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制定-文档资料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真正保护民生、关注民生的先河,因而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一,在劳动者群体基本权利的保护方面,在 劳动者群体社会地位平等的维护方面,这一时 期的社会政策满足了当时人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二,在中国民众基本生计、就业以及
受教育机会的保证方面,应当说这一时 期的社会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其三,在积极推动当时的现代化建设方 面,社会政策最大限度地起了其应有的 作用。
(三)社会政策呈现出体系化的迹象,
而且其中的许多内容开始同国际接轨
三、中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不足之处及
努力方向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时期。特 有的时代背景规定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 政策必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经济政策相比,社会政策在中国社会
当中的地位极不对称 2.社会政策的整体化、体系化程度还很不 够,同一性较弱 3.社会政策缺乏规范性 4.社会政策的“应然”与“实然”之间 的差距过大
(三)这一时期社会政策的主要特征及
不足 1、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 、具有浓厚的平均主义成分; 2、对民众基本权利的重视甚于对民众基 、 本生活质量需求的保障; 本生活质量需求的保障; 3、社会政策的非全民性; 、社会政策的非全民性; 4、社会政策的不规范性; 、社会政策的不规范性; 5、社会政策的实施往往借助于社会动员 、 来完成
第五章 中国社会政策的演 进
一、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 年至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
政策、 政策、意义及其不足
(一)此一时期制定并实施的主要社会
政策 1.围绕女性解放而制定和实施的社会政策 2.有关大众教育的社会政策
3、社会救助政策 4、劳动保险及福利政策 5、就业政策。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档资料1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献标识码:A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公共政策陆续出台。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政策演进的不同阶段。
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政策及其特征,并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及作用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优化路径。
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节能减排的本质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节能减排政策的产生,源自解决资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及稀缺性问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将节能减排政策界定为“节能节水、减少SO2和COD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或使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2]。
中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可分为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两大类。
其中,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和法规条例;财税政策包括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另外,围绕节能减排政策而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也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范畴。
[3]1978年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根据政策的出台时间、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节能政策与减排政策并行的政策形成阶段(1978―1988)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相比1978年版宪法,1982年版宪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据。
依据宪法,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中国老年优待制度的发展定位与政策建议-精选文档
中国老年优待制度的发展定位与政策建议优待老年人,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谐中国的重要内容。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老年优待事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早期的老年人优待项目主要散见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制度中。
虽然没有出台老年优待专门政策,但是老年人优待也已经超越乡规民约的“软法”范畴 . 被纳入经常性的制度保障。
这一时期,国家越来越多地介入到老年人优待工作当中来,老年人优待的责任主体开始从社会向政府转移。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借鉴某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在住房、医疗、旅行、交通等方面给予特别优待的做法基础上,中国开始探索制定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老年优待制度体系。
已有研究对老年优待制度着墨不多。
冯威(2012)从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法治化的角度论及了建设全面、完整的老年人社会优待法律制度体系及老年人社会优待内容的更新和完善。
杨立雄( 2012)则将老年优待放置在整个社会优待制度中,论及了老年优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老年优待制度的原则、优待项目和方式设计以及老年优待制度改革措施等方面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着眼于 2012 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后特别是全国老龄办等 24 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老年优待制度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重点对该制度未来的发展定位及具体政策措施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中国老年优待制度的发展状况目前,中国老年优待制度主要由全国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来规范。
在全国层面,老年人社会优待工作开展和制度建设主要依赖于 2012 年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2013 年全国老龄办联合其他 24 个部门发布的《意见》以及 2011 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法律中首次明确了老年人“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并专门设置“社会优待”一章对老年人享有的社会优待权利予以较为详细的规定,而 2013 年颁发的《意见》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社会优待领域最全面、最具体的全国性专项文件。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及其启示-文档资料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及其启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论根据和基本原则。
是否承认与坚持这个原则,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一切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一、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只有大小之分,只有发展阶段上先进与落后,没有优劣之分。
各民族不论大小,都应该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任何特权。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永远不会优越于其他民族”的著名论断,其中蕴含着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光辉思想,也是最早提出的关于坚持民族平等的言论。
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中提出:“废除等级制,全体公民不分性别、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一律平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规定少数民族历来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抗战胜利后,为了团结全国各少数民族参加争取和平民主及随后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反复重申,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各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例如,1946年1月16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草案》中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区域,应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其自治权。
”接下来,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规定:“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
”1947年4月27日,内蒙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明确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域内蒙汉回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各民族间的亲密合作团结互助的新民族关系,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
中国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文档资料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
《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 《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
2009
200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
9
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描述
21世纪初(全面综合决策阶段)
13
2019
2019
国务院批准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并通知停止生产与销售含铅汽油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征收处理费6
环境政策发展历程描述
20世纪90年代(实现战略转变阶段)
中国污染防治(尤其工业)的主要特征,开始实行“三大 转变”: 1. 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2. 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3. 从分散治理向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 围绕“三大转变”,我国“九五”期间解决“三河”(淮 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 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一市” (北京)和“一海”(渤海)的控制问题。
由“一个中心”(科学发展观)、“两个抓手”(建设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三条途径”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调控)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0
环境政策框架总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中期以来进展较快,政策 手段、管理方法和调控手段日益完善。
框架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环境标准、地方性 法规、批准和签署的国际条约构成,囊括环境法、资源法和 相关法的范畴。 环境政策手段不断丰富,涵盖命令控制手段、市场经济手段 、自愿行动、公众参与等形式。
1983 1983 1984 1984 1988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
2020/12/11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
•存在自然垄断或信息不对
称现象的行业,保证服务
供给的公平性和防止资源
1、政府规制的类型 配置低效为主要目的,对 企业的进入、退出、价格、
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方面的
••依不据直由接政介府入机经构济认主体 可的和决许策可,的仅法制律约手阻段碍市 直场接机介制入发经挥济职主能体的决行为, 策以。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 职能而建立完善的制度
平均成本下降的产业,定价矛盾仍然存在,价 格规制仍有存在的理由。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1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
3、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工具
n (1)进入规制 n 为确保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提高其生产效率, 由规制机构对企业的从业资格、产品及服务的 内容和标准进行审查、认证,从而确定一家或 极少数几家企业获准享有特许经营权,并承担 该产业的供给责任,不能自由退出。 n 许可制、注册制、申报制。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1
第五章政府规制政策
4、规制失灵与规制改革
n 规制失灵的表现 n 企业内部低效率的产生 n 规制滞后使企业蒙受损失 n 规制的目的和结果不一致(机构和企业信息不对称)
n 传统规制理论及方式的缺陷 n 传统规制方法的既定前提是:规制者与被规制者具有 相同的完备信息,双方进行的是一种对称信息博弈。 而在现实生活中,规制者与被规制者所掌握的信息往 往是不对称的。
n 植草益(1992)给出了较广泛的规制定义:“依据 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 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
n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规制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 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产业组织 的相关领域一起成为应用微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领域 之一。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档资料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文献标识码:A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的公共政策陆续出台。
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节能减排政策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形成了政策演进的不同阶段。
系统梳理各个阶段的政策及其特征,并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框架指导下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及作用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优化路径。
一、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过程节能减排的本质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
节能减排政策的产生,源自解决资源、能源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及稀缺性问题。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将节能减排政策界定为“节能节水、减少SO2和COD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发展或使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2]。
中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可分为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两大类。
其中,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相关法律和法规条例;财税政策包括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
另外,围绕节能减排政策而进行的管理体制改革,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也属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范畴。
[3]1978年以来,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根据政策的出台时间、时代背景和内容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节能政策与减排政策并行的政策形成阶段(1978―1988)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相比1978年版宪法,1982年版宪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范围和内容,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据。
依据宪法,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
中国发展型社会政策论纲张秀兰、徐月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 教授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迅速发展,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并且被吸纳进社会政策的设计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一政策的国家中,不只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许多发达国家,尽管“冠名”不同1。
人们会问:为什么当今这么多国家会选择发展型社会政策?它有什么理论和实践魅力?它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它回应了哪些挑战?它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本文拟讨论这些问题,并且把重点放在对于中国相关问题的思考上2。
一、发展:社会政策新增的价值基石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魅力在于其“发展”的理念。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在社会政策的设计中关注“发展”。
1.它特别关注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劳动力人群能否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发展型社会政策注重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鼓励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
它重视对于潜在劳动力的投资,包括对教育、医疗卫生和人员培训的投资,注重支持劳动力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成为生产性经济活动的活跃成员;为此,强调扫除一切有悖于这一目标的障碍,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和社会资本的积累。
2.它注重社会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政策原是通过再分配手段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而发展型社会政策则强调通过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政策看重的是发挥经济生活中最有活力成员的积极性,使一个国家成为富有活力的经济体,并积极促进社会建设,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福祉增长,社会公正水平提高的目的。
一句话,为了人们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社会政策要起到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
也就是说,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它的两个基因,二者在这里并非是零和关系,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核心理论是,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投资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则是政府和市场的双赢——不仅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可以起到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增强国家竞争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策的变迁共30页文档
25
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在最初的近30年里实行的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后的20多年里中国经 济则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 程中。与之相适应,中国财政政策在不同的历史阶 段,也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追寻建国以来、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轨迹,我们 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效果后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贷款规模偏大电力煤炭和运输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农业交通能源等薄弱环节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业投入严重不足等新问题结构问题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1
2
3
4
【时间】:1979年 【背景】:经济出现 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 政赤字严重、投资需 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 物价持续上涨、外贸 逆差增加等问题。
28
29
Thank you
19
【内容】: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财政作为重要的 调控手段,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适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1.国债投资规模调减调向。 2.推后预算内建设性支出的时间。 3.有保有控,在总量适度控制下进行结构性调整。 4.深化税制改革,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5.改革企业所得税。 6.调整资源税。 7.调整消费税。 8.积极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效果】: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 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良好格局。
20
21
【时间】: 2019年12月 【背景】: 2019年下半年 全球金融海啸 爆发后,中国 经济增长明显 减速,经济下 行压力加大。
22
【内容】: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及适度宽松货币 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 调整、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 2.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计划,涉及钢铁、 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 色金属、装备制造、电讯等产业. 3.截至2009年7月,相关部委还推出了 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 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 珠海经济特区等地区性的产业升级投 资刺激计划。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 台后,管理层继续出台大量区域振兴 计划,从不同的方面不断振兴经济发 展,细化振兴内容,必然对后市经济 起到新的促进作用。 【效果】: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 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
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
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政策
简介
本文档将介绍中国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和政策。
这些方针和政
策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
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面、公平、高质量的
医疗卫生服务。
2. 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降低疾病发
生率和病死率。
3. 坚持综合施策,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 坚持合理布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和公平性。
5. 坚持科学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绩效评价,提
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主要政策措施
1.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民医保覆盖。
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系统。
4.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事故和纠纷处理机制。
5. 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6. 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疗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未来发展方向
1. 深化医改,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 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度融合,构建良好的
医疗卫生生态系统。
3.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国际竞
争力。
以上是关于中国国家的医疗卫生方针和政策的简要介绍。
详细
内容可查阅相关官方文件和报告。
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只能是和平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我们不需要战争,决不会去发动战争,也决不能够侵占邻国的一寸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和平的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的外交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方针政策。
具体说来,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
“另起炉灶”是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而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为此,中国公开宣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着重加强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
中国执行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并不意味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新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以争取和平为宗旨的。
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2.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重要的外交事件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是由我国在50年代提出并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3000字【精选文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3000字【精选文档】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这条正确路线指引下,在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紧紧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经济领域,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大大提高。
在政治领域,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但是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思想领域,那种死气沉沉的僵化局面,已被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的潮流所冲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景象正在逐步形成。
在文化领域,科技、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事业逢勃发展,欣欣向荣。
在军事国防领域,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外交领域和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外交格局的调整、“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践,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大大提高。
总之,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这条路线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的政策创新,使中国共产党焕发了青春,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认真地、全面地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从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指导方针.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精选文档】
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摘要:当今社会,世界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国际与国内的局势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快速崛起的中国也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环境下,中国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是以此同时,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又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政策下,中国也在稳步地向着发达国家的行列前进。
关键词:国内外形势党的政策机遇挑战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上,在经济层面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日益降低,在文化层面上,我国的文化也已经逐渐被传统在意识形态与我国对立的西方国家所接受。
然而,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正与逐步改善的政治体制发生契合变化的微妙时刻,一些传统的敌对国家,仍然对于我国存在着一些定式思维,甚至于一些敌对颠覆思想,这对于我国自身正在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国内形势我国国内形势总体上看,目前尚处在一个良好的态势当中,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对于这些存在问题需要改善的地方,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在经济发展所日益积累的量化朝着质化转化的矛盾与之不能够解决这种矛盾的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上[1]。
一些相对落后的政经体制与日益发展的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国内出现的诸多引起大众关心甚至于不满的话题,皆由此而起。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阐述的一些基本原理我们清晰的知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经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存在,是对经济的一种上层意识反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分主次矛盾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就需要什么样的体制来予以辅助支持其发展,当今的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传统中一些不曾出现的问题也都因此在量变的基础之上朝着质变的方向发展,而作为上层的反馈,政经体制若没有及时作为调整,放任这种经济上的矛盾自由的发展,那就不符合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当经济发展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也应该与之经济发展出现的主次矛盾所相对应,即经济发展累计出现的矛盾激化到了一定程度,政治体制所应做出的调整,也不应该是阶段性、适应性的,应该是符合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的方法。
中国对内治国的政策
中国对内治国的政策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辉煌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内治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共识是中国政策过程的目标
(2)达成共识的方式 ► 圈阅 ► 会议 ► 协调 ► 动员 ► 听证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2 共识框架的变量体系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Ⅰ. 个体行为模型 参与者的态度取决于政治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权衡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2.2.4 借力模式 在内参模式中, 政府智囊们只关心自己的建议是否会得到决策者的青睐 。借力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 政府智囊们决定将自己的建议公之于众, 希 望借助舆论的压力, 扫除决策者接受自己建议的障碍。 原因:智囊们深信自己的建议有强大的民意支撑, 而政府内部却存在 反对的声音。 案例:市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
●
* 陈玲. 制度、精英与共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2019 ① 陈振明.政策科学[M]P54 ② 大岳秀夫.政策过程[M]P3-4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1 概念解析
框架 设定概念、变量及变量间的一般关系,帮助研究者限定研 究对象、分析层次和研究范围。 ● 理论 关于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的推理或命题。 ● 模型 对有限参数和变量做出的精确假设。 ①
中国的政策制定
目录
•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3.实证研究:中国的政策制定 3.1 集成电路的产业政策探究 3.2 开发怒江水电站的政策分析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1 概念解析
政策 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的时间为了实 现或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 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些列的措施、法令、谋略、办法、条例的 总称。① ● 政策过程 从政策问题提上议程,形成政策文件,做出政策决定,实 施政策内容,评估及反馈政策结果,做出政策修正等一系列政策 循环周期的总和。②
•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Ⅳ. 系统知识模型 知识分布和权利分布的匹配程度影响政策过程的效率。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Ⅴ. 演进共识模型 随着组织利益凸现、决策主体多元化,共识模式将趋向竞争模式和讨 价还价模式。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1 概念解析
●
① 埃里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性的理性选择:对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的评估.2019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精英理论 ——精英政党 (2)派系研究 ——非正式团体、“关系” (3)官僚组织研究 ◊ 讨价还价模型 ◊ 各自为政模型 ◊ 竞争—说服型模型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
2.2.3 内参模式
议程不是由决策者提出的, 而是由接近权力核心的政府智囊们提出的。 在这个模式里没有民众与决策者的互动, 只有智囊们与决策者的互动。 毛泽东时代的内参模式有三个特点: 1. 内参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与国家安全有关 2. 内参主要不是来自研究机构, 而是来自参谋和情报收集机构 3. 内参往往是个别“智囊”的作品, 而不是“智库”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内参模式更为常见, 究其原因, 最关键的是, 中国面临的 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议程设置 是指对各种议题依重要性进行排序。 可以把议程分为三类: ◆传媒议程:大众传媒频频报道和讨论的问题 ◆ 公共议程:引起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 ◆ 政策议程:决策者认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 王绍光.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19(5)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1 模式分析
●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2.2.6 外压模式 与上书模式一样, 在外压模式里, 议程变化的动力来自政府架构之外。 它与上书模式不同之处不在于“外”, 而在于“压”。在上书模式里, 议 程的提出者希望通过给决策者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议程设置; 在外压模 式里, 议程的提出者虽然不排除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 但他们更注重诉 诸舆论、争取民意支持, 目的是对决策者形成足够的压力, 迫使他们改变 旧议程、接受新议程。 1. 只有在初始阶段, 外压模式里的议案倡导者是可以确定的。 2. 外压模式产生作用的前提是少数人关心的议题变为相当多人关切的 公众议程, 否则压力便无从产生, 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3. 由于头两个特点的存在, 研究者很难准确断定外力通过什么方式最 终影响了议程的设置
●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2.2.5 上书模式 这里的“上书”是指给决策者写信, 提出政策建议, 不包括为个人或小 群体作利益申述之类的行为。上书模式与内参模式十分相似, 都是有人向 决策者提出建言, 不同之处在于建言人的身份。在内参模式里, 建言人是 政府的智囊或智囊机构; 在上书模式里, 建言人不是专职的政府智囊。 案例:怒江水电梯级开发
• 1.2 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 (1)特色政府 ——议行合一、政党合一、 文化传统 (2)特定参与者 ◊ 技术官僚 ◊ 政治权威 ◊ 社会精英 (3)特色决策模式 ◊ 摸着石头过河 ◊ 集体领导决策 ◊ 领导小组 ◊ 上下来去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 共识理论
• 1.3.1 共识框架基本概念和视角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Ⅱ. 简单共识模型 只要一方反对,就无法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其实是修改的过程。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 1.3.3 政策过程的微观模型 Ⅲ. 科层共识模型 科层结构中,较高职位的官僚有较大的政策权重,其他参与者趋于取 得高层认同。
1.制度、精英与共识理论*
依据政策议程提出者的身份与民众参与的程度区分出六种议程 设置的模式。
●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
2.2.1关门模式 最传统的议程设置模式,如1988年物价闯关。
2.公共政策的议程设置*
• 2.2 模式分析
●
2.2.2 动员模式
与关门模式一样, 动员模式里的议程也是由决策者提出的; 与关门模式 不同的是, 在动员模式里, 确定一项议程后, 决策者会千方百计引起民众对 该议程的兴趣、争取他们对该议程的支持。 1. 广大民众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 关门模式的正当性遭到普遍的质疑 2. 所涉及的议程执行起来需要得到民众普遍、自觉的合作 3. 决策者缺乏实施该议程所必需的资源 例子:土改、三反五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