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对仗、平仄、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3. 分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内涵,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相关古代诗歌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诗歌,了解诗歌背景。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平仄等。
2. 提问: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 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2.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其语言风格特点。
三、诗歌分析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
2. 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各组分享分析结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谈谈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代诗歌。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中诗歌比较阅读优秀教案
高中诗歌比较阅读优秀教案教案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诗歌的世界。
可以通过预习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初步感知。
例如,选择两首表达相似主题但风格迥异的诗歌,让学生在课前预读,并思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解读。
小组成员需共同探讨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以及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等,使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等文学手法,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读者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之间的比较分析。
这一步骤是教案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层次鉴赏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两首诗歌在处理相似主题时的不同之处、各自的艺术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差异。
教案还应包含创作实践环节。
鼓励学生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或仿写某位诗人的风格。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诗歌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案应设计反馈与评价环节。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让他们从同伴的作品中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一个优秀的高中诗歌比较阅读教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遨游,领略文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诗歌的鉴赏方法:朗读、感悟、分析、对比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鉴赏。
4. 互动交流:各组汇报鉴赏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重点。
五、课后作业2. 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著名诗人。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交流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互动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独立思考能力、鉴赏水平等。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特点和鉴赏方法。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八、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收集各类诗歌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丰富教学内容。
2. 鉴赏指南:整理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如诗歌理论著作、鉴赏文章等,供学生参考。
唐诗宋词-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案一、真题导入、考情分析1、真题(1)(14年全国卷Ⅱ)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韦诗翻译】常常在外漂泊流离,已经习惯于远别家乡亲人。
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客居异乡。
一觉醒来,归梦破碎,孤灯之下,依然身在江南。
心情惆怅,起身出户,见一轮明月,已斜挂山顶。
【郭诗翻译】世代生活在海边,芦苇深处掩映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
晚上灯前主客相聚,笑声不断,渔人讲述,海上捕鱼晚上归来,有青天一轮明月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1分)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2分);郭诗中,“灯前”表现了住宿在渔家(1分)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2分)。
【解析】韦诗和郭诗都写到“灯下”,但景象不同,感情迥异。
韦诗是“灯前”梦醒。
可以想见诗人夜不成寐,或读或写,排遣愁思,在困倦中睡去。
及至醒来,残灯犹明,乡梦幻灭,沉重的现实显现灯前,孤寂惆怅充塞心头。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郭诗是“灯前”谈笑。
形象地描写出欢乐景象。
渔家热情待客,主客无拘无束,掌灯言欢。
虽然主人渔业艰辛,但此刻都化入笑谈,轻松融洽的气氛洋溢在字里行间。
2、考情诗歌比较鉴赏成为近年来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
14年的全国卷Ⅱ考查了情感的比较,15年全国卷Ⅱ考查了描写景物的角度的比较。
2013年-2015年,这类题型在其他省的考题中出现了9次,频率较高。
这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信息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好地考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阅读古代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与文学鉴赏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结合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设计一节有关古代诗歌比较阅读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通过古代诗歌比较阅读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标:1.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敏锐度和鉴赏力;3.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4.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课前准备:构建课堂语境,选择适合的古代诗歌进行材料准备,如《春江花月夜》、《静夜思》等。
2.导入活动: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引用一句有关诗歌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好奇心。
3.启发思考:布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对于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或“你们是如何欣赏一首诗歌的?”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4.诗歌朗读与欣赏: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朗读一首古代诗歌,全班一起欣赏,并提示学生注意诗歌中所体现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5.诗歌解读与比较:选择两首或更多相似主题或风格的古代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以《春江花月夜》和《静夜思》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解读和感受不同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6.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展开交流和探讨,互相启发和补充。
7.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比较阅读的体验和理解,撰写一篇短文,对两首或多首诗歌进行比较与评论,展示自己对文学的见解和审美品味。
8.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较阅读的体验和收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
三、教学手段与辅助资源1.课堂讲解与导读:教师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思想感情类比较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2、通过诗歌比较鉴赏,训练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
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而唐诗、宋词、元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精品,所以我们要学习它,要鉴赏它。
再者,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2005年高考起,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
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那么什么叫做比较鉴赏呢?同学们请看:(幻灯片)所谓比较欣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比较、鉴赏、赏析。
当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欣赏水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比较鉴赏的原则: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析“异”关键词二、典例精析同题材或同题目的诗是文学史上的常见现象。
既然有同题诗,自然就出现了比较。
因为“同”,就易使人同中求异,品第高下,衡量优劣。
命题人从这一角度命题意在引导读者学会以诗的眼光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给考生以有益的启迪。
1、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作为重要的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探讨,以期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诗歌鉴赏教学,旨在让学生实现以下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欣赏诗歌作品,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3. 能够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手法,培养对文学的敏感度;4.能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包括押韵、格律、抒情性等方面。
2. 名家名篇鉴赏选取经典的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进行注解、分析和欣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表达手法和艺术技巧介绍诗歌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手法和艺术技巧,如比喻、隐喻、拟人等,通过分析诗歌作品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这些表达手法的应用。
4. 诗歌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供主题和创作思路,以激发他们的文学创造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诵和表演,通过音乐、声音和动作的表达,增强诗歌欣赏的艺术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2. 分析法选取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注解和分析,激发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提高鉴赏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4. 创作与表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演,为他们提供创作的机会,并通过表演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参与讨论和诗歌表演等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情感比较题型赏析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阅读——情感比较题型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总结答题语言,提升答题技能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从多方面、细处分析诗歌情感,寻找切入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寻找答题切入点,并举一反三总结答题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分析与总结1.平均分2.答题存在的问题①异同不分。
答“异”时,两首写的都是“愁”,其实是两首的“同”。
②诗歌情感赏析错误,对课文不熟悉。
③答案不够具体。
3.方法总结:①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诗歌的主旨。
化难为易的方法有三:一是将古诗补足翻译成白话文;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三是抓住诗歌内容,寻找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倾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必然抒发哀情,反之,亦然(有时用乐景衬哀情)。
解答情感比较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这是比较鉴赏情感的前提。
②从细处寻找异同的切入点情感的类型:可以结合题材类型来判断情感的程度、广度:包括轻与重、低落与昂扬、个人与国家等情感的缘由:是什么缘由或者事件引起的情感使用的手法:各种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手法有什么异同选取的事件、意象、景物、事物:诗人选取的事件、看待事件的角度,还有意象、景物、事物都有什么异同二、课堂活动活动一:“日臻完善”时间:5分钟各同学根据以上总结的知识点,重新修改、完善练习一的答案。
抽点同学展示答案。
活动二:“集思广益”时间: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集合小组智慧,合作总结练习二的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
三、课堂小结学会从细微处着手学会从具体内容着手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寻找答题切入点在不断地总结规律中更上一层楼附课前练习:诗歌情感异同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和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押韵、意象、情感等。
2. 诗歌的分类: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
3. 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的形象分析和情感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4. 创作实践法:创作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让学生实践所学鉴赏方法。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
5. 创作实践:布置诗歌创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和小组讨论表现,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分析和创作,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创作展示:组织一次诗歌创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以此作为学生创作能力的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诗歌教材,提供丰富的诗歌样本。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信息。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资料,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 引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独特的韵律、押韵以及富含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了一套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鉴赏和分析。
同时,通过诗歌鉴赏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3. 教学内容3.1 诗歌基本知识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韵脚、节奏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
3.2 诗歌形式与风格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诗歌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如抒情诗、四行诗、七言绝句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
3.3 诗歌写作技巧除了欣赏和鉴赏诗歌,我们还需要教导学生一些诗歌写作的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味诗歌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4. 教学方法4.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诗歌赏析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学生可以从诗歌的音乐感、意象、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3 诗歌创作与分享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举办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倾听和交流,共同提高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评价5.1 作品评析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他们喜欢的诗歌,对其进行鉴赏和分析,并书写评析报告。
《诗歌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分析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2)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发展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诗歌的定义和起源;(2)诗歌的节奏、韵律和形式;(3)诗歌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2.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捕捉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意境;(3)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分析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形象和意境的分析;(2)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品味;(3)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学生通过举例和讨论,加深对诗歌特点的理解。
3. 实践鉴赏:(1)教师提供一组诗歌,学生分组进行鉴赏;(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主题、形象、意境等;(3)各组汇报鉴赏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分析和评价,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关注学生在鉴赏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批判性思考,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语言的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1.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一些典型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二章:诗歌的韵律与节奏2.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会欣赏其音韵之美。
2.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音韵之美。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韵律与节奏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三章:诗歌的意象与意境3.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3.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意象与意境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四章:诗歌的语言风格4.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魅力。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语言风格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五章:诗歌的修辞手法5.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其艺术之美。
5.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之美。
5.3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示例法。
通过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在示例中学习。
第六章:诗歌的抒情手法6.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学会欣赏其情感之美。
6.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歌的抒情手法,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分析一些典型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作品。
2.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诗歌作品之间的特点和魅力。
3.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准确地描述和评价诗歌作品。
教学内容:1. 介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作品,如抒情诗、叙事诗、四行诗等。
2. 分析和比较几首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包括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作品。
3. 引导学生针对诗歌的主题、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比较和分析。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几幅与诗歌有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知和欣赏。
二、引入(10分钟)通过简短的小故事(可以是名人名篇的故事)或诗歌欣赏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想法。
三、知识讲授(15分钟)1.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诗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有着怎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讲解诗歌的常见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独特之处。
四、诗歌比较(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组诗歌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不同诗歌的区别和特点。
2. 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鉴赏技巧训练(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篇陌生的诗歌作品,要求学生准确地描述诗歌的特点,并给出自己的评价。
鼓励学生使用富有表达力的词汇和形象。
六、诗歌朗读和表演(2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表演,通过朗读和表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情感和表现形式。
2. 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展示对诗歌的独特解读和表达方式。
七、总结回顾(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并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对诗歌特点的理解和用语的准确性。
2. 学生小组和个人表演的评估,包括语调、节奏、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点要求及题型特点。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查角度。
3、通过练习,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解答比较鉴赏题四角度“知同辨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明确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点要求及题型特点。
2、了解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考查角度。
3、掌握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三、紧扣教材,自学指导阅读《新亮剑》P148-150,思考下列问题:1、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的题型特点及要求是什么?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3、怎样正确解答诗歌比较鉴赏题?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五、展示交流,精讲点拨1、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的题型特点及要求是什么?比较型诗歌鉴赏题,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考量,多选取有关联点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对背诵篇目的记忆熟练程度,又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
考生应注意两点:①考点设置直接与教材内容相关联,在命题上指向教材、联系教材,体现了新高考贴近课堂、回归教材的趋向;②关联的诗歌作品都是经典佳作,所以考生对学过的佳作必须烂熟于心,做到灵活运用。
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考查角度 解释说明形象比较鉴赏 诗歌形象,既指人物形象,亦指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对于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拥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
如2022年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语言比较鉴赏 语言比较鉴赏题可分为字词句比较鉴赏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鉴赏题两类。
在流传过程中,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有时有不同的用语,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
中外诗歌比较教案设计
中外诗歌比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2.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课前准备:1.收集中外著名诗人的诗歌,根据时代和风格分类整理。
2.准备PPT、录音和视频资源,便于课堂展示。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课堂讲解根据时代和风格分类,分别介绍中外著名诗人的诗歌特点和风格,包括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运用、诗歌语言和表现形式等。
通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听、看诗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课堂讨论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中外诗歌的异同之处,通过对比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诗歌。
4.课堂练习通过引用一些中外著名诗人的诗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诗歌,重新加工诗歌的语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课堂总结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和问题,教师进行梳理回答,确定下一步的学习重点和任务。
四、教学建议:1.教师应该充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2.课堂讲解要注意体现诗歌的内涵和美学意蕴,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诗歌中的语言和表现形式。
3.通过鉴赏和创作诗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学意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外诗歌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初中诗歌比较鉴赏教案
初中诗歌比较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在表达手法、修辞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3)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诗歌的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通过对比两首诗歌,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拓宽视野。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两首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
2. 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3. 比较鉴赏:从表达手法、修辞技巧、情感抒发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及作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互动点评。
4. 比较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手法、修辞技巧、情感抒发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2)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推荐相关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比较鉴赏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程度,诗歌鉴赏能力。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3.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诗歌的深层次理解的引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类比、分析、综合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诗歌鉴赏中。
2. 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异同点,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鉴赏诗歌题材教学设计教案
鉴赏诗歌题材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辨析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2.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题材诗歌的欣赏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3.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题材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了解诗歌吗?它有什么特点?”2. 定义诗歌:“诗歌是一种运用声音、韵律和形象等手法,通过文字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3. 说明诗歌的特点:“诗歌通常具有押韵、节奏和形象的特色,是一种短小精练的文学形式。
”步骤二:讲授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1. 分别介绍自然题材、爱情题材、人生感悟题材、社会题材等常见的诗歌题材,并给出相关的诗歌作品进行讲解。
2. 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并引导他们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 提供一些经典诗歌作品,帮助学生对不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
步骤三: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 通过示范,教授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包括注重语言、形象和节奏的理解,尊重诗意的主题和情感,注意结构和意象的解读等等。
2.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和解读诗歌,从感受和思考的角度出发,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
步骤四:课堂练习和表达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阅读经典诗歌,并选择一首诗进行表演、朗读或创作。
2. 各小组表演或朗读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鉴赏,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鼓励学生在文学角度上进行诗歌的创作,提供创作平台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小组活动和诗歌创作中进行评分;2.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表演和创作活动,展示和发展了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鉴赏各类题材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个人的思考和表达;2. 推荐一些诗歌鉴赏的相关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深入研究和学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学会了诗歌的定义和特点,也能够辨析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并培养了对于诗歌题材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诗歌比较鉴赏教学设计
2016(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公开课教案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及要点:一、考纲回顾鉴赏评价D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情回顾: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三、合作探究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
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
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比较鉴赏专题》教学设计
单位:昌平区沙河中学
姓名:姚艳
学科:语文
2014年7月2日
课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诗歌鉴赏复习,我对诗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一、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性的心理影响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以往评价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因此学生变成了做题目的机器,师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态度的教育,而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
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多是教师为主体,满堂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会动笔不会动脑。
如,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各种诗歌表现手法及鉴赏手法进行罗列,然后给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题海战术。
生搬硬套,学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过程,没有将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创作情境中,所以写出来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鉴赏能力自然不会提高。
2、乏味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鉴赏诗歌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以“一解题、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这样一种模式来组织整个教学活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
要知道,很多诗歌中都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气势雄伟,有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
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来讲解,学生便无法体会当中的情感。
那么对于李白其人以及对于诗所传达的思想,便难以得到深刻的体会,而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无从谈起。
3、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剖析开来的诗歌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表达的内容极其有限,而且还无法激起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情。
所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局限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如今中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培养,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所以要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有效的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析
1、改变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教学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在目的的指导下,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所以,以应付考试为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接收知识和做题的机器。
如今,新课程改革让教学目标得以明确,为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而教师便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改变了教学心态,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努力。
2、改进教学过程,生动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过程,为的是使整个课堂教学能有个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热情的环境,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极易学习和愿意学习的氛围。
而改变教学过程,可以以教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为基础,将诗歌讲解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讲授柳永《雨霖霖》时,教师可以深情演唱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引入离别的感伤氛围中,再用伤感的思想情感作为基调,利用带感情的朗读进行情感渲染,从而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在诗人的思想情感下进行,让学生能在深刻体会的基础上,把握住整首诗所要表达出的各种内容。
这是种极易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不用刻意学习便能体会诗歌情感,从而加强对诗歌表达方式的探究和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能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形象的动画与诗歌联系起来,再加之与诗的内容极其贴近的音乐,那么学生的对整首诗的鉴赏能力在这些工具的辅助下,便能得到了相应地提升。
3、颠覆传统理念,培养创新思维
诗歌鉴赏教学历来提倡并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
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其创作背景,通过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鉴赏文学作品。
“知人论世”的方法为历代评论者所推崇,也为今天的诗歌鉴赏教学所推崇。
现今高考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猜题押宝所带来的负面性,鉴赏所选诗歌回避名家名篇。
对于陌生诗人的陌生诗作,学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论世?所以我认为“知人论世”的方法不太适应现在的高考;所以教学诗歌鉴赏时,我们要勇于突破“知人论世”的常规教学柜架,敢于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敢于总结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鉴赏方法,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