法通过规定金融机构的行为准则和业务范围,规范金融行为, 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促进金融创新和发展
经济法通过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和发展,促进金融行业的进步和发 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04
CATALOGUE
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法将继续关注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平衡,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促进数字经济的规范发展。同时,经济法将更加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详细描述
1. 调整对象不同:商 法主要调整商事活动 中的主体、交易行为 和商事组织等,关注 微观经济活动;而经 济法则更关注宏观经 济调控、市场监管和 社会公平等问题。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 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运作政府干预经 济的手段,来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矛 盾。由于政府介入经济生活,打破了过去传统的 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划分界线,在经济生活中 出现了一种运用单纯的公法或私法手段都不能解 决的经济关系。
一、经济法的起源
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
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
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 划的手段。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20年代,苏联,用经济法取代民法
两种成分说 两种学派。
民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戈伊赫巴尔格; 金茨布尔格,帕舒卡尼斯 经济法学派的经济法学:拉普捷夫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客观条件: 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需要以不同于以 往的法律原则、制度来规范的某些社会关 系,并有了相应的司法实践或成文法规。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二)经济法产生的一般条件
主观条件: 由法学家对业已出现的客观社会经济 条件和法律规范进行总结、解释和归类, 形成了有关经济法的法学理论或学说,并 在相当程度上被学界和社会所接受。
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一、经济法的起源
20世纪70-80年代,计划
商品
有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中,经
济法与经济法学相伴而生。
二、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一)经济法产生的一般基础 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国家被动或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加以组织 协调的职能;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新)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新)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
(一)德国
2、一战时及战后 1915年:《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公告》 1916年及1917年:《确保国民粮食战时措施令》和为
确保战时需要的公告,颁布了许多最高价格的有关命 令和规则,并实行了战时冻结。
1918年:《战时经济复兴令》 1919年:《经济经过法》、《魏玛宪法》体制下的社
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撰写了大量经济法论著,对 经济法的概念和其他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卡斯克耳(W.Kaskel):《经济法的概念和构成》开 始把经济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
赫德曼(Hedemann):1922年成立了“经济法研究 所”,开课讲授“经济法”,并主持有关经济法的杂 志和丛书的刊行。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
(一)德国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联邦德国建立前,占领军当局发布《德国经济力过度
集中排除令》 1951年制定《矿业参与决定法》, 1952年制定《企业委员会法》, 1952年制定《投资援
助法》, 1957年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 1967年6月8日制定《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
会化法及直接以“经济法”命名的《煤炭经济法》、 《碳酸钾经济法》
1923年:《对滥用经济权力令》(卡特尔令)等
国家不干 预私人经 济活动
亚当·斯密
这些新的立 法活动和法 律现象引起 了德国学者 们的注意
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
突破了传统的法律 体系划分
经济法:包括 公法和私法在 内的独立法律 分支
部门法的角度
纯粹的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苏联
斯图契卡: 两成分论
(2)1926-1936:工业化建设时期

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共41页

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共41页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经济法总论: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名,于Fra bibliotek我若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苏俄制订了《地下矿藏及其开发条例》
我国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矿业暂行条例》
3.关于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法律规定
4.关于财税、金融的法律规定
罗马尼亚于1979年制定了新的《财政法》
在财税方面,我国在1950年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 5.关于价格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6.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法律规定 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的统治者就注意了运用法律手段 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例如,秦简《田律》 规定:春二月林木生长,不得砍伐;春天土地干旱需要 水,不得堵塞水道;不得采摘刚发芽的植物;不得捕捉 幼兽、幼鸟;不得设置陷阱和网罟捕捉鸟兽;不得毒杀 鱼鳖;等等。 7.关于财政税收的法律规定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第二,经济法的产生先于经济法学的产生,而不是相反。 第三,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而不是经济法律的总称。 第四,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根据,是国家制定、认可了大量 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不能无视其调整的社会关系的 性质。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生
(二)关于经济法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产生于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 正确认识经济法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而不是其他。
一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总 和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是奴隶制国家为了行使其管理经济的职能,陆续制定或认可了一系 列经济法律规范,这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的法制前提; 三是奴隶制国家的立法者对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需要制定或认可 相应的法律规范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是经济法得以在奴隶制国家产生 的思想条件。
匈牙利于1967年制定了《关于价格管理的法令》
我国制定的价格法规主要有:《关于各地不得自动提高国 家统购和收购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指示》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即实行市场取向改革以 来,经济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内 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关于企业组织管理的法律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中国企业组织管理的法律规定,其主 要表现形式是一系列关于企业的规范性文件。 2.关于市场监管的法律规定 为了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共十四大 于1992年10月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三)认为随着国家与法律的产生,经济法也就产生了;到了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法形成为一个新的法的部门
有的学者认为,就经济法的内涵,即国家运用法律的强制手段来管理 社会经济来看,它是阶级社会中最古老的法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四)认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的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律的制定。 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部门的形成。
我们不能把一个或一些经济法律规范等同于经济法,也不能 把经济法律或经济法律的总称视为经济法;只有相当多的经 济法律规范的总称才是经济法。所以,学术意义上所指的“ 经济法”,是从部门法意义上讲的,就是讲的经济法这个独 立的法的部门。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3.关于计划的法律规定
在计划方面,为了规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行为,有些资本主义 国家制定了有关法律。例如,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 》(1967年)
4.关于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法律规定
在加强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美国于1887年通过了《 商业管理法》
5.关于财政和税收的法律规定 在财政、税收方面,早在1789年,美国制定了《关税法案》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特征
1
2
3
4
反映以 工人阶 级为领 导的全 国人民 的意志
注重事 实上的 平等, 最终达 到共同 富裕
协调本 国经济 运行从 直接手 段为主 向间接 手段为 主转变
经济法 律规范 以单行 经济法 律、法 规为主 要表现 形式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发展的展望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关于封建制国家的经济法
1.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 为了保护封建制国家与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唐律》 规定,严禁妄认、盗卖或盗耕公田和私田。 2.关于农业管理的法律规定 为了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我国 秦代的《田律》作出了具体规定 3.关于商业管理的法律规定 秦简《金布律》规定,出售的商品须标明价格,但价格不 到一钱的小商品除外。


(一)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内容。
奴隶制国家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1.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规定 早在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奴隶制国家颁布的《汉谟拉比 法典》就对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土地的法律保护作出了规 定。在我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关于农业管理的法律规定 为了保护农田水利,《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 怠于巩固其田之堤堰”,“自由民应赔偿其所毁坏之谷物 ”。
汉朝的工商税有向手工业者征收的工税,有向商户征收 的市籍租,有在盐、铁、酒私营时期向经营者征收的盐 铁酒税等。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二)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特征
公开维护等级特权
A
特 征 B
反映奴隶主和封建主阶级的意志
C
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主要运用直接手段
D
经济法律规范以“诸法合体”的法典为主要表现形式
在中国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是 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上垄断的时代,到了20世纪初,特 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二)认为近代经济法产生于 19世纪末,但并不否认“市民革命 以前的经济法”的存在
在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垄 断市场的倾向日渐显著,产生了各种市场弊端。因此,国家对自由市 场干预的法,即经济法也就发展起来。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的内容
1.关于企业组织管理的法律规定
上述法律规定主要是通过关于公司的和其他企业的规范性文件表 现出来的。从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了许多关于公 司的法律。
2.关于市场监管的法律规定 为了加强市场监管,早在1793年,法国就制定了《严禁囤积垄断 令》和《粮食法令》 美国于1890年通过的《谢尔曼法》是联邦第一部反托拉斯法 为了加强市场监管,日本制定了《不正当竞争防止法》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指出,不论在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有各自的经济法。当然,在不同社
会制度的国家,经济法的本质、内容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二、对在经济法产生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的评析 (一)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3.关于计划、统计的法律规定 在计划、统计方面,先后制定了《统计法》(1983年制定,1996 年修改 )、《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1984年 )、《 统计法实施细则》(1987年)等法律、法规。 4.关于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法律规定 5.关于财政、税收的法律规定 6.关于金融的法律规定 7.关于价格的法律规定 8.关于会计、审计的法律规定
为了进一步健全经济法制,以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该抓紧制定和完善一系 列经济法律、法规。 关于经济组织的法律 关于市场监管的法律 关于宏观调控的法律
制定作为统率上述三个方面规范性文件的基本法律 ——《经济法纲 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制定《经济法典》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4.关于对外贸易的法律规定 在汉朝,为发展对外贸易,开辟了通往中亚、西亚的 “丝绸之路”;同时,朝廷还对朝鲜、日本等东亚邻 国开展了对外贸易。参加对境外贸易的商队,必须经 汉政府批准,随使节同行,不准私商擅自输出、输入 商品。唐朝建立后,严格限制陆上贸易。 5.关于质量管理的法律规定 秦简《工律》等规定,官营手工业作坊制作的同一种 类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不准制造“ 伪滥之物”。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6.关于金融的法律规定 在金融方面,英国于1844年制定了《英格兰银行条例》 7.关于价格的法律规定 在价格方面,法国于1793年颁布了《粮食限价法》、《全面限价 法》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内容
1.关于企业组织管理的法律规定 十月革命胜利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列宁 起草的《工人监督条例》 在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制定的关于企业的规范性文件 主要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2.关于计划的法律规定 匈牙利于1973年制定了《国民经济计划法》 南斯拉夫于1976年制定了《社会计划体制基础和社会计 划法》
第二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第二节 经济法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
一、在经济法产生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 一 ) 认为经济法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 才产生的
日本经济法学者金泽良雄认为,经济法是一个新的领域。他 谈到在德国产生的经济法时,首先指出,“经济法”一词在 学术上开始使用时,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