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消化内科慢性胃炎患者诊治规范

消化内科慢性胃炎患者诊治规范

消化内科慢性胃炎患者诊治规范慢性胃炎(chronicge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三种最常见的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老年人慢性胃炎近几年临床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现已明确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将其称为Hp相关性胃炎。

但其他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也可引起本病。

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

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年龄、吸烟、饮酒、食物刺激、药物、缺铁性贫血、金属接触、温度、放射治疗、胃内潴留、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其他细菌、病毒感染等。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易感人体而形成。

虽然病因不同而病理过程可能相似,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细胞浸润腺颈部较多,病理上可见到炎症细胞穿过腺颈部。

有医者认为此病理改变在胃炎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腺颈部是腺体的生发中心,炎症引起腺颈部细胞的破坏,细胞更新率下降。

导致腺体不可逆的改变,最终形成萎缩性胃炎。

因此,萎缩性胃炎可以看作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黏膜病变的最后结局。

(二)发病机制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局限于黏膜层,有一系列基本病变,这些病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成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变。

1.细胞浸润正常胃黏膜固有层仅有极少量的单核细胞,如果比较明显可认为是病态。

淋巴细胞常见于慢性炎症。

中性粒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的活动期。

嗜酸细胞比较少见。

2.白细胞游走(Leucopedesis)在腺窝上皮或腺管上皮细胞间,可见3~5成团的白细胞向外移动,与周围的细胞境界清楚,最后排出到腺窝或胃腔。

2010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2010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西医诊疗常规(2010年版)【诊断依据】一、临床症状本病常起病缓慢,病程迁延。

①上腹隐痛无规律性、或上腹饱胀不适、餐后为甚、噯气反酸、食欲减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②A型胃炎(慢性胃体炎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可有明显厌食、消瘦和贫血。

二、体检:上腹部轻度压痛,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感觉异常。

三、检查1、胃镜及病理活检①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②据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炎(B型)、胃体炎(A型)和全胃炎。

③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粘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

皱襞变平甚至消失,粘膜血管显露,粘膜呈颗粒、或结节状。

④病理活检诊断:经病理活检可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组织学变化有:幽门螺杆菌(H.pylori)、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即不典型增生),要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

2、慢性萎缩性胃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从组织学上分两型:1、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体被肠化或幽门化生腺替代。

2、非化生性萎缩: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或炎性细胞侵润引起固有腺体减少。

3、幽门螺杆菌检测:证实H.pylori现症感染。

4、X线钡餐检查:诊断价值有限。

主要用于不宜作内镜检查而又需要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者。

【治疗常规】一、一般治疗①清淡饮食;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③忌酒、浓茶、咖啡等,避免粗糙辛辣和不宜过快、过热、过硬饮食;④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生活规律。

二、去除病因1、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征:(有下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①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患者(指胃粘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轻、中度不典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者;③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或溃疡者;④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提高免疫力
0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 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熬夜、过度劳累
03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 的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治疗原则和方案
01 治疗原则:个体化、综合治 疗,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因制 定治疗方案
02 药物治疗:使用抗酸药、抗 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等药 物进行治疗
03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饮食习 惯,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上腹 部疼痛、饱胀、
反酸、嗳气等 1
鉴别诊断:与其 4
他胃部疾病如胃 溃疡、胃癌等相
鉴别
诊断方法:胃镜 检查、幽门螺杆
2 菌检测、胃液分
析等
3 诊断标准:根据
临床表现、胃镜 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综合判断
疾病分类和分期
分期:慢性胃炎可分为急 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
症状:慢性胃炎的症状包 括上腹部不适、疼痛、饱
慢性胃炎的基层诊疗
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责
提供慢性胃炎的 健康教育和咨询
参与慢性胃炎的 预防和控制工作
提供慢性胃炎的 初步诊基层医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慢性胃炎的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01
考核方式:笔试、面试、 实际操作等
03
02
培训方式:线上课程、 线下讲座、实践操作等
演讲人
慢性胃炎基 层诊疗指南
2023-09-20
目录
01. 慢性胃炎概述 02. 慢性胃炎的治疗 03. 慢性胃炎的预防 04. 慢性胃炎的基层诊疗
慢性胃炎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 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精 神压力等
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 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 炎症反应;饮食不当导致 胃酸分泌过多,损伤胃黏 膜;药物刺激导致胃黏膜 损伤,引起炎症反应;精 神压力导致胃黏膜损伤, 引起炎症反应。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概述】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为各种有害因子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

可能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反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精神紧张或压力、遗传因素及某些慢性病影响等。

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儿童以前者为多(占95%以上),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慢性胃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也是反复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单凭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因HP感染是常见原因,故应常规做HP感染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给予HP根除治疗。

【病史要点】1.询问腹痛的病程、发作时间、有无发作间歇、发作诱因;记录腹痛与饮食的关系;腹痛的部位、性质。

2.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纳差、反酸、嗳气、上腹饱胀。

3.询问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有无腹痛发作即感便意、排便后即腹痛缓解。

4.有无黑便、呕血。

5.了解有无胃病家族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史,有无饮食不良习惯。

【体检要点】1.腹部检查,腹部有无固定的压痛部位(常代表病变部位)、有无包块、腹水征等。

2.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有无贫血。

【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首选检查方法。

能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内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粘液斑或/和胆汁反流。

患HP相关胃炎时,还可见胃窦粘膜微小结节形成。

2.钡餐检查:非创伤性检查、但病变检出率不高、准确性差,可作为胃镜的补充检查手段。

可见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回或锯齿状,幽门前区半收缩状态等。

3.病理学检查:胃镜下钳取胃粘膜做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有无炎症、区分急性与慢性、炎症是否活动、炎症分度(轻、中、重)。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整理课件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 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整理课件
2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 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伴有中重度肠 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 明显的关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 范畴。
整理课件
8
胃镜检查(二)
萎缩性胃炎胃镜所见:①黏膜颜色改变:多呈灰、 灰白或灰黄色,同一部位深浅可不一致,境界常 不清,范围或大或小,萎缩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 色小斑;②黏膜下血管显露:轻者为暗红色的细 小血管网,重者可见蓝色的树枝状的大血管;③ 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④增生或肠腺化生:黏膜 粗糙或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下血管显露 特征可被掩盖。
整理课件
11
病理组织学诊断(三)
病理诊断报告
诊断要包括部位特征和形态学变化程,有 病因可见的要报告病因,病理要报告每块 活检的组织学变化情况,结合内镜所见及 活检取材部位作出诊断。
整理课件
12
Hp检测
于检测Hp的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快速 尿素酶法;②组织切片染色;③细菌培养;④尿素呼吸试 验(13C或14C一尿素呼气试验);⑤血清抗体测定。其他还 有一些方法,尚未被临床广泛应用。前三种方法均须通过 胃镜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属有创性检查,后两种方法 属无创性检查。前四种方法检测阳性提示有Up的现症感染, 常用于诊断有无Hp现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而血清抗 体测定阳性提示既有可能是现症感染,也有可能是既往曾 经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在Hp人群中的感染 率,而不宜用于诊断有无Hp现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

胃脘痛诊疗方案

胃脘痛诊疗方案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实用】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实用】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

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

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

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噪美辛(消炎痛)等。

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肝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

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

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

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

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

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1)分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非萎缩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2)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其特点是慢性持续或反复发作。

慢性胃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胃病之一,临床上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痛感、消化不良等。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诊断1. 临床症状观察对于怀疑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医生会询问相关症状和患病史。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胃灼热感、胃胀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3. 检查辅助诊断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等。

二、治疗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应根据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胃黏膜保护剂:如前列腺素类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可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修复。

(3)其他药物:如抗酸药、抗胃酸分泌药、抗胆碱药等,可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减轻胃痛。

2. 生活方式改变(1)饮食调节: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饮酒、咖啡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2)合理用药: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3)减轻精神压力: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适当休息、放松。

三、预防1. 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洁食物,生冷食物要注意烹饪。

2. 注意饮食避免过度饮食或过度饮酒,合理饮食,进食饱和感时可适量减少摄入量。

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包括胃镜检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的问题。

总结: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

在诊断上,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改变。

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及定期体检都是重要的。

希望以上的慢性胃炎诊疗指南对您有所帮助,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慢性胃炎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的建议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最新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最新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病名】中医病名:胃脘痛西医病名: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

2006年上海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建议将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

【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以胃痛为主症者,辨病胃脘痛。

1.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2.发病常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

3.起病或急或缓,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4.上消化道钡餐、胃镜等检查有助诊断。

(二)西医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恶心等。

严重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2.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体征,可有中上腹压痛。

3.实验室检查:1)主要实验室检查为胃镜检查: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为红斑点状、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等;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褶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

2)HP检查:14C呼气试验可明确是否有HP感染。

【治疗方案】(一)中医辨病论治1.脾胃虚寒证: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基本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10g 党参10g 桂枝5g 白芍10g甘草5g 白及10g 大贝10g2.胃阴亏虚证:主症:胃脘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胃,和中止痛。

基本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10g 麦冬10g 生地6g 枸杞子10g当归10g 川楝子6g 芍药10g 甘草5g加减:气滞者,加佛手、代代花、香椽皮;胃痛较盛加延胡索,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1 概念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2 临床表现2. 1 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

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2. 2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

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

3 类型3. 1 主要有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 A 型胃炎、胃萎缩) 和多灶萎缩性胃炎( B 型胃炎、胃窦萎缩) 。

另有特殊型胃炎如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所致之胃炎。

4 诊断标准4. 1 内镜诊断4. 1. 1 浅表性胃炎可见红斑( 点状、片状和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 黏膜水肿、出血等基本表现。

4. 1. 2 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 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后者系伴增生性病变所致。

4. 1. 3 取材活检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建议取2 ~ 5 块活检组织。

4. 2 病理组织学诊断4. 2. 1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4. 2. 2 慢性胃炎有5 种组织学变化应分级,即Hp 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

4. 2. 3 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

异型增生( dysplasia) 和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是同义词。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操作规范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操作规范

(三)进 入路径标 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疾 病编码:K29.50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促进炎症消退、 防止病情发展和对症处理。
(五)治疗方案 的选择及依据
胆汁反流的病例,应用促动力药物。
(1)根除 Hp治疗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 变、有胃癌家族史者应给予根除Hp治疗,其他 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根 除Hp治疗。根除Hp治疗能使很多患者消化不良 症状消失,同时减轻炎症程度、减少肠上皮化生 的发生。
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 或铋剂加两种抗生素。为减少耐药发生,可选择 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治疗方 案。如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不含阿莫西林的方案, 推荐方案如下。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 心电图、胸片,B超(肝胆脾胰)。
2.选检项目
立位腹平片、CT、血 淀粉酶。
(八)出院标 准
症状减轻或消失。
(九)变异及 原因分析
一.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 院时间延长。
二.伴有恶性贫血者,导致 住院时间延长。
三.伴有胃粘膜重度异型增 生者,需要进一步治疗。
二、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 双向转诊流程
(一)向上 级医院转诊 指征
具备下列任一指征可转上级医院:
一.既往未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 此次应行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 诊断;
二.伴恶性贫血;
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体重下降, 大便潜血持续阳性。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常规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常规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2013年06月26日厦门市中医医院脾胃病专科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1 . 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

脾胃病胃脘痛诊疗规范

胃脘痛(慢性胃炎)胃脘痛指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的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本诊疗规范相对应西医学中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胃炎。

【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肋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节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

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粘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

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2 临床表现
2. 1 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

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惫,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2. 2 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按之不适感。

少数患者伴有舌炎、消瘦和贫血。

3 类型
3. 1 主要有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 A 型胃炎、胃萎缩) 和多灶萎缩性胃炎( B 型胃炎、胃窦萎缩) 。

另有特殊型胃炎如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所致之胃炎。

4 诊断标准
4. 1 内镜诊断
4. 1. 1 浅表性胃炎可见红斑( 点状、片状和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 黏膜水肿、出血等基本表现。

4. 1. 2 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 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后者系伴增生性病变所致。

4. 1. 3 取材活检根据病变情况和需要,建议取2 ~ 5 块活检组织。

4. 2 病理组织学诊断
4. 2. 1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而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和程度。

4. 2. 2 慢性胃炎有5 种组织学变化应分级,即Hp 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 级。

4. 2. 3 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为重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或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级。

异型增生( dysplasia) 和上皮内瘤变
( 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是同义词。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4. 3 病因诊断
Hp 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应作为病因诊断的常规检测。

萎缩性胃体炎可由Hp 感染或自身免疫所致。

疑似自身免疫所致的萎缩性胃体炎应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 水平和相关自身抗体( 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等。

诊断内容包括胃炎类型、分布范围( 胃窦、胃体和全胃) ,是否伴糜烂或胆汁反流,对病因也应尽可能描述。

例如: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 阳性。

5 治疗
5. 1. 1 一般治疗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

消除患者疑虑,调整精神情绪,保持心情
乐观、舒畅、平和,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6. 1. 2 抑酸或制酸剂适用于黏膜糜烂或以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

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H2受体阻断剂( 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等)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制酸剂( 胃舒平、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等) 。

6. 1. 3 胆汁结合剂适用于各类胃炎伴胆汁反流者,有消胆胺、甘羟铝、铝碳酸镁( 达喜、威地镁) 等,后者兼有抗酸、保护黏膜作用。

6. 1. 4 根除Hp 治疗适用于Hp 阳性者: ( 1) 胃黏膜糜烂、萎缩病变的慢性胃炎;( 2) 有胃癌家族史者; ( 3) 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 ( 4) 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目前推荐方案是铋剂、PPI 加2 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方案,特别适用于发达城市、中心地区Hp 耐药较高的地方; 而对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社区基层Hp 耐药较低的人群,则仍可采用铋剂或PPI 加2 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

为克服耐药,提高Hp 根除率,可在原三联联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益生菌或口腔洁治等形成新的四联疗法。

6. 1. 5 黏膜保护剂适用于胃黏膜糜烂、出血或症状明显者。

常用的药物有铋剂( 丽珠得乐、果胶铋等) 、硫糖铝、康复新液、米索前列醇( 喜克溃) 、复方谷氨酰胺、吉法酯、施维舒、膜固思达等。

6. 1. 6 促动力剂适用于上腹饱胀、早饱、嗳气、呕吐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盐酸伊托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等。

6. 1. 7 助消化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胃酸偏低,或食欲减退等症状为主者,常用药物有胃蛋白酶、泌特、得每通等。

6. 1. 8 其他抗抑郁药和镇静药适用于睡眠差、有明显精神因素者。

常用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多虑平等) 、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药( 帕罗
西汀、盐酸氟西汀、西酞普兰、) 、选择性5-HT 及NE 再摄取抑制药( 文拉法辛)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