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包括《匆匆》、《那个星期天》、《北京的春节》和《十六年前的回忆》四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的故事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生百态,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2.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3. 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讲解稿、课堂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匆匆》本课《匆匆》。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那个星期天》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家庭、亲情的课文,进而引出本课《那个星期天》。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三课时:《北京的春节》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节日、传统文化的课文,进而引出本课《北京的春节》。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第四课时:《十六年前的回忆》而引出本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匆匆2 1.会写19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那个星期天 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写作方法。

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8匆匆▶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禁、挪移”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如:“蒸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统编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带反思-第3单元-习作-统编新教材

让真情自然流露1.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

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

(表示“好”与“不好”)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有什么令你难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回忆生活。

2.说说是什么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情感。

3.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交流感受,总结写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

2.各抒己见,细说自己的感受。

(1)同桌互相说一说: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

(2)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3.教师点评总结。

要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写作方法指导:(1)精描细绘见真情。

用心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细节,发挥想象,适当地添加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描写等,展现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

(2)万事求实显真情。

注重反映生活中真实的事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如实记录、叙述这些事情,是写出真情实感的基础。

(3)直抒胸臆见真情。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用真挚的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

(4)巧妙地安排结构。

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等手法,选取一个典型的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准备】1.XXX简介及XXX作品。

2.惜时、伤时的现代诗词、文章、名言、警语。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研究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凭直觉,你们认为你们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学生大胆猜想)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们有甚么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XXX。

3.简介XXX: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

XXX 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XXX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研究到的作品。

4.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走入情境,感悟到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进修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如: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搜检反馈。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教案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教案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三单元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一、单元专题:习作策略单元二、课程标准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 到了星期天, 妈妈一会儿买菜, 一会儿翻箱倒柜, 一会儿洗衣服, “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知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两篇都是精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习这两篇课文时,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五、单元目标1. 学会20 个生字,正确读写“徘徊、蒸融、空虚、叹息”等18 个词语。

2. 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

4.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借助两篇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 把情感融入人、景、事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因为我们在日子里面,没有好好地生活;我们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所以我们感到时间的流逝特别之快,特别之无情。

2.我们不应该虚度光阴,而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地生活。

因为时间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

3.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挽回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住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生命更加充实。

三)讨论问题:XXX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1.他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虚度光阴的懊悔。

2.他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流逝的无情。

3.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读者更能够共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珍贵。

三、课堂小结。

1.说说你对XXX先生的《匆匆》有什么新的理解或感受?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XXX走了,但它们还会再回来;XXX枯萎了,但它们还会再次青葱;XXX凋谢了,但它们还会再度盛开。

然而,聪明的你,能否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它们吗?那是谁?又躲在哪里呢?还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呢?现在它们又在哪里呢?改写后的小诗:XXX走了。

但它们还会再回来;XXX枯萎了。

但它们还会再次青葱;XXX凋谢了。

但它们还会再度盛开。

然而,聪明的你。

能否告诉我。

为什么我们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它们吗?那是谁?又躲在哪里呢?还是它们自己逃走了呢?现在它们又在哪里呢?这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像一滴水落入大海,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在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正值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XXX失望。

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在默读第3自然段时,我们可以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边读边感受深刻之处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阅读和理解相关文本。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 课文:《白兔家族》
- 重点词汇和短语:光彩照人、惊叹不已、跳跃、雪白、矫健、羡慕
- 教学活动:
- 听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的模仿练。

- 分组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对话情境。

第二课时
- 课文:《蜻蜓》
- 重点词汇和短语:优雅、张扬、修长、浑然一体、充满活力、四处觅食
- 教学活动:
- 背诵课文,并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了解蜻蜓的生活性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
- 课文:《乌鸦喝水》
- 重点词汇和短语:喃喃自语、沉思
- 教学活动:
-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表达能力。

- 分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乌鸦形象描写和细节。

- 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乌鸦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性。

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的积极程度等。

- 作业完成度: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课后练:布置相关阅读练和写作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能力。

使用的教具
-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音频资源。

- 课件和图片: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主题图片。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电子资料。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

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

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匆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重点)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

(难点)【评价设计】通过检查课前预习,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2、3;通过仿写句子,完成学习目标3的检测。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咱们来学习“匆匆”(板书课题),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10分钟)(一)词语检查(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

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3)检查读词(课件出1出示词语)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 A、指名读,随机正音:徊(huái)旋转(zhuàn)B、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课件出2出示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三)简介作者(1)我们都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是谁把它定格在文字中?关于他,能简单的说一说吗?(朱自清画像)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第三单元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理解、朗读和默写。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古代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传统文化,培养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复习《古诗两首》,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背诵。

2.复习《开福人》中的句子,能够正确地读和默写,理解其中的文言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对于《开福人》中的句子理解,体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电子板书、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课文课本、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古诗两首》1.教师唱读《古诗两首》,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两首》。

3.全班对古诗进行朗读。

第二步:复习《开福人》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开福人》的故事情节,对课文进行简要复述。

2.学生逐句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义。

3.学生默写《开福人》中的重要句子。

4.教师对文言阅读技巧进行解释和讲解。

第三步:思考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背后的寓意和人生哲理。

2.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两首》和《开福人》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课堂作业1.完成《开福人》的默写作业。

2.思考并写下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复习《古诗两首》和《开福人》为主线,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8 匆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挪、藏”等生字。

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写作方法。

3.情感与价值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的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导入新课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先生吗?3.“匆匆”是什么意思?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学会5个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三、小组合作1.读准词语: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

2.听写词语,互查互批。

3.小组内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句子重点练读。

四、读文解疑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五、指引探究,布置作业1.读课文,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自主阅读,感悟体会(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帮助教师进行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集体备课。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正确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工具: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教学大纲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纸张、笔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4. 针对本单元的练题和讨论题,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活动安排表,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与预-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介绍本单元的研究目标,并与学生一起预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课文讲解与分析- 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讨论其效果和作用。

- 对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和操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3. 第三课时:语文表达训练- 针对本单元的修辞手法,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写作技巧。

4. 第四课时:知识巩固与练-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表演课文,展示他们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分发练题或讨论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对练题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第五课时:课堂反馈与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对本单元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个单元的研究内容。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参与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书面作业:分发练题或讨论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并对其进行评分。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6个字的写法和4个词语的正确读写。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朗读、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1.词语理解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2.阅读理解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研究方法,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反思自己是否珍惜时间。

3.表达运用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掌握6个字的写法和4个词语的正确读写。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朗读、背诵第1、2自然段。

一、回忆体验“匆匆”1.询问“匆匆”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匆匆”。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追赶时间的体验。

二、课文研究1.学生交流对___的了解。

2.展示___的人物生平介绍。

3.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修辞手法。

2.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1.研究课文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一、课文研究1.回顾第一课时研究的内容。

2.研究课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

二、写作练1.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三、课堂总结回顾课堂研究内容,概括课文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在体会着急和无奈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或特别喜欢的句子,并进行交流和感悟要点。

重点关注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点拨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二、品读好句悟文采三、把握当下惜时间本节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迷茫,以及自己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感受和想法。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徘徊”在课文中的含义,理解当时一部分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情绪。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并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

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概述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

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那个星期天》2课时习作例文2课时习作2课时8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发出深沉的感叹。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质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

这是学生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并积累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时间匆匆即逝的惋惜之情。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出“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的道理。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

3.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

【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师:准备惆怅的音乐、教学课件。

学生:搜集朱自清的资料。

2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一、名言欣赏,激情引入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

2.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90年前一位年轻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再读课文,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举手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运用一个排比句,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提出了问题。

第2自然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第3自然段: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

第4自然段:写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流露出他不甘心虚度此生的思想。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2)划分层次,总结层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地写日子的匆匆流逝及作者的反思。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出开头的问题。

四、自主感悟,初步理解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最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作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并尝试着用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匆匆提出问题时间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伤感、无奈)照应开头第二课时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仿写。

2.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仿写。

难点1.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都留下了什么?你现在有何感受?(课件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谈感受)二、细读探究,品读感悟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品读第1~2自然段)2.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①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②学生个性化朗读。

a.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b.师: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可奈何,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c.有感情地齐读本段。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读句子,思考:“我”为什么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溜去”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感受时光匆匆的呢?(1)课件出示相关语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2)引导学生抓住“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等词语体会时间来去轻、悄、匆忙、稍纵即逝的特点。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说: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

4.面对这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准确地表达作者此时的感受。

(叹息。

)5.作者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匆匆,他又是怎样思考的呢?(1)引导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抓住“我能做什么呢”“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态度。

(2)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谈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在作者眼中,时间的形象是怎样的?(短暂,无痕。

课件出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你眼中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也运用比喻的形式说一说。

(时间像突然来的一阵风,被季节刮走了,不留一点儿痕迹;时间像沙漏,在不知不觉间生活全部填满,又在不知不觉中随风流逝。

)6.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

从开头的问与答,到结尾的再次追问,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悄悄流逝的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

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劝世人要珍惜时间的提醒。

7.读一读首尾照应句,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三、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1.展示交流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